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时代纪检新闻写作浅析报告(实用5篇)

时间:2023-04-12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新时代纪检新闻写作浅析论文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篇一

摘要 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是游移和模糊的,往往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电视新闻还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才能达到其准确和清晰,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只有在这时,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突显了出来,由于写作的介入,画面多义性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和清晰的界定,受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并随之进入意味深长的思考。

关键词 电视画面叙事 电视新闻写作

当今,电视新闻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必须了解其写作的基本特点。对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特点的了解,必须首先从了解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人手。索绪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致认为,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不能用明确的、固定的方式把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区别开来。”这样。电视新闻符号无疑就有了两个具有逻辑关联的层面:一则是它的能指,二则是它的所指。如何有效地把握不同的传播载体类型,并通过这些不同的类型将我们需要表达的理念、意念和概念准确地传送到受众那里,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接受,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电视新闻之所以与报纸、广播这样的传媒有相当的不同,主要在于它是用活动的画面,或者说是用流动的图像在表达思想与情感。报纸虽有图像,但它是静止的。缺乏“活力”的;广播虽有声音,但它却没有图像优势。所以说活动的画面是电视新闻最骄傲,最有特色的优势。不仅如此,还由于电视新闻中的活动的画面,始终给人一种现场感,并且给人提供一种选择性和多义性的提示,所以,它所传播的新闻事实,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典型性新闻报道中最能凸显出这一优势。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南京冠生园事件”,在消费者中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和愤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这个新闻事件单纯用报纸的传播特点来报道,其震撼力度不会有这样的强烈。为什么同一新闻事件,用报媒和电视来报道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就在于,电视新闻所表现的内容虽然与报纸新闻一样,都是对特定时空中现实存在的再现,但前者给受众看到的是活动逼真的画面,因而它带给受众的是一种真实的现状,或者说是一种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报纸就不能让受众感受到这种真实,关键在于,活动的画面,具有报纸所无法具有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即使是报道中所拍的画面是几个月以前的“新闻事件”,比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偷偷地把一年前的月饼馅又拿出来制作“新月饼”的画面,就给人以一种很强的现场冲击力,而这种现场感受在报媒和广播的同类报道时是不容易在受众的感觉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电视新闻活动画面的播出,是与受众的收看同步进行的,同时也说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接受与理解是准确的和到位的。由于这一特性非常关键,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在把握时态时,必须始终踏着进行时的步伐,必须使播出的新闻画面与观众的收看同步,即始终要强调时效性,千方百计“缩短”典型新闻的时空距离与观众收看时的心理距离。

但是,这样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考虑到画面叙事的多义性特征。实践证明,只满足于用画面来叙事是有缺陷的。仍然以“南京冠生园事件”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画面的游移、模糊,即多义性是怎样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而变得清晰和准确的——第一组镜头:1,画面: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光线昏暗的车间,一扇黑漆漆的门打开了,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从里面搬出一箱箱的东西来……2,(记者画外音):这里是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一个隐秘的冻库,工人们正打开冻库大门从里边搬出一箱箱的月饼馅,准备制作今年即将上市的新月饼。

正是在写作的参与之下,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才将新闻画面中的叙事的缺陷——即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克服和“挽救”,最终使观众对这个新闻事件所提供的信息有了全面、准确和清晰的解。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即,电视画面必须要由制作者预先处理。比如,何以要选择食品厂隐秘的冻库车间,这样的场景来拍摄。而不是选择工厂庄严洁净的大门。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的厂区花园来拍,这里除了有传播者的主体选择意识在发挥作用外,最根本的就是这种选择性更接近新闻事件的真实。选择性把握得好,不仅有利于克服多义性,或者说为克服多义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更贴近生活的真实,更逼近新闻事实的本质,发现并提取内中所含纳的新闻价值,更有利于向观众准确、清晰地传达新闻的理念和意图。

