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雁落霞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调研、实践、创新等方面能力的锻炼。此次收集的毕业论文范文为优秀论文的代表,它们在内容选择、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推断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和价值。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

劳动合同。

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xx(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xx,(4).

摘要。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王洪新、女、1963年3月9日出生,1978年在辛店中学毕业,1986年3月在辛店担任民办教师,结婚后继续在皂户李镇任教,1999年上级安排回家,于20xx年7月在十五里堂幼儿园任幼儿教师至今,在工作期间于20xx年取得进修学校中等专业证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6个基本原则:

1.1、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2、重视孩子的“第一次”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1.3、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1.5、要有默契的合作,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1.6、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6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明确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

自我评价。

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

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范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游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游戏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culturaluniversal)。这意味着,无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发展如何,自然条件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经济生产状况如何,幼儿都会发现时间和材料,生发和开展自己的游戏。当然,他们的游戏方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游戏的发生必然有其内源性。这种内源性不外乎是幼儿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是受幼儿生理和心理本质规定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游戏活动应该为幼儿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素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探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或帮助,就自然存在于他们的世界当中了。在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幼儿的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本论文主要从根据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游戏的产生与其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的产生。

1.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原发性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必须存在着两个前提,一是对自身的认识和锻炼,二是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要实现这两个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个体幼小的时候,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有很多儿童游戏,并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成人的帮助,就自然存在于儿童社会中。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儿童游戏表现出更多的游戏本质特点,它们实质上是儿童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的探讨和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性探索和锻炼,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2、人是游戏的主体和客体。

在幼儿自发和原发的游戏中,涉及到听觉的比如说“摔泥凹凹”(把潮湿的泥块揉捏成凹形,如手掌大小,摔在地上,泥块爆裂有声的游戏);关于视觉方面的游戏就更是常见了,也可以说各种游戏都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比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弹弓,弹石子等;至于在触觉、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的体验,在那些捉人游戏、泥塑游戏、倒立、踩高跷、爬树等等游戏活动中都要运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参与在儿童过家家时烧火做“饭”时可以得到实时的体验,这些游戏的出现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锻炼嗅觉的作用。

4、身体机能方面在儿童游戏自发和原发性的体现从头到颈,儿童可以玩顶牛或顶羊;利用脸上的器官,儿童可以玩“做鬼脸”或者“打鼻子打眼”的游戏;从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儿童可以玩抬花轿、扳手腕、碰豆豆、捡石子等游戏;从胸腹到后背和腰部,儿童可以玩翻扁担、背口袋、拔萝卜等游戏;从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脚趾,儿童可以玩梭坡坡(类似于滑滑梯的游戏)、斗鸡、滚疙瘩(双臂交叉用双手扣住双脚大拇趾,身体缩成团,从松软斜坡上滚下来的游戏)等。因为儿童需要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和潜在锻炼。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儿童甚至会发现用头发做游戏的乐趣。泰勒·何德兰曾记载了发生于1909年的“甩辫子游戏”(时当清末,男孩子要留一条长辫子。儿童将辫子旋转起来,互相抽打取乐的游戏)。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我们忘却这些原始、原发、自发的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现代因素,组合利用,推动新时代游戏在幼儿感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观演变。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在游戏被纳入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地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不能达到自觉地把握游戏的本质,因为没有人去有意识地理性地思考游戏的概念,更多层面上的意义是基于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主要是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样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它所积淀的这种社会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游戏进行本质把握的思想背景。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始了对游戏本质进行自觉的、理性的尝试探索,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但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还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并且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所局限,否认了游戏来源的客观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和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的游戏准备观点,对当时的游戏本质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幼儿对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够走出游戏本能论的窠臼;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干介克提出游戏成熟说,成熟说是当时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表现,开始逐渐摆脱机体本能活动的传统观点。

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把游戏的人和游戏的动物从根本上予以区别,建构和界定作为人的儿童游戏的概念。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出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蕴含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意识倾向;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坚持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认为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有其必然的社会性;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比以往都要科学的游戏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游戏本质的认识必将更加向真理靠近,游戏本质观必将向着更加高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游戏与自主性的培养的关系定位。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基本表现。

1、自主性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现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他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b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c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

3、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区别。

b自主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的掌握游戏的进度,把握游戏的环节。在此,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因为某个环节不符合教师预备的轨道而加以干涉,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会使游戏失去本质而不能称作自主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征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的发起是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发起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天性使然,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幼儿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

4、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分享游戏体验。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要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的认知,促进幼儿的语言美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美。

3、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中的幼儿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情绪是愉快、稳定和积极的。因此,适当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儿在一种自由、愉快、积极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长。

结论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游戏原有的自然属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顺然”被改造了,“契机”被忽略了,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致,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感到茫然,游戏本身具有的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也就被异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别强调并提倡开展“自主性”的游戏,是要将游戏中蕴含的顺然与契机交还给游戏,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清楚认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xx(03):105.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xx(10):108.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与指导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4]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青春岁月.20xx(4).

[5]张静.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周刊:b.20xx(11).

[6]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初探.青年与社会.20xx(8).

[5]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09):33.

[6]王弟惠浅谈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7(2).

2

页,当前第。

2

1

2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二

摘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智力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正文: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

从春秋时期,人们都开始注重幼儿教育,私塾的设立使人们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人们对礼法有了很多的了解,产生了更多的有名的诗人等,丰富了中国璀璨的文化。例如唐朝是我们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几乎人人都能做上几首诗。

虽然在19世纪末,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这场变化的骨干分子。然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继承了科举制所带来的弊端,学习具有了很大的功利性,一味的向孩子灌输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孰不知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的独立性在一点点消失。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当务之急即是教育改革,打破传统的幼儿教育,建立具有强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强,科学水平高的与国际接轨却又不失办学特色的具有以关注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整合性教育观的幼儿教育系统。

1:幼儿教育新师资力量。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现有幼儿园教师94.64万人。其中,中师及其以上学历者有53.79万人占总人数的56.83%;加上职业高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师资,其总人数为69.08万人,占总人数的72.99%。很明显,我国的幼教师资队伍现状堪忧。尤其与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在近些年得到迅速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相比,幼教师资队伍的发展明显处于落伍的状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水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幼儿早期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后,现有幼教师资以及远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幼教师资的重组,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幼教师资的学历层次已势在必行。

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事业已实现了全新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出现了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则相对滞后,并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幼儿园私营化越来越严重,由于利润的考虑,人员精简,而且由于幼儿教育被认为是非义务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不能得到很多的外出交流与进修的机会。幼儿老师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思想得不到提高,孩子的教育自然得不到保证。

2: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创新。

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然而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在这个功利主义,学习已经被罩上一层功利光环,浮躁的经济社会下,幼儿教育也不能幸免。这种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识字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幼儿园把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过早地搬到了幼儿园里来,诸如识字、心算、外语、绘画、舞蹈、乐器演奏等等都成为幼儿的必修课,过早地把幼儿拉到了应试教育的苦海之中,揠苗助长、好高骛远,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规律,甚至给许多孩童带来了过重的身心摧残。二是盲目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神童教育。许多幼儿园十分注重“培养”这种小“神童”,不少家长十分虔诚地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小“神童”。在媒体的报道下不难发现这样一群能够在5、6岁背诵很多的唐诗等的“神通”。

