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琴心月

心得体会是表达个人主观体验和观点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他人更加了解我们的思考和想法。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一

卢沟桥事件是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集结侵占中国盘锦的反击行动中,因为江苏扬州附近衡山一带抗战英勇,日本军队遇到了挫败,在全面丧失理智之下,率军攻击卢沟桥。中国驻守军队受害惨重,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我在了解这件事情后,对于这次事件我有以下几个体会。

第二段:领导不当。

历史上,卢沟桥事件是一次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民族抗战的开始。该事件揭示了当时的领导人,尤其是中国国民党在面对外敌威胁时的软弱、无能和背叛。在当时的情况中,中国国民党未能有效反击,导致了更多的中国人失去了生命,这一点令我震惊。

第三段:抗日重要性。

卢沟桥事件还表明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在侵略中国的几个月之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数年内对中国实行了震惊人心的屠杀和奴役。海外武装部队为抵御日本侵略,为保卫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坦然赶赴抗日前线。这也说明,无论国家的领导不当与否,民众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性是不会改变的。

第四段:空前的牺牲。

卢沟桥事件不仅是一次集体屠杀的开始,还是一次财富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在随后的战争中,数百万中国军民被杀害或受伤,大片土地被占领和摧毁,文化和自然遗产也被破坏。在历史长河中,卢沟桥事件无疑是祖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教会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位前辈对我们奔波的教育,教育我们不断发扬中国先贤的壮志豪情。

第五段:终生难忘。

作为一个中国人,卢沟桥事件是一件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教训,发扬先辈们的高尚品质,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提供帮助。卢沟桥事件,不仅是我们历史上发生在中国的一段殊死搏斗,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难忘的线路,为我们铭刻难忘的故事。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二

卢沟桥事件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它不仅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引起了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深思和反思。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育。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是由于日军越过边界侵犯中国领土,然而那时的中国尚未完全独立,沦为了列强的半殖民地。卢沟桥事件让中国人民及时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这也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只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才能有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卢沟桥事件为中国独立奠定了基础,今天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大国,也是由于独立、完整的国家给与了她无限的前途。

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卢沟桥事件中,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坚守国土,一股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人民心中形成。这股精神在历史上多次表现出来,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承继这样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国主义是我们立足的根本,只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存在,才能激发出我们无尽的热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和平的可贵性。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导致了中日战争,数百万的中国人民为之牺牲。卢沟桥事件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的可贵。通过文明的方式,通过和平的手段,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走向强大的捷径。和平反战的精神需要一代代人来发扬光大,它不仅涉及到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

四、对历史的思考和敬意。

卢沟桥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国家的形式,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多的思考。历史,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铭刻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亲身经验。对历史的直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认识我们的文化和国家。同时,我们还要对历史蕴含的精神感恩和敬意。我们要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思考,保证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五、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卢沟桥事件让我深刻认识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两国既有时常的纷争,又有历史的渊源,这让两国关系显得十分脆弱。有着睦邻友善的中日关系,两国人民都将会受益。中日两国的合作,既需要政治的认可,更需要两国人民的友好,希望我们的两国人民能够齐心协力,为促进两国友好做出更多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定不会忘记卢沟桥事件这段历史,它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国家独立和和平的可贵,感受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和历史思考的重要,拥有着进一步发扬中日关系的责任和机遇。我们衷心期望中日两国人民能够彼此理解,合力推进更加美好的未来。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三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古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卢沟桥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奋斗。近日,我有幸来到卢沟桥,亲身体验了这座古桥的历史和人文魅力,深感其重要性。在这次参观当中,我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卢沟桥展现了民族精神的坚韧与坚忍不拔。卢沟桥自建于公元1189年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迁。然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卢沟桥遭受日寇的侵略事件。作为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战纪念地,卢沟桥成为了让人们怀念烈士们的场所。在桥上,我看到了无数的名字和纪念碑,他们是卢沟桥事件中的牺牲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的英勇抗战精神令人敬佩,也是卢沟桥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卢沟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感受。卢沟桥所处的位置,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从古代开始,它一直是连接京畿和南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军事和交通意义。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里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卢沟桥经历了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残,如今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这使我更加意识到保护历史遗迹的重要性,只有将这些珍贵的古迹保护好,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价值。

