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设计(6篇)

时间:2024-03-21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设计(6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设计(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篇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全方位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创名师、创名校,培养顶尖人才的办学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

1、师德培训。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通识培训在市、区县培训机构组织集中专题培训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培训主要使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分散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五项通用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时间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题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2、创造条件送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培训。外派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做好对全校全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3、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全员培训。

4、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如课堂教学技能达标训练分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反馈技能、教态变化技能、组织技能、体态语言技能等逐项研讨培训。新课程理念培训,开展以“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评价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六方面为主的专题讲座。

5、利用网络和资源共享,实施菜单式培训,使教师自培与互助式培训有机结合,满足了教师的不同需求。

(一)建章立制,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

1、网络管理责任到人

为搞好校本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我校领导要认真学习教师教育有关规定和要求,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成立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本培训的规划、管理及考核工作。学校注重完善校本培训工作措施,制定培训规划,制定严格的校本培训制度和考核细则,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期检查评比,以保证人人参加,个个提高。

具体责任:业务校长具体抓校本培训工作及日常事宜,每年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教导主任协同各科教研组长负责带领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协同各级部组长负责教师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能力培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网络式管理,网络式培训的局面。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在校一把手的组织带动下,全校教职工积极加入到各级各类培训中。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价机制

为使校本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我校建立校本培训实施、考核、奖惩与管理制度,并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制定好学年、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并写好培训工作总结。

3、实施人性化管理,融洽人际关系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人性化管理。即给予教师自主控制学习培训进程的空间,鼓励教师参与管理,相互交往,管理者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合作关系,都是管理的.主体,都是校本培训对象。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适合自己的培训进度等。不得任何一方不切实际的独断独行,不得施加任何的压力,指派任何的硬性任务,让领导老师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共同锻炼成长。

4、设置梯层目标明确成长方向

我校将所有教职工分为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进行培训,还要为教师设置梯次目标,即校级、县级、市级。便于教师自我参照,明确目标,找出差距,循序渐进,达成目标,进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一)加大经费投入,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

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外出培训的教师,采用实消费实报销制,以调动教师外出培训的积极性。制定校本培训奖惩条例及教育科研资助经费制度,对培训典型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二)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培训条件

为师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校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校本培训环境。购置大量的校本培训用书及音像资料,供老师们阅读、查询等,充分满足培训与研究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六次颁布了六套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不断修订的教学大纲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地理教育思想和社会要求。最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在新时期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纲领性文件,它在课程理念、评价机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与现行地理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1、《课程标准》依据情感心理学的教学论思想和罗杰斯的“人本化教学”思想,取代了赫尔巴特的“学科三中心论”。在基本理念方面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思想,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

2、《课程标准》基于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观,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倡导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致力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构建,以形成学生终生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改变现行教学大纲过分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弊端,转而注重师生互动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具体化。

3、《课程标准》突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地理学科特点,既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支撑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地理课程。

4、《课程标准》大幅度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7个选修模块给了学生很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既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又给地方、学校、教师留下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余地。5基于“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课程理念,突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课程标准》突出了一些应用性强的领域,如设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三个应用性强的模块。

1、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一思想将逐渐改变我国当前把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改正“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病。通过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形成的评价以及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心理学“三维度认知心理”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金字塔型的健全人格结构。

2、学分制的实施和必修、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便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发自兴趣的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此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新素质。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3、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做是惟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做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做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提出了“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要求。地理是惟一以“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学科。这是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地理才从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诸方面综合起来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4、强调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学地理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在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人文性,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顿曾经鲜明提出的那样,要建立科学人文主义。萨顿指出,为了防止科学主义的出现,“我们必须准备一种新的文化,第一个审慎地建立在科学、在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课程标准》构建的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现在:

1、知识与技能选择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基础的且“有用”的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解释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应用于地理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在做中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包括“理解周围的世界”、“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情感观念。渗透点具体、广泛、可操作性强。

1、《课程标准》在内容选择上,瞄准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常见问题以及国民利益和民众兴趣所在,瞄准当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终生发展需要,在保留经典地理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增加相应内容,删除部分“繁、难、偏、旧”的知识。如在《课程标准》中,大量引入了现代地理学的最新知识、观点和理论:“地理2”中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3”中有“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1”中有“宇宙大爆炸”假说;“选修2”中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选修7”中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但是,有关“土壤”的具体内容却没有在《课程标准》中出现。

