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MJ笔神

高中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基础。接下来,大家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些高中教案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教学有所启发。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一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

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

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

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图形文字其他。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二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进行创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表现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8张白纸、16只勾线笔;背景音乐;投影仪。

(一)谈话引题。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师:嘴巴确实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来告诉大家。(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显示多媒体,师小结: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师:原来人的表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2、师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3、师: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4、幼儿分工作画。(背景音乐起)。

5、作品展出。师:先谢谢模特。请小画家将8幅作品贴到黑板上。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你画的是谁的嘴巴?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师拿出其中一张画: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讲述)然后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师:这里有几张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师: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背景音乐起)。

6、作品在投影仪上展出。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三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的美术家在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时的艺术语言。

课时:5课时。

第一课欣赏与评述。

课时:2课时(双周连上两节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表现方法。

2、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与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他们学习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所见到或亲自画的画,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这些造型要素极其运用方式我们把它称为美术作品表现的艺术语言。

三、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一)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让学生进行对比。

活动一:欣赏作品提出思考。

东方传统绘画大多用什么来进行造型表现的?

(二)结合欣赏,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比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的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术活动。

西方绘画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三)结合欣赏,介绍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所欣赏作品的艺术语言。

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第二节。

3、发展阶段。

(一)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的线条的不同变化形式的造型特点。

(二)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变化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比较。

(三)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不同表现形式的影响。比较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3、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着名的绘画作品。

第二课讨论与研究。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各自具有的特殊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认识和理解不同的画家在作品中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1)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让学生进行对比。

活动一:欣赏作品提出思考。

思考:。

1、东方传统绘画大多用什么来进行造型表现的?

2、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说说达·芬奇的"明暗转移法"?

2)介绍绘画作品的不同艺术语言。如:马蒂斯和野兽派的色彩,雷诺阿的造型表现特点,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作品等。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术活动。

思考:西方绘画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3)结合欣赏,介绍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所欣赏作品的艺术语言。

(2)发展阶段。

结合欣赏,介绍造型要素的不同组合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画家对不同造型要素进行组合的特点。

思考:欣赏作品《宫娥》谈谈作品的内容、形象特征及艺术特点?

结合欣赏,介绍不同画家的不同艺术表现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不同艺术表现对作品的影响。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绘画作品在艺术表现语言特点上的异同。

4)介绍美术作品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整体的有机结构对绘画结果的影响。比较认识和理解不同画家的绘画作品不同的整体有机结构。

依次欣赏《持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铃和吉他》的艺术表现语汇。

了解"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画派。

组织学生讨论"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表现特点。

了解"野兽主义"、"抽象主义"画派。

(3)收拾与整理。

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不同时期画家在运用相同的艺术表现语言时,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不同时期画家在表现相同与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表现的结果。

课后拓展。

1)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着名的绘画作品。如:雷诺阿的方式创作《戴帽子的女人》或以具相的内容描绘《黄红蓝与黑的构图等》。

2)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法,改变世界名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如减弱马蒂斯画中的色彩,模糊孟德里安的界限等。

第三课评论与总结。

课时:2课时(连上两节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手段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2、认识和了解中外美术中常用的艺术语言。

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1)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让学生进行对比。

活动一:欣赏作品提出思考。

思考:。

1、不同构图形式对绘画内容的影响?

2、人的视觉习惯与绘画造型手段和艺术交流语言的关系?

2)介绍黄金分割率等基本的绘画构图手段。比较古代今中外绘画作品的构图特点。以引导学生在认识不同构图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思考:西方绘画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3)介绍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所欣赏作品的艺术语言。

(2)发展阶段。

1、请同学结合具体作品讨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手段在艺术表现与艺术交流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2、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自己的观点。

1、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

第二节。

4)收拾与整理。

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1、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重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的角度写一篇对某一幅绘画作品的分析文章。

2、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式,分析并总结相同的构图形式对不同的绘画作品的影响或相同内容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

要求:1、电脑打出400--500字的分析文章。

3、两题选一题。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教材以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的设计方法与应用来组织教学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应用标志知识的能力。

从地位作用看:

本课是对过去的美术知识与生活经验综合运用,从标志设计创意和应用中,开发创意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内容看:

