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

时间:2023-11-11 作者:文锋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

通过事迹材料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较为典型的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一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二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x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xx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x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三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为此,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一改志愿学矿务。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要紧的任务应先发展矿业、工业。于是,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学习。

二改志愿学医学。他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于是,他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

三改志愿学文艺。他认为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国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提倡文艺运动。

从此以后,鲁迅先生写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以此来揭露敌人的反动派,歌颂先进的事物,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呐喊。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四

在中国航天史上,乘“神五”飞出地球的杨利伟是第一位天空人。作为杨利伟的队伍和好朋友,景海鹏那时还不为人所知。直到“神六”发射时,与刘伯明搭挡的他成为第二梯队成员,不少人才知道,在表里河山的山西省,关公故乡出了一个名景海鹏的航天员。

记者至今仍然记得,“神六”发射的前夜,景海鹏的家人在东杨家卓村老家的西房里看电视的场面。当时,屋子里有不少人。除了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海鹏的弟弟海龙也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家里,加上海鹏的妹妹艳芳一家和一些为他们高兴赶到的邻居。景海鹏老家是热闹非凡。

后来,看到儿子没有成为“神六”上的航天员,景靠喜仍然感到非常高兴。“没有用上第二梯队,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先进可靠。我相信“神七”发射时,儿子会更神气。”而这一预测果然说中了。这次“神七”发射,景海鹏成了正选的3名航天员中的一个。他是山西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太空人。

从1993年选入国家航天员大队后,景海鹏只会过两次老家。一次是,景海鹏的儿子还很小时,他匆匆忙忙赶回,接父母去他北京的家。那次,他的父母一待就是5年,直到在20_年底才会到运城老家。

景海鹏的第二次回家,是20_年。那时“神六”已成功发射并返回,他虽是第二梯队人选,却已被大众媒体放大成了几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听说他回到运城,记者还专门赶去见他。晚上在景海鹏住的弟弟景海龙位于中心血站后的家单元楼客厅,记者还与一身戎装,话语不多却英气逼人合影,留下了他回运城的影响记录。

因为训练的任务重,景海鹏第二天就和妻子、儿子匆匆返回北京,满打满算,他那次在老家只待了有三四天。

不仅很少回家,连电话都很少打。对此,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却丝毫没有抱怨儿子的意思,一直夸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很孝顺和成才。景靠喜还嫌王珍玲有时念叨,嚷人似的说:“咱海鹏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咱可不能嫌娃不给家里打电话。”

景海龙作为弟弟,平时也很难与景海鹏有联系。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和哥哥的通话次数都十分有限。多数的时候,是哥哥给他发短信,要他照顾好父母,注意两位老人的身体。而从去年后半年到现在,进入训练的哥哥没有和他同过一次话,也没发一次信息。他发的信息也没有回复。他说,他很理解哥哥。

王珍玲老人则说海鹏一直给她寄钱。按海鹏的说法,是海龙在老家照顾两位老人,他不能让弟弟在经济上受屈。每年,海鹏都要给父母寄上四五千元,进入准备上“神七”的封闭训练后,海鹏不能与家人联系,在北京航天城的张萍就安排给公婆寄了一次钱。去年海龙买新房时,尽管告哥哥款已够用,海鹏过意不去,仍然寄回一笔数目不算太小钱。

景海鹏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是在今年8月7日的晚上。他当时将电话打在东杨家卓村老家,在问了父母的身体情况后,提醒父母别忘了在第二天晚上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接电话时,景靠喜心里虽想知道这次儿子是否会上“神七”,又明白儿子不会告诉他。最后,他只是说儿子不要操心他们,好好训练,一旦有任务,就一定能圆满完成。

最近一个月,随着“神七”发射日期的越来越近,不断有来自各地的记者采访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景海龙也是应接不暇。得知儿子是“神七”航天员的热门人选,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看电视,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脸慈祥的景靠喜说,“神六”时儿子未能上天,自己当然希望此次他能够一偿夙愿。但是“上不上天我们都高兴,这是国家对他的考验,希望他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五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六

