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27 作者:QJ墨客

教案应体现适应教学变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在教案范文中也提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调整,为教师们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提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一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二

学习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教师板书。

4、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

三、实践应用。

“说一说”“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123456789。

红果有几个4812162024283236。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三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根据按行数、列数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发现百数表中简单的规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

2.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哇!太乱了。没关系,那就请它们先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教师为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2.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

(1)第一支数队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排得很整齐。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吧!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它们入住。(1、2、3、4、5、6、7、8、9、10)。

(2)又来了一支数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就让他们入住第二行吧!(11、12、13、14、15、16、17、18、19、20)。

(3)瞧!瞧!这里来了一支特殊队伍。(11、22、33、44、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你猜到了吗?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66、77、88、99)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都一样,但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

(4)咦?又来了另一支数队伍。(10、19、28、37、46、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再下一个呢?(64、73、82、91)。

原来,这些数队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就按这些顺序,请其它的数朋友也住进它们的家吧!

全部都住满了,这儿一共有100个数呢!它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5)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横着观察。先请从上数的第四行数出队。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31、32、33、34、35、36、37、38、39、40)横着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都是3(40除外),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其它行也是这样排列的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6)竖着看,请从左数第三排出队,(3、13、23、33、43、53、63、73、83、93)它们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同,下面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多10。其它列也是这样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小结:百数表中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的数队伍的排列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所以看起来都很整齐。

3.为数找家,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1)35的家在哪里?

找到十位是3的这一行,再找到个位是5这一列,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家。35这个数感谢你,也感谢站岗的小士兵,帮它们很快找的了自己的家。

(2)53也有5和3,为什么不能住在一起呢?

35和53虽然都有5和3,但它们所在的数位不一样,所以不能住在一起。看来,为数找家,一定要看清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3)怎么给46找到家呢?

(4)现在你能很快为67找到家吗?还有90呢?

(1)为数和数组找家。

你能猜猜这张照片中那些数朋友还没回来吗?

听说摄影师现在在拍照,数朋友都回来了,可是数太多了,不好拍。摄影师要求它们变队形后才能拍照。你们能帮它们变变队形吗?现在只要大家喊出“一二变”.

(2)引入数轴。

都是数,为什么50离60那么远,离51那么近?两个数相差得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3)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们能在上面为67找到家吗?

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认识到更多的数朋友!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四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五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

660÷3=75÷5=198÷9=104÷8=。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六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3.教学例3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七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探索总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排队做早操。请看,这些学生排得整齐吧!数字娃娃们也想表演一下。(课件出示学生排队图及百数表)

通过情境导入,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了什么?

合学共研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的数。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八

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7+66+85+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九

能根据100以内两个数的比较大小,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00以内数是一年级学生刚刚才认识的,两位数比大小有十位相同和十位不相同两种情况,较为有难度。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两位数比大小有十位相同和十位不相同两种情况,较为有难度。

1举例说明法。

2引导学生观察。

一、回顾旧知。

给数字宝宝找房子.出示数字23846563968100。

第一个房子是一位数的房子,第二个房子是两位数的房子,第三个房子是三位数的房子。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小木棒比较46和38的大小。

用小木棒摆一摆:46由4捆小木棒和6根小木棒。

38由3捆小木棒和8根小木棒。

2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

(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6在38的后面,所以46>38。

(2)根据数的组成比较大小。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所以46>38。

2.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

(1)在两个计数器上分别拨出53和56。

(2)比较53和56的大小,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方法一:根据数的顺序来比,53在56的前面,所以53<56。

方法二:53和56的十位上都是5,表示有5个十,所以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上的数,53的个位上是3,56的个位上是6,所以53<56。

(3)训练比较大小。

35○3946○4863○69。

3.再次观察42>37和23<25这两组数,归纳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点拨及小结。

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1)25○23。

86○89。

99○99。

谁大?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2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3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

1、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掌握比较100以内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计算器,多媒体。

(一)学前准备。

1、从30数到40,从36数到46。

2、写出十位是7的所有数。(出示课件)。

3、比79多1的`数是(),比79少1的数是()。

4、7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二)新知。

1、师出示例5(看课件)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2、完成例5图下的提(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中23在25的前面,所有2325。

练习:出示课件。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整理房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课是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实践性的活动课,会应用到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比较。本节课是分类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教材安排的整理房间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学生在进行整理时容易产生亲近感,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学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出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等活动展开,使学生体会了分类的思维方式,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并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结合本课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五、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具、学具准备:装有各种模型的资料袋、几种日常生活物品。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整理房间。

同学们,你们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个非常特别的房间!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6页,一起来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就是这间了!

1、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询问“小朋友,小明的房间给你感觉怎样?”

(凌乱、不整洁、找东西不好找)。

2、仔细观察,你能在小明的房间里看到哪些物品?

