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文锋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优质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篇一

1.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

多数教师教学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只是盲目地从教参上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如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目标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要么偏高,要么偏低。有的教师课堂容量大,节奏快,拔高要求,贪多求全。如“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本来只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便可,有的教师却要学生记住意思。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本应大致了解诗意即可,有的教师偏偏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记忆。还有的教师低估学生的现有水平,目标定位过低。如,中年级的认读生字教学,仍然像一年级一样,由老师带着学生拼读识记,目标定位不是“学”,而成了“教”。

(2)教学目标定位不全。课程标准在目标制定上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应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看,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对所习得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有所加强,但在课堂上落实不够

近几年,尽管我们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满堂灌”的现象依然较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的教师甚至用不着边际的提问,代替学生的训练。这样的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或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学生懂不懂,也不考虑有无启发性,以问代讲,以问代读。提问当然重要,但是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有些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

3.基本知识训练不扎实,语言训练不到位

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流程的完整性,对基本知识和语言训练不够重视。难认的字不多读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辨析的字形不辨析,该解释的词语不解释,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归纳的不归纳等等,造成了写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匮乏,用词不当等现象。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小学各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都应重视词句教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决不能马虎。

4.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所谓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指语文课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劳而少功;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过于繁杂,内容多,环节多,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其次是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多数的语文课堂,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导致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不高。

1.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结合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全面、合理。具体地说,教师要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和目标,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和“不确定化”的问题,真正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就不教不学”。确保了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阅读教学要增效。要处理好精读、略读的关系;单篇课文教学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要有较长远的整体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要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扎扎实实地教能力,教知识,教方法,要有明确的语文训练点。如教必要的语文知识、组句成段或组段成篇的能力等。课堂中要精心设计有质量、有效果的学生活动,以此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要使阅读教学增效,还要做到简化教学程序,简约教学内容,简便教学方法。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3.夯实识字学词的基础。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字词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夯实学生识字学词的基础,并且要努力做到写字要提速,识字要提质,学词要增量。教学中要加强写字指导,保证天天练字的时间和质量。同时,要关注词汇教学,使学生掌握足够量的积极词汇,有足够的支撑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词汇,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厚实的底子。

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篇二

刘敬泉

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

通过课堂的讨论,同学们转变了以前“被动的听老师讲,有问题等着老师讲“的状态。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不好意思问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问同学来解决。

“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很多老师未讲过的题不是问同桌就是看答案,都不会的问题会被搁置。讨论后,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小组成员帮助解答,这样上课的主动性也提高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积极的氛围会带动着所有同学都进入课堂,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然后便昏昏欲睡。”

“与老师讲课相比,缓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效率。”

“一些在课堂上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在讨论时能够主动积极发言”。

问题理解得更深入

对于问题,同学们理解的思路可能与老师的不同,他们是用自己的语言在交流,由于思维方式相近,同学讲的更细,使得问题更容易懂。

有同学说:“自从实施小组讨论后,对问题的思考更多了,探讨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一番讨论,对待这个问题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另外,老师只讲正确的思路,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暴露不同的错误,他们可以在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在错误中提升自己”,这样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有时给别人讲题,也会加深对这道题的认识,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思维拓展度更广

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思维的交流碰撞会引起对问题的多方位的思考,从而拓展了解题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

出声思考逻辑表达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了逻辑表达能力,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在集体讨论环节也能积极发言,这样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篇三

这几天的课感觉上得特别轻松,细细琢磨想想,关键是自己的理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以往的教学,可以说是课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足见备课多么“细致”,一个一个的环节,一个一个的问题。拿到课本,教参上的教学设计成为教学主题。可是一节课到底学生学了些什么?满满一节课,甚至到下课都还讲不完,把自己累的不得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究竟每一课教什么?于是本学期我决定要让自己的课堂“瘦身”。结果发现这一单元下来,感觉自己课堂轻松多了。

