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组装电路教学设计 小学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MJ笔神2023年组装电路教学设计 小学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通用8篇)

感恩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认同,它让我们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未来。同时,要展现自己对他人的回报意愿和决心,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真诚。下面是一些真实的感恩故事,让我们感受感恩的温暖。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一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谈话导入新课。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二

南河中学

李教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连接串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

1、串并联电路的连接;

2、画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及电路图的画法。教学器材:

演示电路板、学生电学分组器材、课件。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见导学案。

二、新课引入:教师事先连好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让各自两个灯泡都发光,然后分别摘掉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现象(各自剩下的一个灯泡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引起学生的好奇,由此引入新课。

三、学生按导学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和实验探究。

1、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自选出小组长。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四、师生研讨。

1、让小组长画出各自小组的实验电路,师生一起归纳出相同的电路。

2、对电路进行分析,指出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然后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归纳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五、巩固练习:见导学案。

六、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学生举例。

2、课件展示。

七、小结。

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简单电路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

2.知道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闭合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过程与方法

3.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4.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5.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开关、小喇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小灯泡)这是什么?生:小灯泡。(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小组中的小灯泡,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1:小灯泡的上部是玻璃泡,下部是金属螺纹,最底下还有个金属小点。生2:我发现金属螺纹的侧面也有个小圆点。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里面呢?生3:玻璃泡里面有灯丝。

生4:灯丝的两端还有两个竖着的金属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小灯泡的剖面图,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小灯泡的构造好不好?(ppt出示)生:好。

师:看一看,两个金属杆分别又连接到什么地方的?生:一个金属杆连接到底下的金属点上,另一个金属杆连接到侧面的金属点上。师:所以小灯泡的连接点有几个?生:两个。一个在底下,一个在侧面。

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可以亮?

生活中的点很危险,不可以用,但是我们可以用电池来做电源。师:电池有凸起金属帽的一端,我们把它叫做电池的正极,平平的一端叫做电池的负极。(ppt出示)师:除了这种电池,生活中还有这些电池。(ppt出示)

师:这是什么电池?(1号、5号、7号、纽扣电池、锂电池、蓄电池)师:电池有什么作用?生:供电。

师:对,提供电源,所以电池是电源的一种。(板书:电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36伏,而插座上的电源电压远远高于36伏,所以千万不要用插座上的电源做实验。师:有了电池灯泡就能亮了吗,还需要什么材料?生:电线。(师板书)

师:是的,点亮小灯泡可能需要电池、电线等材料。师:谁来说说这个材料?(ppt出示导线)生:里面是铜丝、外面是塑料(橡胶),两端还有像叉叉一样的金属片师:铜丝起什么作用?生:起导电作用。

师:塑料(橡胶)起什么作用?生:塑料可以绝缘,起到防护作用。师:叉叉一样的金属片呢?生:起导电作用。

师:所以电线在科学上又称导线。(师板书)这两个金属片就是这根导线的两个连接点。

二、探究活动: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师:认识了小灯泡、导线、电池,你现在最想干什么?生:把小灯泡点亮。

按照你的设计图小灯泡能不能亮起来,下面我们要检验一下。听清老师的要求:(1)请按照你设计的电路安装小灯泡,不要改动,需要帮助时可以让同学帮助。请他同学监督他是否按照设计的电路安装的,每组每个同学依次进行。(2)接亮的同学请把你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路,小灯泡就会亮起来。生:把小灯泡的侧面一个金属点与电池的一极用导线连接,下面一个金属点和电池的另一个极相连接。

师:说得非常好!不管是用一根导线还是两根导线,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两个极分别相连。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才会发光,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生:想。师:(ppt出示)是因为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传到灯丝,再通过另一个连接点和导线传到电池的负极,如此循环形成了电流的通路。所有用电器要工作电路连接方式都是这样的。

