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笔舞

毕业生不仅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还要具备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实用的毕业生总结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一

亲爱的20**届本专科、硕博士毕业生:

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于20**年5月22日至7月17日对全北京地区92所高校的.全体21.9万毕业生开展就业状况问卷调查,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以帮助我们改进学校的就业服务。

一、调查对象。

我校20**届全体本专科、硕博士毕业生(不包括委培和定向生)。

二、调查内容。

就业基本情况、教育培养与就业服务、求职过程、就业结果、自主创业五个方面。

三、调查时间。

20**年5月22日12时至7月17日12时。

四、调查方式。

网络填答与手机填答两种方式:

2、手机填答:关注微信“首经贸就业办”,发送“问卷”到公众号,即可收到问卷填答链接网址,点击链接即可通过手机进行问卷填答;或关注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微信“成功就业”,点击调查链接123.56.111.75/bjbys/bys20**/进行手机填答。

五、调研奖励。

学生处就业办将与20**年9月针对完整填答问卷的毕业生开展抽奖活动,中奖号码由就业办在填答完整的毕业生中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奖品如下:

l一等奖(10名):索爱高档蓝牙耳机。

l二等奖(20名):桌面加湿器。

l三等奖(30名):精美u盘。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二

从“学生”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薪酬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和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薪酬水平。

20xx届毕业生转正后的税前月均收入为5731.47元,研究生的税前月均薪酬水平最高,为7836.53元/月;专科生和本科生税前月薪区间均集中在4001-6000元,其比例分别为39.80%和58.47%;而研究生月薪区间则主要集中在8001-10000元,占比为34.07%。

图3-120xx届毕业生税前月薪水平(单位:元/月)。

图3-220xx届毕业生税前月薪区间分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二)专业相关度。

学校20xx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较高,为81.88%。其中研究生专业相关度最高,达到90.41%,可见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图3-320xx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相关度=“很相关”占比+“比较相关”占比+“一般”占比。

(三)工作满意度。

学校20xx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24%。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95.43%和98.62%,而研究生对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最高,为99.32%。

图3-420xx届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20xx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94.83%,其中研究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最高(97.25%),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图3-520xx届毕业生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很符合”占比+“比较符合”占比+“一般”占比。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为98.25%,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38.60%。满意度均值为4.20(5分制)。

图3-6用人单位对20xx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xx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75.22%;其次是“团队合作”(62.83%)及“诚信坚韧”(67.52%)。

图3-7用人单位对20xx届毕业生能力素质的优势评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能力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应注重加强“创新能力”(48.94%)、“专业知识和能力”(47.52%)和“组织领导”(39.72%)这三方面的能力素质。

图3-8用人单位认为20xx届毕业生需加强的能力素质。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xx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三

全校教职工同志们: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向相对平稳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事业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目前我校仍有部分毕业生没有确定就业岗位,为使我校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实现我校的发展目标,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充分体现全校教职工对毕业生的关怀,帮助我校毕业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校工会、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特向全校教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学业上要帮助引导,生活上要关心关爱,就业上要为他们出谋划策,指导他们转变观念,珍惜就业和创业机会,消除迷茫情绪,克服就业困惑,使他们顺利步入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科学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学校有关就业的政策规定和就业信息,熟练掌握基本的就业知识和技巧。要让学生正视就业问题,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选择就业方向,提升自主创业意识。

三、全校教职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通过走访、推荐、提供信息等多种形式,发挥专业、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在进行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介绍我校毕业生的特点,发掘一切潜在资源,为我校毕业生推荐一份工作或提供一条有效的用人信息,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希望全校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勇担社会责任,为毕业生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关爱学生,为我校就业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相信我校毕业生一定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此,谨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倡议人。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四

全院教职工:

过去的2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被称之为“就业史上最难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了727万,届毕业生经历了“就业史上的更难年”。20,全国大学毕业生预计将突破750万,算上过去没有就业的学生,加之gdp增速放缓等原因,可以预见2016届毕业生将会面临比以前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长期以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好、就业质量较高。近年来,受全国经济形势、就业环境、研究生扩招等因素影响,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虽然稳居较高水平(2016年为95.5%、2016年为96.7%),但学生就业层次、就业质量有所下滑。本科生找工作的周期越来越长,硕士生签工作的预期越来越低,博士生签高校的难度越来越大,签到发达地区、大型城市、知名学校、高薪企业的学生逐年减少。

我院2016届毕业生一共304人,其中本科生183人,硕士生103人,博士18人,比2016年增加29人,毕业生增幅10%以上。鉴于全国范围内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的趋势和今年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实际情况,在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拉开帷幕之际,我们向全院教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1.广泛联系校友、同学,多方发掘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2.提高对用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及时向学工人员、学生传递相关信息;。

5.参与学院开展的模拟招聘会、模拟课堂等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做好找工作的充分准备。

各位老师,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学生前途命运和切身利益的`民生之计,希望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支持帮助下,2016届毕业生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感谢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学生工作的大力支持,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五

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通过对就业工作者进行调查和访问,本文对20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对策和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今,又将是毕业季节,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形色匆匆,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本调查组对洛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可行性建议。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首先,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据调查,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或者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其次是退出城市,部分学子回乡发展。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三线城市或是县城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然后是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根源归因于大学生自身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还有一种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同时,很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

(3)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4)就业观念不恰当。很多大学生抱有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头地,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预期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难状况。

2、社会原因

(1)我国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大学毕业生供给和需求相对状况改变。

(2)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给大学生寻找工作带来了困难。

(3)不少用人单位的错误用人观念。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上要求十分苛刻,用人“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此外,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4)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存在,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都希望找到能够解决户口的工作,并进而享受到与户口相关的福利和公共服务。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对于想在大城市落户的大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加困难。

3、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进入社会后短时间难以适应。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要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也要从多方面考虑。

