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雁落霞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编写教案模板时,可以参考以下这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一

本节课设计,努力凸显了以下三个方面:

课堂教学中创设“你能创造哪些分数”这一情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更是“体验”。本课教学中的创造分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为学生供给了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不再是机械地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感,成就感,有利于激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在教师讲解了单位“1”之后,“晒晒你的收获”让学生多所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避免了知识点的混淆,如:确定中把单位“1”分成若干分……,强调平均分,又如在自学了分数单位后,又练习了“我会填”,给表哥写信,无一不在对所学资料及时的进行总结、巩固。

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引学生思考,带着学生的思路逐步加厚知识,如:在学生创造出分数24后,她问:其中一份是多少,2份呢?剩下的又是多少?又如:在用4个苹果,8个苹果写出分数14时,又提出:都是14,为什么大小不一呢?等等,这样经过不断的问,使学生的知识到达了加后、扩宽。

提议:区分量与率,在讲到“都是14,为什么大小不一?”时,不妨放慢脚步,找找那里的学问,当时学生说出是分的物体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说的单位“1”不一样,那从单位上区分呢?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是14,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也是14,对照一下,14是和分成的份数有关系,1个,2个是指具体的苹果,是和总体的苹果数量有关系。

从褚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褚老师围绕概念教学的核心,突出了三大亮点:

上课伊始,老师在简单介绍了分数的产生后,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用准备好的物品表示出1/4这个分数吗?学生先是自己摆出1/4,然后同桌互相说出含义,最后上台展示,有的拿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有的拿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在此环节中,老师并没有急于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初步感知1/4这个分数的含义。问题设计的巧妙,处理的更是恰到好处。

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质疑互动等一系列活动,逐步理解了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本环节中,褚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第一个问题:根据自己表示的1/4,看一下小组里每个人所表示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是都平均分成了4份,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一份里面是一个物体,有的是2个物体,还有的是1/4个物体,那也就是说有得分的是一个物体,有得分的是一些物体。老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归纳引导指出: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看作单位“1”,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褚老师在揭示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时问题设计的也非常巧妙:任意写一个分数,说出表示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归纳出: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母分之一。最后指出分数单位是有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

检验一堂课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做题掌握情况,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褚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本人觉得是这节课的又一大亮点,练习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与概念有关的“知识应用”,然后是“闯关”学生连闯三关后是结合本班学生人数的“实践与探索”,三个练习版块环环相扣,促进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把握。

褚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她对概念教学的用心研究,对课标教材的深刻解读,教学风格的朴实大气等等,但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精益求精,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仔细揣摩本课,我认为尚有三点需要商榷:

1、应该把话语权还给孩子,整节课该学生做的事、学生说的话老师包办的有点多,这样违背了我们自主课堂的核心理念,希望老师在今后上课时一定要管住自己,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一定不要代替。

2、时间安排上再合理一些。本节课的巩固练习设计的非常好,但由于时间过紧,致使处理得稍嫌仓促。

3、课堂评价要及时到位。这节课无论是小组内的评价,还是对各个小组的评价都体现的不够充分,希望今后能够注意。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二

(一)教学资料: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资料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可是使学生学起来有必须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本事。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可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我寻找素材,充分感知,构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是教学中的难点。经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能够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头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5625471238)。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能够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能够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经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构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构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一样,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

(3)最终之后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本事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资料、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头各分数。

(四)课堂总结。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三

优点一:课堂伊始,崔老师轻松的让学生知道了“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指一些物体;用查预习,我争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义,这句话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各个层次的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有弹性的'预设,让学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师引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走向清晰,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诠释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优点二: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建议:这里1/4的表达方式多数学生用的是长方形纸,这里教师在安排预习时是否可以更细致一些,如:12个圆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圆的1/4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再一次明白单位“1”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节省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练习。