然而功利主义带来的教育成就的只是一时,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荣誉,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却冷落在一旁,这样不利于小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然而却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意义。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据此,我们的智育就应该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我们的德育就应该是鼓励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我们的美育就应该是培育孩子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代教育理念应以孩子为核心,以促进孩子的正常发展做为教育指导思想,通过结合实践去引领孩子们认识世界,改变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发展思想,激起孩子们对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积极的发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既爱上学习,又追寻身体与思想的自由,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些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除了这两个方面外,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等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此篇论文主要研究幼师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改革这两个方面,提高幼师的科学素质以及改进他们的创新理念,为创造出更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幼师主观能动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新时期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它为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创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供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以及时代的要求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切以孩子为前提,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对于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只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想法和能力,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去认识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使幼儿教育时代化,科学化。

1:遵循科学的原则,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1967年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创立的“零点项目”,经过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在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历时20多年的这一不为心理学家所关注,甚至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的理论成果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深入研究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化教学、创新性教育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然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元的,一组能力,而且不像传统认知理论所陈述的,加德纳认为人的这些种能力不是一个整合,而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指向于不同的特定认知区域和知识范畴,而且有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了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基于这个多元智力理论基础,我们曾经传统的单一、平面的智力观以及教学观变得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科学化。回首我们曾经对幼儿的教育只限于识字,认字;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比较片面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以及创设多彩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地形,丰富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等。这样我们就能更科学的进行教学管理,是孩子能够更科学的发展。

2:智力开发背后不可或缺的心灵教育。

拥有这样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能够科学化的开发学生的智能,然而拥有高智力,高才能只是促进孩子人生道路发展的一种力量,然而至于好与坏,却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幼儿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孩子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现时代,拥有高知识水平的时代,大学生投毒害死室友,大学生杀害室友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充分表明了现时代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教育在孩子认知世界的时候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为以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提供优良的基础。所以除了科学化,我们也应该在幼儿教学管理中加入人文化,思想化的要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全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是以一种善心来观察世界,做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至于有人说这样将会导致孩子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全面认识世界应该是一个人生道路上循序渐进,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应该多让他们认识到,接触到美好的事物,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最基本的美好的认识。而对于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分辨善恶,所以作为幼教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幼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孩子的交流、生活中,应该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我们应该通过孩子的角度去告诉他们是非善恶,通过笑声,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去引领他们。所以对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人文情怀要求更加的高。如今。很多家长都将孩子进行全托,这样孩子一天中的时间除了睡觉就是和小伙伴,和老师在一起。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适应这个社会,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幼教老师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孩子面前许的愿就一定要达到,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微笑,因为笑声能够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3: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培养。

在孩子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加多的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锻炼孩子坚强的心理。现在提倡国际化,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引进先进的幼儿教学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将其本土化。相信大家都知道,和美国的孩子比起来,中国孩子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美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自主能力,这样他们在成长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所以我们也要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切从头开始,从最基础的做起。

现时代,每年有很多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自杀,而且数据吓人,很多教育者分析这个原因。有些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然而我认为中国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只是一方面:基于传统原因,导致知识分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这是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士大夫情节;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家长给与很多的溺爱,再加上有一部分幼教着重发展孩子的跳,拉,弹,背却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从幼儿时期做起,从第一次摔倒做起,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应该明白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心理,应该针对不同的人,耐心的给与他们指导。而且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将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可开设专门的生活练习角,有计划的提供练习材料,如;给孩子穿脱衣服,叠衣服,整理小床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也能得到练习。

幼儿在3-4岁时候,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出现,孩子们迫切的想向这个新世界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的自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慢慢的培养自理能力。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对幼儿教师的耐性的考验比较大,幼教应该耐心的给予他们不同层次的指导。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所以应该在进行前面两个教学的同时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

4: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波斯纳曾经提出来一个教师成长的一个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经验与时间有关系,而经验正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是在反思中取得经验,所以反思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反思中,幼儿教师能够通过对不同孩子的智力,采用不同区域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幼儿教师时常进行教育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关理念,实施更有质量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师自身的专业性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幼儿教师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课程设计,与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等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只是一种行为,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发挥,总结出适应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到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反思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由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拥有独具于别人的自身的智力分配结构,他们拥有自身独特智力作用的特殊领域。所以作为幼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孩子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事物都是在运动的,所以作为幼教,我们应该以运动的眼光去看事物。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总结得到的经验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孩子。所以幼教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才能在他所倾向的区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反思,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幼教自身的教育评估。幼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各种生活不同的情境下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的,确实考察孩子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啊,全民观察、分析各个学生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身教学方法和专业素质的不足;并把这些观察作为自己创造更好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出发点,使教育评价成为自己反思、进步的有力工具。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科学成长。

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教育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幼教进行日常的生活反思,不应只停在原来的脚步,应该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反思。这就需要幼教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进修,这样才能保持幼教专业素质的先进性。通过上面中美幼儿教育的对比,我们应该发现,幼儿教育方面我们还落后许多,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多出去和别人进行交流,寻找差距,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保持幼儿教育的先进性以及时代性、国际性。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教育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对幼儿师资力量的改变及培训、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教育课程设计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们幼儿教育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时代化以及国际化。然而这么多的改革只能在宏观上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幼教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幼教的专业素质,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在科学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多加重视细节化的教育以及长远性的教育。打破只注重发挥孩子逻辑上的才能的传统,运用智力多元化的理论指导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结构以及智力倾向区域,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在学习方面更加自由,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思想,心理,科学方面给予他们适合于他们自己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老师的反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时间的反思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才能通过交流引进先进教学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方法。

更加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2]:中国学前教育协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__(10).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11-16.

[4]: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__,32—34.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__年.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三

现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看看下面的幼师专业的毕业论文吧!

摘要: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演奏是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而钢琴课则是幼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幼师钢琴教学的这一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入门,抓好基础教学,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幼师;钢琴;兴趣;教材;教法。

我们深知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办学设施的改善和教学理念的提高,很多幼儿园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开发和培养日渐重视。这对每位幼儿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势必对我们职业学校培养幼儿钢琴教师的目标和水准提出了严肃的、不容忽视的挑战。

钢琴课是幼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这一复杂训练过程的掌握需要不断的坚持,而在坚持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而这枯燥和乏味往往只是在初学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学生有坚定的信念,教师培养学生学的兴趣,给予学法上的指导,行动上的鼓励,那么学生学起来会轻松愉快的。作为幼师专业的钢琴教师,要上好钢琴课必需注意很多问题,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材选材、教学方式。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完成钢琴教学任务。

一、开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琴兴趣。

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所吸引;学生一旦有了兴趣,马上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和全神贯注。爱因斯坦曾今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老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而对课下学生练习情况不大过问。事实上,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重要;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建立了弹琴的兴趣,增强了练习的信心。教师在指导时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多点耐心,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其练琴的勇气,提高他们学琴的乐趣。

二、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教材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材不是“规范”和“控制”教学的工具,“为教学服务”是对其根本的重新定位。在幼师教育实现改革的进程中,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对于专业的钢琴教学来说,教材的选择很多,但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真实适合她们的教材却很少,这是由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幼师生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师范的学生既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也不同于一些钢琴爱好的人,并且对于刚踏入幼儿师范学校的的学生来说,她们大部分都未曾接触过钢琴,也未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要在三年或五年之内让她们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的音乐技能,熟悉幼儿教育所必须的音乐与内容,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选材以外,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幼教专业学生起点低、在学校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她们不可能像钢琴专业的学生那样长期而系统地学习钢琴,也不像业余爱好者那样短暂而没有目标的学习钢琴。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能够突出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又要注重适用性。所以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又适合她们的练习曲,且要以儿歌弹唱曲目为主,从而训练她们的基本功,培养她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处理。总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上,幼师钢琴教学与专业音乐院校钢琴“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一对一”这样的授课方式在幼师钢琴教学中存在很多局限性。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由一位钢琴教师任教,学生的程度随着学琴的时间逐渐拉大距离。因幼师学生具有成年人的特点,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幼师钢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线的原则,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目的地、理性地学习。因此,在幼师钢琴教学中我们尝试采取集体课和小组课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集体课,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学,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授作品的分析、乐曲的演奏和手指的技巧型练习等,这些钢琴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在大课中一次讲述,省去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讲授的无谓的重复,而且讲授得更系统,更有条理。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在钢琴上练习、同学之间讨论问题、师生之间解决问题。

