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五课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笔砚2023年第五课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五课教案篇一

教材设计说明

《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属于“探究的探究单元”,是六年级上学期引导学生系统认识“怎样做科学”的总结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或者一个成功的探究案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课强调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教学,也就是小学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研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科学家是怎样成功地开展科学探究的?我们发现,无论国籍、无论古今,虽然探究的问题、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但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或阶段,解决一个问题大致要经过形成问题、猜想假设、制订方案、收集证据、形成结论、表达交流等类似的活动过程或阶段。同时,在科学探究中,为了发现和揭示自然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科学家们还要运用包括观察、计划、分类、实验、比较、归纳、推理、模型等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寻求对于科学问题的答案,深化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当然,不同门类的科学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存在固定或统一的模式。

本单元教材以一个成功的探究案例为线索,一边了解弗罗蕾斯女士与学生研究蚯蚓的过程,一边引导回顾学生以往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认识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为今后开展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由《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和《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两课组成。

第一课首先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探究案例,弗罗蕾斯女士针对同学们在研究土壤的活动中动态生成的“蚯蚓问题”,没有生硬地打断同学们的思路和兴趣,而是结合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灵活地改变了教学内容,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开展了研究蚯蚓的活动。他们对蚯蚓的探究大致经历了如下的几个环节:问题的形成(同学们对蚯蚓的样子和行为入了迷,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了解同学们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弗罗蕾斯女士顺势决定研究蚯蚓,并让同学们为它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家)——搜集事实与证据,建立初步的概念(查阅书籍、请教大人、观察蚯蚓等)——确定研究专题、制定计划、分组研究——形成结论(整理事实、撰写报告)——成果应用(再一次为蚯蚓设计住所)——表达交流(对小同学做报告、向家长汇报、与科学家交流等)。教材在呈现案例的同时,有目的地指导读者对自己曾经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像“我们以前也进行过观察活动,比如……”、“如果是我们,会选哪个问题进行探究呢?”、“他们还可以这样观察蚯蚓……”等等,两者互相对照,能更清楚地理解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探究的重大意义。最后,同学们回顾“他们探究蚯蚓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案例的全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课题安排

课题 主要活动内容 课时建议

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分析案例并反思 1课时

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 角色扮演:探究过程游戏 1课时

制作:“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卡片 

交流:探究过程卡片展示 

二、教学准备

表5-3 第五单元教学准备提示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其他

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小科学家记录本、笔 

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 空白卡片纸 笔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是对几年来科学探究的回顾与反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深入而透彻地分析、理解弗罗蕾斯女士与学生研究蚯蚓的过程与方法,并引导同学们回顾以前的科学课学习活动中的活生生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采取多种“做中学”的形式,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切忌为了理论而理论,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

5-1 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

分析案例,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案例情节,边讲边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先由学生通读课文,再回过头来分析课文中的几个问题。

(3)先根据课题提出猜想,拟订学生自己的研究方案,再对照案例的探究过程,比较两者的异同,感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4)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教学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或加以改造创新。

第五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激发学生学好美术课的兴趣。

2、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明确美术课的学习洒求,确定自已的学习目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相互介绍。

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1、出示树叶。

2、谁有什么办法把它变得漂亮。

a、上色。b、加花边。c、变造型。

3、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一片简单的树叶变和更加漂亮、色彩丰富。

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把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变得更漂亮。

三、明确本期的学习目标。

1、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会将学会哪些知识?

3、你最喜欢学习哪些内容?为什么?

四、创作活动

1、翻开课本第一页看需要做些什么?

2、进行创作:自由制作各种漂亮的树叶,在每一个树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及想说的话。

3、学习创作,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绘画的习惯。

五、展示创作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各式各样的民居建筑,欣赏独特的艺术造型。

2、概括民居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绘画工具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筑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欣赏民居的独特造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特征表现。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各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这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民居。

1、请大家自由地观察各类民居的特点,挑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

2、比较不同的民居,其建筑材料和造型。(屋顶、门、窗、外形等)有什么不同?

