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8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8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8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一

xxx县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实行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制,认真落实“书记抓”和“抓书记”工程,切实担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等84个领导机构成员的通知,涉及意识形态的县民族文化活动指导协调委员会、县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均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县委年度工作计划,年初县委下发了《xxx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县委常委会多次讨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花脸节”、“辣椒节”、建立中国。普者黑旅游网、春节文体活动、“关爱自然、保护普者黑、爱我xxx”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等事项,并多次研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在制度上、人才上、经费上给予了较大倾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制定了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4次集中学习活动,加强理论宣讲力度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全县各乡(镇)党委组织基层宣讲工作组,在田间地头、科技活动室、农户家中,讲家乡变化,讲农村政策、讲小康社会,引领农村群众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精读一本理论书籍、撰写一篇理论文章、主讲一次理论讲座、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四个一”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县财政局荣获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开展“三读”活动,向全县党员干部推荐优秀书籍16种,倡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加强理论研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撰写产业发展,“城镇上山、农民进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论文,在州级以上主流媒体刊登理论文章100余篇。积极参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助推文山发展新跨越”理论研讨征文活动,2人获得三等奖。组织新闻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各级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举措新成效60余次。在县电视台和政务网、党建网等官方门户网站开辟理论宣传专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在全县选择10个单位、5个乡(镇)和7个村寨作为理论宣传普及示范点,以示范点为抓手,带动面上学习深入开展。发挥党员活动室、社区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不断满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

始终坚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制定下发了《xxx县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丰富舆情监测手段和完善处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明确了100位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对所有宣传文化阵地阵地做到可管可控。县委、政府在任免县意识形态部门领导时,均提前征求县委宣传部意见建议。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科学制定方案,精心安排采访线路,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各行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建立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联系会议制度、科学舆论调控制度、重大事项舆论风险评估制度、责任媒体建设监督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处置等制度。高度重视舆情信息工作,设定了舆情报送机制,明确由县舆情网络中心负责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建立完善了重大决策舆情风险评估机制、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舆情处置部门联动机制和舆情信息考核奖励机制,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了舆情信息的研判管控和处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推荐道德模范参加上级评选活动,陈金焕获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邓国锦获州“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陈金焕、杨建文获州道德模范提名奖。开展“弘扬云南精神、奉献富民强县—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活动,歌颂我县奋斗在基层一线的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奉献社会的先进典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组建“xxx志愿者”队伍12支,共xxx0余人,按照“统一安排、阶段性活动”的原则,参与县内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爱自然、保护普者黑、爱我xxx”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校师生、普者黑周边干部群众及县直各部门志愿者到普者黑景区开展捡垃圾、打捞河道水草、沿湖治理、保护环境知识宣传、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腻脚烈士陵园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抓好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工程,在学校开展“榜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评选表彰活动和“三生教育”、经典诵读、“孝敬父母、体验亲情”等活动,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国家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法制教育资料图片,收看新闻联播和少儿专题片等,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公安、工商、文广体等部门对全县娱乐场所、出版图书、商贩摊点、餐饮、治安环境等进行专项治理,净化美化校园环境。推进笼陶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管好用好曰者中学、大矣堵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丰富农村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组织申报创建州级文明单位25个、文明村镇22个、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单位33个、文明村镇58个。以创建文明县城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城建管理办法,整治县城脏、乱、差现象,改善市容市貌。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引领,开展系列美丽活动创建活动,xxx3年全县创建了24个美丽乡村、10个美丽校园、2个美丽企业、50户美丽家庭。

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将xxx县花灯剧团调整组建为xxx县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撤销了原县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和体育局,重新组建xxx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实现二台合一。将原属于企业性质的电影公司改为事业单位性质的xxx县电影事业管理中心。整合文化、新闻出版、版权、文物、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扫黄打非”等工作职责,将原xxx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更名为xxx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副科级参公管理单位,核定编制10人,设大队长1名。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文化事业经费519万元,各项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信息采集20573户,完成20573户信息录入及授权工作,安装设备17880台,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电视难问题。坚持县文化馆、图书馆、各乡镇文化站常年面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并组织了20余场次的文艺汇演、培训、展览等文化活动。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9个农家书屋、12个农文网培学校,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文网培学校全覆盖。完成省文化厅安排给我县的农村优秀业余文艺队“以奖代补”项目7个。开展送戏下乡60场,受众20万人次;送书下乡8次,送书刊2463册。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053场次,观众274285人次。创作民族歌舞《喜婚》、《咬耳朵》、《拖花裙》,花灯小戏《辣椒情》、《冤家亲家》、《审村长》等30余个独具xxx特色民族文艺作品和《千杯少》、《酒与歌》等10余首民族敬酒歌。向上申报了12个省级文化事业扶持资金文化项目,资金总额6880万元。加大僰人、壮族、苗族、彝族4个民族文化生态村招商引资力度,制作《普者黑国际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小镇》(普者黑风情走廊)、《八道哨僰人小镇》、《普者黑彝族特色小镇》等10个旅游文化项目书,其中《普者黑国际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小镇》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举办了xxx3年中国云南·普者黑花脸节和xxx3全国青年皮划艇马拉松大奖赛暨第xx届xxx辣椒节活动。举办了首届“唱响普者黑”青歌赛,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州青歌赛,其中青年女歌手刘姝获通俗唱法银奖,僰人组合获原生态唱法铜奖,彝部一印组合获通俗唱法优秀奖。积极组队参加全州广场舞比赛活动,青年组获得银奖,老年组获得铜奖。邀请文化传媒公司到普者黑拍摄了《初梦》、《情留普者黑》、《红土高原上的云泰》三部微电影。出版发行了xxx系列文化丛书《文化xxx》,制作了《普者黑景区文化礼品邮册》。开展普者黑品牌形象定位语评选,举办了第xx届“普者黑杯”全国摄影大展。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传承保护,《彝族弦子舞》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申报国家级非物保护项目。协助湖南卫视赴普者黑拍摄《爸爸、去哪里》,节目播出后火爆全国。

