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碧墨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

范文范本是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写作样本,它能够指导我们写作时的结构和风格。范文范本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冲击和感受的震撼,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一

1.

1符合语言特性的要求。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表现.

语言的特征之一是其社会性,语言的产生、使用、发展基于一定的地域以及该地域的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语言是学习当地文化的过程.

因此,在学习英语时加强跨文化教育是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相符合的,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英语.

1.

2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集体,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在这个强调联系与合作的时代,作为21世纪的人才,当今的大学生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强化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连系.

不同国家间的连系依赖于语言的沟通,英语的重要性在此得到体现.

但仅保证语言沟通还不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就要求具备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在差异中寻求沟通与合作.

1.

3促进文化交流与本土文化发展。

网络的发展已经将全世界紧密的连系在一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会面对大量外部传播来的信息.

跨文化教育强调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这不仅指对外来文化保持开放客观的态度,同时也要求对本土文化的尊重,认同和传承.

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每一种文化各有其特征,不存在优劣.

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不同之处,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外来文化,同时也让大学生更加重视和了解自己的本国文化,有利于本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1.

4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各国间连系的不断深化,人才交流不断加强,人才竞争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现在每一所高等教育院校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本地区本国的学校,而是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院校.

其次,各国间连系的加强,也增加了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要顺应时代趋势,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因此,现在各国高等教育院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国际交往中,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在接触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的现存问题。

2.

1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及能力有待加强。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已经有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但是要真正实现跨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还需要相当程度的普及和加深.

主要的问题体现在:(1)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片面重视语言知识.

在上文我们已经讲过,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教育强调语言的沟通特质和文化特性,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文化素养教育.

语言的沟通特质要求在语言教学中加强沟通的练习,不仅学习语言本身,如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对方,如何理解对方想要传达的讯息,是跨文化意识所看重的.

但是仍然有教师在英语教学上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跨文化教育意识还比较薄弱.

(2)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方法较单一.

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还没有一套成系统的,以文化导入为目的的教材或教学材料.

虽然有不少介绍西方世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内容,但是大多是介绍性的文章,缺乏在跨文化层面的深入思考和引导,而在英语教育领域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就更加的缺乏.

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直接影响了跨文化教育的发展.

其次,我国的英语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书本教学的方式,没有主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满足跨文化教育对沟通的要求.

2.

在应试教育阶段,我国的学生以分数为唯一目标和指导,学习行为的最高目标就是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

受这一思维方式的影响,进入大学以后,仍然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以文凭或证书作为学习的目的.

如果只在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以及考试分数,获得证书的多少,无疑不符合跨文化教育的要求.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跨文化教育不仅仅依靠老师,还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积极了解和接受相关的知识;其次要主动的采取可以利用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在跨文化方面的知识构成与能力,例如直接与外国人交流,浏览外国媒体等等;另外还要保持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的发展措施。

3.

1加强教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者、推动者,首先要从教师开始进行改变,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面对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积极了解各国文化特征,背后的文化因素,与我国文化的差异;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去掌握这些跨文化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自身跨文化教育意识,在制定教学方针,在安排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等各环节中,都要带着跨文化教育的视角去看问题,不片面看重语言知识的传授,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跨文化教育中,切实提高沟通能力.

(2)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掌握.

除了书本以外,还可以利用外国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搜集教学内容和材料,力求把国外实时、真实、客观的情况展示给学生.

不局限于教或讲的形式,把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设置开放性问题等等,都是有效利用教学内容的`方式.

(3)做到教育方式多样化.

除了教师传授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进行讨论.

利用新型的科技手段,可以把传统的书面作业改为与外国友人通信,或者进行演讲等各种生动的形式.

还可以利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寻找国外高等院校的公开课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把各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

(4)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英语和吸收外来知识同时提高母语能力和本国文化素养.

3.

纠正学生的“分数优先”、“证书优先”、“书本优先”等错误的学习理念,以及被动等待老师传授的错误学习方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例如,弱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积极主动参与跨文化教育的学生进行奖励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记单词,写文章,而是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和外国人沟通交流时的能力,让学生把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重点转移到真正在国际化的交流中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理解尊重各种各有差异的文化.

本文作者:段丽工作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二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三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优先发展文化教育,是保障人口较少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对于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桥头堡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由于上到国家、省委,下到州市、县乡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在各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的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大投入,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得到根本性解决。比如人口较少民族集聚区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校舍建设达标,均建有图书室、运动场、医务室等。

(二)加强产业项目扶持,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转变扶持观念,变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持,在项目扶持上下功夫。很多地方通过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积极扶持产业发展。通过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村民有能力支持子女上学,基本上杜绝了因为贫困而导致辍学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强化教师队伍培训,有效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在职的中学、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本科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由于政策的倾斜照顾,很多教师通过设置特岗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队伍的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加大奖励扶持力度,教育积极性明显提高。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大力奖励,是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在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奖励扶持主要通过政府和民间以现金、代缴学费等方式推行。

(五)加强就业招录扶持,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不平衡,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生毕业后,在“逢进必考”的政策之下,很难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学生竞争。通过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学生就业实行倾斜,通过特岗、定向、委培等方式,加强就业扶持,使得一批熟悉本地工作、通晓本民族语言、能够留在本民族地区工作的人才得以进入,极大地壮大了本地的人才队伍,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基础教育依然薄弱。

1.适学儿童不断减少。

调研发现,近年来,一些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人口自然增长极为缓慢,很多地方人口几乎没有增长,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适龄入学的儿童极少。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条件相对艰苦,教师队伍出现进来的少于出去的,教师人数出现负增长的怪现象。同时,教师缺乏培训,虽然在县乡两级针对教师的培训较多,但缺少到州市以外的高水平培训。

3.校舍建设缺少后续跟进投资。

很多地方的中小学,虽然早期有很大的投入,但缺少后续的追加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久失修,一些校舍开始出现问题,个别的变为危房,严重地影响着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4.盲目撤点并校增加负担。

一些地方撤点并校后,很多家长要送小孩到比较远的乡镇甚至县城就学,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家长接送小孩多用摩托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双语教学严重缺失。

双语,是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业。但绝大多数的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的双语教育严重缺失,有汉化的危险,有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辍学情况依然存在。

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辍学情况。比如基础弱,跟不上其他学生;其他民族(小孩)有歧视;也有个别的因贫辍学,比如父母残疾或者常年有病;在一些家长中存在因为就业困难导致的读书无用思想。

(四)外出求学仍有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在义务教育方面已经没有经济负担,但随着孩子逐步通过考试外出求学,现有的家庭经济就很难支撑了。很多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农村产业还在“靠天吃饭”,碰到近几年雨水少、干旱多,作物价格低、收入减少。政府扶持的养猪等产业,也随着近年市场价格下跌呈现下降趋势。这就导致一些孩子在外就读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家庭难以维续。

(五)特殊情况急需解决。

除了以上问题,调研还发现一些特殊情况急需解决。比如跨境民族、境外通婚的政策限制。境外(缅甸)通婚的家庭,小孩无法落户,小学、初中以内可以在境内就读,但到了高中就因为户口限制而无法入学,逐渐成为家长的心病。