由于崔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得巧妙,学生才有了自由发挥却不失灵性的空间,课堂上才会飞扬着学生学习的智慧和教师教学的智慧,从而让人享受着数学知识从生活化生成到数学化的过程。

课堂结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老师的课堂中,品位与思考之余,我想,应该说崔老师的课堂为我们找到了课堂自主学习的导航,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在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生成更多扎实、有效的数学化课堂。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四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可以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与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理解。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应此,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举例大量感性材料后再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指明了道路。

(二)整体感知。

1、整体出示例1的图: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旧知,重点是放在分数所表示什么上,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突出“平均分”、“表示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告诉学生月饼我们可以称作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叫做一个图形、1米长的线段可以叫做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可以称作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一个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这是规定的,所以有老师来告诉他们,接着用追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3、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例子说说什么叫分数。引导学生慢慢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学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了到理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在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数的时候一气呵成认识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接着让学生找出3/4、5/8、1/3的分数单位。

3、我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数单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让学生很快领悟到分数单位的含义。

4弄清一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在后面的练习中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训练。

1、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表示这样的几份。

2、桃子图用追问的形式,为什么涂得都是2/3,桃子个数却不一样呢,从而让学生抓住重点:找准单位“1”。

3、分小棒意为让学生明白单位“1”相同的时候,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一份数也就不同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活学活用。

4、从直观转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数的分数单位“1”,让学生轻松解决难点。

5、激趣练习:请2个学生站起来占谁的几分之几。

6、“破碎的数”引发学生对分数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五

王立平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活动中,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适时点拨,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汇报创造的.分数时,教师也相机引导、启发,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再有就是王立平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也比较新颖,比如“成语中找分数”:十室九空、百发百中、十拿九稳、万里挑一等都很有意思,就这一练习题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象“九死一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的成语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不太恰当,一是有些难为学生,二是容易造成学生对成语的误解。

李静老师的课有她独到之处,比如:课的开始,以问题导入:“整数能否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两句话就解决了“分数的产生?”问题,接着在设问:对于分数,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三年级学过的以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把分数各部分名称都复习了,并强化了“平均分”接下来再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用彩笔在一张纸上表示1/4这个分数。

以上过程,李静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做多余的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得很突出,教师给每组学生三张不同的图画纸,学生根据“方块图”、“手机图”、“娃娃图”创造分数。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产生了很多分数,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六

这部分资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资料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经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本事。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很多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构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忙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一.激趣引入.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经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我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小结:我们能够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头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景。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齐研究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七

1、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学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单元在说、分、画、写、折、画等体验活动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营造相互合作、开拓进取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

3、 教学重点:树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元的概念。

学生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逐步理解事物。虽然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的概念并进一步阐明分数的意义,他们必须遵循自己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归纳、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和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学生可以充分感知、比较和总结,突破由多个对象组成的整体也可以视为一个单元的困难1,逐层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与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 教学生如何探索知识。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实践材料,包括8个棋子、2个糖果、10个豆子和一张熊猫的照片。学生们被要求使用这些学习工具将它们分成点,画一幅画,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它们折叠起来。然后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测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 引导学生掌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总结事物本质的方法。经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学生们得出结论,单元“1”也可以是由许多对象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进行两次操作,认识到由于拷贝数不同,拷贝数不同,生成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并进行总结:将单元1等分为几个部分,表示一份或多份的份数,称为分数。

(一)展示资料,了解通过对话自然引入的分数生成让学生通过调查向大家清晰地讲述自己,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培养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兴趣,并感受到取得成绩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索未知

1、复习旧知识,准备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第一次理解单元1的含义。

(1)老师说:12除了把一个苹果分成两部分外,拿一个苹果还能意味着什么?为了便于学生学习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用材料(8个围棋、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的纸、一张熊猫画等),将他们分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绘制和折叠,并尝试用这些学习辅助工具表达12个。

