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优秀

时间:2023-05-20 作者:储xy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野外地质勘察报告心得体会篇一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过程: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λ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λ,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λ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λ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1、自然经济地理

研究区λ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ò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2、地层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不全,仅出¶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δ见地表出¶。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δ见出¶。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

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λ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λ,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1)褶皱

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λ于磨山113.9-116.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81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λ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δ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λ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2)断层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4、构造剥蚀地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14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ò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四、实习心得:

野外测量实习是ÿ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ψ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野外地质勘察报告心得体会篇二

;

1:5万比例尺**省**市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院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工作概况.....................................................................1第二章工作技术发方法、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1第一节工作技术手段..............................................................................1第二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6第三节工作质量评述..............................................................................9第三章质量管理运行情况................................................... 11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3第一节主要问题....................................................................................13第二节下一步工作建议 (14)

第一章工作概况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省各类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省计划用1年时间,对全省山地、丘陵地区的县(市、区)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工作。

**市位于**(交通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地理。

更加详细的查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委托**院对**市所属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本次**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共涉及**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我院于***年***月初开始**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分为两个调查小组,每组三人,其中司机一人,从事水工环专业工程师两人,12月中旬结束。按照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的村村到要求,共完成村村到1796个自然村,**市所属***个行政村全部包含,共计行程约****公里。

1

第二章工作技术发方法、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

第一节工作技术手段

本次调查工作的开展以涉及**市不同时期的水、工、环综合研究成果为资料基础,采用的主要工作技术方法如下:

1、遥感解译

工作组在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前,采用了最新遥感映像航片对**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进行全面解译,以此确定野外路线的布置,并在野外调查工作中验证遥感解译的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

2、地面调查

为本次工作核心,按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万)》并结合**市地质灾害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主要调查的灾种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边坡五类。根据遥感解译成果,重点调查核实了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和可能对居民点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另外,对公路、铁路等重要设施及河流沿线和风景旅游区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地区也进行调查。包括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发育特征、造成的损失及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性,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提供依据。以下为本次工作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边坡五类灾种的调查要点:

(1)崩塌调查要点

1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包括:①危岩体的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②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③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④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⑤确定了危岩体变形发育史;⑥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⑦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⑧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不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⑨危岩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产状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⑩崩塌已经造成的损失,崩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包括:①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②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③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情况、块度、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④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⑤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⑥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2)滑坡调查要点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包括:①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2

性、断裂构造、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了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②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②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③调查了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④确定了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3)泥石流调查要点

对于泥石流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③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④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⑤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⑥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⑦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

3

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区分正常沟谷还是低频率泥石流沟谷;⑧调查泥石流已经造成的损失,泥石流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4)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地面塌陷调查调查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工作查明了以下内容:①采空区和巷道的具体位置、大小、埋藏深度、开采时间和回填塌落、充水等情况;②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③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④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等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⑤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⑥采空区附近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⑦调查了建筑物的变形及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

(5)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

不稳定边坡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4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3、gps技术应用:采用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将地质灾害发生点(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区)位置进行准确标绘,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提供资料依据。

本次1:5万比例尺**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部署按照“以人为本,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从掌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入手,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现状与分布类型,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工作流程如图:

工作部署流程图

按照本次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和工程部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5

作量有:

①采用了最新遥感映像航片对**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进行全面解译,并绘制了遥感解译图。

②核实验证了遥感解译图上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

③核实验证了**省****编制的《**省**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中所涉及的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

④按照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的村村到要求,共完成村村到****个自然村,**市所属****个行政村全部包含,共计行程约18000公里。

⑤按照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在核实发现的对人员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点或隐患点处,安装了地质灾害警示牌。

第二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资料收集

工作组在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前从**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单位等相关单位收集购买了涉及国土资源、矿山、规划、统计、水利、气象等多个方面的资料。总计报告**套,图件***张,资料**份,详见下表:

**市资料收集情况表

6

名称

**省**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水文地质图编制单位介质备注2、调查对象

本次**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共涉及**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共完成村村到***个自然村,**市所属***个行政村全部包含。

3、地质灾害调查情况

在本次**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核实灾害点隐患点***处,新发现灾害点隐患点***处,本次调查共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处。