小组课,是将水平相当的4—6人分成一小组,每周上课一次,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上课时,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直接将教学法内容运用于课堂实践。例如:给一个组的学生布置同一首曲目,让他们各自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配上伴奏,课堂中逐个分析其优缺点,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两种授课方式相结合,其优点有:一是将各种教学内容相互交融,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增加了师生授课的见面机会及学生上课的总时数;三是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开发式”教学,增加了公开教学的观摩性,对教师要求更高,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在回课时可刺激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还可锻炼学生的演奏心理。

幼师钢琴教学不同于大中专院校钢琴专业学生,特具有特殊性和速成性。因此,教学上既要注重它的实用性、科学性,又要不偏离一定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分阶段、分学生的能力来进行训练,合理运用三或五年,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总之,幼师钢琴课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适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牛韶静.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08)。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四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爱交流体验。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柴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攀岩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磁带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时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下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除了自己做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我还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谁爱劳动?讲卫生?谁守纪律?谁讲文明?谁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时时关注,时时表扬给予肯定,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比如:被子叠的好、吃饭不挑食、有礼貌、对小朋友友好……同时,也会对榜上有名的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在这种环境中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们的习惯好了。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为人师时,那时的我没有太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颗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孩子们的心。当时在大班实习,心里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好奇,在面对那些调皮、上课不爱听讲的,中午不爱睡觉的孩子起初显得束手无策。为这些,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老教师取经,慢慢地我发掘了孩子们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才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晨晨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海水却是红通通的,虽然以前在书本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问他:“晨晨,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海水是红通通的呢?”晨晨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柴老师,傍晚了,太阳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红红的呀。”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训斥的态度,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五

游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游戏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culturaluniversal)。这意味着,无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发展如何,自然条件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经济生产状况如何,幼儿都会发现时间和材料,生发和开展自己的游戏。当然,他们的游戏方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游戏的发生必然有其内源性。这种内源性不外乎是幼儿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是受幼儿生理和心理本质规定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游戏活动应该为幼儿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素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探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或帮助,就自然存在于他们的世界当中了。在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幼儿的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本论文主要从根据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游戏的产生与其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的产生。

1.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原发性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必须存在着两个前提,一是对自身的认识和锻炼,二是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要实现这两个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个体幼小的时候,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有很多儿童游戏,并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成人的帮助,就自然存在于儿童社会中。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儿童游戏表现出更多的游戏本质特点,它们实质上是儿童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的探讨和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性探索和锻炼,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2、人是游戏的主体和客体。

在幼儿自发和原发的游戏中,涉及到听觉的比如说“摔泥凹凹”(把潮湿的泥块揉捏成凹形,如手掌大小,摔在地上,泥块爆裂有声的游戏);关于视觉方面的游戏就更是常见了,也可以说各种游戏都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比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弹弓,弹石子等;至于在触觉、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的体验,在那些捉人游戏、泥塑游戏、倒立、踩高跷、爬树等等游戏活动中都要运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参与在儿童过家家时烧火做“饭”时可以得到实时的体验,这些游戏的出现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锻炼嗅觉的作用。

4、身体机能方面在儿童游戏自发和原发性的体现从头到颈,儿童可以玩顶牛或顶羊;利用脸上的器官,儿童可以玩“做鬼脸”或者“打鼻子打眼”的游戏;从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儿童可以玩抬花轿、扳手腕、碰豆豆、捡石子等游戏;从胸腹到后背和腰部,儿童可以玩翻扁担、背口袋、拔萝卜等游戏;从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脚趾,儿童可以玩梭坡坡(类似于滑滑梯的游戏)、斗鸡、滚疙瘩(双臂交叉用双手扣住双脚大拇趾,身体缩成团,从松软斜坡上滚下来的游戏)等。因为儿童需要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和潜在锻炼。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儿童甚至会发现用头发做游戏的乐趣。泰勒·何德兰曾记载了发生于1909年的“甩辫子游戏”(时当清末,男孩子要留一条长辫子。儿童将辫子旋转起来,互相抽打取乐的游戏)。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我们忘却这些原始、原发、自发的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现代因素,组合利用,推动新时代游戏在幼儿感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观演变。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在游戏被纳入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地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不能达到自觉地把握游戏的本质,因为没有人去有意识地理性地思考游戏的概念,更多层面上的意义是基于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主要是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样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它所积淀的这种社会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游戏进行本质把握的思想背景。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始了对游戏本质进行自觉的、理性的尝试探索,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但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还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并且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所局限,否认了游戏来源的客观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和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的游戏准备观点,对当时的游戏本质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幼儿对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够走出游戏本能论的窠臼;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干介克提出游戏成熟说,成熟说是当时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表现,开始逐渐摆脱机体本能活动的传统观点。

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把游戏的人和游戏的动物从根本上予以区别,建构和界定作为人的儿童游戏的概念。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出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蕴含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意识倾向;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坚持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认为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有其必然的社会性;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比以往都要科学的游戏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游戏本质的认识必将更加向真理靠近,游戏本质观必将向着更加高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游戏与自主性的培养的关系定位。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基本表现。

1、自主性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现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他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b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c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

3、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区别。

b自主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的掌握游戏的进度,把握游戏的环节。在此,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因为某个环节不符合教师预备的轨道而加以干涉,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会使游戏失去本质而不能称作自主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征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的发起是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发起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天性使然,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幼儿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

4、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分享游戏体验。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要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的认知,促进幼儿的语言美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美。

3、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中的幼儿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情绪是愉快、稳定和积极的。因此,适当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儿在一种自由、愉快、积极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长。

结论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游戏原有的自然属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顺然”被改造了,“契机”被忽略了,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致,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感到茫然,游戏本身具有的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也就被异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别强调并提倡开展“自主性”的游戏,是要将游戏中蕴含的顺然与契机交还给游戏,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清楚认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__(03):105.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__(10):108.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与指导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_(1).

[4]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青春岁月.20__(4).

[5]张静.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周刊:b.20__(11).

[6]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初探.青年与社会.20__(8).

[5]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__(09):33.