3、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窑洞:取暖 温暖

傣族竹楼:防潮 奇特

北京四合院:宽敞 温暖

皖南马头墙:自由 轻松

围合式土楼:安全 奇特

三、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1、自由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

2、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表现出主要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展评

1、自由介绍自已的家乡老房子,及其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走近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近现建筑新颖简洁的外观及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2、能运用几何形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想像的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 了解近代建筑的新颖简洁的外观及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能应用几何形组合、想像现代建筑。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现代建筑的挂图等,让学生有对近现代建筑特点的感知。

2、出示各式民居,让学生比较,得到更为鲜明的对比感知。

3、师介绍?:现代建筑重视功能,具有鲜明的个性,那鲜颖简洁的外面,仿佛是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章。

二、欣赏,感受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建筑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重咪选择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广州会展中心、中华世纪坛作重点讨论。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简洁、宏伟、稳重。

?广州新会展中心:流畅、气派。

?中华世纪坛:庄严、精致、独特。

3、对于不同规格的现代建筑,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4、总结:现代建筑大量采用新工艺及钢、玻璃、合成材料,突出了轻、光、透、薄的特点,大幅度地延伸空间、体现高科技的新形像。

三、学生创作

1、运用几何形体组合的造型方式,画出自己喜爱的现代建筑。

2、要求:1、简洁、明快、气派

3、用色鲜艳、透明。

四、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能用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趣事。

2、培养学生大胆的想像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 表现变大变小后的趣事。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巨人》韦思的作品,感受巨人与小矮人的不同感受。

2、欣赏学生作品《在草丛中旅行》你发现了什么?

二、观察?想像?发现

1、假如你是一只小蚂蚁,走进教室给你什么感受,展开想像的翅膀。

2、假如你是一只小虫,爬上树梢你会怎么想?

四、做一做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你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趣事。

师巡视指导。

五、展一展、评一评

1、评一评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师作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肚子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科学观察方法及想像力、创造力。

2、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细节的描绘及其内部结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能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用具 学具:各种绘画工具:油画棒、水彩笔、铅笔、图画纸等。

教具:学生创作的《肚子里的故事》的作品、创作步骤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肚子里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2、激趣:你们想到谁的肚子里去旅行呢?(学生谈)

二、欣赏作品,讲故事:

1、根据学生们的愿望展示学生作品,指名根据作品讲故事。

2、欣赏课本中的六幅学生作品,选择你最喜欢的作品,根据作品把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引导想像,编创故事情节:

1、引导想像创编故事:如果到老虎、大象、蚂蚁肚子里去旅行会发生什么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自由创编肚子里的故事,想像会出现什么画面。

四、探讨绘画方法:

1、学生讲绘画步骤,师总结、板书、展示图片。

问:如果让同学们把肚子里的故事画出来,你打算分几个步骤来完成呢?

(1)想像确定故事内容;(2)勾画肚子;(3)创作故事情节;(4)整理画面;(5)上色。

2、在绘画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说,师展示图片。

(1)构图太小;

(2)构图太满;

(3)构图不均衡。

五、学生创作:

1、创作要求:

同学们把自己创编的在肚子里发生的故事画出来,只要求画出线描搞。

2、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评:

1、学生自由展示作品。

2、指名说故事及创作思路。

3、师生共同评价。

七、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把你的作品带回家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们看看,并把你们创编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听。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用具 1、色彩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

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

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缤纷的色彩乐园

教学目标 1、能从周围环境的色彩中认出三原色和间色,能用颜料调出间色。

2、感受三原色与间色给人的不同感觉,感受色彩变幻之美。

教学重点 认出三原色与三间色,调出三间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颜色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例

1、欣赏妮古罗莉的《夏日》:

a、先在左边的图片中找一的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你能说出这些色彩的名称吗?

b、这幅画用了多少种色彩,你看得出来吗?

c、你能否给我幅画取个名字,说说画给你什么感觉。

d、看了画家的一,你还有什么感受?

二、色彩游戏

1、师展示三个装有颜色试管。

如果把两个试管的颜色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色彩的调配,看两两调,会发生什么变化?

