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

时间:2023-10-27 作者:碧墨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

范文范本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意识,提高文学素养。小编特别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品总结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加点亮色。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一

[摘要]中国xxx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自我军诞生之日起始终置于中国xxx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从军队与阶级、国家的关系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三个观点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科学性。

回顾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在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治军根本原则。正值建党__周年之际,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虽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由于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自身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产阶级领导武装力量还没有成为他们直接面临的问题,但是在论述阶级、国家和暴力革命学说时,揭示了军队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阶级、政党、国际和军队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

一、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必须接受本阶级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军队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总是一定阶级及其政党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必然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超阶级的军队是没有的。军队是为进行战争而建立起来的武装组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而军队则是以战争形式完成阶级政治任务的特殊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无产阶级政党从不掩饰建立军队和领导军队的政治目的。列宁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因此,世界上的军队,没有一个不是从属于某一个阶级,并由这个阶级来领导的。建立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领导无产阶级及其各种组织进行革命斗争,应该也必须领导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等一切组织。只有掌握了军队,无产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我军是由中国xxx缔造的,是无产阶级新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完全是为解放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无条件接受中国xxx的绝对领导,成为真正的党领导的军队。

二、军队是国家xxx的重要成分,必须由统治阶级的政党来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实质在于它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谁要想取得并巩固统治地位,就必须掌握国家这个统治工具。军队与xxx、法院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机构一样是国家xxx的重要成分,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不仅仅有国家属性,还具有从属于执政者的政治属性。执政者离不开军队的支撑,同时军队的国家机器只能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执政者的领导下才能实现。xxx指出:“军队是国家xxx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xxx,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xxx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工具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中国xxx缔造和领导的军队,而不是超阶级、超党派的军队,它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xxx的领导。

三、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和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首要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而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任务,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无产阶级要夺取资产阶级xxx,建立无产阶级xxx,必须用革命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军队,“用武装的人民代替它”。无产阶级不领导军队,既不能夺取xxx,也不可能建立xxx和巩固xxx。马克思、xxx在总结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时,就对党独立领导无产阶级军队有了原则性的指示:工人党必须尽量有组织地、尽量一致地和尽量独立地行动起来,必须建立起独立和武装的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都证明这样一条真理: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对军队的领导权,就没有对国家、阶级、群众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在夺取xxx以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夺取xxx后同样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任何国家都有两种职能,即管理职能和专政职能。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国家的这两种职能将始终存在。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西方敌对势力还不断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专政职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专政的坚强柱石,作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军队问题、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提供了根本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建军学说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也是我们观察研究当代世界政党国家军队相互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xxx同志指出:“总结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在国际风云剧烈变换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新世纪新阶段,要确保我党完成“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军必须始终不渝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军治军思想,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队。

参考文献:

[1]袁忠信。《军队党的建设基本问题》[m].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2006。

[2]杨玉玲。《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军思想的重大发展》[j].政工导刊,2011(3)。

[3]柴绍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j].党建研究,2011(7)。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二

科学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深化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理论研究,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军事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但由于研究角度、侧重点不同,在某些问题上还存有争议。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学者一致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但对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认识不一。张炜在《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兴起和“中止”》一文中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最早见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该出版物指出:“非战争行动,包括除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在所有非战争行动中,我们的目标同样是促进国家安全,扞卫国家利益。”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美军全维作战中的一部分,与战争行动构成一对基本军事行动范畴,是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fm100—5号野战条令)中首次提出的。该纲要专辟“非战争行动”一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非战争行动的理论意义、原则、行动类型等。在郭炎、杨军主编的《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一书中,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提出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美国国防部在1993年公布的《防务全面审查报告》中提出美军不仅要善于实施战争行动,还要善于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二是出自于1993年9月美军颁布的《联合作战纲要》(jp3—0):“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的范围很广,这种军事行动要使用国家力量中的军事手段,但又不是去实施通常与战争相关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总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冷战结束后美军发明的一个军事术语。一般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而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则具体阐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美军在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中首次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制定了理论原则,但却没有确切阐述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此后的一些条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内容大同小异。直至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美国参联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正式词条,解释为包括除了战争以外所有军事行动的军事能力的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作为其他国家力量工具使用的补充。

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定义的。第一种基本上沿用了美国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主要是从非战争与战争的区别上进行定义的。如张炜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范畴内使用军事力量的行动,能够被用于补充任何其他国家力量手段,可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发生。第二种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战争”、“军事”、“行动”的规范解释。如谢丹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与军队和战争相关的各种具体活动。通俗地讲,只要不是武装冲突,所有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可归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第三种主要是基于战略目的来理解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如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使用军事力量,以非暴力或有限暴力手段遂行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质上是指世界或国家范围内总体处于非战争状态时期,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非暴力性的战略性军事行动;在张爱华主编的《非战争行动》一书中,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而采取的不具有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共同点在于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本质区别,不同点则在于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目的、实施手段、运用场合等有着不一致的表述。

