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灵魂曲

初二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二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一

同学们,一篇好的作文,大都是:题目新、内容真、结构妙、文采靓,同学们可能身有感受吧!三年的初中学习,我们将拿出自己的本领,中考时献上一篇令阅卷老师欣赏的佳作。因此,今天我们以作文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一次拓展思路的强化训练,希望能借这节课的复习,帮助大家进一步写好作文。

1,什么叫材料作文?略

2,材料作文的优点有那些?略

3,材料作文的类型

a,材料+命题型(命题作文)

b,材料+话题型(话题作文)

c,材料+感受型

d,材料+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4,材料作文注意的问题

a,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b,研究题干,明确要求。

c,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1,学生研读材料,思考可以从那些角度立意(材料略)

2,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多角度立意。

3,教师引导总结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四条原则:

a,多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筛选性原则

d,就事论理原则

五种方法

a,摘取中心句法

b,内容归纳法

c,比较分析法

d,意义提炼法

e,寓意透视法

1,为什么材料作文会受到青睐呢?因为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2,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而言,写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疏远的感觉。

3,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重视材料作文,写好材料作文。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

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他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

那天,我接到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这是我十几年来除了报复父亲之外最大的心愿了。回到家,我把通知书朝桌上一扔,“我考上重点中学了,明天报到,先交三千!”父亲拿过通知书,眼角稍微扬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沉重。我知道,这几年来,弟弟的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只见父亲慢慢地起身,来回地踱着,最后他下决心,走到继母面前说:“小伟的病要治,萌子的书也要读”。“家里就剩这三千了,医生说小伟随时可能要动手术,这钱可不能用啊!”继母哭着说。“可咱也不能误了萌子的前程啊!”说完这话,父亲冲出了家门。看着这一切,我有了一点心酸。

第二天,医院来通知说,弟弟可能不行了,要我们有心理准备,那一刻,我第一次有了一丝震撼,那一天,我怀着一颗惭愧的心看了弟弟一眼,是分别后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

我去重点中学的前一晚,父亲把我叫进了他的房间,语重心长地说:“萌萌,其实我不是你生父,当初他抛弃了你们母女俩,我为了保住你母亲的名声才跟她结婚的,我们约好等你长大一点后再离婚,没想到你当初选择了跟我……”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我怎能相信自己一直报复的父亲,居然是我最大的恩人,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干却白白养了我十几年的人……看着眼前未老先衰的父亲,我的那些仇恨变得不堪一击了,我扑进父亲的怀里,大声哭着说:“爸,我对不起你!”父亲拍了拍我说:“父亲是永远不会责怪自己的儿女的!”

原来,这十几年我白活了。只有今天,才真正找到了自我。

佳作探胜:“这里有温暖关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充满了合作竞争”,本文让读者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作者围绕材料所包含的中心,叙述了一个家庭生活故事,将两代人的情感冲突置于矛盾之中,有力地揭示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平铺直叙地写父爱,写亲情,难于写出真正的父爱和亲情,而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对比和误会的笔法来传达这种情感矛盾,尤为深刻而且让人怦然心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本文最大的优点就是谈真感受、诉真感情。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二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理解父母对子女崇高无私的爱心,懂得要孝敬父母。

3、内容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心理。

一波三折的情节,浓浓的爱。

体会理解作品浓浓的爱。

一、有关诺贝尔导入:考考你?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什么奖项?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亚洲获得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目的;

1、诺贝尔文学奖是这两天的热点;

2、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

3、作者川端康成就是这一奖项获得者。

4、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欲望。也是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计划用时10分钟)。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想一想: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写穷夫妇拒绝了财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给她,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些?课文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任务的呈现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就能完成。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计划用时15分钟)。

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填充表格,并加以品味和揣摩。

2、辩论解疑话题: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明白送和不送都是爱,天下母亲都有爱。

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对于其他题的设置用以学过的刻画人物方法的旧知识完全能解决,也可以看出学生应对得心应手。结尾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文章中我们对贫穷夫妇内心煎熬的揣摩,这些是留白的艺术。并做为“续写文章”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的情感继续升华。

四、拓展延伸触摸爱心。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描写练笔;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请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一家人团聚的情景。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三

本班现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15人,男生25人。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也有少数同学不仅基础较差,而且还非常马虎,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像李四等同学,他们是复习阶段重点抓的学生。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

(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礼赞。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解说文题中“礼赞”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崇敬和赞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赞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赞美之情;再抓住关键词设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赞美白杨树时由浅入深感情递进的层次,既创意解读文本,又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由浅入深,徜礼赞之线。

(一)通读全文,梳理线索。

文章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什么特点展开?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作者对白杨树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和情感层次。)。

(二)研读文本,感知赞美。

1.初见白杨,昂扬情绪。

(1)在哪里初见白杨树?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文句看出来?

