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念青松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展我们的写作思路,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多样化。下面是一些范文的示范,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一

摘要: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规划到组织和引导院系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科学的、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制僵化。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传统的经验都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制约,机制比较僵化,不灵活。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痕迹,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突出,和现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跟得上发展的速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在高校中分工管理不明确,管理机制僵化。

(二)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总体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是教育强国,还有相当一批院校没有形成健全的、完善的科学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我们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教学管理干部交替频繁,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健康发展。

(三)考核方式死板。现有教学考核制度尚未明确,所要考核的对象和方向还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死板。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太过于去注重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向导,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和扩张。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但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上也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滋生,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职业信念动摇、师德失范、责任感削弱,教师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在目前教师职业还比较清贫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有科研项目的稿科研,没有项目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社会兼职,到民办学校及社会培训中大量兼课,甚至有的人堂而皇之的在外面做起了生意,搞起了经营,教学成了副业,自然也就投入不足了。

(二)学校现行职称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导向性影响。我国流行一般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是“一个中心学校”,重点大学既以教学为中心,又以科研为中心,是“两个中心学校”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学校”。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以其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多少为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主要靠科研成果和论文。

(三)教学管理不到位。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师和教学采取的的弹性方式管理,这些都是由高校工作的特点来决定的,在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那么在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这样虽然利于教师的研究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得教师的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作业批改、实验指导等处于失控状态。加之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导机制不完善,教师上课如何,甚至是否空堂都无人过问。虽然多数高校也有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但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很难用几个简单指标来衡量,所以为评估而评估、重结果不重过程、有量的衡量而无质的把握便成了高校课堂检查评估的一大特色。

(一)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要积极探索建立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分散教学管理职能,对于原来高度集中的权利进行重心下移,实行纵向权利结构的调整。要对高等院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责权,适度地进行分级教学管理,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第二,就是要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的局面。

(二)创新管理手段。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通过分析专业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求,如制定教学计划,不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培养目标不同,也要不相同,教学计划要有自主性、稳定性、可变性、可行性,提出的创新要求是科学定位、充分调查、系统优化、注重实效、严格实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同时为我们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实施指明了方向。

1.信息化管理。it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总的来说,对it技术的依托,根据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能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所执行的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广义上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狭义上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当今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籍的管理。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籍管理制度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通过学籍管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学籍管理制度是树立良好教风、规范教师教书育人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一些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并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便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考核政策。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而综合打分的办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的平衡,在治理结构上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就其评价结果本身来讲却不过是谬上加谬。

四、结语。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前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教学过程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参考文献:

[2]梁海波.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研究[j].科学新报(教育科研),(06).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二

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是国税系统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加强对这些资产的管理,维护其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国税机关的重要职责。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管理要求。但由于国税系统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等问题,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将就当前国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粗浅探讨。

目前,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调拨手续不规范。

突出表现在上下级之间调拨资产的口子多,如稽查、税政、人事、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有些是由上级对口部门直接调拨,其中,绝大部分的调拨设备无相关调拨手续。下级对口单位接到实物后未向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申报,导致该资产无法入账,因此造成资产管理家底不清,给工作上造成被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主要是对资产的`使用者、保管者的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即使将责任进行了落实,但有些部门的财产保管者也只是虚设,没有真正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监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等,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

(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高。

表现在一方面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公家的资产只要自己不带走,不有意破坏,就没有其他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购买后审批、先处置后报批、新分配后报告等现象还时有存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

实行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是从开始的,由于当时对资产的估价不准,虽然有些可以查找原始凭证,但更多的则无法查起(如国地机构分设前的资产、调拨资产),造成了资产计价价格千差万别。同时,随着机构、部门的多次改革,资产的频繁调动,也给资产的账实核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有些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处置不及时,处置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国地税分家时遗留的资产闲置;二是在进行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分局(所)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三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了防止系统内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加强监管、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一是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行为规范、手续简化。三是要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监督机制贯彻始终,以确保采购质量。四是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归口管理,统一购买,统一调配。

(二)加大资产日常管理力度。

一是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省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成“申报―审批―购置―核算―管理―处置”基本程序进行分段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环节重点监督需求部门是否做出购置计划和安排相应的预算;审批环节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分别审批,有无擅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核算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及时登记有关账册,并侧重于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管理环节重点监督有无固定资产流失。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和卡片对应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是否依照规定权限审批后合法处置。

二是资产调拨应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并做到先开单、后提货,统一凭财务的调拨手续办理,不得由多部门分配、调拨。

三是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财务,监察、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四是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五是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三)完善资产核算软件。