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苏淮安县石塘区南涧乡近采桥镇(今,淮安市朱桥镇洼圩村)人,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1945年10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担任石塘区黄卢(南)村妇女会长。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个还乡团分子来抓马秀英和妇女会成员。此时,秀英和几个妇女会员正在黄卢村为联防队做军鞋。秀英接到村民报告,即分头转移。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妇向东南方走,在洼圩北门遇上黄兆云带领的“还乡团”。黄兆云一眼认出秀英,一群还乡团分子像疯狗似的窜上来,一拥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面对酷刑,秀英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

最后,黄兆云把她押到仇夏庄残杀。马秀英牺牲时年仅17岁。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七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中国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中国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八

7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广东12例,上海8例,内蒙古7例,福建6例,天津3例,江西3例,重庆2例,陕西2例,辽宁1例,四川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2例,广东2例,辽宁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67例(安徽25例,上海11例,江苏7例,广东6例,内蒙古5例,甘肃4例,北京3例,福建3例,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安徽4例,内蒙古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本土病例21例(内蒙古8例,上海3例,江苏3例,山东3例,安徽2例,北京1例,广东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35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79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968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930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7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938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0345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6509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32005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088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43例,其中境外输入39例,本土304例(安徽114例,江苏71例,上海48例,山东45例,福建18例,广东2例,陕西2例,天津1例,浙江1例,广西1例,甘肃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例,其中境外输入39例,本土29例(天津6例,安徽6例,吉林4例,辽宁3例,内蒙古2例,广东2例,广西2例,上海1例,江苏1例,山东1例,四川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666例(境外输入37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36753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40901例(出院64707例,死亡94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66例(出院94例,死亡2例),台湾地区***例(出院13742例,死亡7459例)。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九

20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夏林说,画面上杨利伟尽管脸色稍显苍白,但身体状况还是良好的。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

杨利伟本人近日出书,曾公开介绍了他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杨利伟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还是这个新的振动要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后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我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盯着大屏幕掉眼泪,哭得像个孩子。”

归途:飞船玻璃高温现裂纹。

杨利伟说:“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后来神舟6号改进了麦克风,全用海绵包裹。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应付自如。

让我紧张以至于惊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

在抗日战争中有英雄,也有小英雄,那小英雄的童年是怎么样的,让我带着我的童年与抗日战争小英雄的童年比一比吧!这位小英雄的名字叫海娃。

海娃他不仅是儿童团团长,还是民兵中队长老赵的儿子。他每天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监视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海娃放学时,发现炮楼里的小鬼子们进山抢粮食去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所以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连信带图一起交给八路军张连长,为了不让鬼子们引起怀疑,他便让儿子海娃去送信。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几根鸡毛,就知道这信一定十分重要,二话不说就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事事难料,这不,海娃在送信的必经路上的一条山沟里碰上了日本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的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什么也不顾,急急忙忙跑到羊圈里,从“老头羊”的尾巴里小心翼翼地把鸡毛信取了出来,一口气跑了好几里路。可是,后面伪军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了回去。后来,日本鬼子让海娃带路,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子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趁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高,鬼子见海娃跑了,便开枪打海娃,那子弹不偏不倚正巧射在了海娃的手上。海娃忍着疼痛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叔叔……”在海娃的努力和坚持下,终于把信交到了张连长的手中。

这就是海娃的童年中的一个小故事,由此事可以看出,海娃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是多么的痛苦,是多么的难过。在与我的童年来比较,看出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是多么的开心,是多么的高兴……在海娃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到处都弥漫着浓烈刺鼻的火药味;在我生活的这个年代里,空气中都荡漾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多么大的差别!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一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英雄的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一条红领巾,一个大队长臂章。他从家乡到鞍钢,又从鞍钢到解放军部队,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曾经帮助他"天天向上"的组织。

1960年10月间,他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在大风大雨不能出车的时候,跑到学校去,和教师、辅导员、队员们谈心。平日里,他也抓紧一切机会,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把他看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雷锋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向建设路小学走去。红领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把他的脸映得红彤彤的。

他一踏进小学校门,马上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孩子们像群喜鹊,跳着、欢呼着:

"欢迎雷锋叔叔。"。

"请雷锋叔叔讲故事!"。

雷锋和孩子们到一起,就高兴得闭不住嘴地笑。今天,他刚出车回来,本来身体很乏,可一想到孩子们希望他多来玩,也就忘了休息,放下饭碗,换了衣服,就跑来了。

雷锋和孩子们接近多了,他发现有许多孩子本来是很聪明的,可就是调皮惯了,自己约束不住自己,违犯纪律,还影响学习。因此他觉得当辅导员,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孩子领上正路来。

建设路小学六年级有个小马。这孩子很令俐,很活泼,就是调皮得要命,整天打打闹闹不好好听课,个子老大了还没戴红领巾。中队委员们气得都不理他了。雷锋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服队干部们:

"小马是你们的同学,大家有责任帮助他。他功课不好,要吸收他参加学习小组,帮助他赶上来,怎么好不理他呢?"。

中队委员们说:"他不听同学们的话,怎么帮助他呀!"。

雷锋说:"不要紧,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以后,雷锋就经常注意接近小马,给他讲故事,跟他谈心,约他到宿舍来玩儿。"。

经过雷锋和老师的教育,和少先队的帮助,小马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也进步了。当他第一次戴上红领巾,见到雷锋的时候,他紧紧拉住雷锋的双手,激动地说:"雷锋叔叔,我加入少年先锋队啦!"。

38岁的王锋是南阳方城广阳镇人,他和妻子潘品曾是教师。2015年7月,夫妻俩和一双儿女租住在南阳市西华村一栋三层民宅中,开办了一家托教机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5月18日凌晨1时许,熟睡中的潘品被丈夫推醒。“咋有股烧焦的糊味?“王锋起来查看情况,发现居民楼一楼公共大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失火了!快救人!“王锋顾不上穿衣服,迅速打开楼房的大门大声呼救。由于其居住房间离门口最近,王锋把女儿转移到安全地带。随后折身冲进火海,一把拉住吓呆的妻子和儿子往外跑。

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赶紧报警!“王锋交待妻子一句简单的话,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

为了更快叫醒熟睡的人,王锋一路用脸盆疯狂地扣邻居的门。他救出了困在一楼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

被救老师姚雪说:“那个时候门已经着火了,王老师把门踹开后,拉着我们就往外跑,他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

停放在一楼的电动车、摩托车不时传来“咚咚“的爆炸声。王峰又要折回,妻子潘品伸手要拦,却没拦住。

可是,居住在二楼和三楼的居民还在熟睡,王锋第三次冲入火海。在慌乱之中,王锋的呼喊声和打门声一直没有中断。

居住在二楼的王东峰回忆,被王锋打门叫醒后,透过窗户能看到火光。王东峰一家堵上门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退回到比较靠里的房间等待救援。而王锋则在把所有住户的门都拍打一遍后,才从火海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

邻居顾学文看到了震撼的一幕:一个“黑炭“从火中跑了出来,他光着身子赤着脚,全身都烧焦了,一路留下几十米的血脚印。

或许是忘了疼痛,王峰一边跑还在一边呼喊:“楼上有人!快来救人啊!“。

周围听到呼救的邻居纷纷赶来救火。有人端着盆,有人拿着锅。“由于火势太大,门口没有水源,邻居们就只好回家端水灭火,一盆盆水泼上去。“顾学文说。被王锋叫醒的二楼和三楼居民也纷纷自救,为救援人员的'到来争取了宝贵时间。当晚1时35分,消防队员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大火才被迅速扑灭。

在这座失火的三层小楼内,除王锋以外,其余20多人无一人受伤。而从着火的居民楼到通往路口的小巷里,一路留下了王锋奔跑救人的血脚印。虽然经过了多场雨水的冲刷,记者看到,血脚印仍依稀可见。现场群众当时望着这一路的血脚印,不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

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推翻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_年前战争孤儿杨来西背负着国仇家恨,跟着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走上了为抗日而献身的道路。

深秋了,他穿着一件破汗衫直打哆嗦,白皮红心的朱人侠就给他一件伪军的黄军装,可他却说:“伪军是东洋鬼子的走狗,我才不穿这老虎皮呢!”小来西是宁可冻死,也不要伪军的施舍。

在三北横河战斗中,大队长姜文光英勇牺牲了,从来不掉一点眼泪的小来西在姜文光的墓前号啕痛哭了一场。他为失去像亲人一样的战友而痛心,他是多么爱憎分明啊!