三、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规划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校舍建设,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落实人口较少民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和质量。加快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支持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向人口较少民族倾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政策、免学费政策。高校预科班、特有民族本科及大中专班适当提高人口较少民族招录比例[1]。

同时,要停止盲目地撤点并校,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彻底解决或克服家长接送学生不方便、负担重、不安全的情况。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条件符合的建议中学建回乡镇、小学建回村社。

(二)持续跟进经济扶持。

要减少和杜绝项目前期扶持力度大,但后期管理跟不上的情况。要继续加强管理,扶持力量要集中,不要撒胡椒面,要有针对性,比如重点扶持产业大户,除种养之外,还有手工业服饰等农村特色产业。要帮助村民把产业做大、做强,要帮助协调解决资金、技术、市场、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三)坚定推行双语教学。

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双语教学。不同的民族群体,一方面为着不丢失自己,一方面又不致被时代淘汰,即既要保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接受实现现代化所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观念等教育[2]。

1.建立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3]。

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民族、师范高等学校和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建立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举办定向双语师资班,学生毕业后择优录用、聘用到当地小学或者幼儿园工作。

2.鼓励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学习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3]。

对熟练掌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认定时,优先推荐。

(四)多措并举培养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培养熟悉本地情况、通晓本民族语言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

1.政策倾斜特殊培养干部。

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采取实事求是的特殊政策,对民族干部的学历、年龄和业务水平要求适度放宽。

2.适应需要培养后备干部。

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再培训及年轻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使民族干部的成长能够适应民族发展、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大公务员对口培训力度,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

3.委托培养基层干部。

要在高中、大学要按一定的比例委培人口较少民族基层干部,定向招录人口较少民族公务员。

4.加强干部教育培养。

结合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乡(镇)领导干部、人口较少民族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

5.创造条件留住干部。

要克服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干部不熟悉环境,语言不通,开展工作比较困难,也很难留住的困难,在经济基础、教育发展、成长进步等方面创造条件,千方百计留住干部。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或杜绝上级部门借调截留基层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云南省有关文件(云办法[28]号),要求五年内不允许调整,在制度上为基层留住人才。

(五)全面深入开发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增强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发展能力。

1.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进一步扩大人口较少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实施人口较少民族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培训计划。

2.培养技能人才。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着重培养行业紧缺、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实现技能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加强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3.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大力培养种养殖能手、新型农民、农民技术员、手工艺制作人才、科技明白人、当家理财人、致富带头人、文化传承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每个家庭至少有1名种养殖能手,每个村至少有1名致富带头人。

4.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开展妇幼保健、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扫盲等培训,普及疾病预防知识,使育龄妇女增强妇幼保健意识,掌握基本妇幼保健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克服陋习,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特殊情况制约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要有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切实帮助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解决文化教育问题。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四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五

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学生素养。

摘要:红色资源因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具有特殊的价值。

关键词:红色资源;中华民族精神;德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那如何发挥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向学生介绍淄博革命烈士石潇红的事迹,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2月26日著名的黑铁山武装起义后,他于1938年2月8日率部挺进黑铁山,历任八路军中队长、营长、副支队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清河军区参谋主任,渤海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的命令,率领部队通过渤海海峡进军东北途中不幸遇难,光荣殉国。让学生了解举世闻名的“黑铁山起义”“马鞍山战斗”及记载着国民党顽固派血腥的“太和惨案”,将革命先烈宁死不屈、顽强抗日的民族精神、革命气节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理论教育优势。

利用周末的课余时间,带领中学生去参观毛泽东纪念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等几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制定学生参观教育基地的详细计划,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重温那段历史,重走那段两万五千里,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那份艰辛和勇气,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悟美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学校中多多开展与弘扬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宣传和发扬红色文化的小主人。

如,学习雷锋精神的演讲比赛,比赛在全校开展,老师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力作用。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和演讲的过程中,觉悟得以提高,思想得以升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比如,让学生学唱《东方红》《保卫黄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影视,精选《大转折》《英雄儿女》等多部红色经典电影,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定期为学生放映,并及时组织开展影评、观后感等小讨论、小交流活动,让学生从电影中得到自我教育。

四、充分运用好本学校的网络资源,办好红色网站。

网络的发展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开设“红色资源”网站,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

红色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的,它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发掘红色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经受实践的锻炼,才能使其免受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理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卢丽刚,时玉柱。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4(2)。

[2]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1)。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起凤中学)。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六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七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八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九

新《纲要》中指出:“向幼儿适当地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认识民族文化的优秀和丰富,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美好情感。”重视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就是健全和端正幼儿的思想,也是保证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会被“西化”、“异化”的基础,民族文化教育需从小抓起。但长期以来,学前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缺乏对当前民族文化的关注。对学前儿童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思维往往比较直接、表浅,缺乏分析、判断能力。所以本学年我们开展了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课题研究。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选取幼儿身边的节日活动、饮食、服饰认识为主要内容,帮助幼儿了解本国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和兴旺发达,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树立民族自豪感,热爱自己的国家。

幼儿期正是人的创造潜能萌发的重要时期,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是天生的探索家。他们较少受知识和陈规的禁锢,易于求新求异,因此我们主要让幼儿利用身边熟悉的各种创造性活动来了解和表现民族文化,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观察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和自信心。

一、趣味化的节日活动使幼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我们借助节日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节日的来源和风俗,认识平民百姓的朴实、奋发图强、善良,激发热爱劳动者、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培养幼儿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众多的节日活动中,认识较系统的要数端午节了。我们首先利用录像、电视剪辑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围绕屈原组织幼儿假设性谈话:在那个年代,如果我是屈原我会做些什么?在自由的谈话中激发幼儿对爱国人士的敬爱之情,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屈原的故事还影响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他们开始去书店翻阅古代人物故事的书籍,会在同伴谈话中涉及到爱国救国问题,虽然仅是“这人好不好?这人有什么本领?”等一些很简单的询问,但是反映出幼儿关心时事、关心历史、关心国家的积极心态。同时,在幼儿自发带来粽子和同伴一起分享中,我生成了活动《包粽子》,让幼儿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包出了三角形、菱形的粽子,在欢乐中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还带幼儿观看了划龙舟的电视节目,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朴实、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节到了,小朋友们吃月饼、做月饼,互相赠送节日祝语;明月下同伴相约一起赏月,感受游子的思乡之情,体验家人团圆的亲情。重阳节,我们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人民传统的爱老尊老的美德。孩子们自备歌舞为老人们演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了关爱老人的情感,也知道自己长大懂事不再麻烦大人,建立了初步的责任感。在爱鸟节中,孩子们养鸟、画鸟,认识各种鸟类,大家在节日的认识过程中开展活动,建立起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清明节,我们表达了对故人的悼念,建立起热爱、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在那么多的节日活动中,幼儿爱人民爱生活的情感得到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绚丽的服饰文化,让幼儿耳目一新。

