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讲稿(通用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飞雪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讲稿(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篇一

每当谈论到科技工作者,人们的眼睛里总是闪耀着敬佩的光芒,脑海中浮现出那样一群默默钻研并且奋斗在科学领域前沿的科技工作者们,他们在实验室中窃窃私语,在俯身探看,在微叹皱眉,摸索着我们光明的未来。当我遇到了宋杰光博士,我才知道在他们硕果累累的背后,不仅仅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对科学高深的理解,更有着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一场“科普讲解大赛”让我结识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老师。

宋博士的科研思维是细腻的,这是基于他刻在骨子里温柔和蔼的优秀品质。科普讲解比赛的晋级,让我踏上了由宋博士领队去南昌比赛的奇妙之旅。同行六人,我一人迟到,榕港酒店下五个人的等待,我害怕老师责备的话雨点般落在我的头上。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时宋博士溺爱的目光,他笑道:就等你啦。宋博士笑得很灿烂,黑框眼镜反射着智慧的光芒,风儿在吹拂他光亮额头前的乌黑小卷发,清晨的阳光勾勒出他的将军大肚腩,身前的腰包仿佛都揣着他的小宝贝,蓝色的衬衣和牛仔裤显得那样的温柔可爱。因我一人迟到的改签,使得我们队伍整体晚到了两个多小时,他没有任何的烦恼,他只是用温柔的方式在教导着我:人生虽然漫长,但不是每次的旅途都会有人愿意为你等待。我呆呆地想了很久,正是有这样的温柔和蔼,科研工作者们才不躁不恼,将每次的失败看作为成功的母亲,才会有之后那样杰出的成果。

宋博士对待身边一切事物都是一丝不苟的,这让我看到了严谨的科研品质。在去比赛之前,他总是考虑到我们的方方面面:空余时间多做比赛准备,下车要记得带上行李,坐地铁要转线,早点去科技馆试音走台,要带上口罩、选手证和身份证,要我们互相照看随身物品,试完后回酒店要再准备准备比赛,如果饿了就拿餐票去酒店填肚子……在他的脑海中,早已经规划好了每一个流程,我们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他的计划之中。在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对于饭店早早地端上了汤菜感到疑惑。上菜的顺序,他也是十分的讲究。他轻声与我们说到:“最合适的是在五六个菜上好之后,再上汤菜。”在这样严谨有计划的宋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对于南昌比赛之旅有了十足的安全感,也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那严谨科学精神的魅力。也正是有像宋博士这样有长远目光和规划的科研工作者们,我们人类文明的前程才更加的光明。

宋博士在带领我们比赛的时候,也潜移默化地向我们传授他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着我们的团队意识。因为我们所在的赛区不一样,还有两个小伙伴没有试完音,我们在外面等她们。而老师开完会后看见我们人不齐,温柔和蔼的脸上第一次出现那样的慌张,不安的眼神飘渺不定,他问道:“怎么她们没有和你们一起走呢?”他担心的不只是我们的人身安全,也在担忧我们的团队精神,害怕我们各自为好。在接下来的比赛准备中,宋博士将我们聚在一起讲到:“别想太多,在台下看他们讲一百遍都是那样,只有当你真正地站上去了,你就成长了,就真的又向前迈了一步。”我们相互打气,这样的团队精神也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向着人生路上再大胆地迈出一步。无论那一步迈出了多远,迈出脚的刹那,时间会缓慢,阳光会明媚,微风会再起,你就已经成功了,你会推开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不同以往的景色。我们依稀透过他的眼镜看到了他眼睛里所反射出来的光彩,那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团队精神之光。在那样的光芒照耀下,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一股无比巨大的推力。在这样的力量之下,大家都会奋力地向前,克服成功路上的种种困难。

宋博士的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地归纳总结,从中创新出更好的比赛技巧,这样的创新精神也在深深地感染着我。比赛正式开始,一个个比赛选手正式上台。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个选手的比赛风格,上台步伐,语速语气,表情神态,手势动作,台上的站位和时间的把控,甚至评委更喜欢哪种风格的讲解,为我们总结出获得高分的技巧。在此基础上,他还为我们创新出能让评委眼前一亮的技巧。他轻声和我们说着:“上台的时候要昂首挺胸,展现自信,最好站在左边,可以看到倒计时,语速适中,语气顿挫,表情要阳光自然,手上的动作简洁明了,时间最好控制在1分30秒左右,这样的选手得分都比较高,现在是下午时间,评委多少会有点审美疲劳,上台的开场声音一定要大,结尾的声音要拖长,才能让评委更好地记住你!”说完,还给我们简单地示范了一下。突然,他又讲到:“诶,因为你们是学生,可以俏皮一点,这是青春的优势。”正是这样的科技工作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创新精神,是从细节中总结规律,又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我甚至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每个累累硕果孕育的美好过程。

