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绿地规划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要素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雁落霞最新城市绿地规划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要素论文(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城市绿地规划篇一

摘要:从城市园林的角度研究了城镇广场空间设计的空间形态、空间围合与开口、空间方向性,探讨了广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等问题。

关键词:城市广场;绿地;空间设计;规划设计

1城镇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广场空间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功能主义认为城市广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的空间。从美学角度看,城镇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要有相当的审美标准。从生态学角度看,城镇广场肩负着开放空间促进空气流通、增加绿色生态等任务。从人类行为角度看,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多种行为需求、各类空间需求等。通过很多学者对广场的研究,提出共同的空间标准。

1.1广场的空间形态

平面广场舒展、开阔,有扩大空间的效果;上升广场空间高、视野开阔,利于形成纪念空间;下沉广场空间围合性好,利于形成独立、安逸、休闲的场所。广场的平面形式有规则、不规则两种。不规则的形式则多种多样,常因周边建筑、道路等要素确定遗留下的不规则空间。规则型广场空间比较容易形成稳定的构图、明确的平面归属感,人们容易了解掌控,如苏州工业园区世纪广场由规则的方形和椭圆图形组成,但此类型广场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不规则型广场空间灵活性较大,可由多种图形共同组成广场群,常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无论是规则型还是不规则型,在现代城市广场中出现了“直线”与“曲线”形态,研究表明,由直线构成的规则型广场缺乏亲近的感受;曲线的变化更容易令以休闲为主的人们接受,给人一种自由随意、轻松愉快的感受。

1.2广场的空间围合与开口

良好的空间围合可提高空间的品质,在广场空间的营造中,利用道路、建筑和植物等都能够构成围合空间。与广场空间的围合相对应的是开口,广场的开口越少则围合性越好,反之则会缺少良好的围合性。第一,广场与道路。当道路围合广场(道路指向广场),广场的围合大于或等于开口,空间基本稳定,此种广场一定要注意设计上层和下层交通,要设计天桥和地下通道,保证人流交通顺畅、舒适。当道路穿越广场,广场的围合小于开口,空间不稳定,此时广场只能做交通广场或暂时的停留空间,此时更应注意交通,保证人流安全,不适合作为人流聚集场所。当广场位于道路一侧,此时广场空间最为稳定,与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围合性较好,人们进行聚会、休闲等活动能获得舒适无干扰的空间。第二,广场与建筑。广场的空间构成最主要的要素是建筑。建筑所在的位置、建筑的高度、建筑到广场中心的距离等都要仔细考虑,才能获得围合性和方向性好、空间品质优秀的广场。建筑所在的位置可以成为广场的主体,控制广场;可以形成广场主体雕塑的背景,强化主题;可以居中帮助空间创建方向性;可以围合形成空间基底;可以介入成为主体,分割空间;可以纵深强化轴线,引人探究;可以在建筑前加长廊退隐,形成实空间、虚空间、灰空间明确的三层空间;建筑创造的空间形式丰富多样、特色各异。建筑的高度和观赏的距离还可以用观赏角度来表达,建筑的高度与广场的空间关系密切。第三,广场与绿化。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植物也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因素。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绿化植物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植物周边围合,形成基本完整的广场空间。其二,植物局部围合,形成良好的亲人空间。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不同植物的组合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乔木草坪形成的疏林草地围台,既可以消除交通噪声,又有良好的通透性;乔灌草组合,则可以完全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空间安静、私密。

1.3广场的空间方向性

广场空间如果缺乏围合性,就应增强其方向性,使广场空间有归属感。具体的设计手法有两种:其一,应用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具有明显向心性的广场平面形式,或者应用矩形、梯形等具有轴向性的广场平面形式。其二,应用具有意义的标志物,即应用建筑、雕塑小品、铺装、水体等要素,以体量、色彩、造型等形成空间的三维中心,从而主导方问。在复合型广场中,每个空间都有可能有自己的三维中心。标志物所形成的三维中心位置是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中心标志物。位于广场的中心,可应用建筑、雕塑小品、水体等要素,也可将各要素组合成一体,有庄严、肃穆之感,如以商业楼为中心的榕城广场。第二,中轴标志物。位于广场轴线上,素组合形成序列,引导轴线,强化中轴。第三,偏心标志物。偏离广场中心,可应用建筑、雕塑小品、水体、灯、标示牌等要素,形式活泼多样。例如:剑桥屋顶广场上白色建筑小品的设计,使空间形成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第四,底面标志物。在广场平面上应用各种铺装图案强化向心性,或应用标志图案强调主题。