由于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当前,虽然国税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该软件与资产的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数据统计方面不完善,对同一内存或同一容量的计算机设备在统计上无法操作。建议针对不同的设备,在型号、特征、规格上进一步细化,提供可选项,如对计算机,可设置内存、硬盘容量、显示器类型等指标,便于准确登记和数据查询。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三是对资产的各项调拨、处置、报废、新建、领用、移交等单据、文书统一格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四是设立专职资产管理员,建产定期培训制度,对其进行专项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加强监管的能力。

(五)做好固定资产投保工作,规避资产风险。

我省国税系资产投保工作,在车辆保险方面作了有益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资产损失。但其他资产由于省局没有统一投保,也没有下拨专项经费,因此各地投保积极性不高。建议省局扩大资产投保面,特别是房屋和电子设备能统一投保的统一投保,统一投保有困难的,每年下拨专项经费让市、县局投保,以规避资产风险。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三

摘要:企业保卫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社会治理中逐渐占有重要的部分。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治安状况存在聚集性、突发性等特点,往往是影响力大,牵涉面广。对于企业来说,它之间关系着安全生产以及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当前我国企业保安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又该怎样去解决,这是将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也再不断扩大,呈现扩大规模大、物资周转快、信息范围广等特点,同时,也向企业内部呈现出了高度的集聚,逐渐打破了单一条件下,比较封闭的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并且还使得影响企业保卫工作的因素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等,甚至是综合性因素。当前,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更加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治安问题的诱发力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壮大、做强,但是随着企业的深入发展,规模和人数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日渐多样、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信息传递量加大,等等这些变化会让企业保卫工作形式变得复杂,特别是经济结构最终导致的收入差距变大,往往会出现一些盗窃、抢劫、诈骗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仅出现于社会中,也出现在企业内部,这些现象的出现往往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容易引起对保卫工作人员的围攻,甚至是出现某些过激行为,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危害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对正常的生产秩序产生影响。

(二)企业容易忽视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经济效益背后的企业保卫工作,特别是忽视对要害部位的保卫。往往产生对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现象,最终使得企业内部保卫工作存在漏洞,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落实程度不高。与此同时,外来打工人员逐渐增多,管理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企业经济运行往往受到影响,企业生产设备、仪器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上述所提到的方面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都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行,当然也是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一旦问题出现,对企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经济收益受损的同时带来企业形象的破坏。

(三)企业保卫工作内部存在矛盾。当前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大发展的同时带来人员的快速流动。但是由于企业对于保卫工作的不重视,传统思维模式下对于保卫工作的错误认识,往往对于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重视不足,导致保卫工作队伍待遇低、人员呈现老弱、人员配备不齐等现象的`发生。加之企业保卫工作在当代企业中的错误认识,导致保卫工作人员地位较低,部分人员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工作没有积极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遵循老旧的工作方式,停滞在原有的守株待兔的工作方法,这些共同导致了企业保卫工作基础弱,工作能力差,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最终让企业保卫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从上述来看,当前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对企业保卫工作要存在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通过机制创新、体制改革的途径提高保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保持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平稳,如何加强内部的稳定,这些都是关系到企业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方面。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保卫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提高企业保卫工作的服务能力、预防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保卫工作人员的物质待遇,并通过后期不断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通过强化能力而不断增长企业保卫工作队伍的能力。在企业中,解决好保卫工作地位问题,职责不清问题,队伍配备不齐问题是当前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把保卫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企业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把稳定工作做到平时。

(二)加快规章建制的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对企业保卫工作进行开展,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可以进行责任的落实,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规范保卫工作,体现实效性。在规章建制的过程中,企业要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强责任制的出台和落实,通过制定科学的内部防范措施,防范企业内部出现小事不断的现象,变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的服务,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这样可以做到有事快速反应,工作反馈及时,特备是对重大、紧急事件的处理,可以进一步维护好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让工作尽可能多的落到实处。

(三)加强技防设施的建设。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要积极的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法和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做到稳、准、狠。企业保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环境,多方位、广覆盖的安装监控系统、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从实处做好对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防护,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要做到不断加强企业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根据人员结构和工作性质制定学习方案和培训计划,通过后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任务到人,统一领导,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让企业的保卫工作更出色。

总结:

企业保卫工作至关重要,切实加强保卫工作部门的建设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何更好的在实践中端正态度,创新方法将是做好工作的持久性话题之一,所以,作为企业保卫工作者一定要端正态度,从企业着手,丰富工作内容,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担负起为企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塔宏伟.浅谈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j].才智.(20)。

[2]田继文.治安保卫工作要防患未然[j].农业发展与金融.(07)。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四

(一)管理观念落后,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高校的资产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拨款,我国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存在着“注重资产采购而忽略资产管理”“重视有形资产而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观念,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意识淡薄。在落后管理观念的指导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整体较低,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资产管理混乱。

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很多时候甚至无章可循,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执行力较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例如资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高校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没有定期核对资产账务,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明,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另外,不同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相互分离,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以后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领用人、使用人、使用单位、存放地点等等随时可能变化,但高校往往缺乏应对这些变化的后续跟踪管理制度。

