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

时间:2023-12-20 作者:温柔雨

一篇优秀作文,既需要思维的敏捷,又需要语言的准确,更需要情感的表达。这些优秀作文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考层面展开,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一

老家的春节,总是让我很愉快。

老家是可以放鞭炮的,这也是我喜欢春节在老家过的一大部分理由了。

春节期间,老家大街小巷都有卖烟花、鞭炮的,我经常买一大堆回去玩。有一次,我们喜欢上了用脚踩地上的摔炮。不知是谁先想出来的主意,把摔炮铺在阳台门口,当时正是晚上,阳台没灯,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脚下了。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让弟弟喊妈妈过来。没想到,由于我们一直在一旁”不怀好意”的坏笑,妈妈觉察到了什么,转身走开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们只好悻悻地自己去踩“雷”,当鞭炮的火光四射伴着我们的脚舞动的时候,刚刚的一点儿不“如意”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就这样在阳台兴奋地玩了一个晚上……小的鞭炮我玩过,大型烟花我也喜欢。有一次,买回来了几大箱烟花。大人们手里拿着打火机,把引线点燃后便立马跑开。过了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便在天空开了花。正当我看着天上的烟花的时候,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降落伞!”我向天上仔细一看,立马发现了有什么在向下坠。啊!好多美丽的“小伞”呀!原来这种烟花冲上天还带着一团软软的纸絮,当火药在天空炸开后,这些纸絮也如仙女散花,从天空旋转而下宛如降落伞一般,漂亮极了,浪漫极了!

过年最喜欢的还是红包了。以前都是拜年的时候,小辈跟长辈讨要红包,长辈们图开心吉利也很爽快大方。但说句心里话,这种“讨”要红包的方式真不如这几年在手机上“抢”红包快乐。一到了过年,家族群里就开始活跃了,我们也会拿回被爸爸妈妈关“禁闭”的手机,加入到抢红包的行列,无论这些三姑六姨,叔叔,舅舅在哪里,只要他们有手机,在线,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送去语音祝福,最后总不会忘记关照:“赏个”红包呗,只要红包一出,就看谁的手快,网速快并且运气好,紧接着就是截图晒谁抢的多~有时候一连几个红包同时上,激动地你都不知道抢那个,有时一连几个红包你都慢半拍一分抢不到,开始怀疑人生~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也许就是几元钱,但在除夕夜把我们整个家族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热闹”。

这就是我在老家过的春节,我最喜欢的春节!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二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三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热闹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在吃饺子前,每家每户都会先放一串鞭炮,因为饺子有“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吃完饺子接下来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前,端上瓜子,摆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们都会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去走亲戚,走亲戚时要买些礼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别人家,首先要说一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然后亲戚们就会给你压岁钱问你的考试成绩,祝你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们就会去大舅家吃饭,也有很多人会来: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难得和他们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们还会买来一些鞭炮放,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四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哼着童谣,帮奶奶打扫好屋子,在焕然一新的家里,我们又掀开了春节前备年货的序幕。

腌好的咸物、待宰的甲鱼、五花大绑的毛蟹;喷香的炒货、诱人的糖果、品种齐全的烟酒,逐渐堆满了储物间,年味慢慢升腾了起来。

最让人感到过年气氛的还是包团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听说我们家要包团子,今天就特意来帮忙,一人和馅,一人揉面。和馅的用筷子搅动肉糜和青菜,让它们充分融合,产生味道的碰撞;揉面的用掌跟按压面团,使糯米粉的弹性充分展现,面粉染白了袖管,飘上了额头,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几个人来帮忙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包起了团子,只见几双被面粉裹着的手上下翻飞,一个个圆滚滚、软乎乎的大白团子就诞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学着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个小面团,在掌心搓圆,按平,填馅,然后包好四周,可我怎么也学不好封顶的'技巧,只好胡乱一抹,草草了之,这下邻居们可更有了谈笑的话题,我才不管呢,我喜欢这种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

隆重的时刻来了!一个个团子被放进了蒸屉,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劲地添柴火,热气从缝隙不停地往外溢,厨房似乎变成了烟雾缭绕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这“蟠桃”。终于吉时已到,揭锅,“蘑菇云”瞬间蒸腾,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团子的身影若隐若现,雾气散去,团子闪着晶莹的光,犹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舍不得咬上一口!一笼笼,一个个,被奶奶整齐地码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个呢,或许还不止。

这么多团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团子不仅代表着团圆、团聚,也是增进亲人情感的纽带。这舌尖上的年味,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维系着中国人对年的期待,对家的向往。

这家乡的年俗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让我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年的本味。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五