制定了抗旱减灾、春耕生产、“三农”发展大规划、村两委换届选举、两整改一提高、经济普查、城区综合治理、普者黑风情走廊等宣传报道方案,精心策划、合理安排采访路线,组织县内记者、通讯员深入各乡(镇)、各领域采访报道,挖掘亮点经验,推出先进典型。邀请国家和省州主流媒体到xxx对重大活动、重大工作、重点项目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修改完善《xxx县对外宣传奖励办法》和《xxx县对外宣传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调动全县新闻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xxx3年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文山日报》等中央和省、州主流媒体及网站采用4989件,其中国家级408篇,省级1370篇,州级3205篇。逐年加大外宣工作经费投入,xxx3年县财政投入外宣工作经费48万元。创办了《xxx手机快讯》,建立“中国·普者黑旅游网”,开通外宣官方微博和微信,加强对县级门户网站及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的建设与监管利用,整合修复利用150余块户外宣传牌坊,形成了各级媒体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并举的新闻宣传体系。4次到昆明举行普者黑天鹅湖、xxx3全国青年皮划艇马拉松大奖赛、微电影、《初梦》、《情留普者黑》新闻发布会。加强文化交流,组织30余种文化产品参加云南文博会,吸引了众多客商前往观看。认真协助州委宣传部做好xxx3年《品味文山》、《游遍文山》、《美丽文山》xxx卷的编撰摄制工作,把xxx秀美的自然景观和辣椒产品、羊汤锅、舍得考全羊、小黑药炖鸡、麻辣鸡、小黄姜、腻脚酒、太阳魂酒等特色文化产品展示到“三个文山”中。加强与中央和省州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花脸节“期间,邀请了省记协、新华社、中新社、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春城晚报等20余家中央和省州媒体60余位老师到xxx对“花脸节”活动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4天的专题采访报道,推出了大批有深度的文章。全州八县记者通讯员到xxx开展了为期2天的“走转改”活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8月底到普者黑对旅游环境保护进行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到普者黑拍摄候鸟和荷花宴,香港文汇报深入普者黑景区对湿地公园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采访报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于6月中旬播出了《普者黑:盛满鱼虾的池塘》专题片,片长25分钟。普者黑湿地成功入围中国最美湿地,荣登第五届(xxx2)中华1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并获“天边梦境、人间瑶池”的美名。

制定下发了《xxx县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配齐配强党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班子,县委宣传部达到1正3副,县文联达到1正2副,县文广体局达到1正4副。积极选好配齐乡(镇)党委宣传员,目前全县12个乡镇均配有专兼职宣传员(干事),其中2人已经享受到实职副科级待遇,其余人员正逐步考察解决。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培训,制定了《xxx县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养规划》,每年均制定培训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邀请知名专家到丘开展专题培训,分期分批选拔优秀人才到省州培训和深造,选派乡(镇)宣传委员到县级宣传文化部门跟班学习。xxx3年,举办了全县新闻写作知识和精神文明建设专题培训,选派62名领导干部分2期到州委党校参加十八大精神培训学习;选派16名县级理论骨干和乡(镇)宣传员到州委党校参加理论骨干学习培训。组织参加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12期,受训人员1xxx余人次。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为重点,组织培训干部109期3330余人次,其中县内培训30期3000人,省外培训33期204人,省内培训35期126人,出国培训1期1人。选调了5个乡(镇)的宣传委员到县委宣传部跟班学习。通过以上培训学习,全县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二

2020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导,狠抓落实。我院党委始终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进一步加大正面引导,管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为学院的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意识形态环境。现将我校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如下:

一.学生口疫情期间意识形态总体情况:

疫情期间,**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疫情发生以后,学院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学校的决策部署,制定并完善各项工作预案、方案和制度。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高度重视防疫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防疫期间意识形态工作稳健发展,全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有序平稳可控,学院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向上向好。

二.疫情防控期间舆情分析:

新年伊始,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学生口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学院第一时间召开视频会议,完善组织领导,制定应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上报信息。

1.组织到位。党委书记作为“一把手”任第一责任人,分管学工副书记召集辅导员开会部署,各辅导员利用班级qq群等网络媒体平台,了解每一同学的思想动态,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责任明确。分管领导及辅导员,严守意识形态工作纪律,突出抓好正面宣传引导,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的放矢,可抓可管可控。

3.引导到位。辅导员**撰写制作“这里是中国”视频,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召开各班级线上班会,提醒大家在使用微信、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手段传输信息时,辨别信息真伪,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做到“不是权威发布的信息不扩散、不传播”;来自境外的负面信息不扩散、不传播;伪科学的防控措施和手段不扩散、不传播。及时疏导学生中心理压力和负向情绪,确保人心不散、信念不变。

三.下一步意识形态工作安排:

1.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维护党的权成,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定期研判、及时报告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加强突发问题和重要事项专题会商,及时关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

3.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指导和督促学生党支部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増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鉴别力,发挥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

4.加强对学院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牢牢掌握学院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5.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倡导文明上网,加强对公用微信群和qq群的管理,准确把握整体與情动态,引导网上與论。

四.主要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1.疫情期间毕业年级同学就业创业难,考研调剂难,需密切关注好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合理就业,准确定位,做好相关安全稳定工作。

2.因疫情影响,导致毕业设计环节中仿真等实物模拟环节出现困难,远程毕业设计指导不够详尽,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生因实习等原因不能返校参加补考,进而影响本年度毕业生的毕业率。

3.相对省内其他高校,学校开学较早,学生对食堂错峰就餐,快递拿取,宿舍集体洗浴等问题反映较多,在网络上易形成网络舆情。

4.境外疫情情况持续发酵,紧张、焦虑、恐慌、悲观心理蔓延,一些谣言伺机而动开始传播,充斥在各种新媒体中,攻击着不明真相的受阅者,挑战着同学们的心理防线和意识形态,部分学生思辨能力较弱,易受影响。

五.下一步防范措施

1.是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心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作用,加强正面引导,让全体学院教职工和学生在学院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充满激情,弘扬正气,同心同向,通过培育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形成积极向上的院风。

2.是要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在正面引导中筑牢思想防线。从强化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意识、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引导大家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行为,强化责任意识。

3.是注重在纪律约束中规范举止。要加大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警示教育力度,教育党员教师自觉守纪律讲规矩,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做一名严守纪律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廉政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用反面典型和案例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做到警钟长鸣。