[6]王弟惠浅谈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__,17(2).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六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所以常会因争抢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就赌气独自一个人玩游戏,不愿再与同伴交流。为了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喜悦,获得合作的快乐,我们借助游戏这一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积极创设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合作意识。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其身心愉悦。游戏中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不同内容的区角,如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商场、表演区、益智区等,能让幼儿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活动和交往;区角中琳琅满目的材料,如各种商品、形象的理发用具、娃娃家的炊具、医生的听疹器、表演区中的头饰等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往机会。

2、和谐的人际环境。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有的钉扣子,有的装饰。大家一起合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同伴的交往氛围。

同伴之间和睦相处的关系及团结协作的交往氛围能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比如:在表演区,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有的小朋友敲锣打鼓,有的小朋友则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唱歌跳舞,还有的小朋友帮助小演员精心打扮。这些小乐手、小演员、小化妆师们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台热闹而出色的节目,真是快哉快哉!这样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可见,环境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营造游戏中的合作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是一种交往的有力武器,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合作行为。

规则不仅是幼儿的活动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

1、制订游戏规则。

以往,都是老师规定游戏的要求,幼儿只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在游戏中出现交往上的障碍时,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我们让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规则:先让幼儿集体或分组协商、讨论出每个游戏区的一些交往规则,然后让他们用别人能看懂的示意图画下来,再贴到相应的游戏区里。如,在娃娃家,幼儿设置了标志图“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娃娃手拉手、头靠头,脸上笑眯眯的;爸爸拎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在给客人拿吃的东西。幼儿解释为: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要商量好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关心家里的事情,关心家里的每个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他们用“一家人”将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了他们在行为上要合作。幼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规则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使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

2、执行游戏规则。

规则制订出来了,就应该认真地贯彻和坚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执行规则,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提醒、暗示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理发店里,两位理发师都要抢着帮客人洗头,于是就发生了争执。这时教师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参与进去,用语言来指导:“听说你们理发店为了使生意更好,为了让顾客更加满意,采取了新的规定。”接着,教师可以假装很认真、细致地看贴在区域中的标志图,还可以让幼儿讲一讲,提醒他们要分工合作。教师还可以请幼儿来扮演角色,监督大家的合作行为。如让幼儿扮演城管、检查员等,去每个区观察,把合作行为和不良行为都记录下来,还可以当场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醒和诱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3、强化游戏规则。

经常反复、始终如一地执行规则,能使规则得到强化,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提升为良好习惯。在这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地开展每一次游戏,严格地执行每一条规则,反复地进行提醒和督促,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来激励幼儿、用情境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用摄像机现场拍摄幼儿的游戏交往情况、用评选“文明顾客”和“服务明星”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合理运用游戏评价,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游戏评价包括游戏中的指导和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教师合理、及时的指导和公正的评价能引导游戏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以尊重幼儿的活动意图为前提来指导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评价,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行为。

1、认真观察,灵活引导。

通岗,有的继续当玩具制造商……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顺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效果也非常好。

2、善于发现,及时指导。

幼儿在活动中常有需要合作的时候,但他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如大班幼儿开展了剪染纸活动,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吸引着幼儿,他们玩的很投入。但老师在指导时发现,幼儿在剪纸后要收拾好纸屑,放下剪刀,还要去拿笔来蘸色,再染纸,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小问题:笔滚下桌、拿剪刀时碰翻碟子、染料洒了一桌子;染纸时把未折的正方形纸片全都渗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介入,对一刚剪完纸的幼儿说:“你剪的真棒,我帮你染吧!我俩合伙办个剪染纸厂,怎样?你是剪纸师,我是染纸师,好吗?”教师的介入一下子就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剪染纸的兴趣,他们纷纷学样,有的专剪,有的传染,忙得不易乐乎!

3、公正评价,巩固行为。

游戏后的评价能巩固和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为下一次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请大家把游戏中开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了?玩得高兴吗?”“你和好朋友玩了什么?”“你到哪些地方去玩的?他们怎么招待你的?”“你们那里来了哪些客人?”等等,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不合作行为,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幼儿讨论来强化合作意识。如在表演区中,教师发现几个幼儿都争着当猫和画眉鸟,谁都不想当狐狸和公鸡。在整段晨间活动时间里,他们始终在争角色,而没能去表演。于是教师就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与幼儿展开了讨论:“玩表演游戏时,怎样选角色,大家才会玩的高兴?”有的幼儿说:“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当!”有的说:“每个小朋友都演一演,谁表演的好谁演!”有的说:“轮着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出了不少好主意。通过这次评议活动,孩子们意识到要想玩的好,玩的高兴,就必须相互协商、友好合作。果然,在以后的表演游戏中,他们能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问题,合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七

内容摘要:兴趣日益成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因此,早期教育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一旦对某一活动感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与智力倾注于所从事的活动上,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激发兴趣,便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关键词:兴趣激发引导鼓励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生中是否能有杰出的成就,除去遗传因素,那兴趣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兴趣能促使人自主增加从事某一活动的时间。因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主观认识倾向,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从而促使人去挤出时间来从事这一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够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就会投入全部的精力,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使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兴趣还能提高人的耐挫折能力。当今的世界是竞争的社会,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多强的能力,在一生中遇到几次乃至几十次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强烈的兴趣更能让人获得成功。而兴趣的培养是需要从小开始的,同样,兴趣在幼时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兴趣的重要。比如,一个对学习感兴趣的人,他在做作业时,就算有人看电视、甚至吵闹,他都可以不受干扰;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在做作业时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周围的事物上,总是东看看西看看,这里动动,那里摸摸。结果显而易见,不受影响而专注的人所取得的效率肯定是比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取得的效率要高的。

幼儿无论就生理心理而言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对生活都知之甚少,更别说理解什么责任、理想、抱负。那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就要依靠兴趣来激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激发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充分挖掘幼儿兴趣点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到主动发展。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我根据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时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讨: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认识活动变成游戏活动,大大增强了幼儿学知识的兴趣,刺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幼儿园《纲要》指出: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幼儿最感兴趣的便是可以操作摆弄的玩具,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并维持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因此,体育玩具的选择较为重要,教师应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变为孩子需要什么,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在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教师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便是一种兴趣。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扼杀了兴趣的苗头。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便会使他们失去兴趣。扩展视野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接触大自然、读书、听故事等等,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比如问一些类似“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的问题,以引发他们思考。

3、做孩子的伙伴,用心观察、倾听,孩子的看法,正确把握教育契机,激发他们的兴趣。

目前,我们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由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向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仅关注幼儿的接受学习,更注重幼儿的发现学习。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能够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把它作为设计主题活动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倾听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从而正确把握教育契机,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比如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我想起了实习中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天有一个小孩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子们讨论着,老师说什么也不听,于是老师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主动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但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四下看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

4、及时的表扬,积极的引导,以稳定孩子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时表扬,积极引导,以稳定、巩固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幼儿对一些动植物感兴趣,时而跑来告诉他的新发现,如:“小草发芽了”、“蝌蚪变青蛙了”等等,便应该表扬他们观察细心,并鼓励他们看得更仔细些。以后,一些幼儿不仅能发现动植物的某些细小的变化,而且还有可能把自己家里养的金鱼、种的花草等拿到幼儿园来让大家饲养、种植、观察,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在日常的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觉得对孩子们及时的表扬肯定,积极地引导会起很大的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都不足,做起事情来往往都不会达到标准,但在这样的孩子面前我们经常对她们进行关心、鼓励、表扬,在幼儿活动中,一个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我们都能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鼓励孩子多说些自信心的话,有利于促进她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她们表现自我和敢于尝试能力。对于她们的敢于尝试多讲些赞美和夸奖的话,以表扬优点来促进她们成长,这样潜移默化的也能从心理的角度来影响她们的意志品质,并使她们个性健康的成长。

5、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引发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蒙台梭利认为:新的教育应包括教育、环境、幼儿三个因素。这个教育环境指的是能满足、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之所以强调环境的教育作用,是因为幼儿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起的,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我们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引发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

富于变化的情境会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例如如何开展“寻宝”探险活动,让幼儿像一位探索家那样,爬过“山地”,越过“小河”,走过“森林”,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解开图中之迷,最后寻得“宝贝”,这比一般的看图讲解要好多了。

