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雁落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

在服务月期间,我们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以提升服务质量。此处为一些服务月总结的范文,欢迎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一

20xx年1月6日下午,在市疾控中心10楼会议室召开了20xx年第四次暨20xx年第一次工作例会。

20xx年1月xx日—18日在市中医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培训会。

20xx年1月19日指导中心及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和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一起到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个单位学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20xx年2月9日在疾控中心10楼会议室召开了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召开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研讨会。

20xx年2月22日市疾控中心12楼会议室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培训。

20xx年3月19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会。

20xx年5月5日召开20xx年第三次指导中心工作例会。

20xx年5月8日在市老君乡卫生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

20xx年2月至4月对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20xx年第一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暨慢病防控工作督导和培训。

20xx年4月—6月开展我市20xx年第二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工作。

20xx年5月9日—6月20月对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半年考核。

1、半年考核。

为更好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提升我市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服务能力,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组织各成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于20xx年5月9日—6月20月对全市47个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绩效考核与督导。

我市的信息管理采取的各项目实施单位汇总数据,报所辖片区,再由片区报给市指导中心,指导中心汇总后,由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卫生局公卫科审核后报成都市指导中心。

1、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中来。

2、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3、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4、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5、各项目实施单位要进一步做好档案清理完善工作,正确使用表单,补充漏、缺项和逻辑性错误的档案,提高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6、及时上网更新变更的信息、录入随访记录和新增的健康档案资料,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资料一致。

7、居民健康档案要及时归档,按以下顺序:封面―个人基本信息―每年的健康体检表、辅检单、转诊单、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评估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知情同意书等等,按时间先后顺序归档。

8、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提高慢病患者发现率。

9、认真清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杜绝出现管理率大于等于100%的现象;对于老年人辅检漏缺项的单位及时找出原因,来年补上;积极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服务工作。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二

自20xx年7月19日上午“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半年工作总结暨新规范培训会”后,双桂镇卫生院根据会议精神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9号全县公共卫生半年工作总结大会后,我院于20日召开了全院职工及乡村医生会议,对会议内容、精神及时作了传达,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学习,蒋志院长总结我院上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同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强调和布署。全院职工都充分认识到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时限性。

(2)、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由蒋院长亲自组织、领导,通过听取公共科人员汇报,电话核实,现场查看档案等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按要求规范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14772份,建档率为49%,健康档案使用率为95%,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6%以上。健康档案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本内容无缺失。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保持资料连续性,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卫生服务机构的宣教作用,通过医疗门诊、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结合本镇人群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咨询活动,以艾滋病、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疾病、肠道传染病等入手,在全镇居民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讲座、展览等健康教育活动。到目前为止全镇开展各类健教活动5次,参加人员1700次,发放各类传单、小册子、宣传画、折页、健康读本等健教资料48种,15500份。设置健康宣传专栏2个,办健康宣传专栏6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4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次,累计听众1300人次。提高了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

3、儿童保健

设立了儿保科,配备了儿童保健人员。为辖区新生儿提供健康检查、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20xx年度建立儿童保健手册110份,建册率95%。新生儿访视280人次,访视率87%。婴幼儿健康管理。体检一次377人,体检两次187人,体检三次0人。11年1月-6月,0-6岁儿童1675人,系统管理1405人,管理率84%,儿童健康管理751人次。

4、孕产妇保健

认真抓好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和儿童的全程管理,不断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120份,建册率97%。产前健康管理480人次,产后访视87人次。大力宣传服用叶酸知识,利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和办理生育服务证的机会,向受益人群宣传服用叶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发受益人群70人放叶酸420份。

5、老年人保健

启动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活动。在各村委会及本院职工精心组织下进行了健康检查。免费体检了1551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含165人60-65岁人群)对他们进行了一般体格检查和尿常规、血常规、血糖、心电图、b超、胸片检查。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讲座等活动6次,深入村组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传,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6、预防接种

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镇对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价苗70人、脊灰疫苗66人次、百白破疫苗66针次、首针乙肝疫苗70人、乙脑疫苗196针次、流脑疫苗192针次等。1月龄以上儿童建证(卡)率达100%,卡证符合率达到100%。

7、传染病防治

制度健全,报告和档案管理完善。网络直报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达100%;20xx年1-6月份共发现传染病14例,报告14例,与网络直报一至率100%,无漏报。全镇无严重传染病发生。

全镇报告可疑结核病人5例,确诊结核病人4例,均纳入免费治疗,管理率为100%。

8、慢性病管理

我院建立了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组织全体职工培训各类慢性病管理学习,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全镇到目前为止共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690人份,糖尿病患者档案50人份,慢性精神疾病档案32人份。对以上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共访视1544人次。每次随访时同时询问病情的变化、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精神疾病患者登记,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32人份。通过举办精神疾病知识讲座,开展培训会议、提供咨询服务等多种宣传形式,有效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项目内容,提高群众对精防工作的支持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群众科学认识精神疾病,减少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提供每季一次随访服务、康复指导。共随访64次。

10、两癌筛查、住院分娩补助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措施,,探索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妇幼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项目健康运行。目前我院完成两癌筛查262人、住院分娩补助32人。

1、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健康档案机管信息化管理偏低,已建立档案存在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2、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孕妇产期保健、体弱儿童筛查工作者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由于农村居民电话变更,未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份档案无法核实。

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人知晓、确保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2、脚踏实地工作,坚决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

3、加强培训,进一步增强全科医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科的工作职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重,内容繁琐。今后,我院将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继续按照《规范》的要求,增强信心,努力工作,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三

20xx年我院在县卫计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及卫计委党委有关公共卫生方面的文件精神要求,顺利完成了本年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现我就我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我院按照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的小屯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并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了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对辖区内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了第三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针对省市县有关公共下发的问题,逐一进行比对整改。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我院辖区现有8874人均已全部完成建档及档案更新工作。建档完成后,为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组织全院职工对健康档案进行自查,对找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

2、重点人群管理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按卫计委要求,我院对我辖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掌握我辖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截止20xx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764人,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743人,完成高血压体检657人,体检率86%。

(2)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年一次体检。

截止20xx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262人,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252人,已体检216人,体检率82%。

(3)重型精神病管理。对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辖区内重型精神病患者共计32人,已全部建档,建档率100%;已体检25人,体检率78%。

(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20xx年12月我院登记建档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1166人,按照工作要求进行体检已体检842人,体检率72%。

3、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委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制定了《临泽县小屯卫生院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以“碘缺乏”、“母乳喂养”、“儿童预防接种宣传”、“高血压”“艾滋病”等专题健康宣教活动,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辖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截止20xx年12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15余种,共计20xx余份,张贴宣传横幅8条,接受公众咨询500多人次,开展大型义诊服务2次,健康教育讲座53场次,工具包培训55场次,健康沙龙活动77场次,受教人数20xx余人次。

4、妇幼工作

(1)0-6岁儿童管理:儿童出生数为59人,儿童活产数59人,新生儿建档建册58人;新生儿访视次数58人;高危儿管理人数4人,死胎死产1人,婴儿死亡1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510人;并对6个月以上的儿童做中医保健指导。

(2)孕产妇管理:产妇60人,住院分娩活产数59人,产妇建档建册人数59人;产妇产后访视6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3%;高危孕产妇管理人数25人。

(3)卫生院妇幼黑板报宣传更换6次;大型健教活动2次,村医培训7次。

5、免疫规划

(1)传染病管理:截至目前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传染病12例,并按时开展传染病查漏工作,1-12月漏报传染病0例。

(2)afp监测工作:每月按时开展afp监测工作,已全部上报报告率100%。

(3)常规免疫:1--12月冷链运转11次,每月按时接种疫苗未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各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6%以上。