4.是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不在qq、微信、微博、移动手机端等网络平台发布、转发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严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网络上发布消极的言论和低级庸俗的图片视频等;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妄议,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5.是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要在认真总结、分类分析当前中心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研究,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补短板,提能力,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政治安全。按照学校党总支要求,现将我支部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充分发挥支部成员力量,做到层层监管落实。明确要求支部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负总责,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委员负责协助支部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宣传委员负责牢牢把握正确意识形态传导方向,并负责材料的整理和存档工作,纪检委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员考核重点,切实做到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本单位干部综合目标考评,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一是落实集中学习制度。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二是以集中学习为契机,及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旗委及旗教育部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以“学习强国”为载体,时时为党员“充电”,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的丰富内容,为日常工作、学习提供有力思想政治保障。

(三)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是将理论学习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知识传播窗口,多传播正能量,强化校刊《塞外风》、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微信公众平台、门户网站、qq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全方位立体的展示意识形态工作教育成果。二是要继续加强宣传报道内容质量,宣传报道要创新传播教育领域正能量,形式及内容要吸引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最大限度壮大网上正能量,对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红色内容”,大力扶持、积极鼓励。

上半年,二支部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抓好责任落实,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各项活动:3月进行了“我是党员,我不信教”主题活动。4月组织党员参加了祭扫烈士墓活动,支部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5月开展了廉洁教育主题活动。6月开展了扫黑除恶主题活动。7月初进行庆祝建党98周年党员知识竞赛活动。虽然在此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学习需继续强化。部分年轻党员干部思想普遍比较活跃,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上还有差距,对党的政策、相关理论性文件等缺乏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要不断开发和搭建新的宣传载体和平台,扩大信息的知晓度,加强校园党建工作的宣传,积极传递正能量。三是加强对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监管和引领。

下一步工作中,支部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克服自身不足,落实落细中央、自治区、市委、旗委、旗教育部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安排部署。一是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在正面引导中筑牢思想防线。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强化担当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到落实。三是补齐短板,强化创新意识。汲取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做好创新工作。四是狠抓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认真分析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细化工作任务,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五是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努力把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每一条措施抓出实效。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四

ok3w_ads("s005");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方面、范畴、范围内的精神层次的概念,属上层建筑,重点在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依据这个定义,它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中文名意识形态领域

核心内容价值观

范 围意识形态方面、范畴

属上层建筑

目录

1 概念内涵

2 当前问题

3 解决方法

4 精神需求

概念内涵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画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当前问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整个意识形态工作。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攻与防”,坚持在主动进攻中坚守阵地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面对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一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知识信息无国界急速流动,思想文化交流呈现鲜明的跨国界的特点,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便捷,更显“短兵相接”,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这说明,我国在网上对世界的影响还十分微弱。二是国内“四个多样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人们的心态普遍显得烦躁不安,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大范围、远距离、长时间的人员流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断层”、“盲区”增多;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择业标准发生裂变,一些人的敬业精神开始淡化,甚至因下岗失业而产生怨气,形成怒气,导致泄气。

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主动出击中坚守阵地,在增强马克思主义“攻击”能力的同时增强“防御”能力。“防”是为了“攻”,“攻”是更好地“防”,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是绝不能搞“国际接轨”的。我们一定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意识形态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导向力。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思想专制”,而是要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而是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意识形态至上,而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2、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切实组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要加强对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能经世致用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使我们的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并内化为处世、行世、立世的实际行动。

3、通过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上,一是要“守住”,二是要“占领”。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宣传阵地建设,形成以党报党刊为重点,包括新闻出版、社科理论、社会文化等在内的、覆盖城乡各个层面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要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决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二、科学引导思想观念的“统与放”,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引导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新形势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紧迫任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一个内在协调、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统一思想是必然结果和主要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为了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武装思想的任务,一定要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的“统”与“放”,正确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向前发展,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解决方法

要破除“紧箍咒”。“紧箍咒”怎么破,我看要“三破”。一是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紧箍咒”,克服过时的理论观点、传统的思想观念这个解放思想的最大阻力。二是要破除规定做法上的“紧箍咒”,进一步改变政策不公与政策歧视等问题。三是要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紧箍咒”,进一步解决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战线过长、分布过广、垄断经营,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把思想解放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把好“方向盘”。转换脑筋但不随心所欲,打破常规但不逾越规矩。思想无禁区但宣传有纪律。解放思想不能搞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能搞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也不能搞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一句话,就是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还要统一思想。思想大统一,就会实现大团结;有了大团结,就能成就大事业。怎样统一思想?我认为既不能在保守中统一,也不能在迷茫中统一,更不能在错误中统一,而必须在开放中统一,在清醒中统一,在真理中统一。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回答解决好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着眼于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回答有碍于思想统一的重大理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正确看待党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回答有碍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重大实际问题,正确回答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回答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要找准“坐标系”。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关键是要明确把思想从哪里解放出来,解放到哪里去;用什么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什么地方去。这里,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都有一个以什么作“坐标系”的问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坐标系”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既要把好“向”防止误入歧途,又要把好“度”避免过犹不及。真正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统一行动。要防止“两边倒”,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真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反“左”、反右,防止以“左”反右、以右反“左”。要防止“一阵风”,不能把解放思想庸俗化,不能把统一思想简单化。要防止“走极端”,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全盘否定,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意识形态“统”与“放”上走两个极端,必然导致不是统死了,就是放乱了。苏共党亡政息在这方面的教训就很深刻,值得我们深思。三、准确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破与立”,坚持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前进的号角。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方针,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要弘扬主流文化,必须以社会实践为源头。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弘扬主流文化就是弘扬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熔铸着中华民族精神、情感、意志和优秀品格的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牢牢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要创新本土文化。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本土的区域的中华的文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本质。无论世界文化交流如何扩大,我们的文化都只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创新本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开拓、创造和更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析、过滤、选择。

要借鉴外来文化。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繁荣离不开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鉴。

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得到发展,决不能离开世界?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夜郎自大的排外主义,又要抵制生吞活剥的全盘西化。“以我为主”,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接受主体,以民族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意识形态不能与国际接轨,接轨就必然“出鬼”。“为我所用”就是引进外来文化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会贯通,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去了解和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快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精神需求