与此同时,声音系统在整个电视符号体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声音系统所传达的理念、意图和情感也是其他的符号系统所不能够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因而决定了电视中的声音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众所周知,音乐是很难得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特别是根据画面来进行配音配乐的那种情况;当然,新闻现场客观真实出现的音乐声不属此例。其实,这种客观真实的音乐声,只能算是同期声和现场音响。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背景音乐完全是两回事。同期声和现场音响的作用是显然的。具体说来有这么两大作用:其一是可以将新闻的叙事积极推动,其二是可以使现场感更加渲染和突出。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画外配音,这种配音如果运用得好,能与播音员的口播一道,有助于新闻事实的叙述和增加新闻叙事的感染力。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大量实践证明,假如离开了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播音员的口播语言会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而且,再动人的现场音响,同期声,特别是碰外配音,都将使其意义得到衰减,甚至显得单薄和苍白。 在电视新闻中。播音语言是凭借文字稿的基础而施展其魅力的。有种意见认为,电视新闻中的写作和广播一样,是为听而写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细加分析,还是有些问题,因为。电视新闻的写作不仅是为听而写,而且还体现其为视而写的个性特征,恰恰是这一个性特征,才使它与广播新闻写作有了“质”的区别。在电视新闻中,由于播音语言承担着相当重要而特殊的功能作用,因此,新闻的五大要素几乎都必须通过它而为受众所了解,而光靠声音系统是无法承担和完成这个重任的。尤其是在电视播出的大量的短讯当中,它完全承担了对所有新闻内容的诠释工作;而在深度报道,以及专题报道当中,播音语言的功能作用更不容小觑。因为,所谓“深度”,必须通过播音语言才能够得到体现,光有同期声,画外配音,以及音响和音乐等等,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总而言之,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份量的因素,播音语言与画面语言是何等重要的角色。

在这条电视新闻中,新闻五大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几乎都是通过播音语言来交待清楚的。如果光看活动的画面,是无法交待清楚这诸多的新闻要素的;而播音语言又完全是依照文字稿来完成其播报内容的。第二例是电视专题新闻报道:《黄金重成投资亮点》。在这则电视专题新闻报道里面,大部分的新闻传播内容都是由播音语言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专题报道中的活动画面与播音语言相较,只不过是在起着新闻背景和现场感的交待作用。

文字系统在电视新闻当中,与图像系统和声音系统相较,似乎显得并特别重要,但是倘若离开了它,整个电视符号体系就势必形成缺陷,尤其是在需要文字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这种缺陷将会严重影响到电视新闻的播放效果,使受众在接受电视新闻信息时,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所以,电视新闻中凡需要文字系统发挥其特殊作用的地方,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电视新闻固然要依靠视听特点来抓住受众,但切莫忘记,“读”的功能也决不能小视,甚至偏废。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新闻内容的提要功能上,使受众能简括精练地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文字可以起到图象和声音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图像也好,声音也好,它们多半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缺乏理性思维,而文字恰恰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图像、声音的形象思维与文字的理性思维相结合,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就形成了互补优势。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新闻段落当中,有文字(字幕或者标题等)出现,不仅有利于受众理解和把握,而且还容易记得更牢。

电视新闻中的文字系统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优长是,它可以随时根据播放的需要插入文字信息,并与图像和声音一道“流动”。这样,不仅恰如其分地、主动地与新闻的时效性保持同步,而且它的插入并不会给新闻的完整性造成割裂。正因为如此。目前文字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已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而备受电视传播者和接受者两方面的青睐。图像系统、声音系统和文字系统的相互配合,使电视新闻的优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我们今天的电视新闻写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新时代纪检新闻写作浅析论文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篇二

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息息相关,学校是易发生新闻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将许多鲜活的素材加以提炼,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校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与能力。

俗语话:“要给予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必须是一桶水。”初中作文教学与小学相比,有了质量的要求。学生的视野与观察点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写作的条件。

本人从2019年正式从事新闻写作,为《玉林日报》、《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撰写新闻稿件,特别是在本地主流媒体累采用稿件达到286篇。相继被评为《玉林日报》、《玉林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正由于本人在写作的特长,积极将校园新闻见诸于报端。

特别是将学生耳闻目睹的素材写成新闻,学生学习新闻写作是“摸得着、看得见”,认同感比较强。所以本人在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积极从事新闻写作,不断学习,提高写作质量,将写作视野扩展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体现“编外记者”的角色。

因为新闻写作是一项繁杂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写作报道的角度与出发点也决定了采用率是否高的关键。每每有报道见报,我会第一时间让学生共同分享写作取得的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必然成行新闻写作的行家,才能够有好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升华。那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是决定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条件。

新闻写作是报刊电台经常采用的一途径,而初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有相同点。在八年级语文单元作文教学中在一个专题是新闻、通讯写作的单元。

为了培养学生新闻的兴趣,学会关注新闻,我首先将校园亲近的事情整理成素材,由我写出一篇报道并能够见报为蓝本。然后再通过素材与新闻报道的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深感教师的内才好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新闻。

