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是指在特定场合下被广泛认可的样例或典型,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借鉴以下这些范文范本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相信您的文章会更加出众和引人注目。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一

摘要:橱窗作为商业环境中产品展示的载体,肩负着产品信息和形象传达的重要使命。因此橱窗设计的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产品的兴趣指标,感染力越强,受到的关注度越高,产品的宣传力度也就越强,随之连带的商业利益也就越大。装置艺术以其前卫、多元的风格特点,蕴含了深厚的艺术感染力,被更多的融入到现代橱窗展示设计当中,这种崭新的橱窗设计思路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装置;橱窗展示;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

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是艺术家们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与组合,从而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橱窗展示艺术是现代商业环境中常用的展示方法,它存在于商店空间中,不仅可以较好的与周围环境融合互动,同时能够突出橱窗自身的展示特点。为整体商业环境设计的橱窗是人、艺术、商品和环境的之间交流互动的媒介。

从装置艺术产生起,就与环境空间息息相关,在现代设计的发展洪流中,被设计师更多的应用于环境展示之中。展示环境从最初的单纯对产品的悬挂或摆放,进而发展到对展架、展墙的舍弃,把产品从其静止的介质中解放出来。随之带来一种新的空间观念,摆脱前景与后景,垂直与水平的局限表现形式,开始尝试从空间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只依赖于单一角度的展示效果,产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到延伸展示。

装置设计与橱窗展示设计都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将不同特定的主题内容传达给观者。将两者关联在一起,装置艺术扮演着诠释文化的角色,使得展示设计的理念、材料和应用等方面得到了扩展,令展示商品的品牌形象与文化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展示设计表现力。

20世纪末以来,产品、消费同战略性的设计布局相生相伴。销售场所演变至今,已经发展到一个超越传统销售功能的阶段,转变成为支撑产品与品牌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而橱窗设计在销售场所规划设计中的地位对于品牌的营销与推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橱窗所体现出的多样理念与文化背景完美的诠释了商业吸引手段,使休闲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如今,消费场所的实现手段和空间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转变,橱窗中的商品展示不再是模式化的陈列,商业广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形式,橱窗与店面很难再找到清晰的界限,逐渐融合成了统一的空间整体。橱窗将品牌的不同元素与企业形象揉合在一起,成为品牌形象推广、促进销售的有效工具。

现代营销的发展推动了橱窗理念的革新,美学的复兴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成为革新的动力。装置艺术作为极少主义的反面,希望消减后工业社会速度与效率的追求,希望观众能够放慢接凑,花时间与心思去解读作品,而这种驻足与互动,正是商家希望附加于自己商品的能力。因此,装置艺术、综合材料等综合艺术形式在橱窗设计中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设计师将展示设计中融入装置艺术,对商品与空间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从而达到商品宣传的目的.。

三.装置艺术对于品牌推广的价值。

装置艺术运用于展示宣传的实用性很强,任何一个装置都是为了传达某种讯息去组织元素从而使之成为一个作品。然而这种传达过程的实现正是品牌与顾客沟通的契机,是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最自然的输出方式。橱窗展示设计在注重审美创造的同时,形式语言必须准确有力,迅速建立品牌的信誉与形象,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购买积极性。

利用装置艺术制造的橱窗展示空间,更容易引发观者的思维互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理解过程,进一步强化对产品的印象。装置艺术还能充分反映变化中的世界,因为装置艺术中静止的物品并不是绝对静止的,它们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因此它们本身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1]展示场所也同样是处于运动中的环境,不但流动的顾客在不停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在不断改变。装置于橱窗的存在本身,就像是容器,在运动中不断释放与吸纳精神层面的内容,这种与人沟通的过程,也是种持续的“运动”,一种传达产品内涵的有效的“运动”。橱窗展示首先从产品本体出发,设计围绕展品展开,要求突出产品的中心主题。因此装置艺术由中心理念出发而展开创作的观念也与橱窗展示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

四.装置艺术融入橱窗展示设计之中。

1.创造性。

装置艺术融合了20世纪初的许多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手法,是一种综合开放的艺术手段。随着材料的不断创新,为装置艺术带来了更多的表现语言,在现代设计领域发挥着丰富的作用。

橱窗展示设计十分需要装置艺术的创造性。产品展示只有依靠新颖独特的创意,才能给观者带来足够的视觉冲击与震撼,从而引发记忆点和产生共鸣。不同的是,装置在纯艺术领域的创作灵感来自艺术家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和体会。而与商业设计结合,创意点通常受制于对品牌的形象定位以及对展示空间空间的想象力与控制力,对产品知识以及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媒体形式的综合把握,作为创意产生的基础,成为激活观者兴趣的关键。

2.互动性。

装置应充分表达情感因素。观众的介入和参与与装置本身密不可分,装置艺术也作为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出现。装置所创造出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这些感官与装置的互动,都构成了人体本身与展品的交谈,使人们不自觉的走进展品,了解展品。

强调橱窗展示空间的开放性与可塑性,给人以自由、亲切的感受,让人能够对展品可感、可知,从而对展品产生兴趣。

3.综合性。

橱窗展示设计作为产品传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多种设计技术综合应用的复合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工艺,将决定着展示设计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设计师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现代表现手段和综合材料语言营造出最佳的展示艺术空间。

展示内容的广泛性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展示装置的综合性。橱窗应通过对空间、造型、细节、色彩、光影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来满足形式、功能与审美价值的共同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橱窗展示的设计方法也与科学成果结合起来,综合媒材的运用越发丰富,为设计师带来了更广阔的思路。同时就装置的材料语言而言,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同样造成橱窗节奏跳跃、韵律顺畅的良性结果。综合材料作为装置实体的物质基础,不仅保证了装置的基础形态,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特性表达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每一种材料的出现,都为装置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创造更多的可能。

将装置艺术运用于橱窗展示设计,赋予其新的设计视野和发展空间,更加发挥综合艺术手段所体现出的视觉传达优势,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观念到形式,以一种前卫的艺术手段去展示产品。设计师利用综合媒材,融合装置艺术的观点,有目的地对橱窗展示进行设计安排,通过装置展示,传达产品的观念内涵。装置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1.