(4)儿童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3月及9月分别对全乡6所小学和6个幼儿园开展了春秋学期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中漏种儿童,补种工作均已完成。

6、卫生监督工作

我院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县卫生监督局的指导下顺利开展,紧紧围绕以保证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及传染病巡查工作为重点,加大检查力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xx年12月,其中学校卫生巡查次数:2次;公共场所巡查次数:4次;医疗机构及传染病巡查次数:11次;居民生活饮用水巡查次数:2次。

7、肺结核管理

1-12月份我院登记管理肺结患者7例,全部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随访及全程规律服药。

1、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落实责任。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统筹安排,并落实到个人。按照工作进度情况调节工作方向、方法。相关负责人必须经常过问工作进度与成效,对重点工作进行提醒约谈,必须把指标、标准扛在肩上,勤督导、勤通报、勤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问题;必须亲历亲为,精心组织,带头落实任务指标,切实把项目工作做实做细。公卫科人员还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公共卫生包村人员管理。要求公共卫生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沟通方式,积极做好项目间的协调与衔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力争以最少的人力投入高质量的完成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任务。协助村医各负其责,量化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与县级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3、加大村医管理。加大村医培训及管理力度。利用村医每月例会的时间及每周上班时间,安排专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化培训,对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多次全面的培训,直至村医掌握,进一步细化村医目标管理责任书,规范各项工作,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4、以《规范》为标准,在做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培训和学习,承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将工作做细做实,一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坚持居民档案实现电子化动态管理,并及时更新健康档案,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二要规范对慢病人群的筛查。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组织作用,采取有规划、披步骤。逐人过的方式,加大对慢病人群的筛查,使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都达标。三要加大老年人体检力度。通过提高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健查出重点人群中慢病患者,有针对性加强管理。四是建立联动机制。管理好孕产如和0-6岁儿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妇动站、综合医院、中医院要及时将产前检查信息数据反馈到相关基层医疗机构。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各村卫生室要利用慢病随访、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及时获取有关慢性病人群和怀孕妇女的相关信息,改变部分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按照项目各项工作的要求,按时完成指标任务。

以上是我院公共卫生工作进展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四

xxxx年,我中心按照年初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xxxx年慢性病工作量统计表。

我们仍然通过四种途径来管理慢性病人群:

3、电话联系进行随访及健康指导服务;

4、利用格化团队作用,通过上门服务进行健康指导、干预及随访;

为了正确指导干预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及治疗情况,我。

们强化了体检流程,让有经验的中医专家参与慢性病病人的体质辨识,并指导用药,起到了良好效果。

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

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94%。

3、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73%。

4、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

5、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

6、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71%。

病的药物治疗存在极大的盲目性,通常有这种情况,患者同一类的药物同时吃好几种,有的人复方制剂和其他类降压药同时使用,这无疑增加了不良反应,而导致降压效果不明显或血压波动太大。不少社区病人认为“久病自成医”凭着感觉自行增减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常常导致血压骤然变化,甚至引起反跳性高血压及心绞痛等严重后果。慢病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搞好服务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

明年的慢性病工作要加大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继续探索实用、可行、有效地高血压规范管理模式。完善各项有关记录,加强管理,积累经验,以此带动慢病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真正为群众解决解决病痛。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五

xx年上半年,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区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开展了20xx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村卫生室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xx年5月底,我院共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7360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根据《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1、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2、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xx年5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1536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乡村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乡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xx年5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520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xx年5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79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乡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20xx年上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卫生局和上级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站全部员工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六

按照省、市医保局统一部署安排,湖口县积极推进医保事务服务便利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有关要求,推进了经办服务能力提升,提高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满意度。

20xx年以来,湖口县按照“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村有点”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保事务服务网点的全覆盖。县政府成立深化医保改革领导小组,县财政安排17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到5月30日,县医保事务中心基本完成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畅通了窗口服务、自助服务、电话服务、网厅服务等四条医保服务渠道,实现了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的创新并行。12个乡镇全部建设了医保事务服务站,安排了医保专职工作人员,可以办理20项医保服务事项;150个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医保事务服务点,明确了医保经办工作人员,能够办理和帮办代办16项医保服务事项。拿老百姓自己的话来说,现在的医保很方便,“村民办医保,不用村外跑”。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湖口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6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87万人。在20xx年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同年与全国全省同期开展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并于当年实现了首例患者省外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极大了方便了患者异地就医。20xx年,全县共办理了6589人次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登记,其中,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登记3496人次,结算报销3496人次,报销金额3280.65万元,涉及26个省市,全国465家定点医院;省内跨市异地就医住院1912人次,结算报销1715.6万元;特慢病门诊就诊803人,报销198.26万元。20xx年省外参保患者到我县就医28人次,费用报销83135.12元;市外省内参保患者到我县就医505人次,报销647909.01元。我县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呈现了备案人数逐月增长,结算成功频次增加,异地结算费用增大的趋势。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改变了过去患者费用报销周期长,垫付资金压力大,个人往返奔波劳累的问题,真正让患者省时、省心、省力、减少资金垫付压力,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参保地经办机构的业务量,并有效杜绝了利用假的发票骗保事件的发生,参保患者及医保经办机构都成为了有利方,达到了双赢。

(二)主要做法

1、将重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与全国及省内其他县市同步实现结算。目前,湖口县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共有2家医院,分别为湖口县人民医院和湖口县中医医院。

2、加强异地联网结算宣传、培训工作。一是以医保经办窗口、协议医疗机构医保窗口等作为宣传主阵地,投放宣传折页,与参保单位及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让群众充分了解此项政策。二是开展医保宣传月活动,在湖口县大市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折页及悬挂宣传标语宣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三是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讲清政策要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条件、办理流程,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时就医诊治和顺利结算。四是及时传达学习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会议精神和先进经验,详细了解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政策规定、基金结算、就诊报销流程等主要内容,同时,积极安排业务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业务培训会。

3、做好异地就医备案工作。先备案是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前提条件。湖口县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四类人群无障碍备案。这四类人群包括:一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也就是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二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四是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以上四类人群可以向我县经办机构提出备案申请,选择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医院,就可在当地持卡就医了,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4、加快推进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应用工作。使用电子医疗凭证就医结算是推进异地患者实现就医直接结算的又一举措。湖口县自20xx年启动电子医疗凭证激活应用工作以来,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电子医疗凭证激活应用推广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等多形式来做好我县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工作,截至20xx年6月底,完成电子医保凭证激活人数179867人,全县参保人员激活率达70.43%,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激活目标,实现了从“卡时代”迈进“码时代”奠定了基础,为异地患者就医创造了条件。

5、做好异地就医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患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涉及参保地、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及其所属省份的异地结算清算中心,就医地医疗机构等诸多单位和个人、诸多环节,存在点多、面广、线长,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结算不能完成。针对于此,我县经办人员对在异地发生住院的人员均给予了全程跟踪服务,疏通每一环节,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能够结算。

(三)目前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地医保应用信息系统不统一,各省间及不同统筹地区执行诊疗目录及药品目录、收费价格等均存在差别,致使患者在就医地与在参保地医疗报销补偿存在差异。一线城市直接结算可报销费用明显高于我们中部地区,患者自付比例低,患者更乐意在就医地报销结算,医保统筹基金将会增加支出。

二是个别医疗机构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就医地医疗机构认为异地费用会造成院方资金垫付过大,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增加了医院业务经办量。因此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