再次,卢沟桥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文情怀的温暖。在卢沟桥的附近,有着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通过参观这些地方,我对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化名人梁启超和翁同龢的故居。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故居内留存着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痕迹,一切都展现了他们的人文情怀。这使我对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他们所传承的人文精神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卢沟桥也让我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站在卢沟桥上,我望见了宽阔的沟渠和旁边的树木,感受到了一种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这种景象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文人描绘的风景诗,它们都将大自然视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场所。通过参观卢沟桥,我明白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普遍的,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的人们,都渴望和谐与自然相处,享受美好的生活。

总之,卢沟桥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桥,通过参观它,我产生了许多心得体会。卢沟桥见证了民族精神的坚韧与坚忍不拔,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感受到了人文情怀的温暖,也让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深的向往和追求。希望我的这些心得体会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并珍惜卢沟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遗迹。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近代中国抗战的标志性地点。近日,我校组织了一次卢沟桥参观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这座桥的历史意义,体验抗战精神。通过参观和学习,我深感卢沟桥的历史沧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第二段:卢沟桥的历史(200字)。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郊,建于公元1192年。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7年,这座桥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前线。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了。卢沟桥之战的惨烈程度冲击了全世界,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的历史让我深感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进行抗争的伟大精神。

在卢沟桥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感叹卢沟桥所承载的历史重量和沉痛。桥上展览馆陈列着许多抗日战争的图片和实物,其中包括战士们的日记、书信以及领袖的讲话稿。这些珍贵的遗物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艰难时期人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参观过程中,我还观看了卢沟桥过桥瞭望台上的实景反映,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段:汲取历史经验(300字)。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卢沟桥的历史,更是汲取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卢沟桥之战让我们明白,国家的独立和尊严需要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当今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忽视国家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抗战时期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用行动将自己的责任融入到中国的发展中。

第五段:结语(200字)。

卢沟桥的历史是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在百年磨难中砥砺前行的历史。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和我作为大学生的责任。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汲取历史经验,牢记卢沟桥之战的精神,坚定信念,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卢沟桥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图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五

作为一名中国人,卢沟桥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座桥梁。在历史上,它曾被日本侵略军所摧毁,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部分。因此,来到卢沟桥,观看这座桥的建筑和历史,让我深受震撼和敬意。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一座跨越卢沟河的石拱桥。这座桥曾被称为万寿桥,建于公元1189年,是元代著名的石拱桥。但它真正的名字是卢沟桥。卢沟河的两岸地势陡峭,地形狭长。位于东岸的桥头建有卢沟桥城楼,卢沟河西岸是燕京八庙之首的汉白玉大佛寺,两岸交通要道流行着“矮门串串长街”之联。卢沟桥因此,成为了关键性桥梁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为了打通蒙华铁路南进的路线,兴建了盘山公路。1937年7月7日,在日本军队在卢沟桥违反停战协定的条件下,轰炸卢沟桥,导致严重损伤。这是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此后,中国和日本的战争继续了八年之久。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也不要低估强敌。

眼前的卢沟桥已经不是原来的卢沟桥。修复过的卢沟桥一边是青山绿水一派田园风光,直线行进可达漕泾渠,感受到了新卢沟桥的亲水性和人文气息。卢沟桥现有九孔为圆拱石桥,全部由筛石、青石和白石块砌筑构成。由于历经世事变迁和自然风化,卢沟桥多次被重修,逐渐传承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人们通过修缮、重建、维护保养等种种措施,使之得以延续。

卢沟桥不仅是一座桥梁,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危难时刻的坚强意志和团结精神。这种精神也激励了人们在故居或是文化景点中追寻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寻找弘扬文化,塑造国家意识,推动人民向更加文明的社会迈进。

第五段:结语。

经过这次旅行,我对于卢沟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座桥梁不仅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和逆境。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保护这样的文化古迹,更好地肩负起民族精神的责任。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六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座战争纪念建筑。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起震惊世界的血案,卢沟桥的故事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让人们思考人性的黑暗面和珍惜和平的重要性。在历史与文化的双重魅力下,我来到卢沟桥旅游,体验历史的沉重感,感悟历史的智慧,让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通过五个章节来详细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章,大气磅礴的纪念碑。