“正月十五闹元宵”。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而元宵节拉兔子灯,则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六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奇特的风俗活动,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请火姑娘。

请火姑娘可讲究了,只有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才能请到,在别的时间段,是请不来火姑娘的。

请火姑娘的第一步,制作火姑娘。

首先,得先准备七根柳条、七根桃树枝、七根茅草、一个小稻草人,还有一个竹提篮。接着,把柳条、桃树枝、茅草插在稻草人背后,再把稻草人固定在竹篮里。紧接着,来到最重要的一步为火姑娘画上一个漂亮的脸蛋。把脸蛋画好后,再把它粘在稻草人头上。准备工作便做好啦。

夜幕降临,大家在院子里围着火堆,火堆前方,两个姑娘提着竹篮,周围摆满了贡品和火纸。接着,外婆便熟练地喃喃自语(四川话):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就请天上的火姑娘,火姑娘你要来,早点来,莫在路上紧到挨,紧到挨,打湿你的绣花鞋。”

接着,外婆就问:“火姑娘,来了没有,来了就点一个头。”神奇的事发生了在没有人偷偷摇竹篮,没有风的情况下,火姑娘竟自己点了一下头(使劲向前摇了一下),这表示火姑娘已经来临。

然后,我们就可以向火姑娘提各种问题了。并且,火姑娘真的超级灵验!

那一年,小姨妈正巧怀二胎,十月怀胎只差了十几天,但小姨妈依旧没有生产。我们恰好赶上请火姑娘,于是,我的三姨妈便问:“火姑娘,我的妹妹最近会生产吗?会的话就点一个头,不会的话就点两个头。”我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火姑娘,而火姑娘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赶紧给小姨妈打了视频电话,给她通报了这个消息。结果,不知道是否出于心理原因,次日凌晨,小姨妈竟然真的生了!

迄今为止,火姑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解释。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心中那一道最神秘的光彩。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七

今年冬至,我心血来潮向爸爸学习包饺子。爸爸问我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我摇了摇头,他便介绍道: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说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和张仲景有关。有一年张仲景辞官回家,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耳朵也冻烂了,十分心疼,便用羊肉和驱寒药放在水中煮。将它们捞出来后,再将羊肉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做成“娇耳”,然后将驱寒娇耳汤分给乡亲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学着“娇耳”做成食物,也就是如今的饺子。

介绍完,爸爸又说:“拿了面皮,在中央处放肉,再在周围点水,对折过来,压紧开口处,最后压上褶皱。”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面皮,学了起来:放肉,点水,对折,压紧,压褶皱······做好了,爸爸又笑了起来:“你的褶皱压得太用力了!”我一看,捏得像鸡冠一样。我不甘心,又做了起来:不是肉太少,就是水蘸得太多;不是压得不紧,就是褶皱难看······一个个“怪胎”接二连三地诞生了。屋子里充满了全家欢乐的笑声。

下锅咯!饺子如同鸭子一个个跳入水中,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我们也上蹦下跳,开心极了。

我喜欢冬至和冬至的饺子,我喜欢家乡的风俗,它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而我认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据说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时代转变,才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常见的红对联。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我和爸爸便下楼换上新的对联。

首先贴首联,我刚要把胶带横七竖八的贴在对联的前面时,爸爸拦住了我:“不行!这样贴不仅不美观,还不牢固,很容易让春联掉了。”说完,便拿过我手上的胶带。那应该怎么贴才能贴得既牢固又美观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见爸爸双手拿着胶带,将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胶带两角像包粽子一样向里对折,再粘在对联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余三个角上也贴上,再挂在墙上,一个张对联就贴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没有掉!我也没闭着,赶忙把其他对联都贴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准备像以往一样倒着贴,我马上说道:“爸爸,今年我们正着贴吧!因为这样福字不歪,财源进来嘛!”爸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贴好了福字。

这一次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次过年,因为,它让我知道原来贴春联也有技巧和学问啊!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九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我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十

每到冬至,我们家里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这是家里常有的习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包饺子当然先要把食材准备好,有猪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榨汁机里炸碎,放上盐、味精等一些调味的东西,将他们在大碗里搅和一下,包饺子用的馅儿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片面皮摊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围沾上水,再放入肉馅。奶奶说:“看!像奶奶这样包的饺子准好看!”

