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写荷的散文(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紫薇儿2023年写荷的散文(模板8篇)

写荷的散文篇一

幸福的足迹如同郊外那条有着静美的小路;树木、小草拥挤于两旁。一直问自己走向幸福的路在哪里。幸福的足迹有过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你说:有着幸福足迹的地方就是如同这条林间小道。我每天都在这条有幸福足迹的林间小道寻觅着她的身影。每天都是如此,一直在寻找着,没有放弃过。可是现在看来这是多么荒谬的事。

幸福是冬天的星火,幸福是秋天收获的喜悦;幸福是夏天的一片阴凉;幸福是春雨贵如油后的`勃勃生机。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然而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眸,善于观察的心。

让我们在享受幸福之余,把幸福也送给他人,让世间充满幸福。幸福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一起沉浸在幸福的瀚海吧!一起携手去奉献幸福吧!

世间因有你们幸福的足迹而美丽,和谐!

写荷的散文篇二

春天,我喜欢春天。春天,不像夏天那么热,不像秋天那么冷清,也不像刚走的冬天那么寒冷。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人们劳动的开始。人们热爱她赞美她,我更盼望她早点来到山里,于是,我便在这初春时节,寻找春的足迹。

刚出门,一片阳光照在我身上,我静静地感受着春光的温暖,热,怎么穿一条小棉裤就这么热?头上渗着汗,身上暖烘烘的,看看身旁的路人,虽然都穿着冬装,但也已按捺不住燥热了。

地上露出黑土地,一股异香一阵阵飘来,是花香?向四周一看,咦?怎么连个花影也没有,是脂粉香?不能,脂粉哪有似这般淡雅清幽?遍地都是这种香气。哇,太舒服了,这略带着咸咸腥腥的香,是任何香都无法比拟的,这是泥土的清香。

听,“叽叽喳喳”的叫声,那是几只麻雀从窝里探出了头。好像在说:“不冷,不冷!”它们伸了伸懒腰,跳到树枝上,飞几米,又落在了布满晶莹水珠的电线上,我一惊呼,它们“唿”地又飞回了树枝,它们也活泼多了。

瞧,树皮上隐约还有另一种色彩,这就是生命之色――绿。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鼓出了绿芽苞,米粒大的小嫩叶,团屈着身躯,像是睡熟在梦乡中,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看!那群孩子踏着春色走来了,他们正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春姑娘正显示着春天的蓬勃生机,唤醒了万物,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

写荷的散文篇三

我带着希望和憧憬寻找着春天……

不知不自觉我来到一片田野,遍地都是盛开的油菜花,远远望去,油菜花已经开得很茂盛了。到处是一片金黄,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黄灿灿的金色地毯。我在花海里奔跑,全然浸身在大自然中。忽然间我听见耳边响起嗡嗡声,回头一看竟然是一只蜜蜂,我笑着对它说:“小蜜蜂,你迷路了吗?快回家吧,妈妈要担心咯!”我享受着大自然的微微春风,丝丝细雨,感受着这一切。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仿佛一切都是乌有的,我大声的说;春天——我要找到你!

前边不远出就是一条小溪,我沿着岸边慢慢地走着,突然发现四周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小溪里石斑鱼在相互玩耍着,是不是溅起些水花来;沼泽地里鸭子们叫着找虫子吃,好可爱啊;草丛中青蛙呱呱的叫着,似乎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我蹲下来洗了洗手,虽然已是初春,但这小溪里的水还是有些凉。看着这美好的一切,我的嘴角渐渐扬起,幸福感充满我的心里,对明天的期待让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写荷的散文篇四

农历正月二十八是榆垟镇“大龙宫”一年一度的集市,这是个传统的节日,集市时间三、四天左右。经数百年来,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原来的大龙宫集市场面,已经扩大到了榆洋镇的大街上了,但许多人依然称它——大龙宫集市。当地一直流传着“大龙宫,大龙宫,不是雨就是风。”的说法。不知道是否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今年的大龙宫集市,天气居然出奇地好!今天却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恰逢是周六,人们都怀着愉悦的心情来自四面八方,人头攒动,磨肩接踵,恰似多条长龙一般云集到这个地方。

集市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线,处处人来人往,摊位货物齐全,琳琅满目,热闹非凡。街上人群济济,犹似欢乐的海洋、熙熙攘攘的.闹市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好心情,愿人们的生活都象这过节一样快乐、美好。刚进门就听见喜庆的锣鼓“咚咚”响,只见树林两边的摊点连成一片,急急忙忙,人们来到了集市的大门前。抬头一看:呵!好气派呀。高大雄伟的门楼上,绘画了一排排精致的人物山水,花草虫鱼。一排排大红灯笼分挂两边,红彤彤的灯笼渲染着会市的喜庆气氛。孩子们在尽情蹦跳,有旋转木马、大人小孩同乐。各种小吃香气扑鼻,花样繁多,最吸引小孩子眼球的是各色各样的零食。最具农村集市特色的是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品。说它超市,可它真像个不可多得的超市,货品繁多、价格低廉,真是你淘宝的好去处!