2、《课程标准》摒弃了现行《教学大纲》中的传统的学科内容划分体系和传统的“条述法”的叙述方式。在教学内容上,通常围绕学习主题组织知识点,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但对于主题下的每个知识点都给以较多说明和教学建议。《课程标准》突出“教学案例”的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讨论、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五、《课程标准》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和“实施建议”在《课程标准》中设计“活动建议”和“实施建议”比之现行的教学大纲是一大进步。在这两个“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和学法指导,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有序和谐发展。因此,这两个“建议”是实现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活动建议”内容清晰、要求明确,便于操作,对开展教学活动有指导意义。

3、“实施建议”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作了详细说明,便于操作。在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中,配合案例,针对性强,便于借鉴;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新修订的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为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他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地理实践活动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才能发展和提高。在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篇三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的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的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研修过程中,研修主页每天公布各市、各学校参与研修情况的实时数据。研修工作结束后,各高中学校向本市教育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厅提交总结报告;两批研修任务完成后,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各市总结报告形成培训工作的总结评价。依据有关标准评选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

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篇四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立足我校实际,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配合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推进,建立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新课程实施办法,总结经验、辐射推广。

1、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海珠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为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2、立足我校实际,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行政班班和教学班协调一致的管理形式。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在全市、全省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3、按新课程方案要求开设课程,课程的开设合理有序,必修课开足开齐,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5、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应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6、全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制度,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编制科学可行的选课指导手册,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成长,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创造性的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要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要体现学校实际和学校特色。

2、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是选修ⅱ(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占20%的总必修学分。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

4、重视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

5、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6、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校长、副校长担任正副组长。

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新课程实验。

1、改革学校管理,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与管理保障。新课程实施需要新的学校管理与之相适应,对此学校将成立专门的课程实施管理中心,并将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进行新的调整与定位,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将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场馆、设施、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

3、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根据课改实际需求,学校将加强与各级教研、科研机构、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高等师范院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

4、重视师资培训。要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师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最大限度地接受省和市两级所提供的“面对面”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校内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观看专家解读新课程的光盘、观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录像,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业务活动,开学初每人上交关于新课程的学习体会篇,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5、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

(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待等。

(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

(3)认定学分并注册。

(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7、成立选课指导中心。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为指导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特成立选课指导中心。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务处、心理中心组成。

8、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教材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10、学校将开发校本课程,首先在艺术、体育、竞赛辅导、模块辅助教材等领域进行教材的编写,总结经验,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体系,完善校本教材的编写。

1、5月15日前成立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有关实验工作的方案。

2、5月至六月间全校教师参加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学习,观看专家解读新课程的光盘、观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录像,布置老师学习新课程书写体会论文,9月份上交。

3、6月25日学校确定新课程实验起始年级任课教师,调整教育设施。

4、7月18日至8月15日高一年级教师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学校制定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5、8月29—8月31日,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实施、全体高一教师进行新课程实验工作研讨,就课堂教学等问题进行教研活动。

6、6月1日—8月5日,确定我校新课程实验方案。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起始年级任课教师学习我校课程设置方案和选课指导手册。模拟新课程选课、排课过程。

7、8月21日后,召开起始年级学生家长会,指导学生选课,学校排出新学期新课程实验课程表。学校新课程实验物质设施准备完毕。

1.教学时间: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课时,其中3课时为学校机动时间,包括自由学习,卫生大扫除,全校活动等时间,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32课时。

2.为了使大多数学科的必修课在高一开出,同时学生的选课周课时数不超过35课时,必修模块除语文、数学、外语、思政外,其它学科同一模块可在两学段交叉编排。

3.选修人数25人即可开班,超过70人就要分班开课。

4.高一,高二基本达到高中毕业的学分要求,高三满足个性化学习,主要安排重复补修课程和专业要求选修课程。(高考要求)

8.体育艺术类学科从高一起进入全员选修。

1、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要求,实行学生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据此,要求学校做到在继续加强行政班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做好教学班的教育管理工作。目前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也必须在行政班进行,因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有所不同,进入高二后,行政班要进行部分调整。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为每个学生建立并保存选课档案,教学班实行导师制。导师承担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部分责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管理。

