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雁落霞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

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一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约性、逻辑性、精确性等优点,因此,数学知识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具体体现在:

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定,仅从文字描述上是很难让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数学知识能将理论化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并将其用严谨的数学公式展示出来,从而完美的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快速记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

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强化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理论性强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化语言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简明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再分析、比较和运算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量的变化等来进行定量描述和理论概括,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电阻r,加速度a,电场强度e,电容器电容c等物理概念,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规律都可以通过精辟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描述。可见,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清楚认识到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还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的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优化实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公式法、图像法等数学方法将物理实验结果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就能清晰的认识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处理物理实验结果时,各种数学工具的应用不仅能使处理过程变得简单、直观,还能有效减少物理实验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备性。例如,在教学“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面对实验数据,学生很难从测量结果中判断哪些结果符合实际,哪些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如果这时候采用数学作图,通过在平面坐标系中描绘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就能直观的判断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筛选出误差较大的点。然后,再通过作u-i图就能很快得到电动势和内阻值。

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不仅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考物理内容中的一个侧重考点。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如函数知识、几何知识、代数知识、极值知识等,来扩宽物理解题思路,提高物理解题速度,从而简便而有效的将物理问题各个击破,让学生在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提高物理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考核的要求。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有效工具,应该被广泛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以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何能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之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的同时又不能因为数学问题而使物理教学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而更加科学、高效的将数学知识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要显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特别是教学大纲中有规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教学要求,而教学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a级要求和b级要求,其中a级要求是较为低层次的要求,例如质点、参考系等,而b级要求则是较为高层次的要求,是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a级要求就全是简单的浅层学习,选修3-3和选修3-5都属于a级要求,但这里面的一些知识需要加深了解或需要综合理解才能掌握.

2.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物理教学讲究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也就是利用理论知识,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在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流程,从而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知识得以系统化,并能有效的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

3.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

许多高中生都发自内心的觉得物理太难了,可是纵观物理各大习题的答案,却十分简短,看似十分容易,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物理要去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简言之,就是你想明白想懂了,就不难了.高中物理在解决问题上以及不仅仅停留于一些物理概念的表面了,而是要利用这些理论结合自身思维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物理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及科学实验的总结,依赖较高的思维能力.

4.知识系统性强。

许多高中生都觉得高中物理的内容好多啊,就江苏而言,就需要学习6本人教版的教材,包括2本必修和4本选修,不同的学校在教材选取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么多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特别是在高三复习时更难以把握要点.其实,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有一些明确的主干知识点,但详细的内容介绍是分布在不同章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例如,“曲线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可以与直线运动相联系,同时引入切向力和法向力,也就是将力的作用也放在一起讲解,再比如“电磁感应”这一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力、运动等力学知识,还包括电路、能量等电学知识,这些要点需要相互贯通起来理解.

5.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

都说数理化不分家,的确,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明显的,就是物理上的一些复杂的推导公式就需要结合数学上所讲的知识,而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具体可以参考选修3-3和选修3-5中的内容.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的策略。

1.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的一大基本要点要求学生把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一个概念下的同类知识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物理教材一般都是按照章节进行讲解的,但是各个章节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掌握好这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些联系性知识点的讲解.例如,物理中的一大难点就是电场,因为电场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电场和重力场加以比较,进行比较教学。

2.整体归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整理归纳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学生所需学习的物理知识点很多,如果缺乏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就很容易出现认识偏差,所以,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例如,多质点运动相关知识的总结,可以采取以加速度为主线的方式。这种方式讲究以点到面地概括总结,有利于将知识点的整个体系结合在一起,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宏观把握.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度学习.进行深度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式,本文所列举的几大物理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个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希望对其他高中物理教师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三

高中物理涉及知识深且广,难度系数比初中物理大的多,可以说物理是整个高中所学课程最难的科目。高中生学习物理十分吃力,甚至不知如何学,对物理的兴趣逐渐缺乏。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现有的知识创设相关的教学方法成为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模型是一种将特殊的、抽象的知识转变为一般知识的工具,学生通过模型可以解决物理中的很多问题。模型教学应该成为教师目前教学的重要手段。

高中物理;模型运用;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理学基础知识是物理,它在理科生运用综合知识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高中理科生必须有效地掌握这一门课程。高中物理学习的对象通常是需要建立模型来研究,而这些模型大多是抽象化的。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运用、分析物理模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将物理中复杂的问题简单解决,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模型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相联系,并且归纳本质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然后再总结它们之间的条件、过程、处理方法、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程序,最后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模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建立模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将抽象性、概括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用质点建立模型的时候,发现它的模型就是简单明了的、无大小形状的质量点。物理模型除了具有直观性,还有假定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模型的建立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得内容模型化,这种模型化就是一种假设的状态。模型教学还有简洁性的特点。物理知识多且杂,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是复杂难懂的。因为模型是通过高度概括的,具有简单明了的特性,学生也容易接受知识、消化知识。

