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

时间:2023-12-24 作者:笔砚

六年级教案是教师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六年级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视频《狐狸的故事》。

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写了什么)。

1、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三个问题: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读体会,抓住主题(为什么写)。

细读课文,自主体会: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的?

2.正太郎为小狐狸做了些什么?

3.老狐狸为正太郎又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让你体会最深的?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集体汇报,引导点拨。

预设一: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1)“调虎离山”救小狐狸。

(2)深入“虎穴”做窝、喂奶。

(3)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

预设二:人与动物之间亲密信任的友情:

(1)正太郎同情小狐狸。

(2)正太郎给狐狸送食物。

(3)老狐狸救护正太郎。

(4)正太郎要回小狐狸,让狐狸一家团聚。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语言美。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借助阅读想象,品位语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件、音频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1)通过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以及学过的关于雨的诗句导入。

(2)揭题。

(学生说出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并试着说出“醉书”的意思)

(3)简介作者。

(学生说出作者是谁并背诵苏轼写的诗句)

2、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再读,标出停顿的符号,读准节奏。

(3)谁来试一试,并点评。相机在黑板上标好诗句的节奏。

(4)pk读,并点评。

(5)播放课文录音

(6)齐读。

二、问--疏通诗意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指导学生相互答疑,师记录学生有深度的问题。

2、师预设问题:

(1)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试一试--感悟诗情

1、齐读诗,你明白了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从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师小结。

4、齐读整首诗,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读出惊叹的语气。

5、配乐背诵全诗。

四、评一评--各抒己见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我收获了--”的句式说话)

2、你对苏轼的评价。

3、同学们的表现怎样?

1、写一写你眼中的暴风雨。

2、搜集关于云、雨、风、天的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古诗两首。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为苏轼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课题中的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3、大家看作者是谁?苏轼,大家学习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4、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5、学习生字”遮“。

6、画出诗歌的停顿。

7、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告诉我们当时已经是――――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就会有新的理解。

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

8、学习第一句诗:请同学们读第一句。在这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你不理解。指名说,教师着重说:“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

(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

(3)整句连起来说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9、学习第二句诗:

2、“白雨跳珠乱入船”

(2)再看视屏,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3)整句诗连起来说说: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的跳进船里。

10、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发现这两行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2)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来得急)

12、学习第三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

(1)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狂风)

(2)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

(3)看视屏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13、学习第四句诗:“望湖楼下水如天”

(1)“忽”字给岑参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2)出示诗句:“望湖楼下水如天” 全班齐读“望湖楼下水如天”

(3)(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出示视屏。让学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16、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

17、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2)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意,释诗题

读正确,明其意

悟其意,用学法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四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五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

2、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大声去读读课文。

3、解答问题并板书。(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

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见了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没有)。

2、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已交代出摊主没有“那匹马”。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词句能让你看清书摊摊主的心思,可以用笔划下来。

学生交流自己划出来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大致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4)“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为后文写出真相埋下伏笔。对于这一点,学生了解即可)。

(5)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2、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内容。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六

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

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

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边读边思考:

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

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

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

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

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

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

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

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小结过渡:

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的观众无处不在,体现出我对艺术的指着追求和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也不难看出她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的的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她,想听一听她的母亲新凤霞唱的《花为媒》吗?播放评剧《花为媒》音乐。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评剧,感受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美妙的音乐和成功之后,艺术家们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六、品析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七

本课以亲切、中肯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面对人生。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议论,这部分,讲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向学生推荐了一道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的测试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部分,讲述了四种提升自信心的可行办法,由主到次,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诗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特点亲切、自然,非常有说服力。

1.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1、导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几分自信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12个题目来初步测试一下。

2、打开课本,学生如实自我测试(师读题,生作答)。

3、测试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结果分析。

4、请结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学谈一谈平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1、自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提供了几个方法。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来的方法。(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在课文中画出语句。)。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请测试结果为“自信不足”的同学齐读,后指名谈谈自己此时的想法。

5、小组讨论:想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自信起来?全班交流。

1、自读。本段语言有什么特点?说说应该怎样读?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本段的修辞手法,仿照课文句式补写文中省略号部分。

4、交流。

罗曼罗兰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于每一个人是如此的重要。学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领悟,文中的哪些句子对你有所触动呢?请画出来,写写自己的体会。

1、背诵最后一段。

2、练笔《说说我的优点》。

3、搜集关于“自信”的名言或故事。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八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改病句。

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习作时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文章,要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写文章要学会在具体叙述真实事物的同时,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要从小女孩的处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强烈对照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穷人》一课要着重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九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3)学生演示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

3、实物演示、观察品茶

(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

(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3)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5)交流: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态动人

(6)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小结: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五、板书

碧螺春

清晨采茶图(喜爱)

入夜焙茶图(敬佩)