新闻写作教学是显而易见的作文形式,比一般性的题材更加有针对性与说服力,也更加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的认可度与操作性。比如在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的新闻中,许多学生也见证了安装的过程,如何提炼成新闻?从那个角度报道?等等,教师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教会学生瞄准新闻价值。以下是我写的一篇报道,刊登于2019年1月17日玉林日报,《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本报北流讯 为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更好保障校园的安全。近日,北流市民乐镇积极筹措资金,为各中小学购置了一批数字监控设备并为每个学校安装使用。据了解,各校在校园大门、教学楼等重要位置安装了监控探头,全天24小时对校园及主道路口进行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录控资料的建档整理。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的能力,有助于学校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为学校的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单元教学中,学生懂得模仿此新闻,从不同角度提升了作文的能力,收到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了。我还积极帮助一些学生将新闻稿发布于玉林教育信息网,学生们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

新闻写作要求比较高,也是建立一定的写作水平基础实现的最终产物。作文教学是广泛的题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常见的文体是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新闻写作是超乎初中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有比较好的生态因素与能力因素。

将培养新闻观察的触角延伸到各种文体写作,也有利于学生从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情,积累综合文稿的素材。特别是遣词达句方面和综合文体的杂汇方面,有许多问题要在新闻写作中统筹兼顾解决,争取培养多面手的学生。

我在新闻写作中往往将一稿、二稿、终稿、见报稿展示给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不同的修改方向的写作效果。通过现身说教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但是教师的语文素养与新闻分析角度也是让学生是否喜欢上新闻写作的关键。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相当注重社会新闻的传授与理解。一般说来,老师的分析评论是否有见解水平,决定你的新闻写作教学是否成功的要素。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提升新闻敏感度,好好地不断练笔中得到作文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加以点拔,好让学生从作文中,特别是从新闻写作过程中收获成果与喜悦,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新时代纪检新闻写作浅析论文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篇三

搞好选题,首先可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决定着研究的主攻方向和前进路线;其次是确定研究的重点与大致的研究范围,规范思考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重心,便于搜集有关资料;第三是确定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确定后,论文写作才有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有助于促进论文的构思,论文的开题过程就是论文的构思过程,而一个好的选题将有助于论文的构思与论证。因此,选题是论文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你研究工作能否顺利进展的重要起点。

如果从论文的写作来看,写什么和怎么写都非常关键,写什么(也就是研究什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当你研究的问题很迫切、很有理论的和现实意义,论文才会有价值,才会达到积极的效果。如果研究的课题毫无意义,即使花费再大的精力、研究得再好,论文写得再完美,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新时代纪检新闻写作浅析论文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篇四

2.提问形式: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 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 1,草拟一份讲话提纲。

3.作答公式:开场白+具体发言内容+结语。

公式二:宣传稿

2.提问形式:请根据“给定材料_”,请以某环保公益组织的名义,以“从我做起,打造大美秦岭”为主题,写 一篇致全省人民的倡议书。

3.作答公式:发文事由+具体倡议内容+呼吁号召。

公式三:调查报告

3.作答公式:概括现状+综合分析(原因/影响/必要性/可行性…)+解决措施。

公式四:工作总结

2.提问形式:请根据“给定材料_”,写一份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3.作答公式:背景+成绩+问题+下一步的计划。

公式五:建议书

3.作答公式:概括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新时代纪检新闻写作浅析论文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篇五

;

[摘要]十八大以来,纪检工作和纪检宣传走进新时代。纪检新闻有了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人物报道、新闻特写等多种形式报道。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讲“好故事”,努力把“故事”讲好,新时代的纪检新闻在选题、报道方式、写作风格等方面有了微妙变化。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第一次与中外媒体见面会上强调反腐败工作;两天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再次谈及反腐败。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11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依然严峻”到“依然严峻复杂”,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认识的深化,更体现出忧党、忧国、忧民的历史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纪检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对纪检工作作出新要求,引起各级机关干部对纪检工作和宣传的高度重视,极大地丰富了纪检新闻报道内涵。特别是“打虎拍蝇”的全方位反腐斗争,拉开纪检新闻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也让受众真正开始了解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和生活密切性。

时政新闻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纪检新闻本质是时政新闻,同时也可以是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民生报道等。十八大之前,纪检新闻停留在会议、方针、政策及工作成果等硬新闻层面上;十八大之后纪检新闻有了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人物报道、新闻特写等多种形式报道,把纪检工作的“好故事”讲出来,把纪检工作的故事“讲好”。