[2][西]巴勃罗·索托.安然译.时尚橱窗展示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二

中西方音乐的差距在当代日渐减小,中国高校民族声乐的弱势地位正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而逐步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深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系统的西洋音乐中心理论正在逐步瓦解,民族声乐教学正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加紧融合与吸收。

2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在声乐教育系统中的体现。

2.1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在声乐教育中的延续。

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在声乐教育系统中近年来有了较为鲜明的延续,特别是众多将民族与“原生态”唱法引入比赛和教学中的各种声乐活动,充分地体现了民间声音、民间伴奏等艺术形式在现代声乐发展中的新活力和新生命。民间传统声乐和艺术资源大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其传承过程由于缺少书面记录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现代声乐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将民间传统的声乐艺术资源通过细微音色的辨析和情感控制分析加以传承与控制是现代声乐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因而在与高校声乐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继续扩大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挖掘力度。

2.2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在声乐教育中的融合。

在我国声乐发展历史上历来存在着多元并存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加强声乐教育系统与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结合时必须要重视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民间声乐系统不仅包括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更多的是广大群众对于民间生活、历史、文化方面的情感积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系统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借鉴与吸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将民间声乐系统与现代声乐教育相结合,以此实现演唱方法、历史、文化、内涵等因素的交融。在大力弘扬民族的民间的声乐系统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弘扬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时重视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保存与发展能够为高校声乐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2.3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在声乐教育中的师资力量在高校声乐教育过程中对于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借鉴与吸收还体现在民间艺术师资力量的引入与结合上。高校声乐教育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在每一名教师身上,因此教师的声乐综合素质显得异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民间传统艺术素质的与时俱进的学习上。从事高校声乐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和自我突破意识,在加强对现代声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挖掘与整理,担负起传承中国声乐艺术和声乐文化的历史性重担。通过扩大对民间艺术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了解与掌握,加强对学生传统声乐知识的教育,能够推动高校声乐教学与民间艺术的和谐发展。通过将民间声乐传承人引入高校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与教师体会生活音乐的真实状态,感悟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生存状态。

3加强民间艺术资源对声乐教育系统作用的途径。

3.1树立“和而不同”的声乐教育观。

民间声乐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多元共生的状态,在当代的民间艺术与高校声乐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和而不同”的声乐教育观,推动多种民间声乐的多元并存与和谐发展。高校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声乐专业人才以承担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声乐教育等多种角色,因此必须要将专业知识教育与传承人类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于学好本国、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民族声乐教育观是现代高等音乐教育保存本土音乐文化、促进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3.2前瞻性与预见性相结合传承民间传统声乐艺术。

加强声乐系统中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借鉴与吸收必须要具备充分的前瞻性与预见性。一方面,挖掘尚存的民间声乐资源,亦即通过民间艺人和地方戏曲工作者等来实现传统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建国以来音乐工作者整理收集的文本资料、音像资料与影像资料等,以前瞻性与预见性相结合的意识传承民间传统声乐艺术。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三

摘要:正确的呼吸是声乐艺术表演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准确、表现力的运用都取决于演唱的呼吸。

本文浅析如何了解呼吸,演唱中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的比较,声乐演唱呼吸的方法,呼吸训练的实践及合理运用呼吸才能达到声音的优美。

关键词:歌唱呼吸;艺术表演;运用。

一、声乐艺术表演中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气息地冲击,声带就不会自动发声。

当代歌王帕瓦罗蒂在谈歌唱感觉时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

”可见正确的呼吸在声乐艺术表演中何等重要。

当我们在声乐演唱中要发出优美的声音,唱好每一段歌曲时,在强度、速度及音质上达到完美的要求时,必定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方法。

二、声乐艺术表演中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的比较。

声乐演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别。

总体而论:呼吸过程均包含吸入与呼出两个方面。

在日常讲话时,这种呼吸是自然的呼吸运动。

而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训练的、强化的呼吸运动。

吸气的动作快,吸得深而多;呼出的动作慢,且呼得有控制,有弹性,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呼吸运动。

在艺术表演中的呼吸,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和状态,以继续加强吸气肌肉群的力量,对呼气肌肉群产生均衡地对抗,将呼出的动作放慢和延长,并在这种对抗的阻力中使呼气平稳而有力,成为声乐演唱发声极有控制的动力。

即声乐演唱时呼出的气息无论在压力、排气量、均匀度上都应比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气深刻得多,优化得多。

三、声乐演唱呼吸的作用和方法。

声乐演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之源。

凡学习歌唱均把呼吸方法视为首要的技巧。

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曾说:“可以把横膈膜的功能比作风箱,它执行着风箱的任务。

声乐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吸足气和善于正确而节省地使用这些气。

歌唱者无论有多么好的听觉和愿望,如果他不会控制气息,那他就唱不准音或是发出毫无生气的、可怜的声音。

”这充分说明正确的呼吸对于每一位演唱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外歌唱家们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创造了多种多样歌唱呼吸的方法,归纳一下有三种类型: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1.胸式呼吸法。

这是一种十五、十六世纪西欧教堂中普遍采用的演唱“圣咏曲”的浅式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法。

这是一种单纯依赖横膈膜,使腹腔扩大的深呼吸法,即气沉丹田。

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这是一种由胸腔下部肋肌、膈肌、腹肌共同控制呼吸的方法,是最科学、最理想的歌唱呼吸的方法。

在声乐艺术演唱中,良好的状态、发声、共鸣都要靠正确的方法来完成。

演唱要精准尽情地表现声乐作品中的各种声乐技巧和感情风格,就必须注重呼吸的训练。

例如,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练习方法:(1)吸气。

气息吸得不可过浅、也不可过深;吸气要柔和、平稳;采用鼻子和嘴同时吸气比较好;吸气要适度,具体吸入气息的多少,应根据所唱乐句的长短、力度的大小、音的高低和艺术表现的要求来决定;要学会无声的吸气,吸气是歌唱的准备,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吸气,而不是盲目的吸气。

(2)呼气。

呼气时应该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气息的力量要适度;不可以用单一的方法,应该根据音乐的高、低、强、弱,灵活的变化和控制。

四、声乐艺术表演的呼吸训练实践方式。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

”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

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

当然,作为演唱者应该做到下面的方法。

1.吸气练习。

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闻花时要轻松自然,不用猛吸。

2.控制练习。

打哈欠练习,使歌者体会“气息回流”,“气息倒罐”的感觉。

练习“惊呆”的感觉:不吸也不呼,不进也不出,气息呈静止状态。

3.流动练习。

叹气练习,哈欠练习,这种练习使声音变得畅通而且富有流动感。

4.换气练习。

练习数数,学“知了”的鸣叫声,在发声位置上练习“狗喘气”,此时胸口感觉是张开的。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歌者在演唱作品时,学会正确的吸气、呼气是非常重要的。

气息如果吸得不正确,会导致整个作品演唱的失败。

气息如果吸得太浅,演唱时乐句的气息就不够用,这时就会出现乱换气,甚至会出现倒吸气,这就打破了音乐乐句的完整性,每个乐句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清楚,甚至会出现跑调走音现象,尤其是到了高声区,声音更是需要用很好的气息去把握和控制。

气息犹如一根风筝线,风筝飞得越高,风筝线抓得越紧,声音控制得越自如。

诚然,一首好的作品演唱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歌唱者是否有很好的气息把握,若做到了就能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涵。

综上所述,演唱者应充分理解呼吸在表演中的作用,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每天坚持训练、应积极参加实践、多在舞台上锻炼、踊跃参加不同级别、不同场合的声乐比赛,多听声乐专家讲座,只有这样,声乐艺术演唱的质量才能会更高、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四

从那些优秀的国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是十分重视空白表现的,中国画并不同西方绘画那样用颜色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足够的空白。以下就是。

