创新作文600字记叙文模板(十篇)

时间:2023-08-02 作者:储xy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化创新篇一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难点:

(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功夫熊猫》的品评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看过或没有看过

师:哪位看过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生:略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具有创造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什么样的启迪。同学们首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功夫熊猫》的片断。

(视频资料)

(多媒体显示《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

师:《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呢?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板书)

生: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我们知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生:略

生:略

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板书)

1、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板书)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呢?

生:略

生:略

生:略

生:略

(多媒体显示抵制理由)

生:讨论回答   略

师:其实刚才我们的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学们看书回答一下。

生:略

2、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板书)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

生:略

师:好!这就是我们文化创新的三种途径。(总结一下)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了一些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

(多媒体显示)

三、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板书)

(三)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课后探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八、板书设计

文化创新篇二

中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达5000年之久,从远古的孔孟思想到当今的社会主义文明,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华夏人民的千古智慧筑造了一个辉煌的中国。

首先,不得不说,现今中国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但在这背后,中华文化却陷入了一个难堪的境地:如中国某些大学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语文即中文,中国人的母语,却糟的如此待遇,何尝不让人痛惜。

再者,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为著名,而现金各国有几人会去注重所谓的礼仪:公交车上,许多中年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只能瞅着上方的“老弱病残孕坐席”而叹息,抑或破口大骂,打架斗殴,聚众闹事。中国人如此“注重”礼仪,还有何脸面打着“礼仪之邦”的名号去面向世界。

还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好政策,却造成了家长溺爱孩子之风,家长说不愿让孩子过以前的苦日子,但中国有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的锤击怎练得一身正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人眼中的宝藏,却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垃圾,这让听着不得不捧腹大笑,但这是事实,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再此,我希望诸位中华骨肉同胞可以认真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弘扬发展中华文明,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可以再次以文明的面貌站在世界之巅!

文化创新篇三

一、选择题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回答1-2题。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b、文化创新和发展离不开继承

c、传统艺术可以一成不变地继承下来d、传统艺术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回答4-5题。

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域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与时俱进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回答6—8题。

6.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密切关系,说明

c、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d、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② 文化创新既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又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8.发展创新文化,必须:

①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全面吸收外国文化④坚持正确方向

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褒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a.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

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

a.体现时代精神b.面向世界

c.继承传统d.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差别

c.对外国的文化应该全面吸收

d.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c.应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播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形成了独立的佛教文化。比如在艺术上丰富了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印度梵文的传入,使中国产生了音律学,佛教中“禅”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提高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以至于到了“不懂禅,不足以言诗”,“不懂禅,不足以论书画”的地步。

18世纪在华耶稣教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就是从这些著作中形成对中国的印象:“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起便写得合乎理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这些启蒙思想家依照他们心目里的中国的形象。进一步完善了他们的启蒙思想,向欧洲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发起猛烈的攻击。

18..“文化齐鲁,风扬天下”。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徽《齐鲁风》以“山”字为基础形态,表意泰山,体现山东;中间一座高峰,寓意先进文化,又暗含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泰斗地位。彩虹当空舞,鸟儿振翅飞,黄河水滔滔,三者的形态巧妙融合,象征着山东文化灿烂缤纷、源远流长,更预示着山东文化产业将要腾空飞越,而这一切,都被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和浪漫的想象。煌煌诗作《诗经》中,赫赫有述我齐鲁人文风情的《齐风》和《鲁颂》。现代与远古相对接,美术与文学相碰撞,产生了文博会会徽响亮的名字——《齐鲁风》。《齐鲁风》闪亮登场,凝聚了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公众的热情支持。

(1)文博会会徽《齐鲁风》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2)《齐鲁风》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苗登宇、副教授孙大刚等创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创作源于文化创作者的想象。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19.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对外来文化应该发扬“拿来主义”,实质上也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鼓吹“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主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

参考答案

16.(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8.(1)①《齐鲁风》以“山”字为基础形态,融合了彩虹飞舞、鸟儿飞翔、黄河滔滔三种形态,表达了山东文化产业将要腾飞的事实,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齐鲁风》的设计体现了现代与远古相对接,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齐鲁风》被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和浪漫的想象,这是文化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和加工,说明文化创新要充分发挥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④《齐鲁风》闪亮登场,凝聚了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公众的热情支持,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①文化创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创作者的作用,也离不开文化创作者的想象。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者必须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19.(1)“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是一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态度。