从古至今的服饰,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无限智慧和心灵手巧。一代传一代的特色服饰,更让幼儿深知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服饰而骄傲,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而骄傲,更为现在服饰发展的绚丽多彩而骄傲。我们从少数民族的服饰上看饰品的涵义,从花哨的色彩搭配上看不同民族的审美观,从古代服饰和现代服饰裁剪,看不同地位不同服饰的选料和配图。我们还走到了服饰的最前线,领略了璀灿一时的丝绸之路……中华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

在区角活动里,幼儿带来了自己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照片,成立“民族娃娃大荟萃”。这个角落始终是幼儿课间游玩的热点。我经常引导他们相互谈论服饰和民族的关联,“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为什么我们的衣服和他们的不一样?为什么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是不一样?……”在热烈的讨论中,幼儿了解了许多民族的生活习俗,知道了每个民族服饰文化的绚丽多姿,同时丰富了幼儿对服饰发展演变上的认识。我们还装扮成少数民族朋友,亲身感受服饰的魅力和独特。幼儿更有兴趣选看时装节目,会滔滔不绝和家长讲述中国服饰的多彩;自己动手画衣服、设计衣服、饰品,乃至进行服饰表演、歌舞表演等。在活动中我们感受民族的优越性,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独到的饮食文化带幼儿走入另一个新奇的天空。

生活中平凡的食品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有悠久的历史,有光辉的前景。幼儿了解到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其中蕴藏着劳动人民的勇敢、自信和勤劳。酒文化,茶文化,特色小吃,家常菜都成了幼儿关注的对象。我们把每种文化都设计成一个系列活动,给了幼儿充分认识、充分了解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饮食文化的共同点,支持他们对文化探索的疑问,让他们在批判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文化内涵。

我班许多幼儿会在双休日的时候去“肯德基”,经常要遇上排长队等待购买食物的情况。他们就产生了疑问:“我们中国的饮食这么悠久,那为什么西方的肯德基店里就餐的中国人这么多呢?”于是我们以这个问题为话题生成语言活动:《饮食文化,谁最优?》幼儿又是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终于用客观的眼光去比较中西方饮食的差异,了解西方饮食的快捷、简便,中式饮食的精致,多样和颇有意味和情调的象征性。从而知道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态度。

四、收获和思考。

1、重视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是一个不变的与时俱进的话题。它可以通过许多渠道来实施。我们选择的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非常熟悉的活动、服饰、饮食,这正考虑了幼儿活动范围的特点和学习特点。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节日活动重在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服饰研究重在感受民族优越性,饮食文化重在端正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民族文化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民族文化出发,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一位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关键在于进一步开阔幼儿视野,主动地把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先进的文明吸收进来,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

2、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幼儿的热烈欢迎,这的确让我们欣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各项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仅不会被“西化”、“异化”而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还会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增强新鲜的、更加强大的活力。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文化,一定能够在世界文化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异彩!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

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考虑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以实践为主,进而深化理论知识,最后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

许多学生不明白,学这些要做什么,以后又什么用?于是,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工作的深度分析,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需求,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

在课程的内容上笔者有以下四点的建议:第一,要注意调查当地主要汽车型号的需求量,以维修主流汽车的技术为主;第二,要清楚在汽车维修中的常见需求;第三,学校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第四,在学好重点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吸取知识,更能得到技术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例如,对于汽车的维护这一工作,在此基础上同样要重视学生安全驾驶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懂得规范操作,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地查阅资料、使用工具、熟悉操作、得出结论,领会5s的理念等。

这样的实践不仅培养了技术能力,更能让他们进行自主地创造性学习。

同时,在注重专业时,也要将“孝文化”教育的内容一同融入教学内容中。

学生能通过实践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进而能体会家长的辛苦和他们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更是道德素质。

二、汽车维修专业传统模式的改革,课堂形式多样化。

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的确,实践才能出真知。

汽车行业在时代的大潮流下迅猛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

据调查,80%的企业对中职生的技能不甚满意。

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授“汽车概论与文化”这一讲时,可以勇敢地走出传统模式,教师可以将课堂移至汽车模型室里进行。

老师边讲,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做笔记,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也能开拓他们的眼界,锻炼他们的思维,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将课堂形式多样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老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与转换中,感受到学习汽车知识的乐趣。

另外,中职也可以为课堂形式的丰富化作出一些努力。

例如,建立汽车构造实训室,可以实现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练习,熟悉工作原理,并且能良好地掌握技术;汽车电器实训室,掌握充电系、启动系、点火系、空调结构等的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等等一些场所的建立,都能帮助学生走出教室,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更早地进入实际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没有实际动手的能力,又如何贯彻“孝”这一字呢?帮助学生走出课堂,为他们今后成为对家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开启了光明的一页。

三、汽车维修教学方法的改革,渗透孝文化教育。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孝为先。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仅仅只是要拥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非学科体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一体化,并且将孝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多开设一些研究性课程,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研究,并且加上老师在适当时候引导和提点。

例如,在“怠速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的专题中,设置一些问题:怠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常见的分为哪几种?具体各自有什么样的功用?怎样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等等。

学生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推论、实地考察、亲身实践、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在困难条件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发展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观念,让他们少一些偏执、多一份自信。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通往成功的必需品。

学生应该了解“孝”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应该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细小的行为中,融合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肉与灵魂之中。

能够好好学习、踏实工作,有一个灿烂的前途,便是对父母与亲人最大的孝心。

另外,中职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实际、接触工作的机会。

例如,与当地的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联系,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提早两年进入企业实践工作。

这样既不耽误学业,又能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提早进行适当的转变,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

总之,基于长时间的分析,根据对于各企业的调查,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上三点建议。

对于中职汽修专业孝文化教育和教学体系改革刻不容缓,它决定着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与他们人格的完善。

但加强孝文化教育,实现实践与改革并不是件易事,还需要中职教师和专家们继续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地摸索前进。

学生在具备汽车维修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创造机会,将学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迎合社会的需求,真正成为不让亲人担心、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一

1.追求独立的意识较强。

根据笔者在所在学校问卷调查分析来看,“90后”艺术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普遍存在一种急于摆脱家庭和高中时家长和老师严厉管教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使其追求较强的独立生活意识,反感父母、老师的过多干涉,尤其反对传统式的高调说教,并过分相信他们自己对各类问题的判断能力。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离家较远,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处理,使其对父母和家庭的物质依赖较之于高中时代反而有增无减。

2.处理问题的韧劲不足。

“90后”艺术生具有挑战生活,挑战权威的勇气,甚至在专业学习方面追寻挑战。

在很大程度上讲,他们的生活激情更多地来源于各种挑战。

“90后”艺术生的这个群体普遍喜欢追求新鲜感,具有比较强的个体意识。

[1]据问卷调查表明,近三成的“90后”艺术生在迎接挑战时,往往会呈现盲目性倾向,以至在挑战失败后,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远远不如接受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造成冲劲有余而韧劲不足。

二、影响“90后”艺术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在教育内容考量上,减弱了艺术生的主体性地位。

部分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升学率、外语等级考试情况等纯业务标准,至于艺术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廉洁文化教育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甚至还有人认为,艺术生的任务只是专业学习,不需要过问其他。

在这些思想误导下,部分高校放松了艺术生的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简化了对艺术生的思想动态考核环节,从而减少了学生接受的可能性,影响了廉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在教育方式结构上,降低了艺术生的积极性。