所谓的这些空白,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象征性地指某些事物,它可以指水面、天空、烟霞、云雾等等,只是没有用笔墨将它们的形状具体地描绘出来。画面中虽然缺少了这些实景的描绘,但那种云烟缭绕、雾霭蒙蒙的虚幻美却带给了人们更加强烈地心灵震撼。由此可见,留有空白,对构图和情景塑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最善长截景式构图,他在画面中常对一些复杂的自然景象进行高度概括,剪裁大胆,取舍也非常得当。他在画面上常表现出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的局部,其他的自然景物大多都省略不画。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望直下而不见其脚,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在这种边角之景的画面中,留有大面积的空白来凸显他所描绘的实景,实景与空白处的对比使画面的意境也更为深远。正如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由于画家的精心安排,画面中空白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老翁的孤独与寂寞,使整幅画面笼罩在萧条、孤冷的氛围中,使画面的意境与题目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这幅作品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空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突出你所要表达的主体。

回想一下我们欣赏过的西洋画,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写实,西洋画的整幅画面都被色彩填满,描绘的景物也是所取范围之内的实景,西方绘画的这一特点与他们思想理念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们对“虚”和“实”的理解就是:“虚”就是虚,是完完全全的虚;“实”就是实,是实实在在的实。而中国太极思想认识的“实”不是绝对的实,“虚”也不是绝对的虚,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这一理念认识的不同就可看出,中西绘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中国画注重画面要有虚实,这样才有意境,这也是受我们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画面中的实处与虚处相互呼应相互结合,方显笔墨的婉转与灵动,此时的虚处早已不是单纯的空白,而是实处。画面中有被遮挡的部分虽然没有显现出来但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跟显现出的部分一样内容丰富,与实处的笔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一直都在追求意境的传达,而最能体现画面意境的应当就是虚实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五

作为艺术学门类中的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概论长期沿用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教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由于对艺术理论的陌生,学生只能单向度地接受教师和教材传送的知识,以此建构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而进入数字媒介时代,这种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和教材权威地位的下降。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处境。一打开手机,各种app客户端根据用户的喜好迅疾地推送着海量的信息。而互联网搜索引擎力量的不断提升,也将全球信息尽可能地汇总在用户面前。在搜索栏键入一个关键词,以百万计的相关信息便会蜂拥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由专业教师经过十数年科班教育才能获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相关知识,迅速变成了开源数据库,供所有人查询、检索、阅读、复制。教师和教材“授业解惑”的功能毫无疑问地被数字媒介分担,其神圣性也逐渐消解。而由于信息生产的自由性,对于艺术问题,任何人都能介入讨论,并发布自己的观点,原本被限定在专业学术领域的诸多问题,现在成为公共场域俯拾皆是的常规问题,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不必依靠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转介。比如以cnki(中国知网)为代表的学术数据库,搜集了国内几乎所有重要期刊的论文,只要键入一个关键词,所有关涉这一问题的论文全部可供下载和参阅。在如此大量的专业信息面前,教师的信息存储量显得相当贫乏,所能给予学生的信息也是极为有限的。而以“知乎”为代表的开放性知识平台,更是为艺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用户只要在知乎上发出一个提问,经过程序推送,关注这一问题领域的用户便会看到这一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以答案的形式呈献给提问者,其中就不乏艺术类问题。比如在知乎上一度成为讨论热点的国产动画问题、艺术是什么、《我是歌手》的运营模式问题等,更是有“艺术”这一专门话题,而关注这一话题的用户多达214613人。这就意味着,只要你提出一个有关艺术的问题,就有潜在的214613人可能给你答案,这远比教师所能给予的答案更为多元化。其次,教学难度迅速提高。在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中,教师只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简单的加工,即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数字媒介时代,就像前文述及的那样,有关艺术的知识在数字平台上铺天盖地,教师知晓的艺术知识,都可以在数字媒介上寻觅到,而且有可能比教师的讲解更透辟、更全面。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备课、教学难度迅速提高。除了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数字媒介的“教学手段”也是不可小觑的劲敌。传统的艺术概论课程由于以艺术理论的讲授为主要内容,所以较为枯燥,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厌学情绪较重。而数字媒介的发展,给艺术理论的讲解提供了生动的形式。限于专业背景,教师的讲解可能仅限于文字阐发和图片展示,而数字媒介则可以讲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进行整合,甚至以跨专业的方式对特定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比如对艺术快感的讲授,传统的教材多从心理学角度切入;而数字媒介的开放性则将不同专业的人统合起来,对生理学素有专攻的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对快感的产生进行生理学的剖析,弥补心理学阐释的不足。而且,相较于教师的枯燥讲授,利用数字媒介的多是80后、90后新生代,他们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更能切合当今90后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实体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难度。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六

1.1引言。

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属无患子科,古称荔枝、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红艳诱人,故又俗称丹荔;果肉(实际上是荔枝的假种皮)为白色、半透明、香甜多汁、柔软而脆[3]。

荔枝为广东四大名果之一,俗有“岭南果王”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滋补养颜效果,一直被视为“果中珍品”。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已知有100多个品种。

目前,亚热带地区气候和土壤合适的地方都有荔枝种植[4],我国荔枝栽培主要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

在国外,越南、老挝、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波多黎各、菲律宾、毛里求斯、马尔加什、南非、古巴等也产荔枝,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入栽培的[5-6]。

2007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400万亩,产量达到96万吨,2008年种植面积413万亩,产量达到91万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面积为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7]。

但是荔枝不耐贮藏,采后短时间内极易发生褐变和腐烂变质,加之产量的大幅增加与贮藏、运输和市场方面的制约,往往造成大量鲜果因未及时处理而败坏,屡屡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所以,开展荔枝精深加工,开发荔枝功能性食品已迫在眉睫,这对于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阐述了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研究现状、国内外多糖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2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的研究进展。

荔枝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开宝本草》记载,荔枝可止渴、美容。

花(治喉痹肿痛)、果壳(治血崩)、果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均可药用,荔枝果肉则是岭南佳果之一,适量食用,有补脾、益肝、养血、悦颜之功效[8]。

结合本课题我们主要讨论有关荔枝果肉营养成分和果肉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2.1荔枝果肉营养成分。

荔枝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维生素c、磷、钙以及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荔枝果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也较丰富。

研究认为荔枝中的酸主要是苹果酸、琥珀酸和柠檬酸[9],而另有报道在荔枝果肉中采用相同的方法没有发现琥珀酸[10]。

荔枝果实的糖/酸比较高,存在品种差异,妃子笑为65.7,糯米糍高达92.3[10]。

chyau等[11]发现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由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态组成,游离态气味成分主要有三羟基-2-丁酮(30.1%),香叶醇(15.6%)等;结合态气味成分主要为香叶醇(73.7%)和香叶醛(7.95%)。