在杨来西被汉奸逼迫带路去找新四军伤员时,他就带着伪军和日军朝着另外的山头走去,到了山顶,他立即左手抓着伪军的腰带,右手抓住日军的手,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那年杨来西年仅13岁。

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

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二

_年前战争孤儿杨来西背负着国仇家恨,跟着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走上了为抗日而献身的道路。

深秋了,他穿着一件破汗衫直打哆嗦,白皮红心的朱人侠就给他一件伪军的黄军装,可他却说:“伪军是东洋鬼子的走狗,我才不穿这老虎皮呢!”小来西是宁可冻死,也不要伪军的施舍。

在三北横河战斗中,大队长姜文光英勇牺牲了,从来不掉一点眼泪的小来西在姜文光的墓前号啕痛哭了一场。他为失去像亲人一样的战友而痛心,他是多么爱憎分明啊!

在杨来西被汉奸逼迫带路去找新四军伤员时,他就带着伪军和日军朝着另外的山头走去,到了山顶,他立即左手抓着伪军的腰带,右手抓住日军的手,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那年杨来西年仅13岁。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三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革命英雄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杨根思,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_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仅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之后,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终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吗!”

二婶拉着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

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四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

一大早,喀喇昆仑高原的天刚蒙蒙亮,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已准备出发。按照计划,他们要对预定点位进行巡逻。

巡逻车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行进,官兵们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车外寂静的高原,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的地方。

20xx年4月开始,有关外军违反两国协议协定,抵边越线搭建便桥、修建道路,频繁在边境越线争控,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导致边境局势陡然升温。

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祁发宝组织官兵一边喊话交涉,一边占据有利地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巍峨界碑。

中央军委授予。

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

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记一等功。

严峻边防斗争中,官兵们更加懂得了边防军人的责任与担当;英雄事迹感召下,官兵们守边护边、不怕牺牲的信念更加坚定。去年底,这个团服役期满的战士全部主动申请留队,继续在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战斗。

战士付忠义说:“以前本打算服役期满了就回家。但是,经历了去年的边防斗争,我更加认清了边防军人的价值。边关虽苦,但总要有人守。只要边防一天需要,我就一天不走。”

“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

有人团圆,是因为有人守护团圆。这个春节,在喀喇昆仑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师官兵,学习英雄事迹、激发练兵热情,成为自觉行动。

连长李传江说:“利用冬季寒冷时节,集中研究高原实战中诸多重难点问题,官兵们士气一直很高,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今年1月,这个团列装15式轻型坦克。新装备到来后,如何充分发挥战斗力,成为全团上下最关心的`事情。春节期间,官兵们几乎没有休息,训练一直抓得很紧。

战士牛鑫垚说:“现在我们有了新装备,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我们要加紧训练,更加熟练运用装备,做到随时亮剑迎敌。”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后勤保障也在不断完善。新式轮式救护车、全地形后勤运输车,以及新型保温营房、保温菜窖、防寒被装等一大批物资装备先后配发部队,让驻守在喀喇昆仑高原的官兵们有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尽管已经立春,但喀喇昆仑高原依旧冰封雪裹,气温最低时接近零下30摄氏度。面对极寒缺氧的恶劣天气,万千官兵发扬喀喇昆仑精神,捍卫着英雄誓死捍卫的国土,肩负着英雄用生命践行的使命。

指导员张志鹏:“精神,极大鼓舞了边防官兵的战斗意志。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全体官兵卫国戍边的热情高涨。我们宁肯高原埋忠骨,决不丢失一寸土。”

喀喇昆仑高原虽然高寒缺氧,因为戍边官兵的坚守,有了生命的色彩;虽然古老苍凉,因为驻训官兵的到来,有了火热的气息。

一代代边防军人,把青春挥洒在喀喇昆仑,也把最纯粹的忠诚镌刻在喀喇昆仑。誓死捍卫这片土地,成为他们最崇高的使命,最坚定的信念。

某边防团政委王利军说:“我们珍爱和平,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要,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祖国的领土和主权。我边防官兵始终牢记卫国戍边神圣使命,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做好长期斗争准备,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五