本课教材可分两个部分:标志单体设计和综合应用。知识点有标志的分类、表现形式、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应用;实例主要有奥运会标志设计理念、设计工作室标志设计元素分析和中学运动会的系列化视觉设计等;学生活动一是设计学校公共标志,活动二是小组合作设计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系列化的视觉设计。教材还有相关链接的拓展内容,以及评价要点。理论虽丰富,但实践性强;概念虽很多、但系统性明确。

从学情分析看:

标志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视觉艺术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日常积累,所以,适合以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开展课程活动。并且,设计艺术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参与度。本教材也在这一点上做了充分的资源准备,各类实例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为第一课时,学习标志的单体设计,分信息收集(加法)、信息处理(减法)和信息传达(等于)三个环节展开,为第二课标志设计综合应用作铺垫。

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设计的几种常用手法。

过程目标:在大胆表现、自我创意中,打开发散性的设计思维。

情感目标:认识标志设计之美,体验标志创意之美,增加对设计的。

重点:认识标志的分类和几种标志设计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使想法转化为独特和优美的标志图形。

1、概念通俗化:

本课概念丰富,学生难理解,不容易记忆,教师将标志设计的手法归纳为“加法”、“减法”和“等号”,把教材的知识点渗透其中,通俗易懂,便于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加法”即标志元素收集,各类图形符号的组合表现丰富的内涵;“减法”即标志图形的处理,对素材进行艺术的概括与提炼;等号”即标志图形的传达,内容的定位。

2.图形引导法:

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图形,用图形对话的方式,突出美术课的视觉性,在图形体验中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

3.实战教学法:

教学过程不重套路,在大致的思路下重实战,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境,引发课堂大胆思维的氛围,在师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标志设计创意的火花,解决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

学生:作业纸、笔等绘画。

(一)圆形相加游戏导入,理解标志的元素。

1、圆形相加游戏。

一个圆形?

两个圆形?

(答案千千万)。

三个圆形?红绿灯。

四个圆形?奥迪。

五个圆形?国际奥委会。

2、引导学生发现。

打开教材,用加法的概念欣赏和理解教材中历届奥运会的标志构成元素和深刻内涵。

3、概括要点,揭示课题。

在师生图形对话中,板书:标志设计。

图案(形、色)传达信息。

(内容)(方法)(主题)。

用特定的图案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就是标志。

(二)从标志的分类中展开。

红绿灯奥迪五环正好是标志的三个不同门类:

即公共标志企业标志机构标志?

教材中还例举了其他门类的标志?

认识标志的分类。

(三)从标志设计的方法中深入。

不同门类的标志各式各样,设计方法却有相同的规律可循。

1、方法一:加法,举例引导。

将象征的图案通过“加法”结合,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奥迪:四个图形象征四大分部,组合叠加象征企业合并。

奥运五环:五圆形象征五大洲,组合叠加象征团结友爱。

结论:运用抽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丰富的设计内涵,形成了标志。

加法延伸: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文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印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数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香港回归标志。

2、方法二:减法。

通过“减法”,将标志图案简洁明确,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注意危险:醒目的黄黑警示色,单纯的感叹号,“减”略却快速地传达了信息,形成标志。

3、非机动车行驶:

醒目的蓝白色,简化的自行车图案,“减”略却明确地传达了信息,形结论:运用减法,抓住事物的最基本最典型特征,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方法三:划等号除了“加法”和“减法”,要善于画“等号”,找到最契合表现主题的标志图案。

加法,通过组合使得标志丰富内涵;减法,通过简略使得标志简洁明了。

有了加法和减法,我们还要在设计中学会划“=”号,即标志图案和表现的主题一定要有关联与共性。

教材实例:四个以脸形为创意的标志(设计机构财务公司学术机构幼儿用品),准确传达不同的行业特性。

方法三“划等号”既是独立的设计手法,也对加法与减法的补充和丰富,因为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有时往往先划“等号”,再做加减。