三是接入国家异地结算平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医院较少,特别是广东、福建、上海等务工人员流入较多的沿海地区,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群众的需要。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解决医保政策不一致导致的报销待遇不统一的问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较低,是影响异地结算的最主要因素和障碍,只有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政策、基金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报销补偿标准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异地结算,消除地区间差异化影响。作为经办机构,同时要注重做好数据统计,即时化解基金支付风险,确保基金收支平衡,不因异地结算人员的增多给基金带来风险。

二是加快异地结算费用清算拨付,强化协议定点医院的考核管理。解决异地就医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异地就医费用清算工作进度,及时将医疗机构垫付的资金拨付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医疗服务与协查监督等内容纳入协议定点医院考核范围,强化对协议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管理。

三是加快改革推进力度,扩大结算范围。加大工作力度,使更多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让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较为集中的乡镇、社区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方便群众。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七

xx市位于山西省的中部,背倚吕梁山脉,西俯晋中盆地,我市市域面积945.8平方千米,我市60岁以上老人78396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现阶段老年人口仍然处于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市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增速快;二是高龄老人不断增多;三是老年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我市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坚持以实现“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严格落实惠老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安排,现将“十三五”期间所做的养老工作及“十四五”工作规划总结如下:

(二)坚持以实现“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安排。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工作目标,不断完善惠老政策,老年优待水平逐步提高,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开展敬老院改造建设提升整合。2018年起,入住不足10人的敬老院一律取消。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改造敬老院7所(市级1所、乡镇6所)村级老年公寓1所。民办养老院1所(紫玉山庄养老院)。在建敬老院有三所:下栅敬老院、大孝堡敬老院、综合福利中心养护院。其中:

下栅乡老年公寓项目位于xx市下栅新区西南角,中和路东侧,梧桐街北侧。总建筑面积为13429.13平米,建筑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10层,裙房3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包括、餐厅、活动场所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其中设计床位300张,可满足300名老年人居住。项目总投资4219.7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655.83万元、其他费用362.98万元、基本预备费200.94万元。现正在准备内装璜工程。

大孝堡乡敬老院建设项目位于大孝堡乡大孝堡村北,项目占地面积29亩,总建筑面积为8000m,建筑结构为地上五层砖混结构。建设内容包括老年公寓、餐厅、洗浴室、医疗保健室、健身房、活动室等。其中设计床位280张,可满足280名老年人居住。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该工程于20xx年开工,截止目前到位资金1802万元,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目前正在内装潢。

xx市综合福利中心养护院建设项目概算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21250㎡,建设床位500张,于20xx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20xx年底竣工。该项目总体设计一栋综合服务楼、六栋老年公寓楼,其中:综合楼地下1层地上3层,1、3、5号公寓楼为四层,2、4、6号公寓楼为三层。综合楼设置接待室、健康体检中心、活动室、多媒体体验厅、小超市、办公室、护理中心、开放式书吧、手工制作室、乐器活动室、美术训练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厅等服务空间。1至6号养老公寓楼布置厨房、公共餐厅、老年活动用房、浴间、活动、值班室等服务空间。该项目在5#、6#公寓楼三层房间设计了护理、氧气及一些必要的医疗设施,以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以养为主”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专业服务,提供日常保健、健康促进、中医康复、养老护理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务,秉承“尊重、朴诚、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总体目标。截止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屋面及室内施工。

2、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工程。20xx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五查五改、对标达标”为主要内容,对照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我局开展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整改效果明显,全面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20xx年年度我市为养老机构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向消防部门咨询政策要求及相关技术,全面开展消防设施的建设、维修、改造,降低养老机构安全风险。对存在人员住宿和主要活动场所使用易燃可燃装饰材料的养老院,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严肃查处、限期拆除。对没有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的养老院,落实每日防火巡查要求,对所有员工每半年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并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规范消防台账管理。2018年我市11所敬老院安装了消防器材和微型消防站,经过检查验收,已进入使用。

3、高标准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指导做好我市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工作,对申报的44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严格按照“四室一厅”建设标准设置,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工作流程等内容,建立财务台账,为服务对象建立档案,签订服务合同,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

(一)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养老服务制度。

一是加强对各类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把乡镇敬老院建设管理抓在手上,逐步完善,增强服务能力,让农村特困对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二是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有识之士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20xx年建设1所200张床位以上的护理型敬老院。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专业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全市所有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站。逐步形成覆盖区、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居家养老服信息系统,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四是推进老年文化体系建设。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助老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创建“老年宜居社区”、“全民敬老月”活动,提升公民道德水准,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完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平台,发挥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老年志愿者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

五是根据上级要求,各乡镇、街道要为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乡镇所在地和千人以上村先行配置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到20xx年底,新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4所、新建幸福小院32所;互助小院45所;20xx年底新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4所、新建幸福小院31所;2022年底新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3所、新建幸福小院31所。我们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闲置的学校、医院、村委会、村民屋舍等设施建设或改造,有条件的村要把养老服务设施与村卫生所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养服务。

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要完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xx】48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我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建立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模式,遵循“合理选址、规模适度、功能齐全、方便老人”的原则,现我市正在申报两所20xx年城镇养老幸福工程项目。

1、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松散,联动性不强。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

3、缺乏专业化的服务队伍。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工资报酬低,导致许多专业人士不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和文化程度较低“4050”人员,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不具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素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和专业化素质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水平,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家庭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主体的服务模式。政府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渠道和运作机制。采取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种投资渠道,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建立居家养老的规范管理和规范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平治理,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参照市场化标准,强化服务的多元化和针对性。在提供养老服务时,要参照市场化标准,强化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与针对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医疗服务、聊天解闷、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个体差异化,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层次的不同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购买服务、社区集体服务等多样化服务。通过实现服务过程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三)强化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是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是“4050”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服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标准,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二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专业化程度高的专业服务人员,引进优秀人才。三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年轻人在空闲时间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行列,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弥补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缺憾,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八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助推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县政协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11个镇村、3个社区,走访了县民政局、卫健局等相关单位,对全县敬老院、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老龄人口现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增速快,。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6.5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其中:60-64周岁老年人1.8万人,65-69周岁老年人1.6万人,70-79周岁老年人2.2万人,80-89周岁0.75万人,90-99周岁700多人,百岁老人13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五保)2070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把发展社会养老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全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政策,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榆政发〔2018〕13号)等文件精神,县、镇两级设置了养老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健全。15个镇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对“五保”老人实行免费医疗。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及高龄补贴等惠民政策,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积极投入,着力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新(改、扩)建了1所中心敬老院,3所区域敬老院,1所“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安置农村特困老人1000多人。全县建成农村幸福院180所,运营的120所,累计服务老人3000多名;在城区建成名州镇上郡路、东街、文化路、朝阳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累计服务老人800多人。投资150万元在朝阳路社区新建老年人服务中心1个,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午休和生活用品代售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和帮助。

3.创新思路,多渠道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从20xx年底起,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城区7个社区、3个城中村及城郊24个自然村的5000多位老年人购买了光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呼叫上门服务。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新建田庄养老服务中心1个,配备床位24张夕阳红养老院1个,配备床位80张。

4.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66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55人。全县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80796人,其中60周岁以上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为61160人,5433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被列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干部职工参保人数为1957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6997人。