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应当对马克思的一段话非常熟悉: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群众对理论的需求程度,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我理解,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其一,理论能不能为群众所接受,要看群众需不需要这种理论;其二,群众需不需要理论,要看这种理论科学不科学;其三,只要群众需要并自觉接受理论,理论武装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精神变物质。理论工作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注重科学性,都要符合群众的需要,这样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重温马克思的教诲,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从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每一位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干部群众的精神需求,把满足和提升群众的精神需求摆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第一,以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信号。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我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对群众的精神需求了然于胸,尽量使宣传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正相关”,做到“正中下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释群众之所疑、办群众之所需,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在“大众化”的前提下“化大众”,做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唯有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赢得群众信赖、拥有群众基础,才能枝繁叶茂、根深果丰。

第二,以挖掘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选择。我们经常讲宣传思想工作要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怎样才能主动?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研究和开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作为第一选择,事先掌握了群众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要来做工作,那么,我们就真正掌握了主动权。正如促进物质生产要启动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一样,促进精神生产也必须启动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大有潜力可挖。有关经济学专家预言,中国13亿人口潜在的精神消费能力约在5500亿元以上,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既对宣传工作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又为宣传工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首先选择抓住挖掘群众精神需求而作为,抓紧研究群众精神需求的走向,把握其内在规律,在承担好历史使命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力争事业产业双丰收。

第三,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目标。群众的呼声是群众需求的集中体现,也代表着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宣传工作的生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需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于群众的需求,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都应该尽量地去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地加以满足。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方面,要努力做到三点:一要坚持“三贴近”。群众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市场的最终评判者。文化工作者、文化单位创造生产的产品要转变成群众的消费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个转变是不容易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堪称“惊险的一跃”,因此,精神产品的生产要面向群众,符合群众的需求,否则,就不能进入和占领市场。二要讲究辩证法。既要满足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又要关注少数人的精神需求;既要重视高层需求,又要维护普通需求;既要满足正面的、积极的需求,又要引导负面的、消极的需求。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杜绝片面性。三要注重个性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群众的精神需求往往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参与性、多样化等特征。宣传思想工作要尊重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满足不同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以引导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责任。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其重要职责就是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以革命的人生观、以奉献的价值观引导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得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简单,人们进行价值抉择的自主性越来越大,价值抉择的结果也越来越复杂。对干部群众正面的、积极的、合理的精神需求,我们固然要努力满足,但对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精神需求,也要理直气壮地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加以矫正,自觉坚持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两手抓”。五、严格区分文化产业的“管与办”,坚持在科学管理中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缠于宣传文化究竟姓“事”还是姓“产”的争论,也无须去论证文化产业要不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加速发展、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事由谁来管、业由谁来办、钱从哪里来等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1、实现文化产业的调控方式由管办一体向管办分离转变。要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打破政府既管文化又办文化的格局,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区分开来,政府自觉地转换角色,转变职能,重新定位,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来,主要管事业;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培植一批能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把那些可以进入市场的产业放手交给企业去办,实现管办分离。这对政府是一种解脱,对企业是一种机遇,对文化产业是一种支持。西方在总结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时,认为政府“最大的供给就是不供给”,也就是说政府要放手让权,不要过多地干预企业。我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政府由直接办文化产业转向间接管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就无所作为,更不说明政府可以推卸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今后,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手段,促使各类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制定法规政策,规范文化企业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产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三是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特别要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四是通过经济杠杆导向文化产业的布局和结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五是通过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的自律。只要发挥好了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文化产业必将发展得更健康、更顺利。

2、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由散兵游勇向做大做强转变。现在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紧随其后的是文化的全球化。不管你自觉不自觉,只要你把自己排斥在全球化和世界之外,那么,世界也会无情地、残酷地把你排斥在外。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视野要更加开阔,尽可能地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实现经营规模的做大做强。在当前世界,文化产业领域的控制权、话语权被众多实力雄厚的文化跨国公司所垄断。集团化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人们把文化产业的世界性竞争性形象地称为“巨人之战”。所谓巨人,实质上就是垄断性集团。为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必然导致集团化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集团经过多次的兼并和重组,综合了资金、技术、人力、经营和品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完全可能获取超额垄断利润。适应“入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的文化企业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如果还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还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还是互相拆台、恶性竞争,还是彼此分割、不成气候,恐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了。发展文化产业,市县一级考虑到还刚刚起步,可以从实际出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而省级文化产业就应有远大的胸怀,应具世界的眼光,埋头苦干,背水一战,来一个“第二次创业”,抢占制高点,尽快做大做强。

3、实现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化产业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对所需资源也有较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不能走盲目扩大规模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之路,而要在生产规模不变,要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集约型经营,关键要抓住两条:首先,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文化创新,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来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要大胆地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产业技术设备和制作方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要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地打击各种形式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其次要调整结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往往能引起文化产业质的变化。要按照合理原则、优先原则、竞争原则适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结构的调整促进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4、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只能是企业而不能是政府。美国的硅谷就是政府只给政策,依赖社会资本兴办起来的,其结果是硅谷越办越红火,享誉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社会化、市场化,要多渠道、多体制、多层次地办文化,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兴办文化产业的格局。各级政府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文化产业时,要始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构建引导有效的投资机制,让投资者消除心理压力,感到投资安全可靠,有利可图。要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建立起民营、外资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来发展我省文化产业,使我们的文化产业领域呈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生动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 意识形态领域方面 意识形态 领域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五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职责。局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根据《xx市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实施细则》要求,研究制定了《中共xx市信访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局党组的主体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要求,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职责制和年度内部管理考核资料。今年以来,局党组共研究和部署意识形态工作6次,制定工作措施8条,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3次,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见效。

(二)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的一项重要资料,做到了“五个一”,即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开办一个学习专栏、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名领导干部作一次专题辅导、每名干部撰写一篇学习心得。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章》《准则》《条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等,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度一致。同时,密切关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主动谈心谈话,时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摆正心态、注意言行、踏实工作。

(三)严肃党内生活,严格党员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服务信访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中当先锋、做模范。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带头讨论发言,发挥了以上率下、带学促学作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谈心谈话的基础上,按要求召开了肃清王三运流毒和影响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个人对照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将每位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确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丰富教育载体,增强工作效果。一是经过信访门户网站及发放宣传单、宣传册等形式,宣传信访法规制度,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维权。二是在信访接待窗口,要求一线接访人员在接访的同时,主动向信访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是建立了信访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qq群,主动宣传党的政策和信访知识。四是设立了理论讲堂,定期开展理论讲座和学习交流,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五是充分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手段组织学习,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进取性。六是建立了信访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局长任第一发言人,确保能及时应对信访热点、焦点问题。七是经过《要情呈报》《信访情景》等形式,及时上报重大信访情景和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发挥了信访工作“晴雨表”的作用。