读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还浮现出他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身影。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在战士们无法冲锋的情况下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其他的同志,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眼,为其他同志冲锋陷阵创造了条件,因而取得了胜利,他那豪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流传。

正是因为有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我们安定和谐的新中国,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感谢您,革命英雄。我们永远记得您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人民过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放牛的王二小,王二小为了救几千个乡亲和干部,引敌人进埋伏圈,让八路军一网打尽敌人,却牺牲了自己。我深深的被他打动了。他誓死为他的父母报仇,终于他为父母报了仇,同时也救了村里的老百姓,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

王二小的勇敢,我可以这样说,他的勇敢,没几个人有。我们现在,应该既勇敢又坚强,还要学习好,才可以创建美好的家园。大家想,如果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坚强不勇敢,我们可以说,此人以后绝不会成就大事业,除非他中途改正。

开始我不信这事儿,但这都是真的,让我无比佩服这位民族小英雄。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六

(一)。

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雷锋可以这样,作为新世纪得接班人,不正要发扬这种精神么?雷锋说过: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确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你将永远是一盏不灭的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向你学习,要您来做我们的榜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的故事。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七

今天全院组织了深入学习英雄校友xxx,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会中由他的班主任老介绍了xxx在校时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介绍了xxx在部队成长的历程和牺牲的过程。但xxx留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他是一个阳光、自信、乐于助人的同学,刚入学时他还只有十五岁,个子小小的,见到老总会热情的叫老师好,同学老师们都很喜欢他。记得有次听他班主任说过:有天深夜他们班级有个同学突然生病,班主任就叫了几个大个子的同学一起去医院,当时xxx同学就同主要求也要去帮忙,班主任考虑到他个子小,还要把生病的同学搬上搬下就没有让他去,但他还是偷偷的跟在后面,并陪护生病的同学到深夜。

现在想想xxx同学这种大爱并不是横空而来,正是来自于他平时那种乐于助人的小爱,不断积淀而来。我想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爱心,存一份感激,我们的生活就可能变的不一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身上所承载的责任更大。

我常想老师的工作,就像是在盖房子,社会的这所大房子安不安全,能不能住,与我们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密不可分。

在学习时xxx的事迹时,让我想起荀子《劝学篇》中的两句话:一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前一句是学生可以胜过老师,当然也可以成为老师学习的榜样,韩愈《师说》中也有过类似的论述: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第二句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我曾经整天不停地思考,却不如实际去做(或学习借鉴别人)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多。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在教育部拟定的教师教育标准中,就把终身学习列为三大教师三大原则之一。一个人如果想不被时代和工作所淘汰,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我想学习同学的事迹,除了要学习他的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更重要的其实就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教育身边更的同学,同时自己也在这当中要不断的去感悟,去践行。只有把同学的事迹不断的去告诉更的同学,教育更多的人,xxx的牺牲才更有价值。xxx同学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永存,并一定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

人总是有点精神的,物质没有了,我们可以努力获得,精神没有了,那就只剩下躯壳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想说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用爱与责任去教育和影响更多的学生。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八

刚刚有媒体报道,非典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接着,就有人撰文表示:“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来看,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非典是今年的社会热点,但高考作文最好还是别以非典为话题,而教师在做作文辅导时也不宜将目标‘押宝’在非典上。”紧接着又是猜测,“假如我们考非典,那么,做老师的眼下应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将来我们又应该按什么标准来给考生阅卷与评分?”……媒体如此莫衷一是的猜测,使读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受更多影响的是那些处在关键时刻的高考考生。如此下去,极有可能误导高考考生。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会不会考非典,尤其是作文会不会考非典,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况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对于复习接近尾声的高考考生来说,应该是不论考什么,都应该胸有成竹。毕竟,在xx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基础等级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要做到这些,靠的是平时的培养和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础不扎实,临时抱佛脚又怎么能行?的确,非典是现在的热点问题,但热点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题出了关于规则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你非写世界杯,所以话题不取决于热点。话题作文不一定是当前社会热点,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话题,而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话题作文中胜出,靠的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没有把握”的“一时准备”。更可怕的是,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考生以非典为话题作准备,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克隆作文”。媒体上关于非典的文章千千万万,多得不计其数,尤其是对于非典的反思,更是层出不穷。按理说,考生准备起来应该是如鱼得水,但在资源共享度如此高的现代社会,出现“克隆作文”在所难免。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中可是明确指出“不得抄袭”,并且在评分标准里相应规定了处罚措施。如此一来,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可能进入高考试题,考生以此准备,不但在作文时束缚了考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探索精神,而且可能出现“抄袭”现象,有违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男孩都想要成为一个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女孩子都想要被英雄所救。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真正的英雄——雷锋。