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属于军事斗争的非暴力性,主体力量只能是国家武装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其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主要运用于人类社会处于和平状态与危机状态时期,是一种战略手段,是武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运用,而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硬实力的“软运用”,其表现方式是通过逐步释放战争能量,对抗程度和强制性都较低,但同样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软实力释放战争能量的方式可分为非对抗性释放和对抗性释放。类似的观点还有,刘小力、陈友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前提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实施的行动,主体是军队或以军队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力量,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消除危机、遏制战争,行动的对象是应对因国家间或人为的某种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和危机。上述分析立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区别,都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有的性质。但有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究竟是非暴力性还是低暴力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界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平时、危机和战时的非战斗行动,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朱之江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内在冲突比较明显,对进攻性武力手段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控制,对象十分复杂,往往需要依靠特种部队,成本普遍低于战争行动。尤光旭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任务特殊、政治性强,任务紧急、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力量多元,任务多样、专业性强,任务突然、实战性强等五个特点。易巧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具有广域性、突然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刘向阳等人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五点,分别是专属性、非暴力性、战略性、多元性、政策性。在王明武等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一书中,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具有行动的突然性、准备的仓促性、快速的机动性、任务的艰巨性。齐敬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协调要求高,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社会关注度、透明度高,危险性强,考验官兵意志。显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进行的归纳,大都突出了政治性、复杂性、多变性三大特点。如何更全面、更准确地概括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1995年《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中,美军明确提出了六条用以专门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原则,分别是目标原则、统一原则、安全原则、克制原则、坚持原则、合法性原则。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的理解与美军所提出的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包括依法行动、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密切协同、协力保障等。王美权、陈龙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立足国情民情军情,树立远大的战略眼光,以敏锐的政治头脑谋划全局,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趋利避害、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通过行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胜利。肖天亮认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服从国家战略目的;与其他领域斗争密切配合,提高斗争效益;灵活高效地运用各种非战争军事斗争手段;根据需要妥善处理和调控各种军事危机。刘从良认为,一是要在着眼全局大势中搞好科学筹划,牢牢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在适应特点要求中搞好科学指导,努力确保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质量效益,三是要在注重协调配合中搞好科学统筹,积极营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和谐环境,四是要在加强人文关怀中搞好科学激励,大力增强官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凝聚力。上述指导原则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合法性、联合性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表述上也有待达成共识。

根据美参联会1995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美军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划分为16种基本类型。由于涵盖面广,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研究还不够深入,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统一。

朱运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威慑与反威慑、军事冲突和危机控制、反恐与防暴三大类。刘小力、陈友献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军事威慑行动、反恐维稳行动、边境封控行动、强制维和行动、海空安保行动和核生化防护与救护行动等。刘向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包括军事威慑、军事外交、边海空防斗争、建立禁区、软战攻击、军贸军援、维和行动、反恐行动、反黑缉毒、难民监管、武装护送、消除核生化污染、军事管制、民事支援、掩护撤侨、危机处理等。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式。

上述观点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划分过于笼统,肖天亮则从较具体的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了划分,将其概括为:从环境和状态看,可分为平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危机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暴烈程度上看,可以分为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不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行动区域看,可分为在国内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在国外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此外,还有学者就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法律、政治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丰富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资源,发挥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又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特殊使命。因此,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摘要: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几年来,我们在抓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一、必须以新型人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争虽然是高科技战争,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仍然还是人,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纵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于其说是美军用尖端武器装备战胜了对手,倒不如说是美军用占绝对优势的尖端人才战胜了对手,正是那些用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士兵,那些藏在高科技武器后边的高智能士兵,打败了图有牺牲精神而无科技素质的士兵。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站在时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平时期抓好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他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即便是和平时期,充分挖掘和用好大学生这个人才宝库,让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择优补入军官或士官队伍,能够减少军人的培养成本,带动军人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为我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打赢高技术战争能力,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必须从确保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充分认识搞好大学生军事教学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当代大学生既有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开拓创新意识强和民主平等参与要求强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吃苦精神不够等自身不足。许多学生也希望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锻炼毅力,强健体魄,学会如何做人。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引进一部分军事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军训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比如,通过进行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吃苦精神,养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好作风;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站在世界军事理论的前沿来分析了解我军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逐步打牢他们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通过定期安排大学生到军营参观见学,组织他们模仿战斗班排过军事化生活,有计划地让学生轮流担任营长连长排长班长,交给权力,明确职责,相互学习,定期讲评,可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领导才能,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意识。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看,大学生们对开展军事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参与的积极性很强,经过四年的大学校园军训锻炼,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有多少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直接任命为军官,受到了部队、家长和大学生的充分肯定。

三、必须坚持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上下功夫见成效。搞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仅有学校、部队的积极性还不够,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首先,要把军训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多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认识到,开展军训教学工作对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对他们拓宽知识面的重要作用,对他们走好未来人生路的长远积极影响,从而不断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活动设计上,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目标要适中,使学生们跳一跳能够着,方法得当,既严格训练,又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其次,要把军训工作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训教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文理结合。要加强与学校的学生会经常性的协调联系,注意通报有关情况,及时调整工学矛盾,形成抓军训教学工作的合力,确保相得益彰,防止相互撞车。再次,要把评比竞赛贯穿活动始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勇于挑战、争强好胜是他们的天性。部队工作的实践也说明,要抓好一项工作落实,必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灵活有效的比学赶帮超活动。

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了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在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古代孔子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要进行国防和军事历史的教育、了解古代、近代国防史,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要进行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对解放军的编成、各类武器装备有感性的认识;要进行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大学生进行战时动员、军事地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关于国防科研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论述;关于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军民品外贸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生产要服从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战略要求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要走在前面,抓科研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论述;关于军工产品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的论述;关于充分发挥国防科技人员作用,不拘一格选拔青年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论述;关于改革军工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论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回顾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科技工业胜利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上了新的台阶,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军民结合、对外开放等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这些成就都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的结果。江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来讲,学习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努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

江在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逐步更新武器装备。最近几年,他还多次强调,争夺质量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中,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积极跟踪国外高科技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阐明了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在军事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方向,同时指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任务。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强烈地感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对军事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更加重视我军的质量建设,更加重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纵观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世界各军事大国在裁减军队数量、压缩军费开支的情况下,军费预算普遍向高科技领域倾斜,国防科研费所占比重上升,通过争夺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争取战略主动权。在这场新的军事变革和竞争中,美军为保持技术优势,颁布了新军事科技战略,确定了重点技术领域,确保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和整体实战效能。英、法等国提出,在保持核威慑力量的条件下,要重点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实现由高、中、低技术武器结合,向高、中技术武器结合的转变。

日本把追求最高军事技术水平,确定为未来军事技术政策的目标,制定了需要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俄罗斯近年来采取“宁紧人头费、不减科研费”的做法,制定了为期十年的“俄军武器装备长期规划”,提出以高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高精度武器装备,巩固军事领域的科技优势。我国周边国家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国防科研,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近年来积极调整实施所谓新的军事战略,大量增加军事预算,大肆购买西方先进武器,大力扩充军备和更新装备。