1.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高中生要想提高物理学习水平,就要有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具备物理思维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科学思维方法的关键。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汲取,往往忽略解题的思维方式,缺乏对不同物理思维方法有不同要求的理解,这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方法培养的过程。

2.模型教学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高中物理教材大部分的知识都是生涩难懂的,内容不仅抽象而且概括性高,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简单明了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情景,理顺思维渠道。教师通过模型教学,突出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节点,简化次要节点,将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由繁变简、由难化易。

3.模型教学可以创新学习。物理模型来源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高中物理基本问题的基础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学生掌握物理模型,就能将知识活学活用,不断创新学习。创新学习就是打破现有知识结构,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组合知识。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就是知识迁移、重组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迁移、重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轻松学物理。

4.模型教学可以形成科学的预见。理想的模型建立主要就是突出事物的特点,简化或者舍去不必要因素。这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正确结果,也可以指明研究方向,从而得出预见性的规律。比如,在平抛运动规律研究过程中,首先舍去次要因素,将问题简化成两个过程,通过曲线找到运动规律。

1.鼓励学生认识、建立模型。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引导其认识模型,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模型的初步印象,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物理基础知识建立简单的模型。学生尝试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还有利于及时补充、修正其他知识点,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水平。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中,有竖直向上抛等问题。其中有一类问题的已知条件是: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再反向做匀加速运动,这两个过程中的加速度相同。在解读已知条件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抛物线模型,再让学生思考抛物线、自由落体、力的转化、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模型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理清模型间的联系,再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就能将这种类似的问题解决。教师在实际模型研究中,要注重学生模型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概念是否理解,模型切入点是否合理,模型公式是否使用正确。这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在这一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2.选择适当的模型,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模型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可以将难点、重点的知识讲授清楚,学生也能够不断巩固所学。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识点涵盖范围广且杂,而其中的模型通常是高于实际的。如果教师在模型教学中不选择适当的模型,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讲解模型,学生就不能了解建立模型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模型,帮助学生快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解决运动员跳水所需时间的问题中,教师就应该建立自由落体模型和抛物线模型。在模型中分两段,计算时间并相加,一是竖直向上到抛物线最高点的时间,二是最高点自由落体到水面的时间。这两种模型都涉及到抛物线、自由落体、不同运动状态下时间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进度,详略得当地讲解这两种模型,才能发挥模型建立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3.重视模型教学中建立模型的过程。模型建立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模型建立的过程是需要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它是学生累积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渐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模型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建立模型时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讲到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时,首先提出引人注目的,诸如炸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还是直线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再设计一个小铁球从桌面水平飞出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运动轨迹,通过多次的实验,使学生总结出平抛运动的概念。为了有相对的比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气球从桌面水平飞出的实验。在多次进行实验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小铁球和气球运动轨迹不同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分析出小铁球和气球的受力状态。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发现这两次实验中的运动路线都是受重力和阻力的影响。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平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平抛是沿水平方向抛出,并且只受重力影响的运动的本质。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本平抛的概念以及参与实验的过^v^正体会到平抛运动的本质,从而巩固所学知识,逐渐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建立、重视物理模型是目前高中教师必须实施的教学手段,这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使他们逐渐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总之,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首先应认识到模型教学对学生的重大意义,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模型,最后指导学生尝试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陈胜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学术期刊:文理导航(下旬),.

[2]徐亮:.建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学术期刊:新课程下旬,.

[3]陈志明.浅论高中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学术期刊:新课程(教师版),.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四

整体而言,初中知识相对比较偏重于学生形象化和感性化的认知。大多数学习都是以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为基本依托,相关物理问题以及物理情景也往往是相对静态的,且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都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学生能够简单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客观现象以及相关概念,就可以针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进行解答,简单、方便。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明显不同,其物理概念及相关规律的阐述和解说不仅简捷,还相当严谨。物理方法的采纳和运用也极其科学严密。故此,高中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就显得异常抽象化,让学生难以理解。同时,高中物理研究的内容也更加深入和系统,其研究对象也更加复杂,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就这些系统而言,无论是其运动过程,还是其动态情景或问题,都不像初中物理那么简单纯粹,而是更加复杂多变的。另外,高中个物理还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结合自身物理知识储备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解释。不仅如此,针对某些特殊物理现象,还需要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对其进行公式化表达或描述,从而实现揭露物理现象本质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分析等其他能力。