1、大学生自身方面

(1)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同时,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通过学校活动来锻炼自身能力,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正确认识自我,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避免“扎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

2、社会方面

(1)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推出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缩小具体政策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2)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同时,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加强就业信息传达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

(3)加强用人单位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用人单位应该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3、高校方面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同时,注重实习机制,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确保就业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达到每位毕业生,充当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服务,如心理指导、面试礼仪培训、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对其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首要工作。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就业动向和信息,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采取各种可能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每名毕业生找到自身理想的道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其发展的优秀人才。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六

学校20xx届至20xx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连续三年均在98.00%以上,就业情况较好。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模式,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了保障。

从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看,近三年来,女生就业率均高于男生;而20xx届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相比有所提升,略高于外地生源毕业生。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毕业去向,且呈现上升趋势。

从毕业去向变化趋势来看,协议就业为毕业生主要选择,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xx届毕业生协议就业比例达到85.24%,高出20xx届0.21个百分点,高出20xx届0.7个百分点。这主要归功于学校主动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以及科学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等一系列就业工作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图4-520xx-20xx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变化趋势。

三、毕业生以留沪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xx届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较去年相比略有提升,且近三年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均处于75.00%以上。留沪就业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主要方向,熟悉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都为毕业生建立了可靠的社会支持体系;同时也得益于学校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图4-620xx-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对比。

四、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制造业仍为主流。

从职业分布方面来看,“工程技术人员”仍为20xx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占比为50.13%;从事其他职业类型的毕业生也较多。多元化的职业分布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符合其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

图4-720xx-20xx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业分布对比。

从就业行业分布趋势来看,仍以“制造业”为主(30.89%),且比去年有所上升,从事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毕业生也较多,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其中20xx届毕业生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较20xx届高2.92个百分点。

五、依托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中小企业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均在50.00%以上;一方面,这与我国近年来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主动与中小企业及重点国有企业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七

学前教育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一般认为,幼师毕业生非常好就业,社会需求量很大。那么,我们学校的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如何,很值得进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之后,了解了毕业生就业后情况以及社会上用人需求形势,同时也可以对我们学校幼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建议要尽快提高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特色办学、校本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毕业就业调研分析幼师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学科里特有的一门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叫幼师,他们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美化与布置、钢琴、美术、舞蹈、视唱、乐理、书法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对口就业单位是各类幼儿园及一些新兴的早期教育机构如幼儿早教中心、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幼儿家庭教育机构等。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

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择业难、就业难的现象。而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儿教育远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将会很大。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到底是多少,现在都在何处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等等,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前景值得去做调查研究。

xxxx年xx月—xx月,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等部门人员于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及各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了解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形势;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本次调研也试图从幼师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对幼师的现行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探索学校建设和幼师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供依据。

调研单位:xx小学幼儿园、xx实验学校幼儿园、xx幼儿园、xx花园幼儿园、实小幼儿园、二附小幼儿园、xx幼儿园、xx外国语实验学校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中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等。

调研对象:主要为xx区教师进修学校xxxx年以来的部分职高幼师毕业生。

调研内容: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方法:深入用人单位,采用访谈法、登记法等。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就业率

通过对近二十个幼儿园的调研发现,这些单位的xx%以上员工是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但是,这些员工很多都是xxxx年以前的毕业生,近几年的毕业生占有率很低。

其原因分析如下:

(1)用人需求接近饱和;

(2)待遇低下,学生期望值过高;

(3)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

(4)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就说明毕业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没有理想的单位就不急于就业,宁愿做啃老族;一些经济境况不太好的毕业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农村幼儿园,她们也乐意去就业。

2、幼师毕业生缺乏一定的从业资质

不管是以前的毕业生,还是近几年的毕业生,大约有xx%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婴师证,这就限制了这些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现在获取教师资格证较难,更是增添了她们的悲观情绪。

3、幼师毕业生的待遇普遍较低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间,使得部分幼师思想不稳定,甚至有转岗的想法。有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放弃了从事幼教事业,而是从事其它行业,也有自主创业的。

4、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

有部分用人单位反映,一部分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技能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资质齐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旺盛的,幼儿教育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二)思考建议

1、抓住机遇,增强社会影响力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出台,学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空前关注。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十条”,其中的第三条,专门针对师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地在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规化,扩充建设公立幼儿园,增加用人编制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广为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学生,为提高幼师素质打基础。同时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大专学历进修、普通话培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正常开设等方面予以考虑,多为学生完善自身条件、顺利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2、勇于创新,办出特色

根据幼儿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今幼儿园的特点,研究幼师生的培养方案,深化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师资。中国人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素质,要提倡学生们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素质修养。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女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仪态和修养。应该多开些礼仪、心灵鸡汤等类似的课程,多开设户外内容,要打开眼界,走出社会,扩展思维。要将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向纵深发展。

3、重视大范围、高质量的专业实践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加大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展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只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等内容,还要组织幼儿活动以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和幼儿教育调查研究活动。既让实习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三是应该积极联系建立大范围、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并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要严格实习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

4、尝试改变单一性别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是要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因此幼师招男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当然对于培养幼师的学校来说,如果招收了男幼师,就在原来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着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学校是否愿意尝试,值得考虑。

