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

时间:2023-12-20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计划的编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了解其他教师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一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二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四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教学重点: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五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的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读故事书,但是因为认识的字不多,这对他们的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他们看到书大多都有插图,这就为他们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途径——看图猜字,本课恰好教给孩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生字词卡片。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圈词语。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出示课文插图1)这就是蜗牛。(简单介绍有关蜗牛的知识)大的这只是蜗牛妈妈,那小的这只就是……(出示词语“蜗牛妈妈”“孩子”“小蜗牛”)。

二、学习新课。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请同学们翻到书108页,标出课文段号。(教师用课件订正)。

4、这篇课文这么长,大家仔细观察,它和我们之前学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很多字没有拼音了,隔两个段就会空一行……)。

5、因为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介绍连环画)。

6、出示第一幅插图,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片内容,出示词语“小树林”“旁边”“发芽”“玩”(认识斜王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有这个偏旁?)读词语,师生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板书。(板书“春天、小树发芽、玩”)。

让学生试着用这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出示第一部分,指导朗读。

7、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第二部分。(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导朗读,读出蜗牛的努力、艰难和着急)我们看看,它都到小树林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2)。

8、如果你就是这幅图中的小蜗牛,你会怎么向妈妈介绍你在小树林看到的景象?(指名回答,学习词语“长满”“叶子”“碧绿”“许多”“草莓”)。

9、出示第三段中小蜗牛说的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10、你们说说,小蜗牛看到的还是妈妈说的春天的小树林吗?那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出示蜗牛妈妈的话,理解“已经”的意思。)。

11、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师生复述故事,教师板书“夏天、长满叶子、长着草莓、摘草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没有”“长着”“蘑菇”“全”“变黄”

14、指名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树林发生的变化。(教师板书“秋天、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采蘑菇”)。

15、出示第三部分课文。学生扮演小蜗牛,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合作朗读课文。

16、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名朗读)。

18、指名回答,出示文中的词语“盖着雪”“全掉了”学习词语,理解“盖着”,“全”的意思。

19、出示插图4,这就是小蜗牛看到的小树林,和你们猜想的一模一样,你看这是秋天吗?这是什么季节了呀?(板书“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20、这么厚的雪,如果你是蜗牛妈妈,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快去打雪仗,堆雪人……)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吧,小蜗牛和小青蛙一样,都非常怕冷,所以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这么说的“哦,已经是……过冬吧”,(板书“待在家里过冬”)指导学生朗读第四部分。

21、想一想,为什么小蜗牛看不到小树发芽,摘不到草莓,采不到蘑菇呢?(因为它爬得太慢了)。

22、读了这个连环画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做任何事动作都不能太慢,四个季节的景色不一样……)。

23、这个故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收获,赶快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妈、对”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四、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朗读给爸爸妈妈听,给他们说一说四个季节各有什么不同。

春天小树发芽     玩。

夏天长满叶子 长着草莓 摘草莓。

秋天 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 采蘑菇。

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待在家里过冬。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六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饿行为特征。

3、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4、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重点:观察、描述、画蜗牛,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知道蜗牛有不同种类。

难点:描述蜗牛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西红柿、苹果皮等。

第一课观察蜗牛。

1、外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睛。

2、不同种类: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颜色、不同习性的蜗牛。

3、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1、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蜗牛这种动物,虽然蜗牛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有时在白天饿某个时候也很可能变的非常活跃,你也可以通过提高栖息地湿润度或在栖息地制造水坑等刺激蜗牛的出现,有时也可以用布或盒子把栖息地包起来,增加黑暗度也非常有效。如果采取了这些方法,蜗牛仍然不出来,可以试着改变它的生活周期。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具体方法。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的设计:以蜗牛为圆心作圆后,在圆上等距离的地方放置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至于用几只蜗牛、几种食物做这项实验,各组可不相同,但请注意,对于小小的蜗牛来说,实际观察活动之中只需要一片嫩菜叶、一小块苹果、一小片肉类,其他食物也只需少量。进行蜗牛吃食物的观察,最好用饿了一段时间的蜗牛,喂饱了的蜗牛食物的反应会是消极的。同时,应及时记录观察、统计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统计表、记录观察、汇报结果。

3、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下怎么样给蜗牛安家:

(5)栖息地的放置不要让阳光直射,远离炎热、震动和阳光;

(6)门天抽一定的时间,观察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特点、运动形式,并及时记录。

学生活动:笔记这些设计点。

观察、描述、画蜗牛。

按照以上步骤练习怎样给蜗牛安家。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七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八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九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1、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2、布置作业: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教学板书]。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树发芽长满叶子树叶黄了地上盖着雪。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蜗牛。

蜗牛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原文网址:/yuwen/?articleid=8045。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一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二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三