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不断地发展,当代幼儿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做假戏,他们更喜欢体验“假戏真做”的真实效果,如自制水果酱、自制豆浆等真实的实践活动。又如与部队解放军联欢,带他们去体验军营生活。在设计活动,教师一定要注重环境的真实性,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总而言之,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活动体现的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裴亚光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些游戏教学过程中,有时幼儿表现得并不快乐,甚至感到痛苦,原因就是幼儿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是老师硬让他们玩这个游戏的。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尽量把选择权交给幼儿,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调动幼儿思维、探究、认识的内动力。幼儿年龄小,有意控制力差,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在幼儿的学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产生欣慰、快乐的情绪,能抑制疲劳,克服困难。兴趣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学习时就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兴趣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幼儿的探索欲望,并能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持性的性格特点。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幼儿主动探究,并使活动得以深入持续。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注重孩子兴趣培养,用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去打开智慧之厅的钥匙。这样才能让幼儿中兴趣中乐于学习,在兴趣中乐于探究,进而能更充分地调动学习的内在潜能。从而使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八

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相对于理论教育中的“静”,体育教育中的“动”似乎更接近孩子的天性,正确把握幼儿体育教育的方法尺度,对于幼儿在生长发育初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弹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们在一个弹性的范围内,塑造自己的个性。

第二章幼儿期身心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弹性的尺度呢?这要从幼儿的身心特征说起。

2.1幼儿的生理特征。

幼儿期骨骼的骨化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但仍比较软弱,容易弯曲变形。肌肉系统正在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还非常软弱。幼儿期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作用进行得非常强烈,因而对营养的需要量也特别大。三岁儿童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开始完成,但是大脑皮质上的抑制作用还很薄弱,对于动作的有意识地控制的能力还很差。

2.2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幼儿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

由此可见,在组织学习各种动作时,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所谓的弹性教学,正式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三章弹性教学的各个环节。

3.1环境方面。

根据有关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而事实上,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园,以上关于场地的规定几乎是一个奢望。另外建园较早的幼儿园有相当的一部分已被禁固在有限的空间内了。这些幼儿园地处横街窄巷,无论是向空间发展,还是向周围发展,都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各类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大量兴起,事实上能享受充分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孩子并不占多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的活动大部分是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

为了让孩子们能充分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例如,合理分配现有的户外空间,将各个班级活动时间分开,轮流进行活动,同时相同年龄段班级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进行活动,通过多次少量的方法使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如果遇到有些教室采光、通风效果较好,窗外环境宜人,可以试着把自然搬到教室来,通过在室内布置一些无副作用的动、植物,营造一个贴近自然的环境,这样即使是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孩子们一样能感受自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园外的体育活动,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加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当然,这个做法从安全性上讲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就要求园方在组织活动之前,必须统筹周密地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投入尽可能多的人力来进行现场安全的维护。

通过这样的调节,孩子们感觉到户外活动的空间不再那么紧张和狭窄,心情上得到释放,教师们更容易调动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让体育过程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结合其他教育内容,产生多方效益。

3.2生理方面。

前面提到过,幼儿因为其生理方面的原因,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量应当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通常说来设计教学内容时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例如,我们在平衡能力锻炼如走平衡木、滑旱冰等内容时,由于内容本身对于幼儿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负荷也比较大,所以在进行正式练习之前和之后,都需要一些简单的辅助活动来调节幼儿身体的承受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先进行拍球的练习,让孩子们的身体慢慢活动开,此时孩子们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然后再进行滑旱冰的项目,此时孩子们身体紧张程度慢慢达到最高值,当孩子们适应了练习的难度之后,身体状态趋于稳定;最后再进行蹦床练习,让孩子们的身体状态逐渐放松,趋于平静。通过这样的联系,孩子们的身体状态经历松到紧、再由紧到松的过程,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强度与密度相结合的问题。一方面为了使全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达到预定强度,又不会因负苛过大,超过幼儿的承受能力,教师既要作为作为一个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过程,又要观察幼儿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灵活地调节、控制活动强度,让幼儿的生理负荷高低结合。另一方面幼儿活动的总体特点是低强度的,如不提高活动密度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教师要尽量做到减少幼儿的闲置时间,让他们一直处于快与慢的节奏中,通过运用多种方法适当增加每个幼儿的练习次数和活动密度。

3.3心理方面。

幼儿期孩子的思维基本以感性为主,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但也很快会感到厌倦。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观察观察孩子们的情绪波动,适时作出调整。

一般来说,体育活动中,应选择一些容易学习的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要善于调控幼儿的学习情绪,并能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幼儿才不会感到沉闷、呆板和压抑,才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感染和激发幼儿学习和克服困难参加锻炼的信心。此外,还应该注意几点:

1.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内容饱满、幽默而不俗套。呆板的语言会让幼儿觉得昏昏欲睡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发展幼儿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幼儿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能够提高其兴奋性。

2.合理搭配场地、器材,要尽量做到新颖,不重复搭配。天天对着同样的一块场地或者一套器材,幼儿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每天接触不一样的场地或器材,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幼儿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

3.教材的选用和搭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枯燥乏味,试想如果幼儿每天进行的都是一些跑、跳的练习,那么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喜爱也会一点一点消失。一方面在教学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让幼儿学到新的知识,后半部分则宜安排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将教材内容游戏化,结合音乐、故事、道具等因素,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

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4个性培养方面。

幼儿期也是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正因为幼儿的思维以感性为主,他们更容易受一些表面的现象所影响,小则产生情绪的波动,大则形成负面的个性,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4.1前提条件。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因此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可能会不同意园方的某些做法,甚至有抵制行为,在孩子面前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应该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做到家园合作,为园方合理开展幼儿个性培养创造条件,能使也能让幼儿更加轻松自然地投入到体育锻炼过程中。

3.4.2过程事例。

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对处理方式的不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个性的形成其实是由点滴的影响积累起来的。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事例1:刚开始,幼儿都能积极的遵守基本安全行为规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某些调皮的孩子按耐不住了,时不时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时候,是阻止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幼儿期同样也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尽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尝试增加了活动的危险性,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能够培养幼儿应付各种危险情况的能力。例如,我们选择一些幼儿较有兴趣,但又带有一点危险性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结合理论和实际生活经验,教育幼儿如果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但总有一天他们也要到室外去经历风雨,在成长的初期,多一些允许范围内的历练,对于他们培养坚韧的个性,非常重要。

事例2:在教学中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或是自己的观点,这是其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标志。事实上毕竟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的观点不一定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应当让他们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幼儿如果直接从老师那儿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那么当其再次产生新观点的时候,他还敢向老师表达么?如果幼儿因此产生了心理阴影,联系到其他事情,也都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很可能导致其消极的个性,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事例3: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活动热情不是很高,甚至给人一种游离于群里之外的感觉,这样的孩子特别值得重视。如果说这种个体的差异是先天性的,无法避免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后天的努力让孩子重新回到快乐中。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比较活跃的孩子跟起其分为一组,让团队的亲和力使其不再孤独;或者对其委以重任,让孩子有一种被大家重视的感觉,增强其自信心。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只有感觉到家的温暖,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影响,有些是负面的,有些是正面的,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采取科学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帮孩子培养阳光的个性,达到我们教育的初衷。

第四章结论。

所谓弹性教学,其实就是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在一个弹性的范围内让孩子尝试不同的感觉,当然,是正面的感觉。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创设多种条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不仅是体育课,其他课程中也要把握弹性的尺度,让孩子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我们相信,通过弹性模式下的培养,孩子们的身心定能健康发展,祖国的花朵将更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论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调节策略。

[2]合理利用狭小空间开展体育活动。

[3]幼儿体育游戏化。

[4]关于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思考。

[5]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九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xx(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xx,(4).