5、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严控生源质量关,严抓培养质量关,增强幼师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现今以初中生为招生对象的职高幼师,招生分数线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甚至无分数也可录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学面试要求,从而把本应关在“门外”的生源纷纷招了进来,而且每年招生在中考成绩颁布之前就已经宣布结束,这样就将很多尤其是城区学校的后来想进入我校就读的优秀生源挡在了门外。这样的生源状况就使得学校想要轻易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引起同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建议学校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时适当划定录取分数线,扩大面试内容和加大面试难度,如加入朗诵、模唱、形象、身体比例、开度、软度、动作模仿和弹跳力等,严控生源质量关,这样才能做到严抓培养质量关,培养出来的幼师毕业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艺体、英语、计算机等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学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幼儿教师证、育婴师证、营养保健师证、舞蹈教师证、早教开发教师证等,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育人目标,不断深化就业工作内涵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准确把握工作要求,优化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明确方向、夯实基础、凝聚力量,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学校党政领导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发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做好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深入了解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不断健全“学校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校院结合”的工作体系,在学校统筹规划下,各学院院长书记亲自挂帅,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不断优化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加强了学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达到以考促建的目的,有效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队伍中“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面对毕业生总量上升、慢就业等问题,学校立足毕业生实际就业需求,根据就业市场形势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主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对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来校招贤纳才,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家最急需的岗位上贡献智慧,建功立业。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科专业设置,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就业,组织各类型行业类招聘市场,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人才。依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与地区人事部门合作,为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毕业生内心理想就业单位搭建桥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潜在市场,建立更多更好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可持续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联络走访,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情况,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的服务质量。

学校不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指导、教育活动和咨询服务,打造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的职业生涯教育平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100%全覆盖。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邀请校内职业咨询师和校外专家组建专业咨询团队,持续为广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求职指导、礼仪培训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学校加大对就业工作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生涯教育类相关课题研究,根据学校出版的教材,组织教师编写配套大纲、教案和授课ppt。学校不断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就业。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励更多在校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创业教育类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挑战杯”、“创青春”等重大创业赛事,重点培育一批有针对性、导向性、功能性的创业类社团,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组织优秀学生政工干部参加创业咨询师培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类选修课程;通过加强“创业见习”、“市场调研”、“创业培训”等项目建设实践环节要求,注重实践,加强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学校重点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努力打造校园创业孵化器。通过开放“禾创空间”,开设“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创业实践平台”等多形式多样式的创业空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孵化平台;对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工程大分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专业机构,学校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体系不断完善。

五、创建优质就业服务窗口,重点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编辑印刷办事指南、就业事务操作流程汇编,方便来办人员清楚流程用好政策。实行午间排班制,方便学生和用人单位办理各项事务。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服务功能,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数据库,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就业困难学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通过招聘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适合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对少数民族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组织参加针对性招聘会推荐合适岗位,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全程指导、个性化推荐。

六、加强就业数据监督管理,加快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

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建设,分阶段开展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跟踪和动态管理工作,按每个时间节点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报送就业进展情况。学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就业数据统计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关于做好20xx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凭证材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全面监督落实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真实性,督促学院加强工作规范,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丰富和完善就业管理服务功能,运用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辅助决策作用,为就业工作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使就业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要求。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九

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是的107万的6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人保部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今年将力争达到70%左右(据、济南日报-2-16),但事实上的真实就业率可能还要低得多。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将对大学生本人和其家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都将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何改变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困境,如何让知识真正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如何让知识拥有者从“知识匠”成长为受人尊重的“人才”,并进而成为“人格独立的人”,这不但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公益团队的无私奉献,更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以使最终能够从制度层面上来推动就业政策和教育事业的改革。

显而易见,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体制之缚。在体制改革、政策性帮扶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家当仁不让地成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并进而可能成为带领大学生完成人生转型的主力军和带头人。

为此,我们的倡议:

1、每年都尽可能多地接收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来公司(或机构)就业。

2、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保障大学生工作的基本稳定、与其才能相适应的岗位、享有应有的福利待遇。不因性别、家庭背景等而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

3、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完善的人格,积极开展大学生岗位培训,支持大学生在职学习。

4、接纳大学生来公司(或机构)实习、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与求学中的学子签订定向培养发展协议,免除学子们的后顾之忧。

5、提供助学金、慈善捐款或物质条件,帮助家庭困难的求职求学者渡过危机。

6、各级政府或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建立“推优平台”、“就业培训平台”、“就业信息服务与跟踪平台”和“职业生涯辅导平台”。

7、力所能及地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出国、继续深造、心理咨询、事迹报道等方面的公益服务。

8、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金融制度、财政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模式的改革,为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县乡基层、广阔农村就业提供适宜的条件基础。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

20,北京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毕业生66155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4070人,本科生41624人,专科生10461人(含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700余人)。

从生源地区看,研究生中有北京生源3658名,京外生源10412名;本专科毕业生中,北京生源19236人,京外生源为32849人。

本专科毕业生中,教育部属学校的有25409人;其他部委的有6416人;划转到地方院校的有8426人;市属的有11834人。

本专科毕业生中,从科类来看,哲学类毕业生的`有141人;经济学类的有10945人;法学类的有4087人;教育学类的有1943人;文学类的有6342人;历史类的有530人;理学类的有2892人;工学类的有21579人;农学类的有1449人;医学类的有1946人;师范类的有231人。

《北京晚报》。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一

据统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喜欢的岗位基本上为教师,个别人喜欢去企业做文员;不喜欢的岗位大多是销售、服务员类的岗位。公管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是想考国编或是事业编制,产权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喜欢的岗位是律师、法务、检察员等与法学相关的岗位。

通过对岗位意向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我院20xx届毕业生各专业的岗位选择基本都是遵循专业对口的原则,少部分会选择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

(二)薪资意向

在薪资方面,我院思想政治专业的理想薪资大多为3500元左右;相比而言,法学与产权班学生的理想薪资要普遍高于思想政治教育班的学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公管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理想薪资基本上是在3500至6000元间。

通过对薪资意向统计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整个学院而言,20xx届毕业生的理想薪资普遍是在3000至5000元之间,其中3000至4000最多,只有少数人的理想薪资位于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这表明我院20xx届毕业生对自身毕业后的薪资期望相对合理,处于中等水平。

(三)就业方向

通过统计20xx届毕业生就业后的方向数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意向存在明显差别,对于我院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法务类工作和教师编制是占据主要地位,有73.50%;其次是选择考事业单位和考研的,考事业单位约占7.6%,考研约占18.9%;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倾向于国家基层项目、参军、出国。