城市绿地规划篇二

摘要:目前,济南市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投资不足、环境污染较严重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济南市自身的状况,提出生态经济视角下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城市创新力;济南市;生态旅游;综合竞争力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截止到底济南人口总数达到706.69万,生产总值达到5770.60亿元。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济南市原有的城市功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考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学者们开始探讨采取何种路径把济南市打造成既适合经济发展又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以提升济南市综合竞争力。基于生态经济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是项系统综合的工程,而且济南市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济南市因为长期处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展动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要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关注生态竞争力

在城市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专注于短期内见效明显的发展模式,把gdp作为考核政府官员任期政绩的主要方式,使政府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生态发展造成长期破坏。因此,要提升济南市的综合竞争力,政府要转变考核导向,凸显在城市发展中生态因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提高生态发展考核在综合测评中所占比例,促进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制定政策方针、规范性文件,体现对城市建设的支持行为和禁止行为,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在城市建设中,一直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也随之壮大起来,不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也开始渗透到社会领域和生态领域。因此,要提升济南市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充分重视社会力量,发挥其潜力大、来源广的优势,为生态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和支持。在城市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容小觑,人民群众既是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参与者。因此,在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意识,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绿色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等。

二、基于生态经济进行城市定位

早在省政府就正式发布了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在规划中,济南都市圈涵盖济南、德州、泰安、莱芜、淄博、滨州、聊城这7个城市。这一都市圈南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连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便利,农业较为发达,工业发展较好,金融、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济南都市圈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济南市作为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其综合辐射力较弱,因此,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该依托地理区位、自身政策、技术人才和科研教育等众多优势,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打造济南都市圈。按照基本战略“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通”,东部、西部要重点发展服务、电子化工、制造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南部重点打造基于生态经济的旅游业,北部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济南市中心城区合理空间布局的完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点,产业分流到各个郊县,促进各个郊县经济的增长,然后按轴线渗透德州、泰安、莱芜、淄博、滨州、聊城这6个城市,促使产业发展集群化,形成规模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于环境保护、园林建设,把济南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辐射整个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

三、基于生态经济提升城市创新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力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所在。

首先,济南市要完善创新政策。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相关规定,比如增加建设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攻关项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制定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创业风险投资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和指导方针,使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等步入法治化进程;学习榜样城市,借鉴其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的制订适合济南市创新发展的政策,营造建设生态城市的政策氛围,促进济南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济南市要搭建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新区,抓住机遇促使高新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辐射周围区县和其他城市;鼓励联合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组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作用,使创新资源集聚于企业,做到产学研融合;建设创新载体,比如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等等,使其发挥助推器作用;建设各个层次的产业基地,使产业基地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先行者作用和领头羊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效应。

最后,济南市要重视创新主体的发展。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主体地位,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工艺等,使企业充满活力;支持小微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采用共同委托、联合出资等方式进行技术研发,促进其快速成长;鼓励大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从事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公共技术等的研发,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四、基于生态经济更新战略重点

纵观济南市企业类型,私营企业占了很高的比重,外资企业占比较低,因此,济南市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让更多资金进入到济南,促进济南市对外开放的程度,带动经济快速的发展。招商引资的扩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通讯、电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城市投资的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济南市要根据生态经济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以领头企业为中心,发挥集聚效应,培养核心竞争力,吸引相类似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把产业链建设成集群的主动脉,把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做成产业集群的功能区,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推动国有经济的.重组,重点发展大集团、大公司。目前,济南市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能源和钢铁的产业集群、金融和制造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商贸物流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是建立在生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初步凸显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关键是这些产业集群经过合理布局,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强,消耗低,不会对城市生态产生破坏。