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中央军委明确指出:新时期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国防科研生产方面,就是国防科研生产与我军对现代化武器装备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看到,我军的武器装备这些年来虽然有较大改进,但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主战装备,不仅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差距甚远,而且与台湾军队及有些周边国家军队相比也不完全占优势。改变我军装备落后的局面,归根结底要靠把国防科研生产搞上去。因此,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强我军质量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一定要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十五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上来,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和指导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好,为我军质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不同时代北京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三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四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五

军事,即军事,原名军事,是指与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国防和武装力量有关的知识和事务。有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古代,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更正式地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论述,以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军事理论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军事理论课;教改思路。

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课,更是高校的“窗户”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当今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以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多种斗争方式为主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

(一)国家有关文件的制定是开设军事理论课的依据。

我国军事理论课的开设要追溯到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该法有明确相关规定的条例,一直到2006年修订的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文件。比如,1984年《兵役法》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于是全国许多大学开展了学生军训,此时主要是集中搞军事技能训练。

2001年,我国颁发了【2001】48号文件,文件规定了从2002年开始,全国要将学生军训纳入普通高校本、专科生的必修课,并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列为考查科目。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该《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2006年修订版的《大纲》强调指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其教学时数为36学时,除完成规定的学时外,还应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讲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由此可见,国家出台系列的法律法规等文件为全国各高校开设军事理论的教学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及大纲时有法可依。

(二)当今大学生亟需加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教育。

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把国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则这个国家将不能长久安全地发展下去。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导致他们国防观念淡薄,忧患意识缺失,对国际形势漠不关心,甚至有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机密等。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当今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包括民族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爱军尚武意识。

通过民族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通过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认清当今国际局势总体处于和平时期,但是局部战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等诸多威胁仍然存在,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国家安全意识;通过爱军尚武意识的培养,不仅要继承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优良传统,更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强国兴邦和爱军习武的国民意识。每所学校都把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知国防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不够重视,随意减少授课学时,授课地点安排在军训期间或周末或晚上,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一条: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第十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机构与人民武装部共同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组织实施。明确指出了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应该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由军事教学机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人民武装部共同组织实施。很多高校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的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即没有单独建立军事教研室(部),并与武装部(单设)合署办公,大部分高校是由设立的武装部与学工部(或保卫处)合署办公,在这种模式下作为二级机构的军事教研室的职权和地位非但没有得以加强,军事教研室和武装部的职能和地位反而被弱化了,甚至有个别高校将军事理论教研室归并到其他公共课程教研室,导致军事理论教学的保障设施与经费的投入不足,不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以非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居多,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教学任务的质量。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很少是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是从学校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大学教师或学生辅导员。因此,他们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背景都有很大差距。在教学时,有些教师脱离国内外军事现状,只会照本宣科,很少会去更新知识,教学内容陈旧。此外,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的不一样,导致他们教学和科研能力截然不同,甚至会出现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追根溯源,这是由于缺乏一只专业化、职业化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而不是由“杂牌军”担当大任。

(三)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

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被减少,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时间――36学时,不能完成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缺少系统而全面持续性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上大课、上统课的现象,课时不够,很多高校就会分专题或章节授课,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每个教师只关注于讲课的专题或章节,而缺乏对整个学科内容的掌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内容极不规范。加上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教学手段单一,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互动,缺乏吸引力,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较广,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上,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围绕国防教育这条主线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直击当前热点和敏感话题,把握学生动态,力求把当今国际形势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反思和共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方法、导问式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透,确保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此外,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可采取寓教于乐式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一条国防教育实践路线。校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国防教育类的活动,比如以革命题材为主的演讲比赛、观看爱国战争电影、举办国防教育讲座以及针对当前国内外热点话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博物馆等红色圣地,通过这些载体中的国防教育元素使他们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加大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调动现有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建设一直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是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并充分调动现有军事理论教师的积极性。

在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候选人最好是博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军事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军事方面教学经验者最佳。

对现有的军事教师,学校要实行奖励机制。一方面,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军事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和生活待遇情况,每年选派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专题培训或研讨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待遇留人、关爱留人的方式解决军事教师的生活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不称职的军事理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罚,甚至撤换。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考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的考核主要是由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组成,分值的比例可以设为4:6。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成绩依据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情况确定,课外成绩可体现在学生组织或参加国防教育、社会调查等活动方面,建议课内和课外的平时成绩比例设为7:3。期末试卷的考核以闭卷方式考试,题目及题量恰当,题型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可以建立相应的题库。

实践部分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军事训练,这部分成绩可以根据军训时的出勤情况和军训情况来给分值,具体分值可以由军训教官和辅导员来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军事训练情况。

合理的考核体系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后检测,也是为以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数,因此,建立清晰合理的军事理论考核体系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国家安全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探析》。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中国新形势—大国崛起。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六

摘要:文章结合未来战争的特点对现阶段的军事斗争准备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技术,人民防空,建设。

现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作战手段、打击重点的变化及特点、规律,对人民防空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人民防空的全面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指挥体制不够顺畅,指挥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问题突出。人口疏散地域建设务实不多,人防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打赢”要求,人民防空动员工作没有摆上位置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以“打赢”为基点,按照未来战争怎么打。今天就怎么建的要求。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人民防空指挥体系。

提高指挥工程的综合防护能力。

现代高技术空袭的高精度、高强度,对人防工程特别是指挥工程的防护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人防指挥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从浙江省情况看,多数人防重点城市没有指挥工程,已建的也是防护等级低、内部设施缺、自动化程度差,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相距甚远。各级各类指挥所是敌打击的首选目标。特别是省和一类重点人防城市的指挥工程,必须具有一定的抗新型钻地导弹的精确打击和抗电磁脉冲的能力,而目前工程的抗毁能力普遍较低,单建掘开式指挥工程的设计标准就不能防重磅精确打击。为此,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提高设计抗毁能力。新建指挥工程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岩层、天然地形构筑坑道工事,尽量不要修建掘开式工程,确因地质、地形限制的要加大工程的埋深,并从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工程的抗毁能力。已建工程要按新标准进行全面的加固、改造。要针对敌空袭兵器的特点,搞好伪装、掩蔽,切实提高指挥工程的综合防护能力,确保指挥稳定、可靠。