宋博士作为科技工作者,作为我们的带队老师,他具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在了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体现着优秀品质和科学精神。“有请下一位参赛选手入场!”在宋博士熏陶之下,我捏紧了话筒,满怀期待地走出了候场的门框,走进主持人的视野,舞台上绚丽的灯光让我眼睛微眯,我注意到摄像机的聚焦,台下是托思的评委,充满好奇的观众,还在看稿子的其他选手,对我满怀期待的宋博士和同行的小伙伴,他们笑着,我心里一怔。那一刻,我不经意地笑了,心里的五味化为了自信的开场:“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以往觉得那个舞台是备受人们用批判眼光审视的地方,现在才知道,原来那里是自我才华的张扬,评委对你优秀的认可,有老师和家人骄傲的笑容,小伙伴们的掌声与喝彩,对手的钦佩和肯定,我流利地表达着我的科普主题,一切都变得那样的缓慢。我看到了坐在赛场的后面的宋博士,他眼角的光芒并微微地点头……正是这样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科研成果,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将知识和人生阅历分享给我们,让我的眼界慢慢开阔,看到不同的风景。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不仅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默默地教书育人,培育着祖国的新一代花朵。

当我再次举起手机拍摄的时候,看见的是返校途中,车窗外的夕阳,一道道闪过的电杆试图让我不要再迷恋美丽的云霞,告诉我这趟奇妙的旅程已经落幕。我不由心生感概,在宋博士的带领下,我在这趟科普讲解比赛的南昌之旅中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宋博士的微笑和点头,都化为我记忆银河中的星辰,他的品质和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前进的路途。我受益良多,不胜感激!如果有人这般问我,谁是我心中的最美科技工作者?我会说:宋杰光博士。

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篇二

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朋友们,各位专家,同志们:

第一句话,科技美是奉献之美。正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忘我奉献、无私奉献,才让创新成为__的城市气质和鲜明标识,才让创新的东风、创业的火种,越烧越旺、越烧越广,使创新成为自觉、创新成为名片、创新成为优势。

——创新成为名片,我们落实省委“十大创新”行动,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干出了全省第1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干出了全省第1的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愉悦口罩、惠民绳网、兴福厨具这些__科技元素闪耀北京冬奥,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的实业品牌和城市名片。

——创新成为优势,我们持续做优科创平台,做优科创服务,做优成果转化,“五院十校n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正加速变成现实生产力,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的后发优势和争先底气。

第二句话,科技美是自强之美。“创新争先、自立自强”是今年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题,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崇尚“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做科技攻关的开拓者、科学普及的推动者、科创兴滨的担当者。

——做科技攻关的开拓者,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瞄准前沿引领科技,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助力科技创新和实业创新中继续担纲承梁。

——做科学普及的推动者,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向身边的青年人才传授知识技能、传递品德情怀,同时积极投身科普志愿活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做科创兴滨的担当者,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产品上、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催生出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更多的上市企业,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展现“在__、知__、爱__、建__”的硬核担当。

第三句话,科技美是服务之美。各级各部门要锚定“科创品质更强”目标,围着人才转、盯着服务干,把机制建好、把平台做优、把政策落实,让科技工作者舒服,让各类人才满意。

——把机制建好,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合力共为。我们将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把科创工作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

——把政策落实,实施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把人才激励、创业支持、子女教育等政策落实落地。各级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要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让各类人才在__创业无忧、工作顺心、生活便利。

最后,再次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篇三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获悉您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建议人选,作为学校青年学生代表,我今天怀着万分敬佩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向您表达崇高的敬意,以及诚挚的祝福!

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一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是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全球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能多养活4亿到5亿人,就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袁爷爷,这是您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让世界人民为之动容!