2、我校将建立“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学科教师(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由班主任协调相关任课教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班级教育小组由班主任、导师、家长、学生代表组成。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加强与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导师的职责是一岗两职:一是教学指导,二是班级管理。导师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指导学生建立选课档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学分、成长记录等)。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3、教务处和学生处要加强对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对班主任和导师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建立班级教育、班级管理考核机制,在继续进行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及个性化奖励的基础上,对管理优秀的教学班及任课老师进行表彰奖励。不断调整和完善我校的奖励制度。学生处组织的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如:修身行动、运动会、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仍以行政班为单位参加。学校加强对学生会、团委会的工作指导。对学生的社团组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篇五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以及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以“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的组织模式为主,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强调亲身体验,强调案例分析,强调参与——分享,强调教师诊断,强调合作交流等能调动广大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的培训方式。

第一阶段:20xx年上学期,作好学习动员。制定个人研修发展目标,邀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第二阶段:20xx年下学期,集中听辅导讲座一次,自修自研《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和《新教材将给教师带来些什么》。

第三阶段:20xx年上学期,集中听辅导讲座一次,自修自研《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和《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第四阶段:20xx年9月~10月,自修自研《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并每人撰写一篇论文或写一份教案。

第五阶段:20xx年11月,学校全面考核评价。

1、新课程师资培训采取三级考核的方法:

⑴自评自结。

教师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在亲自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⑵教师互评。

在自评自结的基础上,以年级组为单位,采用“换位思考、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

⑶校长导评。

由校长组织评价小组对教师是否达到阶段发展目标给予评定,对教师下一步发展作出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2、考核指标:

⑴报告册四部分分值

①要点笔录60分

②练习与思考10分

③质疑与交流10分

④成果展示20分

⑵综合分的计算。

综合分计算为:自评分×40%+小组考核分×60%。

⑶学校综合评价。

学校评价小组根据其综合得分,结合获奖情况与近两年的工作实际作出综合评价。

1、对综合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的教师,统一办理新课程通知培训结业证书,并纳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记7分)。

2、凡未达到合格以上标准者,不予颁发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3、对综合考核达到优秀的教师,由学校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

4、对不合格教师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达到合格标准。

5、新课程通识培训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当年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1、加强领导。

⑴学校成立由屈楚湘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各行政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领导。

⑵成立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张宏安为组长,教务处和各年级组长组成的工作(考核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和考核评价。

2、落实经费。

学校在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骋请专家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解决培训生活及相关费用。

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篇六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基本依据,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通过新课程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理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明确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使全体教师掌握新课程教学与原有课程重大变化。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

2、通过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创新力强的新型师资队伍,培养一支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

(1)集中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与实验稿区别。重点学习和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等内容,给每位数学教师下发一份新课程和实验稿增加、删减以及名词变化情况材料,使教师通晓新课程的内容和变化,再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习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有关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和教法等,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借助课堂,反复研究,领会新教材编写意图,尽快把握新教材内容,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贴合新教材的要求。

(3)学习教材编写考虑的问题;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学生思考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关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究等问题。

1、改进培训模式,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新课程集中培训完成之后,我们立足教学一线,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自学反思、听实验课、讲示范课,使他们在自学反思中逐步成长和成熟,全面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自学成才相结合;提倡参与式、对话式、探究式的培训方式;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四课”作为活动载体。此外,积极探索和完善定向自修式等多种模式,努力构建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培训体系。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管理

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将教师培训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评估细则,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新课程师资培训成绩考核制度。撰写一篇体现素质教育观念的案例反思性文章;进行一次课程改革通识性知识考试。对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说课;做一次教材的研究课。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培训资源

按照“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的原则,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开发适合教师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实现师资培训手段的突破。开辟“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相关网页,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五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新店开业活动策划方案(十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

    开业活动策划方案(8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开业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做(十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2023年大学生贫困申请书家庭离异 大学生贫困申请书家庭平均月收入(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2023年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

    最新合作开店协议书合同 合作开店协议书股权(10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合作开店协议书(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2023年合作开店协议书简单(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合作开店协议书简单篇一企业名

    最新消防安全活动方案小班 社区消防安全活动方案(五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