明确:高原;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诵读)。

(2)这样的高原图景给了作者怎样的感想?

明确:先是“雄壮”“伟大”,而后滋长出“单调”。

(3)“单调”的感受是怎样改变的?变成了怎样的情绪?“单调”有什么作用?

明确:看见了一排,或者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诵读);变成了惊奇、昂扬(诵读);欲扬先抑。

2.凝视白杨,倾心形貌。

(1)过渡:既然白杨树让人在“惊奇”中叫出声来,那么作者当然会走近凝视、细细观察。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观察白杨树?它的形貌有什么特点?

明确: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第二层;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的气质以高度的评价。(诵读)。

3.联想白杨,礼赞精神。

(1)过渡:这样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自然让人浮想联翩……。

明确:由树联想到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依循作者对白杨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按“初见”—“凝望”—“联想”三个情感层次研读文本,解读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貌、内在精神的不平凡,文本内容和教学重点得以在徐徐呈现中逐一落实,循序渐进而又拾级通幽,别有趣味。)。

(三)回望文本,小结脉络。

小结文本内容: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而且,这条感情线索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表现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的不平凡,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情也浓浓,意也浓浓,令人回味无穷。

三、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礼赞”是带着敬意赞美之意。文章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并与标题形成呼应。而且,文章从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三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沿着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感情线索,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通过纵观文本,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做出铺垫。)。

二、托物言志,品礼赞之意。

(一)设疑过渡。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二)背景助学。

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设计意图:引入文章的背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三)精读探珠。

明确:第7段、第8段(诵读)。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通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明确:第7段,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要赋予白杨树这样的象征意义,文章需要做怎样的铺垫?

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作者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在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独特的景象)、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赋予白杨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

5.你对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有了怎样的认识?

明确:首先形神兼备地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设计意图:以抽丝剥茧的一系列问题为导引,结合文本的句段内容,带领学生学习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既加强了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又把握了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核心要义,可谓拨云见日、步步为营。)。

(四)演读小结。

1.小结:作者之所以赞美白杨树,是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和他们所具备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

2.师生表演读,体会并演绎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之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其中,师读第一个反问句,女生齐读第二个反问句,男生齐读第三个反问句,全班齐读第四个反问句,三名学生代表读第8段前两句,全班齐读第8段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在朗读中体会方法;在朗读中升华主旨。)。

三、品读语言,学礼赞之法。

(一)欲扬先抑。

1.品读两个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明确:两处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给读者制造出阅读的“惊喜”;同时,第(1)句牵引着读者,第(2)句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

(二)烘托蓄势。

1.品读下面句子,体会其妙处。

2.明确: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三)对比突出。

1.品读下面句子,说说为什么要写楠木。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明确:写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句段进行品读赏析,引导学生了解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及其作用,体会这些技巧的表达效果。)。

四、总结梳理,得礼赞之旨。

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篇所学:(一)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串起整篇文章;(二)在描绘白杨树形貌气质的基础上,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象征手法,赞美北方农民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三)文章运用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五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六

1、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想到20天后我们也将分别,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是啊,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白驹过隙……)

2、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是多么恰当啊!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把哪些成语归为一类?请你来教大家怎样记住它们。

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成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一”开头,aabc……)

(近、反以词,按同学的性格特征,按成语典故,褒义、贬义,编故事……)

4、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

5、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有才华呢?老师这儿有几组题目,你们每一个四人小组将通过选择序号来决定你们答题的类型。这儿有a、b、c、d、四个序号可供选择。

a组: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b组: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c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d组: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6、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

7、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会用了许多成语,但有些同学可能发觉自己的成语知识还有疏漏。希望你能用这最后的20天,更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积累。

(出示三首诗):

2、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

3、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推荐背,齐背)

5、指名交流,有感情地背诵。

(老师知道你们认真地找了很多,课后来背给我听好吗?)