袁爷爷,您曾经无数次跟人讲述您的禾下乘凉梦,说你梦见你们种的超级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您和您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您说,这是您真正做的梦,日思夜梦。袁爷爷,您知道吗?听了这些话,我们多么钦佩您,您是有梦想的人,您也教会我们青年人要敢于梦想,敢于幻想美好的未来。

您还关心年轻人接班的问题,希望通过建立基金和现代农博物院,焕发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您还忧心18亿亩的耕地无法保住,还曾提案彻查国家粮库。对和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您来说,这些并非是一路坦途。最近一段时间,您又提出了一个新鲜的概念,将您立足的长沙打造为“国际稻都”让这个城市成为水稻研发、展示、交易中心,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作为一名科学家,您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这是一种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必然会在科学史上树起新的丰碑,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努力向您学习,争取为祖国伟大的复兴梦,努力!

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篇四

各位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虽金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虽命标志看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赞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稿篇五

21世纪,中国的科技有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篮球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不久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也减少了许多资源的浪费。

我们随意走过任意一条街,ofo小黄车排在路边上,人们便可以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小黄车上的二维码,支付1元,就可以骑行了。支付的钱少,又可以得到相应的收获,许多大学生以及“工作族”对这项“共享单车”的项目都很满意。

不过,有“得”也必当有“舍”。在路上,共享单车杂乱地堆在一边,影响了道路的畅通与安全,甚至还有人故意把共享单车弄坏,把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喷上油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事件呢?人们应该要去想一想,要怎样才能保护这些共享资源,在想的过程中,也应该要反思一下自己。

生活中的共享资源也处处可见。

8月左右,许多明星买了很多书放在地铁上,以供人们在乘地铁的时候可以阅读。原本应该是对人们非常有益的一件事,可是许多人在地铁上并不会看书,几天下来,一本本书都像崭新的一样,也有许多书被破坏了,比如把书里几页纸撕掉,也有人会把书带回家。久而久之,书的数量在一本本地减少,可供人们的资源又减少了,按照网络上一句话来讲,“这到底是人性的毁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上海的书店最近也有开展一个活动;把书放在电话亭里,这可以给路上躲雨的人们看。性质与地铁里放书差不多,希望人们可以不要破坏里面的资源,这样就可以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了。

虽然现在是一个共享时代,但是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能去浪费这些能给我们提供很大帮助的资源。同样的,我们也只有一个地球,浪费食物、电源以及等等,都会对我们的地球母亲产生危害,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致力于环保,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2022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优秀征文作文7

一提到“科学”,我脑海里最先想到的就是天宫一号上天、潜艇入海、高铁飞驰……

可是,那天去了绍兴科技馆参观后,我发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你知道“膳食塔”吗?科技馆的老师给我们介绍说,“膳食塔是根据中国人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为了指导我们平衡营养,合理饮食。”老师说的“合理饮食”这一点我可是深有体会。

我是一个挑食的小男孩,但对于肯德基、麦当劳这一类的油炸食品却爱不释口,若此时能再来一杯碳酸饮料,更觉得到了人间仙境。对此,妈妈很是头疼,对我下了“禁口令”,在家对“垃圾食品”采取强制抵制措施。我很是失落,为了安慰我,妈妈每顿饭都变着花样“哄”我开心,桌上总会有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虾仁、软糯糯的萝卜、香喷喷的玉米……这些五颜六色的菜放在桌上,我都毫不中意,我只爱放在最角落的那一碗肉!

我好吃肉!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我都爱。若是餐桌上有一盘肉,我便两眼放光,心情大好。妈妈说“你就是一条搜肉犬”。我无肉不欢,可终于在某一天“报应”来了!我的嘴巴里生出了一颗颗白色的“小花”,用舌头舔一舔就很疼,一连几天吃饭都毫无滋味。妈妈教育我说,这是因为我吃肉多,不吃蔬菜水果导致的口腔溃疡。起初我不信,妈妈也就放任我继续啃肉,可我终于忍不住疼,向“报复”我的口腔溃疡低了头,开始吃蔬菜水果,那一朵朵让我疼痛的“小花”也就消失了。

科技馆的老师说,“膳食塔”的各层位置和面积,反映出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及比重。从低到高分别是谷类食物;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等;奶类、豆类;塔尖是油脂类。每日膳食中应含各层食物,膳食均衡,为健康!我听了赶紧记下来,改了挑食的坏毛病。

在科技馆我还了解了什么是安全锤、灭火器怎样使用、如何火场逃生……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