(一)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针对难度升级的高中物理,学生在正确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梯度的同时,就应该充分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心甘情愿地进行物理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物理学好。对此,学生可以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物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激发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通过探究生活中彩虹、七彩泡泡等各种各样的有趣事项的真实本质,加强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通过生活学习物理,又可以通过物理更加了解生活,是交互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好方法。

(二)转变物理学习思维。

从客观分析,初中的物理知识偏向于形象化,而高中的物理知识则偏向于抽象化。由于学生习惯了初中形象化的学习思维模式,那就可以通过转变学习思维方式,不断加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将高中抽象化的知识先转变为形象化、具体化的知识,然后在进行理解和分析,就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知识吸收了。例如,学生学习弹力、摩擦力等抽象性极强的力学知识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或实验等各种方式,将这些力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简单地利用形象思维进行知识解读和思考了。

(三)提升课堂听课效率。

与所有的学科学习一样,学生更够快速、高效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不断提升听课效率。毕竟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时也会更加简单轻松。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对课堂内容进行针对习性预习。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熟悉课程内容,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学习难点,有利于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强化听课。

其二,听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做到眼、耳、口、手、心全体行动,严禁出现习惯性走神和故意开小差等情况。

其三,仔细做笔记。笔记不要纯粹地将教师讲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而是要将教师讲的重点和自己认为的难点记录下来。同时也可以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比较新颖的解题思路等,以便课后进行复习和吸收。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五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六

二、研究概述。

另一类是调查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有2篇,占总数的。宏观视角研究学生某一学科的兴趣或学习活动的兴趣。前者14篇,占总数的;后者4篇,占总数的。就研究对象而言,研究大学生学习兴趣的论文最多,有8篇,占总数的。其次是研究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有6篇,占总数的。只有3篇是研究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占总数的。其余如幼儿、职校学生类论文9篇,占总数的。就研究性质而言,国内实证研究可分三类:

1.定量研究,指测试、问卷调查、实验等,通过数据收集获得结论的研究。

2.定性研究,指观察、访谈、查阅文献等,通过资料收集获得结论的研究。

3.综合研究,指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从研究性质看,22篇问卷调查的论文,1篇教学实验的论文,定量研究占了,数量最多;个人访谈、查阅文献类定性研究的论文1篇,数量最少,仅占;综合研究2篇,占。可以看出,我国实证研究大多使用问卷调查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灵活性。观察法、访谈、记日记等定性研究极少使用。

三、研究工具。

国内学习兴趣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学生兴趣的现状。这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兴趣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提出有助于兴趣培养的策略。因此,了解学生兴趣的水平现状,是实证研究必备的第一步。内兴趣量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2,国内学习兴趣量表汇总)。第一阶段为单一开放式的简单调查,如赵恒泰(1982)、陈毓芳(1984)对中小学学科兴趣的测量。第二阶段为信度效度检验量表,如胡象岭(1996)、高光珍(2004)、胡象岭,杨昭宁(2010)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测量。第三阶段为结构动因量表,如葛耀君(2005)、唐英(2008)的量表,分析了学习兴趣的结构与动因。总体来看,兴趣量表的科学性有了很大提高,各个具体学科的兴趣量表已经不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量表,而是结合了中国教育教学实情。

四、研究问题。

我们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审视研究者们的研究问题。宏观研究问题主要围绕学科兴趣、男女学生差异等问题;微观研究主要围绕学习兴趣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

陈毓芳(1984)以五所重点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维度的问题,调查了各学科学生的兴趣情况。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为五大主学科:数学、外语、语文、物理、化学。初二是教学上的关键年,学习兴趣出现两级分化。胡象岭(2010)高二学生的物理兴趣最高,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低。这一结论与陈丹与张颖之(2003)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孟瑜(2013)则对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一学生的历史兴趣高于高二、高三学生。

陈毓芳(1984)还对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男生偏爱数学、物理、化学,女生偏爱语文、外语。赵恒泰(1982)的研究与陈毓芳的研究结果一致,男同学对理科感兴趣的人数要比女同学要多,对文科感兴趣的女生多于男生。但他同时指出,对这种差异进行x2检验,所得p值大于,说明男女性别在学习兴趣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胡象岭(2010)对曲阜市871名高中学生物理兴趣进行调查,发现男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水平显著高于女生。通过对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可以看出,性别是造成学习兴趣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具体效果在以后的实证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另外,还有研究者对职业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如张宏与涂玮等(2013)。他们发现,职校学生厌学心理普遍严重。对学习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很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一般。中职学生比高职学生更加厌学,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厌学,男生比女生更加厌学。

不同学校学生对不同的学科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异。从研究者们的研究结论中,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学习兴趣和年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2)学习兴趣与性别有关,男生对理科更感兴趣,女生对文科更感兴趣。