(四)设计实践。

推导兼作业:也以脸形为创意,设计学校各环境和学科特性的标志。

运用教材实例作为学生实践铺垫,有助于学生设计更具参考性和连贯性。

(五)评价和小结。

1、根据三法进行评价:在作业实践中,运用好“加法”“减法”“等号”,通过最终的作业评比,总结出标志设计另一个重要的原则:独特(创意)新颖(美观)。

符合了以上原则的标志,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才有较长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注;教材实例(第七工作室标志设计手稿课作为学生设计实践的第一手参考)。

2、小结:复习板书内容,引导重温教材内容。完成标志的认识和标志设计的初步学习后,下一课时将学习标志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根据教材课时设置,标志设计的应用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消化和技巧训练。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五

教学。

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三、

教学重点:

1、知识: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自读课文,熟悉字音(将注音及生字写在练字本上)。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自读新课堂p101陶渊明资料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复述)。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齐读初中《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问:这些文章诗歌的作者是(齐答:陶渊明),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习:

1.学生个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评价2.学生齐读课文(两遍)。

三.整体把握。

《归去来兮辞》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文章是如何逐层表达这种情感的。

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

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

“乃瞻衡宇”至“感吾生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劳作之乐和田野之乐。

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3.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4.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四.文言知识探究。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复驾言兮焉求。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眄庭柯以怡颜。

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

4、悦亲戚之情话。

5、乐琴书以消忧。

6、或棹孤舟。

五.讨论探究。

(一)、读解课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回归田园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

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六、课堂小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七、布置作业。

(一)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三)背诵全文。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六

八年级下期。

综合课。

一课时。

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性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体现着现代意识,与时俱进,所以这一课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使学生懂得请柬是具有简易、实用、页面设计庄重、大方、美观等特点,并学习请柬制作的方法。

2、通过请柬的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重点:

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请柬。

难点:

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2、学生: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欣赏,讲解,示范,演练。

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用过请柬吗?谁能说一说请柬的用途?结合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对了,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课题:请柬设计与制作)。

3、请柬欣赏:(出示请柬范图、引导欣赏并边板书)请柬的内容:图案设计,邀请人姓名,邀请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

请柬的形式: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请柬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请柬的方法。

4、剪贴请柬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到邀请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请柬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整理画面: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精美的请柬。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请柬,形式的不限。

《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请柬。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七

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品、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

提问:1)让学生思考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使用的用具?

2)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形成过程)

1、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2、图案规律?元素来源?

3、图案意义?(学生揣测,开发想象)

手法:写实与夸张、具象与抽象

意义:氏族图腾;神灵;艺术装饰

青铜欣赏(商周):

1、提问有哪些主要纹饰?

2、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

1)主要纹样有兽面纺、鸟纹、纺等

2)神秘、狞厉的美感,威严庄重,雄伟华丽

秦始皇陵兵马俑:

1、同学们是否去看过?谈谈特点、感受,让同学们一起分享。

2、风格?(高度写实,观看多媒体图片)

1、欣赏彩陶、青铜、兵马俑,试学习原始人类画纹饰。

2、同学们扮演兵马俑中的动态、神态及组合。

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什么?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八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因情操,培养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工业设计与一般工业产品技术设计的主要区别,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作用。难点是本课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此,将本课的内容减少,降低难度,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把自己审美的标准表现出来,并要求部分学生讲出为什么这样设计。

导入新课。

吃和喝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当遇到无法用嘴或手接触到水源时,动物会跑开去寻觅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类会怎样?(动脑去创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饥,然而人类却没有满足生吞活剥的充饥行为,而能钻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渐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类有没有满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人类并没有满足加长手臂的工具获取现成的水源,则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钻井工具,并将井设计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观和使用相结合。有的还被设计成满足特定的场合使用,如祭祀或礼仪。人类为满足需要不断思考和不断实验,在这过程中,人们发现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类是怎样去解决的?(机器化生产)。

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出现了大批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艺术效果,使当时的产品外观丑陋,用材不合理,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当然也就难以适应商品竞争。从而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开始注意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因此,英国通过讲座或成立学校等办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受到影响。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包豪斯"成为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包豪斯在为"大众而设计"的知道思想下,以现代生产、现代材料、现代生活为主题,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工业产品。如1928年马塞尔·布罗伊尔设计的钢管椅(学生欣赏讲出体会)。