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县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养老能力减弱,社会养老任务加重。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大部分子女不能专门留在父母身边对老人进行周全的日常照料,“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养老已成为发展中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养老机构运行单一,补充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全县敬老院总体上规模小、床位少,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目前,入住敬老院的主要是“城市特困”、“农村特困”等民政救助对象,覆盖面偏窄;如中心敬老院设计床位150个,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70人;义合区域敬老院设计床位65个,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35人;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田庄养老服务中心和夕阳红养老院入住不到50人;新建并运营的3个区域敬老院为我县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备床位888张,集中安置人员865人,长期入住人员240多人。二是敬老院的设施、设备仅能为老人提供吃、住和日常看护等基本服务,生活比较单一,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服务还不到位。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市场运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互助幸福院缺乏运行资金支撑,幸福院在运营过程中每年支出水、电、暖、数字电视费及管理人员工资约为3-5万元,而市、县财政给每所幸福院每年补助运营资金2万元,剩余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捐赠或集资,很多幸福院因资金不足只能低成本运营,有的为节省成本时关时开,给群众带来了很大不便。五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低,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及运行困难,社区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没有专项的养老服务工作经费。因此,完全依靠社区自筹资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开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基本上不能实现。六是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刚刚在区域敬老院实施,起步晚,水平低,服务没有形成合力,服务能力不强。

(三)社会养老氛围不浓,爱老敬老宣传不到位。在调研中,提到养老的问题时大多数群众干部都能侃侃而谈,但是真正坐下来思考,行动上推进,口头上宣传的很少,养老问题依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一是对养老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群众对政策了解不够,影响了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动性。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优待政策宣传不到位,创业氛围不浓。很多企业家近年来只看重了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很少有人动心思参与养老事业。三是传统养老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新型养老模式宣传不到位。据业内人士介绍,就我县目前敬老院的水平,即使腾出一部分床位用于其他群众的有偿养老服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住进来。

(四)宏观政策执行不力,养老政策落实不到位。2013年至今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养老服务业新政策,涵盖了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规划布局、设施用地、融资政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而我县跟进不力,没有形成合力,也未见到有关贯彻文件。再如榆林市两办出台的《榆林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榆办发[20xx]46号),我县也未见相关文件落实。

(五)农村养老基础薄弱,留守老人养老压力大。虽然近年来我县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并运营幸福院老年餐桌,日托型“朝至夕归”养老模式已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亮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更大,目前农村幸福院覆盖面小,还存在主体关系不顺、管理职责不明,运行体系有堵点,服务供给不到位等问题。

(六)养老从业人员不足,专业队伍力量薄弱。一是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养老护理员是每天负责老人吃喝拉撒的下等工作,许多中青年人都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目前我县敬老院服务群体近400人,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有50人,缺口很大。二是养老专业人员匮乏。现有服务人员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学历为初中以下,且绝大多数未经专业护理培训,专业执业人员寥寥无几。加之养老护理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诸多,待遇却较低,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工作。三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选拔、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缺乏相互配合和协作发展的纽带。四是缺乏规范培训。政府、社会、部门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业人才规范培训少,且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操现象,缺少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精神关怀等专业规范培训。

(一)加大养老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养老氛围。

一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及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要加大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规的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群众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三要加大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全覆盖的目标。四是全县镇村(社区)要继续组织开展评选“敬老好儿女”、“尊老孝亲模范”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家庭和谐。五要积极组织初高中学生进社区开展爱老敬老活动,解决老年人家中卫生清洁等问题,掀起全民尊老爱老社会氛围。

(二)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营监管模式。

一是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县公办敬老院承担着城市特困、农村特困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养护、康复、托管等任务,发挥着托底保障与基础支撑作用。农村幸福院承担着农村留守孤寡老人吃饭等日间照料任务,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使分散供养的老年人能够自愿到敬老院、幸福院安度晚年。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通过免租金、提供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建民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明晰权责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增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全县应建立光伏扶贫资金与农村困难建档立卡老人户居家养老协助机制,解决村级幸福院运转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出台参与养老事业优惠优待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物业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事业,为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中安度晚年。四是继续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扩大城乡光彩智慧居家养老覆盖面。五是将城乡养老事业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中,结合扶贫集中安置房建设、危房改造项目、镇村闲置资产整合等,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六是加强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智慧养老事业。智慧养老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养老服务行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我县要抢抓机遇,在绥德县光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绥德县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对智慧养老的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做出明确规划,尽快建立更新全县老年人信息动态数据库,推进全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三)创新养老工作思路,多渠道发展养老事业。

一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模式,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带动全县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充分挖掘农村闲置资源,利用闲置学校、房屋等设施,采取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单位帮一点的思路,将其改造成为幸福院,使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得到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进入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服务,将农村幸福院进行资源整合,逐步转型提升为集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三是镇政府积极引导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结合公益岗位开发,成立村老龄服务协会,组建老年人服务队,每天定时上门照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住在家里安享晚年。四是充分利用各镇中心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加强对各村60岁以上老人日常护理、康复服务,缓解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同时建立老年人健康诊疗档案,做好预防保健干预,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因病支出负担,减轻养老支出费用。

(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医养合作共享机制。

在现有医养结合试点的基础上,继续鼓励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进一步整合医疗、养老、护理和康复资源,扩大“卫生服务+生活照料”养老模式覆盖面,实现双方深度融合,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消费群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五)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

一是抓职业培训。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纳入政府培训规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抓专业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进行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三是抓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在养老机构和社区设置必要的公益岗位参与社区养老工作,力争在社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队伍。

(六)优化公共养老服务,提高全县“适老化”水平。

县乡各单位应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应用,保障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需要,主动开展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的服务应用,在车站、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建立“无码绿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改善“面对面”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

一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尽量将任务指标化,纳入县乡部门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各镇应将村级幸福院的运营管理纳入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指标中,切实夯实村级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幸福院正常运转。二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规则,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三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认识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来部署的重大意义,结合县情实际,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主体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政治情怀,全面完善和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确保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里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市高度重视,突出重点、结合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参与,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印发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组织落实各项试点工作。

(二)加强摸排稳控。

*市人口*万人,其中已管理*人,六大类患者为*人,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为加强摸排稳控,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和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各医疗机构,对辖区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对所有在管患者集中进行了一次面访和评估,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摸清底数、明确诊断,对确诊患者全部入录系统,落实随访管理。对未建档和不同意纳入管理的向当地政府报告。对病情不稳定的按规定收治入院,对拒访和失访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通报,本次集中摸排,共摸排*人,因拒管或失访向相关部门通报*人。

(三)强化管理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市教体局开展试点工作,在各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试点单位*市一中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四间,约*平方米,开通了“心雨”心理热线及咨询邮箱,每周开放五天,每天两个小时。心理咨询室开设至今已为上千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疫情期间创新开展“线上”与“线下”课程,以“绽放最美青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节活动,获得*年*省学生心理健康节省级特色活动。