1.以“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为主要报道内容

纪检新闻与纪检工作不可分割,纪检的工作内容是纪检新闻的报道重点,纪检新闻为纪检工作宣传做贡献。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纪检工作有这一时代的工作重点,纪检新闻也以此为主要报道内容。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制。2017年,全国进行监察体制改革,纪委监委不再是单纯的办案机构,监督成为其首要职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纪委职责作出明确定位。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纪委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概括为监督执纪问责。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审议通过《监察法》,明确监委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监督仍是其首要职责,并要求监委按规定对公职人员开展两证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纪委监委的部门改革、工作新措施、工作职责的严格规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纪检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这是新时代纪检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2.报道主题:对标中央政策,上下步调一致

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纠“四风”问题。近两年,中央更是要求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调纪检工作重点。在纪检工作中,出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议书、问题清单、自查报道等新时代纪检工作新措施;在新闻报道中,更是掀起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内容的报道热潮,如湖北日报的《纪检建议书引发大整改》、《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纪检建议书推动整治大行动》等报道。

新闻舆论必须要跟上国内外变化形势。从党的全局出发,坚持媒体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三周年中提出,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纪检工作是以文件为中心,纪检宣传是以新闻为中心,纪检工作是纪检宣传的基础,纪检文件是纪检新闻的依据。纪检新闻必须对标中央和机关印发的文件,分解文件,提炼工作中心和重点,这是纪检新闻的未来选题和报道重点。

3.写作风格:党言党语、纪言纪语、法言法语、群众言群众语

有人说纪检新闻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是一种极其严肃、极其要求严格的时政新闻,但是在受众时代,纪检新闻必须讲“好故事”,必须把“故事”讲好。

党言党语是指党组织或党务工作者以党内法规和文件中关于党的建设的相关概念或权威短语说法进行表述的专门用语.特点是相关概念及短语以党内法规和文件為依据所特指的含义。纪言纪语是指党组织、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党内法规和文件中关于纪律表述的专有概念或权威短语说法进行表述的专门用语,其相关概念及短语所特指的含义。法言法语是指执法部门或法律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所表述的法律专业用语,其语言必须准确。群众言群众语则是党组织、纪检、执法等干部在对群众沟通表述时,用群众所能理解和感兴趣的话语和语气表述。

纪检工作不能容许犯一丝错误,纪检新闻报道不容许一点细节有差。一个字,一个词都会让这篇新闻报道越“红线”。在党、纪检和法律相关工作中的专用名词,一个字都不能改,用词不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词语特指的含义。党言党语和法言法语较纪言纪语来说,较为严格和死板。纪言纪语新概念较多,新说法较灵活,在形象表述方面更能体现纪言纪语的特点,比如“红脸出汗”、“刀刃向内”等表述上较为形象生动。

纪检新闻的選题大多与文件相关,在文件出台后,省市县各地对标中央政策纷纷采取措施,新闻人要深入挖掘,培养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对标、聚集、赶趟,紧跟中央,超前思考,狠抓选题线索,发出新闻第一声。文件政策以上面为主,新闻报道选题以下面为主.基层是新闻选题最多的地方。故事不在大,在于精,面面俱到不如以小见大,学会写“抓问题的报道”。

在新闻标题上,杜绝“万能标题”,把故事反映到标题上,“抖包袱”又不要过早“揭秘”。在新闻主体内容上,可以灵活运用多种题材,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和文艺思维。纪检新闻不仅限于会议报道、文件政策解读,还包括人物报道、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各种新闻题材,既可以写硬新闻,也可以写软新闻,把生硬的纪检新闻写“活”。

善于将纪检工作中的机关文件转换为纪检新闻的报道稿件。纪检新闻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纪检工作中的机关文件,两者密不可分,但是又高于机关文件,是人人可读、乐读的新闻报道;同时,机关文件也通过纪检新闻报道而广为人知。机关文件面对的是领导或机关系统内部的干部,时效性较长,面面俱到,内容多政治性概念,篇幅较长,以论述、叙述为主,大量使用数据严肃庄重。而新闻稿件面对的是普通大众,时效性较短,主要报道内容是机关文件中的重点,以故事说逻辑,直接叙述事实,可采用现场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报道,以理说理较少,更多的是以例说理、以案说事,把严肃的纪检报道努力写得有趣味、吸引人眼球,扩到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用普通人的眼光审视纪检新闻,把自己还原为普通人,把纪检新闻“讲”好,注意新闻传播规律,抓住新闻中素材的新颖性、异常性和创新性。把新闻情节讲生动,把新闻语言写通俗,把新闻细节写具体,把新闻主题写深刻,通过新闻报道建立起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是2011年中央五部对全国新闻行业提出的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来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新闻的真正来源是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任,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好的新闻必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人民为新闻采访的出发点,又要以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落脚点。“走、转、改”是提升新闻品质的好方式,“短、时、新”是新时代新闻报道的精髓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