雷锋这名字家喻户晓,有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足以说明雷锋的好品质。雷锋从小家境贫穷尝遍了酸甜苦辣,因此雷锋从小立志为人民服务。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十九

5月12日,它本来应该是白衣天使的节日,而在今年,它却成了四川人民一个终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因为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级大地震。霎时间几乎整个汶川被夷为平地,更令我心痛的是,在这次地震中,死亡的多数的都是正在茁壮成长的祖国花朵。

在这次地震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但是,有几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就是春蚕,他们就是蜡炬。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他们完全可以在地震中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他们选择了放弃,也许,他们现在正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他们放弃了,他们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他人,自己毅然走向了死神。他们都是凡人,但是他们做出了非凡的事。

在这里,我向所有的人民教师致!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著名歌手周华健的《真心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热情澎湃、浮想联翩,觉着这首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含义。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里,我们的部队官兵赶到了救人的最前线。而灾区以外的人群,上上下下都行动起来。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当我看到:位于震中的汶川武警大队官兵在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昨天用电台发出消息,官兵全部自救成功,无一人伤亡,现正在震中全力救人。

当我看到: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因为余震不断和机吊操作,教学楼随时可能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然而刚从废墟中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余震又来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要往下坍,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战士死死拖住。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年轻战士跪了下来,哭着对拖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些,我不禁流泪了,为这些可爱的解放军,为这些真心英雄。

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孱弱的肉体抵不住万斤的钢筋水泥。无数生命在这场震灾中罹难了。生命无常。

困境面前,人,是强大的。无数人在为废墟下那些素不相识的生命忘我地努力着。大爱无疆。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让我再一次感动于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让我再一次为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而骄傲;也让我明白生死边缘,谁才是真的英雄。

我们再次唱起这首《真心英雄》,在歌声中歌颂更多的真心英雄吧!“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做一个真正的真心英雄,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有付出真心,就会有收获。我懂得了真心英雄的含义。

5.12汶川大地震英雄事迹感想:谁来成全小林浩的心愿?

这几天,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林浩救人的事迹,传遍全国。地震时,林浩逃生后,没有跑开。连续救出两个同学后,他又跑进了教学楼。“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他现在的心愿是,“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人民日报》6月11日)。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被压在废墟下,为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和那个危难时刻撇下学生夺命而逃的范跑跑老师相比,眼前的这个小英雄,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异彩。最让我动情的,不是这些,而且林浩的心愿,将来当一名工程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愿,源于他看到倒塌的教学楼,直接威胁到和他同龄的儿童的生命安全。

也许,这个九岁的孩子,还不懂得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可能和建筑质量有关。难能可贵的是,小林浩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指望成年人再建设楼房时,首先考虑提高楼房的抗震标准。但他本能地意识到,震不垮的房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们。于是,在他的内心里,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成为一个最大的心愿。如果没有更为刻骨铭心的事件,这个心愿,将成为他今后学习的方向。

林浩的心愿,与其说是他个人的心愿,不如说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孩子,祖国不能没有儿童。儿童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无法遏制地震的发生,但是,尽可能建造抗震级别高、不会轻易倒塌的.房屋,有效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的。有消息说,日本建筑物的抗震级别,高达12级。而我国的抗震级别,能达到8级已经很不错了。此次地震中倒塌的一些学校的教学楼,抗震级别显然不足8级。建造楼房时忽视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悲剧。看到房子倒塌的残酷,使小林浩萌生了当工程师的心愿。林浩的这个心愿,如果变成现实,起码需要的时间。谁敢保证,在这15年里,中国不会再遇到强烈地震?与其坐等林浩发奋读书,为建造震不垮的房子而努力学习,不如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先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固现有的房屋,将抗震标准提高到8级;新建的楼房的抗震级别,最好超过10级。纵然再有特大地震,不至于动辄有数以万计的同胞为之丧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有些心愿,则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说法,不同于南方某报所谓的“普世价值”。),这样的心愿,因其无私而大公,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分担,合力将心愿这张图纸变成现实。小林浩的心愿,即是一例。