二是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行动。*市工会对有需求的家庭开展“一对一”儿童心理结对帮助,*名心理咨询师利用“云辅导”方式与*名职工子女线上互动,答疑解惑,帮助孩子整理情绪,减少疫情给孩子的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年,*市总工会构建“互联网+心理咨询”新模式,联结线下心理咨询室,形成连续性服务链条。通过搭建网上咨询平台,对接*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为职工提供*小时在线公益心理咨询。为营造释放压力、愉悦身心良好环境,工会设沙盘游戏室,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线上预约,依托专业团队,利用“沙盘推演”为职工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服务,打造“心灵港湾”品牌。在疫情期间,市总工会医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激励关爱措施,设置《战斗在抗疫前沿的铿锵玫瑰》专栏,宣传典型抗疫事迹,传播正能量,增强医务工作者荣誉感、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疫情及心理健康。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己任,所以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公益性还具有服务性。基于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重要性,其建设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基层服务功能则使其成为了各类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总之,不管是在公益性还是服务性方面,图书馆都在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从全方位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的认识等等。提供公共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主要通过报纸、书籍、电视、文化活动等进行体现。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利用公共资源建立的,并且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公众文化、精神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其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要不断地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构建的、能够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服务体系,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可小觑。想要更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号召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加快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给广大民众,充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想要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图联中的定义为:通过国家、政府机关或社区组织建立或资助的图书馆,向每个社区成员开放,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提供,使社区成员平等的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2012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图书馆内的公共设施将全部免费开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民众进入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这也为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只有充分肯定公共图书馆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既是信息资讯中心,也是文化资源宝库,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图书馆,因为图知识对人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让民众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树立学习意识。政府建设免费图书馆是对公民纳税的回馈,也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公共图书馆比起盈利的图书馆,则更具有利国利民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的部门机构,也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社会、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建立公共图书馆对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人们传递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文化资源宝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需要、文化的产波载体,其提供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图书馆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也是构建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为公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知识、接触文化的机会的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公民不断汲取知识、使民众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传播文化教化公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们搜集资料的时候,促进知识的传播。另外,公共图书馆对于参观者的进入无门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提倡全民学习,引导公民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实现民众的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以其极大的包容性与便捷、开放式的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公民不分贵贱地给予开放,提高了民众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促进了民众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推动了全民学习的浪潮。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提供这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馆,是政府对公民纳税的反馈,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民提供获取文化教育的场所;作为公共事业机构,公共图书馆还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平台,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公民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在为民众提供学习文化途径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者文化服务,保障了民众的文化权益,加强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知识获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百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捐赠图书、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先到化的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进行扶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实现资料共享。

传递科学情报、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具有系统、丰富、全面的图书资料、资源信息为从事科学情报的工作者们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科学情报的传递工作提供了便利。现代社会中,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市场信息需求为导向,为科研立项、经济合作的`开展、技术的开发、成果的转让、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科学情报,这便体现了学术情报信息传递、共享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信息采集、加工、传递的重要机构,除了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外,在网络信息时代,极高的传播效率、大量的数据传递,对于课题的开发与跟踪、文献资料的传递、文献与应用科技的转换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是其存在的前提,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对各个中小型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构建与整合,发挥中小型图书馆的功能,并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编目的方式,推进乡镇、街道的中小性图书馆的建设,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效能。

文档为doc格式。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一

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作为建设幸福铜陵的重要内容;将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以全力打造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先行区为目标,坚持上下联动、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长足发展,较好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

城市: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4个),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建设,覆盖城市人口95.5%。其中,公立医院延伸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占22.81%,企业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2个),占70.17%,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占5.26%。仅有1家(狮子山区立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政府直接举办。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职工675人,其中全科医生184人,全科护士240人,其他卫技及管理人员251人,全科以上医生和护士占62.8%。学历构成方面:大学本科以上99人,大专303人,中专209人,其他64人,大专以上占59.6%。人员分布方面:诊疗198人,护士228人,防疫29人,保健33人,健教35人,管理后勤85人,其他卫技65人。从业人员中聘用人员162人,占24%,大多为业务骨干力量。

农村: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建立了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立了1个村卫生室。全市共有1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分院、137个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核定编制346人,实际在岗413人,实行定岗定编,收支两条线管理。

自2009年9月1日以来,我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序推进,采取政府购买、免费服务的方式开展活动。截至2012年底:

五苗及流脑、乙脑报告接种率均达99%以上;

糖尿病患者城乡登记管理分别达8906人和6038人,其中规范管理率40.2%;

对174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补助率100%(全省平均95%)。

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实现“防病在身边,小病在社区”的目标,成为医改工作的“润滑剂”、“推进剂”,成为展示医改成果、便民惠民的“窗口”。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我市推行“统筹城乡、统筹兼顾、全市覆盖,创新理念、积极作为、落实均等”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落实政策,依法行政,形成“二级管理,二级落实”的运行机制。

1.政府主导,形成政策支撑。我市以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先后出台了《铜陵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等37个涉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配套的政策体系,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政策支撑。市卫生、财政部门每年均下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执行方案》,明确目标、列出计划,并纳入县、区卫生部门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和执行机构的年度目标。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市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启动暨培训会,市、县(区)卫生部门每年举办1至2期专项培训。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按照职责分工,还分别举办了项目业务培训,并实行了例会制度,强化工作落实。

2.建立“二级管理,二级落实”运行机制。实行市、县(区)卫生机构“二级管理”,技术指导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二级落实”。市级卫生机构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计划、督导、经费配套等总体工作,县(区)卫生机构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日常监督、季度考核、经费管理。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术指导机构,我市分为四大类,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老年人管理由市疾控中心负责,卫监协管由市卫生监督局负责,儿保、妇保由市妇保所负责,重性精神病管理由市精神病医院负责。技术指导机构负责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执行方案、组织业务培训、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查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在经费管理兑现上,我市采取由技术指导机构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书面兑现方案,县(区)卫生部门审核后兑现,并报市财政局、市卫生局。铜陵县还实行了“骨干津贴”制度,先后出台了《铜陵县乡村医生补助管理办法》、《铜陵县乡村医生绩效分配办法》,细化奖励内容,对优秀村医纳入卫生系统专业技术骨干,进入人才库管理,财政单独列支给予相应补助,鼓励村医为服务当地村民健康多做贡献。同时,自2011年起,我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和“契约式管理”,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与居民签订合同的方式加以落实。把基层卫生机构用房、人员、服务、年限等也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使责、权、利相结合,把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

(二)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形成“同等政策,同等服务”的服务模式。

1.以公办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实现全覆盖。在城市:针对我市为工矿城市,厂矿医疗机构众多,且大多在居民区内的实际,采取了“优先整合现有资源,优先由大医院举办,适当引进民营参与”的方式,合理健全服务网络,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逐步做到功能完善。自2007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用房、人员、设备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标准。同时,结合民生工程的目标要求,市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护。2011年,我市全面完成了现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在农村:严格落实基层医改各项政策,整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院长竞争上岗制度,县、区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招考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择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全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实施核定编制、岗位设置和竞聘上岗工作。核定铜陵县乡镇卫生院编制266名,狮子山区编制28人,郊区编制52名。乡镇卫生院全部按比例因事设岗,分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三类岗位中具体等级全部按人事部门规定的比例一步设置到位,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0%。所有具有竞聘资格的人员,由县、区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2.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加快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我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外出培训。先后选派3批医务人员赴上海普陀区挂职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批人员现已成为我市社区卫生机构的骨干。二是发挥优势。发挥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隶属二级以上医院的优势,把公立医院支援社区与其结合,在人员培训、选派人员挂职、专家服务等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扶持,并促进了“双向转诊”的有效开展。三是岗位培训。近年来,通过全科医生、社区护理和适宜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并热爱基层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成为用得上、留得住,居民欢迎的基层卫生队伍。

3.以“同等政策”来保证“同等服务”。在城市社区,我市企业转型和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较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均为非政府举办。为让广大居民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市采取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同样政策的方式来推进。一是不论何种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标准和优惠政策,为居民提供同等的卫生服务。二是对各机构提供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考核后,政府给予同等补助,购买服务。三是对现有机构模拟核编,对人员进行登记,严格准入,逐步过渡。在农村社区,实行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制度,细化职责分工,逐项明确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自承担的任务,对村卫生室暂无能力承担的任务,由卫生院负责,纳入绩效考核,与奖惩挂钩,确保居民享受同等服务。

