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物作文400字(大全6篇)

时间:2023-05-10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植物植物篇一

突然,水塘里出现了一片、两片、三片、四片的叶子。它的颜色碧绿碧绿的,它的形状是圆圆的,像一个很大的盘子,难道是为夏天的宴会做准备吗?它们又像一把把伞,为鱼儿风挡雨。

每当下雨时,一些白色的水珠,在叶子上滚来滚去,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有趣极了!

在荷塘里,又冒出了朵朵荷花,开心的笑着摇着脑袋。它们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有白色的、有粉色的,像天空的星星,像刚出浴的美人,非常漂亮。它们的形态各异,在未开时,像一个小小的拳头;在半开始,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在花已开时,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朵花有一朵花的姿态,它们总是与众不同。这时,一只青蛙在荷叶下蹦来跳去,蜻蜓也停在荷叶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变得格外红。诗人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真希望我能够站成一棵树,坐成一块大石头,天天陪着荷花。

植物植物篇二

我家有许多花:芦荟、昙花、君子兰……但是,我最喜欢的要数那盆昙花了。

昙花,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真正看到它开花的可能不多。它一身上下都是绿的,就象一个绿色的仙子,又长又扁的叶子就象是仙子的飘带;它偶尔还开出几朵洁白的昙花,就成了仙子的白头花。

这盆昙花是从姥爷办公室搬来的,听妈妈说花刚搬来时还没拖把高,现在经过妈妈的的精心照顾,这盆昙花都快长到房顶高了,近几年,年年都开很多花。

上次昙花开时,我着实观察了一番,五分钟前它的花苞还闭得紧紧的,而在一霎那间,淡淡的香气顿时充满了整个阳台。昙花的花瓣真美啊!雪白雪白的,只有靠近花蕊的地方有一点点淡黄;花的气味真好闻啊!虽然只是一点淡淡的清香,但是让人闻过却很难忘掉。毕竟是“昙花一现”,没过多长时间花就谢了。

今年,花不知怎么了,好多的叶子都黄了。妈妈看见了非常担心,那毕竟是她的最爱。她经过分析可能是缺少阳光的缘故,并且还给它埋了好多的豆渣,可是这个方法不太奏效。后来,妈妈又听姥爷说买大骨头比较好,妈妈就把每一次吃剩下的骨头 全放进去,没过多久,昙花果然又恢复了生机,还一下长了九个花苞。

虽然昙花的花没有玫瑰艳丽,气味没有牡丹浓郁,但我还是最喜欢昙花!

植物植物篇三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苔藓植物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2、通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了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只能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法建议

如果环境允许,课前可组织学生采集周围环境中生活的苔藓植物。教师也应该准备葫芦藓或小墙藓的实物或浸制标本、挂图、照片等。

围绕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除了利用挂图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苔藓的实物,如:植株的形态和颜色、茎的长度(注意不包括蒴柄和孢蒴),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然后要求学生拨开土粒,寻找苔藓植物的假根,让学生描述它的形态。观察结束后,让学生凭借已经学过的知识,说出茎、叶和假根的功能。要特别关注苔藓植物的假根只有固着土壤的作用,它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要仔细观察苔藓植物的叶的厚度,最好能将其与种子植物的叶进行比较,以理解苔藓植物的叶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兼备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它生活的阴湿环境是相适应的。

讨论苔藓植物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全面分析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这样的观念,即对自然界中的生物,人类一方面要利用,另一方面要保护。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苔藓植物与生活环境相互的适应性。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苔藓植物具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可以由学生切身的体会入手,展开教学。借助实验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于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学生可能了解的并不多,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个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收集。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

2、组织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对苔藓植物所了解的情况。(如在其中出现错误,教师在后面的讲解中一定要进行纠正)

二、讲授新课:

(一)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或投影:

2、请学生讲述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引出下面的实验。

3、组织学生按照实验五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观察:

观察重点:

(1)识别实验中所给的苔藓植物是录像或投影中介绍的哪一种?