(五)突出事要解决,发挥纽带作用。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靠实各级领导、有权处理单位和基层组织的信访工作职责。二是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网上信访、依法逐级走访、诉访分离、群众满意度评价等改革举措,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三是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应对面解决群众难题,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四是针对重点领域的突出信访问题,协调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多发频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五是注意加强与宣传、网信、综治、维稳、应急等部门的横向沟通和上下级信访部门间的纵向联动,确保能及时预警和处理重要信访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努力,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更加统一,“四个意识”明显增强,未发生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问题。但也存在个别干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提高等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职责制,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六

ok3w_ads("s005");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述职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是广大党员武装头脑的工具,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有力保障,它是以广大党员为抓手,以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现将本人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加强修养。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武装自己。本人大力协助党支部抓好教职工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党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运用学校例会、党员会议等形式,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精神,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三会一课”列为自己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必学内容。重点结合学校实际,协助党支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 “四个认同”等内容。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中,本人能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不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礼金,自觉遵守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八小时之外,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交圈、生活圈和娱乐圈,自觉维护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三、存在问题

1、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加快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手段还存在局限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进一步探索。

总之,自己能较好的贯彻执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并督促检查分管部门的工作,使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坚持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纪服人。

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述职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会议精神、李刚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务分解等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抵御渗透、明辨是非的能力,切断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传播和渗透的渠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压缩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的空间,铲除宗教极端思想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促进各民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半年,我校党支部在上级部门的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校2018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单位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召开了专题会议,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意识形态领相关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

二、狠抓学习教育? ?

(一)加强教师的教育工作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员干部学习的重内容,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狠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警示教育等方式,“学肃反”专项活动等,不断加强全体教职工思想建设工作力度;坚持学习制度,将学理论与学业务相结合、将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我校党支部将中层、党员、教职工的学习分不同的时间进行安排。做到计划、学习、心得和考勤相结合;多次开展学习专题讨论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纪要》《通报》系列讲话精神等内容。督促全体教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坚定政治立场,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打造反分裂、 反渗透的坚强阵地。

在学校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心任务。我校通过班队会、“每课三分钟”、道德讲堂等,,开展“三个离不开” 、 “四个认同” 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小树立各 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识,坚决堵住民族分裂思 想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不让各类噪音、杂音影响学生,把学校打造成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坚强阵。

三、利用专题活动,提高思想认识

我校利用深化“学肃反”活动、深挖“两面人”活动、?深化“学肃反”、深挖“两面人”回头看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学肃反”、深挖“两面人”活动。深挖严查教师队伍的“两面人”,彻底肃清教育阵地不正之风,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自觉抵御和防范“三股势力”向校园渗透的能力,为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党的教育、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

四、立足当前抓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下半年,我校党支部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通过常态化开展“学肃反”等活动,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坚定全体教职工的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地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和活动作斗争,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忠实地履行好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使 命。

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述职

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现将**局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职工作情况

一是狠抓理论武装头脑,凝聚思想教育共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明确责任,做到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局领导班子集体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支部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履行“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负“一岗双责”职责,全面保证贯彻落实好相关文件要求,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意识。

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局门户网站维护,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办法,强化阵地建设,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的督查和检查制度,强化职能建设。坚持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发布机制,主动设置议题,营造清朗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

四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盛湖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工作问题,向村委会捐赠杂志书记等。向包保小区尚东一号捐赠音响,割草机等设备,定期组织单位党员干部都尚东一号小区开展志愿者活动。

二、存在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舆论引导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局识形态工作将继续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不断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工作激情。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变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办事机构,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责任。

二是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理论学习。按照领导干部带头学、干部职工个人自主学等方式,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纳入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强化舆论引导,强化正面宣传。

三是加强考核问责。进一步强化“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渎职、抓不好是失职”理念,强化班子成员责任意识。加强短板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先进单位的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标杆作为参照物,补齐短板,做好创新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述职述廉意识形态 述职 意识形态 工作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七

ok3w_ads("s005");

摘要:“张学”中的意识形态对抗,实际上是其研究主体――海内外华人学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差异。文章通过分析关于《秧歌》和《赤地之恋》的争论,概括出双方意识形态对抗的表现:海外是在与研究对象意识形态契合基础上的艺术攻略,而大陆则是在对研究对象艺术承认掩隐下的意识形态松动;并进一步在对张爱玲与鲁迅文学史地位的辩论中,揭示双方意识形态对抗的深层原因:文学传统深层“人性”与“国民性”的分歧,由此得以从“张学”的角度透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凸显海外华人学者的不同学术理念及其影响。
关键词:张爱玲;“张学”;海外华人学者;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0)2-0091-06