(三)管理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管理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缺乏动态管理。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使用计算机专业资产管理软件,但仅限于基本的数据录入和查询,购入的网络版管理系统也只是网上上传数据,而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无法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实时对账和信息共享,更谈不上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流动和调剂使用,严重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无形增加资产风险。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有形和无形损耗,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在不断贬值。而高校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虚增,从而其账面价值一直反映的都是历史成本,无法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导致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出入,使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其更新资金需求的测算,同时财务信息反应失真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家财政拨款部门对高校财务报表的实际需求,容易出现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现象,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的风险性。

(五)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制约资产管理健康发展。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而管理队伍建设却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是作为最基层的部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无法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另外,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特别是院系基层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或辅导员兼任,流动性较大,而且面对数量庞大、种类复杂的资产,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知识,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此外,资产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资产账目交接不及时,使得后续资产管理员对自己职责管辖的资产账目不清,进一步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管理观念,像抓教学、科研工作一样抓好学校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其次,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多头分散管理”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每个资产使用单位配备资产管理人员,形成层次清晰、职责明确、方便监督管理的资产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职能,使其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做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套符合高校实情,方便操作的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一,完善固定资产的报账验收制度。资产购置以后,使用部门要及时上帐,资产的入库、调拨等都要有验收环节。第二,完善资产的清查制度。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严格的、可操作的资产清查,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弄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第三,完善报废处置制度。成立固定资产报废审查小组,对上报的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鉴定,呈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核销。对报废、调出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做到入账要及时,销账要同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并与财务部门及时核对账目,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符。

(三)利用现代手段,加强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存放分散、年度跨度大,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网络化、跨校区管理,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便于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可避免账实不符、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同时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现象;最后网络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增加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计提折旧核算成本,准确反映资产状况。

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能够准确地了解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损耗情况,使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这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部门无偿占用固定资产,使用者不注意保养和维护,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压力,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

(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规范资产管理工作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资产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较强,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加强自身学习外,还要及时掌握资产管理的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校资产管理监督队伍,强化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总结。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同时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在我国,除民办高校外,普通高等院校是由国家投资举办的,在性质上属于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组织,而且根据《担保法》的规定,高校的资产不能作为其债务的担保,因此,在高校要不要负债融资,负债融资是否考虑财务风险等问题上,多数高校的管理当局都持这样一种理念,认为高校是国家的,高校之所以走负债融资发展之路,主要是因为国家财政拨款主渠道不畅,高校负债融资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发展资金的缺口问题,而这一资金缺口最终应由国家来补齐。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所以大多数高校在负债融资发展上,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从银行贷到资金,而对于什么时候偿还贷款,如何偿还等问题考虑得较少。高校管理当局这种轻视财务风险的倾向,极易使高校因为偿还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

2.2高校负债规模总量失控。

1999年8月26日,中国银行与清华大学签署了“银校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向清华大学提供10亿元的授信额度,迈出了我国银行和高校合作的第一步,此后,建行、工行等多家银行纷纷与高校开展合作。在高校贷款普遍化的同时,贷款额度也迅速增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约为1500亿元至亿元,部分高校贷款甚至已经达到数十亿元。3月底,吉林大学自曝负债30亿元,并在校内征集解决财务困难的建议,这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并引发社会各界对高校贷款问题的广泛关注。209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高校形成的债务达2000多亿元。高校贷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性问题,当前随着我国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它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承受之“重”,总体上讲,高校的负债规模已经超过了其实际的承受能力,在总量上呈失控状态,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2.3融资手段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高校扩招后,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高校通常寻求向商业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负债融资使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高负债率的问题。一旦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将导致高校财务状况不稳定,极易陷入财务危机,这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被迫通过拍卖老校区、出让闲置资产等途径来偿还借贷资金。理论上高校还本付息的预期是招生规模扩大产生的规模经济,但国家或地方政府未来经济发展、政策等及对专业的饱和程度,都会对高校招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招生规模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时,银行还本付息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的信用形象。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六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政府资产管理执行的不到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都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本文重点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作用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之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比如购置随意性大、重复购置、对有些资产处置不够恰当等,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和制度有很大关系,会计核算的滞后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应该积极改善,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以一般的国有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处理。第一,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流失。重复建设和重复购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并不少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第二,会计核算工作比较滞后。会计核算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入账和销账都不及时,常常导致账实不符。还有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够准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估量不够准确,比如只按照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安装费等其他额外费用。第三,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意识淡薄。国务院文件明确划分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限,但在执行中管理体制始终不顺,缺乏指导和协调。多数单位重视不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完善,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应。单位会计一般无法确认固定资产数目的多少,也无法确认固定资产价值的增与减。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转,下面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第一,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摸索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办法和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完善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同时应该建立起资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并把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遵守《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且在此框架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加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第三,借鉴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当前很多单位考虑的问题。第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名目繁多、这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掌握固定资产流动,建立实用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跟踪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财政部已经颁布相关的条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使之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财务状况、管理状况、产权意识、法律意识都应该引起重视,克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以及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灵活和高效,使各项工作能够健康开展,遏制固定资产的流失,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以保值和增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相符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谭媛尹.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务管理,(04).