教师小结:布罗伊尔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公认的家具设计大师。他从自行车的钢管得到启发,采用钢管、皮革和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的第一张钢管椅子是在1925年产生的,为了纪念他与老师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者瓦西里_康定斯基的友谊,他将椅子命名为"瓦西里椅子"。这些产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但是,这些金属与帆布结合的椅子、金属与玻璃结合的灯具,便于机器加工的简洁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琐装饰的艺术手段,却为我们敲开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大门。课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设计经过改造的钢管椅子,最大的特点是把椅子的四只脚换成两个s型的支架,减少了原来设计的许多接头,同时,坐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点弹性。造型简洁单纯。

对于工业设计,各国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工业设计是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门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产品设计;二是为产品竞争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各国对工业设计的范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任务--产品设计则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实就是实用和美观两则的统一。比如,像电话,在开始造型和纹饰烦琐,拨号是转动的,反映当时的审美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的直接拨号的电话。(学生举例)所以工业设计人员和一般的工程设计人员是有区别的,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着眼于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装饰等)所体现的审美特性与产品功能的统一,而一般工程设计人员设计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审美要求,以及功能与审美能否统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对审美的追求界定了工业设计师与一般工程师的区别。工业设计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表面的美化装饰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的功能要求和产品外观的艺术设计的统一。为了做到这种统一,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以及设计的独创性。凡是较好地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和谐统一的产品,就是优秀的产品,其设计就是优秀的工业设计。

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常见的各种轿车,其造型极为简洁、流畅,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灵活的性能和鲜明的时代感。而常见的载重汽车和大客车则表现出一种坚挺、浑厚的造型,给人以力量、雄劲之感。这种不同的造型效果,是产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轿车以高速度、机动性强为主要特征,在造型设计中要以流体力学为依据,减少外裸部件,外观光滑平顺,降低车身高度,增强稳定性,使车身呈流线型,以此尽量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表现出现代轿车共同的造型风格。载重汽车、大型客车是重载运输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点,造型上表现出粗犷的气派,显示了力量感。

这说明工业设计所追求的产品造型与使用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忽视产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往往就是因为脱离了产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例如我国城市街道上常见的一些小熊猫、青蛙、狮子等动物形象的废物箱造型,就是忽视功能单纯追求艺术效果的结果。它的设计缺乏起码的依据(如城市街道设施的特点、人流计算、容量计算等),也不能满足起码的设计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结果造成垃圾外溢,难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时又亵渎了可爱的动物,破坏了城市景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工业设计乃是一种为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断地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新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解决了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引导人们步入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家、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前主席荣久庵宪司先生在中国1991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上演讲时谈到什么是设计时指出:"设计就是解决如何将人们的某种需求、愿望、理想,通过创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体的实现。""这里所指的人们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与满足,不仅包括一般的物质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满足,同时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即产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见,现代工业设计担负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动力是人类的不断的发明与创造。

学生练习:设计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对于其特点一定会比较熟悉,这当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现在同学们家的电视机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电视机架是用铝合金做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安装好,而起结构简洁美观,与现代的家具相结合,非常美观。现在我们就把他表现出来,来个异想天开大发明。

要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如果有时间,选择优秀作业要求学生讲出构思。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九

1、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认识公益招贴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感觉公益招贴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宣传作用。

重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设计的主题紧密围绕“综合,探索”活动。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重庆特大干旱录像。

镜头一:地壤龟裂,农作物枯萎。

镜头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担臭水。

问:你有何感受?

(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引出表达方式——公益招贴画。

(二)通过展示二组图片比较。

a组为公益招贴画。

b组为商业广告画。

1、让学生学会讨论区别。

2、教师总结公益招贴画的概念,特点。

a、般矗立或张贴在公共场合。

b、图像色彩鲜明、强烈。

c、文字简练。

d、不以盈利为目的。

e、迅速传达信息。

(三)设计要求与方法。

1、教师现场创作“环保主题”招贴画;

2、让学生分析讨论此画的组成要素,构图,图文处理等。

3、ppt欣赏不同绘制方法制作的招贴,辨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粉、粘贴、电脑制作)。

4、同一主题招贴画欣赏,用不同创意表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设计一幅“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招贴画。