农村集市场面之大,当然有点杂,也有点乱,但,就是这样的杂乱,成就了一方市场,形成农村集市的物流的景观,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到处摆满了售货的摊位;农村集市有些吵,农村集市有些闹,但,就是这样的吵闹,汇集了人群高峰,物流的浪涛,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到处充满了欢声和笑语。你看,棚子不大,人围了不少,哈!集市的有利地势被小吃摊占完了。处处都飘散着一股烹、炒、炸、煮的清香,使人垂涎三尺;处处是人们的笑睑,欢笑声荡漾在人群里。集市上真热闹,布摊上花花绿绿,书摊上摆满了小画书,玩具摊上小花鹿、小熊猫真逗人喜爱。生活用品、锅碗瓢盘、服饰、马戏团、表演魔术、打靶气球、还有沙包打奖。所有的活动,地点都有个统一规划,摆设的物品都整齐有序。旁边有一条街是农贸用品,物品有锄头、铲子、箩筐、扁担、畚箕。还有木工制作的圆桌子、长方凳、小板凳、桌盖及农家用品等等。传统的木工手艺,有的已经失传了,象这些方木、圆木的手工艺已经是稀有之物了,将来可能会成为文物了。另一条街尾全部摆设着花木。现代人生活品味高,美化家居,花木花卉必不可少。来这里挑选花木的人络绎不绝,有外地的、本地的,他们精心挑置自己喜爱的花卉。花木品种繁多,五颜六色的花卉看的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繁花似锦、绿叶叠翠的花木,真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呵!

还有很多表演,体验了很多游戏。看出大家玩得很尽兴,可以说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大龙宫会市不但它热闹的气氛,更是它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写荷的散文篇五

从我懂事起,就从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的嘴里知道,英雄是好人。可好人就是英雄吗?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对我很好,肯定是好人,可他们是英雄吗?当我把心中的疑问向一妈一一妈一提问,忙于工作的她却只是用含糊的话语来哄我:“你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

如今,我已经升入小学三年级,我想现在应该是到了长大的年龄了吧,什么是“英雄”的问题,自己应该可以独自去摸索了。既然爸一妈一工作忙,没空来回答我,那我就到无声的老师――词典那儿找答案吧!

主意一打定,我马上翻开词典,找到了“英雄”的词条,却发现,词典里对它的解释有三种:1、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3、属一性一词。具有英雄品质的。

我心目中的“英雄”,又应该选择哪种解释才是最好的呢?

正当我还是感到疑惑时,幸运的`很,《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像老朋友一样的走进了我的心灵,及时为我解一开了心中的疑问,更为我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翻着书本,我的心情一开始非常沉重,原来令我无比自豪的中华民族,在近代竟然遭受了如此大的灾难,让我的心深深地刺痛了!我这个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什么是保家卫国的“小屁孩”,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痛恨无比,真恨不得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跟随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一性一命,英勇斗争的英雄们,去杀敌卫国!

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我忽然又羡慕起书本中介绍的那些少年英雄们来了,比如说寄鸡一毛一信的海娃、放牛郎王二小、宁波小张嘎,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小小年纪,就能够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而我,想成为英雄,在这个和平时代,大概是不可能的了。

带着疑问,我又缠上了正忙碌着的一妈一一妈一。听了我的表述,这次一妈一一妈一倒是及时放下手中的活,摸了摸一我的头,笑着对我说:“傻孩子,你不能简单理解成只有在战争年代才会产生英雄,在和平年代,只要你把书本中那些英雄们的一精一神学一习一好,勤奋努力,学好本领,今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照样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听了一妈一一妈一的话,我的心中忽然激发起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应该沿着英雄的足迹,去勤奋学一习一,刻苦钻研,争取成为祖国永远繁荣富强的建设者!

