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温柔雨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一

北师大版、冀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浙教版、河大版。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出版的教材版本名称。人教版还包括的版本有:北师大版、冀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浙教版、河大版。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二

科任教师:王朦朦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并且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人未其兴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优化学法指导与优化教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外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法时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基本点,即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方法、习惯研究制定教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练习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符合学生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和谐的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表演,利用或创造与实际生活类似的情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像演戏一样,教师借助于情景、动作和表情来辅助开展听、说、读、写活动。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的英语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联系,真正达到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说互相借东西、买东西或是问路,都可以在学生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表演出来,甚至可以根据原有的对话改编成一个自己身边发生的新的对话,而且鼓励他们在同学们面前大胆表演。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教英语语法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粮仓”,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要放开手脚,提供机遇。充分利用新教材比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不要放过每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词、半句话,再加上手势,动作。只要能表达思想,就要把它利用起来。其次是化难为易。第一步我只提出十个常用动词,有意识地强调每天必用的最少次数,它们可以在动作的帮助下代替其他动词。它们是:be、have、do、come、go、get、let、ask、like、put。如have可以代替buy、borrow、lend、throw、carry等。随着学习的深化,可以逐步增加。但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感到不难。同时我们也规定这一阶段必练的重点句型。如letme(us)dosth.i‘dlike„,iwanttodo„等。这些做法可以把学生从想说英语而又怕说错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

三、激发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

英语课是交际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而且对他们的交往风格、心理健康也有长远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愉悦,逐渐积累成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做到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小学生好奇、好动。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年龄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最大限度为十分钟。在介绍了一定的课文新知识后,进行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或唱唱英文歌,这样就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集体合作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把学英语变成快乐事。

四、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在课堂交流中,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努力找到学生做对的地方,英语毕竟不同于我们母语的教学,要想学好它,我们仍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吃透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回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三

课堂是孩子吸取知识的主阵地。只有注重每堂课的效率,才会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心到”。在课堂上聚精会神,让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心随老师走,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

(2)“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不过要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3)“耳到”。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要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要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这样对老师讲解的教学内容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5)“口到”。课文中设计了内容丰富并与主题相关的听、说、读、写等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课堂上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积极参与对话、讨论、发言,要敢于开口,不怕出错,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不放弃每一次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不会说的也要说。要讲好英语就是要胆子大,脸皮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大胆实践,才能提高交流能力。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四

人教版pep和人教版的区别如下所示。

一、使用年级不同

人教版pep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小学毕业使用的。人教版是包括所有年级。

二、两者版本不同

这两个版本名称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的报纸,是新课改前后的版本名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前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已经很少使用和出现了。后者便是为了统一称为人教版。

三、起点,难易程度不同

人教版sl英语是新起点英语,一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一年级至六年级学习;人教版pep是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三年级至六年级学习。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六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前几天,学校举行了 “1分钟投篮挑战赛”,大家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1)小米进行三次投篮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米,你猜他1分钟投进了几个球?(生猜)好,看他到底投进了几个?

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米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你们会同意他的要求吗?说出你得理由。

师:大家都很大度,都同意他再投。看来1分钟确实不能反映他投篮的真实水平。师:不过,小米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米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小米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到底是多少呢?“5个”

师:这3次数据,你想用哪次来表示他一分钟投篮水平?为什么?

那么大家都是一致通过,用“5个”来代表小米的一分钟投篮水平。

(2)大米进行三次投篮。

现在大家来看,第二个出场的是大米。你猜,他在第一个1分钟里投进了几个球? 到底投了几个呢?老师把他的情况贴出来。(板书:贴)(师出示大米第一次投中的个数:1个)第一次,他投的是1个。(板书:1个,第一次)

第二次,他可不服输了,看他投了几个?看第三次投了几个?

看,1个,8个,3个,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大米,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8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8个。

师:如果把这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我们现在用围棋子来代替。移一移,看怎么样使得它们的数量同样多?(生操作体验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板演)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 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得它变成了同样多的数据。移完后大米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书变得同样多呢? 生:(1+8+3=12(个);12÷3=4(个)

师:她这样的方法是,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先把3次的投篮个数合起来,再重新分配,使得每一次的投篮个数变得同样多。

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者是先合后分,(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我们就说4是1、8、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1个3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小组男女生进行比赛

师:看到小米和大米玩得这么高兴,有一个小组也来挑战了,我们来看(ppt出示书本91页)

生1:男生队,全部加起来是85,女生队全部加起来是76,所以男生队赢了

生2:不同意,男生队5人,要用85÷5=17个,女生队4人,要用76÷4=19个,所以女生队赢了 师:刚才的同学把这几个数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来比较,也就是他求出了两个队的平均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二、反馈练习,分析问题。

师:全班齐读,思考一下,同桌交流一下

接着往下看

2.某校十年前,数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是41岁,而现在平均年龄是35岁,你说为什么?