3)各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年级之间的相关性因学科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微观研究层面,研究者们研究了学习兴趣与单一因素的关系以及兴趣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从兴趣的产生过程来看,学习兴趣既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情境内容、交互环境的影响。实证研究主要研究了学生的个人因素。例如,何旭明与陈向明(2008)研究了学习投入与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伴随着自我选择感,导致学生的学习投入,从而产生学习兴趣。^v^玉与何一粟(1994)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习兴趣与智力、忧虑的关系,认为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吴靖媛与高光珍(2010)、黄豹与谢雯(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科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吴靖媛与高光珍还指出,高一、高三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相关度,高于高二;学习成绩不良组的相关度高于优良组;女生的相关度高于男生。

研读文献发现,我国目前对学习兴趣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外在显性因素研究,如对教师、教学内容、学校环境等的研究。对个体兴趣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对个体的性格、智力、先前知识经验等隐性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者们也没有研究外在因素如何通过内在因素影响学习兴趣这一心理过程。所有的研究都是单一研究,缺乏综合研究。

五、结语。

通过研究所检索的文献,我们发现三个方面的问题:问卷调查量表有待完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综合影响因素有待调查。

国内对学习兴趣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自评方式测量。问卷内容缺乏理论来源,大都是实际教学的经验之谈,缺乏信度与效度。分析近35年的文献,我们清楚地看到,虽然学习兴趣的测量工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原来的单一维度、单一题项,无信效度检验慢慢发展为多维度、多题项,信度与效度指标也越来越全面。但是整体而言,国内学习兴趣量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只有极少数的兴趣量表进行了结构分析和信效度验证。

国内学习兴趣的研究主要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经验总结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因此,国内学习兴趣的研究只能借鉴国外发展的理论,难以形成关于学习兴趣的元理论,也无法推动国内学习兴趣理论的发展。

国内学习兴趣的研究大多是单一影响因素的研究。兴趣产生于人环境的互动过程,既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内在个人因素的影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外在因素通过影响内在因素从而对兴趣产生影响。而目前的研究过多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忽视了内在心理因素。今后学习兴趣的因素应该从兴趣和心理变量的关系入手,更多地探讨心理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3]葛耀君.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的信度与效度验证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10]唐英.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1]田业茹.学习兴趣的发生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2]吴靖媛.高光珍.胡象岭.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11):9-11.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七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xx(16)。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八

语义特征分析概述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英语写作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低碳经济”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经济预测与决策概述及其在证券市场数据中的应用论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研究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估体系构建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关于思辨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研究基于连接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思辨缺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模式识别技术原理概述及其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思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学英语写作课中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多因素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10]陈长松.论思辩能力在新闻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j].新闻界,2010(2).

[11]甘文慧.浅谈中学生历史思辩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90.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九

: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

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

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

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

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以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题。

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

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

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理含义。

另一方面,向学生呈现物理规律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规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

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数学语言,即公式。

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理解时,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

“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数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应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

如,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属基准条件。

如果系统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其动量是不守恒的,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内远大于f外(或f合),该系统的动量可看作是守恒的,其条件属近似条件;其二,选定直角坐标系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和y轴进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的各个外力(含分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轴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其条件属分动量守恒条件。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低速运动问题,而且能解决高速运动问题;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

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物理规律来源于物理现象,反过来应用于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运用,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规律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逐步训练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最后指出,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3。

2、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7.

3、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09.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美育教育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教育的运用将利于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将利于物理学的持续发展,同时利于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物质构成、转化与运动等,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物理概念、模型、公式与抽象的思维方法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教师讲解的难度,同时物理的枯燥性,致使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不足,对其内容的掌握也相对困难,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美育教育,将其对称美、统一美与和谐美等融入到教学中,将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美,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效率。其二,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美育教育,将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吸收,从而使其具有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美育教育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让学生通过美的熏陶,其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挖掘物理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物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物理规律在不断研究与探索,这不仅体现了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学家的崇高精神美德。如哥白尼的地心说,在当时,哥白尼面对艰苦的环境,仍旧对其学说不放弃,执着的追求,其专心研究三十载,最终使其学说更加系统,让人们对世界形成了新的认识;同时,自然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物理学家对其研究,其思想也体现了和谐美,从而让人们对物理学所具有的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法拉第的理论中,统一了电与磁;在广义相对论中,统一了物质、空间和引力等,这些物理知识将统一美与和谐美真实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让教学与学习中蕴含了无限的美学精神与美学内容。同时,物理学的美还表现在色彩、形状与声音等方面,其一,在色彩方面,光的干涉试验中,将出现一种分布均匀的彩色条纹;其二,在形状方面,物理学中的形是由点线面等组成的,其中的蛇行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线条在简谐振动图像中便可以观察到;其三,在声音方面,由于光波与声波在其传播过程中有着奇异性,在声波中极易形成衍射现象,主要是其波长相对较长。