我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明确预习方法,通读全单元课文。

一读,读通读顺课文

二读,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框出四字词语

三读,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在预习的基础上,单元学习生字的认读和词义。

接着逐课学习,我摒弃繁琐的问题,计划抓住本单元重点,学习每一课时,直奔重点,力求一课一得。

《山中访友》,这一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第1课时四个问题:1、作者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作者是怎样把自己这种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的?你觉得哪里写得好?然后抓住3、4、5段,品味作者的写法。3、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4、积累背诵第5段。第二课时运用本课写法,仿写《校园访友》。

《山雨》这一课的教学环节更简单了。通读课文后,1你感受到什么?2作者写了山雨的什么美?哪些语句写了山雨的声音美、色彩美?美美地读读3、作者是怎样把山雨的声音美、色彩美表达出来的?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5、积累优美段落。

《草虫的村落》,在理清文章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后两道题1、作者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是怎样表达的?第二课时学习本课写法,练笔自己观察到的小虫子,融入丰富的想象。

《索溪峪的“野”》,这一课主要抓住作者总分的写法,从几个方面表达景物特点。第二课时运用本课写法,写自己旅游过的一个地方。

学以致用一课一得。

【有关高效课堂作文六篇】

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篇四

20_年8月10号至13号,我参加了巩义市教育局与郑州市新世纪课程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高效课堂培训活动,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本次高效课堂通识性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句话的含义。这次的学习从根本上_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今后的实践工作也将_们的课堂行为。我们将褪去师道尊严的,我们将逝去课堂霸主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田保华局长的“课改有道”点明了课改就是改善生活,课改的关键在于悟道,循道。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势在必行。他揭示了课改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归本真---培育和谐生长的教育生态。杜金山校长的心灵解码使我心潮澎湃—教育变革我的责任。他谈到学习是一种主体性行为,而教师的第一任务是唤醒主体。认知,理念,观念,信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人生八步不仅指导学习,工作,还指导生活,是我思考颇多。他的报告诙谐,深刻,是我激情万丈,高效课堂—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这就是我的动力。王红顺校长的报告更为我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做出了具体的指导,为我们解惑同时提出了很多实用的金点子,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小组建设是我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以来的困惑,王校长和富校长的报告无疑是雪中送炭。它分为学习小组划分,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综合性培训和学习小组评价。下面我就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培训谈一下看法。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座位的安排要合理,阶段性随机调整。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

在合作学习中,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学习成绩要优秀、性格应外向、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自身标准要高。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语文高效课堂调查报告篇五

一、调查的原因

为了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搜集研究资料,找到现在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低效、无效等现象,优化课堂提问内容和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本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调查。

教师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策略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调查发现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占据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50%-60%。如何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关注:提问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教学重点,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调查的方法与策略

编制《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问卷一),《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现状调查》(问卷二),《教师、学生心目中的课堂提问》(问卷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表》,《课堂教学提问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对语文教师的随堂课、公开课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我们对52名学生进行了以上学生问卷,对6名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对10名语文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课堂提问的访谈,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调查的原生态,学生问卷不写姓名,且问卷前鼓励学生填写最真实的感受;课堂观察前也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三、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问卷的统计显示: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23%,兴趣一般的77%;2.感觉老师提问次数正好的62%,感觉老师提问太多没有时间思考的38%;3.希望老师提的问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77%,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23%;4.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加以赞扬35%,赞扬并点评32%,不太赞扬也不点评33%;5.当学生回答出错时,老师打断学生发言,及时纠正错误26%,立即请他人回答46%,延长等待时间,期待学生自我修正20%,在你回答后,请他人评价你的回答,并提出修改意见9%;6.语文老师提问面向全班学生的33%,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于向成绩查的同学提问的次数67%;7.老师的提问难易适当32%,问题太难,很少有人会28%,问题简单大家都会40%;8.老师提出问题后,采用个别答35%,齐答46%,优等生插嘴答19%;9.老师提问后积极组织学生思考并回答16%,提问后发现学生总不举手回答就自己答38%,提问后没留思考的时间就喊学生回答46%。