突出重要经济目标和生命线工程的防护。

照分类指导原则做好人口疏散工作。

人口疏散工作是人民防空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人防建设的现状看。多数城市人防工程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战时防护的需要。加之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防工程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且在较长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在未来防空袭斗争中,搞好人口疏散工作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防护手段。做好人口疏散工作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调整早期疏散的时机。“一战”、“二战”时期。战争的重点是消灭有生力量,战前需要大规模疏散、掩蔽居民和转移物资,且疏散手段单一、交通工具落后,疏散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现代战争。空袭的重点不再是大规模杀伤有生力量,且疏散手段多样,交通工具先进,疏散工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同时。现代战争受国际和敌我双方政治、外交斗争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组织早期疏散的时机应由现规定的从先期准备阶段开始,推迟到国家做出战争动员令之后再进行。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科学确定疏散比例。要根据城市的地位、作用、任务、人口密度、工程数量等要素。进行充分论证。科学确定疏散比例。战略地位重要、目标集中、人口密集、防护工程少的城市。疏散比例要大一点,反之则小。通常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疏散比例高,三类以下城市低。有的甚至可以不组织远距离疏散。而以就地和近郊紧急疏散为主。疏散的重点应为易遭袭击的首脑机关、指挥通信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军民用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点目标周围的高危险区人员。三是综合选择疏散地域。人员疏散无论采取何种疏散方式,应尽量选择离市区较近、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都不要出辖区范围,避免跨辖区远距离、大批量的疏散;疏散地域要避开重要目标和核化设施、大江、大河、大型水库附近低洼地区,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平时。要加强对疏散地域建设,采取城乡对口挂钩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疏散地区发展经济和生产,提高接收安置能力。

加强人防干部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

从人防干部队伍的现状看,年龄偏大、知识陈旧、专业人员匮乏是个普遍的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人防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难以担当起“打赢”的重任。然而,在现行机制和编制条件下,想脱胎换骨的大出大进不可能。怨天尤人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现有,切实抓好干部建设。充分激发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创造性。首先是认真抓好在职训练。国家要制定人防干部在职训练大纲,编写或选定训练教材,规定年度学时和任务,重点是高技术知识和人防专业知识,从主任到一般干部都要学,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年度组织统一考试,考核成绩列入年度工作考评,并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引入激励机制。赏罚分明,优胜劣汰。其次是突出抓好重点培养。对一些年龄相对较轻、文化程度较高、专业性强的指挥、工程干部等,采取送院校深造和短期、专题集训等,建立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既可脱产全面深造,亦可短期补缺淬火。再次是组织多种形式的防空演习。组织防空演习是锻炼提高业务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的最佳训练方法。也是发现和解决人防建设薄弱环节,检验各种方案、预案是否可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组织了一些演练。但总的看,练专业队的多,练首长、机关的少;实兵演练的多,网上演练的少;练消除空袭后果的多,练平战转换工作的少。为此。要针对“三多三少”现象,采取人防部门机关室内作业。首长、机关网上演习,首长、机关带部分专业队实兵演习,城市及重要目标防空袭演习,军地联合防空演习等多种形式的演练,不断提高人民防空指挥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协同能力和谋略水平。

落实战时组(扩)建任务提高应急转换能力。

目前。各级人防办公室几经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编制一减再减。现有机关人员和专业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战时需要,一旦转入战时体制。机关扩编、专业队扩充是必然要求,但这项工作目前还是个空白。还没有引起各级的重视。为此,按照人民防空长期建设与应急准备相结合的要求,要将人民防空动员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纳入国防动员体制,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人民防空动员潜力调查。根据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和动员扩编需求。对各类人员和物资潜力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指挥、通信、计算机、工程及高技术专业队技术骨干和空情侦察预警、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通过调查,摸清底数。科学建档,为实施快速动员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制定人民防空动员扩编方案。要根据人民防空机关和专业队的现有情况。结合战时任务,制定人民防空机关扩编方案和人防专业队组(扩)建方案,明确动员扩编的组织领导、方针原则、任务区分、要求措施以及完成时限等,并且要把动员任务、对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人员,做到对号入座。三是组织必要的人民防空动员演练。为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提高快速动员能力,要适时组织必要的动员演练。演练可采取先机关、后专业队,先人员、后物资。在摸索经验基础上进行综合动员演练,只有这样,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才能做到预有准备,临阵不乱,确保快速应急转换。

参考文献:

3薛云鑫杨金田。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2。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七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八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九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要提高它的教学实效,虽然主要取决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和讲授语言的艺术性,但与课前的“导入”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思想教育课,如果一开始就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吸引住教育对象的注意力,教育效果就容易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军事课教师,常常在授课前或道个“开场白”,或讲个“小故事”,或来段“小插曲”,或设计个“小序幕”,其目的也是为了把大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么,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有何规律可循呢?据对部分示范课例的总结分析和我们在不同大学教学的体会,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人们在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总是产生关切心情,这主要是因为作品中存在悬念的缘故。同理,设置悬念导入军事理论课,就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设置疑问,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疑问,引发教育对象的思考兴趣,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心理效应。如在讲“中国国防建设”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连环包袱”导入,军事教师可以说:“今天上课,我要给大家透露一个军事秘密!”这是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军事教师要透露军事秘密了,自然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想知道会说出什么样的军事秘密。接着,军事教师可以说:“在我国国防建设的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不拿枪,不驾驶坦克和飞机。”听到这里学生们开始嘀咕了,没有武器那是什么部队啊?其实,这是设置好了第二个悬念。军事教师可在稍作停顿后接着说:“他们的任务是每年给全国新入学的500百多万大学生讲军事理论课,这支部队的名称叫派遣军官!”。这个巧妙的“连环包袱”,既宣传了派遣军官队伍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也传递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对下面的教学自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授课前军事教师讲述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小故事、小传记,使教育对象听后感到有趣,受到感染,激发思维,急想知道蕴藏于故事之后的新知识、深道理,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如我们在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课时,军事教师可以讲:“同学们,1962年9月8日上午九点多,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的上空,我们的雷达发现了台湾当局派出的u-2高空侦察机,当敌机有恃无恐的侦察完返回时,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突然开启雷达发射导弹,导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准确无误地将一架侦察机击落,这是我军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首次保卫战…”。通过讲述故事开头,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这种方法就是授课前围绕拟讲课的中心思想,抽点若干人直接了当进行提问,甚至把大家问“闷”住,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期待欲,使其大脑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内心产生急于听课的愿望。如讲《中国国防》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置:国防的含义、国防的作用和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等问题,连续提问了4-5名,学生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现场回答的都不够全面,课堂气氛一时沉闷起来,这便引出了要讲的课题,“国防这个名词,同学们每天都在接触,但要让你比较准确的讲出国防的定义和作用,大家不一定能将的清楚,所以也就不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堂课就专门来学习这个问题。”点将问答导入,最好结合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来确定,提问与他们专业相关,但大家有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样很快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上了。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要灌输的思想和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有争议的观点和见解,或借他人之口陈述彼此相悖的看法,让大学生去辨析和判断,在激发“异议”、形成“分歧”中引入课题进行讲解。如在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课时,就可以设置:有人说:人民战争思想与现代战争形态不相符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说:人民战争对现代战争仍然有指导意义!你是怎样看的?这样观点相左的问题,立刻能引起大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热烈争论,使其揣着验证是非或寻求道理的思想心态认真听下去。

人的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激发情感导入,即围绕教学内容,或通过军事教师抒发个人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或通过播放相关内容的录像录音片段等,触发大学生的喜乐、愤怒、悲伤、爱慕、厌恶之情,从而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对流,为导入新课创造必要条件。如《中国武装力量》课,军事教师要在声音语气上加大力度,以慷慨激扬的情绪在课堂上讲述我国最新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情况,同时在投影仪打出相关照片,如果有视频再链接播放。军事教师要用语言和体态语言,把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对我国武器装备研发成绩的赞扬上,让学生受到充分的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到“怎样爱国奉献”的问题上来。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既有其内在规律性,也有其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有时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几种方法考虑导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导入”的环节,除了把握其基本规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紧扣教学主题。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从服务主题出发,紧紧围绕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以便能够“引人入境”、“引人入胜”。如果离题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那样就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二是要合乎逻辑。每次“导入”设置的问题、表述的现象、列举的事例、涉猎的知识,都应贴切实际,符合事理,缜密准确,做到高而不玄,大而不空,惊而不失真,奇而不离谱,使被大学生听了无“玄、空”之感,无哗众取宠之疑。同时军事教师呈现出的心态和情感,也要真诚朴实,恰到好处,以烘托教学的思想内容。切不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三是要严谨利落。“导入”的环节,既然是“小插曲”、“小序幕”,就应以“短平快”取胜。这就要求军事教师要通过简练自然、新颖活泼的语言尽快地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适时进入“角色”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导入”效果,切实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十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十一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字:军事高技术,军事建设,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课是我们继军训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加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

进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制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按照高技术分类,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的高技术主要有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航天技术、核生化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因此,对于高技术战争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写的:“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1.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2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3.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4.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5.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7.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8.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9.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10.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一)新的军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其一,反应高速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使得战争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其二,战争包括主动出击和防护,高技术的装备不但能使得主战方能在攻击上得到很好的先机,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术使得国防变得越来越严密,使得国家在战争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其三,高技术使得侦察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侦察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如地形,天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侦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二厅八方。其四,高技术使得军事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其攻击范围更远,精确度越高。其五,高技术使得指挥更高效率。指挥在战争中占了主导地位,在现代战争中,利用高技术的全网络指挥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指挥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以上种种让我们都发现现代战争对于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建设中,国防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古书有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些都说明只有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国家武装力量才能强盛。由此来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秦时的商鞅变法不仅使秦朝的经济有了高速发展而且由于推崇军功使得军队不断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从而使秦国同意了六国,实现了霸业。我们发现,国家紧急条件与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样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让我们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它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次。而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协调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应当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一,两个建设相统一。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一方面,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两大战略任务出现失衡,必然危及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两个进程应同步。国家战略是一个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我军发展现实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不相适应,面对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国防教育的培训,坚实贯彻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的意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成熟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壮大史,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对象。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的对象是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

第二,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没有五四运动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结合,就不可能有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第三,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军事理论产生于战争实践。毛泽东长期亲身和领导战争实践,总结理论,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此循环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智慧包括了对人民群众战争经验的总结、领袖集团成员的智慧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杰出贡献。

第五,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领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光辉、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动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丰富、最系统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逐步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一)初步形成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在大革命出现重大事变的时候,共产党人体会到没有枪杆子,不管我们的理论多么精深,我们的政治判断多么尖锐,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的环境中,也难于成事。

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暴动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人从此找到了出路。毛泽东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应更加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以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后来就演变为毛泽东提出的那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生动实践中,孕育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个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与朱德等人一起提出了游击战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三湾改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不仅在于他的战争指导艺术出类拔萃,更在于他统帅的军队,是与其他军队迥然不同的人民军队。他曾经将中国近代军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清末新军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完成了推翻清王朝的任务。却沦为军阀割据,鱼肉民众的武装。第二代是国民党建立的国民革命军,又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工农,镇压革命的工具。第三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党委,“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部队一切重大行动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在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党指挥枪”的铁律。

4.光辉著作的发表。此外,毛泽东从我党的武装斗争实际出发,完成了许多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这些光辉著作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二)基本成熟时期。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召开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抗战指南――《论持久战》。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他代表党中央发布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1938年5月,毛主席还写下了永载史册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的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为全国军民指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道路。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指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战略战术和技术原则与行动的依据,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论持久战》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全中国人民信心起了极大作用,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4.中共七大。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一面坚持抗击日寇,一面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由原来的四万人发展到近一百万人,在八年抗战中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做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驳斥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谬论,全面阐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三)全面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审时度势、决战决胜。由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战略转变。蒋介石集团经过近一年的内战准备,与1946年6月大举向解放区进攻,挑起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气势汹汹的军事进攻,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作战形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正是这一战略转变,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