一、“张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与
海内外比较的视角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长达60多年,张爱玲及其创作在中国文学、文化界的大起大落值得深思:40年代在上海异军突起,名噪一时;50年代离开大陆,其文也在大陆销声匿迹,却于60年代开始在香港、台湾及国外华人中受到欢迎;80年代以后,逐渐为大陆文学研究界再发现,继而受到读者和文化市场的追捧,并最终在海峡两岸三地跨越文学界而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张爱玲及其创作的大起大落,其实是以空间为基础而言的,即其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受到的欢迎:20世纪40年代,上海;60至80年代初,香港、台湾及国外;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国外。实际上,在这三组时空组合中,是两种不同“声音”的此起彼伏与相互响应。这两种声音就是:海外华人学者与大陆学者的张爱玲研究。尤其值得玩味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1957年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及《评》在台湾的发表。这是张爱玲及其创作曲折命运的转折点。正是在关键点上,海内外两种声音发挥了各自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熟悉张爱玲的读者都不难联想到此间的意识形态烟雾。
首先是张爱玲1952年的离国及此后30年在大陆文学史中的湮没。就像柯灵所说,“‘全国解放’,在张爱玲看来,对她无疑是灾难”,政治意识形态的不见容于当时社会,是造成这一转折的最大原因。张爱玲本身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成了大陆在1949年之后很长时间之内对其评价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多基于一些“事实”,例如张氏的出身、发表作品的刊物的性质、在抗战时期参加的社会活动、与“文化汉奸”胡兰成的恋情等。由张爱玲本身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引申出来的则是张作的思想内容问题,即所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小资产阶级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消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张爱玲于20世纪80年代在大陆的重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助于海外华人批评家的极力推崇。而所谓“海外”,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语。更何况,作为“张学”研究主体之一的“海外华人批评家”,最大的扎营地就是台湾,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意味可想而知。因此,在大陆对张爱玲的重新接受过程中,海外华人批评家本身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题中之义。
由此可见,“张学”中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是基于两个层面提出的:一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张爱玲及其创作的意识形态问题,二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海外华人批评家与大陆批评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问题。正是因为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多重意识形态叠嶂,“张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才变得必要而敏感。并且,相对研究对象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主体本身的意识形态取向和立场在文学研究活动中应更为根本和关键。因此,谈“张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实际上就是谈其研究主体――海内外华人批评家的意识形态立场差异。
从历时性的角度看,一般来说,“张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纵观张爱玲研究,如果说1949年以前的张爱玲评论是“‘张学’研究的源头”,奠定了“张学”的基础,那么海内外“张学”的分野实际上始于第二阶段。事实上,第二阶段的张爱玲研究集中于海外,在大陆则成为盲点。第三个阶段,海内外“张学”同时发展。大陆张爱玲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打开了封锁的缺口;80年代中后期,文学史写作中开始出现张爱玲的名字;90年代形成热潮。这个阶段的海外张爱玲研究,声势更为浩大,众多华人学者加入张爱玲研究的行列,各种西方文学、文化理论纷纷登场,可谓异彩纷呈。
就笔者目前所见材料来说,研究者基本上有海内外之分的意识,但除几篇综述类文章之外,还没有从海内外比较的角度进行的专门研究,更没有就“张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展开深入论述。因此,笔者认为,从意识形态这一“张学”中必要而不可回避的问题切入,通过对海内外华人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策略等进行比较,可望拨开“张学”表层的意识形态烟雾,探究其深层的成因,更可初步凸显海内外华人学者在文学研究中的诸多差异及其相互对照与影响,从而为“张学”,甚至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考。

二、 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表层

如前文所言,“张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实际上源于其研究主体――海内外华人学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差异,那么,海内外的意识形态冲突则始于海外华人学者欲冲破大陆对张爱玲的封锁之时。对海外华人学者来说,要改变张爱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30年文学史中不见踪影的状况,就必须冲破大陆学界对她的意识形态封锁,而意识形态自然没有能被轻易冲破之理,因而海外华人批评家在这个问题上所作的努力以及大陆对此的反应也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海内外批评家在“张学”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对抗,主要表现于80年代初大陆对张爱玲重新认识的早期,矛头主要指向第一个为张爱玲说话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有关张爱玲的论述。最大的“不满”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其对《秧歌》和《赤地之恋》的好评;二是其对张爱玲的抬高与对鲁迅的相对“贬低”。
(一)关于《秧歌》与《赤地之恋》
夏著对这两部作品的看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于下面一段文字中:

作为研究共产主义的小说来看,这两本书的成就,都非常了不起,因为它们巧妙地保存了传统小说对社会和自我平衡的关心。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两本小说既没有滥用宣传口号,也没有为了方便意识形态的讨论而牺牲了现实的描写。那是西方反共小说的通病。……在她的小说中,她是以人性――而非辩证法――的眼光去描写共产党的恐怖的。她的着眼点是:一个普通的人,怎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制度下,无援无助地,为着保存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忠诚而挣扎。