教师提问的课堂(随堂课)观察显示:有效问题22%,低效问题53%,无效问题35%;识记型理解型问题占35%和44%,综合、应用和评价性问题只占56%;问题过易的36%,过难的32%,笼统含糊或不了了之的44%;老师提问后立即叫学生回答的47%,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的2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或适时点拨后回答的30%;教师提问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的25%,会的就举手回答的43%,优等生回答问题占87%。

从调查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提问显示: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要难易适中,要有不同的类型,问题要清晰明了,不要包含复杂术语,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促进教学的问题,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问题。

从对教师的访谈调查显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不容乐观,其表现在:课堂提问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只照顾部分优等生,不顾大多数学生,提问没有针对性,广泛、盲目,经常会用“对不对”“好不好”等无效提问,有时问题提出前半句,后半句让学生跟着作答,牵着学生走,平淡无味。

从对语文教师的访谈调查、《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教师、学生心目中的提问》调查的统计与分析来看,当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有:

1.提问盲目随意。

教师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则二几十个问题,少则十几个问题,没有计划性、针对性。有的老师甚至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学生说到什么就问什么,脚踩西瓜皮,一路问到底,认为只要自己能问,学生能答就好。这种漫无目的的提问往往与教学目标无关,脱离课堂,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问题频繁琐碎。

教师提问的数量多,学生思考的机会少,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稍有受阻,教师就急于公布答案,一堂课问题一个接一个,最终是该读的书没读透,该掌握的知识没掌握。

提问重复啰嗦,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生怕学生没听到。特别是老师提问题后,下面没有同学举手或只有几个同学举手时,不到两秒,老师会加重语气再重复一遍问题,有时甚至重复多遍。这样琐碎频繁的提问既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又让学生的学习疲于应付,失去自我。

3.问题难易不当。

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观察,语文课堂教师的提问基本上是识记型和理解型的,几乎是低层次问题的重复,“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低水平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毫无疑问,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够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缺乏思考性,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反之,有的'老师提问太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提问看起来老师的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的提问,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形式内容单一。

提问形式内容单一。观察发现:提问形式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提问内容一般都是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型问题,探究、应用、拓展性问题涉及较少。

提问的对象固定。很多老师都偏爱于优生,因此课上回答问题的都是那几个学习宠儿,而且是每次都是他们轮流回答,有些优等生一节课回答十几次,而大部分普通学生一堂一次发言也轮不到,这种现象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也可以看到。似乎上课的只有老师和那几个优生,而其他的同学都成了旁观者。

5.忽视问题情境。

从课堂观察来看,不少教师不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或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或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提问的有效性。

6.缺乏有效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缺乏积极灵活的评价引导,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有的一味肯定,无原则的赞美,即使学生回答有错也没有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还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来要求学生,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忽视学生在问题解决时的“生成”性。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反思与建议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上述问题产生并广泛存在呢?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其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教材缺乏研究,课堂提问缺少精心科学的预设;对学生缺乏研究,课堂提问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评价缺乏研究,质疑问难缺失过程的开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学情的生成性。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为要实现有效提问,避免无效提问,以促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精心设计,注重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重科学性

教师应在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知实际提问,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一般说,问题要求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完全一致,学生仅凭记忆就可以解答,则这样的问题太简单。反之,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上没有联系,反复思考构建仍无从回答的,则太难。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新颖别致,注重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4.循循善诱,注重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因势利导,注重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6.正确评价,注重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7.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思考和回答问题。

8.推陈出新,注重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因此,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参考书设计的提问,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设置富有开放性、创造性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问题精当,师生互动,交流充分,迷津点窍,思维活跃,真正建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有效课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