(2)小组沟通和分享结果

每个小组派代表到物理投影仪,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操作方法和结果。

(3)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例如,当学生使用8个棋子和6只熊猫来表示12的分数后,教师展示课件,并通过视觉演示让学生清楚单位可以是一个圆、一个测量单位和一个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再次操作并理解分数

(2)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第86页,自学分数的意义。

(4)5738例如,合并分数的含义以及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规范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培养和提高的`目的。为了将面向所有人的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使用分数表示下图

2、中的彩色部分使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片中的彩色部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以上两个问题是基本练习。目的是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3、在游戏中赢得红旗

男女团队,派代表到前线赢得红旗,但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如果你得到了正确的红旗,它将属于这个团队。如果您得到错误的机会,它将自动转移到下一个团队。老师将是先发者,其他学生将是小裁判。女生代表走到前面,拿走所有211人,男生拿走剩下的19人,女生拿走剩下的14人,男生拿走剩下的23人,女生拿走剩下的12人,剩下的一方将奖励全班。

该题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四)全班总结,揭示主题

在这节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含义,并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有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一节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八

1、教学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本事和抽象概括的本事。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本事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本事。

(3)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经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经过调查、把自我明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经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能够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能够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团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我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经过比较相同与不一样,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九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是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思维规律,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理解单位“1”存在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用这些学具将他们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出分数,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进行教学。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分析归纳等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各项活动的安排中,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学生说分数,分子、分母及写这个分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以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活动为主,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题目的引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四道习题,通过多样化的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练习十一4、5题。

板书设计的目的就是展现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

《分数的意义》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小节的资料。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之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简便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进取合作、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抽象概括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需要对学生情景有清晰明了的把握,接下来我说下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已具备必须的独立思考本事,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索,本节课的教学资料较为抽象,对学生有必须的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教学中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忙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定义。

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异常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我会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经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会在大屏幕出示建筑工地工人测量石块长度的情境图,提问学生:用米尺测量时出现了不足1米的情景该如何计量呢?学生回忆分数的知识,想到用分数表示;之后我会再次出示生活情境图,提问学生: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每个人分到几个?如果是1个,每人又能分到几个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出12,在日常测量、分物或者计算时,经常出现不是整数的情景,所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意义。经过生活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和体验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随着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四分之一。

利用对分数的认识,请学生自我用教具表示出14,然后向全班汇报,第一个小组把一块蛋糕分成4份,取了一份表示出14,第二个小组用一张纸片对折的形式也得到了14,第三小组用纸条对折分的方式表示出了14,教师会再次提问学生除了一个物体之外能否利用一些物体来表示呢?大屏幕中出示一把香蕉和一盘面包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向全班汇报,学生同样得出14,由此教师比较两种不一样探究引导得出结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能够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数学里用自然数1来表示,是一个量化的表示方法,板书中强调1加引号。

活动二:掌握分数单位。

请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中做一做,教师再带领学生做逐一探究,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堆糖的几分之几,学生直接回答出12;如果平均分成3份,2份用分数表示为三分之二,平均分成4份,3份就是这堆糖的四分之三,最终一个问题全班同学直接回答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六分之五。学生结合分数的认识以及单位“1”的理解,教师直接给出分数单位定义,提问学生“你能说出上头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请学生代表回答。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经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趁着学生学习的热情,拿出课本上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相互竞争的环境,比一比谁做的好做的快。随后,我会和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经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本事。

4、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提问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资料: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经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5、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课后作业我将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题,第一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第二题是让学生根据分数,给图形涂色;这两道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综合题,这个题目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单位“1”的知识;最终是提高题,到达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一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经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个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本事。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资料,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本事。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异常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经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供给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本事、分析本事。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经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很多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能够看作单位“1”。

本环节,经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个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2)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为了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经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本事。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我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我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经过很多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本事。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二