[2]李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9,(12).

[4]崔兴平,李述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谈[j].宁夏农林科技,2009,(o6).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七

摘要: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本文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与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增长和提高。但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利用率不高,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一直存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院校新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其保值增值的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

[1]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管理体系,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没有明确,虽然有些高校设置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但挂靠在财务或设备部门,管理人员只是兼职,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工作缺少独立性无法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机构的设置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最终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与无序.

[2](二)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意识淡薄传统的观念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培养人才和科研任务的消费性事业单位,投入到资产上的资金不能收回,不能求得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讲究社会效益,因此造成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使得部分资产闲置,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不太重视对资产的管理;重视对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资产使用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根据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只需全额直接列支,不计提折旧费和分期摊销,因此,固定资产无法反映其新旧程度及现值;对购置、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等没有及时进行入帐,各种原因造成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严重偏离现值,以至于无论财务部门还是资产管理部门都无法清楚地掌握校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严重影响学校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四)固定资产购置没有采购计划,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大,没有完全以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出发点,随意编制采购计划或根本没有计划,即使搞个论证会也是“走过场”,对设备购置的控制不严格,所以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较多,有的设备数量虽多,使用率并不高,造成设备闲置和浪费,致使有些固定资产购进后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造成资产的浪费和隐形流失.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其次,在各院系、处室设立二级管理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包括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辅助帐、实物的保管和房产、实习场地的管理,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清产核资的具体工作等。这样实行层层管理,可以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更加严谨和科学.

[3](二)更新观念,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高校要树立效益的观念,强化资产的管理意识,要认识到固定资产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在高校管理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加强全校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闲置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使其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发挥其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4](三)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是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确保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不但需要制订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固定资产登记、保管、赔偿、核查、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增减、转移、结存、分布等情况,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实施.

(四)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提高使用效益根据单位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各部门资产配备情况,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预算,超预算采购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不得随意购置;对须进行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应做好组织.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维护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权高校对已经或准备投入到校办产业的经营性资产,要按照程序,经资产评估机构对这些资产进行评估,另外高校应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维护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权。要制定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分明,确保高校的经营性资产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5](六)高校固定资产也应提取折旧为避免出现高校设备陈旧、老化、跟不上高校快速发展需求的现象,高校的固定资产必须计提折旧,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现有固定资产价值和规模及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可以使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管理等工作,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可以增加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减少负担;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计算出人才成本和各个方面的创收收益.

参考文献:。

[1]何千.许本利.略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3.

[3]汪汉荣.浅议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3.

[7]施笑贞.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4(1):57.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八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竞争已成为新时代的又一主题。众所周知,竞争是全方位的,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当然也有地区之间的竞争。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一个城市要想在平凡中突起,城市营销是基础,也是保障。

一、城市营销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城市营销”概念与西方的“国家营销”理念可以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菲利普·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中认为,一个国家,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他认为,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国家营销应当突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由“国家营销”衍生二来的“城市营销”,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比较明显的内涵。城市营销实质上是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某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丰富的向购买者兜售。它包括一个城市内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乃至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等全方位的营销,其营销市场既包括本地市场、国内市场以及海外市场,还囊括了互联网络上的虚拟市场。

城市营销作为一种广义的营销,符合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需要解决以下五大基本问题:第一,为什么营销城市。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各城市由上级政府计划性地分配资源到相互竞争有限资源,城市竞争开始出现,营销作为竞争有力的手段应运而生;第二,谁来营销城市。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城市营销的主要行为者包括三大类:当地行为者(又分为公共部门行为者和私人部门行为者)、区域行为者和国际行为者。按照我国的国情,可分为政府机关、公共组织、企业和个人;第三,城市营销给谁。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找准城市的顾客也就是市场营销中的目标消费者十分重要。必须通过市场调查等手段,了解城市的细分市场,熟悉目标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城市营销的顾客包括投资者、旅游者、创业者、工作者、生活者、消费者等;第四,城市拿什么营销给客户。这个问题是关于城市营销的产品,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尼科尔斯说“产品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种思想、一种实在的物品、一种服务、一项政府规划、一个慈善机构、一种福利事业,或者其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人的事物。”在城市营销中,除了有形的各种产品外,还涉及了很多无形的产品,大体包括环境、产品和人;第五,如何营销城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城市也应该如此发掘自己城市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采用科学系统的营销方式,城市才能脱颖而出。关键的一点是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真正满足城市顾客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推销范畴,体现当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精髓。