写荷的散文篇六

流水这把刻刀,与山峦千百年的对抗中,硬是将那些连绵起伏的山脉一点一点切割开来,让山峦在风吹日晒中日渐沧桑和瘦削。同时,它又把隐藏在山间的村庄打碎,于是,村庄才能够以河道、沟壑、山岗为自然分界线,有了中庄、程塬、童岔、流长等村庄的名称。和许多乡亲的手一样,粗看上去,这些河道、沟壑、山岗显得拙朴、粗糙,甚至雷同,但细微得也像指纹一样,没有哪一个是一模一样的。

泾水的旁边,六盘山之下,村庄被四围的山峰揽在怀中,婴儿一般安祥。站在村庄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确认横亘于东边的山是最高的了。一座山,你可以以喜欢的物象命名,可以以一个美丽的传说命名,也可以以它拥有的方位命名,叫得时间长了,它就有了人一样的生命和与村庄一起厮守的感情。东边的虎山,就是因它像伏在地上的一只虎而命名。山上长满了桃树、杏树、榆树和柳树,白的花,粉的花,绿的叶,绿的草,或许就是卧虎那五彩斑斓的皮肤。但我觉得这不是它名称的全部内涵,太平、吉祥才应该是它的真正蕴义。这一切归功于先人们丰富的想像力,是先人们赋予了东山的全部活力。

初春时节,桃花、杏花相继开放,枯草吐青,候鸟归来,山村有了音乐般的美妙。父亲曾经在这个季节带我上山,他提着一把铁锨前面走着,我空手跟在身后,直立的、弯曲的、纤细的山路被甩在下方,甚至看不见来路的踪迹。站在我家田地边的一棵杏树下,父亲叫我用力朝前看去。近处的、远处的山高高低低,无规则的拥挤、重叠,天际呈弧形搭在了远山上,和远方弥漫着的淡蓝色雾气融合。看着这些景象,我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父亲不擅长讲故事,他说:“山外不都是山,还有和山村不一样的城市。”他说,他年轻的时候,随长辈们去了好多次山外,天还没有亮,顶着星光出发,回来时已经深夜,来来去去几百里,全靠双脚。我恍若看见一群身穿补丁衣服,头戴草帽,脚踏布鞋的乡亲,推着手推车,谈论着庄稼,流着汗水,踢踢踏踏走在山峦叠嶂间。他们中间,有我年轻的父亲。他们是去购买盐、铧等生活和生产资料。

从此,年少的我,便有了梦想。

表面上看,是流水将山峦和山峦间的村庄割裂,但是,流水并不忍心将它们打碎,它好像瓷器上的裂变,又将整个村庄连在一起。我,我们,不可能从每一条河流中去考察她所穿过的全部村庄,但只要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许多交错的蓝色在一大片纸张上勾勒出的优美线条。这些流水,事实上都围绕着村庄。我的父亲当年就是沿着靠近村庄的河道、沟壑,穿过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村落,和太阳一道,从东朝西而去,那里有一座叫静宁的县城。他,他们,遇水阻拦时,又爬山行走。父亲一直坚信,顺着流水的方向,就能到达目的地。多年后,我也顺流水的方向行走过几次,但就是没有弄清我是否沿着父亲当年行走的路线前进。因为行走,便有了路,因为行走,那些羊肠小道,便畅通了起来。

我对家的怀念和眷恋,也经常就是从河流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村庄旁边的一条沟开始的。这条沟叫“西番沟”,基本呈直线延伸近百里之遥,它和一条没有名字的沟互相交错,极像偌大的十字架,搭在上下几个村子里,将村庄划成几份,将我隔在村庄之外。然而,熟悉了沟,就会明白,它和流水一样,连着每一个村庄,顺着沟行走,就会很容易地到达另一个村子。记得小的时候,总会有行色匆匆的人问路,这时节,村子里的人挥着手说:“你顺着这条沟往下走,第三个村庄就是。”虽然问路的人并不一定要从沟里走过,但起码证明,它应该是村庄的地理标志。

沟口是村庄的灞桥,是乡亲的长亭。一年四季,有许多青年后生,在这里和亲人依依惜别。命中注定,我是要流浪的,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我丢下书包,要走出村庄去外面闯荡,母亲也送我到沟口,眼泪叭哒叭哒流了下来,滴到沟里。我虽然没有回头,但我听见了母亲的眼泪落下的声音。沟口和长亭相比,远过四十里。