(五)展示交流、评价定位。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总结。

(六)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

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法国近代肖像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是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创作的全身像。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的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的斗士的聪明才智。他身穿的古罗马式的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法国近代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是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的浮雕。它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整个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女神,她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是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罗丹的《加莱义民》,是一座表现爱国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纪念碑。它取材于十四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的六位市民为挽救全城人的生命勇于牺牲的历史事件。罗丹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以单独的一座人像和运用象征的手法的框框,采用了以写实的手法着重表现六位义民即将英勇赴难时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整个雕塑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为其重要特色,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刻的范例。

布朗库西的肖像雕塑《波嘉尼小姐》是西方现代主义雕塑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它的特点是形体的高度的单纯化,即形体的塑造只要能表现出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即可,不必再考虑其他的细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雕塑艺术的传统观念。所以,西方美术家称布朗库西为“西方现代雕塑之父”。

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也是一件典型的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雕刻。它被安置在苏格兰的丘陵地带的一个山坡上。作者不仅运用现代主义美术常用的夸张、变形的手法,而且从原始艺术中吸取灵感,把原始艺术的稚拙的风格与现代单纯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而又神秘的气息。

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城市纪念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为重建被德国法西斯严重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灾难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纪念碑。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仇恨,大胆地运用了立体主义美术的手法,对形体作了夸张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处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憎恨的呼喊”,从而形成一种震撼人心,使人久久难忘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与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情感有机的统一,成为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中鲜明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杰作。

里维拉的雕刻《无限大》是安置在美国纽约市国立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的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市雕刻。作者利用现代流行的不锈钢材创造了一个似乎无始无终、一直处在运动状态的曲线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阳光照射下,不锈钢材的不同的曲面会反射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它与不断变幻着的曲线形态给人以种种奇妙的感觉。由此可见,像《无限大》这样的抽象雕刻,虽不表现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但通过它的有意味的形式,仍能给人以一种美感,并使人感到艺术创造是无止境的。从西方传统的写实的雕塑演变到现代的各种形式的雕塑,无疑是雕塑艺术的重大发展。它生动地展示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复习思考题:

1.罗丹的《加莱义民》的思想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2.西方现代雕刻的发展趋势。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一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

(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

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

(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

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

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

(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

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

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

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3.司母戊鼎:学生查询到的资料很多,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展示。还可多叫些学生解说和介绍。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二

一)、使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规则,帮助学生学会观赏羽毛球比赛,进而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组织纪律性。

一、上课依常规要求进行(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秩序);

二、慢跑600m;

三、徒手操6节。

一、羽毛球运动规则简介:

1、挑选场地或发球权。

2、局数和分数。

3、发球权、得分和交换发球权。

4、交换场地。

5、发球和接发球。

6、单打的发球和接发球的'方位及顺序。

7、违例。

1)、发球时的几种违例。

2)、接发球时的几种违例。

3)、击球时的几种违例。

二、分组教学比赛。

要求:6—8人一组,自定规则和裁判。

1、分组比赛6—8人一组。

2、教学比赛过程中,教师旁观、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以便于今后教学能有的放矢。

三、课课练:移动步法练习。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宣布下次课内容地点;

3、器材收拾;

4、下课。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三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黏土的特点,陶器的加工方式及欣赏博物馆中的陶器三个部分。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新石器时代初期较为粗糙的古陶器图片,猜测人类最初制作陶器的原料——泥土,进而通过交流课前用泥土制作土碗的感受,得出泥土制陶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引出制陶的主要原料——黏土;接着,通过比较校园中采集的土壤和黏土,发现黏土的特性:颗粒小,黏性强;然后,用烧制的方式进一步探究黏土变得坚固且不可逆的特点,同时观看视频,初步了解陶器的加工方式及生产过程;最后,通过欣赏、了解博物馆中的福泉山陶器,感受家乡福泉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引发课后到青浦博物馆实地考查进一步了解福泉山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了解黏土的特性。方法是:首先通过观察比较校园土壤和黏土的区别,知道黏土颗粒小、黏性强的特点;再通过观察加热后的黏土,知道黏土加热后会变色、变硬且这个变化不可逆的特点。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知道陶器的加工方式和发展历程。方法是:首先,通过制作泥碗、思考如何改进材料等活动,初步知道陶器原料选择上的演变过程;通过比较烧制的黏土球和阴干的黏土球,知道陶器的加工由晾干到简单烧制,再到烧窑的演变过程。最后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陶器完整的加工方式和生产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以家乡福泉山古陶器发展史为线索,以陶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陶器的主要原料黏土的特性,并在此过程中,了解陶器的加工、生产及其演变的过程。此外,本课结合青浦小学自然的“爱实验”公众号发布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后到青浦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福泉山文物。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四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五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1课时。