摘要。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王洪新、女、1963年3月9日出生,1978年在辛店中学毕业,1986年3月在辛店担任民办教师,结婚后继续在皂户李镇任教,1999年上级安排回家,于20xx年7月在十五里堂幼儿园任幼儿教师至今,在工作期间于20xx年取得进修学校中等专业证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6个基本原则:

1.1、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2、重视孩子的“第一次”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1.3、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1.5、要有默契的合作,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1.6、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6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明确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

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范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游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游戏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culturaluniversal)。这意味着,无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发展如何,自然条件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经济生产状况如何,幼儿都会发现时间和材料,生发和开展自己的游戏。当然,他们的游戏方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游戏的发生必然有其内源性。这种内源性不外乎是幼儿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是受幼儿生理和心理本质规定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游戏活动应该为幼儿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素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探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或帮助,就自然存在于他们的世界当中了。在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幼儿的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本论文主要从根据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游戏的产生与其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的产生。

1.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原发性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必须存在着两个前提,一是对自身的认识和锻炼,二是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要实现这两个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个体幼小的时候,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有很多儿童游戏,并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成人的帮助,就自然存在于儿童社会中。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儿童游戏表现出更多的游戏本质特点,它们实质上是儿童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的探讨和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性探索和锻炼,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2、人是游戏的主体和客体。

在幼儿自发和原发的游戏中,涉及到听觉的比如说“摔泥凹凹”(把潮湿的泥块揉捏成凹形,如手掌大小,摔在地上,泥块爆裂有声的游戏);关于视觉方面的游戏就更是常见了,也可以说各种游戏都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比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弹弓,弹石子等;至于在触觉、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的体验,在那些捉人游戏、泥塑游戏、倒立、踩高跷、爬树等等游戏活动中都要运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参与在儿童过家家时烧火做“饭”时可以得到实时的体验,这些游戏的出现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锻炼嗅觉的作用。

4、身体机能方面在儿童游戏自发和原发性的体现从头到颈,儿童可以玩顶牛或顶羊;利用脸上的器官,儿童可以玩“做鬼脸”或者“打鼻子打眼”的游戏;从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儿童可以玩抬花轿、扳手腕、碰豆豆、捡石子等游戏;从胸腹到后背和腰部,儿童可以玩翻扁担、背口袋、拔萝卜等游戏;从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脚趾,儿童可以玩梭坡坡(类似于滑滑梯的游戏)、斗鸡、滚疙瘩(双臂交叉用双手扣住双脚大拇趾,身体缩成团,从松软斜坡上滚下来的游戏)等。因为儿童需要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和潜在锻炼。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儿童甚至会发现用头发做游戏的乐趣。泰勒·何德兰曾记载了发生于1909年的“甩辫子游戏”(时当清末,男孩子要留一条长辫子。儿童将辫子旋转起来,互相抽打取乐的游戏)。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我们忘却这些原始、原发、自发的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现代因素,组合利用,推动新时代游戏在幼儿感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观演变。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在游戏被纳入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地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不能达到自觉地把握游戏的本质,因为没有人去有意识地理性地思考游戏的概念,更多层面上的意义是基于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主要是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样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它所积淀的这种社会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游戏进行本质把握的思想背景。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始了对游戏本质进行自觉的、理性的尝试探索,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但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还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并且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所局限,否认了游戏来源的客观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和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的游戏准备观点,对当时的游戏本质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幼儿对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够走出游戏本能论的窠臼;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干介克提出游戏成熟说,成熟说是当时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表现,开始逐渐摆脱机体本能活动的传统观点。

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把游戏的人和游戏的动物从根本上予以区别,建构和界定作为人的儿童游戏的概念。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出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蕴含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意识倾向;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坚持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认为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有其必然的社会性;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比以往都要科学的游戏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游戏本质的认识必将更加向真理靠近,游戏本质观必将向着更加高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游戏与自主性的培养的关系定位。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基本表现。

1、自主性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现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他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b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c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

3、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区别。

b自主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的掌握游戏的进度,把握游戏的环节。在此,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因为某个环节不符合教师预备的轨道而加以干涉,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会使游戏失去本质而不能称作自主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征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的发起是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发起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天性使然,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幼儿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

4、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分享游戏体验。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要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的认知,促进幼儿的语言美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美。

3、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中的幼儿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情绪是愉快、稳定和积极的。因此,适当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儿在一种自由、愉快、积极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长。

结论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游戏原有的自然属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顺然”被改造了,“契机”被忽略了,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致,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感到茫然,游戏本身具有的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也就被异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别强调并提倡开展“自主性”的游戏,是要将游戏中蕴含的顺然与契机交还给游戏,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清楚认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xx(03):105.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xx(10):108.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与指导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4]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青春岁月.20xx(4).

[5]张静.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周刊:b.20xx(11).

[6]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初探.青年与社会.20xx(8).

[5]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09):33.

[6]王弟惠浅谈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7(2).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从小我就十分崇拜教师这一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我更萌发了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愿望,怀着对这份理想的执着追求,我报考了xx师范大学,并有幸成为该校一员。

我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一方面,我刻苦攻读、认真务学,每个学期都以优秀的成绩完成规定学科的学习,大学二年级,我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现在,我正以饱满的热情准备着专业八级的考试。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四川大学辅修了计算机网络二专业,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结业证书。另一方面,为早日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我认真学习教学法,借鉴中外教学经验,努力探索一种既符合国情教育,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大四开学初的实习中,我的方法得到初步验证,受到师生的一致赞扬,以优秀的实习成绩完成了实习工作。

论文。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从书中汲取养料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开拓胸怀,除了读书,适当的体育运动对我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强健的身体是进行工作的前担,因此,每天我都会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

步入21世纪的中国,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大批优秀人才的需求,使教师面临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有志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教师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更愿意在教育领域奉献一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在老一辈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请您相信,您的选择不会错!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成为贵校一员,我三生有幸!

祝贵校事业蒸蒸日上!

xxx。

xxxx年。

我来自于xx幼师学院,面临毕业到来的时候,我在本市的一所幼儿园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很简短,可是收获却甚多,心中萌生了许多感触。

在这一个月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在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着带课老师给孩子门上课,我认真的学习她的上课方式和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即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毕竟试教和正式的时候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听课了之后我开始讲课,孩子们还是如我想象中一样,乱成一团,根本不听我讲课,后来我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慢慢发现,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才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的用心,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你。

组织了幼儿园艺术节,我带着班里的小朋友们安排节目,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很忙碌,但感觉到很充实。同时也明白了一件事,要做个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有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学生在和你闹在一起之外还能尊敬你。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幼师还是很好当的,只要你用正心态去对待。就在这样忙碌的实习生活里,一个月也就这样过去了。

这个月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是见证我这样一个全新的成长。使我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就是这样无情,头也不回的流逝掉,是的,谁都不愿意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一点的成长.而曾经的纯真也随着风雨的磨灭转变得成熟.也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每经历过一次,收获就多一些,成长也就又迈进一步。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一

摘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智力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正文: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

从春秋时期,人们都开始注重幼儿教育,私塾的设立使人们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人们对礼法有了很多的了解,产生了更多的有名的诗人等,丰富了中国璀璨的文化。例如唐朝是我们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几乎人人都能做上几首诗。

虽然在19世纪末,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这场变化的骨干分子。然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继承了科举制所带来的弊端,学习具有了很大的功利性,一味的向孩子灌输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孰不知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的独立性在一点点消失。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当务之急即是教育改革,打破传统的幼儿教育,建立具有强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强,科学水平高的与国际接轨却又不失办学特色的具有以关注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整合性教育观的幼儿教育系统。

1:幼儿教育新师资力量。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现有幼儿园教师94.64万人。其中,中师及其以上学历者有53.79万人占总人数的56.83%;加上职业高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师资,其总人数为69.08万人,占总人数的72.99%。很明显,我国的幼教师资队伍现状堪忧。尤其与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在近些年得到迅速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相比,幼教师资队伍的发展明显处于落伍的状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水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幼儿早期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后,现有幼教师资以及远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幼教师资的重组,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幼教师资的学历层次已势在必行。