通过数据统计,我院20xx届思政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与本专业一致的教师岗位就业,而法律类学生倾向于法务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类别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影响。

(四)地域意向

在就业地域意向方面,我院20xx届毕业生普遍倾向去东南沿海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浙江、广州分别占比为25.11%、32.9%、26.84%、27.71%;而选择在江西、北京、江苏和广东(除广州、深圳外)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46.75%、10.39%、19.91%、12.12%,剩下的其他省市则占比相对较小。可能是由于东南沿海城市的经济更发达、资源更优质、就业机会更多、发展平台更大等原因,我院20xx届毕业生普遍都不太想回生源地所在省市工作,而东南沿海城市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地域。

(五)就业指导服务意向

目前,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渠道和方式各式各样,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我院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意向在就业指导咨询、职业能力特训营、职业能力测评、就业单位推荐等都有涉及,且我院所有专业的毕业生意向更强烈,在65.37%以上,这说明毕业生比较重视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也应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毕业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提供帮助。(如图5-1所示)

(一)调查结论

1、就业方向不够明确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xx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方向不够明确,选择性较多,盲目从重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调整,明确目标和方向,精准发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薪资期望趋于理性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薪资的期望,我院20xx届毕业生能结合自身专业性质对自身未来的就业薪资进行了预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体上趋于理性。但有少部分毕业生薪资期望不切合实际,这需要毕业生自身及时认清自身价值,了解市场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3、就业地域偏好发达地区

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发达地区一直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区域,这也导致该地区容易出现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我院20xx届毕业生主要倾向于去东南沿海地区就业,而选择去偏远地区从事国家基层项目、参军等则相对较少,这说明让他们存在一定的从众心态,缺乏奉献、服务精神。

(二)对策建议

1、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转变择业就业观

为让我院学生明确自身未来就业方向,转变择业、就业中不正确的观念如眼高手低、盲目从众等,我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科长、辅导员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就业领导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要继续完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定期举办职业辅导讲座、培训等活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建议,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让其更能明确就业目标,实现精准就业。

2、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我院要继续要强化学生的价值理念,积极响应服务国家人才战略,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服务意识。同时,积极关注毕业生动态,包括心理状态、择业就业方向等,及时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

3、做好就业宣传服务工作

为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动向、认清就业形势,我院要继续做好就业宣传服务工作。通过qq、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信息公众平台,及时有效推送各种就业信息,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解决毕业生反馈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一对一面谈、职业能力特训营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技能,提高就业成功几率。

通过此次对20xx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让我院更加了解到这届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今后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有效参考。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二

全校教职工同志们: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向相对平稳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事业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目前我校仍有部分毕业生没有确定就业岗位,为使我校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实现我校的发展目标,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充分体现全校教职工对毕业生的关怀,帮助我校毕业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校工会、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特向全校教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学业上要帮助引导,生活上要关心关爱,就业上要为他们出谋划策,指导他们转变观念,珍惜就业和创业机会,消除迷茫情绪,克服就业困惑,使他们顺利步入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科学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学校有关就业的政策规定和就业信息,熟练掌握基本的就业知识和技巧。要让学生正视就业问题,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选择就业方向,提升自主创业意识。

三、全校教职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通过走访、推荐、提供信息等多种形式,发挥专业、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在进行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介绍我校毕业生的特点,发掘一切潜在资源,为我校毕业生推荐一份工作或提供一条有效的用人信息,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希望全校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勇担社会责任,为毕业生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关爱学生,为我校就业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相信我校毕业生一定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此,谨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新举措?”1月23日上午,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记者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回答说,将重点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王艳玲说:“今年我省将有51万名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此,将重点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依据社会需求,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解决好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第二,为毕业生提供好政策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毕业生明白政策、用好政策。通过就业信息反馈和跟踪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好政策。第三,为毕业生提供好信息服务。对毕业生来讲,就业岗位信息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为此,省教育厅将组织开展170多场大型校园及网络双选活动、3000多场校园专场招聘会。第四,为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好就业帮扶。省教育厅将对残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女毕业生提供帮扶,并要求高校建立明确的帮扶台账,责任到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训。省里将拨付专款,用于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第五,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做好这项工作,今年设立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专项资金,着力打造好高校与地方、教师与学生协同共建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健全这个体系,有效调动地方政府在金融、资金、土地等政策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着力破解地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知识、技术密集的优势。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线专业女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残疾学生及部分就业困难的农村学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他们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这些学生个人及家庭的切身利益与未来生活质量,也直接体现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切实促进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四川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其列为“民生工程”之首,四川省教育厅也持续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谋划、精心组织、分类指导。各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主要做法有:

一是完善帮扶政策和机制。,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努力促进20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通知》(川教[]120号),将“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作为整个工作要求的第一条,一方面明确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困难毕业生加强就业帮扶工作的制度和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学校制定校内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和具体措施,建立困难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细化就业帮扶工作流程,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持和工作保障。

二是设立省级专项帮扶资金。四川省政府从2009年起每年划拨400万元,设立省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资金,按每人200元的标准,每年重点帮扶20000名特困学生就业。该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各高等学校特困毕业生就业的车船、差旅、通讯、伙食等方面费用,缓解特困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截至20,全省累计划拨就业帮扶资金2000万元,帮扶10万名特困学生就业。

三是设立学校专项帮扶资金。自2009年起,四川省各高校根据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需求,按每年5~10万元标准,设立“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资金”,在不与省级帮扶专项资金重复使用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一对一”就业帮扶、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培训及个人素质拓展等。该资金不仅拓宽了困难群体帮扶范围,而且为他们顺利就业增加了砝码。据统计,近几年全省高校每年平均投入资金5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帮扶人数超过3万人。

四是建立就业帮扶数据库。按照“重点关注、分类指导”的原则,各高校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群体,进行逐一排查,逐个统计,摸清底数,并根据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性质,分门别类地建立信息数据库,准确了解他们的就业难点和求职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各高校还进行定期跟踪,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确保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不断地动态推进。