在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传播手段对受众的积极性调动不足,传播媒介不符合受众追求丰富性的要求,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目前部分高校的廉洁文化教育方式基本上没有摆脱灌输的教育范式,从事相关教育活动的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适时调整,过度依赖课件教学方式,互动效果不明显。

对艺术生的教育收效甚微,难以调动其接受廉洁文化教育的积极性。

(一)加强内化引导,实现教学方式及目标的转变。

1.加强内化,实现向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转变。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2]如果教师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处在居高临下的姿态,纵然其“不厌其烦”地进行专业宣讲、理论灌输,但其结果也是收效甚微。

因为在这样的教育引导语境下,“90后”艺术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专业课程内容,而抹煞了他们本应该拥有的思考空间。

特别是当前“90后”艺术生个性独立鲜明,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挑战与竞争,他们极不喜欢被迫接受某种专业理论或知识。

所以高校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将教育的主动权尽可能下放,尊重“90后”艺术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日常的教育引导过程中加强艺术类专业课程教育内容的内化,逐步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转化。

2.典型引导,实现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转变。

伴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90后”艺术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眼界与视野得以拓展,交往与互动得以增强,其“三观”也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并逐渐呈现差异化特点。

因而,高校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就应充分重视“90后”艺术生在价值取向层面的差异化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90后”艺术生进行细化分类、教学辅导,积极开展“90后”艺术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学习,开展以点带面的典型引导教育活动。

(二)创新教育思路,促进艺术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思想教育传播载体显得不够用或不完全适用了,因而需要创造覆盖面广的新载体,如文化载体、大众传播载体、活动载体及管理载体等,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对受众进行传播已是大势所趋。

通过构建这一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高校廉洁文化与艺术生的距离,比如尝试开设“法制文化教育”、“艺术生思想动态半月连线”以及艺术生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网页,科学构建栏目内容,广泛吸引艺术生参与学习讨论,把其建成艺术生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战斗堡垒。

2.利用媒介吸引全校艺术生参与廉洁文化工作。

一般而言,受众在接受思想教育时会有不同的接受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受众会依据自身需要能动地选择是否接受教育。

在接受过程中,受众占据主体地位,具有能动选择性。

所以“要认真了解受众的思想问题,切实关心受众的利益和需要,让受众在明理中受惠,在受惠中明理,这是思想教育方法的最佳体现。”

[4]可尝试由高校职能部门如纪委、宣传等部门牵头,通过开展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廉洁文化知识测试,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征集,播放廉政防控教育录像片等教育形式,进行廉洁防控警示教育,从而使艺术生时时处处感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三)更新教育载体,优化廉洁文化教育平台。

1.运用校内外资源,积极拓展廉洁文化教育阵地。

受众的某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这时原先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人们积极行为的主要动机。

与地方政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廉政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深入乡村、社区等基层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教育合力,真正提升艺术生廉洁文化的素养,促进廉洁文化意识的内化与提升。

2.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更新廉洁文化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教育主体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来预测他们各个发展阶段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将争先创优的精神发扬到廉洁教育中去。

紧密联系时代变化和艺术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引导艺术生理性思考。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二

笔者在综合考察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归结如下。

从业人员少、资金短缺、生产规模小是基本问题。从全区范围来看,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这同样成为该地区民族文化产业贡献率低的最根本原因。

“零、散、乱、小”是主要问题。民族文化产业中重复开发现象屡见不鲜,在众多文化产业中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集约化的大型文化产业的运营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几家。多数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流于形式,并没有创造出民族文化应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利益。在文化旅游方面,尽管景点大量涌现,但景点开发过于简单,文化元素不够突出。

粗放式经营管理是基本问题。在管理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标准意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专利保护,政府政策无法和民族文化产业市场同步更新,这就使得民族文化产业的管理得不到制度、机制的保障。而制度的缺席又难免造成民族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民族文化产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更不必说长足发展。

民族文化产品缺乏展示平台,宣传力度欠缺,市场狭窄是关键问题。我们对以上所揭露的。问题加以分析便会发现,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政府配套政策、机制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因为没有相应的扶持、管理政策与机制,使得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缺乏产业引导和支持,并且无法形成分工协作、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从而导致了自治区丰富雄厚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最终没有转化为相应产业优势的问题。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三

(一)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协调发展。

1.区域合作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和区域地缘性。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是桂中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凝练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区域地缘性和整体性。目前,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在政府主导和强力推进下展开的。由于柳州和来宾属于两个平级的地级市,各自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所属辖区内独立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就使得有些本来是一脉相承的少数民族文化由于行政区域的不同被人为的割裂而丧失其整体性和延续性。当前,柳州市、来宾市都把提高辖区内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地方发展、提升城市品牌效应的一个重要视点。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柳州市和来宾市都制定了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区域合作开发的理念和意识。

2.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有待完善。

目前,柳州市、来宾市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如柳州市在《柳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一个中心、两条走廊、三大板块、四大主题旅游线路、五大精品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来宾在《来宾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一城、两带、四区、六品牌”旅游发展总体框架,把大瑶山瑶族民俗文化和忻城壮族土司文化作为来宾市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从柳州市、来宾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计划来看,二者之间缺乏系统的整合,一方面,规划使作为整体呈现的桂中“民族四绝”碎片化,把一脉相承的红水河文化和壮族刘三姐文化强行割裂;另一方面,在旅游路线的设置方面也不能呈现桂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行。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有待进一步科学的整合与完善。

3.旅游品牌形象有待进一步凝练。

凝练区域旅游品牌对提升区域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桂北的山水旅游资源、桂南的海洋旅游资源、省会南宁的会展旅游资源都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广西桂中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目前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品牌形象已初步树立,但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有待进一步凝练,“民俗风情看桂中,民族旅游到桂中”的旅游品牌效应还需进一步打造。

(二)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

1.市场培育不足,企业参与不够。

当前,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具体负责实施,企业参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度低,市场主体融入市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足;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还不完善,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不高。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策划、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2.产业融合较低,产业链不完善。

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合力度,产业融合不强。“桂中一体化旅游”的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尚未打造出国内外知名的桂中旅游精品线路。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

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壁垒,从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延续性和地缘性出发,根据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地域特征,全面整合区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精品文化、精品路线和精品服务。如在开发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桂中“民族四绝”的旅游路线时,可以设置为“三江—融水—柳城—金秀—忻城”;又如桂中地区的刘三姐文化的开发,要以开发桂中壮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刘三姐文化为核心,全面整合柳州刘三姐歌谣、传说和来宾壮族土司文化等资源,甚至可以整合延伸桂林、河池等地的刘三姐文化,以柳州、来宾为中心,打造“来宾—柳州—河池”和“来宾—柳州—桂林”两条壮族文化旅游路线。

(二)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拓展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要以柳州、来宾为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互为带动,促进柳州、来宾各县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共同打造桂中“民族四绝”和精品旅游路线,全面提升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整合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如整合桂林红瑶、河池的白裤瑶,开创一条瑶文化旅游路线:“桂中(五大瑶族支系)—桂西北(白裤瑶)—桂东(红瑶)”,又如壮族刘三姐”风情游,可设置“桂林(阳朔)——柳州——宜州——忻城”旅游路线。此外,还要加强与区外省份、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实现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向周边省份延伸和向国际旅游拓展。