由这段措辞相对缓和的文字,我们仍不难感觉到夏志清渗透其中的意识形态情绪。但是,我们也还可以看出夏氏为这两部作品所作的“辩解”,其主要的思路是:首先否认这两部作品是反共小说,接着肯定它们的艺术成就。此后,海外华人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大多沿用这一思路,例如龙应台认为:“它(指《秧歌》,引者注)并不是一本‘反共’小说,……《秧歌》的层面就从对一个政权的批评,提升到对制度的批评,更提升到对基本人性的批评。”又如陈芳明认为:“张爱玲的《秧歌》与《赤地之恋》,并非是在反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铸造出来的,而是她在1949年以后留在上海亲身经验的文学反映。……这两本书都在描写真正的人性,尤其在政治、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挑战中,人际关系是如何变得矛盾而扭曲。……正好对当时流行的反共文学构成了极为鲜明的讽刺。”
大陆对此的反应一开始自然是激烈的。柯灵的《遥寄张爱玲》虽然向远在大洋彼岸的张爱玲伸出了橄榄枝,但对《秧歌》和《赤地之恋》的态度依然“义正词严”:“我坦率地认为是坏作品,……并不因为这两部小说的政治倾向,……《秧歌》、《赤地之恋》的致命伤在于虚假,描写的人、事、情、境,全都似是而非,文字也失去作者原有的美。……海外有些批评家把《秧歌》和《赤地之恋》赞得如一朵花,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为小说暴露了‘铁幕’后面的黑暗,如获至宝。”柯灵似乎避开意识形态而把评价这两部作品的标准指向了是否符合真实,同时又认为海外批评家对这两部作品的好评是基于意识形态偏见的。后来于青的《张爱玲传》显然深受柯灵影响,不仅明确指出“这是两部具有明显反共倾向的作品”,还断言:“这两部书稿的写作和出版,应为张爱玲创作生涯的‘滑铁卢’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应召而作,命题作文”。实际上,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早在80年代初就引起了大陆学者的注意,丁尔纲就认为“夏氏之所以抬高张爱玲,关键在于她的反共倾向”。在2000年的“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刘再复的发言依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无论是《秧歌》还是《赤地之恋》,都是在经济的压力下写就的‘遵命文学’……其反共的动机与立场,非常明显”。虽然亦有年轻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的态度有所改观,例如余斌的《张爱玲传》和费勇的《张爱玲传奇》都对《秧歌》给予了较高评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陆关于这两部作品的看法总体上还是将之归于“具有反共倾向的作品”。这一观点的立论基础一般有:一、“应召之作”导致的作家创作自主性的缺失;二、作家没有亲身经验而导致的与事实相违背的虚假;三、海外批评家视大陆为“铁幕”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偏见。
作为对立方的海外华人批评家对这三个立论基础自然也有其说法:“应召之作”正好可以看出“在文化帝国的宰制下,她如何突破言论限制,凸现个人的艺术主张”;亲身经验并非创作的唯一源泉,何况张爱玲写《秧歌》前还曾在乡下住了三四个月;大陆对张爱玲的封锁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偏见所致。
如此这般,围绕张爱玲及其创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海内外各执一端,不可避免都包含着各自的意识形态偏见。在“张学”中(至少在早期),海内外意识形态的隔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问题又不仅仅是“隔阂”这么简单。对比双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大陆在应对海外华人批评家“以艺术成就来对抗意识形态”的论辩策略时所表现出来的迂回和婉转:对上面所讨论的两部作品,大陆总体上的看法是将其归入“具有反共倾向的小说”,而对张爱玲本身的意识形态问题却又似乎“网开一面”,从而出现了在论及张胡之恋时,“张爱玲的政治态度虽不是很积极明朗,但至少是清白”的颇具感情色彩而又自相矛盾的说法,甚至极力在张爱玲于建国初期创作的《十八春》和《小艾》中寻求为她“救赎”的途径。大陆在重新接受张爱玲过程中的犹豫可见一斑: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张爱玲创作的艺术魅力对大陆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张爱玲的政治“污点”又是大陆的一块“心病”。相对大陆的这种欲迎还拒心态,海外华人批评家虽然也难免存在意识形态偏见,但是其“艺术”策略则显得干净利落有力得多。因而,“张学”中的这场意识形态“战争”,其总体情形是:海外是在与研究对象意识形态契合基础上的艺术攻略;而大陆则是在对研究对象艺术承认掩隐下的意识形态松动。
于是,从中我们看到了“文学”与“政治”这对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渊源极深的“冤家”。
(二)文学史写作中的政治标准
其实,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看张爱玲现象,我们还可扩大到文学史层面,从中国大陆“现代文学史”中的张爱玲写作,来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实质。
曾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张爱玲,在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本现代文学史――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没有出现。这种情形一直维持了30年,直到1984年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1987年钱理群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才收进了张爱玲;到今天,张爱玲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或小说史的常客甚至贵宾。然而,早期文学史中张爱玲论述的基本模式是:主要以作品的内容思想为评述对象,大体上以政治作为评论标准。并且,在很长时间以内,张爱玲的创作在中国大陆文学史中是以一种负面的形式进行描述的。从今天看来,张爱玲在中国大陆现代文学史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缺席到出现,从负面评述到正面挖掘,从思想内容评论到艺术技巧探讨。这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机制的变化,而造成这种变化的,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复杂变化。
中国大陆的文学史写作,由于其产生之初与教育有很大关系,便不可避免与国家政权建构扯上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后,要求在新文学史课程中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文学史写作的指导思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文学史写作中以政治为标准来评论作家作品,注重思想内容上的政治倾向。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环境、学界有所变化,在文学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一大批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作家进行“平反式”重评。稍后的“重写文学史”运动的目标也无疑首先是走出过去文学史写作中的政治标准限制,换言之,即要建立文学的标准。
因而,在前文所述海内外“张学”学者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对抗是表象,其实质是:大陆本身有突破政治标准、建立文学标准的内部要求,海外华人批评家在意识形态契合基础上对张的艺术发掘是大陆得以参照、借鉴的一面镜子。
然而,我们仍然不可忽视长期以来政治标准在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必然的追问是:何以大陆学者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标准?文学研究活动中个人意识形态的渗入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有直接关系,但也必须有某种潜心理结构作为基础才能“心安理得”。这个问题恐怕要追寻到中国文学传统的深层。“张学”中曾有一场关于张爱玲与鲁迅文学史地位的争论,借由鲁迅――这一大陆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我们或可映照张爱玲之“异类”特质及海内外学者在此所体现出来的批评立场中的内在差异。