刑其毅等[12]用冷冻收集法收集到的荔枝果肉头香水溶液研究荔枝香味成分,鉴定出34种香味成分,主要成分有醋酸、异戊醇、醋酸甲酯等。

除色氨酸外,含有人体所必需的4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达44%,其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含量较高[14]。

有关荔枝果肉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报道。

日本学者minakata等报道荔枝果肉提取物在抗诱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shela等[15]研究发现荔枝鲜果中总的多酚含量为3.35mg/100g鲜果,五倍子酸的含量为307.2ug/100g鲜果,这些成分可能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第二章不同荔枝品种多糖含量及不同干燥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引言。

荔枝品种是由来自一个实生单株的营养繁殖系的群体组成。

通常认为生产种植广、栽培面积大、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品质较好的品种为优良品种。

荔枝品种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遗传组成基本相同,遗传性状稳定。

其中作为商品性生产栽培面积2000亩以上的主栽品种就有26个,包括:三月红、白糖罂、白蜡、状元红、园枝、大造、进奉、妃子笑、黑叶、怀枝、桂味、糯米糍、挂绿、雪怀子、红糯、香荔、尚枝等[2]。

目前还没有关于荔枝多糖含量与品种差异的报道,而且荔枝在品种上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多名的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本章从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库中选取经果树所专家鉴定的在广东省主栽的21个荔枝品种,研究其活性成分,以期弄清楚广东地区主栽荔枝品种间多糖含量的差别,为后续研究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

荔枝生产季节比较集中,不容易保藏,所以大量荔枝需要通过加工消化。

目前,荔枝加工主要是荔枝干,占全部荔枝加工品的80%以上[3]。

传统荔枝干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日晒法和火焙法,这两种方法加工的荔枝干风味较淡,果肉颜色较深,烘干过程干燥不均匀等。

微波干燥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微波辅助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4]。

研究发现微波干燥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较提高了干燥速率,减少了干燥时间,提高了工业产量和产品的品质[5-7]。

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已被应用到农产品的干燥技术的研究中[8-12],在果蔬产品干燥方面,分别对荔枝[13]、龙眼[14-15]等进行了微波干燥研究。

2.2材料与方法。

2.2.1荔枝原料。

荔枝为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中熟品种包括:丁香、桂味、鸡嘴、青皮、田岩、水晶球6个品种;晚熟品种包括:糯米糍、红糯、玉荷包、挂绿、怀枝、尚枝、雪怀子7个品种。

干燥方法试验采用荔枝品种为黑叶,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2.2.2主要试剂。

试剂名称规格产地和生产厂家。

重蒸酚分析纯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正丁醇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氯仿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牛血清白蛋白分析纯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考马斯亮蓝g-250分析纯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没食子酸分析纯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

中心硫酸亚铁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

碳酸钠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学厂。

葡萄糖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第三章荔枝果肉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38。

3.1引言……………………………38。

3.2材料与方法………………………38。

3.3结果与讨论……………………………42。

3.4本章小结…………………………………58。

参考文献………………………………58。

第四章荔枝多糖分级沉降制备、纯化及结构表征……………62。

4.1引言…………………………………62。

4.2材料与方法……………………63。

4.3结果与分析…………………6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七

质而言之,教师和教材权威地位的下降、教学难度的提高,都源于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生产的自由性、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也即信息的多元化。如何应对数字媒介信息的多元化,便是艺术概论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艺术概论课程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生产的便利性,不断扩充艺术概论课程的信息容量,给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的生产虽然便捷而自由,但是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数字技术虽然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却无法将散乱的信息自动汇总到相关问题的场域中。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所能获取的也只是吉光片羽。基于这一现状,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媒介信息的丰富性,围绕某一问题,将教材上和数字媒介上关涉这一问题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信息矩阵,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该问题。同时,还应将数字媒介催生的诸种数字艺术现象引入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案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时,除了将教材中宗教影响艺术、艺术影响宗教的互动关系解释清楚外,还应该将网络上有关这一问题的资讯进行整合,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更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将数字媒介上兴盛的泛宗教叙事如修真小说、盗墓小说以及玄幻网游等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些新的宗教文艺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真切地体认宗教与文艺的关系。其次,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介时代的各种移动终端,不断拓展艺术概论教学的平台宽度和广度。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逐渐从学校、课堂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原来的集约化教育逐渐被“云教育”所取代。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基于云技术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建构在互联网技术及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能随时、随地、随需地进行交互性的艺术作品鉴赏和艺术理论探究。这种现代化的学习范式,体现出艺术教育开放性、互动性、生态性、智能性、人本性等多维度特征。”[2]移动终端的全面铺展、各种app程序的层出不穷,都使得教育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原本的课堂中心被多元中心取代。相应地,艺术概论教学也应该摆脱原本以课堂为唯一中心的思维窠臼,将多元化的教育平台纳入艺术概论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激发学生进行艺术概论学习的兴趣,营造无处不在的艺术概论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学习群组,在其间发布艺术概论相关的信息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思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微信已经成为最普遍的交流工具,其便捷性是无需多言的。微信群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平台,更可以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艺术问题进行讨论的最佳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由于课堂固定的一对多压力模式,很多学生无法或不愿加入课堂讨论。微信群组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各抒己见,锻炼学生的艺术思辨能力。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推荐精品的艺术及人文公共订阅号,如大家、戏剧传媒、知乎日报、24楼影院、三联生活周刊等,这些艺术及人文公共号推送的大量艺术人文信息和文章,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弥补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缺陷。尤其是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较弱,通过对这些公共号信息的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人文素养,进而更好地完成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最后,要改变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引领,推动教学过程的集约化。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材进行,重点较为散乱,而且与现实的艺术问题关联性不大,因而受到学生的抵触。面对数字媒介时代的挑战,教师必须用问题引领日常教学,实现日常教学的专题化。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实现知识传授的集约化,强化了知识的实践性,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比如以消费时代的艺术生产为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媚俗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关涉对艺术本质(精英的还是大众的)和艺术传播(传统的还是产业化的)的理解,而且关涉对艺术家艺术人格(独立的还是附庸的)、艺术生产方式(手工的还是机械的)等当代艺术理论重大问题的理解。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将原本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艺术现象的有力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讨论课的形式,不仅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更使原本僵化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性的素质教育,符合了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数字媒介时代对于艺术概论课程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模式。面对这种挑战,艺术概论课程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才能在数字媒介时代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八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的发挥好教育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成绩较低,且对学习不感兴趣,存在数学课时少,但却教学任务中的现象。学校教育只重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而行为和习惯形成的关键便是要实施艺术教育,只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素质教育,才可以逐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状态、能力、行为等,这样才可以和我国的素质教育相一致,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本文笔者分析了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之中实施艺术教育,期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有所帮助。