(三)政府购买,绩效考核,形成“两个考核,两个挂钩”考核体系。

1.政府增加投入。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切实保障均等化顺利推进,同时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我市在省政府补助基础上,加大了地方投入力度。在城市:全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府补助达到人均64元,其中公共卫生服务购买人均30元,基本补助人均14元,基本医疗补助人均20元。这样,既保证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出台一系列监督、考核、激励政策。对村卫生室补偿分为三部分。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2年按人均8.75元分季度预拨给村卫生室,年终根据考核的实际工作量进行结算。二是药品零差率补助,在省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补助5000元的基础上,市、县(区)配套补助6000元,市、县(区)按5:5比例分担。三是卫生网络经费补助。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1200元,用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支出,由市、县(区)按5:5比例分担。同时逐步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铜陵县自2010年起开始为乡村医生办理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债务清理工作。自2007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1.27亿元。

2.实施绩效考核。制定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和标准,实施分级目标考核,奖优惩劣。建立了“两个考核机制”、实行了“两个挂钩”: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将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补助水平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将从业人员工作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有效提高了基层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我市城市基层卫生机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设置比为4:6,农村为6:4。在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项目考核,政府购买服务,按质与量兑现,采取第一、三季度预拨,半年和年终考核。在农村,各县、区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实行系数管理,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绩效工资的`比重,考核奖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引导分级诊疗。

在当前卫生改革的重要时期,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工作评议,充分体现了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在工作评议调研阶段,市人大常委会评议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现场调研、来信来访等方式,共征求社会各界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71条,并归纳整理成七个方面19条意见和建议。市卫生局迅速行动,建立了迎评整改工作机制,分别召开了分析落实会、基层机构动员会,主动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政策保障平台,整合现有资源为主的服务平台,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色的惠民平台,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把评议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由市卫生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相关科室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同时,针对存在的舆论宣传、财政投入、人才管理、机制建设、机构布局、服务能力等七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分三个层次进行整改落实:一是能及时落实的,立即创造条件协调落实;二是需建立相关机制的,明确责任科室,理清工作思路,拟定相关措施,积极争取政策,尽快建立长效机制;三是需要相关部门落实的,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大协作力度,加快整改进程。

(二)多管齐下,整改落实。对评议工作组征集的七个方面19条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梳理,制定了整改方案,积极整改。

1.在舆论宣传方面。一是与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活动相结合。及时召开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例会,布置开展“六个一”的集中宣传活动,即“更新一次宣传栏,举办一次健康讲座,开展一次街头咨询,印一份宣传单,对重点人群上门做一次宣教,举行一次健教主题活动”。二是与集中更新健康档案工作相结合。采取上门服务为主的更新方式,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把更新的过程变成健康宣教和服务的过程,落实个性化服务。三是与多形式的宣传相结合。采取健康宣教“五进”方式,即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幼儿园、进村、进户等,扩大宣传面。

2.在人才管理方面。一是着手筹备100人的全科医生、护士岗位培训,在10月份之前完成培训;二是落实了12—15人的全科医生为期1年的转岗培训。

3.在机制建设方面。主要落实了四件事:一是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结合铜陵实际,修订了铜陵市“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流程,逐步完善分级医疗体制。二是试行“购买服务与购买岗位”相结合的考核兑现机制,逐步改进边远地区人员缺乏、兼职较多、重治轻防现象。三是制定出台符合新情况下铜陵实际的考核兑现、购买服务的办法。四是明确村改居后,在自愿的前提下,优先整合现有卫生室资源,过渡到城市社区卫生机构。

4.在机构布局方面。一是加大新建、改建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协调力度,及时建立卫生服务机构,争取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二是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再增设新的社区卫生机构,并逐步调整现有布局,减少中心城区机构数量。

5.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广泛开展全国慢性病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我市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今年内优先完善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近几年来,为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落实,我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的举办主体,难以形成持久、规范的运行机制。二是复杂的从业队伍,影响社区卫生机构的稳定性。三是现有的管理体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分级管理。为此,我们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契约管理,规范服务。一是通过签订服务合同,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任务,保证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二是通过“契约式管理”来保证我市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运行。把基层卫生机构用房、人员、服务、年限等也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责、权、利相结合,把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最终过渡到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同时,根据服务内容、范围的变化,对经费和编制实行动态管理。

(二)多管齐下,稳定队伍。多渠道、多方式将适宜人才留在基层卫生机构,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稳定队伍,调动积极性,形成“留得住、用得上、干得久”的人员梯队,解决人才“瓶颈”。一是提高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业人员的待遇。实行人员合同制管理,定编定岗不定人,在岗人员享受事业单位待遇,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建立合理、公平的考核兑现机制。二是适时配套改革大医院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把高尖端专业人才留在大医院,让适用技术人员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用人状况。

(三)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目前,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任务繁重,项目众多。一是要进一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保障机制,并随着任务量和功能的增加而调整。二是建立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基层卫生服务要求的适宜技术服务人员队伍,在编制和工作条件上予以适当倾斜。三是与社保部门协作,加强医保政策引导,实现“保健在身边,小病在社区”的目标。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真抓实干,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工作做深做实,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二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精致和谐的一流核心街区”的战略目标,把维护和实现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弘扬人文精神,加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繁荣发展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环境,全面提升街道的人文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符合街道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三、总体目标。

以创省级文化强街为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与钱江新城cbd核心区发展相适应的、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先进、服务优质,人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按照“覆盖广、功能齐、多样化”的原则,结合不同社区实际情况,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功能齐全、群众乐于接受的文体设施。

1、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按省文化示范社区评选标准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排练室、文体娱乐室,并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五福社区老年活动室、水湘社区文化活动室、江锦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实现90%的社区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

2、实施文体设施提升工程。各社区至少建设2套健身路径,并按《市城市基层体育工作星级评选办法》建设室内体育活动室;回迁或部分回迁社区,原有文体设施设备、场地面积未能符合最新考核标准的,要以项目带动和整合资源等方式,有计划分批次进行更新、改建和扩建。到20,完成所有社区的文体设施提升工程(20xx年三叉、钱塘、江锦、五福、钱杭、城星6个社区完成,水湘完成,年钱江苑、三堡、运新3个社区完成)。

3、实现文化设施共建共享。钱杭、钱江苑、钱塘等社区预留用地不足的,要与辖区内楼宇单位、中小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实现文体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到20xx年年底,全面实现辖区内学校体育设施向居民免费开放。

(二)加快基层文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为街道公共文化体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1、强化文体骨干配置。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分管文体并担任社区文体组织主要职务,并至少配备1名文体管理员,具体负责辖区文化体育工作。

2、培育居民文体志愿者。发展一批热心社区文体事业的志愿者,实现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3%以上。定期开展培训,促进文体志愿服务常态化。

3、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社区文体分管领导、文体管理员必须在上任一年内取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三年内取得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2014年,每千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以上(其中至少1名为一级)。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三

今年以来,九江市医疗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医疗保障局的具体指导下,以开展作风行风建设为契机,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内强素质,外素形象,不断提高医保经办服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权利监督。按照上级“放管服”工作要求,认真清理了各项公共服务事项,根据“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清单,认真开展群众办事堵点问题梳理工作,规范办事流程。同时,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将我局各科权力行使的重点环节集中到服务大厅,公开、规范地在阳光下操作,从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上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20xx年上半年我局窗口共受理医疗、生育保险待遇业务为9625件。

(二)加强岗位职责规范,完善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规范,业务经办纪律、考勤制度、首问负责制等。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政策规定、各项经办流程、岗位监督上墙公示。印刷了《办事指南》,设置了便民服务盒,醒目处设立“意见箱”,并公布了全市统一监督投诉电话。通过制定和网上各项规章制度达到了以制度管人,达到了对内规范管理,对外树立形象的良好效果。

(三)规范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实行a、b岗制度,要求各窗口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亮牌服务,主动热情接受参保人员的咨询和监督。二是严格考勤制度,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到岗、在岗情况进行严格管理,杜绝了缺岗现象。三是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咨询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耐心、细致解答,对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和无法办理的业务耐心解释原由,做好转办衔接工作。