卢沟桥南侧正中心矗立着一个宏伟的大型纪念碑。这个高大的建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四周的文字、浮雕形象等种种细节都刻画出了这场战争的艰苦与惨烈。纪念碑巍峨屹立,它警醒我们,让我们深刻地体会那段历史,引导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不让那场惨烈的战争重演。

第二章,历史博物馆的深度解读。

在卢沟桥的西侧,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走进馆内,整个博物馆分为了“开战前的中日关系”,“卢沟桥保卫战”的两个部分,两部分都配有详细的资料和文献图片。博物馆里不仅让我们了解卢沟桥保卫战的每一个细节,还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这些历史背景及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更好的珍惜我们拥有的和平,更加彰显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三章,丰富的文化表演。

在卢沟桥旅游区步行到东侧,我看到了几处文化表演区,戏曲、京胡、民族舞蹈等各式各样的文艺表现在这里演绎。这里不仅为促进文艺发展做出了贡献,更为卢沟桥保卫战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使得死去的战士们更具名义。这些艺术表演则勉励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受人间百态的情感。

第四章,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卢沟桥旅游区内,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展品,玉器、铜炮、剪纸、字画等。这些文化遗迹在展示当中更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卢沟桥地区的成长史、文化沿革以及当时历史的特殊时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积淀,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贡献着新的力量。

第五章,和平的呼唤。

卢沟桥是一面反战和平的旗帜,它警醒着人们要永远珍惜和平,追求和平。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越来越珍惜和平,为了让和平走向更加稳定和安全,我们要从每个细节做起,从平常的生活中做起,保卫和平,让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大有可为!

卢沟桥的心得体会,收获颇丰。作为一场震惊世界的血案,他警醒我们永远珍惜和平和人性之美,他也张扬着和平的旗帜,给了我们以前行的动力和力量。让我们沉浸在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中,感受历史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和平,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世界梦和人类梦而奋斗!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七

卢沟桥是一道胶黏土花岗岩两运河的桥梁,它不仅是京郊一处景观,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而在短暂的七七事变中,它凄惨地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引发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思考。我有幸在参观卢沟桥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历史沉重和文化底蕴,也让我思考了人文的意义和战争的危害。

第二段:印象最深的一幕。

在卢沟桥的古桥头,我看到了一块铭文,上面刻着“卢沟桥事变史迹保护区”,下方竖着一面国旗,这就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幕。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每日都有无数的游客来到这里,共同缅怀历史中的殒落者,也意识到了文化遗产对人们的启示和提醒。

第三段:文化的意义。

卢沟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军事文化的实力,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桥梁,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里,我看到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老文物、士兵的奋勇作战、战争教育和国际友谊的交融,这些文化背景将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更为热爱中华文化。

第四段:战争的危害。

卢沟桥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战争危害的反思。在这里,我看到了留下的枪弹口和瓦砾堆,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减少,还有在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造成的巨大损失,这给我们今后的手纸品质和现代战争的危害带来警醒。

第五段:人类的未来。

卢沟桥让我们思考的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是无休止的和平与发展。它提醒我们,作为人类,我们必须本着开放、包容、理性的精神,共同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追求美好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发展出更为灿烂的文化艺术,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卢沟桥是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一座世界级文化遗产,也是现代和平发展与历史遗留问题的反思,让我感动和思考终生。它的存在,让我们坚定信念,珍爱和平,将和平发展走上轨道,使我们实现人类的未来。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八

卢沟桥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桥,位于北京西北郊,横跨于温榆河之上。卢沟桥面对着一片广阔的农田和宜人的乡村风景,背靠着靖康之石,历经沧桑而仍屹立不倒。在历史的长河中,卢沟桥见证了无数次国恨家仇,也留下了让人动容的爱国主义精神。我有幸能够亲身参观卢沟桥,对于这段历史,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卢沟桥展现给我的是历史的厚重。站在卢沟桥上,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曾经沸腾的战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座桥悲壮而宏伟地承担起了保卫家园的重任。桥面上的石狮和浮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记录下了战火纷飞的那段岁月。卢沟桥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英烈的永恒铭刻。