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事业已实现了全新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出现了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则相对滞后,并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幼儿园私营化越来越严重,由于利润的考虑,人员精简,而且由于幼儿教育被认为是非义务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不能得到很多的外出交流与进修的机会。幼儿老师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思想得不到提高,孩子的教育自然得不到保证。

2: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创新。

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然而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在这个功利主义,学习已经被罩上一层功利光环,浮躁的经济社会下,幼儿教育也不能幸免。这种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识字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幼儿园把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过早地搬到了幼儿园里来,诸如识字、心算、外语、绘画、舞蹈、乐器演奏等等都成为幼儿的必修课,过早地把幼儿拉到了应试教育的苦海之中,揠苗助长、好高骛远,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规律,甚至给许多孩童带来了过重的身心摧残。二是盲目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神童教育。许多幼儿园十分注重“培养”这种小“神童”,不少家长十分虔诚地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小“神童”。在媒体的报道下不难发现这样一群能够在5、6岁背诵很多的唐诗等的“神通”。

然而功利主义带来的教育成就的只是一时,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荣誉,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却冷落在一旁,这样不利于小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然而却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意义。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据此,我们的智育就应该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我们的德育就应该是鼓励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我们的美育就应该是培育孩子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代教育理念应以孩子为核心,以促进孩子的正常发展做为教育指导思想,通过结合实践去引领孩子们认识世界,改变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发展思想,激起孩子们对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积极的发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既爱上学习,又追寻身体与思想的自由,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些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除了这两个方面外,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等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此篇论文主要研究幼师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改革这两个方面,提高幼师的科学素质以及改进他们的创新理念,为创造出更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幼师主观能动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新时期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它为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创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供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以及时代的要求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切以孩子为前提,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对于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只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想法和能力,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去认识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使幼儿教育时代化,科学化。

1:遵循科学的原则,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1967年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创立的“零点项目”,经过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在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历时20多年的这一不为心理学家所关注,甚至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的理论成果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深入研究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化教学、创新性教育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然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元的,一组能力,而且不像传统认知理论所陈述的,加德纳认为人的这些种能力不是一个整合,而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指向于不同的特定认知区域和知识范畴,而且有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了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基于这个多元智力理论基础,我们曾经传统的单一、平面的智力观以及教学观变得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科学化。回首我们曾经对幼儿的教育只限于识字,认字;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比较片面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以及创设多彩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地形,丰富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等。这样我们就能更科学的进行教学管理,是孩子能够更科学的发展。

2:智力开发背后不可或缺的心灵教育。

拥有这样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能够科学化的开发学生的智能,然而拥有高智力,高才能只是促进孩子人生道路发展的一种力量,然而至于好与坏,却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幼儿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孩子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现时代,拥有高知识水平的时代,大学生投毒害死室友,大学生杀害室友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充分表明了现时代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教育在孩子认知世界的时候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为以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提供优良的基础。所以除了科学化,我们也应该在幼儿教学管理中加入人文化,思想化的要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全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是以一种善心来观察世界,做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至于有人说这样将会导致孩子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全面认识世界应该是一个人生道路上循序渐进,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应该多让他们认识到,接触到美好的事物,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最基本的美好的认识。而对于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分辨善恶,所以作为幼教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幼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孩子的交流、生活中,应该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我们应该通过孩子的角度去告诉他们是非善恶,通过笑声,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去引领他们。所以对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人文情怀要求更加的高。如今。很多家长都将孩子进行全托,这样孩子一天中的时间除了睡觉就是和小伙伴,和老师在一起。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适应这个社会,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幼教老师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孩子面前许的愿就一定要达到,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微笑,因为笑声能够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3: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培养。

在孩子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加多的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锻炼孩子坚强的心理。现在提倡国际化,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引进先进的幼儿教学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将其本土化。相信大家都知道,和美国的孩子比起来,中国孩子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美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自主能力,这样他们在成长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所以我们也要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切从头开始,从最基础的做起。

现时代,每年有很多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自杀,而且数据吓人,很多教育者分析这个原因。有些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然而我认为中国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只是一方面:基于传统原因,导致知识分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这是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士大夫情节;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家长给与很多的溺爱,再加上有一部分幼教着重发展孩子的跳,拉,弹,背却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从幼儿时期做起,从第一次摔倒做起,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应该明白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心理,应该针对不同的人,耐心的给与他们指导。而且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将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可开设专门的生活练习角,有计划的提供练习材料,如;给孩子穿脱衣服,叠衣服,整理小床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也能得到练习。

幼儿在3-4岁时候,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出现,孩子们迫切的想向这个新世界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的自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慢慢的培养自理能力。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对幼儿教师的耐性的考验比较大,幼教应该耐心的给予他们不同层次的指导。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所以应该在进行前面两个教学的同时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

4: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波斯纳曾经提出来一个教师成长的一个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经验与时间有关系,而经验正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是在反思中取得经验,所以反思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反思中,幼儿教师能够通过对不同孩子的智力,采用不同区域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幼儿教师时常进行教育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关理念,实施更有质量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师自身的专业性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幼儿教师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课程设计,与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等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只是一种行为,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发挥,总结出适应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到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反思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由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拥有独具于别人的自身的智力分配结构,他们拥有自身独特智力作用的特殊领域。所以作为幼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孩子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事物都是在运动的,所以作为幼教,我们应该以运动的眼光去看事物。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总结得到的经验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孩子。所以幼教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才能在他所倾向的区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反思,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幼教自身的教育评估。幼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各种生活不同的情境下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的,确实考察孩子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啊,全民观察、分析各个学生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身教学方法和专业素质的不足;并把这些观察作为自己创造更好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出发点,使教育评价成为自己反思、进步的有力工具。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科学成长。

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教育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幼教进行日常的生活反思,不应只停在原来的脚步,应该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反思。这就需要幼教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进修,这样才能保持幼教专业素质的先进性。通过上面中美幼儿教育的对比,我们应该发现,幼儿教育方面我们还落后许多,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多出去和别人进行交流,寻找差距,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保持幼儿教育的先进性以及时代性、国际性。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教育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对幼儿师资力量的改变及培训、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教育课程设计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们幼儿教育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时代化以及国际化。然而这么多的改革只能在宏观上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幼教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幼教的专业素质,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在科学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多加重视细节化的教育以及长远性的教育。打破只注重发挥孩子逻辑上的才能的传统,运用智力多元化的理论指导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结构以及智力倾向区域,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在学习方面更加自由,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思想,心理,科学方面给予他们适合于他们自己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老师的反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时间的反思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才能通过交流引进先进教学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方法。

更加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2]:中国学前教育协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0).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1-16.