数学是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人类文化有较大的影响。数学和艺术相融合,不仅对数学研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艺术的发展更加有益,因此,两者的结合可以促使两者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果。数学与艺术虽然外在有较多的区别,但如果从终极视野角度来看,两者确实相通的。艺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老师,要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学生数学发展的作用,有意识的将艺术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促使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为中职教育课程人文化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学校对学生实施数学艺术教育便是指:要给学生营造感受、展示、创造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体会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与享受。那么老师应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发挥数学教学的艺术性呢?老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之中,透过有效的艺术引导,吸引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此热情逐渐内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进而喜欢上数学课程,之后在透过艺术教育的渗透,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其创作能力,这样便可以为学生全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达到真正的全面和谐发展。

1、转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储备知识,灵活且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改变其学习的动机。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数学老师们不但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能力将艺术教育融入于数学教学之中,将艺术教育的巨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艺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坚持师生间的平等性与民主性,主动拉近师生的距离,将学生对于中职数学的抵抗情绪转变过来。因此,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之中,恰当的运用艺术教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重视对学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叛逆的年龄段,其思想、意志与行为,都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对于事物的判断只处于表层,较为肤浅化。这便会导致学生会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与习惯,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不喜欢数学学习等。因此,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积极探索课程发展,坚持立德育人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们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艺术教育体系。此外,对于老师的教,要善用启发、引导、讨论、参与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老师要善于自主、探究、分析的方式,这样在教学之中再融入艺术教育,便可以将数学教学的意义发挥出来,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与习惯,自觉形成遵守纪律的行为,养成善于思考的行为习惯。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艺术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起到引导的作用,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艺术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诱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中考落榜生,这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形成较大的落差,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入学时,因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薄弱,加之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不同,这便会使学生们适应速度较慢,会产生厌学的状况,严重的会出现不学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严重缺乏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对此,老师可以将艺术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艺术美,这样才可以刺激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们经常处于生活、学习的单一循环中,且学生存在较高的厌学状况,便会严重的'缺乏生机与活力,加之数学学科中存在较多乏味的公式、数字。所以,老师可以将多媒体以艺术的形成呈现给学生,利用好多媒体与教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变得灵动、有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与绘画的艺术美感,这样才可以刺激学生较强的数学探究欲望,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延伸。

2、利用艺术教育展示数学教学的活力。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艺术教育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艺术为中介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的心理机能、精神文化涵养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发展。将中职教学中融入艺术教学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渠道。且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层表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此,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利用艺术教育可以展示数学教学的活力。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欣赏图形的对称美、线条美开始,再运用多媒体呈现对称图片的绘制过程,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使学生感受千层宝塔对称的建筑,千层塔对称建筑的布局,柜子的相互对称,花儿的相互对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对称性的美。这样经过艺术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使原来无趣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与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科目,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逐渐提升自身的思考问题能力,真实的意识到艺术随处可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施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使老师教学质量提升,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习惯等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志红.浅谈初中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j].教育艺术.(06)。

[2]张露燕.浅谈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作者:王良松单位:贵州省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九

摘要:文章以巴赫弦乐作品《恰空》为例,分析布索尼的改编版本,重点论述《恰空》的改版对巴赫音乐的创新理解与阐释,对二度创作的更新认识。

j.s.巴赫(1685―1750)是巴托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说起巴赫弦乐作品的钢琴改编作品,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要数17所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中第二首的恰空舞曲。

恰空是一种结构严谨的曲式:乐曲在三拍子的基础低音之上,不断的反复旋律线条和变奏。早在巴赫时期,恰空是一种流行于西班牙的舞曲,巴赫把恰空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一个四小节的主题为基础,发展出六十四个变奏,即使对当代小提琴家的精湛技艺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这首《恰空》是一部最为著名和演奏较难的作品,也是巴赫所有作品中最有激情的一部。然而由于小提琴很难完全做到多声部同时演奏,并且在单独演奏时只具有旋律性,略显得单薄,所以在古典和浪漫时期,有许多作曲家将它改编为钢琴版本,其中尤以布索尼所改编的恰空舞曲最为著名。

对于巴赫恰空舞曲改编得最成功,也是最富争议的钢琴改编版本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ferrucciobenvenutobusoni1866―1924)。布索尼是一位风格多变的作曲家,早年一直没有能够建立起作为作曲家自有的风格,但是他不停地改编包括巴赫在内的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也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改编作品。这些改编作品当然都是级别相当高、难度大的作品,过多的改编作品也使得布索尼差点把自己给埋没了。

相对于其他改编作曲家,布索尼在改编他人作品,或用他人作品主题变奏作曲的时候,考虑的结构太复杂,音响构成也非常复杂,原来就已经将一个音乐空间做得相当庞大,同时在这个空间内填满了音符,使得不仅是演奏变得困难,就连欣赏和分析也变得困难,这就给演奏者和欣赏者带来另一个问题,巴赫心中的恰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根据那个年代的记谱习惯和演奏习惯来说,巴赫没有也不会对演奏做什么明确的说明。不但如此,同时代大多数作曲家都不会有这样的习惯,理由是即兴演奏的空间变得全没有了。原谱没有太多的对于演奏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是促成日后有那么多改编曲的另外一些缘由。

布索尼也正是将他所经历的浪漫派晚期的音乐创作特征与巴赫的音乐进行融合,最终将恰空舞曲成功改编成为近乎完全独立的钢琴曲。布索尼的这个改编曲虽然有些偏离了原作风格,比如:原作的恰空主题并非鲜明,而是通过音乐的流动过程中的和声混合来体现的。但是改编曲中四分音符上的恰空主题在背景上十六分音符的和声衬托下显得相当突出,且光彩夺目。而这种强调主题并且多次重复渲染的做法,确实也并非巴赫原作应有的风格。倒是非常符合后期浪漫派复调音乐流派的习性。布索尼在恰空改编曲里用尽各种应有的技巧,旋律左右的装饰也是极其复杂和饱满的,让人听起来的感觉就是相当充实的感觉,也才有人曾用“厚重的和声”来形容布索尼的这个作品。

有人说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相当节约音符的作品,以至于相当多的音乐业余爱好者们都能够连续地弹奏下来。然而,由于过于简洁,对于展现其音乐性缺乏信心,使得许多音乐专业人士好像对莫扎特的作品也觉得难以掌握。而布索尼的.许多作品却是恰恰与其相反,布索尼除了将原曲中不太明显的恰空主题加工得醒目三分,同时还把和声部分做的更是复杂,几乎填满了音符。布索尼改编的《恰空》曲是一个偏离巴赫原作风格的作品,似乎布索尼从来没有准备在改编作品中继续维持所谓的巴赫风格,而从布索尼对于恰空主题的“强化”处理与和声的“密实”处理上显然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并且,布索尼不仅在填充着空间,而且还在扩展着空间。

对于小提琴演奏的原版来说,布索尼将很多小提琴演奏方法钢琴化,比如将小提琴连续小连弓技巧被改成左右手快速和弦交错构成的旋律,在全曲的结尾,还将原谱中小提琴的单一和弦加上了一个钢琴最低音的尾音,模仿教堂钟声,以表现最终人的心灵的净化。