五是开展“一对一”帮扶。为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通过开展“一对一”、“手牵手”活动,努力提升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学校就在什么时候提供帮助。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精准化”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切实提升困难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他们顺利就业,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准确、成功地迈出人生关键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定向推荐服务。各高校按照“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专门针对困难群体开展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双选活动,要求院系领导和老师在双选会现场向用人单位单独介绍和重点推荐,有效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据了解,学校老师对困难毕业生进行重点推荐的就业方式成功率较高,大多数经过推荐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不仅对母校产生浓厚的感恩情怀,而且在用人单位也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不仅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也提高了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满意度,实现了“三赢”的良好局面。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的到来,我国每年新进入求职年龄的劳动者人数仍然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实施高校扩招计划以来,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持续较大幅度增加。妥善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首要任务。为此,《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和重大改革举措。

第一,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之举,是开发更多符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和意愿的就业岗位。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水平高的优势,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二,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基层公共管理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购买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部分稳定可靠的就业岗位。通过采取这项新政策,也有利于形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机制。

第三,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杠杆,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扶持体系,切实发挥政策的激励保障作用。要继续组织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保障政策。要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畅通纵向流动渠道,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第四,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建立创业园区、实行税费减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等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

第五,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针对部分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积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对有特殊困难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全程就业服务,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六

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3万,为做好2014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广大用人单位招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定于10月至12月期间举办“20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

“就业服务季”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北京地区各高校承办,计划在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推出一系列促进北京地区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活动,采用多样措施服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用人单位招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热线010-68981788”,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百余场现场双选会,招聘求职面对面。

服务季期间,北京市教委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集中提供优质高效的招聘求职服务。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地区各高校校园,将集中举办130场以上面向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中等规模的'供需见面活动,预计参会单位1万家次以上,提供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10万个以上。毕业生可登录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查询具体场次安排及部分场次参会单位信息。用人单位可直接拨打服务热线,报名参加服务季的所有招聘活动。(详细安排见附件)。

二、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搭建信息对接渠道。

北京地区重点高校多,专业设置全面,高学历毕业生比例大,毕业生生源质量高,是京内外各类用人单位选才的理想地区。为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北京地区各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提高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季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重点加强校企毕业生人才信息供需对接工作。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北京地区2014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查询系统”,免费发放《北京地区2014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专刊》,组织高校进入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团进行供需对接等举措,将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的人才信息资源,满足用人单位多样化化的岗位招聘需求,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就业指导活动集中开展,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

服务季期间,北京地区各高校利用本校就业服务资源或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在举办各类就业供需见面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为2014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各类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50余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或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培训也将持续进行。各高校计划举办200场以上特色主题就业指导活动,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政策解析、一对一就业咨询指导、就业简历撰写与投递、模拟面试大赛、创业大讲堂、创业设计大赛、就业心理辅导等,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帮助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

四、新媒体服务方式齐上阵,各类求职信息随时掌握。

服务季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将为用人单位提供免费发布招聘高校毕业生信息服务,做到招聘信息实时审核发布;毕业生注册登录后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投递求职简历。同时,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展就业信息推送服务,编发《成功就业》公益彩信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微信号:bjbys_net_cn),及时传递就业资讯和就业指导知识。另外,各高校也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通过网络、彩信、微信等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发布就业信息。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七

本周四,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将举办周四定期毕业生主题专场双选会,共有包括歌华有线、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新东方学校等80余家单位参会,现场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2500个以上的工作职位,拉开了“201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的大幕。

“就业服务季”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北京地区各高校承办,计划在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期间(2015年10月至12月)推出一系列促进北京地区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活动,服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求职。

活动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用人单位招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热线010-68981788”,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百余场现场双选会,招聘求职面对面。

服务季期间,北京市教委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集中提供优质高效的招聘求职服务。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地区各高校校园,将集中举办140场以上面向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中等规模的`供需见面活动,预计参会单位1万家次以上,提供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10万个以上。毕业生可登录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查询具体场次安排及部分场次参会单位信息。用人单位可直接拨打服务热线010-68981788,报名参加服务季的所有招聘活动(详细安排见附件)。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将一直致力于加强区域性、行业性、京外省市用人单位招聘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服务季期间,第一个远郊区县毕业生就业市场――“通州区毕业生就业市场”将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定期举办专场毕业生双选会,服务通州区及东部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为配合“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于11月10日举办“天津市用人单位进京专场双选会”;为积极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到京外就业,“京外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专业化市场”――浙江、江苏、广西、青岛、广州、西安等省市进京毕业生双选会将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行业市场方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将在服务季期间举办多场专场毕业生双选会活动。

三、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搭建信息有效对接渠道。

北京地区重点高校多,专业设置全面,高学历毕业生比例大,毕业生生源质量高,是京内外各类用人单位选才的理想地区。为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北京地区各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提高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季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重点加强校企毕业生人才信息供需对接工作。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北京地区2016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查询系统”,免费发放《北京地区2016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专刊》,组织高校进入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团进行供需对接等举措,将为用人单位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的人才信息资源,满足用人单位多样化的岗位招聘需求,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就业指导活动集中开展,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

服务季期间,北京地区各高校利用本校就业服务资源或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在举办各类就业供需见面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为2016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各类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00余场面向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培训也将持续进行。各高校计划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就业指导活动,内容涉及就业政策解析、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创业指导、创业大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咨询服务等,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帮助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

五、新媒体服务方式齐上阵,各类求职信息及时掌握。

服务季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将为用人单位提供免费发布招聘高校毕业生信息服务,做到招聘信息实时审核发布;毕业生注册登录后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投递求职简历。同时,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展就业信息推送服务,编发《成功就业》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及时传递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知识。另外,各高校也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通过网络、彩信、微信等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发布招聘信息。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八