(2)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基于传统,不等于沉迷于传统、简单回归传统。而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吸收和借鉴,不是简单组合和移植。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自我。

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问题上要坚决反对全盘吸收和全盘抛弃的错误做法。

文化创新篇四

一、(学案)学习指导

(一) (学案)知识网络

(二) (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介绍文化创新的两面性,进一步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内容的学习,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

(三) (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合作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因此,要求同学们将自身的学习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同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例如,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到底有哪些途径?什么是“根本途径”?什么是“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人们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

2.(学案)问题式的学习方法

67

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仅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二、(学案)知识点拨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立足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两条途径都要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原则为保证。这种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称为综合创新。

(一) (学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是把握创新的“途径”,了解其过程。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张岱年先生首先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力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文化的创新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需要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优点和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其优点和缺点也要有明确认识,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将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高的文化。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主要体现为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例题: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出自《周易》中的卦辞,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说明(    )

a.清华大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b.清华大学不鼓励学生吸收西方文化

c.清华大学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融合

d.清华大学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a恰当地体现了清华大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b选项犯了非此既彼的错误,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c选项与题干不符;d选项表现了对创新的排斥。本题正确选项是a。

(二) (学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68

需要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借鉴,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这里要注意相互借鉴、平等交流,要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另外,要注意正确的学习借鉴方法,即“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沉淀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1.(学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怎样的过程呢?

第一,是一个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第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第三,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应该是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总之,我们既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不同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

例题:广州地处中西交汇之所,数百年的开放与豁达造就了今日的粤式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孕育了昨天的香港和今天的深圳。这说明(    )

a.粤式文化属于外来文化

b.粤式文化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c.粤式文化克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d.粤式文化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项没有分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界限,广东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b项没有搞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现代文化来自传统文化;c项与题干无关。d项抓住了粤式文化的特色,故本题选d。

(三) (学案)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对传统文化要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要有突破,意味着创造新文化、新文明。这种“新”表现在既适应时代前进步伐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既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文明又适应现代科技、市场的要求。这种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进行锄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创新又构成批判继承的目标指向。

69

无主义”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

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课题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新文明。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新文明,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能够着眼于历史与社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只有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才能使中华民族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例题:17xx年,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要求通商,而乾隆皇帝却发了一道“敕谕”:“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中国传统文化10xx年来没有变化

b.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不需要外来文化的介入

c.中国传统文化有“封闭主义”的倾向

d.中国传统文化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过程应克服的错误倾向。a项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只不过有程度之分,变化小不等于没变化;b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c选项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d项与c项的意思相反。本题选c项。

三、(学案)学习自评

(一) (学案)单项选择题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70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文化创新要求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

d.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文化的冲突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根源

b.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可以实现东方文化的创新

c.东西方文化的竞争可以实现世界和平与进步

d.各国之间的文化宽容关系到世界和平

(二) (学案)非选择题

1.(学案)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这个标准从何而来呢?原来这是英国人的标准,美国的铁路原先是英国人建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原来它源自马车轮宽的标准。那么马车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那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们是古罗马人的战车造成的,这种战车的轮距就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可见,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背后都有传统的影子。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发展新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71

2.(学案)7世纪末,第一批法国基督教传教士抵达中国,他们将中国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等的译文寄回欧洲出版,结果孔子的学说使许多法国人大为震动,很快获得了普遍的崇敬和仰慕,并且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更为有趣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法国1795年宪法所附《人和公民和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四、(学案)能力拓展

1.(学案)阅读格言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言必信,行必果

④知耻近乎勇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⑨天不变,道亦不变

请说出上述格言的意思,并回答:

1.提示:本题属开放性题目,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  

(2)哪些道德范畴今天完全不适用,是应予抛弃的?

(3)哪些道德范畴的内涵应予以改造、转换和充实?

2.(学案)目前,一些地方开音乐会时喜欢搞人海战术,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甚至几万人在体育场合唱。对这种文化现象,李明、王云两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李新认为: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同时演奏、几万人的大合唱,这在以前是根本没有的。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才可能有这样的大规模演出,这正是社会进步、文化创新的体现。

72

王成认为: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同时演奏、几万人的大合唱是一种没有什么高招的表现,根本不是文化创新,相反是一种低级的文化浮夸,后果就是劳民伤财、伤害文化。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2.提示: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最好能体现出辩证的观点。

3.(学案)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19个项目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然而,昆曲又是窘迫和无助的。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

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

在保护昆曲艺术方面,我们应如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呢?