目前,我国学界对城市营销概念的阐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较权威的认为城市营销是指城市根据其现有或潜在的目标市场如市民、旅游者、投资者、企业、出口市场等的需求及竞争现实进行甄别、发掘和创造城市的价值与利益,通过设计、生产和提供比竞争城市更能满足城市顾客特定需求的城市产品或服务,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系列研究、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近年来,城市营销正日益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资源配置完全按国家命令执行,加上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所以这段时期的城市营销大都是无意识的,影响城市营销的要素也很单一,城市产业居于核心地位,其他营销要素往往是因此衍生出来的。

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城市营销的萌发时期,这一时期,城市营销并没有本质的突破,但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利用现有的资源引资,如以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优惠政策等来吸引投资,主要是外资和民营资本,并开始在城市文化层面上发展,涉及到民风民俗、历史传统等城市文化方面的内容。城市品牌逐渐涌现,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后,是我国城市营销的发展期。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对各种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影响逐渐深入,部分城市开始用营销理念来规划城市,以城市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战略在部分城市开始形成。

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城市营销目前还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城市营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营销理念有待普及,理论和实践都有待创新。

1.城市营销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普及。

由于我们对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甚至存在概念上的误区,也由于城市营销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理论上的滞后阻碍了实践的发展,导致城市营销的观念远未普及。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明确提出营销城市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少数大城市,有城市营销意识的也只是到地级市,大大部分县级市完全没有城市营销的概念。大连、福州等市有城市经营的实践,但是城市营销的观念尚未明确形成。厦门、珠海等沿海各市,威海、蓬莱等山东诸市,黑龙江等省也只是在城市形象传播方面进行了实践。

2.城市营销理论还不完善。

由于我国城市营销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因此理论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从而不可避免地给工作上造成了一些思想误区。首先表现在对城市营销的理解存在误区,一些机构认为城市营销只要能创造经济价值,其它什么都可以牺牲,从而导致城市的文化、美学、生态等方面的价值严重缺失。从本质上讲,城市营销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这种需求不仅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因此,城市营销不仅不排斥城市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相反,它有助于一个城市的这些价值得到推广和社会认同。其次,还表现在城市营销的理论研究滞后。由于我国城市营销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实践方面有一定发展,但对于城市营销的理论研究还缺乏准确而全面的理解,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对于已经有营销实践的城市来说,由于对营销什么,怎么营销还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致使在实践上表现出营销活动的盲目和混乱。

3.城市营销缺乏整体规划。

一个城市要想在营销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合理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城市发展的指南,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仅靠工程技术知识,还必须从整体上强化城市营销的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营环境。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营销的整体规划相当缺乏。大部分城市根本就没有把城市的营销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而是割裂开来的。

4.城市的品牌核心价值不明确。

城市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可以体现在与城市相关的所有要素上,如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等。无论是哪种要素,一个城市的品牌核心价值必须代表该城市能够为社会大众带来何种利益,这也是这座城市在商业竞争社会存在的理由。但就目前我国城市的营销实践来看,能够真正明确这一点的并不多。相反,大部分城市在进行营销推广时,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手段和内容,比如宣传当地的优惠政策、发展潜力等。事实上,这些因素其他的城市也具备,人家为什么偏偏选择你呢。所以,这是我国城市营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5.城市营销实践中盲目模仿,竞相攀比。

很多城市为了加快本地发展,在进行城市营销时一心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甚至照搬其他城市的营销方式。从哲学上来讲,这是极其错误,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照搬他人经验,没有和自身的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到头来反而找不到自己的特色和方向,最终将给城市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导致城市品牌建设表面化、同质化,从而削弱了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此外,很多城市为了扩大影响或是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显示政绩,不惜一切代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且互相攀比,这必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城市营销也是非常不利的。

6.城市政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政府部门在城市发展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的工作效率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营销过程中,城市政府是营销的主体,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这一主体作用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由于部分政府决策暗箱操作、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等,导致了城市营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我国城市营销的策略。

1.重视城市营销理念,正确理解城市营销。

任何一项改革,思想的解放是关键,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就,城市营销工作同样如此。随着城市营销的不断普及,城市管理者必须转变思路,以现代营销观念来营销城市。城市政府部门,特别是高层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由以前的以“城市为中心”的理念转向以“城市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

2.正确分析城市营销环境。

城市营销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营销的所有方面。只有认真分析城市营销环境,才能发现机会和威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城市营销的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国际环境。城市营销的国际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只有很好地掌握城市营销的国际环境,才能为我国的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城市开展营销活动提供更多的国际契机。第二,国内环境。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国家在推进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这为我国城市营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三,区域环境。同一区域的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营销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和整体发展目标,与其他城市形成互补和协同的关系,共同推出一种区位形象,营造一种区位吸引力,形成城市消费者在该区域的集聚效应。