写好。

说课稿。

对老师上课很有帮助!以下是关于《分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设计意图:我觉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找到本节课的教学起点。然后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并联系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分数的意义。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被分物体的个数有一个物体的、有一些物体的。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表示1/4)。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5/62/54/71/23/8)。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4、画一画游戏:

有三个纸盒,里面分别放有一些小棒。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三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四

周二,海门市骨干教师考核中樊教师和黄教师借我们班的孩子上了《分数的意义》一课,以下是我听了他们的课后的一些随想。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分两次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学时他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学生原有经验,为学习分数的意义供给支架。

课始,经过精心设计的预习作业,经过简短的师生对话,摸清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找准了教学的现实起点。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供给了有力的支撑。

2.安排交流活动,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

单位“1”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他们都从例题出发,经过充分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对分数的直观感受。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更完善了,然后逐渐得出了分数的意义,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3.在反思中体会,在体会中明确概念。

两位教师在教学中经过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为学生供给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学生对分数构成了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问题及板书的引导,及时让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但个人认为,有一些地方还是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五

我也以往上过《分数的意义》公开课,总找不出自我不足的关键处,今日领略名师的风采,让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本课教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体此刻领取任务这一环节)探究进取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对于分数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2.本节课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时间距离较长,教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出示老朋友“14”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于分数你明白些什么?”一下子让学生想起了自我原有的知识,也让学生对自我原有知识有个简单的梳理。“关于分数你还想明白些什么”引出了新课的学习。

3.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主角。教师由学生创造的“14”的展示、汇报、交流,将学生推向了学习主人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强度了产生分数的前提是平均分,并且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并理解单位“1”不仅仅表示一个物体,还可表示一些物体,能够指所有能够分的物体。还让学生观察都是14,但单位“1”不一样,它的14也不一样。难点得以突破、分数的意义也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得以归纳、完善。最重要的是教师看似无心的问题,如“4个苹果的14是几个,116是多少个苹果”…,教师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渗透分数的两种意义,能够表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也可表示量。这都源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

4.课堂设计以及供给的素材,无一不是体现着串起学生新知与旧知,丰满着学生的原有知识。如教师画了8个苹果,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教师不是说让学生说出14就结束了,而是又问还能够怎样分,再进行创造分数,让学生明确8个苹果,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得出的分数也不一样。教师开放性设计的精、细、巧。

5、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涵盖面广。

提议:让学生多说说单位“1”与数字1的区别,说说为什么带引号?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用小棒找1/4,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教师结合大屏幕(课件)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还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们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4根小棒、8根小棒、20根、100根小棒,4个苹果、12朵花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二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10捆小棒、12朵花……(课件)然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一个正方形(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4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4根小棒,8根小棒,6只熊猫等都可以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在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的概念。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4、5/9、3/11、4/5几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课件)学生是在感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知的。

接下来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设计了猴子分桃,猜一猜老师口袋里有几个糖等有趣的游戏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七

1、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个整体,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八

听了余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给我总的感觉是设计简约,方法简单,语言简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简便、愉快、流畅,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余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分苹果,说分数的活动。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既找准了起点,又调动了进取性.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然而,分数毕竟是一种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怎样让学生理解理解其意义。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余教师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让学生采用不一样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构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情景,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余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经过动手和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什么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余教师经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景。紧之后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动手圈一圈,写出找到的分数。整个教学中向学生供给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动手,再归纳,帮忙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练习,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传统教学的形式,是先传授,再巩固,练习沦为授课的附庸。而余教师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的知识。经过几道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异常是考考你,猜猜有几根的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趣味、富有思考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的来说,这堂课体现了理念新、做中学、练习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十九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2根小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p60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