3.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这肯定是错误的。一方面要保证杰出文化的生存,另一方面也不能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为保护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昆曲艺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充满活力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使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纵观中外文化发展史,所有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能够永垂青史,在于它们能够深刻地把握时代精神,倾听时代呼声,深切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而给文化的创作与繁荣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现阶段的时代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包含了变革、发展、创新等丰富的内涵。昆曲的发展道路也应该是这样的。

五、(学案)相关信息

(一) (学案)文明新风驻乡村

过去在福建莆田市,农村宫庙是落后和迷信的代名词。学生一到放假,由于回乡没地方可去,让家长担心。如今放暑假再回到老家时,村里早已为他们准备了好去处,那就是村头祠堂改建成的村民文化中心,这里有公共阅报栏、书库、器乐室、棋牌室、体育活动室等到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每天一大早,他们就相约到这里打乒乓球。村里许多孩子也都喜欢到这里来,既能学知识,又能锻炼身体。这一切是因为村里采取了改宫庙、建文化中心的新举措。

近两年来,莆田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许多农村文化阵地场所十分匮乏;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宫庙却广布农村。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好主意:把这些宫庙改建成文化中心,逐渐把庙堂变成农民群众的文化课堂。有一个村的老协会会长是老党员,威望高,他就带着村老协会的老年人把村里祠堂收拾整理,从家里搬来或自己动手制作书桌、书柜,添购了党报党刊以及各种科技图书30多种,建成了文化宫,还不定期邀请专家来讲课,文化宫搞得有声有色,逐渐吸引村里大批男女老少前来光顾。到目前,全市已有86个宫庙改建成文化宫,文化宫里有活动室、阅览室、黑板报、图书馆、电视等,有的还有可供演出的舞台。

73

有的村虽然都是宫庙,但与其他宫庙有很大区别。如赞扬莆田唐代前贤林攒孝母事迹的宫庙,有的是褒扬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林敦大败倭寇的宫庙等。对这类宫庙,宣传部门除了建立文化中心,使一批宫庙逐渐褪去迷信色彩,成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还收集文物,增设名人事迹展览室,有的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二) (学案)山西晋剧何以红火?

如何把观众重新请回剧场?晋剧院在巩固农村市场的同时,重点培育城市市场。xx年初,山西省晋剧院在太原市创办了“周末剧场”,每周推出优秀剧目和新创剧目,有意识地开辟、培育和巩固城市文化市场。“周末剧场”不仅满足了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为晋剧团创作新品、打磨精品提供了展演的平台,将观众请进了剧场。如今,周末看晋剧已成太原一景。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力求用传统的戏曲形式反映现代生活,使晋剧留住了观众。但同时,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晋剧长久地留住观众。《清风亭》是山西晋剧传统剧目中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剧目,深受戏迷们的喜爱。编剧通过剔除剧中封建迷信等糟粕,着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以德治国”的新时代精神渗透到紧贴生活的剧情中,使剧中人物更鲜活,情节更感人。

文化创新篇五

第五课  文化创新 (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篇

一、什么是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_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①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______________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原因)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2、重要性

①作用:文化创新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创新

必要性:①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重要性:文化工作者只有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才能创造出现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根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传统文化)

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外来文化)

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     和       ,可以学习和吸引各民族         ,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可以“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如何做: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a、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

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3、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立足于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               ;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在        和        上积极创新;在           的领导和               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           ,铸造中华文化的           。

4、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合作交流篇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注意】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辨析: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解析:错误。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来源。

【知识拓展】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文化创新的意义  教材49页最后两段和50页第1段

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迁移,拓展综合】文化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它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从“软实力”的意义上说,人们的观念、思想、精神、智慧、进取精神和创造力等文化要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硬实力”的意义上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都显示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辨析: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片面的。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该观点看到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另一方面的积极作用,即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的要求   教材50页最后两段

①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辨析: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解析:不科学。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所以,不能把文化创造仅仅理解为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知识综合】创新与继承