(三)推进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深度开发。

桂中地区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企业不仅数量较少,而且普遍“小、散、弱、差”的缺陷,缺乏市场竞争力。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较低,产业链不完善。因此,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要强化政企联动机制,推进旅游产业融合,促进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深度开发,要进一步调整、注重“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四

第一,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经历了千百年的成果而积累下来的,是包含了自己民族特色,并能够传递给他人继而延续下去的文化,还能使自己的民族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其他族文化的影响,为了能使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稳定的传承,民族文化间的相互融合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党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使得该地区的主流文化得以融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中。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化冲击着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得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出现复苏和衰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复杂的、多元化的。新疆境内有55种少数民族,是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特色浓郁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有多种宗教、多种语言、多种民族共同存在。因而在新疆地区内有很多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发生,使得民族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要想使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文化具有多样性,它表现在各个方面:首先,物质文化的多样性。俗话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新疆的大部分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的。正是由于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经济发展变得多元化,使得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同时又有现代文明与之融合。其次,制度文化的多样性。新疆全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其名称即可得知,新疆地区的制度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在新疆地区内有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有一般地方的政府机构。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为例:市、自治区、兵团这些政权机构是并存的,在统一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性。

再次,观念文化的多样性。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除去新疆本地的少数民族之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屯垦戍边的人们,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从而形成了独具新疆特色的汉文化。与此同时,新疆的众多少数民族还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服饰。解放以后,由于很多少数民族进行了民族大融合,所以形成了很鲜明的,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汉民族的文化又同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大融合,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的文化体系。伴随着时代的更新变迁,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变为了具有现代特色的丝绸之路,而这亦可说是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的其中一种。而在这一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状况也有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在新疆地区,除去汉民族外一共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并且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群体,世代居住在一起。这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民占大多数,同时还有回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也不尽相同;进一步言之,即使同一个民族,由于新疆拥有包含东疆、南疆、北疆多个区域的广阔地域,加之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差异,南北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接收信息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清真寺被建立起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色彩也变得越来越浓厚。与此同时,内地沿海地区已经开始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新疆的发展与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所以既要保留原有的传统文化,又要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生活。

第二,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现代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新疆地区各个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外界的接触变得越来越频繁,范围也相对越来越大。无论是在生活或文化上都出现了融合,虽然民族不同,但是文化上越来越趋同,一些里层的文化虽然还存在,但是表层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被弱化。例如,在穿衣服饰上,少数民族的传统服装只有在传统节日或者在老一辈身上才能够见到,大多数的人都是穿的和汉族人相差无几的便服,并不再是只穿属于本民族的服饰。而在饮食上,少数民族由之前的以牛羊肉为主的饮食风格,转变为蔬菜,肉类鱼虾类并存的饮食结构。由过去的单一的饮食变为现在丰富多彩的饮食风格。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餐饮的基础上,与现代饮食结合起来而形成了新的时尚饮食。同时,在观念、语言文字和民族意识上也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进步而有很大转变。新疆各民族的饮食和起居方面的文化习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以前的游牧民族也逐渐安定下来,不再是一直住在毡房和蒙古包里,而渐渐搬进了楼房中。由以前的放牧生活变成了从事经营活动。在语言文字方面,在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大多数人都学习了汉语和汉字,以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地域特色,很多的少数民族都会使用两种语言和文字的。民族意识越来越强,并通过多个方面表现和反映出来。这说明民族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总而言之,要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二、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传统文化是具有包容性、开拓性、创新性的文化。所以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封闭、落后、保守”。文化转型是指特定的时间内,文化的发展或快速或逐步重组和更新。传统文化转型与现代化的理念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种理念是人们的生存方式由传统向现代最基本的改变。在一些国家,宗教因素仍然以传统文化形式传播,并渗透到思想、价值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化的转型增加了难度,这也是问题的重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医药、舞蹈、艺术、风俗信仰、特技和饮食等。在新疆地域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重很高。当然,发展中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

(一)少数民族语言在社会交际中面临新的挑战。

文化是不能没有语言的,而在新疆,语言的使用又更为复杂:如汉语、维吾尔语成为新疆通用的语言;有更多的人使用双语或多语。在长期混合过程中部分少数民族群体逐渐失去了其原始的文字和语言,如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别克部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实行以汉语为通用语言,同时又鼓励学习民族的原始语言,在工作和学习中同时掌握几种语言是非常有好处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这是历史的潮流,但在一些地区,这些做得还远远不够。新疆部分地区现今仍存在沟通上的困难,也可以说,这是现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较低的因素之一。

(二)一些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萎缩与消失的现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国家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明显,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传统文化有形的和无形的部分正在逐渐消失,一些民间工艺品也随着老艺术家逝去而丢失。如果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民族文化生态和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现在,随着新疆普遍都有急于致富心理,很多地方出现了由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民族文化生态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行为。新疆原生态的民族手工艺技能逐渐由工业代替。一些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传统服饰工艺品,传统的饮食习惯,没有得到继承,民族市场正在逐渐萎缩,甚至濒临灭绝。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戏剧,舞蹈、工艺和体育活动也都在逐渐消失。

(三)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由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也随之变化。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应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现代的文化产业。文化应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如果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与时俱进,就很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向工业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如果传统文化不能在现代工业社会生存,它就会落在后面。这主要表现在农牧区居民的低教育水平。根据新疆在2%人口抽样统计调查结果的计算,少数民族人口的文盲率为21.03%,高于汉族人口文盲率3.4个百分点。因此,在新疆社会中,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转型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自我封闭的观念严重,并且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想、群体意识薄弱,个人意识、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又相对较弱,尤其是与南方一些地区相比,新疆现代技术是非常落后的,并且参与率较低,有很多习俗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三、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新疆地区,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导致新疆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显露出来。因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发达的地区存在着普遍不发达的问题,文化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因此,为了促进其传统文化发展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需要国家强大的支持。根据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现代化中出现的转型问题,并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使得先进的文化思想能够传播到所有民族群体,以此来促进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变。

(一)共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原始文化财富,必须加强保护和发掘少数民族的文化,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加投资。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同时,这些也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和在发展中的创新相结合。要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提高竞争力,有效对抗不良和腐朽文化,维护文化安全和国家利益并促进新疆文化走向世界。

(二)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首先,要加快政府文化保护模式的改革。保护传统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保护。应该提倡多种形式的保护,如博物馆式保护、生态保护。其次,应尽快完善法律保护。新疆应首先建立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提高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合法的方式来保证法律地位和文化的保护,同时运作程序加强保护公众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再次,加强对市场保护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文化的保护、社会的支持和国家的保护是最为广泛的,具有强大的力量。通过各种方法保护传统文化,现代传媒打造公众舆论和社会氛围,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三)努力改变农牧区文化相对贫困的状况。新疆的自然生态环境被天山山脉隔开,造就了南北两个区域截然不同的生态特点。不同的民族在新疆自然地理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和谋生手段,在新疆,可以将各民族经济文化分为草原游牧文化和绿洲农业经济文化两种类型。然而,世界各国的社会实践证明,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现代文明被定义为工业文明。首先,应该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思想教育。随着发展市场经济、就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价值取向方面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其次,应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质量的生活,并鼓励牧区投资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图书馆、广播站、电视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等,建立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丰富的文化宣传链条。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五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民族风俗浓厚,非常富有历史色彩,他们的住房、服饰、食品、节日、风俗都非常具有特色。