月夜品茶图(陶醉)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

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

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差点溺杀小生命,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寻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则会失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学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4、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同;。

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生地点。

五、延伸阅读。

1、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学生品读课文,并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古诗两首。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为苏轼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课题中的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3、大家看作者是谁?苏轼,大家学习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4、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5、学习生字”遮“。

6、画出诗歌的停顿。

7、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告诉我们当时已经是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就会有新的理解。

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

8、学习第一句诗:请同学们读第一句。在这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你不理解。指名说,教师着重说:“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

(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

(3)整句连起来说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9、学习第二句诗:

2、“白雨跳珠乱入船”

(2)再看视屏,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3)整句诗连起来说说: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的跳进船里。

10、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发现这两行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2)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来得急)。

12、学习第三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

(1)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狂风)。

(2)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

(3)看视屏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13、学习第四句诗:“望湖楼下水如天”

(1)“忽”字给岑参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2)出示诗句:“望湖楼下水如天”全班齐读“望湖楼下水如天”

(3)(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出示视屏。让学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16、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

17、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2)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二

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图片,ppt。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

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三

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了年后,给妈妈过生日,他也包了一个带花边的花边饺子,体现年迈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母亲之情。文章表现了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学情分析: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深入体会母子包花边饺子的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六个生字,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文中母亲和儿子包花边饺子的用意,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儿子对母亲的孝敬。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扣题质疑。

二.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同桌解决生字词。

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威风凛凛:本课指妈妈很威风,使人敬畏的样子。

历久:经过很长的时间。

4、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饺子,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

5、自读课文,为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妈妈喜欢包饺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

第三自然段:(4~6自然段):“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三、走进童年,体会母爱1.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候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2.交流后出示课件: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借用,带有褒意),妈妈的“花招”是什么?(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结合文中的“挨”“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破天荒“等词语,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

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她心里在想什么吗?指导朗读。(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3)引读课文。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生接读)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块煮时——(生接读)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捏出了漂亮的花边饺子——(生接读)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生接读)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虽然生活艰难,有妈妈的呵护,我们依然是快乐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的不仅是肉馅儿,还包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亲情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这一份浓浓的爱。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四、研读课文,亲情回报小时候,妈妈的花招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无声的浓浓的母爱。长大以后,我也耍了个花招,我们认真读读课文4至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2.反馈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妈妈最为得意,而且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妈妈对饺子的特殊感情。)(3)“每逢见我拎回肉馅儿,妈妈就立刻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来调馅儿,绝不让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她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联系第2自然段体会。)(4)妈妈的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快乐、惊喜)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领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如: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等句子。)从这个糖馅儿的花边饺子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爱)分角色朗读生日这天的对话,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还是从“花招”入手,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花边饺子给母亲带来的无比惊喜,引领学生体验我利用妈妈教会我包的花边饺子报答了无私的母爱,再次认识文中的“花边饺子”的内涵:爱的象征。]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默读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把糖馅儿包到了花边饺子里。

幸福时光中的糖馅水饺,倾注着赤子报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将相隔数十年的两种水饺,用“情感”之线编织在文章中。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最朴实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学完了《花边饺子》这篇课文,你们是不是有一种深深的感情在涌动呢?请你们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说说你们的心声吧!作业设计1读课文,找出并摘抄自己喜爱的词语。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四

要求1、认读11个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介绍南沙群岛的有关知识。

二、由原题《生命禁区的太阳花》做引导。

1、什么是生命的禁区?文中指哪儿为生命的禁区?为什么称这里为生命的禁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太阳花在北方称为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指名简单介绍)。

3、为什么南沙战士回把这种不起眼的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章内涵。

1、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我们的守礁官兵数星、望月、听涛、思乡。即使再艰苦他们没有忘记祖国人民的重托。文中战士们的哪些生活片段让你深受感动,找出这些生活片段,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汇报a、缺淡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岛才能变绿;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为此,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的储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亲人却是无比的慷慨。

从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战士们对祖国亲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你的感受。

(给病人治病、帮助修整渔船、送300千克的水)。

这300千克的水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蕴着什么?

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样的心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每当政委看这幅画时,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到:齐读(谢谢——幸福)。

这几句表达了守礁战士怎样的心声?(谈感受)复备课。

四、扩展练习: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战士,你想对祖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2、如果你想给南沙的战士写一封信,你最想说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战士,你又想说些什么?