第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思维拓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无论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还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借鉴、汲取,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

辨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解析: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重要途径。途径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第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53页1段

②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3页最后1段  54页2段

【知识点拨】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

1.创新与批判继承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之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教材53页第1段

【注意】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选择性继承。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允许摒弃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从头开始。一旦离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民族的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根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至今,历经兴衰而光焰不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黏合剂、凝聚力。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折、过滤、选择。中国历史文化有着优良传统,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此外,我们的文化中还有“以德治国、修身为乐”的重德精神;“重人轻神、人贵物贱”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等。所有这些,经过改造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

一般而言,用“交流”一词,更侧重与描述行为、说明过程;用“融合”一词,更侧重与描述状态、说明结果;如果用“交融”一词,那就是既表达交流与融合的状态,也表达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知识拓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三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  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辨析: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

解析:并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合作、共处。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克服四种错误倾向  教材55页第2段

【知识卡片】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及其关系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异域传人的外国文化。其实,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也会逐渐变成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消化吸收了的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

【总结提高】

第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外来文化要注意具体分析,对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大胆吸收借鉴,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第二,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鉴别、选择;三是扬弃、会通。三者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学以致用篇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

2.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年7月25日至8月17日,中国演艺品牌《功夫传奇》赴英国伦敦西区一流剧院——伦敦大剧院连续演出28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4.《功夫传奇》是针对外国观众专门设计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这一做法体现了       ()

a.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5.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7.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

二、非选择题

12.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厚重,民间文化灿若繁星。老区临沂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xx年柳编产业生产总值达50多亿元;鄄城县红花乡7 000余农民编制红红的“中国结”,年产值2 200万元;高密毛绒玩具、巨野农民工笔画、鄄城土布、曹县钠杨木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潍坊市已连续举办25届国际风筝节,小小风筝串起长长产业链条。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1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某校高二(5)班学生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围绕“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展开研讨。请你参与其中,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社会实践探究题

根据以往的调查,为振兴本地文化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五课文化创新

dbaba  adbdc

11.答案:(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 (4)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12.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

(2)传统文化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商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3.答案:(1)立足实践抓住新机遇,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3)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4)大力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打造有重要影响和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国际竞争力。

文化创新篇六

1、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2、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________。

②另一方面,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_____________,以发展___________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________,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成果。要有_________的胸怀,________的气魄,________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二、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____________主义”--- 根本否定传统文化错误倾向。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又要克服“________主义”---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____________主义”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小结一下: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征,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这启我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创新篇七

国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乐,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华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青年们的潮流文化是嘻哈电音那样的音乐。国乐?恐怕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原因是为何?难道国乐就是一个老土的代名词吗?我们不断地在向世界证明中国有嘻哈,中国有街舞,但国乐呢?我们需要文化引进,但同时也需要文化输出!

其实国乐并不老土,大家对传统的东西好像都认为是跟不上潮流,已经过时了的东西,殊不知这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就像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中的乐器编曲大多是用摇滚乐器,主旋律的东西都是弦乐,背景铺垫是管乐器或者是电子音色。但这毕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乐器与西方乐器逐渐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如果们所熟悉的周杰伦的菊花台这首歌里的乐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长笛和管弦乐器等。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跟随我们一同发展的,它永远也不会过时。

有一挡节目叫做《国乐大典》,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乐。其中的国乐大师方锦龙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国弹拨乐器,“琵琶是万能的”这句话是方锦龙大师所说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将印度的两种乐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齐表现出来。国乐大师方锦龙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实力。只是可惜这档节目并未火,没有呈现象级,其中的缘由也可能是因为这个节目所需的鉴赏力太高了。其实古月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它往往能够促进人的内心深处,在国乐大典中,它把它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不仅让人惋惜。

静心品味国乐,聆听其中的精华,它可以使周围嘈杂的一切安静下来,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即使是不懂国乐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让我们回归了内心的沉静,体会到经典浸润心灵的高雅享受。《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乐体现的就是天地和谐,乐是最早产生是人类对自然律动的觉察,对生命节奏的感知。乐的意义在于和谐之美,人能通过对宇宙和谐之音的感悟来达到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历久弥新,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是追寻前方的脚步,意以致于忘了身的“根”,国乐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应代代相传的瑰宝。