其次,卢沟桥给我留下的是勇气和坚持的力量。当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抗日英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卢沟桥上华灯初上的夜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战鼓声。披荆斩棘的抗日英烈们战斗在卢沟桥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中国的自由。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勇气与坚持的力量,激发了我在遇到困难时要勇往直前的勇气。

此外,卢沟桥也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当年,面对强敌的侵略,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抱团取暖,共同与敌人做斗争。这种团结的精神在卢沟桥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抗日英烈们联合在桥头上,敢于同敌人对抗,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个个如同脱缰的猛虎,以坚定的意志向侵略者发动猛烈的攻击。这种团结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最后,卢沟桥给我留下了爱国之情。卢沟桥是民族矛盾的焦点,也是爱国情感的集结地。当年,卢沟桥的抗战英烈们,为了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住了侵略者的步伐。桥上红色的飘带、壮丽的浮雕、铮铮的石碑无不诉说着他们的爱国之情。站在卢沟桥上,我可以感受到那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总之,卢沟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作为一座历史遗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情感寄托。它的背后蕴含着无数个人英勇矢志、勇往直前的动人故事。对于我来说,卢沟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面镜子,让我更加珍视和热爱祖国,以行动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相信,在今天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像卢沟桥上的英雄一样,为国家的独立、和平和繁荣而努力。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九

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二战时期日军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场所。走过卢沟桥,我有太多的想法和感受。下面我将以五段式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10公里,是北京的重要交通要道。早在明代,卢沟桥就是连接京西南的主要道路。1928年后,随着北平成为北洋政府所在地,卢沟桥的重要性逐渐增加。而在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卢沟桥成为了重要一战场。

第二段:走进卢沟桥。

走进卢沟桥,我看到了这座古老的桥梁,与文化古迹相伴的街道上,繁华与古朴相互纠缠,历史与现代相互碾磨。卢沟桥被围墙环绕着,站在桥边,可以看到桥下蜿蜒的河流,感受着世事的变迁。

第三段:抗日战争的背景。

进入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战争爆发。卢沟桥成为了中日两军的交锋之地。当时的中国抗日军队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必须尽快控制卢沟桥。

第四段:敌我双方的战斗惨烈。

在卢沟桥遭受到的攻击中,双方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惨重。敌方的飞机、炮弹和各式各样的武器横扫卢沟桥的地面和空中,中国军队也并不示弱,尽力抵抗日军的入侵。战斗的惨烈程度可以说是双方都比较明显地受到了很大影响。

第五段:卢沟桥胜利的重要性。

虽然战争结束了,人们依然不要忘记这个英勇搏斗的历程。卢沟桥的胜利展示了中国人民坚持自己的利益的决心和力量,也为整个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感,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总之,卢沟桥历经磨难,见证了中日战争的惨烈程度;然而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胜利,不仅让日军在此处背水一战,从而陷入战争的泥潭,也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绕不过和不能遗忘的重要一章。我们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中华优异传统,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

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一段充满心酸与痛苦的记忆。近日,我参观了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卢沟桥遗址,走过那座晦暗的桥洞,感悟着那段历史的沧桑。这次参观使我思考了很多,更深刻地感受到和平的宝贵和珍惜生活的重要。下面,我将分享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卢沟桥之行给我带来了深入了解历史的机会。卢沟桥是中国的多次抗战中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日军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通过参观卢沟桥遗址,我了解到了当年日军侵略中国的残暴行径,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抗战精神。站在卢沟桥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一幕幕悲惨的战争场景,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敬爱之情。

其次,卢沟桥之行让我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卢沟桥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战争中,人们不仅失去了家园和爱人,更多的是失去了生命。站在卢沟桥遗址上,我感受到了那些英勇抗战的战士们的毅力和坚忍。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舍弃了亲情和自由,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平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