4、如果……。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韧不拔、无所畏惧。

生命禁区的太阳花。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五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交流,你们知道“国宝”指什么吗?(是什么?生:熊猫)对,是我们国家的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然而在北京大学曾经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也被称为“国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回答得非常正确,正是季羡林老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怀念母亲》。(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走进季羡林。

在了解作者这一个环节中,学生都做了预习,手头有有关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在做汇报时,师应引导学生放下手头资料,口头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羡林,可以简短,可以只说一点,忌学生照着资料读。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季羡林,那么退去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我们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

3、生字新词。

1)音。

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文中的生字词会读了吗?好,那老师就要考一考你们了,同学们来看小黑板。请生读:

真挚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篇目薄暗弃养频来入梦。

沮丧奔丧寝不安席。

心潮腾涌思潮起伏终天之恨。

小结:多音字有奔;薄。

(在讲解多音字的时候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时候读什么音)。

奔:奔走;急跑;赶忙或赶急事;逃跑--读一声。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纪接近--读四声。

薄:与厚相对应,薄板、薄纸--读bao,二声。

合成词,单薄,浅薄,红颜薄命--读bo,二声。

薄荷、薄荷糖--读bo,四声。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准确,老师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声音可以放开,再响亮一点,好,我们来一起读一遍。

2)形。

小结:斑(班);朦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这是一个形声字,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汉字,这是一个好方法);篇(下面一横);频(不是少)。

师:同学们现在打开语文书,翻到25页生字表部分,就我们刚才说的这几个字,容易写错的,你在生字表旁边的空白的地方一个字写一个,要求清楚吗?好,开始。(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坐姿,对)。

3)意。

写完的同学抬头,好,我们现在已经会读会写了,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小黑板加小三角号标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查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都是借助了字典这个工具书来理解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还要将这些词语放在文章里联系上下文做一个深入的理解。

这个环节的增加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词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文探究环节的抓重点字词理解字词及情感打基础、做准备。

4、课文探究。

1)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请同学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提到了几位母亲?并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划分段落。

2)梳理课文脉络,理清层次。

生:提到了两位,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他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师:很好,你能告诉大家你从哪找到的吗?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师:生齐读“我对这两位母亲……”,再读:要读得整齐,更要读得有感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研究,季老对他的亲生母亲这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下面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3。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的时候记得拿起笔来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勾画,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如果你自学好了,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了。

师:好了,同学们,可以了吗?谁来说一下。

【生读课文相关语句。体会感情。答题思路:通过什么(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分析: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见作者多么爱自己的母亲。

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恨”,终天之恨。作者当时是什么心理?非常悔恨。他悔恨什么呢?六岁离开,大二弃养,20岁,离开了母亲多少年?十四年,相处时间很短,整整十四年几乎没有见过,当他想见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却走了,还没有等到孩子报答恩情母亲就弃养了。他悔,悔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他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为母亲承担更多的家务,为什么没有替母亲分担更多的忧愁。

灵魂不全:母爱是我们自身灵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爱将会使灵魂残缺。作者将失去的母爱看成是灵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见失去母亲对作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让作者抱憾终身。同样,一个没有了母亲关心.唠叨的人生活就也就变的毫无意义,一切都变的空虚和寂寞了。

在带学生领会“终天之恨”时,让学生出示自己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写母亲的文章,师简单点评,有学生出示了《赋得永久的悔》,师重点范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去世的终身遗恨。

c“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总结: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可是在母亲临终的时候有没有见到作者?没有见上作者一面就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悔恨,充满了痛苦。

(2)朗读:

a,个别生读(悔恨)。

b,生齐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师:孩子们读的太好了,这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

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主要学习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那份情,那么作者对祖国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6、作业:继续预习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单元的教案借鉴范文(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同学评议。

(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3.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

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三、复述练习。

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

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

五、作业:

1.讲述故事。

2.练习说话。

3.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赵国在后)。

螳螂―――蝉(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身后隐伏祸患。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优秀21篇)

    在工作中,制定一个明确的工作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任务。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们整理的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围绕省委组织部实地查看的工

    赞美环卫工人经典演讲稿(精选19篇)

    经典作品是文化的支柱,它们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启迪。经典之作给我们带来了深邃的思考,让我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敏锐观察。通州环卫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社区党员培训实施方案(专业18篇)

    实施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工作。实施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步骤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我们

    办公室文员大学生求职简历表格(优秀17篇)

    办公表格是用来整理、管理和分析各种办公数据的工具,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促使我们思考。如果你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办公表格感兴趣,可以阅读以下范文,了解一些相关的应用案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读后感(实用18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寒假,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

    小学生天柱山游记(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通过文字描绘,将读者带入作者的世界。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出色的写作能力和独特的创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雾,在人间乃仙境也,而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进度,使教学更加有条不紊。寻找与教学计划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实践经验。克的观念,知道10

    母爱震天读后感(热门21篇)

    读后感是表达读者对书籍的思考和感受的文章,它是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回应。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廉洁的演讲稿优选(通用22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为演讲者提供一种较为成熟和权威的语言风格,使其在演讲中显得更加自信和专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演讲稿范文也叫演

    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的自我总结(热门15篇)

    通过自我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为自己的未来目标和规划提供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安全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