文化创新篇八

过去的我们自然是不能理解的。娱乐,使我们快乐的活动怎么能和文化这种古板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我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出现了新型的娱乐方式,比如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新类型节目——文化节目。

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多个方面,这么一看,文化的确是与娱乐挨不上边,但是,换个角度看看怎么样?《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些新型的文化节目打破常规,颠覆了人们对于娱乐节目的固有看法,吸引了大量观众,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化节目的出现和风行证明了文化与娱乐是可以共存的,甚至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完成两者之间的协调,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呢?答案很简单:创新。

其实更早一些的一些音乐节目、音乐选秀节目也可以算是文化节目的一种。音乐带给人们心灵的享受,陶冶情操,本是再好不过的文化洗礼,但为何广电总局会发布“限唱令”呢?原因很简单,大量的音乐节目出现,各种各样的歌曲、音乐轰炸着观众的耳朵,音乐节目早已失去了其陶冶情操的作用,变得功利、令人难以接受。这是什么?这就是缺乏创新。我们只会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种新类型的节目出现并受到欢迎后,许多电视台就开始跟风,或许改个名字,或许改个形式,但只是换汤不换药,这样下去,无论是多新颖的题材,到了最后也逃不了被限的命运。而文化节目若要在娱乐节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学会创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们绝不缺少文化,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文化以一种新形式、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汉字、国画、书法、儒学、四大发明……只是单一地列举出来当然会令人感到枯燥,但我相信,若能创新进步、加入新元素,不论是文化还是娱乐,都能焕发生机,引起一轮又一轮的新热潮。

文化通过娱乐可以传播地更远,而娱乐也因有了文化增添了其修养、内涵,若要令二者有机结合,就绝对少不了创新。娱乐、文化与创新,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带来最好的精神享受。

文化创新篇九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一)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件。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请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课中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这一教学内容。

从文化自身来说,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任何民族的文化,如果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回答新问题,为实践发展起推动作用,它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也就不存在发展前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大小。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呈现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巨大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可见,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三目“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因此,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不是在书房里苦思冥想,而只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深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关注他们的根本利益,从他们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事实证明,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作品,无不是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设三个目。

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通过活动导入,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的过程。第一目侧重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74

不根据新的社会实践要求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

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的活力,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文化创新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身的长处。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经过综合创新,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创新史,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互融合、不断创新的历史。没有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争妍斗艳,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也就没有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但是,如果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那么,也就谈不上文化创新。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即“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做法,也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关于“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第十课中还会涉及到。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就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二) 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一介绍了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古代称民歌为风,因此称搜集民间歌谣为采风,现在泛指搜集民间一切民俗、艺术等材料。这次活动突出的是实现小康、环保旅游、城镇建设的主题,以中小城市、乡镇和西部开发建设为重点。采风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要引导学生明白采风从民间得来的活生生的艺术形式和材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可以为文化创作提供新的素材、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灵感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采风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它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探究活动二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社会实践对文化作品有不同的影响,认识实践是文化创作源泉的道理。

75

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探究活动四旨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源泉的道理。

探究活动五结合雕塑艺术、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创新是一个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探究活动六结合“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创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这一道理。

探究活动七旨在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探究活动八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探究活动九引导学生辨析三种不同的观点,形成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首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其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要对传统文化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所以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地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传统保守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76

(四) 相关资料

守旧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之一。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袭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之一。它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是相关的,是虚无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从根本上否认民族的存在。

三、教学建议

(一) 教学提纲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3)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2)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 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 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77

(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引入

新民歌导人

组织学生参加搜集新民歌、新民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新的文化创新作品的兴趣,提高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不尽源泉、不竭动力的认识。

78

教师可在活动前,确定采集民歌、采集童谣的活动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制定采集方案,确定介绍新民歌的人员和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深刻了解采集新民歌活动对文化创作有哪些作用、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可以采用演唱新民歌、朗诵新民谣、对优秀作品进行文化评论与文艺分析等形式。

3.形成新的理念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4.师生共同探究

〇探究活动一

可由教师介绍第四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的有关情况,联系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及其成果,组织学生讨论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〇探究活动二

〇探究活动三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建议组织学生漫谈中国书法,鼓励学生介绍中国历代著名的书法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体会我国书法艺术正是由于不断创新才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道理。