再次,卢沟桥之行使我更加关注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参观卢沟桥遗址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对战争的反思让我深感教育的力量。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战争的残酷,增强和平的意识,培养爱国的情怀。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卢沟桥之行激发了我对家庭的思考。站在卢沟桥的桥洞下,我看到了一对对老年人颤颤巍巍地手挽着手,他们曾经经历过战争的阴影,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恐怖。他们懂得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加重视家庭的和睦与温暖。人生如此短暂,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家庭的亲情和幸福。

最后,卢沟桥之行给我带来了积极的动力和力量。站在卢沟桥的遗址上,我看到了很多游客正在默默地寻找墓碑上的亲人名字,他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亲人,更是为了铭记历史,警示后人。我被他们的行为深深触动,也激发了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应该积极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生活得更好,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美好的未来。

通过这次参观卢沟桥遗址,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与珍贵的和平。同时,我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思考和动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勇敢面对困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我也会更加珍惜和幸福家庭,注重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一

卢沟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重要的记忆,而卢沟桥事变则是其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穿过这座桥,我仿佛似乎踏足了一段峥嵘的历史。在这次旅行中,我深感卢沟桥事变的悲意和历史的深刻。同时,也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的和平稳定是多么来之不易。

第二段: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又称为七七卢沟桥事变。当日,日军军官与中国军人在卢沟桥发生摩擦,最后日军发动进攻,中国军人英勇抵抗,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举起了满腔热血。这次斗争历时5天,共牺牲了多名中国军人。卢沟桥事变成为抗日战争的序幕,是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不屈不挠地抵抗和反击的重要节点。

第三段:对卢沟桥事变的感想。

通过参观和了解卢沟桥事变,我深感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历经世界两次大战,人类深深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疑虑,通过对卢沟桥事变的回顾,更让我意识到了和平稳定的来之不易,更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共同呼吁的精神底蕴。

第四段:卢沟桥事变对人们的启示。

卢沟桥事变告诉我们了防御和战争需要哪些要素,这不仅包括了国防措施、战略报警、军事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包括了国民精神层面的提高。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认真维护国防安全,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第五段:结论。

在这次旅行中,卢沟桥事变给了我很深的启示,让我充分感受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更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更加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是更加美好的。但是我们要牢记:和平来之不易,只有珍惜它,才能够维护我们的国家和祖国,从而让我们更有信心走向未来繁荣富强的路上!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中,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交通功能的古桥,更是一段悲壮的历史记忆。近期我有幸亲临卢沟桥,向着这座充满历史沧桑的桥面敬礼,内心充满复杂的感慨。卢沟桥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抵抗外敌侵略的见证,也是国人奋发向前、走向复兴的象征。在追忆这段历史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历史的无垠与国家的伟大,获得了思考与成长。

第二段:历史回顾(200字)。

卢沟桥,作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点,亲身经历了炮火硝烟与人民苦难的抗战阶段。游览过卢沟桥的历史陈列馆,我向历史中追溯,于心痛中领悟,这段历史当被鲜活记取。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一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百姓饱受战火蹂躏,生活艰辛。但卢沟桥的屹立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让我深感自豪。历史警示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警醒国人自强不息,抵御外来侵略。

第三段:桥上的感慨(300字)。

站在卢沟桥上,我感到桥下岸边的河流仿佛是一条历史长河,悠悠回荡着曾经的战争场景。桥上的拱门象征着国人曾经为了民族尊严、国家安全而拼搏的精神。卢沟桥不仅是一座著名的古桥,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站在桥上,我俯视着桥下那条泛起点点涟漪的河水,我不禁思考起历史的波澜壮阔,而心中也泛起一股力量,激励我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段:心灵的思索(300字)。

在卢沟桥上,我内心深受启迪。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责任与使命是无论如何不能推卸的。卢沟桥见证了多少烈士英灵的流血牺牲,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奋勇杀敌,我们肩负着当代青年的责任,应该用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牺牲。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该立志追求真理,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国家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五段:人民的希望(200字)。

站在卢沟桥上,我看到了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这座桥所代表的精神与力量,就是今天中国人民走向复兴的底气与信心来源。回顾过去百年,祖国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与崛起令人鼓舞,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亦不能忘记历史,铭记前辈的付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继承前人未竟事业,坚定信念,勇敢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总字数:1200字)。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三

