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大全10篇)

时间:2024-01-21 作者:储xy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一

驰名中外的茶乡,孕育了灿烂辉煌的茶文化,凡中外好茶之人历来关注产茶圣地,仅凭这点,我们的汤湖那可真是“前途似锦”呀!这里的自然条件为栽种茶叶提供了一个绝妙佳镜,这里的茶农们个个更是老手。

春天是采茶、产茶、出茶的好季节。这儿的人们,春季的喜庆无法把他们沉迷,因为魅力茶文化牵引、唤醒他们内心绿色的希望,这时的茶叶不仅鲜嫩,而且芽壮叶厚,整日焕发着朝气,雨露后的茶,沾有雨水,玲珑剔透,样子更是可爱。大册里的姑娘对采茶可谓是钟爱有加,轻盈的双手喜摘茶叶,因为茶的确讨她们的欢心,当地的姑娘唱出茶山歌,更体现淳淳的茶情民味,茶在这时最受人们欢迎,因为它能给茶农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他们称茶是汤湖的“摇钱树”。

茶不仅仅是本质清秀,而且它的制作过程可谓是一种绝伦的艺术。茶农们精湛的技艺,的确值得称道。茶园里刚采下的茶,沾有过量的水分,要用垫子摊开,待水分干后,才可真正上锅炒制,制茶时火候要适中,火热程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茶的质量,茶农制茶一般有三道工序:炒茶---揉茶烘干,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艺术。我只是井底之蛙,难以面面俱到。工序完成后,茶叶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卷曲匀齐,叶嫩片匀,香气十分高雅,饮而可觉其口感醇厚,清爽甘冽回味悠长。

文学也包掩不了茶的魅力。曾经就有文化墨客,领悟出了人生如茶的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感悟,茶可以与人生相比拟。我们每人的精神、追求、心境不同,其感悟的哲理意味亦不同。用心去感悟,茶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二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一个壮族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我深刻意识到了传承壮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被广大壮族人民所热爱传承。作为一个普通的壮族青年,我也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感受着这种文化的魅力。壮族的歌舞、服饰、建筑、习俗等等无不体现着壮族文化的特点。例如,在壮族歌舞中,壮族人民通过歌舞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悸动,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壮族文化;在壮族服饰中,人们能够看到壮族文化的华丽与精致,深深地感受到壮族文化对美的追求;在壮族建筑中,人们能够看到壮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大气磅礴,深深地感受到壮族文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要传承壮族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快节奏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等等也在不断变化,这也给我们传承壮族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让年轻一代意识到壮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如何让年轻一代去学习壮族的语言、历史、文学、艺术等等?如何让年轻一代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壮族文化的精髓?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传承壮族文化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加强壮族文化教育。壮族文化是壮族人民的根,是壮族人民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学校、社区、文化馆等多个渠道开展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壮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培养学生对壮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其次,要重视壮族语言的学习和传承。壮族语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推广和传承壮族语,培养和壮大壮族人民的壮族语言。

最后,要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创新传承壮族文化。我们应该将壮族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如在节日庆祝、婚礼遵循、家居装饰等方面体现壮族文化的传承。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创新壮族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将壮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壮族文化。

总之,传承壮族文化是每个壮族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的感受和发掘壮族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壮族文化的传承中来,让壮族文化的灿烂继续发扬光大。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毛笔书法了。

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忽然,看见一位老爷爷在公园里写大字。我一问,才知道是毛笔字。从此,我就迷上了写毛笔字。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毛笔书法大体分四类: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我目前练得是楷书,因为我觉得楷书有劲道。

一开始,我写得字就像小狗爬似的,弯弯扭扭的,像个散架的人。还把墨水涂得满脸都是。爸爸经常笑着把我说成小黑熊。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坚持练习。渐渐地,我觉得我写得字有点儿大书法家的味道了,顿笔、行笔似乎写得更有劲道了。每逢写完毛笔字,我都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元帅,那些毛笔字就是我的士兵。我必须让我的“士兵”训练有素,才能在战场上打胜仗。

一天,我和爸爸决定来一场毛笔字大赛.我稍一顿笔.然后抬腕、行笔地十分轻快。不一会儿,一首《宿德建江》就写好了。爸爸挥洒自如,有行书的味道。写完之后,我们稍一对比,爸爸写得龙飞凤舞,我写得十分劲道。最后,我们打成了平手。

我太高兴了。现在,写毛笔字几乎成了我的日常习惯,每天不写一页就睡不着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上星期,我的毛笔字被老师当作榜样挂在后黑板上。看到同学们在我的毛笔字是指指点点,我感觉很光荣。

我爱毛笔字!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欢的是古诗,它在中华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我读过好多古诗,有《山行》、《望天门山》、《静夜思》……古诗大多是来抒发感情的,我特别喜欢。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草》这首诗,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竟然连小草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一些,不能让“野火”伤到我们。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妈妈离开的时侯,我就会特别伤心,这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喽!”人们的叫声把我的脚勾了过去,啊,芙蓉广场的菊花白如玉,黄如金,红如火。白菊花那娇嫩的样子最引人注目;黄菊花又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了过去;红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胁人们:“谁敢不过来!”菊花美丽动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诗好优美呀!