2.了解物理学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着众多的物理学史,这些内容有着无限的价值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其内容,还要对物理学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同时教师要对物理学史进行积极的利用,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学习物理的热情,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将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品格。在对行星三大运动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普勒的生平事迹,对其中有趣的事情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其思考,并让学生对开普勒的科学精神进行学习与感悟,从而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家产生深刻的印象,并受到诸多的启迪,进而再进行物理内容的讲解,将利于学生的吸收与掌握,让学生对物理学的美得到准确的认识,并促进其学习,为其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3.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从而丰富其教学手段。在众多物理现象中,对其观察有着一定的难度,从而制约着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其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实现教学,将声音与画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将通过审美情境,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将利于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让其保持高度的集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保证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注重其教学。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蕴含着统一性、对称美与和谐美等众多美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物理美,充分发挥物理美的作用,美育教育的实施,要对物理美进行挖掘,对物理学史进行掌握,对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利用。相信,通过美育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一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途径,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之外,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物理学科是属于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还有有趣的物理实验,这些都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物理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我们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熏陶,让学生从物理学史当中了解人类的进步和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奥秘的艰辛历程,运用物理学家不凡的经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敬仰和爱慕之情,从而爱上物理。比如,让学生了解浮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从苹果都是落地的现象中的发现,瓦特从烧水中引发的沉思……其实,物理奥妙无穷,物理学史的轨迹诠释了物理学家们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许多物理现象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而要发现这些现象就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学习物理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发掘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我在课堂上讲解定律的时候往往都是挖掘物理学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深入思考和研究,然后给人类带来了伟大的发明,从这个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埋下探究科学秘密的种子,从而产生学好高中物理的内在驱力。比如,我在教学《失重和超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又不容易理解,我就从我国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和顺利返航的宣传片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飞船里面的生活,比如他们漂浮的身体,有许多物品必须用胶带固定,这些失重的现象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然后他们又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宇宙飞船在升空和返航中的失重和超重的资料,使得他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案例不但激发了他们探究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身边的大小事件作为课堂案例,切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就能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得到不断的满足,他们会被神秘的物理现象深深吸引,由此产生要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内动力。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自主性,我们就要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上下功夫,提出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那么,我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方面是这样做的:我通过对学生读题激发他们按照下列步骤思考:1.已经知道什么条件了?求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你能画出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你们能把相对应的公式写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长此以往的发问,学生逐步养成了这种自问自答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物理课往往都是比较深奥、枯燥、难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的时候会产生畏难情绪,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这样和谐的关系能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友好、和谐、民主、诙谐的课堂氛围,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学生拉近关系,亲近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我们是合作伙伴,我们的关系亦师亦友,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得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有张有弛的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2.消除高中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高中生心理正趋于成熟,来自高考的压力太大,导致他们会有紧张、焦急、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每次考完试,有不良情绪的学生好似都要发作一次,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有波动,厌学;在家里无缘无故发脾气,脾气暴躁等。这些学生的不良情绪一定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由于他们的不良情绪也会带给每一个家庭,所以家庭的压力也大,父母会受他们的影响随着他们的情绪和成绩产生焦躁、恐惧等心理,也会没有来头的情绪低落或者无故发脾气等,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由于高中生的不良情绪引发的消极事情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消除他们由于生理发育和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变得坚强、乐观、抗压性强,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我就是通过在课堂上用物理学家百折不挠的坚持,最后获得成功的多个案例引领学生思想,比如让他们了解爱迪生为了找到灯丝的材料,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许多人都在嘲笑他,劝他放弃,但是爱迪生却说:即使我是失败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证实了上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物理考试我们都知道,达到高分数太难,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出现低分,所以每次成绩出来,我都及时找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总结和反思,找到自己哪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哪些知识还欠缺,帮助他们查缺补漏,讲他们崇拜的物理学家失败的案例,高中生也是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哄”和“忽悠”,这应该是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败的法宝,在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同时要给予激励,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做详细的卷面分析,转移他们过分关注分数,也能够激励他们鼓起斗志,重树信心至关重要。

总之,利用物理课堂教学,挖掘高中物理的知识内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研究课和探索课,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实践、环境保护教育等,大胆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物理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二

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师及学生没有对安全教育引起足够重视,进而给物理教学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向学生传播科学的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例如,在某高中二年级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就《测定金属电阻率》这一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电的危险性,并对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对规范性的《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播放演示,再将不规范的《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行为及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引起的安全事故和后果向同学们进行播放,从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