除了漫谈中国书法艺术,还可以漫谈中国绘画、中国服装、中国医药、中国手工艺等。

〇探究活动四

选择学生熟悉的艺术作品分析文化创新的意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悟,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文化作品,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5.学生践行要求

引导学生采集民歌民谣,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9

第二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1.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引入

第一种方法:名诗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先谈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古代诗歌。然后请教师就我国古代诗歌作一些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约3 000多年历史。当许多民族和国家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我国已经有璀璨的诗歌艺术。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诗歌艺术始终走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从《诗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可以看出中国文学艺术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历史。

第二种方法:名画导人

80

的《奔马图》,启发学生分析这幅作品的特色,体会其“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特点。

除了展示徐悲鸿所画的马,还可以展示齐白石画的虾、黄胄画的驴、郑板桥画的竹。可以尽可能多地展示中国绘画艺术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

3.师生共同探究

〇探究活动一

建议由学生搜集泥雕、石雕、竹雕、玉雕、木雕、牙雕、根雕、沙雕、冰雕等各种雕塑艺术的材料,并由学生在班里做评论和介绍,引导学生感受文化艺术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道理。

〇探究活动二   

关于“孝”的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到底什么叫做“孝”?在现代社会“孝”有哪些新的变化?中国的“孝”与外国的“孝”有哪些不同?讲究“孝”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要在父母身边生活?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中国古代关于“孝”的格言警句。

〇探究活动三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可参考下面的典型事例。

交响京剧。中国传统京剧采用西洋交响音乐的演奏方法,使京剧走向现代化。被称为“集交响乐与大歌剧元素于一体的”交响京剧,以一个整齐建制的交响乐团来伴奏一整出京剧传统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现代京剧充分利用歌剧、舞剧、灯光、布景等多种元素为京剧服务。

〇探究活动四

在组织学生完成这一活动时,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对《梁祝》这一经典曲目进行讨论。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的形式对演出效果的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③找出相关的或类似的文化创新的事例。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这节课改在音乐教室上课。通过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一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一边进行关于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〇探究活动五

组织学生收集材料,现场辩论,教师作出总结。

(四) 学习方法指导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获取、筛选信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建议

(一) 评价方式

建议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1

(二)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以上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五、教学资源链接   

大型交响乐《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它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是十八相送。从第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和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晰。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着昔日的往事。然后再低音重复一次主题,仿佛回到人间。

管弦乐总奏主题,这时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主题,渐渐地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未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

82

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地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地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分再现“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文化创新篇十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1、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承传

统,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课件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长 (过渡)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1、 课件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 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 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 课件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 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课件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过渡):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课件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创新?

3、 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1、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课件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1、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1、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1、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 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南平市高级中学     邹义福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师: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

多媒体课件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 分8秒)

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 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2、 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生1: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

生2: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

生3: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成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

师:关于舞蹈《千手观音》,我们同学们知道得很多,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

[推进新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师: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

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精神。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师:我们如何认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呢?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生: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呢?

请大家结合课本p53页,思考一下。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孝顺故事)

生:能够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那种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被基本消除,而其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还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重新诠释。体现了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生1: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生2: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注意: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合作探究]  我们共同欣赏名人作品。

生1: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生2: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溪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的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生3:徐悲鸿的作品使我们想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师:大家对徐悲鸿的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师:文化创新的第二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请大家讨论)

生1: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生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

师:思考: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多媒体课件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片

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 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以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为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变迁中。

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

师:同学们分析很好,那么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结合教材)

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共同探讨)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创新?

师: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生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

生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生1: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面果。

生2: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战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生3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师: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

[合作探究]

师: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55页,共同讨论探究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讨论)

生1:观点三是正确的,观点一、二都是错误的。

生2:因为,观点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旨“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观点二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三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生3: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所以,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师:以上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即要求我们外来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生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首先反对“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生2:我们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称为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 “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教育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师:接下来就本节课内容我们共同小结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结内容)

生:学生一边回答一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延伸新课]

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请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文化创新作文600(优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2023年学校里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总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校里学习的

    2023年学校借读的申请书(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学校借读的申请书篇一尊敬的树

    采购文员心得体会优秀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

    2023年前台文员的心得体会模板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

    2023年创新作文600字左右八篇(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最新创新作文3000字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最新创新作文400字左右(大全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

    创新作文400-600字作文(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创新作文400字作文七篇(实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