3、学生汇报调色结果,师板书

三、画一画

1、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什么颜色的?

2、你能用我们有的三种颜色把没有的颜色也调出来吗?

3、学生分小组进行调色、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自由展示自己调色创作的作品

2、学生自由评价

3、师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的评价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1、能否对观察大自然色彩及装扮生活的色彩产生兴趣。

2、是否能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观察得到的色彩印象。

3、我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 有趣的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3、尝试各种水墨技法,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种线条。

教学难点 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吴冠中的《水乡》

1、你觉得这幅画简单还是复杂?你觉得这幅画生动还是呆板?有趣还是没趣味?

2、这一幅画有哪些形状?有哪些线条?有哪些颜色?

3、这贴画是谁画的?你喜欢吗?

二、认识工具材料:

1、猜一猜,老师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2、出示各种工具,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3、师用各种工具材料演示各种使用方法,并与其他画种的材料相互区别。

三、画一画:

1、用各种工具在自己的纸上试试笔,感受各种方法画出的各种线条。

2、谈谈用国画工具使用的不同感受。

3、自由地进行各种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游戏。

四、比一比:

1、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

五、课堂延伸:

1、想一想各种不同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

2、尝试用各种方法画自己想画的物体。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

1、蘸墨时毛笔先蘸水,只用笔尖蘸墨。

2、墨水和水不要一次加得太多。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4、注意环境卫生。

教学内容 可爱的水墨昆虫

教学重点 继续体验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墨色表现不同昆虫的形态特征。

教学用具 常用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湔激趣

找一找:上完“有趣的水墨游戏”这一课后,布置学生可在校园内或住家的附近进行观察、寻找并记录看到的小虫子,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并能专注、安静地观察,有兴趣的可新自饲养小昆虫。

二、欣赏、评述

提供大师、小朋友的昆虫水墨画。

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画家比较擅长画昆虫,他们是用了什么表现法。

说一说:(1)谈谈画家是如何用点、线、面和墨色的干、湿、浓、淡表现的。

(2)你知道的昆虫还有哪些?

(3)动手绘画。

画一画:奖你喜爱的昆虫 以水墨的开式表现出来。

三、评价过程

评一评:大家一起以水墨特点的研究来开展师生评、学生之间互评。

课后反思 学生能对同的昆虫产生观察的兴趣。

能用水墨画的用色、用笔方法,大胆表现昆虫。

教学内容 可爱的蜗牛

教学目标 1、利用点、线、面组成丰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

2、尝试各种水墨画法,体验水墨情趣。

3、学会应用各种线条,色彩来表现蜗牛的美。

教学重点 继续体验水墨材质特性。

教学难点 把握毛笔的水墨浓淡干湿来表现蜗牛。

教学用具 常用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学生作品,感受水墨情趣。

欣赏作品,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认识蜗牛:

1、你们知道蜗牛是什么样的吗?指名板演。

2、有什么办法把它变得漂亮些、可爱些?指名板演。

3、师小结。

三、指导创作:

1、用水墨来表现蜗牛与粉笔是差不多,但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有谁知道?

(1)要勾好线条。

(2)注意掌握好笔上的水分。

(3)注意颜色的搭配。

2、画好蜗牛后还应再画些什么?(还要给蜗牛添加背景)

3、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笔墨较感兴趣,能在玩中学,玩中有所收获,特别在控制水份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课后反思 自然界中的昆虫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自然界境添了不少的情趣,他们通过表现蜗牛,学会表现各种昆虫的特征。

教学内容 现在、未来的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线条、色彩画出自己的形象;

2、能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3、在观察比较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规律,通过描绘未来的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1、认识人物脸型、发式、一官及表情的神态特征。

2、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现在或未来自己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尝试运用其他媒介和材料来表现未来的我。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观察小时候的照片,通过镜子比较现在的我与以前有哪些变化。

1、脸型、发式、五官的变化;2、身体上的变化;3、服饰方面的变化。

二、欣赏与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1、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性特征;2、运用夸张、拉长变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三、探讨与尝试

1、尝试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元素画出自己现在或未来的形象;

2、能否学学大师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呢?