2明确任课教师的安全职责。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受传统教育观念“严师出高徒”的影响,许多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会采取一些另类的措施加强管理,例如体罚学生、讽刺侮辱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做出傻事。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校应当明确物理教师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教育相关制度,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讽刺侮辱学生;不得擅离职守,自习课时应在课堂值班;及时正确处理课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于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3],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进入课堂。物理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课前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步骤熟记于心,并教会学生必要的实验安全知识及处理安全事故的知识;上课时先讲实验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示范和演示;上课过程中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环境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问题一直贯穿物理教学全过程。问题教学法是问题为主线,其主要目的就是启发学生思维,而物理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依靠实验进行。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学生设置在适合开展安全教育的环境内,才可以更好地保障物理教学质量,保证老师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某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平抛运动老师需要进行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进行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在实验室里,老师在墙壁内张贴各种安全警示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物体的平抛安排足够的运动空间。同时通过安全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为物理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安全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重要意义。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同时物理知识是较抽象的,需要依靠一些实验提高教学效率。而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为此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既能保障物理教学质量,又能有效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三

高中生物的学科能力培养有助于全面提升生物素养,同时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

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模型说明、打比方等方式将生物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牢固的记忆。

将比喻教学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大大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动、客观的完整形象。

比喻也称打比方,其是用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喻和其有共同点的其他食物,一般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少见的陌生的事物。

将比喻引进高中生物教学,可将抽象的微观事物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使其更加自信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

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我将蛋白质这一特殊结构比喻成弹簧,弹簧是学生都熟悉的物体,尤其弹簧上的钢丝与蛋白质上的多肽链结构十分类似,将一根弹簧多次对折,与多肽链盘曲后的空间结构十分相像。

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讲述蛋白质多样性的结构与其自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等因素决定的,这与制造弹簧时所选钢丝的粗细、长短、种类等有关一样。

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微观的多肽链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也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一知识点。

再例如,在讲解adp与atp互相转化的问题时,我将这一过程比喻成取钱和存钱的活动,adp相当于取钱后的存折,atp相当于存过钱的存折,在转化过程中变化的能力,相当于存进和取出的钱。

同学们对存钱和取钱的问题都不陌生,这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adp和atp相互转化的问题。

二、借助直观教具,提高学生观察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直观教具的特点是:生动与形象,极易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手摸、鼻嗅、耳听、眼观,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与细胞生物学有关,因为条件有限,很难为学生创造机会亲自观察实物,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对细胞有更多深层了解。

直观道具展示也隶属比喻教学法的一种。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模型成为“假”,将实物标本成为“真”,一真一假说明两者之间还存在差距。

一般来讲生物课上的模型都是实物放大化、模式化之后的样子,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其是以实物为原型,在事实基础上抓住实物特点的前提下制造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并不影响中学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学习。

因此,学生可将模型看成实物对其仔细观察,逐步发觉其内在本质和真实特征。

学生在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点、说明,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熟记各个知识点。

需要提醒的是,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之前,教师应做足工作,告知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开展观察活动,并提示他们主要观察什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观察计划,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的思维方法。

为快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紧扣学生的兴趣点,以趣味性为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观察活动,并逐渐养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比喻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三、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

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比如,我们在讲解光的成像原理、结构时,可将其比喻为照相机,这一形象化比喻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复杂性,使成像原理显得直接而客观。

再例如,我在讲解有关“神经结构”知识时,这一抽象的微观知识,不易让学生理解。

我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实物,大家都默不作声。

当我拿出一支铜丝裸露的电线时,大家都恍然大悟。

电线与人的神经结构十分类似,电线的胶皮和神经内的结缔组织膜类似,铜丝和神经纤维类似,在传输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

一根常见的电线就将复杂的抽象的神经结构问题解决了,可见比喻道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

总之,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乏味等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借助比喻教学的优点,将打比方、直观教具等比喻教学法展示等引进教学中,使其将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化、客观化,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成效的成倍提高。

参考文献。

摘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就一定能使高中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学习的自觉动力。

一旦学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反之,学生厌烦生物,他们就会对生物置之不理,放弃学习。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下面笔者试谈几种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若单纯讲授,肯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效果自然不好。

对此,我们不妨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如讲遗传规律可以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dna的结构可以先导入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懂得一定的道理——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开拓进取。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波好动、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高中生也不例外。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可以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牵挂,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和欲望。

因此,教师要重视悬念的设置。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原则,设置一系列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怀着高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二、拓宽思路,革新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四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5、要认真审题。