近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已经启动,届时市、区(县)将举行多场招聘会,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据悉,本次就业服务月活动主题为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实名登记服务到人,活动时间将持续整个9月份,活动主要对象是2014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活动将进行全面登记,摸清辖区内2014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人员底数、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服务需求。对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和教育部门提供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个进行联系。努力确保有就业服务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服务,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都能享受到扶持政策。

活动期间,将广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和重点推荐等方式,及时为求职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开发一批优质见习岗位,确保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得到见习机会。面向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创业咨询指导和创业培训;向创业大学生集中发放一批创业贷款,做好创业帮扶的后续回访及跟踪服务。同时,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重点帮扶,建立基础台账,提供“一对一”帮扶,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十九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省就业服务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优化服务促就业、创业帮扶圆梦想为主题的“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时间为5月16日至6月16日。

此次活动以2016届高校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网络服务进校园、政策宣讲进校园、咨询指导进校园、招聘活动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等形式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此外,活动期间省就业服务局还要求各市详细了解“中法千人实习生计划”活动内容和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渠道和下发的宣传材料,结合此次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深入高校和企业对中法千人实习生计划进行宣传推介,引导有需求、有能力、符合条件的`人员和有意愿接受法国实习生的企业自愿参加计划,并及时对申报情况进行登记汇总。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二十

2008年笔者在上海市闸北区团委挂职期间,参与了上海市闸北区团委对辖区内大学生进行的就业创业状况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和检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就业期待和创业意愿,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普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

技能证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某方面技术、能力的认证,拥有技能证书往往对于个人的求职有相当大的作用。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普遍拥有1张以上的技能证书(95.2%)。大学生认为有用的技能证书依次是外语等级证书、职称证书(会计类、经济类)、计算机等级证书;与此相对的是,在校大学生比较缺乏工作实习经历,有超过六成(60.7%)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即使排除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是偏高的。这种偏重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二)工作意愿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有理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69.8%)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在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为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3.8%)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有超过一半(51.2%)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交能力不强和缺少社会关系,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

(三)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预期较高。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比较强,有超过六成(60.1%)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今后就业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对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学生表现出比较高的预期,有四成二(42%)的被调查大学生对首月收入的预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1500到3000元;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几年发布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调查显示的大学生对于首月收入的预期是比较高的。

(四)择业标准呈现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此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稳定。与前三年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闸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由少到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毕业以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比较偏爱外资公司(44.6%)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36.9%),对于进入民营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工种或者自由职业的热情则相对小很多。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职前培训是必要的,他们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是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势分析,而他们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推荐,这也表现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各种需求比较强烈。

(五)创业意愿仍不够强烈,创业行业范围不广,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多。

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意愿有所欠缺,仅有三成多(30.2%)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对于创业行业的认识稍有不足,范围比较狭窄,仅仅局限在创意产业、零售业和it行业;对于创业的条件和困难,他们的认识则比较深刻,缺乏资金、缺乏社会关系、没有专业技能、担心风险问题、没有合适创业项目都是大学生眼中阻碍他们创业的困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校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创业门槛逐步提高的趋势;正是因为对创业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希望政府对他们创业提供帮助,他们主要希望得到资金、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市场需求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此外,对于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这种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数人(57.4%)只是有一个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通过以上对于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不强,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次,大学生对工作收入预期偏高,对工作选择比较单一;第三,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创业条件不成熟,创业信息不够。基于这些问题,着眼于拓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岗位以及关于就业和创业的培训、信息等,丰富他们的工作实践经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预期。

(一)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搭建就业和创业平台。秉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高校、企业等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搭建一个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可以考虑以地方共青团组织和高校的团组织、政府的劳动局和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以及企业的招聘部门这两条线来构建。并且将这个平台逐渐做大做强,把提供社会实践和见习、信息发布和咨询、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职能集于一体,这样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新政策及时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从而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求职就业的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以考虑把其他社会力量,诸如志愿者、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整合进来,真正实现社会各方参与,让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在社会各方的联动下得到有效解决。

(二)推进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完善见习岗位制度。

结合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实施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继续完善见习岗位制度,进一步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智育德育双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双保障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同时针对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在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式分析、技能、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职业见习计划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职业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一起建设,将职业见习计划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或将职业见习计划逐渐建设成一个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避免职能重复,节省资源。

(三)树立广义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大众化就业”时代,大学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要树立职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优良传统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冲破精英就业观念的束缚,走出心理误区,形成有利于广义就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大众化的广义就业观念,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只要是凭借自身能力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获取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同时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毕业生自己更应积极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突出个体优势,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只是本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的问题,除了要继续制定相对优惠的政策之外,还可从如下几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开业贷款担保和开设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减免创业规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国家代偿助学贷款政策等措施,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就业,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创业见习基地和开业服务项目等。政府和各相应部门可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信息。比如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代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创业跟踪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支持。三是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园区,向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政府可以考虑与社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者减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关部门还应畅通创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办企业的注册门槛。当然,以也可以考虑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内进行。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二十一

9月1日―30日2014年西安市就业服务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西安市人才网()。

9月1日―5日高陵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网络招聘会高陵县人力资源信息网()。

9月4日未就业毕业生洽谈会建工路28a号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一层。

9月5日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大麦市街副86号西安市大麦市街人力资源市场。

9月1日-8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推荐会户县人才交流中心(户县政法路48号)。

9月10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西安毕业生就业市场(南二环西段123号富秦大厦)。

-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招聘会碑林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五道十字西街2号)。

莲湖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团结东路11号)。

未央区人才服务中心(太华北路延伸线16号)。

临潼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民北路临潼区人力资源市场二楼)。

长安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长安区青年南街18号人力资源市场)。

蓝田县人才服务中心(新城路38号蓝田县人力资源市场)。

9月11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syb创业培训阎良区人才服务中心(阎良区前进西路95号)。

9月17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离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西安市人才市场(南二环西段123号富秦大厦)。