(四)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一是针对堵点问题,我们要求了各科室前置窗口的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参保人员的好评。二是针对参保人异地安置、异地长期居住、长期异地工作、异地转诊转院就医、异地急诊就医、外出务工人员和就业创业人员备案,医保服务大厅实行了“一统一、三取消”:统一使用全省异地就医备案表格申报;取消了一切不必要的证件材料和盖章,取消了备案到具体指定的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再指定医院。

(五)开展错时延时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从20xx年1月1日起,工作日中午12:00至下午13:30安排一个综合柜员窗口为参保的企业、群众提供延时服务;在双休日及节假日上午9:00至12:00及下午13:30至17:00安排一个综合柜台窗口提供错时服务。延时、错时服务办理业务共计75件。

当前,机构改革,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努力和加强。一是如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保队伍建设,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二是如何提高办事效能,优化环境,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三是如何为群众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微信等媒介,构建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宣传网络,让医保政策人人知晓、入脑入心。采取多种形式对医保政策进行专题解读,答疑解惑,指导基层干部用足、用好政策。

2.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和“综合柜员制”工作模式,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做好双休日、节假日和正常工作日延时、错时服务;加大“赣服通”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地发挥“赣服通”便民服务功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生活。

3.按照省医疗保障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里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市高度重视,突出重点、结合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参与,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印发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组织落实各项试点工作。

(二)加强摸排稳控。

*市人口*万人,其中已管理*人,六大类患者为*人,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为加强摸排稳控,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和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各医疗机构,对辖区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对所有在管患者集中进行了一次面访和评估,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摸清底数、明确诊断,对确诊患者全部入录系统,落实随访管理。对未建档和不同意纳入管理的向当地政府报告。对病情不稳定的按规定收治入院,对拒访和失访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通报,本次集中摸排,共摸排*人,因拒管或失访向相关部门通报*人。

(三)强化管理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市教体局开展试点工作,在各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试点单位*市一中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四间,约*平方米,开通了“心雨”心理热线及咨询邮箱,每周开放五天,每天两个小时。心理咨询室开设至今已为上千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疫情期间创新开展“线上”与“线下”课程,以“绽放最美青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节活动,获得*年*省学生心理健康节省级特色活动。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五

公共卫生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人代会,市人大代表159人次聚焦“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25件相关议案建议。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从6月初开始,我们着手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天青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教科文卫专(工)委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实地视察调研了4所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市疾控中心,先后听取了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和大荆镇、芙蓉镇等12个部门镇街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国家法律、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市政府努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现有医疗单位1030家,其中市级公立医院5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70家,村卫生室459家,诊所和医务室357家;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基本形成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立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覆盖。

二是疾病防控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56.55/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7.1%。进一步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常规单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报告患病率为4.62‰;食源性疾病监测扩大至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2019年妥善处置了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7起,有效控制了首次本地登革热疫情,确保了“利奇马”台风袭击灾后无疫情。特别是今年年初大批在汉的经商人员回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严密防控,积极战疫,及时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实现复工复产过程疫情无反弹,切实做到“两手硬,两战赢”。

四是公共卫生监管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共出动卫生监督4500人次,检查1900家次,立案462起,处罚445起,没收违法所得10万元,罚款174.8万元,移送公安2起。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592家,医疗机构校验及变更1095件。

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严格要求,特别是遇上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暴露出许多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仍然滞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代表视察的城东、翁垟等镇街卫生院的基础用房破旧不堪。乐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楼为d级危房,芙蓉卫生院门诊楼为c级危房,大荆卫生院为钢架临时工棚,去年利奇马台风来袭时全部淹没在水中。个别卫生院门前道路狭窄,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通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形成公共卫生设施xx“硬件不硬”。二是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仍然不足。2015-2019年五年财政总投入公共卫生经费25.6亿元,平均每年5亿元(包括人员经费、基建、设备、医改等)。其中每年用于基层医疗设备更新的预算仅120万元,虽然2018年增加至600万元,但医疗器材价格高、需要更新量大,个别山老区卫生院至今仍使用上世纪的黑白b超机。三是传染病病房及防控隔离设施等数量仍然不够。调研发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全市累计发热门诊接诊28240人次,在院医学隔离观察528人次,确诊170例。但集结市一、二、三医传染科全部力量,仅能腾出隔离病房232间,急需新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防控大数据技术中心和市疫情指挥部目前临时借用办公。基层疾病防控隔离等设施更是不充分不平衡。

(二)公共卫生疾病控制能力弱化。

一是职能定位不精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的“守门人”,仅作为技术指导机构,没有发布疫情数据和部署防控措施等行政权力的“吹哨权”。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偏离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医轻防”问题普遍存在。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够突出。二是服务能力不强。公共卫生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31家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1876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的仅14人。同时,公共卫生人员除承担大量国家规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要保证医疗门诊的日常工作,工作精力难以兼顾,近年来广大群众对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反映强烈。三是人才待遇偏低。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享受全额编制(原防保站人员)仅116人,差额编制则达1509人。全额编制人员绩效工资定额只有6万元,差额编制人员不到4万元。导致人员缺口大、流失严重,2016年至今就辞职外调85人(不含内部隐性流动)。四是宣传教育不够全面深入。公共卫生宣传形式较单一,没有做到常态化和制度化;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突出,社会公共卫生知识欠缺,法律意识和健康意识不强。

(三)xx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不够到位。

一是应急管理仍不够规范。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的公共卫生的资源统筹、疾病预防控制、应急保障等配套制度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规范,导致公共卫生“软件不软(完善)”。加上日常没有应急演练,疫情突发时,只能被动应付。二是应急保障还不够到位。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突发公共事件物资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但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有些应急物资如防护服、隔离衣等由于疏于管理,超出了有效使用期限。疫情期间,我市库存的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应急物资曾一度紧张。三是监测预警还不够及时。由于基层缺专业人员,缺仪器设备,缺传染病诊室,缺传染病专业培训,缺对传染病的早期辩识、筛查和防控能力,导致监测预警不够及时快速。四是部门联动配合不够。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不多、信息不够共享、联动不够紧密。如一些上级要求的文件,由于没有进行联合发文,导致工作经费无法落实,而变为一纸空文。原有村级公共卫生(计生)联络员,纳入政法体系为主的网格化管理后,难以兼顾公共卫生工作。

一是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吸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教训,大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像大干交通、大干教育一样“大干卫生”,保证公共卫生“有钱办事”。二是加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进度,加大乡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力度,着力做好基层医疗设备更新。三是努力建好疾病预防设施。按照国家传染病医院建设的最新要求,抓紧启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传染病防控大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建设。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聘用制度,探索制定向基层卫生人员倾斜的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优惠政策,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落实疾病防控人员编制。做到公共卫生“有人干事”。

(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要务必扎实有效。

一是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把“预防为主”融入健康乐清战略,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形成以疾控机构为中心、医院为支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网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定点医院的科学布局,合理设置传染病床位。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制度,形成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更好做到公共卫生“有章理事”。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常态化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卫生村镇创建,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法律的广泛宣传,让公共卫生知识家喻户晓。

(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要更加及时到位。

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立足提早精准有效,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网络直报、医疗卫生人员报告、药品销售监测、科研发现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强化应急保障工作。科学合理布局,建立市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和片区分中心。落实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专项资金,按照“平战结合”模式,确保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充足。三是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六

近年来,红河州着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全州共建成各类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584所,建有老年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911个,设置养老床位1.8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28.5张,居全省前列。