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六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改变课程设置安排,注重知识与学段衔接。首先艺术课标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组成,五门学科共同组成艺术学科;同时在8~9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引导学生在五门学科中选择2门进行学习,更好地与高中模块课相衔接。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学科内容选择更融合,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将知识进行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2011年版的美术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更多的关注于课程的评价,关注美术学科的评价,而2022年新版艺术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七

(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板书课题: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板书: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出示康、梁的图片),哪为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板书),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怎么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冲破了长期以来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政治-沉闷的局面,特别在封建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运动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广泛的展开了。

和态度,认为改革是的出路。中外历由那些改革曾是国家富强起来?(小组讨论回答,加分)联系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你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顺应时代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改革-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才能推动生产了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现在我国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和富强之路。

(小结)小组派代表总结,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八

授课班级:高一、一班。

授课教师:徐泽锋。

授课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要求人才不仅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人才应一专多能,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本课的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高中生心理学来指导美术欣赏课教学,试图寻求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科大综合,找到一种师生互动、平等轻松且创新性、实践性很强的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总结达芬奇艺术生平及其名作《蒙娜丽莎》,并能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去评价和联想。

2、情意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对世界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开放的心理、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心态,自信及成功的体验。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芬奇艺术生平及名作《蒙娜丽莎》的欣赏、总结。

2、学生良好心理的培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课件、皮尺、学生用资料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活动、总结、讲解、演示、启发与鼓励等。

补充说明:教案中【】内文字表示课堂设计由《高中生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作参考。

教学过程:

说明:1、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8个环节: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并结合学习目的、计划、自学和创造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

一、组织教学。

1、实验内容:手展长=身高?

2、方法:请6名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同学当模特,其他两名同学用皮尺测量手展长及身高长度。教师用电脑统计数据并总结结论。

3、展示达芬奇此比例图手稿图片,引出课题。

三、授新课。

1、达芬奇简介。

2、达芬奇的创作成就。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并用电脑总结并进一步讲解,肯定中国学习联盟胆而新颖的想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1、此画创作的时间、规格、画种?

2、此画的题材和主题是什么?

3、此画在构图、色彩、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4、此画为什么会如此著名?

(学生通过欣赏及联想,总结现代人对《蒙娜丽莎》的猜测,或通过思考、研究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猜测、看法,教师用电脑特技展示并给以肯定和表扬)。

1、《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自己。

2、《蒙娜丽莎》画的是一位怀孕的母亲。

3、《蒙娜丽莎》画的是一名妓女。

4、《蒙娜丽莎》画的是一名肝炎患者。

5、《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的情人。

等等。

(教师讲解并用电脑特技演示对《蒙娜丽莎》的再创作,学生思考并发表自我想法)。

四、欣赏、创作的实践体验【作业解难、反馈调控】。

二题任选一题。

1、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为《蒙娜丽莎》写一篇小论文。

2、以《我心中的蒙娜丽莎》为题画一幅画,形式、内容不限。

五、结束。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十九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考生面对考官试讲的开头部分,根据“首因效应”,好的导入对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起着重要作用。

而一个好的印象就需要从“新颖”做起,而“新颖”则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呈现。也就是联想一下生活,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猜一个谜语,看一幅画等等。当然不管是生活、故事还是歌曲谜语都需要紧密的联系课题。

一堂好课的基础是对内容的把握,而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内容要“丰富”就需要依托于作品的欣赏,通过作品分析链接知识点,从而一步步的突出一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并且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由浅入深,逻辑分明,衔接自然。最重要的是还需营造一个活泼的便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考生选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