成全小林浩的心愿,就是成全我们自己的心愿。为了悲剧不再,除了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我们别无选择。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二十

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布发布杜富国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的称号。全国人民泪目聆听“扫雷英雄”的故事,感受“你退后,让我来”的力量。这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断臂的维纳斯很美。身着军装、残缺右臂、纱布蒙眼,杜富国举断臂军礼更是美得让人心疼。

断臂军礼举起的是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扫雷行动被认为是在“刀尖上跳舞”,扫雷兵被认为是“离死神最近的人”。面对死神之雷,杜富国没有考虑,没有逃避、没有犹豫,不畏生死,“你退后,我先来”六个字铁骨铮铮,始终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靠的就是以身许党报国、为军旗增辉的如磐信念。断臂军礼彰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彰显一名军人抛头颅洒热血的义无反顾。

断臂军礼举起的是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

本来可以成为一名边防战士他却选择参加危险扫雷;本来可以安稳地当一名炊事员,他却仍然选择到一线扫雷;本来可以期满退役,他却回答“活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把青春留在雷区。是什么让他放弃“本来”?请战书解答了疑惑:正如我五年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光荣集体时的想法一样,那时的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是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这是一名扫雷兵的家国情怀,使命在心中,人民在心中,他用青春、汗水、热血乃至生命,践行为人民扫雷的铮铮誓言。断臂军礼彰显家国情怀和青春热血。

断臂军礼举起的是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

双手被炸飞,双眼被震碎,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康复有多痛多苦,失败挫折和无能为力就有多可怕,可是他没有被炸倒,没有退缩。即便躺在医院里,他依旧是生活的王者。跑步、练习使用假肢、学普通话、学播音主持,尽量不麻烦别人自己做事,他用顽强的意志力诠释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灵魂,展现了一个乐观开朗的年轻人本来面貌。就像他说的,“我是一个正常人,请不要帮我做得太多。”虽然他的眼睛是黑暗的,但是心灵一直向大家敞开,杜富国没有离开,他一直都在!断臂军礼彰显积极向上,顽强勇敢。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再怎么礼赞英雄,都道不尽“让我来,我先上”的勇敢无畏,都道不尽“你退后,让我来”的义无反顾的责任担当。致敬时代楷模杜富国!

英雄的事迹材料(精选21篇)篇二十一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男,1931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壮烈牺牲。在这场战役中,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敌人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战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相关范文推荐

    校工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优秀14篇)

    培训心得体会有助于梳理培训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框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不断学习和提升是非常

    立项延期申请书(热门20篇)

    在写更多申请书之前,建议仔细研究所要申请的机会和要求,以使申请书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是如何展示个人优势和特

    建筑工程项目合作协议书(实用14篇)

    建筑的结构和布局要符合工程原理和安全规范,保证建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扮演重要角色?让我们来看看吧。甲方:_______________

    工伤处理前协议书(热门14篇)

    了解合同协议的内容有助于避免法律纠纷和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成功的合同协议样本来学习写作的技巧。甲、乙双方因乙方工伤事故赔偿问题,经自愿、平等协商一

    装修款申请书(汇总14篇)

    装修是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和外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和适应我们的需求。装修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装修。

    餐饮店的创业计划书(优质23篇)

    创业计划是一个详细的规划文件,能够让创业者和投资者充分了解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创业计划范文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结构和内容,还需要创业者具备执行能力和团

    网络陷阱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

    学校基层减负工作汇报(通用13篇)

    工作汇报是一种对工作成果和问题进行梳理和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方向。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工作汇报样本,这些样本展示了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层级的

    申请补班申请书(模板16篇)

    更多申请书是一种强调个人特质和优势的文书,它能够为招生官或雇主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我们的机会。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和编辑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希望写出精彩申请书的人

    战疫思政大课心得体会(优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短板和潜在问题,并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出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共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