巴赫的音乐实际上包含了后来音乐发展的所有可能性和广阔性,它不仅仅含有热衷于旋律、情感、音效的19世纪的音乐信条,也包括热衷于细微处理、冷静客观、单纯透明的古老而纯粹的音乐信条。这两种信条的融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艺术:敏感而客观、热情而冷静、内容丰富而形式统一。从巴赫之后的作曲家对于他的作品的改编中我们不难发现,巴赫的作品只是一种启示,他的作品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某种乐器、某种风格、某种演奏方法之中,任何对于他的作品的演奏、改编的尝试都会获得独特的效果。既然作曲家都可以对如此著名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为什么我们在演奏作品的时候却必须遵循某个版本,某位演奏家的所谓示范演奏呢?巴赫的作品在音乐学院的教学和演奏中似乎已经被下了教条,不按照版本演奏或者标满了表情记号的乐谱版本来演奏就不是巴赫的作品,而音乐本来所具有的灵活性丧失殆尽,演奏变得毫无创造性可言。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限定的眼光去审视巴赫的作品,对于现代乐器的改进,应该更多地将它们运用到对巴赫作品的演奏和改编中,而不是排斥地认为巴赫的作品就应该是某个样子。当今在兴起的爵士巴赫正是一个例子,雅克路亚乐队将原本看上去平淡的巴赫作品用爵士音乐的手法改编和演奏得轻松幽默,那些晦涩深奥的主题旋律变得通俗优美,这种二次创作不仅没有破坏巴赫作品的内涵,反而是对巴赫音乐新的理解和阐释。

因此我们可以说巴赫的音乐是广阔而平静的海洋,包容而不排斥一切。

参考文献:

[2]蒂姆・道雷著《巴赫传》团结出版社。

[3](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巴赫传》河北教育出版社.7。

[4]杨燕迪《孤独的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上海音乐出版社.4。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

[摘要]发展声乐艺术,提高演唱技术水平,是声乐教学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只有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声乐情感韵律呼吸艺术处理。

声乐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只重视追求声音的技术,而忽略了歌曲的情感、艺术形象等深层次内容的表现,返回了以前一度“声、声、声,第四个还是声”的纯技术追求。这是与声乐教学规律相违背的。有许多人,练起声来呆呆板板,死气沉沉。练声只练声,唱歌只唱歌,毫无生气与朝气,缺乏奋进的激情。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歌曲写的好,还要靠歌者唱的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声乐教师在教好声乐技巧的同时,应努力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达到“形”似“神”似。而不能浅尝辄止。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也曾说过:“歌唱艺术的含义不仅是声音的技巧,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不过是技工匠人而已。”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也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怎么想,心里怎么感觉,你用感情唱出来,这就是歌唱。”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歌曲的情感艺术处理。

一、全面分析歌曲,领会深刻内涵。

以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例,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它通过沦陷区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哭诉了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是用血和泪在唤起人们拿起武器,投入神圣的抗日救亡战争。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悲惨、怨恨,但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悲哀、苦痛,歌曲历经悲、惨、怨、恨、愤几度强烈的情感波澜,演绎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演唱中能否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情感发展脉络,是演唱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会只注意凄惨、悲绝的情绪表达,以至于自己热泪滚滚,却始终难以让听者为之动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的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表现的情感不贴切不合逻辑,没有表现出主人翁细腻的情感变化,从而影响了歌唱艺术效果。

这首歌全曲由多乐段组成。运用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多变的节奏很有层次地表达了一位受迫害受侮辱的妇女极为痛苦和悲愤的情感。曲调吸取了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乐曲在引子部分连续两句下行旋律引导下进入特定情景。“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声音应当相当的徐缓、平稳,音色苍白,尽可能减少嗓音波动,音量轻而强弱变化细腻,不能有丝毫的激动。因为这里所要表现的是一位遭受了人生惨烈巨变,精神蒙受重创,情绪极度悲哀,以至于对生活完全绝望的人在临死前的内心道白。我们看到这位妇女衣衫褴褛早已是哭不出声音,流不出泪水,面部表情僵硬,两眼发直,思维迟钝、麻木,行动迟缓,步履维艰地跪在黄河岸边,。因此这里应当用一种表面上的冷漠,来展示主人公因内心极度痛苦而导致丧失外界情绪反应能力的强烈情感。接下去情绪逐渐开始产生波动,抽泣、悲惨,痛苦欲绝的声音中掺进了适度的变化,哭诉着命运的不公。“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音乐中加上了附点,强调了控诉的语气。“宝贝啊,你死的这样惨!”则是撕心裂肺的,肝胆俱碎的极致悲哀,声音伴有强烈的震颤。“我和你无仇又无怨,偏让我偷生在人间!”是呼天抢地的哭喊,用重音唱出“偏”和“偷”字以加强语气,突出一个强烈的怨和恨,同时也透出了深深的无奈,无法与命运抗争的无奈。“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一路渐强,情绪越来越激动,如同仰天高呼,悲叹命运。恨不得要把满腔的悲愤一口气说完。“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转而趋向冷静,音区有所提高,声音不再虚弱无力,表明主人翁已抱定必死的信念,怨恨替代了悲哀,这虽然是无力的抗争,但却表现了这位善良柔弱的女性柔中带刚的贞烈个性,令人肃然为之动容。“你要替我把血债清还!”是全曲的高潮,这是主人公决绝人世前用全部力量呼唤出的生命最强音,表现出对敌人的无比强烈的憎恨。整首歌曲在激烈的情感冲突下跌宕起伏令听者惊心动魄。

通过对乐句具体、细致的分析,进而要求学生根据分析来处理各乐句的演唱情绪,学生就不难体会到歌曲的内涵从而增加了对整首歌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唱声”里融合进“唱情”,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韵律表现。

地。而韵律的体现、韵味感人的深度,又常与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对歌曲理解的深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演唱前对歌词的默读、朗诵实属必不可少。如我们朗诵一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我们的/家乡(x-iang),在希望的/田野上(sh-ang);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d-ang),小河/在美丽的村旁/流淌(t-ang)。啊,一片/冬麦,一片/高粱(l-iang),十里/河塘,十里/果香(x-iang),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w-ang)。我们的理想(x-ang),在希望的/田野上(sh-ang);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zhang)。啊,西村/纺花,东港/撒网(w-ang),北疆/播种,南国/打场(zh-ang)。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zh-uang)。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sh-ang),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y-iang)。啊,老人/举杯,孩子/欢笑,小伙/弹琴,姑娘/歌唱(chang)。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g-uang)。读完歌词,首先使我们感到它和谐好听,有动人的声韵,这是因为通过押韵,使同样韵脚——“ang”这个后鼻音韵母在有规律的顿歇中反复出现,基本上是首句起韵,然后双句押韵,造成了有规则的韵律运动。同时,这种有规律的韵律运动,还表现在句式结构上有相同节奏的回旋反复,长短句式的有机交错。开始是5字句的3-2与七字句的4-3式的音组节拍;紧接着拉宽节奏,以两组11字句的2-4-3-2的长句式反复回旋;之后以4个4字句的2-2式的紧缩型排比重叠回旋;最后以13字的2-4-5-2式的舒缓节拍与两个4字句2-2式的音组在长短音型对比中结束全曲。紧接着第二、三段歌词又照样循环反复一次。这样在统一的整体中有变化,在变化的局部里又有统一,往返回旋就造成了长短交错、匀整分明、鲜明强烈的韵律感。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语言生动,充满了韵律美,加上曲调新颖、健康向上,因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在对歌曲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预先作好情绪上的准备,演唱歌曲时通过歌词的韵律作用的发挥,能够更好的把歌曲演唱得有声有色,感奋人心。从而把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完善地体现出来。