3.挖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时候,城市在某些方面的特色可以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该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竞争中制胜的法宝。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加剧,我国城市面临全方位的竞争。塑造城市品牌是增强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也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城市中,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与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初步联结,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受到国际城市的竞争压力。只有打造城市品牌,才能使城市取得竞争优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独树一帜。进行有效的品牌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品牌塑造科学化、加快我国城市品牌化进程、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4.正确锁定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

科学研究表明,每座城市由于定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决定了其在经营过程中不可能满足所有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一座城市的经营目标只有集中于有限的城市消费者市场,才有可能在目标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为此,城市营销者应运用城市营销市场细分策略进行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目标市场,从各方面培养和强化自身的特色,塑造特定的城市品牌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印象和偏好。

5.合理运用整合营销传播。

城市营销需要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对城市发展的资源进行整合,需要以城市消费者为导向,用多层次、多功能、多结构、多目标的手段对城市的产业、功能、投资、布局、人口、生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策划方案,明确提出城市产品、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按照方案具体执行时,还要定期反馈,监督城市营销的各方面工作,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调查各阶段实施的效果,根据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形成统一的城市营销目标,避免传统营销方法中以产品为导向产生的弊端,增强城市营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

在进行城市营销时,首先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断促进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城市营销需要正确的创新,也需要持久的创新。同时,还要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不该管的不能管,该管的就一定要管好,要不断推进政府内部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同时,政府作为城市营销的主体,必须不断加强城市营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我国的发展需要城市的成功。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可以归根于是中心城市及其所在地区之间的竞争。面对国内外各种经济形势,每一个城市都要抓住发展和崛起的机遇,规避失败和衰退的风险,最大化地吸引投资者、旅游者和居住者,实现城市的脱颖而出和展翅高飞。避免失误的最佳办法之一是进行系统、科学的城市营销。

参考文献:。

[2]左仁淑崔磊:城市营销误区剖析与城市营销实施思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3]康宇航王续琨:论我国城市营销的现状及其策略[j].江淮论坛,(3)。

[4]陈章旺:我国城市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5]王军:引领城市迈向营销时代[j].安阳大学学报,2004(4)。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九

论文摘要:目前高校监考中存在着监考态度不端正、规章制度与执行分离、监考安排不合理、教务人员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系列对策措施:严格监考程序,坚持巡考制度;严格执行并健全学校考试和监考的规章制度;给予监考教师相应的报酬,合理安排监考;教务人员认真负责,减轻监考教师的负担等。

论文关键词:考试;高校;监考。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形式。而与考试相关的监考工作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真正考核学生和教师实际水平的关键。目前,高校的监考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学生作弊现象严重、考试流于形式,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考试风气极差,相应地带坏了学习风气。监考是考风的主要保证,也是大学生良好学风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就目前监考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目前高校监考工作的改进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1.部分监考老师对监考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

目前由于社会风气和大学扩招的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成风,作弊成功成了一种炫耀的本事,很多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诚信考试成了迂腐的表现。而监考老师由于考虑学生的前途,不敢也不愿去抓学生上报学校给予处分,抓住学生顶多警告或暗示一下,将夹带以及其他作弊工具没收了事。有的课程监考老师也是授课老师,由于授课老师担心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太高会显示自己的授课水平太低,对大学生作弊也持姑息态度。长此以往,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考风也会越来越差,学不学一个样,学的学生没有不学的学生作弊考的分高,最后学生都开始作弊,形成恶性循环。

有的教师不愿监考,未经学院和学校允许,随意找人替代。还有的教师监考迟到,考试中间出去打电话或在考场内聊天。在学生进入考场前,没有仔细检查学生的身份证和准考证,对学生的夹带检查不认真,学生的考试座位没有严格按照抽签决定,而让学生随便坐。考试结束前没有数清试卷份数,导致个别学生带着试卷和其他禁止带出考场的物品离开考场。上述情况都为作弊创造了条件。

2.学校考试规章制度与执行分离。

国家、省级和校级考试都对考试监考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考试条例,对监考教师和学生提出种种规范,然而这些规章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国家级考试来讲,由于学校担心作弊学生太多会取消考点,学校领导会受到处分,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姑息迁就,造成重大考试事故的学生和教师反而不会受到处理。抓作弊学生多的教师因为会影响学校形象和学院年终评优,不仅不会受到学校的表扬,反而会受到有形无形的来自学院和学校的指责,因此认真监考的教师越来越少。