北伐的成功,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十年民国,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稍有现代化气象。这是最近被广泛注意的所谓“民国范”。但是,我们稍稍认真观察一下当时中国整体性格局,情绪将截然相反——1920xx年,甘肃回教的马家军,反抗冯玉祥,双方肆行屠杀,汉人、回民死伤20万人;1930年,冯玉祥反蒋失败,退出西北,甘肃、宁夏、青海成为回教军人的天下;1934年,拥兵3万、反复无常的孙殿英自察哈尔经绥远进攻宁夏,回军拒之于前……西北中国,并无宁日。而东南沿海,1932年,广东有陈济棠与粤海舰队之战,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与据有胶东的师长刘珍年之战。西南地区,军阀割据的四川,刘文辉、刘湘、邓锡侯与田颂尧,民国以来,大小战争多达480余次。

中国的统一,徒有其表。民国范儿,其实可怜。1931年,正忙于对江西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并应对两广军事的蒋介石,遭遇了“九一八事变”。外患未因内乱而不至。“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历史学家徐中约论述,“日本人三次,1912、1916、1920xx年策划挑唆‘满蒙自治运动’归于失败之后,这种观念却越演越烈”。

1931年,长江、准河以及大运河水灾肆虐,致使中部10个省份14万人被淹死,25万人流离失所。而同时,中国又深陷内部动荡与局部冲突。日本关东军精心选择这一时刻,完成了对沈阳的占据,随即又在百天之内,完成了对东三省的占领。与历次外侮不同,此次事件,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来源。

“九一八事变”作为一种转折,中国结构性的内外矛盾由此转换,外侮——对中华民族生存的挑战,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攘外必先安内”,当然不再正当。但是,东三省虽为日本人所据,而这一政策却仍在运行中,没有更张之意。因而,“九一八事变”许多复盘与推演,完全放弃抵抗而导致日本军人集团势力的全盘领先,便是结果之一。

就日本的侵略逻辑而论,6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亦将可能重蹈东三省旧途。据有华北,日本往南可以推进到华东与华中,并进占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往北可以夺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直至贝加尔湖——苏联的大部分国土。而这一套战略逻辑,之于中国,蒋介石当然意识到其间深刻的国家危机。在当年7月17日的庐山第二次谈话会上,他说道:“我们的东四省(当时行政区划为四省)失陷,已有了六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只是,内部如此糜烂的中国,能够动员全国之力以抗日寇吗?1937年,这个国家到了必须回应这一挑战的关键时刻。应对此次危机的庐山会议发出了明确而响亮的声音:“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一个月后,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我们拉开时间的距离,前溯至1840年,自鸦片战争始,接近120xx年后,中国的历史揭开新的面貌——“卢沟桥事变”后,这个国家整体性的被动情势,由此改变。“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这当然不是实力比较的计算所能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民族到了最后关头必需的选择。历史自有逻辑,统一的独立的中国的建立,亦即中国民族主义革命的成功,需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是需要经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复杂格局并最终打垮日本,中国才能开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创建之路。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2

页,当前第。

2

1

2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四

一.引言:回忆卢沟桥,一座历史古桥,承载了无数的故事。踏上卢沟桥,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历史的洪流中。我曾有幸游览卢沟桥,这次经历给了我许多珍贵的体会和心得。接下来,我将在文章中与您分享这些感悟。

二.历史的追溯:卢沟桥是连接北京和河北省廊坊市的一座桥梁,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在日本侵华时期,这座桥成为了不朽的符号。踏上卢沟桥,我仿佛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追溯之旅,在心中重温了那段历史的灼热岁月。站在桥头,我凝望着桥下的奔流不息的河水,听着导游娓娓道来,回想起历史上那悲壮的一幕幕,内心充满了对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牺牲的英雄们的敬意。

三.忆往昔:在卢沟桥上漫步,我仿佛穿越进了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时代。站在桥上,我意识到这座古桥见证了无数故事的发生。在这里,我看到了当年的景象,听到了那些呼唤声,感受到了那些人们的喜怒哀乐。桥边的建筑、老街上的商铺、桥上的游人,都成为了我与历史的一个个小点滴,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卢沟桥的独特魅力。