跟着老师用手模仿电流走一走。

看一看,没亮的同学设计上有什么问题。小组同学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叫做短路。生活中如果出现短路,会造成用电器损坏甚至引起火灾。所以千万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两端直接连起来。齐心协力帮他的设计图修正一下。

三、用上开关在电路上

师:看着这个装置你觉得有什么缺点吗?师:我们可以加上开关,它有什么作用?生:控制电的。师:对,这是一个开关,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出示ppt)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简单电路需要哪些东西?生:灯泡、开关、电池、导线。

师:对,用电器、导线、电源、开关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看一下。此时这个简单电路,灯泡亮吗?生:不亮。师:为什么?生:开关打开的。

师:开关闭合,小电珠亮,此时电路称为通路。开关打开,小电珠不亮,此时电路称为断路。为了操作方便,老师给大家介绍两样东西.。(出示电池盒)这叫电池盒,有什么作用?生:放电池的。

师:对,电池盒用来固定电池的。有弹簧的一端放负极。(出示灯具座)这个呢?生:放灯泡的。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四

新城区通济坊小学郑小丽

教学目标: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某一个学生上讲台点亮一个小灯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灯泡被点亮了?(电是怎么流动的?)

3、你觉得这样用手按着小灯泡,方便吗?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4、引入新课,用灯座等电器元件连接简单电路。

二、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座的电路

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

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

4、教师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

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

2、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学生试使两个小灯泡都被点亮。记录员画出他们小组的电路图。

3、让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连接方法和电路图。

4、提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呢?有没有不同的?提示:刚才是两个小灯泡是在同一条电路上的,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它们连接在不同的电路上。

5、再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并联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

6、不会连接的小组再尝试。并做适当指导。设计意图:

提示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如果都不会的情况出现就由教师演示和说明。各小组可以与教师同时进行连接。

四、结课

1、今天我们成功地用一节电池点亮了两个小灯泡,同学们真的是很了不起。

2、我们下节课好好来找下这个没有亮的原因。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五

教 学 设 计

梁瑞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

(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三)教学难点: 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四)教学用具:

演示用:两个电路板、四只电珠、两只开关、四节干电池、导线若干

学生用:四人一组,器材有:电珠两只、开关一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手里有一电路板,闭合开关时,电珠全都亮,断开开关时电珠全都熄灭,[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 [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 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其他的电珠都不亮。

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电珠照常亮。

演示说明:这两块电路板上电珠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

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分组实验验证,同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做好了的小组派代表将画好的不同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提问]:上述五个图形中,能不能归类?说出你的归类依据。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畅说欲言,并及时给予指导。

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1]、按照电珠的连接方式分; [依据2]、按照电流的路径分;

教师点评:在这里我们按照电灯的连接方式分。[提问]、对照图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1、电流有几条路径?

2、若取下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另一只电珠是否继续发光?)

小组交流,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

2、电器互相影响,有一个用电器开路,其他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教师点评:(1)、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就叫做串联电路。小组交流,归纳总结:

[结论1]、左边连左边,右边连右边。

[结论2]、一列一列地连起来,就像队列比赛。

[结论3]、就像一条小河遇到两个渠道,水就分开流动,最后汇合在一起流动。

[提问]、在并联电路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1)、电流的路径有几条?

(2)、取下一个电珠,另一个电珠是否发光?

师生共同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2、用电器互相不影响,一个开路,其他的用电器仍然工作。 教师点评: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就叫做并联电路。

(三)、迁移创新:

(1)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2)演示实验:电珠的亮度。

(4)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师生共同总结:串联电路中,电珠连接越多,亮度会逐渐降低;

并联电路中,电珠个数对电珠亮度影响不大。

(四)、总结

今天,我们尝试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不存在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差的区别,具体的连接方式得看具体的连接电路的环境。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上一改旧教材教师演示,学生猜想,观察,教师引导从而区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做法,而放开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认识,在本节课中有80%的学生连完本节课的并联电路,100%的学生连完了串联电路。通过本课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中可以看到本次的设计是很成功的。

