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紫衣梦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而优秀作文则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卓越的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一

今天我们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面写的是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是对的。

第1段写的是伽利略上小学的事。

第2段写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事。

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开始疑问,他反复做了很多次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在很高的楼上同时扔下来,众人亲眼所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们大吃一惊。

一个年轻的少女说:“真不可思议,居然是真的”一个小孩说:“那是真的,都一块着地了”

伽利略用事实打败了假象,他理直气壮的说:“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不能改变事实”。

伽利略是个“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二

试验成功后,伽里略带着喜悦从比萨斜塔慢慢的走了下来,伽里略每走一步在比萨斜塔下面的观众就大声的说:“伽里略,伽里略。

伽里略下来之后被人群团团围住,他的朋友冲道伽里略面前你真是条厉害了一千九百年来还没有一个人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话,你还是第一个我真佩服你。一位市民跑来说:“伽里略谢谢你让我们知道就算再伟大的人也会有错误,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以前嘲笑伽里略的人都纷纷跑到伽里略的跟前,想伽里略鞠躬道歉并感谢伽里略教会他们不能盲目的跟从,要有自己的观点。

随后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声音传的很远,很远……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三

做完试验后,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纷纷围住他,并争先恐后向他表示感谢与祝贺。几位年轻的男士说:“伽利略,对不起,那时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好样的,伽利略!”几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说:“叔叔,叔叔,你真厉害,你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一个女士迈着轻缓的步子走过来并竖起大拇指:“伽利略,我敬佩你,你真厉害!要不是你的这一次试验,我们可能会一直停留在错误之中啊!”他的几个朋友看了伽利略的试验后脸上带着微笑,走过来:“恭喜你,我的朋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四

自从伽利略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公开试验后,他的名声就涨到很高。虽然他得到许多人的敬佩,但是有些人仍然对他有着怀疑的心思。

敬佩伽利略的人见到伽利略都会显得彬彬有礼,并不时对他夸奖一番,或送些小礼物作为对他的尊敬。

这时所有的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那就是不迷信于权威、善于思考、大胆质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五

等到加利略下来的时候,许多人都围住了他,还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说来说去。有的说:“年轻的教师,你真了不起,你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你不迷信权威和坚持自己,从试验中得出真理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有的说:“伽利略,你的试验让我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有的说:“伽利略,你成功了!恭喜你!你那执着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有些人这么认为,但是还是有不信伽利略,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有个人说:“我觉得伽利略造了假,因为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会错。”有些人跟着说:“是的,是的,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绝对是对的。”过了一会儿,伽利略回家了。他的亲人见他回来了,就赶紧问:“你这个试验对了吗?”“肯定对了,我都试验过了好几十遍了!”他说。“那就好,不然你就丢尽了脸。”

伽利略曾经说过: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是呀!虽然,我们要尊重权威,但是,不能的迷信权威。因为,我们要执着的去追求真正的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六

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啊里士多德被伽利略骗了,因为那个高空落体实验根本不足以证实谁对谁错。试想,空气中存在摩擦力,不同质量的球体在真空中,而且在同一高度下落体当然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地面,但在有空气的状态下就不一样,如果两只实验球一大一小,小的球因为恒定的自由落体和较小的空气摩擦下,会比大球落得更快,相反,如果小球的质量为10磅,大球质量为1磅,那么也会是小球比大球先到地面。这也是必然的。

尽管小球落得比大球快,如果两者间相差距离不大,旁观者用肉眼根本难以观察清楚,这样的实验结果怎能接受??阿里士多德定律如果真的是对的话,在这样的高度+空气摩擦情况下,也可能是伽利略赢了。

这样的实验存在争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七

做完试验后,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纷纷围住他,并争先恐后向他表示感谢与祝贺。几位年轻的男士说:“伽利略,对不起,那时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好样的,伽利略!”几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说:“叔叔,叔叔,你真厉害,你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一个女士迈着轻缓的步子走过来并竖起大拇指:“伽利略,我敬佩你,你真厉害!要不是你的这一次试验,我们可能会一直停留在错误之中啊!”他的几个朋友看了伽利略的试验后脸上带着微笑,走过来:“恭喜你,我的朋友!”

穷人续写作文加评语。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八

当伽利略走到了一半,人群像蜜蜂一样涌了上来,伽利略吓了一跳,然后走坐电梯下去了,他手舞足蹈,言吐不清,就像一个人被灌了酒一样,之前那两个骂他的人,已经对伽利略吃惊,说到这个年轻人真厉害,竟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真理,我们再也不再相信亚里士多德。还有些人认为伽利略肯定在铁球上多了手脚,有个人竟然还捡起了木棒对着伽利略扔,差点扔到了。伽利略后来又对人们说不要迷信了亚里士多德,再厉害的人也有错误的时候,以后一定要实验一下看看是不是对的,不要在跟疯做傻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九

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实验。我工作的报社接到消息后,马上派我前往采访。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伽利略从塔顶自豪地走下来,刚刚还是一番冷嘲热讽的围观者们立刻拥向了斜塔,举起相机把这位年轻有为的数学教授的摸样记录下来。

伽利略的话已经被我牢记在心中,他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该一味地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十

1. 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过程:怀疑—实验—公开验证。

2.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1. 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2. 理解伽利略怀疑思考的过程。

今天这堂课,李老师要同同学们一起感受伽利略的伟大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

1.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体会

3)小结:

2.出示斜塔图片: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3)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

a)指名读

b)所以老师想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书,看看在做公开试验前,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处,师出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生自由读这部分,边读边想,还可以用笔作个图示以帮助自己理解。

d)生说、师说(课件演示)

e)师引读第四自然段

3.创设情境,自主阅读

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2)学生读书、交流

5)生生对话

6)生表演(点击课件,是范读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

8)可适当初,你们是这么说的吗?(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9)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是的,伽利略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真让人叹服。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类似追求真理的小故事呢?