四.传承的意义:卢沟桥的存在,不仅是一座历史遗迹,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沿途的标语和雕塑,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段历史,告诫我们要铭记过去,珍惜今天。站在卢沟桥上,我不禁感慨,历史是需要传承的,而这座桥正是历史传承的见证。卢沟桥让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也让人们体会到历史的久远和重要性。传承这座桥,就是传承历史,传承那份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五.心灵的感悟:踏上卢沟桥,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这座历史古桥上,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使得自己的人生也能成为一段青史佳话。站在卢沟桥上,看着那无尽的河水,我感到它正象征着无尽的历史,无尽的文化和智慧。我深知,在这片热土上,我应该肩负起我的责任,用我的智慧和力量为这个国家的发展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结语:卢沟桥是值得人们铭记的历史遗迹,它见证了一个国家历经风雨的历史。站在卢沟桥上,回首过去,我们更加懂得了历史的意义和珍贵。同时,我们也明白了自己要背起责任和义务,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让我们一起铭记卢沟桥,珍惜当下,共同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五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般史论的重点,在于研究这一“偶发事件”为何演变成中日两国全面的长时间的战争状态。以“事件”之因,来探求战争之果,如此短促的逻辑结构——显微镜般的考察,事件“事实”越清晰,其在历史进程里的意义却可能越模糊。“卢沟桥事变”,何尝不是一系列前因之结果,作为一种转折性的因素,它又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如此,才是正当的历史观。因而,时至今日,当我们有条件以相对丰富的史实为基础,可以拉开足够长的时间与足够大的空间,在中国自身现代化过程与全球性格局的互动关系里,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价值,我们的结论,当然不同。

领导以北伐为标志的国民革命的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需要解决两大结构性矛盾:对内求国家统一,对外求民族平等——这实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家性难题。北伐成功后,蒋介石的选择是:对内继续消灭反侧,对外暂时忍耐待时。亦即“先安内,后攘外”。这一道路,历史学家郭廷以先生的评论是:“在步骤上亦自言之成理,岂奈为势所不许可。”

所谓“势所不许可”,以中日两国关系观察,“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失去东三省,按“后见之明”的研究者的历史复盘:日本执政当局亦有文官集团与军人集团之别,当时国民政府虽无能力全面对抗日本,但完全的不抵抗,反作用于日本当局,遂使军人集团气焰日彰。其结果,军人集团一路狂飙,演进至“卢沟桥事变”之时,完全控制日本政局。其扩张之心侵略之行,再无国内的制衡之力。内外之间,略有闪失,稍微失衡,后果便难以收拾。

“九一八事变”,以及东三省之失,再次昭示中国现代化转型之艰难。如果说晚清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亦即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国家,其特殊之处,按历史学家金冲及先生所论:近代中国一切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现代化转型之际,中国与现代化先发国家——“中国/列强(帝国主义)”的矛盾,才是我们理解晚清以及民国,甚至当代中国核心性与结构性矛盾之一。自鸦片战争开始,其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海战,无不是传统中国“忍无可忍”之下被动而仓促的应战。也差不多无有例外,每次对抗外侮,都伴随着国内政治格局的动荡。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内(对抗太平天国)外两场战争,由此导致的国内政治格局,至1894年的甲午海战,结果显现:“李合肥一人对一国。”(梁启超语)中国内部的糜烂,已无能力以一国之力应对外侮。这当然悲哀,却是事实,亦是传统中国结构性矛盾之必然。

对抗外侮,已无动员并组织一国之能力,清亡,没有意外。1920xx年,辛亥革命后,如何在列强压迫下,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国家,便是当政者历史性的挑战。

北伐的成功,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十年民国,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稍有现代化气象。这是最近被广泛注意的所谓“民国范”。但是,我们稍稍认真观察一下当时中国整体性格局,情绪将截然相反——1920xx年,甘肃回教的马家军,反抗冯玉祥,双方肆行屠杀,汉人、回民死伤20万人;1930年,冯玉祥反蒋失败,退出西北,甘肃、宁夏、青海成为回教军人的天下;1934年,拥兵3万、反复无常的孙殿英自察哈尔经绥远进攻宁夏,回军拒之于前……西北中国,并无宁日。而东南沿海,1932年,广东有陈济棠与粤海舰队之战,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与据有胶东的师长刘珍年之战。西南地区,军阀割据的四川,刘文辉、刘湘、邓锡侯与田颂尧,民国以来,大小战争多达480余次。