3.监考安排不合理。

许多高校认为教师监考是义务劳动,没有给予教师任何报酬。大学生扩张造成的班级、人数的增加和新的国家、省级和校级考试门类的增多,一个教师一学期要监考15场左右,一年要30场。监考工作量增加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导致很多教师对监考持应付的'态度。同时,学校和学院的考试安排也不够合理。有的院系则采取平均主义,每个教师必须监考几场,考试课程少的老师必然不满,认为白白多付出了劳动,对监考也敷衍了事。

4.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监考工作不到位。

学院和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是监考工作的安排者、监督者。由于教务人员工作琐碎,事务繁忙,所以在考试的安排上和监督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监考通知不到位。教务员只是通过群发短信而没有打电话或让教师签字确认。二是通知过早。开始前一周甚至十几天通知,考试前一天却没有通知,导致很多教师忘记了监考。三是对于大型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由于考试学生多,教务人员安排考试的工作繁重,容易造成考生名字和座位甚至教室不符的现象,也会给监考带来很多困难。

1.严格监考程序,坚持巡考制度。

监考教师一定要按照国家、省和学校的要求履行监考职责,在时间安排、试卷领取、考试用具领取、考场检查、学生进入考场前检查、考试中检查、考试后检查等方面认真负责,将监考当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来完成,了解监考对良好的考风和学风形成的重要意义。对于因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考试事故要和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和评职称、进修等相结合,给予相应的惩处,以儆效尤。教师找人替自己监考必须找本院本学科的教师,同时找院教务办、主管领导和学校教务处、教务处领导履行替换手续,不得擅自找人替代。对于监考不严格造成学生作弊严重而被考生举报或巡考发现的,经院和学校教务处调查属实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要严格巡考制度,选拔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原则性强的人员担任巡考人员。巡考人员要每个考场都要进行巡视,并进行多次巡视。巡考人员发现有监考问题的教师要立即指出并要其改正,出现考试事故的上报学校教务处处理,不能碍于人情、关系而姑息迁就。

2.严格执行并健全学校考试和监考的规章制度。

学校不能因担心生源问题而对学生姑息迁就,担心学生就业率问题而对学生网开一面。很多学校对作弊学生最严重的处罚也只是留校察看一年,下一年还可以撤销处分。规章制度的不合理和执行的不严格是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给教师的监考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教师监考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作弊考生,要严格执行选修课作弊退学、必修课作弊开除学籍的规章制度。只有严格执行考试违纪处理条例才能肃清当前蔓延全国各大高校的作弊风气,减轻教师的监考负担。

对于发现大规模作弊和抓作弊学生较多的教师要进行奖励,在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予以倾斜。发生大规模作弊,学校不能隐瞒,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汇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上级主管部门也要经过实际调查核实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撤掉考点了事,不然只会发生更多的瞒报现象。对教师所在的院系也是如此,学校不能仅凭作弊学生人数多就取消院系评优的权利,否则这种制度也是监考敷衍。

3.给予监考教师相应的报酬,合理安排监考。

对监考教师要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监考一场要给予教师相应的报酬,如监考一场100~200元。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监考的积极性,而不能仅对监考教师讲义务不讲权利。在报酬合理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可能会从原来的厌恶监考变为乐于监考,把监考当做收入的来源。这种措施可以解决教师监考敷衍、责任心不齐、容易造成学生作弊和考试事故的问题,教师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在考试安排上面,既不能只安排一些职称低、学历低、年轻的教师或与教务人员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教师监考,也不能简单地搞监考平均主义,用考试场数除以总人数。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保证监考工作安排的公平公正。有教学任务的教师都要参加监考,不管年纪、职称、学历或者有无官职要一视同仁。对监考平均主义也应该立即纠正。由于教师上课门类、班级、人数的差异,平均主义往往意味着不公平。因此,对于考试安排,课程多、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安排考场多的教师应该多安排,反之亦然,这样谁也不会感到不公平。虽然这种考试安排方式会增加教务员的工作量,但在现在电脑化办公的环境下也不是什么难题。学校或院系也可以引进或开发相应的软件,不会造成很高的成本。

如果将监考人员给予合理的报酬,那么监考的安排也将不成问题,有些年轻、职称低、收入低的教师可能还会抢着监考,监考安排的困难也将迎刃而解。

4.教务人员认真负责,减轻监考教师的负担。

教务人员在考试前要多次提醒教师监考,并说明监考注意事项。通知时间可以在一周到十天内,以保证教师到时有时间监考。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再通知教师,以免教师遗忘。对学生考场的安排,要认真细致,学生姓名、考号、座位号、考场必须一致,不能出现差错,给监考教师带来困难。教务人员安排监考还要考虑到教师的具体情况,要了解后具体安排。

综上所述,监考工作是涉及到监考教师、学校规章、教务人员安排等等多方面的工作,与学生的考风和学风有直接的关系,做好监考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和输送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重要一环。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