五、发展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经济的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发展非常迅速,鼓励大家回归自然,在自然环境中观赏、狩猎、探险等,返璞归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了旅游资源。近几年,济南的生态旅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南部山区,逐步形成了各类型景区、农家乐等组成的跨层次格局。济南市被称为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除了趵突泉、还有久负盛名的大明湖、千佛山,以及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知名城市。目前,济南市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济南市景点众多,但是多数游客仅仅知道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许多景点尤其中小景点根本不被游客所知晓。因此,济南市应该整体策划,选择适宜的媒体,进行宣传,突出景区特色,彰显景区魅力。依托生态旅游,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服务等第三产业,绿化荒山,严禁乱挖滥采山体,整治河道,对国道、城市主干道、社区广场等进行统一绿化,使济南市空气清新,营造吸引更多游客的美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夏依.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邓玲.西安城市竞争力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

[3]宗彪.基于生态经济的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城市绿地规划篇三

城市广场发展从早期开阔的空地,到包括建筑物、道路、山水、绿地等要素组成的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其中,绿地要素是在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过程中被城市建设者视为解救城市环境的关键。

2.1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需要明确绿地在广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绿地发挥着生活必需品的作用,它是工作在广场周围混凝土空间中人们的自然、氧气补给室。其次,绿地是帮助划分广场空间、满足人行为需求的生态分隔材料。最后,绿地所贡献的氧气、湿度、温度等生态元素,帮助改善周围的环境。其中,前两者在广场绿地中起核心作用,后者起辅助作用,它在公园绿地设计中的作用更为显著。设计原则要以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为目标,在城市广场设计的`总原则基础上总结如下。第一,优势配合原则。在设计有微地形的场地上种植不同的植物类型,在休闲活动区,尤其是在设置有坐椅等休息设施的地方,选用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植物。第二,多元空间原则。不同的绿地组合形式可以帮助组成不同的空间,较典型的是:广场周围种植乔灌草复合结构,可以帮助更好地隔离广场周围的喧嚣,创造安静的空间;周围种植疏林草地则可以阻挡噪声,在乔木树干部空间虚隔周围环境。第三,突出特色原则。在城市绿地中,植物的选择应多为乡土树种,提炼出抗性和耐性强、树姿优美、色彩艳丽的树种,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广场绿地树种的选择也应坚持此原则,但广场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或区中心等焦点地区,要求有更强的展示性,除了乡土树种的应用外,还要注意多种姿态优美的园林树种的配合应用。第四,生态发挥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推倒原生植物而修建过多的大草坪,除了养护复杂、费用高以外,大草坪的生态效应亦低于乔灌草的组合搭配。第五,保护优先原则。对于广场原址上的树木应尽量保留,尤其是大树、古树,它们将成为广场空间的重要组成,表达着对自然、人文、历史的尊重。

2.2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

规则式主要是指将植物整行、整列或按照几何图形均匀种植在土地或是花坛、花盆中,可以是同一树种,也可以应用多种植物进行种植,如广场中常用的树阵广场植物配置。自然式主要包括两种种植情况:一是将植物按照自然生态形式模拟自然种植。二是以景观美学为标准,进行树木造景的配置。通常在广场的绿地规划设计中,将规则式和自然式的设计形式配合应用,常用的设计手法如下:第一,以自然式的种植包围广场,以规则式的种植配合广场中心、道路边缘等。第二,以规则式的植物种植配合草坪包围广场,以自然式种植加以点缀。第三,单独应用规则式或自然式植物种植。

参考文献:

[1]鲁敏,李东和,刘大亮.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陈艳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李仲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城市绿地规划篇四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城市绿地规划篇五

1.1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环境恶化加剧,要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空间,不仅要求我们要减少各种污染,更要求我们重视城市绿地建设,让绿色植物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水体、土壤,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功能。

(2)有利于城市防灾: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这让防灾减灾在城市建设中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城市绿地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3)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必然要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同时为其他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1.2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中华建设》《财经界》等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1)增加城市景观的经济效益:如可以可开发观光旅游景区,许多地区正是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2)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日常休闲的活动场所,一些郊区森林等地常常是人们进行休假疗养的首选地。

1.3城市绿地的美化功能

(1)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以绿色植物为建筑群衬托,使之更具魅力的例子很多,如,青岛海滨红瓦黄墙的建筑群,高地散落在山丘上,隐在绿从中,形成了优美的城市风景线;再如上海外滩建筑群,绿色景观环绕建筑群,显示出勃勃生机。