9月24日沣东新城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建章路车辆厂十字。

2014年灞桥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灞桥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大厅(新医路87号)。

9月28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阎良区人才服务中心(阎良区前进西路95号)。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二十二

“20全年北京市教委将组织70多场双选招聘会,招聘单位将超过4000家,将提供岗位超过6万个。”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举措。

据悉,今年北京还将举办多场网络招聘会,招聘单位超过2800家,提供超过1万个招聘岗位。北京市将与各省区市毕业生服务机构网站实现链接,提供部分省区市的.毕业生招聘信息,提供各省区市的就业政策、接收毕业生手续流程和联系方式,为高校和毕业生提供方便。

北京市还将为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对未就业毕业生发放就业服务卡,凭卡免费参加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就业指导讲座;设立就业专家咨询服务专区。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二十三

9月1日―30日20西安市就业服务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西安市人才网()。

9月1日―5日高陵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网络招聘会高陵县人力资源信息网()。

9月4日未就业毕业生洽谈会建工路28a号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一层。

9月5日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大麦市街副86号西安市大麦市街人力资源市场。

9月1日-8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推荐会户县人才交流中心(户县政法路48号)。

9月10日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西安毕业生就业市场(南二环西段123号富秦大厦)。

-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招聘会碑林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五道十字西街2号)。

莲湖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团结东路11号)。

未央区人才服务中心(太华北路延伸线16号)。

临潼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民北路临潼区人力资源市场二楼)。

长安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长安区青年南街18号人力资源市场)。

蓝田县人才服务中心(新城路38号蓝田县人力资源市场)。

9月11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syb创业培训阎良区人才服务中心(阎良区前进西路95号)。

9月17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离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西安市人才市场(南二环西段123号富秦大厦)。

2014年灞桥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灞桥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大厅(新医路87号)。

9月28日2014年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阎良区人才服务中心(阎良区前进西路95号)。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倡议书(优质24篇)篇二十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培养方式日臻多样化,与人才发展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数据显示,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总数达265.11万人,仅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持续跟踪海归回国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和问题,预测未来海归就业创业的发展趋势,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再度联手,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重点反映了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的留学前后情况的变化、回国发展的现状、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于当前留学生回国发展的看法。共收到调查问卷3032份,有效问卷为1821份,其中92.1%的状态是在国内就业,在国内创业的仅占7.9%。

调查主要发现如下:

过半海归回国后未发生城市间迁移,16.5%的海归向一线城市迁移。

海归融入国内情况较明显好转。

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北京仍是海归创业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城市吸引力渐显。

创业艰难,过半海归有创业失败的经历,近六成海归创业仍未盈利。

海归生活状态。

与家人团聚是回国的主要原因,超九成的海归能融入国内社会。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海归回国之后,50.5%的海归能顺利融入国内生活与工作,认为虽有困难,但能逐渐克服占比44.7%。此外,4.8%的海归表示回国后始终无法完全融入。与20的调查结果(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相比,海归融入国内环境的情况明显好转。

过半海归回国后未发生国内城市间迁移,16.5%的海归向一线城市迁移。

回国后,50.9%海归未发生城市间的迁移,发生迁移部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线城市之间迁移占比16.9%,从一线城市迁向其它城市占比8.4%,从其它城市向一线城市迁移占比16.5%,在非一线城市之间迁移的占比7.3%。

海归目前所在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以较大比例优势领先其他城市,占比分别为24.7%、13.8%,深圳和广州位居其后,分别占4.9%、4.6%。相对于年数据,在北京和广州的海归比例有所下降,分别下降2%和1.2%。

超三分之一的海归认为留学收益大于成本。

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的占27.3%,说不清的占18.3%。

海归就业状况分析。

超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耗时方面,花费1-3个月的占比最高,为38.6%,花费1个月以内的占32.1%,相较2015年的40.3%有所下降。此外,花费3-6个月的占18.5%,花费6-12个月的占7%,花费1年及以上的占3.8%。

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受海归青睐。

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占比分别为15.5%、14.6%、9.9%、9.4%、9%。此外,能源/矿产/环保、政府/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农林牧渔四个行业,占比均在5%以下。

一方面,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及金融行业的人才缺口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此外,行业内高薪职位较多,自然会吸引海归的目光。但与此同时,这两个行业的竞争指数高,工作压力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建议广大海归能够根据自身专业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避免一窝蜂扎堆到热门行业中。

在对目前单位所在行业未来十年发展前景的看法上,海归群体整理持乐观态度,认为非常有前景的占27.1%,发展平稳的占32.4%,将会转型升级或洗牌的占19.1%,认为会进一步萎缩的占11.3%,另有10.1%认为说不清。

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海归就业的工作岗位类型分布中,排名前五分别是销售、技术、市场/公关/广告、运营、行政/后勤,占比依次为13.5%、12.3%、10.3%、9.4%、8.4%。其次是财务、人力资源和研发,占比分别为5.9%、5.7%和4.7%。设计、产品等岗位占比均低于4%。

进一步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当前工作岗位与其海外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偏低,认为非常匹配的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来看,有38.5%的国内大学生存在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看来,不论是国内的大学生,还是海归群体,均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近半数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

本次调研中发现,海归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中,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0元的分别占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8%。

当被问及实际工作收入与个人期望是否一致时,认为高于期望的仅为1%,认为基本符合的占比30.1%,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的占比68.9%。

超过半数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晋升。

从留学经历对个人国内职务变化的作用来看,50.1%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提升,44.8%的认为基本没有影响,剩余5.1%的海归人员认为留学背景不利于个人职务晋升。

海归创业情况分析。

海归开始创业的时间集中在2015年至今,创业领域集中于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

从初始创业时间上来分析,选择2015年至今的比例最高,达76.4%。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创业支持政策落地实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归选择归国创业。