(2)观察所给苔藓植物的外形、颜色,并对植株的高度进行测量。

(3)观察所给苔藓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

(4)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见附录)。

4、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结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学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师可进行补充。

重点强调:

(2)苔藓植物的茎、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

6、提出问题:"苔藓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二)苔藓植物的经济意义:

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苔藓植物的经济意义。

3、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

三、总结;

组织学生回答并及时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苔藓植物

一、常见的苔藓植物:

实验:观察几种苔藓植物

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一类有假根与茎、叶的分化,如葫芦藓;

另一类只有假根与叶状体,没有茎、叶的分化,如地钱。

2、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1、可以避免林地、山野水土流失。

2、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附录:

苔藓植物观察记录

颜色

高度

生活环境

观察苔藓植物的吸水能力。

苔藓(从阴暗潮湿的泥地上挖取);泥土(可去田野上挖取);大一点的广口瓶,2只;大汤匙;量杯。

 

实验组

对照组

1

将一杯苔藓倒进一只广口瓶内。

将一杯泥土倒进一只广口瓶内。

2

在瓶内加进一大匙的水,并观察其变化。

在瓶内也同样倒入一大匙的水,观察其变化。

3

继续加水,直到苔藓不再继续吸收水分为止。

每次所加入的水量以一大匙为原则,而每次加入的水量都必须用量杯测量并作记录。

继续加水,直到泥土无法再吸收水分为止。

加入的水量也必须用量杯测量并作记录。

实验组加入的水量:           ;对照组加入的水量:            。

苔藓经常会被使用在盆栽植物上。苔藓好像干燥的海绵,很会吸收水分。园艺学家利用苔藓保持水分的特点,经常在泥土中掺入苔藓,或把苔藓铺在植物的周围。要搬运盆栽植物时,也可以使用苔藓,使植物不易干燥。

植物植物篇四

妈妈赶集的时候,从花卉店里买了几株水仙花。可她不知道怎么养。于是到网上一查:把水仙花像泡蒜头一样泡在在一个盘子里,只泡着根就ok了。

妈妈高兴得手舞足蹈,忙叫我拿了一个镶着漂亮花边的陶瓷盘。接着,妈妈把水仙花上的土扒开,用清水洗干净了放在盘子里。不久芽苗长得非常高了,像个含羞的小姑娘似的。

我爱水仙花,你是我亲手培育成功的第一株花。

植物植物篇五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海带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建议

藻类植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对藻类植物了解却又十分不够。原因是像海带、紫菜等食物同学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带、紫菜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议可将海带、紫菜等用水泡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看其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拿市场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经过加工的植物体来讲述时,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另外,像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学生更是缺乏直观了解。水绵的细胞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它的细胞很微小,液泡、细胞质、带状叶绿体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因此应该使用挂图或者自制的水绵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或演示水绵的细胞。在低倍镜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绵细胞的结构。观察时要思考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问题,特别是藻类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有水、有阳光的环境中,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可尝试让学生观察统计含衣藻水样的烧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层、中层和深层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类植物与人类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或教师收集资料后让学生讨论。讨论时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藻类植物中许多种类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海洋环境污染后出现的赤潮生物也是藻类植物,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藻类植物。在讨论中更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藻类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常见藻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绵的细胞结构。

设计思想:

通过观察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使学生对藻类植物建立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鱼缸中水变绿主要原因是因为水中存在着一种植物,即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种类非常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燥的海带、紫菜让学生辩认。从而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刚才鱼缸中存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藻类植物,还存在一些比较大型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

2、组织学生按实验六的方法步骤进行观察,了解海带、紫菜和水绵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点:

(1)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3)虽然藻类植物的颜色各异,但都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4)水绵的细胞不仅具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具有带状叶绿体。(此内容如条件允许,可制成临时装片,利用实物投影或挂图进行讲解)。

(5)衣藻虽然可以自由游动,但它具有杯状叶绿体,可进行自养,所以仍属于植物。

(二)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及对大自然的意义: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进一步总结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教师应指出,藻类植物虽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对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类植物和以这些藻类植物为食的单细胞动物大量繁殖,一些单细胞动物产生毒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当然这一现象也是由于人类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三、反馈: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都是绿色的吗?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以本节中的切身感受进行回答。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藻类植物

一、常见的藻类植物

实验: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但是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经济意义:

食用、药用、鱼类饲料、制造氧气

探究活动

调查孢子植物

1、写出所在小组如何进行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2、该研究性课题做完后,每个小组以自己的形式,报告研究成果。

制作迷你池塘

实验目的:培育藻类

实验材料:

透明的广口玻璃杯;池塘水(从湖泊、池塘、沼泽或要换水的金鱼缸内取水);水草(到池塘、湖泊等地方采集)

实验步骤:

1、往玻璃杯中倒入池塘水。

2、将水草放入玻璃杯中。

3、把杯子放在阳光晒得到的窗户边。

4、7天后观察杯子内的情况,14天后再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水的颜色变成了浓绿色。

实验原理:

植物植物篇六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举例说出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采集植物与制作腊叶标本,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2、通过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参加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它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陆生环境,成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因此,对这一特征的理解,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被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应做为本课重点。在讲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时,通过实物、标本或录像让学生进行观察多种被子植物,经过讨论、分析,进而总结出被子植物的特征。教师要突出强调的内容:由于被子植物具有完善的结构,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而在植物界中占有优势。

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实验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标本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所以这方面的内容也应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如果实验课课时充足,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野外采集和标本制作,如课时较紧,则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演示,让学生初步学会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基本方法。至于让学生实际动手练习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者结合郊游活动来进行。

在学生采集植物标本时,一定要让他们注意人身安全。另外,城市中学的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不要到公园中去采集植物标本,要爱护园林中的花木和城市里的行道树,尤其要爱护公园中的珍贵树种。

三、教法建议

本节除了要学习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外,还有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介绍。在学习之前,可组织学生从校园中采集7~8种植物,让学生进行描述、比较、归类,由此活动引入所学的知识。

(1)在野外观察和采集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实验小组,也可以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限定活动区域和时间;提倡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也提倡相互竞争,为小组争取荣誉。

(2)教师要事先安排好观察目标,要求认真观察,如实地做好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野外植物标本的采集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要做到合法、合理和适度,即限制采集数量,对珍稀植物更不要乱采和多采、浪费植物资源等。

(3)通过学生学习标本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制作标本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按课本的操作程序认真去做,一方面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把标本做得美观、实用又不失科学性。通过标本制作和必要的展览与应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本节学习结束后,建议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一些小的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界的多样性和保护植物的紧迫性。可开展的活动如:(1)收集有关植物的邮票,并说明这些植物为什么能用来做邮票的图案;(2)收集有关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或有关濒危植物的资料,在班内或年级举办一个植物展览;(3)根据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认真调查了解一种植物,以第一人称为该植物写一篇短文以介绍这种植物。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难点:采集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设计思想:

被子植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中分析得出,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内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可以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再带领学生进行操作。

手段: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本课参考课时为2课时)

第一课时: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采集植物的方法

一、导入  :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讲解:这些植物都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被子植物的概况:

1、出示桃和杏等,让学生辩认它们分别是植物体的什么器官?

2、组织学生观察、发言。

3、讲解:这些都是植物体的果实,繁殖后代的种子就在果实的里面。也就是说,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所以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介绍多种被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被子植物的特征。

3、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纠正和补充。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压制:(利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示范)

组织学生先观看有关的录像,然后在示范、讲解时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采集标本前要明确采集植物标本的目的及工具的用途。

2、要清楚采集不同植物的方法:高大的乔木、灌木需采集有花或果实的带叶枝条;小的草本植物需采集带花或果实的植株,连根掘起,并清除泥土和杂质。

3、在放入采集箱内之前,不要忘记挂号牌。

4、采集标本时,要注意安全及资源保护。

5、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时,要展平枝叶(少数叶、花的背面朝上),平铺在吸水纸上。

6、压制标本时,要勤换纸,放在通风处阴干。

三、作业 :

请每一位同学按照采集植物的要求,采集一种被子植物,并完成标本的整理和压制。

第二课时:蜡叶标本的制作

一、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同时给同学们介绍了有关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方法,并且让同学们在课下进行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这节课我们就来检查采集的标本是否合格,能否做出漂亮的腊叶标本。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采集的标本是否合格:

1、提出问题:采集植物和进行压制时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组织学生回答,再次强调注意事项:

(1)采集的植物标本必须是完整的。

(2)采集植物标本时要注意安全。

(3)采集植物标本时要注意植物资源的保护。

(4)压制标本时要勤换纸,避免植物腐烂。

3、每小组认真按要求选出最合适做腊叶标本的植物。

(二)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

1、分组观察示范标本:将制作规范的植物腊叶标本分发给各实验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标本在台纸上的放置位置、固定标本的方法、标签的位置及内容。

2、讲述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利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示范)

(1)把选好的标本平铺在台纸中间。

(2)对标本进行固定:

a、对于比较细的部分,可直接用胶水固定,但一定不能太多;

b、对于比较粗大的部分,可用刀片沿标本较粗的部位在台纸上切出一对对的小纵口,分别将小纸条从台纸的正面切口处穿入,将标本缚紧,并在台纸的背面将纸条两头粘紧。

(3)按照每份标本的号牌写好标签(标本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

如植物名称不能确定,可先空着,等查明后补上。

(4)贴标签、盖盖纸。

3、组织学生制作腊叶标本,注意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三、反馈:

由每个小组出示制作的腊叶标本,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可以根据观察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被子植物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2、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

二、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

1、植物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挂号牌→放入采集箱(或大塑料袋内)

探究活动

腊叶标本展览会

把学生制作的植物腊叶标本,进行展出,供全校学生参观学习。

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

这种经固定液和保存液处理后保存在瓶内的标本,保持植物原色,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便于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识别植物不受季节限制。

1.实验材料的准备

一般应采集符合需要的具有典型特征、新鲜无病的植株、枝条或花、果实。浸制植株或枝条时,力求枝叶、花、果实齐全。

2.固定液和保存液的选择和配制

(1)绿色植株和果实的浸制:以5%硫酸铜液为固定液,将绿色植株或果实浸泡10~20天,使绿色变黄再转绿,稳定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3%亚硫酸保存液长期浸制保存。

(2)黄绿色果实的浸制:固定液是20%酒精,保存液是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

先用20%酒精将黄绿色果实浸泡4~5天,果实表面出现斑点后,再加15%亚硫酸浸泡1天。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再浸入20%酒精中硬化、漂白,直到斑点消灭后,再浸入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中长期保存。

(3)黄色花序和黄色(橙色)果实的浸制:用3%~4%的亚硫酸加少许甘油配成固定保存液,直接浸泡,长期保存。

(4)红(黄)绿交错的植株或果实的浸制:以5%硫酸铜溶液为固定液,将标本浸泡其中,直至红色→褐色,绿色→黄色→绿色时,洗去硫酸铜后,浸入1%~2%亚硫酸保存液中,长期保存。

(5)紫色果实的浸制:

①紫色荸荠可以用2%福尔马林与1%亚硫酸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②紫色茄子可以用6%福尔马林、11%食盐水、0.3%明矾制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③紫黑色葡萄可以用福尔马林20毫升、饱和食盐水(约15%~17%)30毫升、蒸馏水175毫升,配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6)白绿交错的花枝、果枝的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后,用2%~3%亚硫酸漂白一天,再浸入l%~2%亚硫酸液中长期保存。

(7)红色浆果或其果枝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一周后,洗去硫酸铜,用3%亚硫酸、0.2%硼酸、(0.5%福尔马林)混合液保存。

3.保色溶液浸制标本的制作

(1)清洗和消毒所用器皿、仪器:制作标本用的各种玻璃器皿,都要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并用清水反复冲净;标本瓶内与瓶盖还应用95%酒精消毒;所用的玻璃棒、解剖器等也应用70%酒精消毒。这些器皿和仪器在制作标本过程中,都要保持清洁,不可污染。

(2)固定标本颜色:首先,根据标本的颜色选择适宜的固定液配方。根据需要按照配方计算用量,用蒸馏水配制固定液,备用。

清洗,消毒标本,具体做法是:将采来的标本除去杂质、枯枝残叶,修整后,用清水洗净,然后用70%~75%酒精将标本消毒,根据标本情况可用酒精冲(擦、涮)洗一遍。并迅速将消毒好的标本放入已消过毒的标本瓶中,然后把已配好的固定波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中,至淹没标本。为防止标本漂起,可用消毒的玻璃条将标本压住或捆住。

(3)整形、保存:接配方要求固定颜色后,要将标本进行整形,再放入标本瓶中。然后将保存液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保存液的液量应以浸没标本为准,不可过满,最后,将瓶盖盖严。

(4)封口、贴标签:刚制成的浸制标本,由于植物体内可能有色素或杂质析出,而使保存液混浊。7~15天后再更换保存液,待颜色稳定后再封口。

封口方法一 —石蜡法:将瓶口擦净,盖严,把石蜡切碎,放入烧杯中隔水加热,熔化成液态,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即可。但石蜡固化后较脆易脱落。

封口方法二 —蜂蜡、石蜡、松香混合法:将石蜡(l份)、蜂蜡(4份)、松香(1份)混合(也可不用松香),隔水加热熔化,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此混合物固化后,软硬适度,不易脱落。

封口后,在标本瓶的适当位置贴上标签,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保存液。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植物作文350字 植物作文300字左右(优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最新煤炭的运输合同 煤炭运输合同书大全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协议,签订签订协议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

    煤炭运输合同优秀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相信很多

    中秋月亮作文500字9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中秋月亮作文200字 中秋月亮作文600字(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

    植物作文四年级6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最新班级作文300字左右 班级作文报名字模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名人的语录76条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挂职锻炼年终个人总结实用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

    最新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总结通用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