三、为歌曲演唱的呼吸准确分句。

歌曲演唱呼吸的准确分句和停顿,会给音乐旋律的发展带来内在的活力,也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呼吸的.分句必然形成旋律的停顿。准确的分句和必要的停顿,会使旋律显得更自然、更生动流畅,更富有音乐的流动感。歌曲每个乐句语势的形成、层次的展开、旋律的发展相当大的程度是借助于巧妙的呼吸分句和停顿来实现的。因为它不只是形式上的停顿或间断,还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无形的纽带,把曲中各乐句有机的联成一体,成为一支完整的富有生机的曲子。因此,演唱歌曲之前,要将全曲的旋律予以正确的呼吸分句。一般的说,歌曲呼吸的分句和歌词分句是一致的,因此,借助歌词的句法对旋律呼吸进行分句常常是比较可靠的。

呼吸分句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较从容的分句:这种分句形式是词曲。

均需停顿的自然分句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休止符形成的分句法,如歌曲《歌唱祖国》中部的“越过高山,越过平原”;另一种是由延长音形成的分句法,如“玛依拉”开头的两句。

2、较急促的呼吸分句:旋律的进行并无分句之意,但因歌词分句的需要形成停顿短暂急促,因此称作急促的呼吸分句。这是一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分句方法,因而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以太湖美为例,“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两句,是太湖美丽景色的写照。乐句中的休止符对太湖美景起到进一步的渲染作用,表达了太湖人民的自豪之情经过呼吸分句的处理乐曲更为生动感人。此处演唱时切不可把“哪”字唱长,使休止符的时值变成了切分音影响分句而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声乐演唱中要强调歌曲的情感内容,通过不同力度、不同重点,生动灵活地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情感。真正的歌唱是善于扣动心弦,打动心灵,从而激发听众情感的,将自己心灵中流出来的东西,流入到别人的心灵中去,才是艺术上最大的成功。引用周小燕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乘车前,不要让宝宝吃得太饱、太油腻,也不要让他饿着肚子,给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另外,上车前在孩子肚脐处贴片生姜,可缓解晕车症状;带孩子乘车应尽量选择靠前颠簸较轻的位置,以减轻震动,并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如发现孩子有晕车症状,可以适当用力按压他的合谷穴(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用大拇指掐压内关穴也可以减轻晕车症状(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即腕横纹上约两横指处,在两筋之间)。随身携带纸巾,以备宝宝呕吐后擦拭;呕吐后让他喝些饮料,除去口中呕吐物的味道。

晕车严重的孩子,乘车前最好口服晕车药,剂量一定要小并按医嘱服用,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服晕车药。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教学小学四年级垒球投掷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垒球投掷打地鼠”的教学情境,并将这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导入环节,我跟学生们吐槽了自己的苦恼,调皮的小地鼠们老是偷吃菜园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们该怎么办呢?以此,导入“打地鼠”的教学主题———垒球投掷目标物。通过这样趣味的教学情境,我发现,学生们“投球”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看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动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垒球投掷———庆功宴的教学主线,将“打地鼠”的活动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形象类比为方,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烦琐、复杂的技术性讲解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来颇为吃力,往往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语言输出方式,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尝试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打比方、对比、形象化等语言加工方式,将抽象的技能讲解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分析,并配合专业的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进学生们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教学小学六年级体育跆拳道启蒙课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相关知识,学会跆拳道三种口令及一种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标并不难以实现,难就难在如何生动形象地渗透跆拳道文化知识,在“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中增进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领。为此,我穿一袭正规的教练服上课,把自己化身为跆拳道教练,而不是平时的体育老师,一开课,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对我的一袭教练服讨论了起来。我并不着急着打断他们,整顿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说说,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学生说,老师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更加帅气了;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变成跆拳道教练了……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开始渗透跆拳道礼仪的讲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与互动,为学生们拉开跆拳道学习的帷幕,引导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严明纪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隐藏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时刻地告诫着我们,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亲和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又要适时地树立严厉形象,以铿锵有力的教学言语规范学生们的教学活动,明确体育游戏规则,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性、条理性与规范性。教学小学五年级体育“跳跃: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活泼好动,主观性强,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与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因此,跳跃这个技能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并不陌生,而立定跳远不过是跳跃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嘻嘻哈哈,觉得不需要教,他们也可以跳得很远。因此,在教学示范中,我一改导入环节的“和蔼可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不苟言笑的体育教练,一板一眼地跟学生们讲解并示范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尤其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示范过后,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回放活动,做到一摆二蹲三起跳,将动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时,在示范模仿活动后,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我在操场上事先画了一个大十字架,组织四个小组从十字架四个方向同时起跳,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达到十字架的中心点,以此丰富“跳”的形式与内容,将严格的技能示范与活跃的游戏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四、结语。

总之,言无止境。教学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揣摩、不断去深化、不断去创造。在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虽说它以学生的身体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游戏活动为依托,但仍以教学语言为媒介,以教学语言为知识输出、信息交流、资源分享的途径。由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植于体育的学科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形成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更多的学生。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1.1优化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在培养体育院校艺术人才方面,院校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培养艺术类人才,就首先要从院校的培养方案入手。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等,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从社会和项目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体育艺术专业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中的表演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的内容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熟悉体育理论和表演学理论,熟练掌握当代体育表演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体育表演和形象塑造设计组织和编导能力。从这一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在进行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其复合型知识结构问题,注重突出体育艺术专业的实用性。在课程当中也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以便培养学生实际技能能力,像是武汉音乐学院在舞蹈主修方向的培养目标当中就有增加艺术实践的内容。因此,体育院校在设置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和从事艺术体育工作作为目标定位,从这几个方面对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1.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教学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体育艺术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体育艺术特点,符合体育艺术的知识结构,坚持体育和艺术相融合的原则,从而能够构建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体育院校在课设体育、艺术欣赏课、艺术概论等基本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增加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的课程,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学生能力和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学科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提高人文社科知识在整个体育艺术课程中的地位。同时,体育院校在建设相应课程体系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突出自己院校的特色,将学习、应用、总结和创新这几个环节的内容一一做好,并增加自己院校的特色,从而形成符合院校实际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1.3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减少部分运动专业的课程,增加突出艺术特色的课程,例如体育美学、艺术概论和音乐欣赏等课程。也可以增加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像是体育绘画、课件制作等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加深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突破以往以理论知识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另外,在教材的编制上,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删减,组织人员进行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的制定,编写相应教材,同时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度增加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