一是政策引领,完善养老服务发展制度体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医养结合、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等内容的11项政策文件,着力破除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规范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机制,拓展养老模式,创新经营方式,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优化管理,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严格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改进政府服务,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条件。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改革,整合注册审批流程,让申请登记注册、餐饮服务、药械经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办事只进一个大厅、最多跑一次,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社会力量新办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登记,民政部门不再审批。维护养老服务市场价格秩序,加强对价格水平的监测分析。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努力构建“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信用局面。

三是质量提升,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发展。建立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环境公园化、设施现代化、服务优质化的公办养老机构。认真落实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要求,对37个养老院进行提质改造、47个进行消防改造。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为契机,规范各类养老机构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内部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制度上墙,责任到人。

四是龙头企业引领,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强劲发展。红河州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一批以社会力量兴办、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制定实施建设、运营补贴和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红河州公建民营发展模式成效明显。20xx年,红河华山医院创办个旧市老年人公寓,云南省首个民办养老机构在红河个旧落地;2012年,开远市创办朋阳敬老中心,在云南省率先开展“公建民营”养老模式试点,20xx年9月被列入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得益于优质的管理服务,该养老机构已满员收住200名来自开远和周边地区的老年人,“一床难求”;20xx年,引进全国知名养老连锁品牌上海洪天养老有限公司,在弥勒、泸西2个县市创办养老机构;20xx年,开远市在全省率先探索ppp养老项目建设模式,投资1.32亿元建设旅游与养老相结合的凤凰谷养老养生项目,目前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国内外许多养老集团纷纷到红河考察,对参与红河州养老产业和事业发展兴趣浓厚。目前,全州已引进民间资本投资新建27所民办养老机构,设置床位5731张,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1所,设置床位3299张,实现了以政府为主承担向政府、社会共同发展养老服务的重要转变。

五是多元化发展,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立足社区现有资源,按照就近方便、功能齐全的原则,大力开展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精神慰藉、上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如,个旧市、开远市城市社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全力打造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老年教育、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成为红河州城市居家养老的示范品牌;又如,石屏县、建水县等县市的老年协会组织筹集资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探索出一条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新路径。

六是推进“银发经济”、融入健康生活目地产业布局。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候鸟式养老”“银发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名片,以金平县首家“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进一步激活红河两岸的“长寿基因”,推进红河州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集群,促进“医、药、健、养、游”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

七是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实施高龄津贴制度,20xx年发放高龄补贴5284万元,惠及8.6万老年人;积极推广“互联网+智慧养老”系统的应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医养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驻养老机构,依托医疗机构打造养老产业,走医院+医养(康养)路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精神慰藉、上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助餐为突破口,新建了13个“老年幸福食堂”,解决居家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吃饭难为问题;加大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特别是今年争取到了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在蒙自、个旧、开远、建水、弥勒先行开展2500个养老床位建设,上门服务5000次以上,为以后在全州失能半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提更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探索新经验、新模式;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全州实名注册志愿者达68.3万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2706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1万个,志愿服务记录时长达945.9万小时。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专业17篇)篇十七

自20xx年1月我局成立以来,我们根据全省医保最多跑一次改革经办工作的要求,对照新的事项,对原有的社保经办系统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对镇、村医保可经办事项进行了扩充,对镇村医保经办人员开展了多次培训,确保在镇村两级能够受理或办理的业务应办尽办、高质量办理。目前,镇村两级医保可办服务事项有29项,年均办理业务4万余笔,基本上基层能办的业务都已下沉。

1、机构及人员情况。全市19个镇街的便民服务中心均设有医保服务窗口,配备经办人员(综合受理员)至少1名。各村则多以村文书兼任医保业务工作(协理代办员)。

2、经办系统改造情况。20xx年起,根据省里部署政务2.0要求,我市对镇街的医保平台也进行了调整。对镇村反应的需要查询及便于办理的且未列入政务2.0的事项,又进行了扩充,方便镇村医保工作。

3、可经办事项情况。现有政务2.0村镇两级医保服务事项,医保专属村镇平台可办事项9大项。其中,办理16项,受理13项。为规范业务经办,我们对一些涉及到签约撤销、个人待遇隐私等重要业务的办理权限进行了限定。最近一年内(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村镇两级医保服务事项共办理业务4万余笔。

1、数据方面问题。公安部门因数据安全保密需要,自20xx年底起,户籍数据不再与医保系统共享。在基层办理城乡居民医保签约参保时,根据相关参保规定,参保人员必须为参保地户籍等条件,且以户为单位实行整户参保登记。但在实际参保过程中,因无公安数据匹配,工作人员无法批量核查新签约参保人员是否为参保地户籍,造成工作上的诸多不便。问题主要有:

(1)镇(街道)工作人员录入时无法同步校验。如在近期检查中发现,工作人员在给群众办理签约参保城乡居民医保过程中,因无公安数据匹配是否为本地户籍居民,导致非本地户籍居民录入,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流失。在对20xx年底新签约参保的人员进行抽样核查中,就发现确实存在户籍不符合参保规定的人员录入的情况。

(2)镇(街道)开展医保工作时无法排摸到位。在开展医保动员宣传工作时,只能核查更新已签约需中断的人员,无法排摸未签约的户籍人员,工作难到位。

(3)医保部门难以协同镇(街道)搭建网上签约平台。因无公安数据匹配确定申请人是否为本地户籍居民,不能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签约参保全流程电子化。

存在类似信息共享不全问题的,还有民政部门。目前各镇街仅能通过民政部门发起并上传的“身后一件事”数据来获取人员死亡信息,但信息不齐全,存在遗漏,易造成无法及时中断参保,补助资金流失的状况。

2、人员方面问题。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人员普遍工作上有兼职,多为编外人员,稳定性差,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基本上没有医学相关专业的人员。按照医保报销审核要求,业务能力和人员配备上均存在不足,因此,涉及到医保报销等相关业务,各镇街医保窗口只能受理,无法办理。此外,20xx年机构改革前,村里的社保协理代办员每年会有从事城乡养老、城乡医保方面工作的经费补助。但机构改革后,经费就取消了,明显影响到了村级医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系统方面问题。因省政务2.0的接口问题,导致无法与我们本地的医保系统对接,所以目前本地医保系统和政务2.0还是两个分离的独立系统,意味着同一件业务要同时在两个系统都操作一次,非常不便。

我局将按照台州市局系统集中的统一部署,做好数据归整、核查等各节点的工作要求,并及时做好各延伸经办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金银岛读后感四年级读后感(专业13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对书籍的喜爱和推荐,影响他人的阅读选择。欢迎大家一起来品味以下这些读后感,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秋游六年级(模板15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不断积累和提升的结果,它展现了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秀作文,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爸爸便决定

    教务主任家长会发言稿(优秀21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有助于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合作。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家长会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一次家长会的召开都是为了

    劳动关系仲裁申请书空白(模板16篇)

    申请人:被申请人:地址:法定代表人:请求事项:1、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220__元;。3、请求裁决被申请人补缴20__年2月至20__年

    卫校毕业生个人简历(实用16篇)

    在编写个人简历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优势和成就,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求职目标,因此在选择个人简历范文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合理参

    月工作总结汇报表(模板21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时间内对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提升工作效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

    合作方案合作方案策划书(汇总17篇)

    一个成功的策划方案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多和团队成员、领导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完善策划方案,提高其质量和可行性。

    户外亲子活动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自己进步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在写心得体会时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够给

    巡逻防控工作总结(优秀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在下面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中,也许有适合你自己的写作样式和表达方式,一起来看看吧。我是一名基层乡村工

    一年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19篇)

    总结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思考的重要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如果你正在准备一年级的授课,这里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