中国的统一,徒有其表。民国范儿,其实可怜。1931年,正忙于对江西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并应对两广军事的蒋介石,遭遇了“九一八事变”。外患未因内乱而不至。“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历史学家徐中约论述,“日本人三次,1912、1916、1920xx年策划挑唆‘满蒙自治运动’归于失败之后,这种观念却越演越烈”。

1931年,长江、准河以及大运河水灾肆虐,致使中部10个省份14万人被淹死,25万人流离失所。而同时,中国又深陷内部动荡与局部冲突。日本关东军精心选择这一时刻,完成了对沈阳的占据,随即又在百天之内,完成了对东三省的占领。与历次外侮不同,此次事件,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来源。

“九一八事变”作为一种转折,中国结构性的内外矛盾由此转换,外侮——对中华民族生存的挑战,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攘外必先安内”,当然不再正当。但是,东三省虽为日本人所据,而这一政策却仍在运行中,没有更张之意。因而,“九一八事变”许多复盘与推演,完全放弃抵抗而导致日本军人集团势力的全盘领先,便是结果之一。

就日本的侵略逻辑而论,6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亦将可能重蹈东三省旧途。据有华北,日本往南可以推进到华东与华中,并进占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往北可以夺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直至贝加尔湖——苏联的大部分国土。而这一套战略逻辑,之于中国,蒋介石当然意识到其间深刻的国家危机。在当年7月17日的庐山第二次谈话会上,他说道:“我们的东四省(当时行政区划为四省)失陷,已有了六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只是,内部如此糜烂的中国,能够动员全国之力以抗日寇吗?1937年,这个国家到了必须回应这一挑战的关键时刻。应对此次危机的庐山会议发出了明确而响亮的声音:“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一个月后,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我们拉开时间的距离,前溯至1840年,自鸦片战争始,接近120xx年后,中国的历史揭开新的面貌——“卢沟桥事变”后,这个国家整体性的被动情势,由此改变。“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这当然不是实力比较的计算所能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民族到了最后关头必需的选择。历史自有逻辑,统一的独立的中国的建立,亦即中国民族主义革命的成功,需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是需要经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复杂格局并最终打垮日本,中国才能开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创建之路。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六

卢沟桥事变事件发生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卢沟桥事件的详细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卢沟桥事变事件发生时间是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发生,事件的发生标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对北平虎视眈眈。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

口号。

抗日战争由此全面爆发,日军挑起的七七事变带来了中国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0xx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卢沟桥事件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七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因为卢沟桥事变事件是1937年7月7日。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卢沟桥事件的简介,欢迎阅读参考你!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发生,事件的发生标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对北平虎视眈眈。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

口号。

抗日战争由此全面爆发,日军挑起的七七事变带来了中国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0xx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2

页,当前第。

1

1

2

相关范文推荐

    正确婚恋观心得体会(专业2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通过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的方法。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难忘的元宵节小学范文(15篇)

    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元宵节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今天是元宵节,我早早地起来陪妈妈锻炼身

    爆破公司年终总结(通用20篇)

    年终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反思,也是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和学习进行量化评估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终总结样稿,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灵感。

    教师资格证范文(16篇)

    优秀作文需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准。以下是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优秀作文片段,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逻辑赢得了读者的共鸣。专业:初等教育(汉语言文学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我将全力以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政治微电影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反思,可以深化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老师的眼睛小学(专业22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简洁明了地阐述问题,还能够展现作者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欣赏这些优秀作文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己,在写作方面追求更高的境界。

    事业单位人事行政工作总结(优秀21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内容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月工作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在进入xx之前我从

    实训记账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训,从中

    青年志愿者协会个人简历(汇总16篇)

    有一个清晰、精确、有吸引力的个人简历可以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阅读一些优秀的个人简历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自己的个人简历。姓名:性别:男。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