2.战略战术。我军在积极防御的战略总方针的指导下,强调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要求各战区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这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自解放战争实践,才能有力地指导人民军队扭转局面,逐步施行战略反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的心脏――南京。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总结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决战决胜。1947年7月-9月间,毛泽东抓住时机,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以独特的方式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当时国民党总兵力为370万人,解放军为195万人,再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到了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毛泽东下令,向敌人发起战略进攻的大决战。毛泽东把首战方向直指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理论,成为指导解放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表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丰富完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入了保卫胜利果实、抵御外来侵略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1.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年,美军披上了“联合国军”的外衣,越过三八线,直逼我国国界。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战略上的深思熟虑,做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包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内的36万志愿军官兵血洒朝鲜。

毛泽东做出的出兵参战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反映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胆识和伟大气魄,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

2.和平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平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包括了“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放第一枪”、“依靠人民群众强边固防”、“军事与政治、经济、外交紧密结合”等军事思想,这些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国情条件下的新发展。

3.国防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把我军建设成为“强大的国防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现代化国防,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创办军事院校。

所有这些,对于保证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促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共产党人中第一个喊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确立了党组织建立在连队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确定了党指挥枪的绝对原则,为这支部队制定了“十大军事原则”的钢铁纪律……今天的人民军队,已然成长为一支让世界任何强敌为之胆寒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也必将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铸就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和无敌军魂。

参考文献: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风云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

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论文摘要:目前国防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军事体育的学生。本文从转变国防生对军事体育的态度;根据学员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员素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国防生厌学军事体育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国防生;军事体育。

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

许多资料表明,当前国防生对军事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员中,的确存在着厌学军事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病假、事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如何解决学员的厌学军事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所谓转变学员态度,就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员对军事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军事体育成为学员自觉的行动和未来部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员在军事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员的思想,提高学员对军事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员对军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军事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军事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军事体育在基层部队中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军事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及为适应将来第一岗位任职需要做好准备。

由于学员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教员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四百米障碍教学中,素质好、跨跃技术好的学员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员,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员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员要因人而异,对跨跃技术好的同学提高质量,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跨越难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军事体育的厌学倾向。

目前,在军事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科目的搭配上做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军事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来看,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员对军事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国防生培训学习阶段,随着学员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军事体育价值观在学员心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员的这一特点,在国防生军事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员特点的项目,满足学员对军事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各军队院校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在军事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国防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员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学员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员,教员对学员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员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员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员对军事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员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员的军事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员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员、影响学员,对学员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员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员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员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十二

军事训练理论是与军队和战争有关的概念、范畴、原则和原则的体系。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对军事活动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0引言。

随着潜艇向高速、深潜和低噪声方向发展,反潜作战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反潜武器装备以及反潜作战理论,反潜作战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反潜潜艇、反潜水面舰艇和反潜直升机等相比,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前沿部署能力强、作战半径大、部署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竞相发展的装备。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反潜作战的特征,把握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特点及其对潜艇作战的影响,对于更好地适应未来反潜作战至关重要。

1信息化条件下反潜作战的主要特征。

1.1信息融合,体系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反潜作战不仅是飞机、舰艇等与潜艇的对抗,而是双方基于信息的体系对抗,夺取制信息权是反潜作战的首要环节。一方面,现代潜艇集诸多高新技术于一身,随着水下通信、潜射导弹等装备技术的发展,其自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海上作战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平台在信息、火力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反潜作战对象不仅是潜艇本身,还要应对为其提供掩护、保障及与之协同的其他兵力。反潜作战效能的提高.越求越依赖于多兵种和多系统综合集成的大系统,通过反潜信息的融台和共享,各反潜兵力和武器系统将以信息为黏合剂形成一个完整的反潜体系,体系中各反潜兵力能够优势互补、互创条件、协调一致,形成体系反潜作战能力。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体系反潜作战将会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反潜作战样式,反潜作战中体系整体作战将达到新的高度。

1.2空间广阔,全维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反潜作战,战场空间将包括空中、水面、水下、太空的地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完全覆盖的广阔领域,而且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全维一体的反潜作战空间。信息化条件下的反潜预警侦查卫星监视系统的运用将反潜作战的空间向太空扩展;海底声呐系统、无人潜航器等搜潜设备的运用,各种新型反潜水雷、反潜导弹的运用,使得水下这一反潜作战的主战场的反潜空间进一步扩大延伸;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反潜空间不断扩展的助推器。

1.3行动快速,高效作战。

反潜作战的难点在于发现潜艇,一旦获得潜艇活动信息,如反潜兵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发现海区开展搜攻潜行动,可大大提高反潜效能。由于反潜直升机、反潜巡逻机的大量使用,反潜水面舰艇机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射程远、精度高的反潜导弹、自导鱼雷的广泛运用,使得从侦察、监视兵力发现潜艇到实施搜攻潜所需的反应时间越来越短,反潜作战行动的“即时”性大大提高。

2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需求。

2.1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构建网络中心反潜战的需要。

反潜战网络是根据反潜作战过程,将反潜作战编队各平台所载的具有同样反潜作战功能的子网相互耦合形成的网络。同一个子网中的各节点、不同子网中的各节点都能够在一定程序上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网络中心反潜战就是在各反潜作战平台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核心,以作战行动的实时性为特征,以发挥整体作战性能并使对方作战系统瘫痪为目标的作战。构建网路中心反潜战必然要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2.2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反潜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