[4]: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32—34.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年.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二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根据专业的具体方向来决定论文选题,如:会计核算(包括对会计准则的学习质疑)、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内部控制、薪酬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着手,也可以根据作者学习阶段所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根据专业研究的找重点来确定论文选题。

2、选题要小而具体。

毕业论文选题不应太宽泛,导致论文内容体现不出研究内容的重点,需要细化到小而具体的方面。例如选择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就要具体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作者可以选择写建筑、化工、服装行业等关于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了具体的行业或者企业作为研究目标和实例,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需要注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同行业进行探讨,也避免了选题出现重复。

3、选题要结合实际。

如果是销售方面的工作,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选题、以及薪酬制度激励机制方面的选题等;如果是财务管理,建议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模式、纳税筹划等方面进行选题思考。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三

[4]韩霞.高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郭春丽.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研究[m].人民出版社,:32。

[6]贾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m]巾国经济出版社,。

[11]赵昌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2]戴淑.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3]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

[15]李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纵横,,2:3941。

[2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四

摘要:本文从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然后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教学内容的融合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可行性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是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对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使毕业生能适应市场需要,并快速转变为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质量。20xx年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要求加强会计教学教材研究与改革,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要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企业管理高层对信息系统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越来越重要。但是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管理会计都必须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信息与网络技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属于必修课,14学分,分两学期学习;管理会计属于专业拓展类任选课,4学分,一个学期学习。从课程设置看,五年制高职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的环境背景下,高职教育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研究课程融合的的可行性。

三、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一致性。

1.基础相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以传统会计为基础。传统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记账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管理会计逐渐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科,主要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财务会计中的信息,为管理当局的相关计划、决策、控制等提供依据。

2.本质相同。

会计的本质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系统是基础,管理会计则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要求,结合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外取得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管理层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而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按照各自的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双重核算。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管理会计都必须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

(二)课程设置的连贯性。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序一般都是先学习会计基础,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核算;然后是财务会计,学习具体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并编制相关报表;在学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安排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其他专业课程。从课程设置看,五年制高职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企业需要的是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以财务会计为核心课程的同时,应重视管理会计,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融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融合。

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以生产的会计信息为主线,按会计要素设计学习内容,从财务会计内容认知,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最后是财务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教学,以管理会计能力体系为主线,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工具、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最后是责任会计。会计的本质是为企业管理活动服务的一种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在这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两个环节,即信息储存和信息输出,信息系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确认、核算和信息应用,财务会计着重的是信息确认和核算,而管理会计重点是信息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离不开会计信息这条主线,它们是相互融合的主体。

四、结语。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会计理论、信息与网络技术、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是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

[2]王雍欣,何秀贤,姚光宪,主编.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3]刘鲁忠.基于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可行性探究[j].管理观察,20xx(28).

[4]徐光华,沈弋,邓德强.环境嬗变下的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xx(12).

[5]沈艺峰,郭晓梅,《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背景、内容及影响[j].会计研究,20xx(10).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五

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研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依法治国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研究。

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

进一步完善现在选举制度研究。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六

3.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7.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8.论期后会计事项的种类及披露方法。

9.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10.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1.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12.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13.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14.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15.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16.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17.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18.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9.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20.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21.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22.论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23.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研究。

24.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25.班组经济核算的研究。

26.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7.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28.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

29.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30.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3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32.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改革方向。

33.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

34.我国成本分析现状与改革思路。

35.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探讨。

36.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

37.产品质量成本分析的探讨。

38.现代企业制度与班组经济核算。

39.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40.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41.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4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43.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

44.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45.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研究。

46.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

47.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48.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

49.关联方合并问题研究。

50.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51.财务呈报与财务监管。

52.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53.中期报告的可比性研究。

54.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55.关于财务呈报若干问题的研究。

56.对商誉会计的探讨。

57.关联方相关问题的探讨。

58.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研究。

59.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60.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若干问题的探讨。

61.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究。

62.审计假设、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63.试论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

64.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

65.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

66.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

67.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68.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

69.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70.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71.审计职业道德研究。

72.期后事项的种类及其审计。

73.论或有负债的审计。

74.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审计方法。

75.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7.我国独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8.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79.论保证服务。

80.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

81.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

82.舞弊审计探讨。

83.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84.审计执法环境研究。

85.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86.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研究。

87.分析性程序的应用。

88.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

89.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

90.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91.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

92.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研究。

93.注册会计师市场规范与管理研究。

94.我国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研究。

95.绩效审计研究。

96.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

97.具有中国特色审计体系研究。

98.国家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99.保证我国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研究。

100.审计重要性研究。

101.审计风险研究。

102.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103.企业风险基础审计框架。

104.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105.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106.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研究。

10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108.审计目标与委托人认定之研究。

109.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110.上市公司审计重点管窥。

111.论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矛盾与对策。

112.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

113.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

114.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115.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动因与改革发展方向。

116.企业风险管理与审计。

117.风险管理得测试与方法的审计。

118.重要性理论在风险审计中的应用。

119.对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质疑。

120.coso—erm框架评析。

121.内部控制发展研究。

122.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123.erm在cpa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124.cpa非审计服务研究。

125.cpa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26.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研究。

127.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128.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12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0.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

13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13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33.债转股问题研究。

134.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__(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__,(4).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八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十九

[3]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巾国经济出版社,2019。

[4]韩霞.高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郭春丽.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9:32。

[6]贾丨g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m]?巾国经济出版社,2019。

[11]赵昌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2]戴淑.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

[13]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2019。

[2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4]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19(6)。

[25]金镭.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4。

[33]杨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9。

[35]李琳.探析高校科技产业的金融支持[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7]吴宇,李巧莎.日本、印度金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日木问题研究,2019(1)。

[40]付英军.中小企业金融支持[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9。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优质20篇)篇二十

3、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

4、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5、关于集资经营资金的分析。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督。

7、论金融风险与会计监督。

8、浅议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网络会计。

9、试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发展趋势。

10、有关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的浅析。

11、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12、论当前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

13、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

1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5、关于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思考。

16、浅谈作业成本法规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17、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

18、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9、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

20、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21、关于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思考。

22、浅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23、试述公司财务假帐及其防范。

2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25、浅谈应收帐款管理。

26、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27、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引起新会计问题的思考。

28、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

29、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30、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作用。

31、应收帐款管理对策研究。

32、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33、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

34、浅谈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与研究。

35、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

36、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37、浅谈企业应收帐款动态管理。

38、浅谈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

39、浅谈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

40、论会计监督。

41、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2、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43、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44、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45、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46、浅谈erp在会计中的应用。

47、浅谈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

48、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49、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50、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51、浅谈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

52、浅谈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53、对管理会计应用中问题的思索。

54、论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对策。

55、信息化与商业企业资金流程再造。

56、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

57、浅谈现代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8、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59、建立我国统一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60、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61、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探讨。

62、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63、加强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

64、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65、关于对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办法。

66、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67、试论企业负债经营。

68、关于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69、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

70、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考。

71、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72、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73、二十一世纪审计模式的创新。

74、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

75、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76、论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77、论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

78、作业成本控制探讨。

79、论市场经济下政府如何依法理财。

80、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8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脱产提高班个人学习总结(专业23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向自己反省和倾听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预备篇是个人总结范文,它们可以为大家撰写个人总结提供一定的参考。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

    学宣部期末工作总结(实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自己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审视和评估的方式,通过总结找出不足之处,进而提升工作效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写得很不错的月工作总结

    校歌大合唱主持稿(精选18篇)

    大家好,我将担任今天的主持人,非常期待能够与你们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刻。对于一场成功的主持表演来说,关键在于主持人的魅力和才华,下面是一些不可错过的范文。

    音乐教师期中工作总结(精选14篇)

    教师工作总结既可以针对个人的工作进行总结,也可以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教学道路上取

    教师年终考核工作总结(精选21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师工作总结样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起

    光荣升旗手自我介绍(实用16篇)

    自我介绍主要是为了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所以在表达时要注意与对方的互动和反馈。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店长助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6篇)

    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效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从中借鉴经验和方

    清明节六年级写事(通用19篇)

    优秀作文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写作,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和感觉。阅读优秀作文是培养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今天是清明节,我、弟弟、

    在干部交流轮岗大会上的讲话(实用20篇)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注意选材,要选择与主题相关且能引发听众共鸣的素材,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这些范文展示了演讲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工厂消防应急预案(实用19篇)

    应急预案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步骤,以确保高效的应急响应。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