三、 人性与国民性:文学传统的深层

(一)关于张爱玲与鲁迅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关于张爱玲与鲁迅的对比,最明显不过的是两者各占的篇幅:张爱玲一章有42页,而鲁迅一章只有26页(指英文版)。这反映了夏志清对张爱玲的重视超出鲁迅;不仅如此,他还对鲁迅的“殊荣”地位给予定性:“这种殊荣当年是中共的制造品”;对《阿q正传》表达了诸多诟病:“结构很机械,格调也近似插科打诨”,从而“就它的艺术价值而论,这篇小说显然受到过誉”。
虽然夏志清并没有在书中直接将张爱玲和鲁迅相提并论并给两者评定优劣,但敏感的大陆学者还是从中“嗅”出了张爱玲对鲁迅文学史地位的一定冲击性,争论自然不可避免。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在“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刘再复与夏志清的激烈辩论。
在该次会议上,刘再复首先发言称:“这两位文学家,一个把天才贯彻到底,这是鲁迅;一个却未把天才贯彻到底,这是张爱玲。而天才只有具备彻底性,才最具光辉。”在他看来,张爱玲之所以没能把其天才贯彻到底,是因为她在后期的创作中转向政治而抛弃了自身的审美特点。这番言论引来了夏志清的激烈反对:“张爱玲是个天才,但是她与鲁迅相反。如果张爱玲的天才是夭折了(is a failure),那鲁迅更加失败(is more of a failure)”,原因在于张爱玲写《秧歌》是“基于人文立场,为了正义与同情”,而鲁迅后期转向左翼则是对政治的妥协。表面上看,两人争论的焦点在于张、鲁两人后期创作与其政治“转向”的关系,还是批评家的意识形态偏见在作祟。但是,问题又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再来看刘再复关于张、鲁的比较:“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有绝望感的作家只有两个人,一是鲁迅,一是张爱玲。……鲁迅看透人生,但又直面人生,努力与人生肉搏,因此形成男性的悲壮;张爱玲看透人生,却没有力量面对人生,结果总是逃避到世俗的细节里,从而形成特殊的女性语言。……鲁迅的精神内涵显然比张爱玲的精神内涵更为深广,而且深广得很多很多。”他还进一步指出:“这里有一个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问题。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不仅要看其文字功夫,而且要看其精神内涵与灵魂深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在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中,精神内涵和文字功夫,孰重孰轻?二是对所谓精神内涵和灵魂深度,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
刘再复的观点在大陆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大陆作家王安忆在该次会议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张爱玲“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终于放过了人生的更宽阔和深厚的蕴含。……我更加尊敬现实主义的鲁迅,因他是从现实的步骤上,结结实实地走来,所以,他就有了走向虚无的立足点,也有了勇敢。”所谓的精神内涵和灵魂深度是什么?如刘再复、王安忆等所言,在鲁迅的创作中为“国民性”批判及其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生的积极态度,在张爱玲则是对国家民族的无担当以及消极的人生态度,而两者是不在同一个层次的。可见,相对文字技巧,精神内涵的深浅标准是大陆文学批评的重要指标;并且,对国家民族的担当程度是其“深浅”的衡量标准。而海外学者,正如前文所言,文字技巧不仅是他们所谓张爱玲小说艺术的重要方面,而且,就张作的精神内涵来说,人文立场和人性内涵才是其重要表现。在这里,我们看到海内外对所谓精神内涵的理解是有分歧的。
刘锋杰在《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中认为《阿q正传》是“最理性最社会化的作品”,《金锁记》则是“最深刻最艺术化的作品”,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因为揭露中国“国民性”问题而具有很大的社会普遍性,而后者因为其人性内涵在中国的社会普遍性稍逊于前者而影响自然不及前者。刘锋杰分别取鲁迅的“国民性”和张爱玲的“人性”给予定位,可以说是集海内外学者观点之精华,同时也可看出,在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中,“国民性”与“人性”影响力之差别。
(二)文学传统中的感时忧国情结
关于“国民性”这个大陆学界习以为常的问题,海外华人学者刘禾的《国民性理论质疑》曾经做过梳理。该文的写作目的虽然不在于直接颠覆中国学界对“国民性”的“信仰”本身,但却触及了中国近代以来由鲁迅影响而形成的中国知识分子“经由文学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集体情结,以及被“国民性”理论牢牢钳制住的大多数中国读者和批评家。许子东也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新文学的‘幸’与‘不幸’,都在于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居然由两篇讨论文章写法的短文所引起”,其所指的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强大社会功能。夏志清的《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也认为中国作家特别关注现实。他分析说,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中国问题,表面上也是关注人的精神病况,但却将之视为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流为一种狭窄的爱国主义;而张爱玲与一般的中国现代作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对中国人的关心,超越中国而上升到对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的思考高度。
海外华人批评家对“国民性”的质疑、对中国现代文学强大社会功能及感时忧国传统的反思,可以说是深入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深层而揭示了其本质和关键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正是由感时忧国精神而导致其强大的社会参与功能以及对“国民性”的极大关注,进一步发展,则是文学与政治的密切联姻以及“左翼”文学的产生。而由前文的引述,可看出海外华人批评家坚持的是文学性与作品人性内涵的结合。海外学者在此显示了其独具的深度和高度,正是在其“文学”与“人性”标准的映衬下,大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些局限,例如政治标准、对国民性的“执著”、对技巧的忽视得以凸显。事实上,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学”立场与“人性”主张对大陆学界相关研究曾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海外华人学者对作品文学性以及人性内涵的重视,与其西学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对今天的我们及中国文学,或可做反思之鉴;但他们对国民性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强大社会功能的不满,却也不免是站在中国历史语境之外的“指点江山”,有苛求历史之嫌了。
综上所述,在“张学”的海内外意识形态对抗中,文学与政治的矛盾是其表面形式,而文学传统深层对“人性”与“国民性”的不同重视程度才是造成这种矛盾和对抗的潜在心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方的意识形态之争,并不仅仅是政治偏见这么简单。

这两篇文章后来合成《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张爱玲专章。
柯灵:《遥寄张爱玲》,《读书》1985年第4期,第100页,第102页。
见灵真:《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华文文学》1996年第1期,第53-58页;王卫平、马琳:《张爱玲研究五十年述评》,《学术月刊》1997年第1期,第88-96页;黄玲玲:《六十年代以来张爱玲研究述评》,《文教资料》2002年第2期,第42-50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友联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57-358页,第27页,第33页,第462页。
转引自刘锋杰:《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陈芳明:《张爱玲与台湾》,陈子善编《作别张爱玲》,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第36-37页。
于青:《张爱玲传》,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294页,第261页。
丁尔纲:《评夏志清著》,《鲁迅研究月刊》1983年第7期,第12页,第51页。
刘再复:《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第40页。
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
王宏志:《张爱玲与中国大陆的现代文学史书写》,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第251-295页。
夏志清:《讲评:张爱玲与鲁迅及其他》,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第62页。
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第310页。
刘锋杰:《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第138-140页。
许子东:《呐喊与流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相关热词搜索: 意识形态 海内外 对抗 张学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围绕统计业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互联网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重中之重,我局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性。全体干部党员在网络上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严格遵纪守法。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及领导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规定

传引导。通过新闻宣传、会议讲话、文章发表、甘肃省、张掖市统计内外网、统计qq群等宣传媒介,深入解读十九届二届、三届精神实质、目标任务和深刻内涵;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建设电教片等方式,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要求,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观念;认真组织开展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治理,全体党员干部要向党支部递交承诺书,进一步强化党纪政纪意识、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严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是强化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省市区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文件,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强化培训。利用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全区统计系统网络知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时刻绷紧网络安全弦,依法上网、合法办网、安全用网,共同织牢网络 “安全网”。确保网络与网络信息的可靠、保密、完整、高效。

尽管我局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做了一定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网络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还不够强;二是信息报送还不够及时、全面,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请教、请示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一是对本单位管理的门户网站、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甘州区统计局子网页等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管控不到位,可能出现发布、传播不实言论的情况,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可能存在干部在意识不到位、判断不清的情况下利用电话、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发布(转发)不良信息的行为。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克服自身不足,更加严格地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安排部署,再接再厉,认真总结,努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汇总(五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

    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汇总(六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范本(9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

    精选意识形态工作方案汇总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方案汇总(3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

    最新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通用(九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精选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范文汇总(3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汇报(精)(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如何写意识形态工作汇报通用(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汇报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