无论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既可以对海上目标进行突击,又可以对基地、港口、岸上目标进行攻击或封锁。因此,未来海上反潜作战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常规的反潜舰艇、反潜直升机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未来海上反潜作战的需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作战半径大、续航时间长、作战效能高、机动性强的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2.3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提高海上综合反潜作战能力的需要。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不仅反潜能力强,而且还可以作为预警、指挥、引导的综合反潜平台,起到空中指挥所作用,有机地将反潜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水下监听站等各种反潜兵力兵器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海上反潜作战整体力量,提高反潜警戒纵深和形成严密的反潜防御网。同时,还可以在我空中掩护范围内实施攻势反潜作战,积极主动地搜寻打击敌潜艇,给敌以威慑。从提高海上综合反潜作战能力来讲,也急需发展综合作战能力强的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2.4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是应对恶劣濒海反潜环境的有效手段。

濒海海域拥有繁忙的海上运输线,存在着大量的沉船、岛屿、航门水道、暗礁等,并经常有敌潜艇活动。在这一海域内使用有人反潜作战平台进行反潜作战风险大,而且由于水深较浅,一般有人反潜作战平台不适合在濒海海域进行反潜作战。因此,需要发展无人反潜作战平台。

3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类型。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主要有反潜无人机、反潜无人水面艇、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

3.1反潜无人机。

反潜无人机是由地面指令或预设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由无人机、地面站(无线电控制、任务控制、发射回收装置等)及有效载荷三部分组成,可以对敌潜艇进行侦察、跟踪、搜索及攻击。美海军正在研制的无人反潜机其代表有“磁鹰”无人机。美海军希望将“磁鹰”无人机用于低空探测和跟踪潜艇,替代涡扇动力的p-8“海神”反潜机。

3.2反潜无人水面艇。

反潜无人水面艇是一种无人操作的水面舰艇,主要用于执行危险以及不适于有人船只执行的任务。美军2艘反潜无人水面艇作为滨海战斗舰反潜战任务模块的组成部分之一,携带模块化负载和传感器系统,包括一部无人拖曳声纳系统和一部主动式多基阵静态舷外低频声纳系统。该艇设计作为高速航行的高负载能力平台,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载有先进的无人导航和自主控制系统。

3.3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

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是指用于水下侦察、遥控猎雷和作战等可以回收的小型水下自航载体,是一种以潜艇或水面舰船为支援平台,可长时间在水下自主远航的无人智能小型武器平台。利用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可以进行探测网探潜、水下战场情报准备、水下战场预设、战场监视分析、战场感知传播、水下水声对抗等。网路中心战所需的大量水下信息,如海底地貌、海洋气象、地质、水文、磁场、声学特性,以及交战双方舰船的目标特性、水雷布设等情况,都可以通过反潜无人水下航行器来获得。

4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特点。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采用智能化作战模块等先进技术,用以执行侦察、监视、情报、打击等多种作战任务,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4.1智能化程度高。

可自主导引航向、航速、航程、航深,并自主规避碍航物。

4.2隐蔽能力强。

相对于有人反潜作战平台而言,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声、磁、电信号微弱,不利于敌方探测,具有较好的隐蔽性。

4.3机动能力强。

具备大航程、长航时作战特点,可在预定海域实施长时间机动探测。

4.4作战使用灵活。

由于无人反潜作战平台质量轻,尺寸小,具有收放简便的特点,作战使用灵活。

5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对潜艇作战的影响。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对潜艇作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隐蔽更加困难。

潜艇在海上作战时,为了发现敌人,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面航行,发现敌人后下潜。但是随着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使用,反潜作战范围的扩大,潜艇被发现的机会提高,隐蔽接敌难度增加。因此,潜艇隐蔽行动更加困难。

5.2面临危险加大。

无人反潜作战平台基本实现猎歼一体化,潜艇一旦被发现就会立即遭到攻击。攻击的武器除了传统的深水炸弹、鱼雷等,还包括反潜导弹或声自导鱼雷,攻击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另外攻击武器的威力也越来越大,如一些国家还装备了核装药鱼雷,不需要直接命中潜艇就可以击沉潜艇。

5.3对人员心理影响较大。

在战争中,装备的优劣必定会对作战人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装备优势可以转化成高昂的战斗士气和必胜的战斗信念;装备的劣势会降低士气,使作战人员对取得胜利产生动摇。而潜艇作战环境又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不但与陆地和空中不同,而且与海面作战也有较大的差别,装备水平高低对于人员的心理影响更大因此,无人反潜作战平台的使用将会明显影响作战人员的心理状态。

6结束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无人反潜作战平台投入使用后对我未来海战场所带来的威胁,及早动手,从研究、规划和实施上采取可行的措施,提高我海军防御和海上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是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就对一切维护我们安危的人致以谢意.

在军事理论学习之后,我懂得了国防的真正含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和平大背景下,种.种战争的阴影仍如同鬼魅一般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领土争端,经济利益争端,意识形态,或是民族歧视,种.种无疑给世界布上阴影.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军事高技术日益被世界各国采用,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军事领域的改革,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使以后的战争具有高科技性质,使一些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为一旦战争爆发,这样造成无法弥补,无法想象,甚至能使整个人类毁灭的后果.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国独自垄断一些高技术,酒会自视强大,会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鉴于以上原因,我国为了更好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更好的发展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作好国防工作.

虽然,由于目前世界局势仍以和平为主,但我们应警惕战争,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会迎接到更多的挑战,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恐惧,向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目的使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中国国防势力一旦下降,中国所受到的威胁将是空前强大的.另外,台湾问题仍市中国的一块心病,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外部势力插手,致使台湾问题变的复杂,成为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安全问题.虽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主张提出,但是台湾分裂势力的阻挠也很严重.但是,中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决不允许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决不畏惧强敌干预,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另外,由于日本国和我国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新的矛盾却又出现,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野心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成不断上升趋势,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情况日益复杂,都是我国国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世界形式趋于平缓的环境中,中国安全环境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环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祖国同意和保卫国家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在国防教育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军事留下来的灿烂的中国古代军事文明,知道一大批军事家极其他们的思想著作.知道了各种作战方法以及先发制人的心理优势,而在后发制人也可避其锐气,以逸待劳.在祖国瑰丽的文化宝塔上,去领略先哲们的丰富的想象,增加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式等军事思想又何尝不适用于生活这个大战场呢?所以在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在这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从战争中看到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

在以前军训中,我不知道我们是学生干吗要参加军事训练.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而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我国的国防,开始心系天下.明白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太过自由的性格,认识到自己对什么事都不够严谨的这一不好的态度.所以,不仅仅是教官传授我们国防知识,促进我们爱国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官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在鞭策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管住自己,做一个有纪律的人.