2、活动宗旨。

通过展示哈尼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发展、中教信仰、生活习性,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承载傣族民俗风情,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同学们课外生活,让更多同学老师认识、了解哈尼族人民的生活我系特举办此哈尼族文化月活动。

3、活动主体。

本次哈尼族文化月活动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完成,前期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达到预热,让全院师生了解活动概况,中期通过活动展演、长街宴等一系列活动向大家展现哈尼族风貌,让更多同学了解、认识哈尼族,后期则是哈尼文化讲座,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哈尼族民族风俗及历史文化。

活动地点:经济管理学院喷水池广场。

活动时间:11月14日----28日。

活动对象:文华学院舞蹈系学生会及全院师生。

4、活动负责人。

主办单位:文华学院舞蹈系团支部。

策划承办单位:舞蹈系学生会。

协办单位:单位。

邀请单位:

赞助商:优习网、大学生精英论坛。

5、五活动宣传。

(一)宣传部。

时间:11月14日(星期三)进行张贴海报、挂横幅、礼仪拿着展报游动、小规模游街、发卡片+传单+歌伴舞蹈等宣传。

1、经管学院喷水池处设点进行舞蹈、卡片、传单宣传。

2、学院外商业街、校内球尝食堂门口进行礼仪游动宣传。

3、到时得现场进行拍照。

(二)外联部。

负责联系一些商家,更大范围的宣传我们学生会,拉到些赞。

6、活动开展。

1舞会的会场布置。

2舞会的司仪。

3舞会的会场服务,包括会场的秩序维持工作。

4舞会的流程。

(1)开场舞。

(3)增加一些趣味游戏,用不同的形式去宣传。

比如说2:哈尼文化常识抢答赛规则:主持人宣读题目后,现场起最先手嘉宾进行抢答,答对者将荣获一份奖品。

(5)最后,由我们舞蹈系学生会送一份神秘的礼物给到场老师、嘉宾并合影留念,以促进感情。

时间及地点:11月28日(周三)在经管学院附二栋楼102阶梯教室《阿密车》舞剧编导老师进行哈尼族文化讲座。

(1)会场布置。

(2)司仪、主持人。

(3)作人员领嘉宾签到就坐,会场服务,包括会场的秩序维持工作。

8、活动物资及经费预算。

(1)物资需求及人员安排。

(2)经费预算。

红丝带1包·20元·气球20×5=100元·宣传卡片0.5×50=25元。

合计:1791元。

9、工作人员安排分配。

一、宣传(11月14日)地点:喷水池定点宣传、游动宣传。

人员:6个礼仪+2个男生敲鼓+1个播音讲解+1个发传单卡片+1个照相=11人。

礼仪:6照相:1。

敲鼓:2传单:1。

播音:1。

主要负责人:

二、展演(11月21日)地点:喷水池。

舞台布置:6主持人:2。

服饰道具管理:2崔场人:1。

放音乐:1后勤:4。

维持秩序:2礼仪:6。

主要负责人:

1.菜肴:4。

2.礼仪:6。

3.食品介绍:2。

主要负责人:

(三)哈尼文化讲座(11月28日)地点:附二楼102阶梯教室。

人员:场地布置4人+维持秩序4人+6个礼仪+4个后勤=18人。

1.会场布置:4。

2.活动主持人:2。

3.司仪:4。

4.后勤:4。

5.维持秩序:4。

主要负责人:

10、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

在活动中可能出现摔跤、磕碰、扭伤、食物过敏等问题,所以后勤同学提前准备好双氧水、纱布、创可贴、食用醋,轻微的磕碰或食物过敏及时给予视察清理解决,伤情严重后勤同学应将其送到校医院处理。

11、收尾工作。

(1)活动工作人员及老师评委选手合影留念。

(2)全体工作人员清理场地,归还东西。

(3)学生会开总结会议。

xx.11.12。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六

新产品上市,意味着暂时性市场平衡状态的打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与此同时,上市新品也必然会受到竞品抵制、通路拒绝、消费者不认同等各方面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考验,是新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标志。

因此,对于一个策划新产品上市的产品经理来说,策划案的周密性、全局性及各类活动安排的巧妙性、有序性是非常重要的。

康师傅瓶装清凉饮品系列(柠檬茶、酸梅汤)的上市策划案,借助于竞品统一(编者注:统一品牌是台湾统一企业的产品品牌,也是顶新集团的产品品牌康师傅的最大竞争对手)。

所布建好的通路,利用统一新品断货的契机,从各方面切入,一举占领各个市场。

该案例的作者是~顶新集团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人,为促使康师傅清凉系列饮品成功上市,采取了一系列巧妙实用的营销战术,如“坎级促销”等。

这些战术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中虽没有详细介绍,但在营销实战中却被经常使用,这些内容,其实是本案例中最有价值的成分。

另外,策划案中的一系列营销手法,如对延伸包装形象的分析,促销的构思等都非常值得市场一线的人员借鉴学习。

请看本期“康师傅饮料新品上市策划案例”。

一背景。

tp250和can340已成昨日黄花,pet是未来最流行和趋势化的包装形式,但是康师傅这种包装的吹瓶技术不过关,面临竞品统一旺销导致断货的契机,康师傅决定强推新品,抢占市场。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tp250系列产品消费年龄不断下降,整体市场呈萎缩趋势,康师傅tp250系列虽仍是市场领导品牌,但产品本身已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一方面不断有新产品上市,市场份额受切分;另一方面,又需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来维护固有的市场份额,对上市新品低价倾销策略予以反击。

还是跳出过去成功的光环,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去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康师傅采用了“继承发展”的方式,还是将tp250系列列为战术产品,仍然以柠檬茶、酸梅汤为主要销售产品,但是更换了一种新的包装形式来适应和开拓市场。

在选择什么样的包装形式上,厂商也是颇费心思。

选择什么样的包装形式既有利于消费者又能使商家获利呢?依照日本和台湾最新的`研究资料,塑料瓶装即pet装是最理想也是未来最流行和趋势化的包装形式,这种包装以大包装(490ml、500ml)、透明化(使消费者对瓶内饮料一目了然)、物美价廉、易于携带的特点吸引消费者,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讲,商家采用pet瓶装来代替tp系列,通过厂商自行生产瓶装的方式,节省了从利乐公司或康美公司订购昂贵的tp纸的费用,在利润上也是一个突破。

对新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并找准了利益点之后,康师傅便从19初,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装,但经几次吹瓶、试车生产之后,发现装瓶之后由于模具的一些技术指标不到位,致使装瓶之后,pet瓶变形严重,无法投放市场。