2、教学中充分抓住教学的契机,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供水做为例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本节课我以实验做为兴趣之火,做为学好本节课的刺激点。给学生一个自我创造的空间,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获取知识,增强求知欲。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我非常高兴的又与四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度过了40分钟,在互动交流、体验过程中,我对《简单电路》一课反思如下,以便今后的教学汲取经验教训,同时,也想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体验。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解放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反思如下:

本节课教学实验材料准备充分,能解读这课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环节紧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过程的能力。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素养。

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问题:

1、当学生用电池盒和电池、灯座、导线、灯泡连接简单电路时,第一组成功了,而第二组的小灯泡却不亮,反复实验也不亮,这时候我走过去提醒他们找找原因,第一组同学也围了过来一同找原因。

2、教师体验:“真正的课堂是动的”

动而不乱,如何动,有了动的刺激点,第二组的小灯泡不亮就是一个刺激学生找出不亮的原因的点。有了这个点学生的思维就动了起来。

3、最后我和同学们终于找到了原因,是第一组同学拿来了电池盒才知道是第二组电池盒出了故障,我想,怎么会呢?连接没问题,和电池接触点也没问题,怎么回事?想了几秒钟,我找到了答案,原来,电池盒放置的时间过长,以前放的位置潮湿,金属部分长了锈。

4、教师反思:课前准备的材料要确保质量,即使看到没问题也不行,要亲自实验一下看是否有质量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不方便,因为我们要用手按着导线,当我们手松开了,灯泡就不亮了。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今天我们就要用新的实验器材使我们的灯泡更容易点亮。

二、灯座和电池盒的介绍及安装。 教师讲解:

灯座:装载小灯泡的装置。电池盒:装载电池的装置。

请同学们拿出电池盒和灯座,老师演示将电池放入电池盒的方法,把小灯泡安装在灯座的方法及电池盒、灯座两端连接导线的方法。

现在大家开始动手安装。

学生开始组装电池盒和灯座,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大家都做的很仔细,全班同学几乎都完成了电池盒和灯座的组装,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再次点亮小灯泡,感受一下这两样工具带来的便捷吧!

三、点亮小灯泡

请同学们拿出一个灯泡,把小灯泡点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好,非常棒,同学们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解放出来了。

四、如何画电路图。

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得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请两名同学用符号在黑板上画出本小组连接的电路图。其余学生在自己座位上画电路图。

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画的电路图,一起来分析一下。

教师对学生的电路图进行分析,并讲解电路图中该注意的地方。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由于对电路好奇,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的积极性高,总体上这节课还算成功。不足是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两个小组连接方法正确,但无法点亮小灯泡,通过自己认真检查发现一个小组是电池盒上的螺丝松了,另一个小组是小灯泡是坏的,检查这两个由于器材质量的问题,浪费了10分钟很可惜。以上的不足是由于自己没有在课前认真检查器材造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是我今后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利用灯座和电池盒,成功的点亮了小灯泡,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这里老师有几点要求:

1、小组合作,小声讨论交流。

2、各组讨论好后就操作要细心认真。

3、把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各小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请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实验。请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串联电路

现在检查一下你们手上的电路图,把需要改进的地方修改一下。抽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电路图,向学生讲解这是同一种电路,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才能使两个灯泡点亮呢?老师告诉大家,还有其他连接方法使两个灯泡点亮,接下来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我们先不急着去连接灯泡,只需要画出我们的电路图就可以了。

四、并联电路

时间到,已经想到其他连接方法的同学举手。很好,还是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他们的电路图,下面的同学跟黑板上两位同学画的一样的举手。

大家都画出来了,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同学画得怎样。

五、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回答:第一种方式只要一个灯泡不亮了,第二个灯泡也就不亮了。第二种连接方法其中一个灯泡不亮,另一个灯泡还是可以亮。