6、小结:古诗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多积累一些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如果你能把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分分类,都背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

1、前一阶段,我看见很多同学都在写临别赠言,但写的时候挺发愁,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古人送别时会赠给友人什么话吗?他们会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勉励友人,或与友人共勉的话。

3、除了这些,你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想送给好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

4、学生补充课外名言警句。

1、这节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许多成语、古诗、名言整理、复习了,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如何运用。我想此刻让你再为好友写上一段临别赠言,你会有许多话要讲:或许你会用一些成语来赞扬他的为人,祝福他有美好前程;或许你会用一些诗句来表达离别之情;或许你会送上一句与他共勉的话语。

2、请你用心地、真诚地为你的好友写一段临别赠言。

3、学生写临别赠言。

4、学生交流临别赠言。

5、总结:我相信这些真情而意蕴无穷的话语,会让你在多年后再次翻开同学录时,回想起母校,回想起同学。或许,好朋友的一句话会陪伴你一生,激励你一生。

成语练习题

a 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1、小黄和王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中国申奥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十分高兴。()()

3、张丽的这个新朋友非常有学问,知识面很广。()()

b 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温文尔雅桀骜不驯交浅言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c 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d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1、人定胜()()津乐道6、投桃报()一穷二()

2、人才济()()征北战7、宁死不()()形毕露

3、语重心()()暖花开8、无()不入()虚乌有

4、声东击()()居乐业9、()冠李戴光()()落

5、至高无()()底捞针10、近()者赤,近墨者黑

()闻强识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七

二、 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 ) 瀑( ) 僻( )

渡( ) 爆( ) 避( )

qiang( ) he( )

强 和

qiang( ) he( )

2、补充词语

( )逸( )出 ( ) ( )玉立

望而( )( ) ( ) ( )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八

1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2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

1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2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我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写好日记由于我平时对学生的日记、读中学写、课后习作都抓得很紧,指导及时,讲评反馈比较到位,所以我班学生习作的复习重点不是反复的写作文,而是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上。

1、组织修改一个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点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对话、可以修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欣赏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修改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日记交流: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以集中审题和单独审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接把自助餐搬进复习课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题目进行审题并进行口头作文)。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九

5、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展示,培养复习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2、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收集复习资料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2、生交流步骤。(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们的答案)

3、老师总结阅读步骤,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步骤 :浏览全文 知其大意 找准句段 细细揣摩紧扣中心 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2、联系生活实际……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六要素……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阅读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1、下面我们带着总结的阅读方法,用提炼出的阅读步骤,完成练习。附阅读材料一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目如,毫

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联系上下文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学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课内阅读练习,快速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挑战能力;看谁最会学!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眉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去。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 仔细 精细 )!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 夸耀 夸奖 )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 放臵 搁臵 )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恍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 满不在乎:

(2) 恍然大悟:

3、认真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4、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6、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7、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a、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板书:好读书 不拘一格)

b、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板书:读好书 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七、作业(课件出示):

1、完成阅读练习《我的爷爷 》

2、推荐阅读《藏羚羊的跪拜》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拓宽孩子的读书视野,更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俄国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诵读,注意字音、节奏。

3、学生展示读(1—2个)。

4、全班齐读。

读诗,讲究的是细细的读,静静的思考。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歌,边读边批注,把你批注的内容或你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阅读的时候圈点勾画,并把你的感想、发现和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1、小组交流讨论。

这首诗歌,短短的八句,却为世界人民广为传诵,其中的魅力和巧妙到底在哪呢?请大家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小组交流,用以下句式表述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2、学生反馈

1、学生质疑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是什么意思?

(2)诗中结尾为什么会是“怀恋”而不是“怀念”?

(3)怎样理解“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2、有代表性的重点研究学生质疑的问题

1、引入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2、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诗中有两个词的含义需要好好体会,你来说说。

结束语:生活如大海行船,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请我们默默的告诉自己,一起来吧!“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一

正确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正确书写汉字,不多字,不少字,学会认真检查。

能正确背诵原文。

同学们,我们这本书共学习了20课文,其中有11非常好的课文需要我们背诵,从中我们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我们的记忆能力,那你的记忆能力好不好,按原文填空就可以对我们进行考核。谁背的正确、流利,书写正确,就会顺利通过。

1)看目录师生共同背诵目,并背诵。

2升国旗(五星)(我们)(立正)

4小彩笔(我们)

5寻找秋天(有一天)(小文)(小方)(小力)(什么)

6客人到我家(开门)(马上)(长大)

7共同的家(白云)(自己)(我们)(共同)

8笑声回来了(回来)(工厂)

11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3小小的船(月儿)(只看见)(星星)

16爷爷和小树(衣)裳绿(伞)真(好)

17遥控星星(小朋友)(这么)(关灯)(关上)

20脚印(你看)(竹叶)

在师生共同的背诵中,教师随时出现需要记住的词语。

2)延伸到其他课文

1《我们的学校》

每天,(大山)听(我们)读书,小河跟(我们一同)唱歌。

3、《我们多快乐》

同学们()跳皮筋,()踢足球,()荡秋千。()多快乐!