(2)美化市容。

(3)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

(4)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增加城市景观的美学效果。

2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目标导向

(1)沟通中心城区绿地和市域绿地,弥补了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市域绿地系统跨度过大的缺陷,在两者之间起到了过渡、联系的作用。

(2)深化与细化对城市规划区“四区”绿地的管控,保障城市规划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健康的有序发展。

(3)有效保护与管控城市规划区内对未来城市结构布局起到关键性引导作用的生态保障区与敏感区绿地,防止城市连片发展,避免城市无序蔓延。

(4)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串联各类郊野公园与各种游憩廊道,综合开展各类郊野游憩活动,弥补中心城区的不足。

3城市绿地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3.1依山就水,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已有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在滨水地带进行高密度绿化,建设开敞式的滨水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近水、近地和近绿空间。在破碎地形和不宜建筑的地段,布置绿地,既可充分利用自然,节约优质用地,又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构成丰富多彩的绿地空间。北方风沙较大的城市,绿地应着重防风沙和水土保持的功效,由于绿化成本高,绿地指标也不能定得太高。南方城市夏季湿热,绿地应以遮阳、降温功效为主,由于绿化成本较低,绿地指标可定得高些。风景旅游城市应加大投入,做好规划,将名胜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和河湖山川等自然风景有机结合,形成独具魅力与个性的城市绿地系统。

3.2点线面结合,均衡布局

点状绿地,指城市中的小块绿地,包括小区公园、街心花园、立交桥头绿地、交通环岛绿地、屋顶花园、广场绿地等,它投资少,建设快,散布城区,布局均衡,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所能享受到的最佳绿地形式。线状绿地,指城市中沿交通线路如铁路、公路两侧以及旧城墙、河湖海岸形成的狭长带状绿地。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线状绿化的卫生防护功能、装点美化功能很强,是城市的门面。沿河、沿湖、沿海等滨水地带的绿化条件最好,观光游览的功效突出,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的最佳场所。面状绿地,指城市中的大型专用绿地、各类公园和风景旅游区,是城市园林部门投资兴建的专业化的园林绿地。面状绿地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绿化设计标准高,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结合紧密,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无论是点状绿地,还是线状绿地,都应做到均衡布局,使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很方便地观赏、享用到绿地。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一个城市绿地系统。

3.3公共绿地为主,专用绿地为辅

专用绿地指隶属于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绿地,由企业投资建设与管理,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庭院的装点和职工的休憩场所。但发挥着与其他类型绿地同等重要的作用。应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专用绿地,将绿地建设作为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塑造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向社会开放。公共绿地,包括道路广场绿地、街道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公园绿地等,是社会性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的标识。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要把区级、居住区级和街区绿地建设放在首位,如各类邻里花园、街心花园、居住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区级公园等。

3.4与城市总体布局保持一致

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布局,应与城市总体布局保持一致。如沿城市外围的环城公路建设控制性绿环绿带;在大型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绿带;在城市郊区或各子城区之间布置大型自然风景区;在市中心人口密度高、人流车流集中地区,建设拥有一定面积的街心公园和广场绿地等等。

4规划布局对策与规划手段

4.1二优保

强化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区的边界与提级安排,依法分类分级优先保护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区。

4.2三自律

(1)“城市环境自律”:加强城市内部绿地系统建设,减轻城市对区域生态的副效应。

(2)“乡村环境自律”:加强农业生产区的管理,培育农游结合型农园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3)“景观资源区环境自律”:加强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区的建设管理,杜绝对资源的建设性破坏。

4.3四廊建

重点保护与建构“蓝、山、紫、游”4类生态与游憩廊道。

4.4五区通

重点保护与建构“城域、城城、城乡、城景、景景”5类地区绿色连通廊道。即“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城市与景观区、景观区与景观区”间的廊道。

4.5网状构

采用绿道修复与重构手法,优化配置绿道结构,并使绿道网络化,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达到培育多样性物种和营造丰富景观的目的。

4.6绿产化

在强调严格保护并不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前提下,依托各类“绿色生态工程”,活用与绿色利用生态与景观资源区,构建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绿色旅游服务体系及绿色产业链体系。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参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