4、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本次**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所确定的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采取拆迁避让、综合治理等防治手段,通过当地国土局和政府,设立了群测群防监测点,并安排专人进行观测、记录。

5、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情况

根据本次1:5万地质灾害调查要求,本次工作组联合当地国土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三级监测网络,即群测群防监测人→当地乡镇有关部门→**市国土资源局,使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

被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村和有关单位为监测责任人,在他们的领导下,成立监测组,监测组由受危害、威胁的居民点或有关单位的群测人员组成。

7

将防灾预案送交给有相应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当地乡镇有关部门,并逐一将“两卡”发放到受威胁群众手中。

6、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学习培训情况

本次**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不仅采取多种方式对群测群防责任人进行宣传与培训,而且在发放“两卡”的同时,工作组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预警、撤离路线向受威胁群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教会监测责任人、监测组成员和受威胁群众,如何监测、如何判断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和灾情速报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的方法。

7、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设置情况

**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共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个详细情况见下表:

名称**市警示牌设置情况

所属乡镇设置情况及个数以下为部分地质灾害警示牌设置情况照片:

***滑坡警示牌

***崩塌警示牌

**崩塌警示牌

***滑坡警示牌

***滑坡警示牌

8

第三节工作质量评述

1、工作方法概述

本次**市1:5万比例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充分收集区内自然地理、地质、水文、海洋、资源开发、以及遥感、地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资料,以地面调查为野外主要工作手段,对重点地段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解译,在此基础上,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然后,以gis为平台,对获取的数据和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并进行处理、计算,最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保护治理对策,并利用物探技术进行验证。

野外调查以1/5万地形图作为工作手图,并据己有资料将各类地质灾害点及地质界线透绘到地形底图上。按规定认真填写野外调查表,使用野外调查记录本作沿途观察记录,并附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和影像资料。野外记录采取图文互补方式进行调查记录,用图客观地反映出地形形态、滑坡裂缝、隆起等变形现象的空间展布,地下水出露或所测水位埋深等部位,人工边坡分布位置,受威胁对象与潜在灾害体相对空位置,土体厚度、岩层节理断层产状测量位置,照像位置和镜头方向等等。用文字客观地补充记录地形坡度,边坡高度,裂缝特征和形成时间,威胁户数人口等,保证野外记录客观全面。野外记录要严格注意区分主观判断的客观存在的现象,并判断可能的成灾范围。

2、参照技术标准

本次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地质灾9

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省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要求”的相关规定进行,并参照的以下技术标准:

(1)《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gb/t14158-93)

(2)《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zb/td10004-89)

(3)《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

(4)《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dz/t 0197-1997)

(5)《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dz/t0190-1997)(6)《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万)》(dd/2008-02)(7)《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3、质量评述

本次调查工作在广泛深入地收集工作区内地质、国土、气象、水文、环境、海洋等部门有关资料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并依据已有资料情况不断改进调整下一步工作。项目开展之初,首先进行了遥感工作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通过实地调查验证,解译质量较好。在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工作的基础上,对重点调查区、重点工作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采用gps野外定位,提高了调查点、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位精度,在野外工作及室内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始终以先进的“3s”手段为依靠,最终调查成果信息10

系统化。

为确保本项目工作质量,对项目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按照

gb/t19001-2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了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验收各环节严格把关,项目组原始资料自检、互检率达100%,局总工抽查率达80%,并对成果报告进行100%全面检查,保证了工作质量。

总之,本次调查研究工作参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相关标准,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要求进行,野外及室内各项工作质量较高,取得的各类资料结果翔实可信,能够满足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要求。

第三章质量管理运行情况

为确保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验收全过程工作的质量,对项目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本次工作严格执行落实我院iso9001:

2000/gb/t19001-2000质量标准,建立“领导小组—项目部—专业小组”三级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签订《技术质量责任状》。项目部对原始资料进行100%的自检、互检,院总工程师抽查率不低于70%,并对报告成果进行100%检查,保证了工作质量。具体措施有:

1、项目组由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1

2、项目按照规范要求实施。

3、建立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以项目负责人为主体,院技术部监督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组,对项目开展后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进行监督、检查,对阶段性技术成果和成果报告质量进行全面验收。

4、建立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各专业小组为主的质量管理小组,实行质量自检、互检和质量奖惩制度。