9、《奶奶笑了》

放学了,我回到家。(看见)奶奶生病了。

18《冬天里的大菜棚》

黄瓜(豆角)一层层,芹菜韭菜绿(生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指名填空

2、强调:要明确是哪课文的内容,括号里填几个字不一定,但一定是我们会写的,就不要写拼音了。

3、填空后要根据课文内容去仔细检查一下。

按原文填空很简单,明确课文是当先,正确书写好汉字,拼音统统靠一边,写后检查很必要,干净、工整不一般。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二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大小写字母。

2、通过填空组词进行词语搭配训练。

3、让学生句中体会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具体、更生动。

4、指导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朗读短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复习汉语拼音;读字饿、组词,了解字词句之间的关系;朗读短文。

学生练习为住,教师指导

幻灯片

(完成第一至四题)

一、提出学习要求

交待这一节课的训练内容,在大写字母右边括号里填写小写字母,练习词语搭配,读读学过的词语,进行句子比较。

二、练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要求。(10个大写字母分组排列,每组字母形体相近,学生易混,通过区别、比较,加深印象,并对照大写字母填写相应的小写字母。)

2、学生小声认读大写字母,读呼读音。

3、指名读。

4、学生一组一组辨认,说说每一组字母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5、学生在括号里填写相应的小写字母,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小黑板订正。

三、练习第二题

1、学生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组词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恰当,帮助学生丰富词汇。)

2、先读左边三组,指名渎。前边的词已经表示“怎么样”,后边填上“做什么”。如,高兴地(说笑),(可以说出不同的词语,最后选择一个填写在括号内。)

3、先自己在括号里填写,同桌同学检查,幻灯片订正。

4、再做右边三组,指名读。右边三组词光说“怎么样”后边填上具体事物的“名称”,即什么东西。如,圆圆的(月亮)

四、练习第三题

1、学生读题目,明确要求。(目的是复习要求认识的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五、练习第四题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用幻灯片打出句子,进行对比。)

2、打出第一组句子。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说说句子的意思。再指名学生读第二句,比较一下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什么词语,说说第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多了“高兴地”、“甜甜地”,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了。

3、学生自由读这一组的句子,进行体会。

4、第二组句子用学习第一组的方法练习。

(完成第五题及写字训练)

一、练习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

(1)要读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迅速看拼音,再读几遍生字,读熟了,再连起来读句子。

(2)按标点符号停顿。句号比逗号、分号停顿时间稍长些,最后一句是感叹号,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二、写字训练

先让学生读题目要求。

1、把田字格中的字按顺序读一读。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都是左右结构,每个字的写法要注意什么。

“醒、群、顺”左右要匀衡,写时要紧凑。“顺”字左半部的“川”字略窄,右边的“页”稍大些。

“摆、胸、姨”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摆”字右半部上面的“四”字要写扁。“姨”字最后一笔的“捺”要伸出来。

3、学生练习书写。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三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本次考试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在总复习当中,应该加强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要注重复习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考试内容、要求: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7——9年级)”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试卷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从五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查。

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毕业生经过九年的语文学习,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学生能以胸有成竹的姿态投入到检测之中。但面对语文考试,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语文素养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部分学生在语音、字形、字义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部分学生对词义、词性、修辞、病句的修改,尤其是关联词的运用了解还不够;。

3、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4、在阅读文章时,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需大幅度的提高;。

5、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还不够,尤其是文言虚词和实词的理解还需不断加深;。

6、学生在文学常识、语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7、学生作文是一个最头疼的问题,遣词造句、布篇谋局、审题立意等多方面都急需提高;。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四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非常)(以之为异)。

4.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

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便舍船,从口入。(放下)。

7.初极狭,才通人。(非常)(仅)。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整齐的样子)(类)。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竟然)(哪里)。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全,详细)(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都)。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更不用说)。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请)。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对…..说)(值得)(桃源之外)。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到)。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

22.闻之,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计划。)。

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实现)(不久)(渡口)。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只是)(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这里指_琴)。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大多)。

29.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很多)。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用)(雕刻)。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顺着)。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同“又”)(大约)(左右)。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起)。

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拿着)(说话)。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靠近)。