星期三的科学课,老师叫我们观察蜗牛,我拿出了我自己的蜗牛,我仔细的观察,发现蜗牛身上有一条长长的黑黑的东西,我问老师这是什么来的?老师说:“这是大便”。我和张歆妍听了,连忙那出了纸巾,把大便弄走,我在一个杯子里加了水和沙子,张歆妍问我,你为什么加水和沙呀?我说:因为我观察到蜗牛喜欢有潮湿的地方,所以我就加了沙和水。张歆妍说:我的蜗牛在洞里面没出来,我把水浇上去,蜗牛醒了,张歆妍说:谢谢!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四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写完了作业,就在阳台上欣赏着我种的牵牛花。忽然,一只蜗牛跑进我的视线内,出于好奇,我把蜗牛抓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慢慢观察。

那只蜗牛壳是向左边回转的,身体是黑色的,爬行的速度很慢。蜗牛的身体一会儿伸,一会儿缩,真有趣,我刚用手碰了它,它就马上把整个身体缩进了壳里,难怪蜗牛会有“胆小鬼”的称呼呢。

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上网查了一些有关蜗牛的资料,原来蜗牛身体上粘粘的东西是蜗牛的粘液,让自已保持凉爽;蜗牛下面的小圆粒是蜗牛的脚,叫腹足;蜗牛的长触角是蜗牛的眼睛,而短触角是蜗牛的鼻子,帮助蜗牛找食物,蜗牛排出来的是它大便。而且我还查到蜗牛的嘴巴在哪,蜗牛的.嘴巴就长在短触角的下面,里面长着成百上千颗牙齿,还有一条尖尖的舌头。

通过这次,让我明白了许多蜗牛的知识,长大以后我要当一位动物学家,懂得更多动物的知识。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手工《蜗牛》。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六

最近,我们家来了两位新成员,它们的名字叫蜗牛,是两只漂亮的黄金螺。

今天是个值得喜庆的日子,因为我们家的黄金螺第一次在家里的鱼缸里吃起饭来了,说明我们家的鱼缸有它们喜欢吃的宝贝,而且它们终于适应了我们鱼缸的环境了。我希望它们今后能吃的更香、更美!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七

昨天下了一场雨,我和妹妹起床后,我就去了,妹妹还不知道我去哪里了。

我走到了草坪,找啊找啊,我终于找到了一只小蜗牛,我想看看蜗牛的粪便是怎么样的。我正想回家,但是妹妹来外面来找我,妹妹说:“哥哥,你在干什么啊?”我说:“我在找蜗牛。”妹妹问:“那你干嘛回家啊?”我回答道:“我回家拿放大镜。”妹妹说:“我可以和你一起吗?”我说:“当然可以啊!”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知道蜗牛的粪便是怎么样的了,是条状的。

从中,我找到了许多快乐,又知道蜗牛的粪便是怎么样的,真快乐呀!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八

这天我从花鸟商场买了两只蜗牛。

一到家,我就仔细,发现蜗牛的壳是螺旋状的,而且两只蜗牛壳上的斑纹不一样:一个是斑纹向左旋转,叫左旋纹;一个是斑纹向右旋转,叫右旋纹。是不是很搞笑呢?它们长着两对古怪的触角,一长一短的。如果用铅笔去碰它的触角,触角就会“嗖”的一下缩了回去。

当天我还去了自我的花园里捡了几片树叶和树枝,又挖了一点潮湿的土壤,再把这些东西拿去布置蜗牛的生活环境,能让蜗牛适应我给它的家。

我和蜗牛还搞笑事哦!我给蜗牛喂食物这件事就是个例子:我第一次给蜗牛喂食物时,以为它吃树叶,于是就放了进去。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看见蜗牛一动也没动那片树叶,甚至看都没看一眼!我只好把叶子当作装饰品。这次我又放了一片白菜,期望它喜欢吃。好期盼啊!

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蜗牛不分男女,一只蜗牛又当爸又当妈,很辛苦哦。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九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一、观察蝗虫。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试用期员工转正述职报告(实用24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在某个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是评估和提升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我觉得是时候写一份自己的述职报告了。述职报告是一

    保险公司办公室综合科工作总结(汇总20篇)

    写办公室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与同事和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协调。以下是一些关于办公室工作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大学一年级入团申请书(通用14篇)

    入团申请书是对个人在积极参与团组织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的正式呈现。以下是精选的入团申请书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尊敬的学校团委:

    难忘的军训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军事素质及思想品质的检验与反思。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在大学生涯的第一年,我经历了难以

    小学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优秀23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成长,也可以与他人分享,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不仅总结了经验,还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我在认真学习了“课程理念”

    有一种美丽叫勇气范文(17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夏天趁你不注意就悄

    全新清明节学生活动方案(汇总18篇)

    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可以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等重要细节,有助于提高活动的组织性和实施效果。活动方案可以说是活动的灵魂和核心,下面是一些经典案例中的优秀

    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精选13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阅读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一起提高写作水平吧。这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学期

    小学体育下学期工作总结(热门21篇)

    在学期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

    重阳节走进敬老院的活动策划方案(汇总16篇)

    制定策划方案需要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定最合适的实施方式和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在迎接九九敬老节来临之际,为之后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