(书、本、笔、文具盒,还有衣服、篮球、足球和小汽车。)。

3、限时一分钟,小组讨论该如何整理这个房间。

生1:两件衣服要放到衣柜里。

生2:学习用的笔、书、文具盒、本子要放在一起。

生3:三个球是体育用品要放在一起。

生4:小汽车、小熊都是玩具要放一起。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

生1:看起来整洁、干净。

生2:东西好找。

生3:学习用品、玩具要分别放。

4、总结: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整理房间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5、出示整理好的房间。问学生“整理过后的房间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

(很舒服,很漂亮,即整洁又美观。)。

(二)动手实践,体验分类。

活动一:贴一贴。

小组合作,利用最短的时间,把资料袋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可按颜色分;可按用途分;可按大小、长短分类)。

活动二:摆一摆。

首先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讲台上放着哪些东西;接着给时间他们考虑该如何分类、摆放那些东西;然后叫一个学生上讲台摆一摆;再接着问是否有其他分发的,有的话也上去摆一摆给大伙看;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分得对不对并指导。

(三)联系生活,感受分类。

生1:大人(老师)分一类,小孩分一类。

生2:男的分一类,女的分一类。

生3:个儿高的分一类,个儿矮的分一类。

生4:年龄相同的分在一起。7岁的分一类,8岁的分一类。

生5:我把戴眼镜的分一类,不戴眼镜的分一类。

……。

师:你们真能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里,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的分类摆放现象?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1: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2:超市里的东西,用的放在一起,吃的放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爱家的孩子。

(五)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跟同伴说说你们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是个爱劳动、爱动脑的孩子。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自学共思。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写出这些数。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3.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8题。

(1)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合学共研。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7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按怎样的要求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方法。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展学共享。

1.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0题。

(1)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十个十个地数。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怎样做我们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得出所有的答案?

延学共促。

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能数出48后面的5个数吗?

检学共长。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3,个位比十位小2,这个数是多少?

2、出示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数的顺序。

单元。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例题;处理练习十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科书第46页例题的挂图,让学生每人准备0~6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有关6的加、减练习。

1.做移动卡片的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将数字卡片由放在方格上面随意移动位置,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的每一个数的得数。

教师把依次换成、,随意移动,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每一个数的得数(移动时,只能移到0—3的上方;移动时,只能移到0~2的上方)。

2.让学生填写练习九第11题的得数。

3.做练习九第12题。

每组说一说图的意思,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挂出教科书上第46页小吐槽蘑菇图。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提问并指名回答:

“括号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4只和3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

三、巩固练习。

1、做46页做一做,指名板演,并说出用加法的原因。

2、做48页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用加法的原因。

3、完成48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48页第4题。

五、板书设计。

挂图。

左边有(4)只,

右边有(2)只,

一共有只?

4+2=6(只)。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身体验,感知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师:生活中,我们左右手配合起来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充满趣味。)。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验“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

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小考官”游戏。

师:×××,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师: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4、小组合作摆文具,同桌互问互答。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新课标第一网。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联系实际,应用巩固。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议一议:上下楼梯。(课本练一练第5题)。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想一想。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2、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般要用右手,今天大家合作得非常好,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我们就下课吧。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五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内容法制教育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实物

授课时数1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还有一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在黑板上,并说明国旗的特征。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借机教育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应该注意的纪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国旗。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数10以内的数,有的小朋友很聪明,还会数比10更大的数,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在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写10以内的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1、2、5、6、7、8、9、10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

教学过程: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60÷3÷4=7×7+1=21÷3+9=。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设计意图】。

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1、找信息搜集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

“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

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说思路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设计意图】。

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说意义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

6、写综合算式。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设计意图】。

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生:能。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减除类型的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连除、减除类型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是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并不急于评讲,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七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是以后学习100以内数以及万以内数的基础,同时,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也是本册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一。

单元总体目标: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创设情景,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2、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整理、观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鸥吗?想不想现在看一看?请看大屏幕。美丽的大海边是海鸥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曾经因为人们把大海弄脏了,海鸥飞走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海鸥回来呢?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适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出示主题图:如今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也回来了。你瞧,小朋友们和海鸥玩得多开心啊!谁能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你能分别估一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和多少个小朋友吗?

(2)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重点让学生掌握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

2、动手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数单位。

(1)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代替海鸥在桌上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摆。

(6)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

四、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一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个。

20。

第二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较快、准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7=10+()13=()+1012=10+()。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你们看图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板.如: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食物?

三、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先拿出一捆再2根,接着再拿出3根。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哪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加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五、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板书设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12+3=15。

3+12=1517-4=13。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第三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7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

2、进一步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法:归纳整理、观察。

学法: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板书:

我学会了吗?

14-2=122+13=1517-7=10。

相关范文推荐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三年级大全(19篇)

    优秀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启示,让人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优秀作文可以展示作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读者对作文主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优秀作文可以给人以情感共鸣,

    老师是我的榜样(优秀13篇)

    优秀作文在内容上独具一格,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度的思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作文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范例,大家可以参考借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例文(精选12篇)

    教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这些教案包括清晰的教学目标、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备课非常有帮助。

    暑假经历的事(专业20篇)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不同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对大家写作时能有所启示。暑假期间,有的同学会随亲人外出旅游,感受

    小学生当一回老师(模板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字句的精炼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优秀作文范文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玩过家家时,当过医生、当过

    写我的读书方法大全(18篇)

    读书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习惯,爱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天性,而习惯多成于后天,很多人天性喜欢书,也有很多人出于各种需要而培养自己喜欢书。来到劲刚后发现很多人经常在公

    游北京后的感想小学大全(15篇)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北京的四季风景各具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各个季节去哪里欣赏美景。以往拥有时我不懂得珍惜,此刻的我懂

    北京之行小学生(通用20篇)

    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在外交、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想了解北京的人来说,这些总结范文可能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一些事总让人难忘,以至于刻骨铭心;一

    给朋友或亲人的信四年级(热门20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文章观点清晰、层次分明。这些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改进思路。

    小学三年级做早操(模板22篇)

    作文是展示个人才华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优秀作文的要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优秀作文的解析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