41.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极像)(举)。

42.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同“屈”,弯曲)(靠)。

43.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

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椎形发髻)(靠)(同“横”)。

4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平)。

46.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

4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4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

4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通“举”)(培养)。

5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以…….为子)。

51.男有分,女有归。(职分)(女子出嫁)。

5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憎恶)。

5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样….就)(发生)(_)(兴起)。

5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这)。

55.造化钟神秀。(聚集)。

5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同“层”)(眼角)。

5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

58.浑欲不胜簪。(简直)(禁不住)。

59.暮投石壕村。(投宿)。

60.老翁逾墙走。(越过)。

61.吏呼一何怒!(多么)。

62.三男邺城戍。(防守)。

63.二男新战死。(最近)。

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苟且)(停止)。

65.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还能够)。

6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全)(同“缺”)。

6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6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6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快)。

7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冲荡)。

7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

7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连接)(延长)(凄凉怪异)。

73.两岸石壁,五_交辉。(辉映)。

7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7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

7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77.月_入户,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78.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7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

80.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

8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动词,画着文_)。

82.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租用)(租用)(许,使)。

83.湖中人鸟声俱绝。(都消失)。

84.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这)(凌晨)(撑)。

8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白)。

8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8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畅饮)。

8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89.带月荷锄归。(扛着)。

90.但使愿无违。(只)。

91.仍怜故乡水。(爱)。

92.拄杖无时夜扣门。(一定时)。

二,翻译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4.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俱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屋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_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片面的人完全一样。

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村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说啊!”

1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17.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8.苔痕上阶绿,草_入帘青。

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惟独喜爱莲____莲从淤泥易地而处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_;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_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2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28.技亦灵怪矣哉!

译: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3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3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_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2.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_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6.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的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9.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40.两岸石壁,五_交辉。

译:两岸石壁__斑斓,交相辉映。

4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4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_了。

4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在水中交错的藻、荇。

46.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当潮水从浙_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_的线。

47.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_,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呑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8.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_舞_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_,挥_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49.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_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五

课文按游览顺序写的,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评价过程。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由导读引入,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然后以小导游的身份去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然后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自己做出解答。最后由录像引导学生理顺课文,并总结课文内容。

录音带、投影片、录像带。

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提出问题,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跟爸爸妈妈去哪里旅游过?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2、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三、读懂课文,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读,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点?

3、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着重理解:“映山红”“新绿”“或浓或淡的新绿”“明艳”“眼前一片明艳”“时而”“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随着山势……”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个人自由读,边读边想路上看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外洞、内洞的特点。

1、默读,想想外洞和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在这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着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理解“变化多端”和“形状各异”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叫做双龙洞吗?(因为内洞有两条龙。)。

(5)这两条龙实际上是什么?(石钟乳)理解“蜿蜒”

3、课文哪一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

(1)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什么?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作业设计。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内容。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印象。理出泉水流经的路线,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给同学们背诵一下吗?

2、指明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找出课文中写水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讨论,巡视指导。

3、集体讨论。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

三、教师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条理很清楚。

四、画图,发挥想象力。

2、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吗?

作业设计。

1、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

2、根据画面,把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六

3、《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材,鸣之不能通其义。食马者的愚蠢无知的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岳阳楼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及滕子京政绩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七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词语。

二.重点作家作品。

孙犁,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解放后,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断论》等。

西蒙诺夫,前苏联俄罗斯作家。主要作品:剧本《我城一少年》,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曾获得斯大林及列宁文学奖金。

雨果,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_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湖北武x人。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散文集《梦谷集》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著《唐?吉诃德》。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苏无锡人。于1935年与杨绛结婚,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千年一叹》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江苏苏州人。主要作品:长篇《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关于新闻。

新闻又称消息,指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侠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我们课文学习的新闻就是消息。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新闻的标题是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主题式;主题加肩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

关系(主题是消息的核心事实;肩题也称引题、眉题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副题也称子题、辅题对主题进行补充注释。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肩题在主题上面;副题在主题下面,字号稍小。)。

2.导语,位置(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

内容(消息中最有价值,最核心事实的概要。)。

写法(对主要的事实作简洁描述;对报道的事实作精辟的评论;对报道的问题作尖锐的提问。)。

3.主体,内容(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结构(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4.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种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位置(一般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5.结语,位置(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可以不要结尾。

方式(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束;对发展趋势作预测;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6.新闻的要素,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原因:解放全中国。

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四.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常见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