而在康师傅为瓶装变形问题深深困惑的同时,统一pet装上市了,这对康师傅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根据先入为主的原则,谁先入市并在市场上站稳脚步,谁就是领导者,而领导品牌意味着拥有较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认同度,追随者要想取代领导品牌,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有可能扭转消费者对先入产品的偏爱。

但上市之际正是tp250市场由成熟走向衰败之时,所以其上市之后,市场反应冷淡,所以,对统一来说也同样面临着产品的包装换代问题,于是1999年3月,统一率先推出其pet冰红茶、冰茉莉,与康师傅的产品策略不谋而合。

论文2:赛百味中国市场推广的方案。

通过对快餐行业的分析及快餐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赛百味是颇具发展潜力的。

面对多元的消费人群,赛百味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多样化的消费。

赛百味作为快餐类食品中的新型商品,“新市场的开辟”“知名度的提升”(即在其它类快餐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推广的首要目标。

作为快餐类食品中的新型特色商品,应当利用口碑的积累,并加以广告投放的形式来加大传播。

另外由于快餐品牌种类繁多,真正能让我们加以发挥的只有“着重区分与其他快餐的异同”这一方式,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此开辟出新的市场。

通过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细致严谨全面的剖析,通过利用swot分析对赛百味自身客观理性的评价,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和有机利用一切外部环境资源,我们从而制定出以下推广方案。

赛百味广告拟在-间在中国二线城市以促进指明购买、强化食品特性为目标,将传播影响程度从不知名到知名,到了解、信服,进而成为最大的连锁品牌,争取获得更多的加盟商,提高白领界的认知度,以大学生为主要广告对象,增加传播率。

策划构思需要考虑到市场大小变化的两种情况,一种为随着人口的自然增减而产生的量变。

另一种为质的变化,即随着社会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水准等而变化。

在这两种变化中,商品之间会相互影响利害均沾。

这种变化循序渐进,并非单独某一品牌力量所可左右的。

就赛百味而言,作为快餐类食品中的新型商品,“新市场的开辟”与一些已深入人心的快餐不同,利用口碑的积累互相告知,并加以广告投放的形式来实现。

由于快餐品牌种类繁多,真正能让我们加以发挥的只有“着重区分与其他快餐的异同”这一方式,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此开辟出新的市场。

如何在其它类快餐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袭夺其他品牌的市场,成为我们今后在广告推广中的致力目标。

以针对各阶层消费者,运用不同媒体做有效的诉求。

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可以运用卡片或者广告牌、公交车车体的广告内容“(上船!走吧!)”、电视广告、广播台、在报纸中选取广告版面作为媒介或者以彩页形式插入杂志或当下点击率较高的网站,例如:天涯、爱奇艺、豆瓣等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互联网络。

(1)动态广告文案。

海面上狂风肆虐,船沉没了,他(主人公)又累又饿地漂浮在海面上,已经失去了对生的渴望。

突然,不远处飘来一只赛百味,起先他感到莫名其妙,突然,水面开始翻滚,一股奇妙的力量将他顶了起来。

于是他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有赛百味组成的潜水艇上,他开始狼吞虎咽,镜头移动到他的口袋上,露出赛百味vip卡的一角,镜头由近拉远,赛百味载着他向陆地驶去。

此时出现广告语:上船!走吧!一切皆有赛百味!动态广告分系列围绕广告语:上船!走吧!一切皆由赛百味进行,分为海难篇,空难片等等。

(2)平面广告。

为了体现赛百味用料新鲜,健康,低脂,让消费者知道不是所有的快餐食物都是垃圾食品,广告语:上船!走吧!一切皆由赛百味――eatfresh”

(3)广告推广活动。

在大学教园区周边悬挂横幅以及海报,吸引学生以及本地顾客。

在学子家园门口、超市门口等人口密集地区发放传单,最大限度地宣传subway快餐店。

在运营店提供vip会员卡办理。

消费累计金额到达500元的用户,或者一次消费100元及以上的用户我们将免费为其办理会员卡一张,以后一年内享受9折优惠。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七

直接阐释法,。

就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在课堂中进行直接的讲述“通常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其以语言教材为主要载体对其中的背景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释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通过直接阐释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内涵并且通过所学的致使进行交际“同时在教学课堂上也可以使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来进行阐释”

比如:在讲授有洗英语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用ptp展示这些作品。

2、交互融合法。

交互融合法也就是在语言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应该掌握的词汇,。

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异同比较法。

通过不同点来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质,。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

其他欧洲各个国家在茶的发音上都采用了厦门方言中/te,。

音带派生”。

二、课外使用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模拟课外情景,。

课外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很低同时也由于环境的限制裸外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条件限制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使用课内模拟实践教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掌握程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不能够正确的理解其他有些的文化,。

在文化的对待方面存在狭隘和偏见的思想"。

本文作者:李晓肖工作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六里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俗民族文化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八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水族为主,聚居着30多个少数民族的地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是善于创造“美”的民族,他们凭借勤劳和智慧,为贵州黔南地区创造了一个异彩纷呈,万紫千红的艺术世界。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幼儿而言,民族文化教育的熏陶和体验主要源于家庭和社区。本研究以家庭资源为切入点,了解和分析当地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法,综合考虑幼儿园的性质、办园层次、地域分布等因素,选取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8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量研究采用结构化问卷,从教师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价值、内容、形式、评价、影响因素等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定性研究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开展“三角互证法”式研究。研究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有效回收率为92.4%。此外,还实地考察了5所幼儿园,访谈了15位幼教工作者,所获数据通过excel软件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统计207位教师对于“您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时所使用的家庭资源对您有帮助吗?”这道选题的答案时,研究者发现,仅有14人认为没有价值,其余都持肯定态度。当问及“在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您认为使用家庭资源有哪些价值?”

访谈中,所有教师都表示利用家庭资源对教育教学是有帮助的,主要理由是:“家长挺热心的,在收集活动材料时就其所了解的民族文化对幼儿进行前期知识建构,激发幼儿的兴趣。”“各方面的东西我们不一定收集得那么全,发动全班小朋友,你就可以收集到不同的东西”。

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价值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利用家庭资源有助于增加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全面体验以及收集民族文化材料和信息方面。显然,这些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在民族文化教育过程中更易为教师和家长所观察和感知到。但是,对通过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家园合作更和谐这一重要价值,教师们普遍认识不足,因而忽略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幼儿与家长的互动。

家庭资源是指家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和。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对家庭资源中物力资源的利用率最高,占83%。访谈中教师们都提及,家长很乐意提供自己的民族材料或物品。“在进行民族文化活动时,教师请幼儿把家中能反映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玩具、图书、杂志、衣饰鞋帽等物品带到班级分享,家长都很配合”。当然,除了物力资源以外,对家庭人力资源的利用更是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其中,家长志愿者的利用率最高(62%),职业优势和家长特长利用率次之(57%,41.5%),家长兴趣、家长性格的利用率较低(22.7%,14%)。幼儿园对家庭的财力资源利用率为3%。接受访谈的15位教师也都表示在开展活动时请家长提供财力支持往往得不到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对家庭的人际关系利用率仅为8%。当前祖辈作为“第一照看人”的角色越来越突出,是家庭人际关系的重要资源,但利用率不高。