3、小组探讨用其他绘画工具、材料来表现的可能性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线条流畅、构图饱满。

第五课教案篇三

目的要求:分析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的主题,陶冶学生情感;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重点难点:1、对比分析闰土命运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的主题是重点。

2、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作品中“我”的情感经历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方法: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述,设问、启发、讨论等法。

2、在各环节中,渗透审美体验。

总教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闰土命运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主题,渗透情感体验。

教学步骤:

一、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故乡,我们的心中便会涌起许多温馨而美好的回忆:有童年的欢声笑语,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难忘的父老乡亲……终生相伴,魂牵梦绕。是的,我们常怀恋故乡的昨日,但我们更应关注故乡的今日和未来。因为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变,人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故乡也在变,我们应以深情的目光关注故乡的`变化。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曾以深沉的笔调表达对故乡的爱恋、忧伤和希望。

《故乡》就是这样的一篇小说。它写出了作者在一个巨变、动荡的时代中对故乡的关注。小说中有父老乡亲的艰辛苦难,有作者无尽的孤独、悲哀和忧伤。作品中的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但“我”并没有什么好心绪,因为这次回故乡却是为了永别故乡而来的。由于母亲的提醒,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好友――闰土。于是,“我”便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体验少年闰土带给我的欢乐和中年闰土带给我的悲哀和忧伤。

二、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学生阅读。

(一)整体感知:母亲提起闰土时,我想起了那些情景?

明确:海边月夜图、快乐的童年

(二)激发情感,深入体验

激发点(1):从“我盼”到“相处”,我的心情如何?我们相处如何?

[4]

第五课教案篇四

第一周 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1

第二周 第一单元 漫步建筑世界

第一课 各式各样的民居 2

第三周 第二课 走近现代建筑

第二单元

奇异的旅行

第三课 肚子里的故事 1

1

第四周 第四课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2

第五周 第五课 多彩的世界

第六课  有趣的水墨游戏 1

1

第六周 国庆长假

第七周 第七课 可爱的水墨昆虫

第八课 现在、未来的我 1

1

第八周 第九课 我的好邻居

第十课 我的动物朋友

1

1

第九周 第十一课 我们的音乐会

第五单元 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二课 刮大风 1

1

第十周 第十三课 雨来了

第十四课 奇特的热带植物 1

1

第十一周 第十五课 家乡的山林 2

第十二周 第十六课 长颈鹿的悄悄话

第十七课 鱼儿鱼儿告诉我 1

1

第十三周 第十八课 奇妙的建筑 2

第十四周 第十九课 漂亮的“高楼” 2

第十五周 第二十课 我们心中的校园 2

第十六周 主题创作 我心中的梦想 2

第十七周 期末复习与考核(美术) 2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与检测

第五课教案篇五

1、能从周围环境的色彩中认出三原色和间色,能用颜料调出间色。

2、感受三原色与间色给人的不同感觉,感受色彩变幻之美。

教学重点:认出三原色与三间色,调出三间色。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颜色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例

1、欣赏妮古罗莉的《夏日》:

a、先在左边的图片中找一的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你能说出这些色彩的名称吗?

b、这幅画用了多少种色彩,你看得出来吗?

c、你能否给我幅画取个名字,说说画给你什么感觉。

d、看了画家的一,你还有什么感受?

二、色彩游戏

1、师展示三个装有颜色试管。

如果把两个试管的颜色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色彩的调配,看两两调,会发生什么变化?

3、学生汇报调色结果,师板书

三、画一画

1、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什么颜色的?

2、你能用我们有的三种颜色把没有的颜色也调出来吗?

3、学生分小组进行调色、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自由展示自己调色创作的作品

2、学生自由评价

3、师小结。

课后反思 教学的评价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

1、能否对观察大自然色彩及装扮生活的色彩产生兴趣。

2、是否能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观察得到的色彩印象。

3、我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