实行生产责任制时节,生产队分给我家一片杨树林,就在这沟坡上。我家从来没有过树林,母亲拣了宝贝似的,逢人就高兴地说:“林子里的树长得好啊,再过两年就能当椽了。”是的,我家的一排瓦房顶部已经深陷了下去,一场大风就可以掀翻,我们很需要这些东西。在近半年的时光里,一有空闲,母亲就去沟坡,看看属于我家的那片树,好像那些杨树也是她的孩子。很快入冬了,沟坡上的草枯萎了,树叶掉光了,一场小雪之后,沟坡上显得灰蒙蒙的。一天清晨,母亲又去了沟坡,快中午时,她吃力地拖着些树梢回来了,那神情像失去了什么。她谁也没有看,自言自语:“沟口的树叫人偷光了。”母亲把那些树梢扔在院子里,站在屋檐下,瞅着贼留下的树梢,十分惋惜。事实上,沟坡上几户人家的树,一夜之间几乎全被偷光了,它们痛苦地躺在另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准备修房或者出售。近一个月时间里,村子里好多人都在诅咒坏了良心的贼,但母亲没有。对于沟坡上那块没有了树的土地,母亲很果断地作出决定:种些苜蓿。

正月里,沟坡上的土地还处在冰冻之中,是母亲用锄头唤醒了它们,古历二月二过后,母亲便在那片原来生长杨树的地方,撒下了苜蓿籽。又过了十几天,我家的地里先是一片嫩黄,之后长成一片绿色,在沟口显得十分显眼。这是一片率先绽放出花朵的草地,也是一片和人亲近的草地。夏季,那些花儿,把大半个沟坡染成了蓝色,雾一样在空气里浮动着,让人的眼睛都晃动着淡蓝。这个继桃花、杏花开过后的又一个清香飘荡的季节,花的香,青草的香,构成了夏天的全部印象。

的确,这条沟连接着我和村庄,还有母亲。去年六月份,我带着女儿回家,一场雨后,沟坡上的青草、野菊,不时让女儿发出一一声声惊叹,她的手上攥满了掐下来的花朵。那些一跳一跳的尾巴还没有蜕尽的小青蛙,叫她兴奋得喊个不停。我带女儿回家,是为了认识去山村的路,我担心在我之后,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会忘记了山村。在沟口,我们先看到了苜蓿地。女儿面对一片蓝色,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扑过去拥抱似的。几天后,我要离开母亲了。和女儿出门时,母亲也背上背篓,拿上镰刀,随我出门,去沟坡上为两头黄牛割草。但是,我心里明白,母亲并不是去割草,而是送我们父女俩。我过了沟坡,回过头,母亲就站在我家的苜蓿地里,朝我这边张望。这时节,苜蓿花开得正蓝。

好些日子里,和我的父亲曾经告诉我的一样,我也一再告诉女儿:大大小小的河流,其实都连接着村庄。有流水的地方,就有村庄。顺着流水前进,就会到达目标。

我曾经顺着一条流水的方向,抵达了目的地。从村庄出发,朝北行进,穿过一座不大的山,进入一条深沟,它的水流汇入葫芦河的支流。有许多叫不上名称的这样的深沟,遍布在地球上。我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借助自行车,连滚带爬地走完了全程。沟内的树木是常见的杨树、柳树,灌木丛长势热烈而且执著,杂草如毯铺着。有一些年长者曾经警告,一般不要在杂草茂密的地方行走,那下面或许是看不见的沼泽。沟里有一条细路,那是人们经常踩出来的,很有些经验主义的味道。细路之所以细,是因为它实在像粘在崖壁上的一根麻绳,走在这条路上,阴冷的湿气不时迎面袭来,好像突然从什么地方窜出的松鼠、小鸟。从沟口出来,眼前开阔了起来,已经进入了宽阔的河道,凤岭、沙塘、联财、神林、司桥这些村镇的名字和人一样,开始明亮了起来。过了司桥,上一座山,小城和目光撞了个正着。

不是所有的水都夹在山间。去年夏天,到一位朋友家的途中,与一条水相逢,它两边的山听见号令似的,后退几十里。横亘于眼前的这条水,应该是渭水的支流,从表面上看,七拐八弯的,似乎就是从远处的六盘山钻出来的。远处的六盘山逶逶迤迤,朦朦胧胧,上半部挨着湛蓝湛蓝的天,下半部浮在沉沉雾蔼上,好像飘在空中。看的时间长了,眼前的这条水,也好像飘在空中。宽阔的河岸上,我信步几十米。几只羊在河岸上低着头专心吃着草,样子如几块灰白色的石头。草不是那么丰茂,虽然被人践踏过了,但一经水的冲洗,就有了鲜美的意思。这些草可能被它们啃过几十次甚至成千次了,但它们没有厌弃,就像我从来没有厌弃过我的山村一样。贫瘠却生生不息的地方,是快乐家园。我打量着羊,羊抬头看着我,样子显得沉着、安静、优雅。那只看我的羊“咩”了一声,若是人类,想必是跟我打招呼:“你也来两口?”