我慢吞吞地将手中的饺子拿起来说:“奶奶……我这饺子……吃的好像……有点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这的确是吃得有点多啊!连它的小肚皮都给撑破了呢!少放一点馅儿,这样就不会破啦。”我点了点头,继续拿起一片饺子皮,专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学。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馅,这次包的馅不多不少,没有撑破。我小心翼翼地将皮边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说:“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饺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饺子吗?一点形状都没有。”

每到冬至,都有饺子吃。饺子皮薄馅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因为饺子,我喜欢冬至。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十一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的开端。在我的家乡,这一天会有祭灶等习俗。

说起这祭灶,可有不小的来历呢。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

在以前,每每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都在灶神像上涂上融化好的糖稀,谓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寓意。

在我们的家乡,这一天,晚饭还要吃汤面条,但这刚做出来的第一碗汤面条,可不是随便吃的。这一天做出来的第一碗要给灶王爷以及逝去的亲人吃,并在此愿义愿义,趁着这个机会请求保佑家中子孙。

这一天,卖烧饼的店铺最挣钱了,一大早就能看见一群人围在铺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见减少。任凭老板的手再快,也比不过那些买烧饼的顾客。总结下来,这一天赚的钱,可是平常工作四五天才赚的。

早些年,在灶王像上涂得糖稀,就是现在的灶糖。它的外表是长方体,里面是麦芽糖,裹满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白芝麻的香与麦芽糖的甜融合在了一起,美味极了!

但灶糖咬下去会掉很多渣,聪明的人们将烧饼夹着灶糖吃,既有了甜味也有了咸味,灶糖也不会掉渣了。

小年的到来,让人感觉到新年的即将来临,过完这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十二

“来了,上菜喽!”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春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春节。

清晨,外面雨刚停,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深深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来到厨房。“来来来,快给灶王拜一下!”我走过去,没错,绍兴就要拜灶王。绍兴不仅拜灶王,还要拜车头王,希望来年继续保护我们的车。

中午,家中来了客人,外婆开始上菜,我抬头一看,谁这么调皮,往水里放了金桔?外公看出了我的不解,哈哈大笑,解释道:“水里放金桔是这里的习俗,寓意我们来年万事如意。”“哦,原来是这样!”

“来,吃饭了!”外公端上菜招呼我们,饭桌上菜品十分丰富,有切开的红膏炝蟹,经过冷藏味道鲜美,入口即化,“红膏”鲜美无比!还有绍兴的梅干菜扣肉与扎肉,肥而不腻,十分美味!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了扎肉上的线,一口咬下去,肥肉与精肉相互碰撞,那浓厚的肉香在我舌尖扩散开去,令人停不住。此时,鲤鱼上来了,这鲤鱼是现抓现做,这也是我们这的风俗,从后面鱼塘捕上了鲤鱼现做,味道鲜美,肉质绵绵的。

绍兴的春节是严肃的,是美味的,更是怀念的……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十三

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挂花灯。

终于到元宵节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节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汤圆,就问:“我们为什么要做汤圆?”爸爸回答:“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汤圆,也叫元宵。”我又问:“为什么要吃元宵呢?”爸爸接着说:“在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接着,爸爸又说:“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而成。它们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汤圆。”

不知什么时候,汤圆已经做好了,我们吃了汤圆就去挂花灯,这时,弟弟问:“为什么要挂花灯呢?”这个问题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挂完灯以后,我去上网查询,这才知道,原来挂花灯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是这样的:古时有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听后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这一消息。人们就决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下凡时,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才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便会挂花灯,还真是有趣啊!

红红火火的元宵节过去,中国人的新年也就过完了,多么难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远记下这美好的夜晚。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优秀14篇)篇十四

俗话说“十里不一样风,百里不一样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春节来讲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含义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期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中一年级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孩子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满街走。”

大年初中一年级凌晨5、六点的时候,大家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大家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大家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中一年级,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含义是今年不可以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性一般会携带一群孩子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性们则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小孩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困难呢,由于这是孩子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新年欢庆而热闹的氛围。

一个一般平凡的风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部分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部分结晶需要大家继承与保护。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活动排序教案(通用18篇)

    大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

    故事狼来了读后感(模板17篇)

    读后感是一种自我发现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后感的优秀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你们写出更精

    企业普通员工转正自我鉴定书(实用22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一个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结,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自己在职场上的成长和进步。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如何以客观的角度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成果,希

    小学学校工作心得(优质19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目标的评估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乌鸦喝水课教案(专业22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小编精选了几份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仔细研究。

    大班语言教案参考大全(18篇)

    大班教案是指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大班教案,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看落叶,做树叶飘落的动

    神奇的探险之旅海中荒岛(汇总16篇)

    优秀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还能够展示作者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

    校园音乐会(通用22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10.27星期三。主持人:(1

    我们是好朋友(专业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在思想、观点、语言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它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思考能力。这些范文不仅在结构上合理,观点独特,还能通过文字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

    学前班三八节活动方案(汇总17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整体布局和细节安排,合理分工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和协调配合。通过阅读以下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制定一个创新和有效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