1、能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意。

2、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记叙文的要素、线索、写作顺序等。根据各部分之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中心思想。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词、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对人物、作者思想感情能作出评价,谈出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二)考查题型。

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选择题极少穿插使用。一些能表现学生阅读感受及阅读体验的题和赏析题进一步增加。

(三)复习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的行踪或命运。

事件发展物品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等。线索在文章中往往是有标志的,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5、描写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6、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语句,它们往往是文章中心的体现。

7、要特别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8、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很少有说明。

9、划分段落的方法有: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10、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2)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达出来,缺一不可。

五.说明文的阅读。

1.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

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3.理清说明顺序。

4.“九大”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摹状貌打比方画图表。

下定义作诠释(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初二语文复习课教案(精选18篇)篇十八

(1)语文积累与运用方面:词语(包括成语等)积累不够丰富,所以根据拼音写汉字、成语填空和运用下文分析词句、中心思想的分析与主要内容的归纳、重点词句的赏析等均需进一步训练。

(2)文言文阅读方面:文言词法与句法尚缺乏明确的了解。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不够系统化。对课外文言文尚有胆怯心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写作方面:审题能力、选材立意的能力、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均需进一步提高。

2、后进生情况。

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属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指导。

二、复习教学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语文积累与运用:。

(1)要正确书写和朗读本册课文中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以及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语,有关重要词语要能够解释,并适当积累一些课外的词语,包括成语、格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广告语等。

(2)正确理解并默写本册课本中的古诗词,并积累相应专题的诗句,学会赏析诗歌。

(3)掌握仿句的答题方法。

(4)熟悉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或探究题的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5)掌握本册有关的名著常识,并适当延伸其他重要的名著。

(6)学会修改病句。

(7)强化书法练习,让学生认真进行作业本的书写。

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了解常见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倒装句等。掌握课文中的词义,能翻译课文中的文句,能读懂与课文相同难度的课外文言文。

4.写作:。

(1)提高审题能力、选材立意能力、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

(2)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熟记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文名篇和同龄人佳作,能体会别人的写作技巧并加以学习。

(3)学会体验生活,从中撷取写作题材。学写记叙文(包括散文)、诗歌和议论文。

三、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要纵览整册课文,找准本册课文的复习重点与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使复习课有的'放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精选习题,讲深讲透,以起到举一反三之效。不搞题海战术。

3.上课要有趣有得,既不使复习枯燥乏味,又能扎实有效,落实双基要点。

4.抓好扶优补弱,努力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要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督促检查及辅导,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教给复习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复习,能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课外复习巩固,并定期检测效果,起到鞭策作用。

四、复习任务安排:。

1、生字词、背诵默写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复习,以练习卷的形式来考查,课前给学生发卷,让学生照着试卷找答案,课上直接作卷。

2、文言文也是以读、背过关形式复习,以书面练习卷考查为主,严加落实,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下。

3、阅读理解分为现代文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理解。注重指导学生的答题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作文指导一课时,有重点的指导,结合学生平时作文的情况,强调该注意的事项和写作方法。利用三个早自习让学生读中考满分作文,加强学生考前语感构思立意等方面能力。

5、期末复习要点让学生先做后记,加强记忆,逐一过关。

6、综合检测,模拟期末考试。

五、课时划分:。

1、积累与运用(5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d、对对子、名著导读。

2、现代文阅读(5课时)。a、课内阅读(2课时)。b、课外阅读(2课时)c、总结(1课时)。

3、文言文阅读(5课时)。

4、作文(1课时)。

5、综合检测,模拟考试(4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班主任工作计划(优质12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完成需要班级全体教师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请大家参考以下范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本学期开学后,根据学校安

    初中地理教科研工作计划(实用16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升工作质量。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的工作计划书经验和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工作计划书。

    开学期间幼儿园后勤园长工作计划(实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教师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的,用来指导和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我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例,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语文六年级部编版教案(通用14篇)

    在教学中编写教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上的

    小学冬季防火安全教育教案(通用20篇)

    编写小学教案有助于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冬

    中国鼓音乐多媒体公开课教案(精选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设计的基础,能够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通过听赏、看图以及游戏等

    在公交车上(实用17篇)

    优秀作文是积累和运用大量词汇和表达技巧后的产物,代表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人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工作计划大全(19篇)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工作报告,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改进工作方法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给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全册大全(20篇)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为了教授某一课程内容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它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帮

    心理部推送工作计划(优秀15篇)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规划和定制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提前思考和安排工作步骤。来看看下面这份工作计划书范文,或许对你的工作计划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