十三四岁的穿红运动衣的放羊女子,赤着脚蹲在河边,一双黑条绒做的鞋子放在一边。她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在看她,依然用手打捞着水花,水从她的手指缝中流出去,水就有些婉约,有了些温顺。从这里过河的人多了,她过河的次数也不少了,她很不以为然。我说:“怎么不把羊赶到草多的地方去放?”她抬起头羞涩地笑了,山里的风虽然吹红了她的双颊,但她的眼睛里没有一丝杂质:“啥地方草多?是草原吗?”想必她,还有她的这些羊,顷刻之间飞到了辽阔的草原——净而远的蓝天,还有钻进云朵的悠悠牧歌。

不远处的几棵柳树,歪歪斜斜的,粗粗壮壮的,枝条低垂着,恍如用一种姿势守在河边的老人。水声潺潺。河道里没有一丝一缕的风,河水往前走着,可能把风带走了。往前走的水,还捕捉了阳光最美丽的部分,虽然是混浊的,却散射着红色、绿色、蓝色。看不清它有多深,河底的石头有多大,可从平缓流动着的姿势里感觉到,这就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人,表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镇静,而内心世界却波涛汹涌。河上空的天蓝蓝的,偶有几朵云彩慢慢走过,一群鸟儿飞过去了,听不见啁啾声,一只鹰在盘旋着,影子在河滩上游走,倏地就不见了。河岸上显得旷远、悠静。

流水的柔顺可以把山峦切开,山峦的硬度可以把流水的方向改变。人们为了走捷径,往往要遇水架桥,逢山劈路,大地上便沟壑纵横,互相交错。没有谁能弄清楚,村庄四周的山,虽然手挽手站在一起,但山峦上的叫做壑岘的路口却常年行人不断,流水一样。我们不知道这些路是哪年哪月开采出来的,可最清楚的是,它们是村庄通向外界的必由之路。村北山崾壑岘我多次通过。通常,回家的路线是,坐班车跨过一条叫甘渭的河,步行至店子壑岘,再穿过一条山庄的沟,又到了那个叫老庄的壑岘口。站在这里,可以看见绿树掩映的村庄,可以看见沟渠伸向村庄的腹地,可以看见一座院落及门前晃动的黄牛的影子——我的家。看见了家,就有一种疲惫不堪的感觉。

树木是村庄的物质构成部分,它也是大地的灵魂。一座山,可以没有一棵大树,但不能没有成片的小树或者灌木丛,有了这些,山就灵动了起来。几乎每个山崾壑岘口都长着至少一棵大树,可能是一棵柳树,也可能是一棵榆树,甚至一棵酸梨树,因为经常有山风从它的头顶上掠过,它的皮肤便变得粗糙,皲裂,发黑,叶子小而且没有那种宝石般的绿色,枝丫伞一样散开,形成向下的姿势。山口鸟少,如果有,那就是老鹰,从山顶上冲起来,盘旋几圈,或者悬浮在空中静止片刻,再朝壑岘口俯冲下去。那个姿势,坚硬得像一块砸向大地的石头。

没有人能说得上,这些树是谁在哪年哪月种下去的,一些额头挂满皱纹的老人说,他很小的时候,曾经在树下歇过脚。或许是路过的鸟雀,仓促间丢下了一粒带有种子的粪便,但这种可能不大,千真万确,没有多少小鸟喜欢这里的树,因为山口的风威猛透骨,鸟雀们不愿意在它的枝叶间栖息和停留。我揣测,是不是几个穿草鞋的行人,踩着雨后的泥泞,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爬上山崾壑岘,在这里,他们借较为平坦的地势,对行程中的狼狈稍作整理,顿了顿脚,将鞋上带有种子的泥巴甩在了壑岘。他们走了,泥泞中的种子大多数干枯,只有几粒或者一粒在土地中顽强地发芽。

我享受过在它的树荫下歇脚的痛快。炎夏时节,我回家或者离家,浑身被汗水浸透时,最喜欢在树下乘凉,稍作小憩,让山风抚平旅途的疲劳。但不敢久留,富有经验的老人们告诉我,山口的风是把无形的刀,呆长了会划伤身体。但是,一棵、两棵树在山崾壑岘构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有时,我就想着,它或许应该是一位永远站立着的沧桑老人,目光永远关注着走出走进的人们。

写荷的散文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背诵这诗句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们,他们金子般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多少贡献!