我们把第一种连接方式叫作串联电路,第二种连接方式叫作并联电路。

教师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优缺点。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环节紧密,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整节课学生动而不乱。学生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学会了电路图的使用,效果很好。但由于学生在串联电路的连接中所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后来做并联电路连接的时间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合理安排时间。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七

潮河镇学校王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二、提出问题

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师演示,可以做如下提示:

三、自主探究

1.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3.认识常用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四、合作交流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灯泡

2、小灯座

2、电池盒

1、电池

1、导线3-4根,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小组实践,想办法让2个小灯泡都亮起来。

3、画出简单电路图

4、试试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连接方法,如有同样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五.总结反思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应用迁移

1、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比如:2个灯泡+2个电池+若干导线)

2、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

组装电路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二、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难点: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段光彩夺目的灯光视频。

3、谁知道想让它发亮最基本的材料是什么呢?(电源、导线、灯泡)

(二)认识电池、小灯泡的结构

1、对于电池和小灯泡你们熟悉吗?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了解多少?(先观察外面,再观察里面)

外面:玻璃,金属螺纹、玻璃环、金属点

里面:灯丝(金属的)、※你知道生活中哪儿不能碰吗?

2、课件出示电池和灯泡剖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灯泡的两个接线点)。

3、展示电池图片。观察电池特点。

4、师介绍电池

(电池的整个突出部分都是正极吗?不是,电池的这个突出的金属部分才是正极。那么负极呢?哪儿才是电池的负极呢?下面的这个金属部分才是负极 电池的种类很多,常用电池主要是干电池、蓄电池,以及体积小的微型电池。此外,还有太阳电池、温差电池、核电池等等。)

5、展示导线图片,观察导线特点。 中间是金属,导线的作用是传导电,刚才我们了解了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基本材料,现在我们就让小灯泡亮起来吧!

(三)探究简单电路的构成 (一)提示你哟!

1、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有电了)

2、电来自哪儿?(电池)

3、我们怎么让电池里的电到小灯泡里呢?(用导线)

4、电池有正负极,小灯泡又有两个线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5、接下来就让我们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吧!

小组先讨论后,小组共同完成,再把连接方法画在纸上。(方法可不是唯一哟)

6、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实验,教师到小组进行指导。

7、汇报交流

(1)请接亮小灯泡的学生到讲台展示实验成果、画出的电路图并介绍是怎样连接的。(2)请没接亮的同学到讲台展示实物并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

8、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连接方法,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即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上下两个接线点连接起来,小灯泡就亮了)。

9、提问:这样连接以后,为什么小灯泡就亮了呢? (有电通过了。)

10、师解释灯泡为什么发亮。

小灯泡和电池之间形成了回路,电能从电池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回到负极,小灯泡就亮了。电经过的路线叫电路。

11、判断这些灯泡能不能发亮,并说说为什么?

12、我们能不能省一根导线也让小灯泡亮起来?怎么连接? 为什么能亮?

13、我们不能老是用手拿着啊,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小工具…… (灯架

电池盒)

14、你能使用灯架、电池盒也让小灯泡发亮吗?动手做一做吧。

15、我们不能让这些小灯泡一直亮着,那多么浪费啊,我们怎么做它就不亮了呢?

16、我们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灭吗?先说一说。

17、演示开关的安装。(学生安装开关)

18、这时候的电灯为什么能亮、能灭?

19、师介绍什么是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是指由电源、一个开关、一个电灯泡及连接导线组成的电路)

(五)总结巩固

1、课堂回顾: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探索你们有什么收获?

2、讨论:今天,我们的实验为什么不用插座电源,而要用电池呢?(插座电源是220伏,电池是1.5伏,人的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

3、教师总结并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六)、知识扩展

做一个简单的红绿灯,用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和灭。打开材料袋(图钉、铝片、红绿灯)

1、学生实验

2、学生展示成果

3、学生解释原理

4、学生描述电流路径。

5、我们再加一个黄灯呢?

6、思考:怎样能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