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五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成为每一节课(包括复习、练习、试卷讲解练习等)的教学目标,从物理基础抓起,从日常教学着手,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物理学科是一门典型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目,因此,高中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受教师传统教学意识及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学生很少直接参与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探究活动也少之又少。如何打破这一局限,活化物理课堂,实现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因此,高中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及科学的实验认识。因此,基于这种教学现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探究。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才会在具体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继续探究的想法,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意识。以人教版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导入为例。运动是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然而,学生却从未产生过疑问,你为什么会看到事物移动?为什么地球在自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上学途中的所见进行思考,对“运动”、“速度”、“参照物”及“静止”等物理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如,“你骑自行车来的途中,为什么感觉汽车快?”、“从公交车的窗户往外看,你会发现路边的站牌会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在来学校的路上,你有没有感觉什么东西是静止不动的?”等等,借助学生的回答,将抽象的“参照物”、“速度”等物理知识形象化,以学生的经历为基础进行探究教学,不仅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具体物理知识的教学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实现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此外,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对具体的“运动视频”进行观看,在直观“运动”的引导下,对“参照物”、“速度”、“静止与运动”等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行分析、探究。在问题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直接设问,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也可以借助不同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活动。

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除了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地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的相对有限及物理实验的本身特性,很多实验都无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即便如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创造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教学为例。在力学运动中,合力与分力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一定的力学知识,如两人搬水、跷跷板等等,因此,力学实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在此实验中,器材要求简单,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直尺、三角板、细线都是常见物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验失败的现象很常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指导,如拉动方向、结点的位置等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除了对实验要领、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外,教师还要对实验操作方法、技巧等进行一定的教学,如及时记录实验变化、对实验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除了课内的'物理实验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行课外物理实验的实践。如教师可以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活化、创新作业形式,将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如生活中的电、自然界中的光、生活中的力等,都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课外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探究意识的培养及探究实践的锻炼两方面探究了高中物理实验研究能力的有效发展策略。然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探究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探究能力,更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学习态度。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死板认识,鼓励学生透过实验认识知识,从而形成有效的物理学习策略,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杨雪梅.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10).

[2]徐春晓.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鲁东大学,(04).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六

口何宗罗刘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长沙41000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特别突出“过程与方法”,并且再三强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目的就是顺利实现三维目标,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

譬如在《磁感应强度》的引课中,我们不妨一起同归一个问题的发生过程:在讲台上放了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磁性物质,请同学们猜想:“哪一个磁性最强?”并用实验检验:“看哪一个能把带有铁架的椅子吸起来,”(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预料,体积最小的磁性最强)引出“如何来定量的描述磁性的强弱”的问题。为全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这比单纯依靠老师自顾自述说或通过放映有关视频学生被动观看效果要好得多。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教学论文)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真正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譬如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相互关系上,二者本质上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味就教材教,完全没有学生的影子。所谓重点、难点问题,是从教材本身而来的或是从教辅图书中“复制”而来,与学生根本无关,整体性要求教材分析中要以学生为依据,重点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在本节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问题:难点是本班学生在学习具体教材内容时的难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树立“结构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网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譬如在对运动描述这一章进行知识总结时,图1则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呈现方式。可笔者通过运用结构意识对此进行知识总结时绘制出知识结构图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图1中进行知识总结的时候,把相关的知识脉络一层一层地画出来,这一教学中板书和总结的方法显然能使得学生知道一些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然而让学生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想打通通往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环节和路径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各个大的知识点之间互相孤立,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整体结构和功能,这种分解分割式的思维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整体地、综合地研究事物,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迁移和运用,而且如此知识总结,与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也有差距。

采用图2结构方法的思路后,就有助于略去细节和次要的因素,形成主干清楚、层次分明的基本架构,学生自初中升人高中后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物理学的概念是如何进行演变的,这对于他们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运动的描述:概念描述、符号描述、公式描述、物理意义描述,几种描述方式紧密结合,从位置到位移再一步步到加速度概念的提出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而且着墨不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种深层的内在联系和形式上的新颖,学生很容易陷入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沉思中,教师更可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回答:“描述运动的最核心的最深刻的物理量是什么?”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是加速度,还有从形式上看,速度和加速度是什么,都是比值,是比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率,表示变化快慢,而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又是什么,可以看出都是差值,是差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量,表示变化的多少。这样一来学生记忆起来的容量不是很大,但是效率却相当高,很容易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到迁移和运用。还有这种阶梯式样的结构形式也很美观,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学习就像是上楼梯一样,只有一步一个台阶,上起来才会比较容易,相反如果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向上更高的一层台阶就会比较难,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上的教育。

三、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留出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物理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如在教学案例《回旋加速器》中,传统教法是“介绍结构,讲解原理”,其结果可能造成教师呆板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局面,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静态的知识(现成结论),而那些蕴涵于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知识(科学方法等),却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同时无法达到在感悟科学家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思维激荡的目的,其教育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为此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如问题为:

2.可否再加几个电场,让带电粒子逐一通过它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图3上改画成图4)。