1.4借鉴教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院校中的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体育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要求,因而体育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艺术类的课程方案设计,认真研究艺术类专业在体育院校发展的方向性和现实性,做到既与同类艺术院校专业有区别,又能够积极吸取和借鉴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从自身体育院校的教学条件出发,制定符合自身院校发展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体育院校中的艺术专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方案、模式等都还在摸索当中,不同的院校在层次和教学条件上不同,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各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并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将体育类专业人才和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区别,并可通过研讨会的形式,相互进行借鉴,以不断提高自身院校的办学水平,更好地突出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特点。

1.5结合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人才需要依据市场的角度,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市场对于体育艺术类人才的需要,从而使得体育艺术类人才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体育艺术类人才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发展的眼光看,高素质的人才与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将会相得益彰。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环节上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训练效果良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材。如在教学方式上,改被动实践教学为主动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实践形式,适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结合媒体,建设人才培养的品牌。

2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是应社会发展需要出现的,是体育和艺术融合的表现,是艺术和体育教育内在联合的结果,因而为了推动体育艺术的发展,促进体育院校的不断前进,在培养体育艺术人才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现实性,制订更加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从而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因此,深入研究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创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策略,是今后体育院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目标与课题。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

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问题尽管重经,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昧。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一为什么改嫁后的祥林嫂,人们并不改称她为“贺嫂”或“贺六嫂”,却仍叫她祥林嫂呢?鲁迅先生特别另作一段而突出之,难道仅仅是陈述鲁镇的礼仪习俗吗?通过讨论,学生便知晓、这正表现了旧社会对改嫁妇女的鄙视与奚落。“仍然”二字,意味深长,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道德色彩,也为后文所谓“二夫阴间争妻”埋下优笔。像这样的提问,挖掘文字深层内涵,我们称之为“浅题深问”,亦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活悟其神。”深题浅问,要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忌肤浅粗糙、浅尝辄止。浅题深问,要选准切口、探幽索微,忌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直与曲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理清是非,晓畅易懂、达到“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的目的。

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伸,忌故弄玄虚、艰涩隐晦。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忌袋底抖尽、一览无余。

零与整课堂提问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伸。因此,我们对一些庞大复杂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就要拆成几个小问题。例如教《祝福》,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a.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b.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c.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d.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节,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宋人周辉云:“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多为少。”整题零问,也就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讲,一些简单零碎的问题,如果多次机械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可能挫伤其思考的积极性。我们提问时,要善于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教《马说》,有许多问题可问,不如总提一个问题:唯物主义观点是先有物质后有认识,而韩愈却说先有伯乐“识马”而后有“千里马”,这是不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对全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再如教《祝福》,在剖析祥林嫂心态变化后,可以提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冻死?饿死?自杀?还是……”这个似拙实巧的问题,从而又一次带出对课文的细致研究。清人李渔说:“意则期多,字推求少”,零题整问,也正是如此。

整题零问,要由远及近、循序渐进,忌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零题整问,要厚积薄发、以约求丰,忌笼统架空、纲目脱离。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提问的深与浅、曲与直、零与整,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l]见《陶行知文集・创造的儿童教育》。

[2]见《礼记・学记》。

[3]见《语文教学二十韵》。

[4]见袁枚:《随园诗话》。[5][7]见李渔:《闲情偶寄》。

[6]见周辉:《清波杂志》。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1.1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新世纪的体育人才不仅要求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道德情操,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是新时期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加强体育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都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所极力倡导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1.2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体育院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生抽烟、酿酒、旷课、打架、不文明性行为等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文化素质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除了对体育项目之外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文学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大学生活就是“混”,拿到毕业证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缺乏远大的理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通过人文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使学生明辨别事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体育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加强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传播者,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教学中艺术教育的实施,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大学教师在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艺术诸方面的综合反映,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艺术文化修养。在体育院校的教师队伍当中,很多教师都是专业队出身,专业技能特别强,但是在教学和艺术文化方面比较欠缺。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切实的做到教书育人。

2.2加强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艺术教育体育院校的教学目标应该多元化,不能仅仅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加强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体育美、创新美、展现美的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使体育教学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也可以丰富体育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3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赛片断,教师进行讲解引导,使学生通过体会体育艺术的魅力,来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进而使人文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3.小结:

体育艺术教育对体育院校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人生素质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只有重视体育艺术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逐渐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渗透,体育教育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摘要:水彩画艺术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依于境而固于神,兼容西方的色彩造型和东方的用笔、气韵于一体,贯通中西,囊括古今。水彩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文章对水彩画的水色视觉表现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体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方面极广。它牵涉到音乐、美学的鉴赏美、力学、理学、伦理学、思维科学、交际学、逻辑学、生理学、医学、营养学与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这种广泛性尤为明显。而这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中既起到基础作用,又起到桥梁作用。我们在体育课堂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符合规律的、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称之为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中,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避免出现“八话”:“拖泥带水的废话、华而不实的虚话,模凌两可的混话,枯燥无味的胡话,趣味低级的粗话,陈词滥调的套话。”而要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儿童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体育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4、幽默技巧。

幽默是外来词,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攻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幽默,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确实合理,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所以说语言对于现代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从猿古人到现代人,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规范化、系统化。而教师语言经过“遮面隔纱授学问,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教学方法,已经优化为精炼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只要你了解教师课堂语言的特性、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特征,很好得运用课堂语言技巧,那么在这一堂中语言运用是成功的,你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忽略了课堂语言艺术,出现了我在前面所讲的“八话”,一节课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体育课堂语言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从很多方面影响大家的教学任务、效果、成果、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它。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稿开场白要求(专业16篇)

    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让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你和你要传达的信息产生兴趣。从各个角度和领域来看待XX,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性和差异,这些都是我们讨论的有益资料。

    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心得(通用21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以下是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案例和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专家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从中汲取了更

    民生工程实施方案(通用15篇)

    实施方案是指在特定背景下、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措施。实施方案的范例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做好民生

    以追求为话题中学(热门18篇)

    优秀作文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避免跳跃和表达不清的问题。阅读和分析优秀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世间万物都应该有一个追求。因为有了它,你才能活着的更精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施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

    老师个人年终教学工作总结(专业23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全面客观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这些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我眼中的詹天佑初二(通用23篇)

    优秀作文总能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精心构思的结构和生动的例证来展示作者的才华。以下是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1、信心:修京张铁路遇到了“从南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用21篇)

    范文范本是从多种来源中精心挑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资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我的中国梦公众演讲稿大全(17篇)

    公众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可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关注。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公众演讲的摘录,希望能够激发你的灵感和创造力。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必须要以国家的强大

    就业培训的工作总结(专业24篇)

    培训工作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改进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通过残保金的征收,各行政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