古诗就是这样抑扬顿挫,栩栩如生,古诗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爱。

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四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寻根问祖的道路上,我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一些个人体会。

首先,传承壮族文化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在壮族家庭中,“家和万事兴”是被众人广泛传颂的准则。我在朋友家中、亲戚家中都看到了这一点。父母注重孩子的品德养成,在家中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关心和理解。同时,壮族人非常注重祖宗和尊老。经常组织祭祀仪式或是寻根祭祖,以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和尊重。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传承了壮族文化里强烈的家庭意识,也让人们从家庭中感受到壮族文化的生命力。

其次,传承壮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文物。壮族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独特,如长鼓舞、地著舞、鹅湖船歌等,其中的文物代表着壮族文化的无穷智慧和生命力。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发扬壮族文化精髓,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培养和壮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文化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基础上适当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性、新民主主义性,更加有生命力。

最后,弘扬壮族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已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灵魂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用心体会和感悟少数民族的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只有当我们从每一个细节中发掘出文化精髓,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保护和发展好壮族文化。

传承壮族文化是重要的民族责任。唯有不断寻求与时俱进的途径和办法,才能让壮族的文化更具特色和生命力。我为自己能够加入到传承壮族文化的队伍中而骄傲!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五

在20xx年x月xx日我校师生在会议室举行了端午节特别活动——“端午故事会”。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种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品味端午,传承经典,共庆端午佳节。

七年级一班的刘x同学带来的端午故事传说,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八年级的吴xx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把端午的情意传递。

七年级六班的赵x用他的《艾蒿与菖蒲》打动了所有的同学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激烈的角逐中七年级的赵x,杨xx,徐xx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八年级的吴xx,周xx,郑xx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六

中国,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部读不完的漫长史书中,孕育了无尽灿烂的文明文化,其中,汉字可谓是最典型的一页!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行书,楷书,汉字经历了重重演变,拥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中国文学添了一抹光辉!如今,当我们看到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构出来精巧美妙,变化多姿的汉字,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时,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

还记得,我第一次开始认识汉字,是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在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汉字的美妙,后来,渐渐地,我学会了写汉字,并骄傲地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我爱祖国!还在爸妈眼前炫耀了一番,得到了他们的表扬,心里甜滋滋的。从那时候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汉字,爱上了这四四方方的方块里蕴含的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个国家的语言,就像一个国家的灵魂。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多少诗人的笔下,描绘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有“细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绵绵春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荷塘。

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美景;有“孤坐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万籁寂静这一句句绝妙佳句,是一种代表着美的语言,文化!滋润了人的心田!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现在的笔下生花;从一个个陌生的文字到现在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汉字的熏陶!

汉字,是一种神奇的美,是一种文化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我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我爱汉字,我爱中国文化!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七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所谓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今年的端午节恰逢上海世博会,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始。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更精彩,更好玩。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民间节日,是全民健身、防病治病、避瘟疫和毒药、祈求健康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为国捐躯的日子。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一位爱国诗人,听到攻破楚都的消息,心痛如绞。他毅然写下自己的杰作《怀沙》,投身汨罗江,为国捐躯。沿河的人们带领船只争夺救助,沿着水唤起灵魂,把粽子扔进河里以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这种习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母亲说:“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经深入人心。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议论他们的话,以此来传承他们的话。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长大学习后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跳进汨罗江后,群众为了防止水里的鱼咬诗人的身体,就做了许多粽子扔进水里。这样,鱼吃了,就不会伤害诗人了。所以为了保护和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有了更热闹的“龙舟赛”。

我们村没有赛龙舟,但黄石每年都有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

在木兰河岸边,人们早早地聚集在岸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水面上,几只整齐的龙舟队,鲜艳的衣服在风中飘扬,男孩们渴望激情地尝试。随着一声锣响,各队争相参赛,大家齐心协力争第一。这时,鼓声、鞭炮声和人们的喊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八

有一种快乐,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那每年从不迟到从不褪色的喜悦,永远留在我们心中那就春节。

——题记

我的春节便是在我的老家――四川度过的。作为一个四川人我很能吃辣,也很爱吃川菜。过节又不能只吃呀,须吃,玩,看兼备,我的春节可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

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妈妈、姑姑姑爷、堂姐表哥、大伯……一大家子人亲亲热热的坐在一起,团圆的气氛感染所有人。门外刻意挂上了大红灯笼投下一片暖暖的红晕。妈妈姑姑开始上菜,男人们已经放好了酒杯。小孩子们最为快乐了。热闹的场景足以把他们乐疯!一道道家乡味浓郁地地道道的四川菜上了桌,杯子里都倒好了饮料或者白酒。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筷子动起来了。麻辣鱼、爆炒肥肠、青椒炒腊肉……被送进了嘴里。也有清淡一些的炖菜:炖甲鱼。男人们频频举杯,微醉的脸上有一种喜气。女人们边吃边聊,孩子们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今晚没有人让他们别吃太多。哪一个大人不是说多吃点多吃点的!把鸡块送进嘴,我笑得快乐:今晚,谁不高兴?!一定要把肚皮塞得饱饱的!家乡菜,别有一番味道啊!