3。仔细推敲一下它的可行性:按图4所示的方案,真的能实现多级加速吗?――在相邻两级加速电场的中间,还夹着一个反向电场,当带电粒子通过它们时,将会受到阻碍作用。

4.用金属圆筒代替原来的极板。(在图4上改画成图5)这样,既可以在金属圆筒的间隙处形成加速电场,又使得圆筒内部的场强为零,从而消除了减速电场的不利影响。

5.电源是否做点改进?――为了简化装置,我们可用一个公用电源来提供各级的加速电压。(在图5上改画成图6)。

6.若电源的极性保持恒定(例如始终a正b负),你认为这个粒子能够“一路顺风”,不断加速吗?――为了实现带电粒子的多级加速,应该采用交变电源。

8.如要保证同步,电源频率有要求吗?应该越来越高才行。

可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并在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上都与以前的物理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这些变化必然对物理教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特别是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新理念的设计特征等均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对这些新观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实现,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教学设计的新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这是广大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新课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闫俊华,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学习,(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课程观[j].教育研究,(10).

[3]吴加澍,意识功能方法――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3(3).

[4]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七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实验相结合。但是物理实验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学的工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很好的认识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高考照样可以拿到高分,这和物理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这种错误观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被轻视。在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条件较好的的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但是却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认为实验教学也不过地得到结果的手段中的一种。这些都让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难以好好的发现下去。

2.实验教学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实验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多数的老师,他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自己在讲台前面做实验,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做实验进行抽象的学习和思考。有些老师也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已经把实验的步骤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按照自己所给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规矩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是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及知识便不复存在,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物理实验的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高中物理实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高中生的在进行高考时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依然没有产生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设立物理实验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发现,实验题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题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实验题目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在全国卷中尤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评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样也导致了实验中的创新意识评分的缺陷。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些实验试题出现了一些创新。会考制度的产生使得物理实验得以进行评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实验均是书本上最基础的实验,创新性质的实验还是没有出现,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能力。

二、问题的提升对策。

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让老师充分意识到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结合观察和实验。不可以仅仅把实验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或者知识为物理教学的服务的一个平台,要知道物理实验室物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相铺相成。要将物理学好两者缺一不可。

2.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教学中过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这是两个个体的单独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同等的道理,他们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然而将这三个个体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便使得自我思维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传统物理实验的突破。

问很多学生,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以及意义何在?学生的回答是,老师让做的,我们按照老师所演示的,结合课本上的步骤作出这个物理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到和老师及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老师的复刻机,他们做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实验问题要进行探究学习。

4.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

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改掉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物理实验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示,而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6)。

[2]韩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3)。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八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论文大全(19篇)篇十九

会学习的要义在于知道怎么学更有效。学习物理首先要做到有兴趣和善探究。没有兴趣,面对一些艰涩难懂的知识我们就会望而却步,而有兴趣则会觉得进一步的学习都是乐趣和挑战!因此,我们平时就应培养勤观察、善探究的习惯,并将之融入到学习中,从而轻松有效地学习。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课堂学习。通过听课掌握概念、理解规律,学懂弄透重难疑点,明确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另外,在课堂之外要勤动手,多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

二、会做题——应对考试。

学懂弄通基本知识只是基本要求,要想提高解题能力,就要做到会审题、多练习、勤总结。“会审题”就是要在读题的过程,搞清已知和未知,审题题目涉及的物理量和物理过程;“多练习,勤总结”就是要通过多做多练来熟悉题型,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规律和技巧,做题不能就题论题,应探求题目的个性与共性,学会分类整理,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三、会应用——方便生活。

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生活更方便,这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物理是我们所学众多学科中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同时又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可大大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我们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班主任开学讲话大全(18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副经理转正经理申请书(模板17篇)

    更多申请书是展示我们个人能力、背景和资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它的写作。更多申请书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

    助学金申请书理由(热门20篇)

    助学金申请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经济支持,更是为了让评审委员会认识我们的梦想与努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申请到助学金的同学们的申请书,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他们的经验和写作技巧。

    二季度信访工作报告(通用20篇)

    通过工作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对工作进展进行梳理,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工作报告范文二:通过近期的工作总结和分析,我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

    简爱十三章读后感大全(13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篇

    初中地理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通用17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评估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工作成果与经验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三(15)班数学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教案(优秀12篇)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的重要工具。教学计划范例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评价和反馈的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内墙刮腻子承包合同(模板22篇)

    承包合同规定了项目的工作内容、工期和价格等重要事项。总结范文可以为您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但请务必根据您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1、

    我最开心的一节课(优质20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今天是在暑假班学习的最后一天了,时间转

    求职邮件简历正文(优质21篇)

    编写个人简历需要统筹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并突出重点和亮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简历编号:更新日期:姓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