可能回答:“在进行测量时,有不足整数的线段。”或者“两个学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正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采取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展示“一块饼平均切成2份”,并说明这是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产生的,并让同学举例说说生活中各种存在1/2的情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一个苹果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2……之后对比任意切成两份的情形,让同学们意识到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课件展示“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一条线段平均截成5段”,由此深化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回顾已经知道的“分数“知识,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3.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p61主题图,结合图中的5幅图分别说说1/4各代表的含义,并让同学们说说将这五幅图归类(注重引导学生说出前三幅图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后两幅图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平均分一个物体和平均分一些物体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二)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和构建单位“1”,因此展示了下面的例题:

“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首先,课件展示6只熊猫,问学生:有几种分法,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稍后请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这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1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6。也有可能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3。还有的同学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2。在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三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三种分法是把6只熊猫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根相同大小的小棒,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吗?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时候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多媒体演示每种情形。

小结: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前我们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现在我们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积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3.强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和理解分数单位,我通过多媒体可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刚才同学们在平分12根小棒的时候得出了多种分法,将他们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总体的1/3,其中的2份是总体的2/3,其中的3份是总体的3/3。同样等分成4份或6份,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分数。

(课件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除此之外,像这样的1/2,1/3,1/4,1/6,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应用。

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课件展示几组练习:

练习一:看图形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的阴影部分:1/4,3/,8,5/9,5/6,并说明每组分数表示的意义。

练习二:用分数表示绿色部分,并说明把什么看做单位“1”。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出示课本p62做一做。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请同学回答,在学生回答完后,请同学分别说出1/2,2/3,3/4,4/5,5/6的分数单位,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反思:与学生共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板书设计。

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二)设计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成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二十

xx月14日参加了第一学区的大学区教研活动,听了外国语小学xx教师、环通中心校xx教师,第一实验小学丁香丹教师分别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内心涌起众多感想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三位教师都能在认真专研教材、教参的基础上,精心地备课,用心地上课,同样的课,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生成,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和高效。

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董教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终“冲刺”,水道渠成,她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xx教师经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她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供给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经过学生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整体的情景,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之后让学生说说单位“1”这个“1”是自然数1吗?区别在哪儿呢?之后让学生尝试着用文字来表示分数的意义,并把重点的字或词用重读表示出来,真正的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我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我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这节课,作为一节经典课,有很多版本的设计,其中不乏名师的精巧设计。作为三名普通教师,她们都能大胆的做到保留与取舍,都凝结了设计者的冥思苦想。看似随意自然,其实不明白有多少的失眠在漫漫长夜!磨课的历练,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的一条高效之路。祝福我们的教育能在这样扎实有效的活动中得到提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21篇)篇二十一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先通过说一说一步步的揭示分数的意义。

(2)练习结合具体实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认数的9分之1。适当引导学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2份,像这样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3)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蚕的教案范文(17篇)

    编写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份精选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1、理解故事主要内

    五四青年演讲策划书(热门20篇)

    策划书是一个详细的计划,它包括项目目标、资源安排和实施细节等内容。通过阅读这些策划书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编写水平。1、5月5日前向

    高中生反恐班会教案(通用19篇)

    在高中教育中,教案起到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地理教案范文,希望对各位地理老师有所帮助。1、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公共安

    给巴金的一封信(优秀19篇)

    优秀作文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跟随思路。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展示了不同作文类型和不同写作风格的特点,供大家参考。从您的信中,我们明白了要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论文(通用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让我们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和表达力。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求和技巧。摘要:思维是人

    幼儿园中班教案爱我你就抱抱我(优质21篇)

    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总结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下是一些幼儿园中班的教学素材,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能清楚地唱出切分节奏

    社区老人中秋节活动方案(精选21篇)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活动的成功与顺利进行。活动方案的收集和分享是促进活动策划和设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

    我爱仙人球四年级大全(18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细节描写和形象感染,使得作品生动有趣。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家有一盆仙人球,它很绿,圆如球,全身上下都是刺,

    我相信高二(精选24篇)

    优秀作文是一座精致的艺术品,它融合了作者的智慧和感悟。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您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当你细细回味你的人生,你是否在思考他

    初中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热门24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有规划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