吃完饭,大人们在院中随意的闲谈,小孩们掏出用零用钱买的炸炮,在院子里玩耍起来,炸炮声音大小不一,种类也多种多样。“小豆芽”最简单,丢在地上就发出“啪”的一声响,我那四岁小侄女一边玩一边“咯咯”笑,“金花棒”点燃就不断喷彩花,八岁的妹妹玩得高兴,“花旋彩菊”会在地面一边旋转一边喷射彩花,像一朵彩菊绽放在地上,我在玩。邻家小孩三岁,大人给他准备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彩色小气球来弄破。我听着“啪啪”声响,玩着乐着笑着。

砰!砰!砰!

漆黑的夜空中,烟花一朵朵绽放,这家放完那家放。一时间,天空都被渲染成了五彩缤纷的,星星的光芒都被这无数朵鲜花盖住了。花团紧簇,万紫千红,我们抬头观赏着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嘴里偶尔发出一两声感叹。

我的春节,过得有声有色有美味,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它留给我的快乐,够我细细回味一年!

我的春节,快乐无比!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九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与文相会,与史为友。唐诗宋词的不同风韵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文房四宝的雅致意趣蕴含着文人匠心。可以说,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生命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烟远去,精神永存。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国精神”,英雄故事不绝于耳,民族风采举世瞩目。我们的民族文化“可敬、可亲、可学、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学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传承好,借文化之力铸精神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文化包括服饰、习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长骑马射箭,新疆人擅长载歌载舞,福建人擅长饮茶之道,不同节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纪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区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将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能够充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强动能,迸发出更大的辐射能量,发展更多“小木耳”“小黄花”等特色产业,成为挑起“金扁担”、满载“幸福粮”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发展之能。

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打造的是文化的亮丽“名片”。无论是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李子柒,还是《经典咏流传》里的歌咏诗篇,亦或是以唱演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少年》,活泼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实践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与听觉的声色交织,让传统文化更“火”的同时,也让其更“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意蕴深远,要以兼收并蓄的丰富实践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说得细致,“老生常谈”而新意常在,声动华夏、道传四海,老树抽新枝,枝上结新花,让中国的文化之“道”与时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门”,走得更远。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传承壮族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十

“春节”意味着新年的到来、新征程的开启,这是我们中华流传千百年的传统,历久弥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古诗勾勒出千家万户洗旧迎新的景象,热闹非凡。诗中所写乃宋朝时的春节,发展至今,春节有着微妙的改变。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去亲戚家拜年,会收到大红色纸包着的压岁钱,长辈们一边把红包放在我手中,一边还会笑着对我说“小帅哥,岁岁平安哈!”而这两年还未到初一,压岁钱就已经到达我妈妈的微信里了,“红包”下面紧跟着亲朋好友对我的祝福和爱护的话语。

之前,除夕夜的零点,我会拉上邻里的小伙伴们下楼摆好烟花、点燃索线,捂好耳朵看它们在天上一朵一朵绽放。而今,我和长辈们一起围在电视前和主持人一齐倒数等待敲钟,当钟声“当当当”敲响的那一刻,大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在家族群里发红包、抢红包,屋中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十分热闹。还有“集五福”的场景,虽然知道最后抽到的奖金并不多,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依然会为了抽到一个“敬业福”乐上半天,好不可爱。

“与家同在,与亲同行”就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许几年后的春节,我们庆祝的形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初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愿意顺应时代的速度,接纳新的春节“习俗”,不管我以后远行何处,我一定回家过年,因为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家。这就是,我的春节。

相关范文推荐

    以迷茫为主题的演讲稿(优秀3篇)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

    2023年晋升助理工程师述职报告实用(五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2023年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个人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

    最新助理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工作小结实用(五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2023年学校管理实施方案(汇总9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

    2023年以迷茫为主题的微电影4篇(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优秀社区劳动的感受大全(16篇)

    答谢词是一种美好的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答谢词,我们可以将感激之情化为文字,留存于心。答谢词要注重谦虚和真实,不要忘记对方的帮助和恩情,同时也要表达出自己的决心和

    最新医师协会申请书(案例18篇)

    在写作申请书时,我们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也要提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和进步。这里有一些成功申请到助学金的同学们的申请书分享,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23年药品安全工作汇报(通用16篇)

    典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行为,更是人们对于特殊时刻和意义的敬仰和庆祝。典礼总结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背景来进行,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期望。看看以下成

    专业申请购买设备申请书(模板14篇)

    劳动仲裁申请书是劳动争议解决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仲裁机构的介入,公正客观地裁决双方争议的合理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份典型的离婚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