5、项目实施过程中,接受省及当地国土资源局的野外抽查和验收。存在的问题,及时返工,直到合格。

6、及时汇报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7、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各工序的正常运转。建立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以项目负责人为主体,总工办全质办监督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根据项目的目的任务,结合有关规范,编制实施细则,实行质量自检、互检和质量奖惩制度。实行层层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各工序的正常运转。

12

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一节主要问题

本次**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1、崩塌灾害隐患点采取的岩样已沿抗剪强度最弱方向开裂,同时受样品体积的限制,力学实验分析结果可能较现场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1、涉及到公路和景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数和财产损失不好确定;

13

2、部分崩塌隐患点有剥坠落产生的堆积体,但较分散,堆积体的体积、大小等特征不好具体描述;

3、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个别地方由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因长期未发生地质灾害,容易因思想麻痹而放松警惕,因此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警惕,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建议多举办各类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培训班。以提高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和防灾意识,提高主动和行之有效的自救与互救应急能力,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

第二节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院承担1:5万比例尺**市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以来,按照规范要求认真仔细的完成了野外调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有以下建议:

1、应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基础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理论方法研究,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量化预报研究工作,深化地震因素、降雨因素、地下水动力、人工影响等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专项研究;

2、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与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结合与联动,为预报长期运行建立稳固的基础平台;

3、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特别是灾害隐患所在地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意识和自救能力;

14

4、对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点,汛期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巡查,特别在强降雨期间保证24小时连续监测,一旦发现险情,及时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同时按规定逐级报告有关部门;

5、对汛期的重点防范点,应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处置突发灾害的水平,建议电视台在播报文字预报稿件的同时播出预报预警图片,并争取固定在综合气象预报栏目中播出,以使预报预警效果最大化。

15

相关热词搜索:;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野外地质勘察报告心得体会篇三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野外地质勘察报告心得体会篇四

地质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的特点,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地质野外实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阅读。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81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14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2页,当前第112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野外地质勘察报告心得体会篇五

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李金林(藏金沟项目组)

当我第一天迈进“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大门时,首先看到的便是那墙壁上让人心情高涨的八个字“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我喜爱地质事业,渴望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并且认为地质队是一个很能磨练人的地方,我明白进地质队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所以从报道的那一刻起,我准备好了接受一切,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地质人彻底离开那些记忆深刻的象牙塔生活。

怀着一股高涨的激情来到野外一线,一切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帐篷,炉子,电台,发电机。空旷的山野上除了埋头苦干的地质人,就只剩下些星星点点的牧民人家。这里的夏天很冷,或者说这里没有固定的季节,随时都有可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高海拔,氧气稀缺,紫外线强,气候恶劣是这个地方鲜明的特征。这些对于常年在外的老地质工作者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地质生活的新人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环境适应,我们正式进入了野外工作阶段。 每天早晨,大家早早地起床,吃过饭,就背起地质包,带上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白天在山上完成野外任务,晚上回室内整理资料。野外实习,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机会,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在学校的教室内便能体会的。刚来的我什么都不懂,心中不免会有失落感,经过师傅,师兄们悉心的教导,我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地质工作虽苦犹乐,一张地形图看不懂时那些线条或许就会变成密密麻麻的烦恼,看懂了那便有一种站在峰顶俯视山河大地的感觉。

野外生活,给了我很多感触,地质人过着倒退般的生活一直在向前走,因为当别人在享受夜晚白炽灯的光亮便捷时这里还在用发电机照明,当别人抱怨着无线网太慢时这里还在用电台接收信号,当别人因一粒灰尘要倒掉整碗汤时这里还在用地下水煮粥,而这一切的落后生活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在这里很多时候不是人来选择野外环境,而是由野外环境来选择人,因为人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这些地质生活方面的体验又给了我很多生活方面的感触。人要时时懂得珍惜,把每一个机会当作最后一个机会,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信号,电,饮用水这些在平常生活中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平时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而在这里却成了人人渴望的奢侈品。成长中人往往想着等自己长大了再去感恩父母,但谁又能保证当你真正长大成人之时就不是离你父母最远之时。人该趁着年轻去孝顺父母,或许他们等待的不是将来享受不动的幸福,而是现在一句远方的问候。