我们小朋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联系材料:《动手做做看》)

5.尾声:

正如《伽利略传》的作者布莱希特说的那样“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出示),这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应该留在同学们人生的长河中。

6.老师建议:

创作一条格言勉励自己。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十一

《》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但是,要让生活在今日的中国儿童理解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据本文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下面是我对《》的教学反思。

课文开始,我让学生回答课文提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再让学生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接着我问:“小朋友,是什么让生活在17世纪的伽利略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的呢?到课文里面找出相干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我进行了板书(两个铁球着地)。我让学生看,问:“中间放上哪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放上哪三个字又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生马上回答加上“同时”二字便是伽利略的观点。可该加上哪三个字才会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孩子楞住住了,我知道孩子在初读课文后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我限时三分钟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马上默读课文,有的孩子互相讨论了开来,看到孩子们兴致那么浓,我真的很开心。果然,不到三分钟,孩子们回答出来了。原来小小的一个巧妙设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来,教学环节设计的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率很高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伽利略的想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还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快][10—110慢],这样的理解既简单又明了。

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些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学生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展开想象,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的写话还是很不错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十二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掌握违、妄、执三个字的读音

2、重点字的书写提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生字表的汉字,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并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自己容易写错的字。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4、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三、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2、指名朗读能体现伽利略善于思考的品质的语句。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

信奉一词的意思。

3、齐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伽利略思考过程的句子划出来。

4、四人小组讨论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并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

四、升华情感,小结课堂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4、齐读这段话。

(五)课堂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十三

伽里略缓缓的走下比萨斜塔,相比起来,他的脸部要比做实验之前要放松的多了,底下传来惊讶的尖叫声。下去之后,旁边的人快速地围上来,有的说:“伽利略,你尽然找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那句话使我们信奉了1900年。真厉害啊。”还有的说:“谢谢你,改变了我们的观点,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科学观,是我们以前太迷信了,你告诉了我们像亚里士多德这么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在大家纷纷讨论中,挤进来两位穿着华丽的夫妇,原来他们就是原来那个说伽利略固执,胆大妄为的那两个人,他们说:“对不起,事实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我们不应该提早下结论的。”

穷人续写作文合集九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十四

《》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三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简介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强调伟大、著名)。

3.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提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感知。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

3.引导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行(),以()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四、为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讲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分段应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了解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研读课文。

1.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这一段最后一句话用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2.读第三自然段。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

3.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

“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4.把两个不同的结论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

5.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认真求实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一、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

1.伽利略敢于提出怀疑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第4自然段中有五个词,突出了试验的态度,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找出来,标上横线。

2.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3.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议论的?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许多”“都”“的确”“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肃、认真,也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

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目的是公布自己试验的结果,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公开试验时,人们认为伽利略竟敢跟“人类的真理”挑战,是胆大妄为,是固执,会丢尽脸的。)。

二、朗读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议一议:

1.公开试验成功了。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见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颠倒顺序:因为大家看见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意思一点没变,因为把先说结果的句子跟后说原因的句子,颠倒了顺序。这种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的句子,一般中间要加上“所以”一词。)。

3.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里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起初”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发现了不知道的真实情况。你认为是前者,还是后者?(是后者)。

这句话最后指出“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也会有错的”)。

4.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三、升华感情,体会写法。

1.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2.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勇敢质疑博学。

认真求证权威。

公开试验信奉。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续写(优秀15篇)篇十五

我在课本一篇文章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里的伽俐略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伽俐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易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俐略产生了怀疑。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到快的,落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它们拴在一起的两个球看作一个不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伽俐略做了很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俐略那时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致了那一天,很多人来看热闹。看看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是谁是胜利者。伽俐略在斜塔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俐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会有错。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我们要向伽俐略学习,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都要去观察周围有什么错误,如果有错误要立马改正。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计划(模板18篇)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科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和修订,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程和需求变化。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实例,相信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制作水果沙拉小学(模板22篇)

    常常进行作文写作的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一早上,我列了一张水果清单,请妈

    写新年迎春到的广播稿(优质13篇)

    广播稿的撰写要注意节奏的掌控,合理安排语言的速度和停顿,让听众有时间思考和接受信息。希望这些广播稿范文能为您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帮助您写出更出色的节目。

    个人房屋抵押借款协议(热门23篇)

    借款需要谨慎选择借贷机构,并根据自身的还款能力进行合理的借贷规划。以下是一些借款流程和要点,希望能对大家进行借款时的操作提供参考。守。一、借款条款1、借款金额:

    求职中职生自我介绍(通用17篇)

    在职场中,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帮助他人了解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为求职或晋升提供帮助。我将在自我介绍中向大家展示我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希望能与大家保持和

    喜庆元旦广播稿范文(23篇)

    广播稿是广播工作者用来准备和引导节目内容的重要素材,它需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广播稿范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撰写技巧。

    商品房精装修合同(精选20篇)

    装修合同是双方达成共识的产物,它明确了工程的范围、质量要求、工期等重要条款。每份装修合同范文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范文进行参考非常重要。*方有一套位于

    竹林中读后感(模板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加深对所读内容的印象,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

    校园文明广播稿(通用23篇)

    广播稿的撰写要考虑到听众群体的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确定内容和语言风格。广播稿的写作虽然有一定的技巧,但只要勤加练习和不断改进,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写出一流的

    水果蔬菜招标合同大全(17篇)

    招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组织和管理。近期有一些新的招标文件发布,大家可以去相关网站或媒体获取具体信息。乙方(竞标方):____。甲方受____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