师:老师每次都说安全教育,水是很平静的,底下都是看不见的,我们看,下面的情况你看得见吗?为什么老师每次都教育大家要去安全的地方游泳,我们往下看,发现什么了,看见什么? 生:有些地方200cm,比小吴同学高很多,很危险。

生1:12个,因为最多卖12个 生2.10个,平均是10个

师:运用了平均数来解决问题,他说做10个蛋糕

师: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呢?

师:今天呢,希望大家带着你的思考,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走出课堂,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七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分步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出示27+64=

师:27+64的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生:十加十20+60=80,个加个7+4=11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80+11=91

师:还可以怎么想呢?

师: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小结: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再相加就可以了。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1)列式

师:这题怎么列式?

生:356+247

(2)尝试计算:

(3)方法交流

出示学生的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师: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生1:个加个6+7=13

十加十50+40=90

百加百300+200=500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生2:百加百300+200=500

十加十50+40=90

个加个6+7=13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口算,也有可能学生列竖式计算

(4)明确计算方法的表达---分步计算

板书:两种计算的过程,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最后再把每次的得数全部加起来。

跟进练习:

267+314=572+268=

探究二(用递等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a)这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b)这种算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只拆一个数)

师:如果要用算线来计算怎么算呢?

出示算线,组织学生观察算线后讨论得出:

生1:356+247

=356+200+40+7

=556+40+7

=596+7

=603

小结:用算线来计算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生2: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403+200

=603

小结;也可以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连线

382+229=382+200+20+9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776+198=776+8+90+100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

173+429=500+90+12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656+318=14+60+900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练习二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478+317=

①478+317

=478+300+10+7

=778+10+7

=788+7

=795

②478+317

=478+7+10+300

=485+10+300

=495+300

=795

③478+317

=15+80+700

=95+700

=795

④478+317

=700+80+15

=780+15

=795

⑤478+317

=480+315

=480+300+15

=780+15

=795

练习三

268元898元348元268元

小明妈妈要为家里添上2件小家电,你猜,小明妈妈挑选了哪两样,共付了多少钱?

生:268+348

200+300=500

60+40=100

8+8=16

500+100+16=616

四、本课小结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可以用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1、2、3和小数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妻子:“谢谢老公,多了点!”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给妻子发红包3.80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点!(意思是取掉小数点)。”

丈夫心想还嫌多就又给妻子发红包0.38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一点!”

师: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看来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妻子在这里说的“多了点”,意思让丈夫把小数点去掉(发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却是发的多了。这里的“多了点”,在语文修辞中叫“一语双关”,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表意丰富,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想到小数点就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这么大,而且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的问题也就出来,老师也把问题装在红包里,让我们一起拆开红包。

生:钱数少了,小数点左移动了。

师:(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问)同学们,我们先做个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数点会向哪个方移动(左右),向哪方移动会变大,哪方移动会变小?好,让我们一起寻找规律,验证猜想。

二:复习旧知讲授新课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话西游》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径庆阳,听说庆阳的香包文化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分别看中标价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们遇到些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以下问题:

1.化简下列小数。

80.00元= 8.00元= 0.80元=

2.说出下列各数中每个8所表示的意义。

80 8 0.08 0.8

3.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0 8 0.08 0.80

(0.080.8 8 80)

小组讨论: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右大)

2、独立思考,总结规律。

(过渡句,大家总结的特别好,刚才大家将从左到右观察,如果让大家从右到左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独立思考: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80.8 8 80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左小)

树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学们,问一问你们喜欢左还是喜欢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左还是右?老师喜欢右,因为小时候左手写字,妈妈就批评,所以我喜欢右,而且如果将这38.00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不是更喜欢了。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砸金蛋,同学们,和平常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谁答对问题加一分,获胜组将的到老师送的意外惊喜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