地质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味道,而每种味道也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从地质“入门”的那一刻开始,我逐渐认识到了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精明强干的智慧和无私无畏的情怀,才可以寻找到一处又一处的矿产宝藏,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重大突破。

篇一:地质实习实结或体会

五、实结或体会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每天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观察地形,判断构造,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两周,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地质罗盘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两周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完善。 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的学习只有在实际中得到运用才算是学会了,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一、 目的任务

1) 工作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一次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完成了《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基础地质认识实习,地点主要位于xx-x。

(4)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其现象;(5)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观察、鉴定和描述;(6)

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7)地层的层序及接触关系;(8)褶皱、断层节理和劈理等构造的特征及识别标志。

2) 时间、地点(路线)、目的(内容):

3) 完成情况

二、 地理概况

1) 桂林市地理概况:

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平均海拔 150 米。有典型岩溶峰林地貌,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市内交通便利,实习期间所到地点坐车皆可直接到达。

气候条件: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5·6℃。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土壤条件: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动植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1593种,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矿产资源: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开发潜力巨大,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土特产品:桂林有很多名产:沙田柚果大形美,肉质清香,驰名中外;夏橙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罗汉果乃“医疗保健之良药,清凉饮料之佳品”,被誉为“东方神果”;白果产量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质量居全国之首;月柿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荔浦芋个大味香,享誉京城;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鲜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马肉米粉最受称赞;此外还有马蹄、荷花鱼、腐竹等名优土特产。

2) 部分实习区域地理概况:1. 灵川县大圩镇。灵川县大圩镇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29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93.7平方公里。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自治区204个重点建设镇之一,2003年5月被列入建设部、科技部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项目,2015年9月和11月分别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农村改革典型镇荣誉称号。

2. 资源县。该县位于越城岭山脉腹地,东经110°15′—110°55′,北纬25°46′—26°21′之间。东北与全州县相连,南西与兴安县毗邻,西南与龙胜县接壤。县城距桂林市107公里。境内高山环抱,山峦起仗,沟谷纵横,是一个山区面积大、平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县。 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但光能不足,光、热、水时空分布不均匀,自然配合不协调。由于地势偏高,地形复杂,具有山地“立体气候”特征。

土壤条件。资源县土壤主要是由岩浆岩系的花岗岩变质的岩类、沉积岩系的砂岩、页岩等发育成的红壤、黄壤、黄棕壤土类,土层厚度中等,质地疏松、肥沃、透水性好,理化性质较好,适合各种作物生长。

水系和植被。资源县处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境内山山有水,岭岭有泉,河溪遍布,水源丰富。众多的支流汇于两大河流——资江和浔江。资源县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78.44%。

地方特产。资源县地方特产以药材最为出名,盛产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共有药材种类150多种。国家收购数量较多的品种有前胡、白艿、桔梗、勾藤、金银花、田七、黄连、黄柏、杜仲、厚朴等。其中野生桔梗,勾腾,前胡年产量150余吨;人工种植的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近10万亩,每年收购量达100余吨,质优价廉。另浔江鱼、娃娃鱼与石蛙也是该县负有盛名的土特产。

3) 涠洲岛地理概况篇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实习的安排和进度

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

第一节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第二节 滇池的地理环境现状

第三节 西山大断裂

第四节 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

第五节 滇池的形成和演化

第三章 澄江实习路线

第一节 帽天山抚仙湖地理交通现状

第二节 澄江动物群

第四节 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

第四章 总结和感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 实习安排和进度

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习开始以2015/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第一天的实习路线是西山实习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习路线,澄江实习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习结束。

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1]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6公里处。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闻名,所谓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这里埋藏着距今5.41亿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41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

第一节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 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 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

第二节滇池地理环境现状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野外地质勘察报告心得体会大全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幼儿观察读书心得 幼儿园观察读后感精选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2023年幼儿观察读书心得感悟 幼儿园中班《观察儿童》读书心得精选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

    夏令营作文300字三年级精选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

    2023年英语夏令营作文 夏令营作文300字左右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专业部门会议感想(模板16篇)

    条据书信的编写需要仔细、准确地记录事实和过程。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练性,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使得信函内容更加精炼和有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条据书信的写作要

    实用国际商务课程心得体会(案例12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工作心得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经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2023年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模板(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

    2023年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最新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通用(四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