今年清明节这天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默哀三分钟。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宁死不屈的刘胡兰,舍己为人的黄继光……一个个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最后定格在我眼前的是前的海军一级驾驶员――王伟。他为了国家机密不被泄露,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这一壮举是多么令人敬佩。

时间又回到了19年前。20xx年4月1日,美国的电子侦察机非法进入我国领空,正向我海南岛三亚外海抵近侦察。aa奉命驾驶战机执行跟踪监视任务。王飞行员利用双方飞机性能上的差异,在企图甩开跟踪的同时一次次做出极其危险动作,挑衅我方飞行员,王伟沉着冷静地应对。最终美机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撞毁中国战机,王伟壮烈牺牲。

哀悼的鸣笛声声,久久回荡。我仿佛看到王伟眉头紧蹙,嘴唇上留着一排排牙齿印,他默默念着:“中国万岁!”毅然握紧战机的操纵支架向美国战机撞去。我好像听到了王伟牺牲前最后的通话记录:“这里是81192,这里是81192,我是驾驶员王伟,我已无法返航,请你们继续前进!!”

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来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对他们最好的缅怀是什么呢?是记住,更是继承!

我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经常沉迷于人工智能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对航空航天非常着迷。我要好好学习科学,将来做一名优秀的航天人,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写荷的散文篇八

昨夜下了一夜的雨,整个小镇都被笼罩在朦朦胧胧之中,昏暗的大地四迹没有一点光亮。拉上了台灯,斜靠在床缘上,不知道想什么,离天亮还早,却已没有了睡意。

想起了往日种种,今日昭昭,不知是何滋味,窗前的大槐树,在暴雨中摇曳,树叶簌簌的落到了地上,一层一层的铺着那世人白日交错拥挤的老路,彷佛要为世人遮盖些什么。老路是青石板的,路虽然已经很悠久,但是走的人却很多,每日都有无数怀抱着各式梦想,各样抱负的人从这里匆匆走过,他们在追逐着什么,一直向着那遥远无尽的地方而去,然而那些匆忙的行人却不知道,他们一路走着,留下的不只是身影,还有他们曾经的足迹。

我心中一动,推开了窗户,问道:“师父,你找到了么?”他抬起头微笑着,说了一句:“前尘往事多浮云,苦海滔滔逝不停,唯有怀得真心在,自便寻得万世明。”然后跟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条小溪,它清澈,淅沥,涓涓流淌,甘甜回味。黑夜,给了黑暗的希望,污泥侵蚀了溪水,恶臭玷污了他的甘甜,从此之后,小溪变成了阴沟,浊恶不堪。”

人心?人在成长,人心也在变化,我们变得贪婪,变得不知满足,变得为了去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而放弃了原本该有的那一抹最初的`纯真。贪欲,嗔念,就似那被搅浑了的水一样,水性好的在漩涡中苟喘,水性差的全都淹没在其中,那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厄惘。

老僧指着一片树叶下说,这就是他的纯真,在他追逐的时候落下在了这里,还好,他还在,大槐树帮他完整的保存在了这里,他今天找到了,重新拾起,那种清新,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像天际飞翔的鸟儿,像池里欢游的鱼儿,无羁天地间,翱翔宇宙间。

老僧走了,我还站在原处,望着那条永无止境的幽深老路,我庆幸我还是我,我还是那么宁静,那么淡泊。我不屑去争夺什么,也不愿去追逐什么,我所向往的便是一种简单,一种平淡,一种释然。但我真的心没有变吗?心中有了牵挂,有了依赖,便再也无法那么的淡然了。因为不能不在乎,不能无所谓,世事如此,与我何奈。

雨渐渐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那是希望,还是湮灭,璀璨过后的没落,我们还得到了什么?追逐一生,到头来无非也是水月镜花,一切皆是梦幻。乱花飞过千秋去,昨夜何夜,明朝谁又知沉浮,前路茫茫,人生何必贪虚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