对于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我认为内容上如果在加上最新的世界战争,如伊拉克战争等等,用记录片的形式播放出来,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极其国防的含义.这种直观的效果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目前全世界受到的恐怖主义威胁,这一类算不算国际应注意的呢?作为世界上三大公害之一的恐怖主义,其实大多的同学对这很不了解,不知道恐怖主义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系列反恐活动.因为现在披着反恐的外衣干的事太多,真正的反恐是什么样的呢也不是很清楚,如果这节于国防之类,我建议把这方面的知识讲些.还有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到底如何,在这课结束之后,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对于目前最热的朝鲜核问题等等中国努力斡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军事力量能否坚固到捍卫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中国的国防有时会感到很放心,觉得祖国很安全;有时却有非常担心,看者强大的世界压力而感到害怕.以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能否控制住这股强大的压力等等问题依然存在我的心中.

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着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些国防教育知识将永远在我脑海里,指导我心系祖国,再这,我也要感谢传授我知识的各位教官。

摘要:2012年后,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骤然恶化,国内诸多不安定因素也随之显现。我国的新一届政府自换届也开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如何应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的挑战已然成为我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群体,我国国防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他们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在这种新形势下尤显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作深入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到对策,从而不断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美国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防安全形势骤然紧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我国国防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尤显重要。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总体情形有个准确的认识。本文中笔者以在浙江树人大学的调研为基础,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作了细致的总结,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存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为了理清我国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笔者以浙江树人大学2012级新生为对象,对其国防意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发问卷总数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达96.6%。

1.国防时事的关注度。对于这块内容的调研,笔者在问卷中通过两个提问来进行:一为学生对于国防事件的关注度,二为学生关注国防事件的渠道。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经常参与国防时事讨论的学生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的比例为22.7%,较少参与的为43.2%,偶尔参与的为34.1%。而学生关注国防事件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的为72.4%,通过书籍报纸的为16%,通过他人的为9.5%。

2.国防知识的认知度。对于这块内容,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中国近代发生的爱国事件;(2)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与我国相关的战争;(3)当今我国军区的现存数量。这几个问题分别针对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国防知识,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选对于近代爱国事件这一主题选择正确的仅为11.9%;对于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战争次数选择正确的仅为13.4%;正确说出我国当今军区数量的学生仅为23%。

3.防意识的认可度。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大学生自身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2)大学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3)大学生对投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1.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具备国防意识很重要,52%的学生认为重要性一般,16.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忽略;对于高校国防教育,有42.2%的学生认为对于自身有益,另有35.5%的学生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其余22.3%的学生认为大学国防教育可有可无,意义不大;对于投身国防的态度,有37%的学生态度积极,有25.9%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另有37.1%的学生持观望态度。

1.对国防时事的关注度缺位。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只有22.7%的学生平时经常关注国防时事,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平时缺乏对国防时事的关心。究其成因,首先得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次,大学生关注国防时事的途径单一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新生和网络接触的也不多。除了网络之外,其他使得大学生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沟通渠道对于国防时事宣传力度不够同样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时事关注度缺位的问题形成。

对国防知识的认知度低下。对于当代大学生国防知识认知程度的现状,笔者进行了自古到今全面细致的调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于应当掌握的国防知识认知度低下。一方面在人员数量上满足不了国防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人员专业素养上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国防时事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国防知识的专题讲座。此外,许多大学生在主观上也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的现实问题。

2.对国防意识的认可度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学生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沉浸于安乐奢靡的生活中,他们认为战争的威胁、敌对势力的存在都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的事情,从而在内心深处对于国防意识存在着强烈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个别学生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产生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心态。在他们心目中,但凡是西方的事物都是好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是次要的。这些错误的思想、消极的情绪、媚俗的心态都是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认知度不足的重要成因。

1.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国防时事方面缺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在加强网络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大学生上网不便的特点,高校可以适当地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以便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一个国防时事的良好氛围。

2.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力度。高校要改变对国防教育的固有认知,深刻领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将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革新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模式,建立起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

3.端正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认识。对于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认可度不足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当着力于端正大学生的主观认识。这需要高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社会,而非一味享乐。而奉献社会这一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要求学生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国防意识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责任感是国家利益层面的典型表现。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使得大学生端正自身的主观认识,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想、媚俗心态的不良诱惑,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于蕾,于凯峰.论有效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途径[j].科技论坛,2007,(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生时代,2006,(10).

[4]粫国荣,黄丽侠.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1).

[5]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2000,(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论新形势下中国国防战略。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防政策军事高技术军事思想国防建设。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

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1、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2、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五句话: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6、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7、依法从严治军。

8、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

9、确立科技强军战略,进一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10、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为全世界所瞩目。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模板13篇)篇十三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航模制作心得体会(模板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最热信访交流心得大全(12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从报名起的第一天,我就认真对待理论学习和

    优秀敲墙工程协议书(案例16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益和责任。下面是一些成功交易中常用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作为参考。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下简称

    精选幼儿园开学工作会议园长发言稿大全(15篇)

    发言稿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对话技巧和沟通技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发言稿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两个月的假

    最优保险课的感悟(汇总14篇)

    通过阅读和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我们社区202

    专业校医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例,你可以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作为一名校医,在为学生服务的同

    热门托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案例13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经历、感悟和思考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心得体会的参考材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作为一名托班幼儿教育教

    优质尊重班会教案反思(案例12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主持人:淡淡的阳

    最新幼儿园微课程开展的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也可以激发和启发他人的思考和行动。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写作的技

    热门商业推广调查报告范文(13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探究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借助以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济南现有普通高校66所,在校生30、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