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多以主题形式开展,渗透于各个活动环节之中。调查表明,利用家庭物力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最常用的形式,利用率达83%。访谈中教师提到主要是请家长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材料,帮助幼儿建构前期经验。幼儿园利用家庭人力资源开展活动的形式多样,主要有:请家长来园旁听、观看活动(32%),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制作活动(26%),请家长当老师(8%),请家长来园布置环境(4%),家长和教师一起设计活动(3%)。所有教师都认同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92%的教师都会布置与活动相关的环境,但只有4%的教师请家长来园帮助布置环境。

研究发现,幼儿园本着公正、开放的态度欢迎家长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利用最多的形式是请家长提供物品材料,且各种形式利用的频率差异较大。家长助教作为家长参与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最好的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程度是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关注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是否明显以及教学过程是否合适等。教师已意识到要尊重家长的地位,并以家长反馈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效,对家长参与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满意程度比例达43%。但是,家长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家长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教师评价中所占比例较低,仅为12%和8%,访谈中也反映出这不是教师评价的关注点。显然,教师尚未意识到家长的参与度和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会间接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总体来看,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评价多元,策略有效,这对提升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存在的不足是,尽管评价主体兼顾了教师、家长,但家长评价内容较为笼统、模糊,幼儿评价缺失。

调查发现,影响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因素众多。

访谈中有老师提到,“我有的时候准备用家长资源,但有些家长会觉得很烦,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到我和你是合作者这种程度,我就应该配合你工作”。在实地观察中也发现家长的素质高低会影响活动效果。对于“在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使用家庭资源时您遇到什么困难?”这道选题,所有教师都没有选择“教师自身原因”这一项。但研究者入园观察发现,教师能否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是双方沟通是否顺畅的关键,会影响到教师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家长和教师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具有相似性,大多把民族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幼儿对它的态度。

三、建议。

(一)增强价值共识,加大家园共育的力度和有效程度。

作为教师,不是要求家长做些什么,而是希望家长与自己合作做些什么。教师要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并且让家长知晓家长的努力与教师的努力的关系,知晓家长的努力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因此,在与家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平等意识,扮演好“迎宾者”“保护者”“倾听者”“采纳者”“合作者”“指导者”“评价者”和“研究者”等角色,以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同时,家庭资源以其独特的丰富性、易得性以及有效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教师所用。融入家庭资源的幼儿园教育使得教育时间、空间更为广阔和灵活,也有效补充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二)发挥家长独特优势,建立家长资料库。

教师要善于发挥家长独特优势。第一,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请有相关民族文化职业背景的家长进入班级,当“一节课教师”,向幼儿介绍当地的民族文化,比如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建筑文化等,与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第二,发挥家长的兴趣特长优势。请有兴趣、有特长的家长参与活动,向幼儿展示民族技艺,比如民族歌舞、工艺制作等,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第三,利用家长的空闲时间。请有时间的家长进入班级,成为“教师助教”,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制作,与教师一起设计活动,一起布置活动环境。第四,利用家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利用好家庭的祖辈资源,把祖辈家长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家长志愿者队伍,向他们了解当地的民间习俗等。

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特别是家庭的人力资源时,应重视家长的参教水平,帮助家长从支持者、学习者过渡到参与者、决策者。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幼儿,不仅能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能有利于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

(三)考虑家长的学习类型,丰富活动的形式。

肯·邓恩和丽塔·邓恩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学习类型”,“在每一个文化、社会经济阶层或者班级内部都存在不同的学习类型”,并把学习者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四种类型,强调学习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学习类型不同之别。教师也可以家长的学习类型为基础,有针对性地以不同形式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请视觉型家长帮助收集相关材料,如反映当地民族文化的小工艺品、视频、各类型图片和文章,来园观看相关主题活动等;请听觉型家长来园旁听,和教师就如何建构幼儿有关民族文化的前期知识经验交换意见,就主题活动如何采用网络结构图的形式对活动进行整理和归类并展开讨论;鼓励动觉型家长来园参加亲子活动,与教师一起设计活动等;鼓励触觉型家长进入班级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制作,和教师一起布置活动环境等等。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更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四)细化主体评价指标,提升活动的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幼儿园要本着公开、开放的态度,逐渐将教师、家长、幼儿的评价贯穿始终。

1.重视幼儿评价。幼儿是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活动的感受最为直接,教师应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在民族文化活动中的体验,比如最开心的事、最讨厌的'事、了解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等等,并引导幼儿讲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并学会如何描述,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反思,选出最佳的活动方案。

2.细化家长评价。幼儿园应创造条件让家长履行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增强家长对教育活动的了解程度。在对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时,家长评价可从活动过程、教师和幼儿三方面展开,各方面指标进一步细化。如:从目的性和整合性两维度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对教师评价关注灵活性、主导性、互动性和发展性四维度;对幼儿评价则从乐群性、表现性和成效性三维度展开。

3.完善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从幼儿和自我两方面展开。对幼儿的评价可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角度进行评价;对自我的评价除考虑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基本因素外,尤其要关注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如是否能建构安全、平等、丰富的活动环境;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感染性;教具制作和使用是否恰当,演示操作是否准确、熟练等等。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幼儿园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最好来源于生活。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少数民族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发展于他们与自然、与社会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它的价值不仅是过去的,而且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当地幼儿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更容易体验到这种独特的价值所在。因此,感受并延续家乡的民族文化,对幼儿意义重大。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对当地民族文化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而且还需要对资料进行遴选、改编和重塑,精炼、归纳出可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的民族文化资料,编制成教学资料集,并创作、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具。同时,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分层开展活动。

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机遇。在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宏观地把握活动理念的走向,又要准确地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所在,还要协调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为教师提供了最有效的成长途径。通过活动将教师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在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过程中,他们体验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从困惑到明朗再到主动探究的成长过程,从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点,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古村落改造方案(优秀21篇)

    计划书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将计划书与他人分享,可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达成共同目标。编写计划书时,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了解一下别人是如何写作的。

    个人试用期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是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我于____年9月11日成为本公司

    疫情防控常态化汇报(实用21篇)

    范文是从大量实践中筛选出的精华之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范文范本,每一篇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

    实习生个人求职简历(精选21篇)

    制作一个优秀的个人简历可以有效地展示我们的能力和特长,提高我们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些用人单位对个人简历的审查标准和重点关注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财政青年干部演讲稿(优质14篇)

    演讲稿可以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稿范文,值得您细细品味和借鉴。大家好。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讲台上,内心十分忐忑。

    商铺租赁申请书租金(优秀16篇)

    租赁可以提供更灵活的方案,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租赁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租赁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无论是房

    绘本分享活动方案(通用12篇)

    制定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在实践中参考和借鉴。过华润万象城cgv影厅冠名揭幕的活动,邀约招

    重庆经济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不断进步。推荐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如何做算术,如

    大篷车进校园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过程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合理。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反偷拿盗窃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并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价值,从而使我们的成长更加全面和有意义。【示例文本一】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