在行业分布上,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占比为19.8%。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占比分别为14.7%和11.8%,选择金融业的占10.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房地产/建筑业、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占比均在10%以下。汽车/生产/加工/制造、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能源/矿产/环保占比均为5%。政府/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的占比均低于1%。

北京仍是海归创业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城市吸引力渐显。

选择创业城市的理由呈多样化特征。其中经济发展、人脉关系、环境舒适、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公共资源集中五类原因排名靠前,占比依次为49.3%、39.7%、36%、32.4%、32.4%。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更受海归创业者关注。其次,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人才政策、房价等生活成本,占比分别为28.7%、27.9%、20.6%、19.1%。

创业艰难,近6成企业尚未开始盈利。

受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海归创业企业的盈利周期差异较大。1-3年内盈利的占比27.9%,3-5年盈利的占比5.2%,5-盈利的占比4.4%,10年以上盈利的占比2.9%。目前尚未开始盈利的企业占比59.6%,相比2015年42%的比例有所上升。此外,根据盈利周期比例来看,于2015年开始创业的企业基本尚未发展到盈利的阶段。

过半创业者有创业失败的经历,经验匮乏是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有52.9%的海归创业者有创业失败的经历。囿于样本数量,预测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实际比例还可能更高。

对创业失败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经验匮乏和资金不足为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0.4%和29.4%,市场定位偏差的比例高达27.2%。此外,合伙人之间出现矛盾、技术不够先进分别占比16.2%、8.8%。

经营运行成本高是当前海归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

结合创业失败案例的情况,我们对当前海归创业项目的挑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海归创业者在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经营运行成本高(56.6%)、融资困难(44.1%)、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42.6%)、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39.7%)。此外,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技术成果产业化困难也是困扰海归创业的因素,占比分别为33.1%、29.4%、22.8%。

仅27.2%的海归认为创新基地和平台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当被问及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创新基地和平台对创业企业的帮助程度时,被调查者认为对于其创业发展的帮助并不明显。其中,认为帮助非常大的仅占比11.8%,认为帮助较大的占比15.4%。综合来看,一方面,海归对国内的支持政策了解程度不深,导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平台的支持作用较少。另一方面,各地的支持政策千差万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能否持续的对海归群体提供创业帮助,也有待时间的考验。

海归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182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占51.7%,女性占48.3%。国籍方面,99.3%的被调查者为中国国籍,0.7%被调查者已获得其他国籍。

年龄方面,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其中,80后海归占比42.3%,90后海归占比为53.3%,经过细分发现,90-95年之间的海归占比为50.0%,95后仅占3.3%。70后、60后海归占比较少,分别为3.5%、0.9%。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海归中独生子女占比七成,为70.8%,非独生子女的占比仅为29.2%。独生子女比例偏高。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照顾父母、家庭团聚等因素将成为留学人员中的独生子女归国发展的重要原因。

留学前所在城市分布情况:北京为出国前主要所在地。

从海归出生地来看,北京稳居首位,且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地方。上海、郑州、广州、西安、成都居前六位。其它各城市占比依次递减,但差距微小,且地域涵盖我国东、中、西各地区。

从海归出国前所处的教育阶段分布来看,本科学历出国者比例最高,占比为56.2%,其次是高中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占比分别为21.4%和19.5%,博士研究生和小学占比较少,分别为1.3%和0.7%。处于其它教育阶段占比0.1%。

主修专业以商科居首,留学国家以英美为主。

在最近一次的留学国家分布比例来看,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位列前五名,占比分别为24.9%、17.9%、10.9%。8.8%、6.3%,以上国家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国,拥有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法国和加拿大的占比也均超过4%。其他国家占比均低于3%。

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居首位,占比近学科半数,为47.3%,应用科学占比为16.2%,居第二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占比非常接近,均为10%左右。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仅为7.4%。

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方面,46.3%的海归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45.9%的海归尚未无清晰规划。7.8%的海归选择“任其发展,不做规划”。

海归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国际视野,但却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

在海归就业优势方面,在国际视野、语言优势、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的调查比例分别为85.9%、82.2%、79.5%。

在海归就业劣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于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回国错过校招季;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占比分别为65.9%、46.6%、45.3%、44.7%、41%。

回国前最需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呼吁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

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分别占比19.8%、19.8%、19%和18.7%。定向招聘渠道次之,占比15.1%。海归回国前对创业辅导、社会融入支持服务的意愿相对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吸引留学生方面,政府应完善的激励保障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74.2%)、搭建青年海归交流平台(59%)、建立人才补贴制度(50.6%)、解决户籍住房位居前四位(47.8%),其次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33.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0.4%)。表彰重大贡献、解决子女教育等关注度较低,均低于30%。

相关范文推荐

    树立师德师风演讲稿三分钟(热门20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理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义修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学生们:大家好!

    迟到五年级(优秀17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和逻辑,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沉浸其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我们的“倒霉大王”――仲玉龙在学

    中秋节灯谜会活动策划书(精选15篇)

    活动策划需要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行动计划,并安排好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执行团队。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活动策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关(模板23篇)

    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潜在的损失和风险,并保障相关方面的正常运转。突发事件时,只有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才能保障我们的安全。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学校突发事

    小学的小学四年级范文(21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真实流露。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优秀作文的片段,感受写作的魅力与力量。我的家乡在河南郑州,近几年来,郑州发生了翻天

    自我认识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第一段:引言(150字)。

    幼儿园清明节放假通知(模板13篇)

    发送通知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更好地组织工作、安排时间或提醒重要事项。为了方便大家撰写通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通知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尊敬的家长:。根据上级部门

    师范毕业生自我鉴定(热门18篇)

    毕业生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本

    做青年高中(优质19篇)

    通过写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亮点和特色,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时间过得真快啊,真可谓光阴似箭

    小学生庆元旦演讲稿五年级(通用19篇)

    小学生演讲稿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写一篇充满魅力的演讲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生演讲稿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