示范环节是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展示自身美术功底的一个好机会,要想抓住这个得分的机会我们就要做到示范“到位”。所谓的“到位”是指程序清晰,方法明确,要点突出,配以讲解。当然程度较好的考生还可以尝试自制教具。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故在课程的设置上创作类的课型所占比重较大,那学生创作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作品的展示,而展示的多样化又是突出亮点的一个重要方式。当然新课改提出弱化甄别选拔,所以展示的方式可以以学生自愿分享、小组推选、设置情境(展销会、美术展览、设计大赛)的方式展开。

评价与展示两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展示方式也就决定了评价的方式。如:展示选择设计大赛,而在评价时则可以进行评委与最佳设计奖的设定,活跃课堂气氛。当然评价的综合一方面指需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另一方面则指需从作品的色彩、构图、设计构思、线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此外,评价还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这就要求各位考生注意评价语的新颖性与具体性。如: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你的阅历很丰富等。

板书在考试中是有具体的评分标准的,而且也是最能给考官直观感受的一部分。所以,板书如何脱颖而出就成了各位考生重点研究的部分,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到“多彩”。而“多彩”具体体现在:条理清晰突出重点;板书绘画展示技能;课题形象化,设计个性化。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

1、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认识公益招贴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感觉公益招贴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宣传作用。

重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设计的主题紧密围绕“综合,探索”活动。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重庆特大干旱录像。

镜头一:地壤龟裂,农作物枯萎。

镜头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担臭水。

问:你有何感受?

(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引出表达方式——公益招贴画。

(二)通过展示二组图片比较。

a组为公益招贴画。

b组为商业广告画。

1、让学生学会讨论区别。

2、教师总结公益招贴画的概念,特点。

a、般矗立或张贴在公共场合。

b、图像色彩鲜明、强烈。

c、文字简练。

d、不以盈利为目的。

e、迅速传达信息。

(三)设计要求与方法。

1、教师现场创作“环保主题”招贴画;

2、让学生分析讨论此画的组成要素,构图,图文处理等。

3、ppt欣赏不同绘制方法制作的招贴,辨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粉、粘贴、电脑制作)。

4、同一主题招贴画欣赏,用不同创意表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设计一幅“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招贴画。

(五)展示交流、评价定位。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总结。

(六)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一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

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

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三、教学选择。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

四、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案(通用22篇)篇二十二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知。如:“神气的大公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关公鸡的故事吸引学生,创设听故事的情节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在故事中体会公鸡的神态,再让学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进行作画,于是产生了动手绘画公鸡的体验,最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画的是什么形态与神情的公鸡等等。在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绘画出“神气的大公鸡”成功的喜悦,身心愉悦,神情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体验。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知。如:“神气的大公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关公鸡的故事吸引学生,创设听故事的情节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在故事中体会公鸡的神态,再让学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进行作画,于是产生了动手绘画公鸡的体验,最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画的是什么形态与神情的公鸡等等。在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绘画出“神气的大公鸡”成功的喜悦,身心愉悦,神情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体验。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小班数学工作总结(实用21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幼儿园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内容和保障。在以下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中,你会找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和思路。我园接到市、区教育局文件后,思想高

    小动物的初一写物(精选18篇)

    优秀作文具有很高的文采和艺术性,读者在品读时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美感。大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喜欢的动物可多了,有猴子。有

    我的一次暑假经历大全(13篇)

    优秀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初三了,学习变得紧张起来了,活动也变得少了

    七律长征初中读后感(汇总15篇)

    读后感是一种自我发现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满纸荒唐言,无一字是真的。那么在这片喧嚣的文字海洋中,下面几篇读后感是不是

    马我为你哭泣小学(优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让人产生深深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风采。不曾亲眼看到过你雄健的英姿。不曾亲自感受

    体育游戏运篮球教案(优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层进行沟通和合作。希望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帮助教师们提升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练习夹球跳,增强

    小区扫雪方案(优质19篇)

    在编写计划书时,我们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水浒传第回读后感(精选17篇)

    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效果的一个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一定有啊。总体来说,原著注重的是“

    级写场景写景(专业18篇)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写出优秀的作文,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历经了纯净的冬季,明丽的春季,火

    小班的健康教案饭后漱口好大全(19篇)

    小班教案是为小班幼儿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可以有效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实施。在小班教案中,教师可以根据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