摘要: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得到全面肯定的劳动用工制度,实施已有相当长时闻,但仍有不少单位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屡屡发生不规范的搛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因此引发争议颇多。文章从高校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劳动合同期限、事实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合同等几个方面问题着手,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高校劳动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叉务的书面协议,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劳动合同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用工制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客、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加上劳动关系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劳动合同管理中不规范的攮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屡屡发生,从而引发劳动争议颇多。本文仅就高校在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1.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劳动法》规定了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住和劳动者达成一致,不出现法律、法规规定或双方约定的事项,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根据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用人单位就应当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

(2)在固定工转削过程中,工作年限较长,且距法定退休年龄1o年以内的;

(3)复员、转业军人初次就业的;

(4)农民轮换工转为城镇户口的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o年以上的;

(6)符合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但在高校,由于教职工。特别是低学历低层次的教职工根本没有能力与学校讲条件,有一些学校对长期工作的教职工的劳动合同也是一年一签,这样造成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在年老体弱时圜单位不愿与其签劳动合同而丧失就业机会,使老无所养,病无所医。

2.事卖劳动关系问题。事卖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耒些劳动权利和叉务达成口头协议,形成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劳动关系。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叉务未以书面合同形式加以明确规定,故往往导致劳动关系紊乱,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给社会和当事人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高校与劳动者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非常普遍,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劳动合同制的顺利推行,从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越来越多,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无效劳动合同问题。无效劳动合同是指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两类劳动合同无效: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是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高校,它主要表现为学与劳动者签订的如手续不齐备、程序不合理、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以及不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伤残自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起付线、劳动时闰过长、没有加班工资等权利叉务不对等的劳动合同,从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秩序较为混乱。

二、存在问是的原因分析。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要求企业新招收工人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1995年1月1日,《劳动法》颁布实施,国家、各省、市、自治区为了配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定等,大力宣传介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但到现在.仍有很多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

1.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高校有意逃避法律责任。现阶段,一些高校与职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要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来保护自己,他们签订的劳动合同基本都是学校规定好合同条款,自己签个名字就算签好合同了;有的职工认为劳动合同只是形式,可有可无;有些职工甚至不知道有《劳动法》,不知道要签订劳动合同。而少数高校故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不愿签订长期合同,就是想可以不受约束,随时将劳动者解雇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如何签订劳动合同?签了怎么管理?致使签订了内容不齐全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也有的将劳动合同签好后就搁在一边,没有及时办理合同的鉴证、续签、变更、终止等手续;甚至有些单位劳动合同签好后无专人负责保管,造成劳动合同遗失。

3.对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条件缺乏了解。很多高校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劳动合同一旦签订了就不能解除和终止,否则就是违约。学校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他们担心如果与职工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以后职工表现不好或单位进行内部机构改革需要精减职工,以及因学校工作需要调动职工的工作岗位时,如果职工不服从学校的安排。学校的工作就比较被动。

4.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大量外地民工进城务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又大量增加,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使劳动者较难找到工作,有单位录用,他们就非常高兴,有时明知自己的地位不平等,但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只能忍气吞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即使有的人具备法律知识,但由于他们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无权无势,人地生疏,找工作不容易,遇到有单位违反《劳动法》,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能忍尽量忍,这样导致了个别用人单位更加有恃无恐,他们提出很多不舍理条件要求与劳动者“协商”,如果能“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就同意聘用,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就另请他人。

5.传统的用工观念没有彻底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制度,使高校形成了事实上的用人终身制,广大教职工吃惯了“大锅饭”.坐惯了“铁交椅”,对劳动合同制度不以为然,认为反正是单位的职工,签不签劳动合同都无所谓,这样就形成职工向学校提供劳动,学校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三、对策建议。

1.形成理论学习氛围,增强劳动合同意识。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劳动法》,要有较强的劳动合同意识,支持人事部门工作;人事劳资干部要加强《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科学规范地实施劳动合同管理,单位招收职工要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办理合同的续签、变更、鏊证、终止、解除等相关手续。同时深入探讨建立完整规范的劳动合同的操作程序,给领导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广大职工要学好《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合同签订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自由协商劳动合同的内吝,但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双方应该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如一方侵犯了对方的合法权益.过错方应根据其过错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2.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强化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对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参加工作时间、工作部门、本单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期限、起始、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约定事项、违约规定等相关内容一一登记在册,并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个人表现、部门意见、奖惩等有关资料也要有详细的记录,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鉴证、变更、终止和解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便能对劳动者、劳动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3.明确规定由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承担不利后果。《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事实劳动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各种权利和待遇。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签约叉务所造成的,让无过错劳动者承担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违背了《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因此建议将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的义务加以明确规定,并由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承担不利的后果。从世界各国劳动立法看,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此种制度,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法国劳动法典第l123—3一l0条规定.劳动合同进行到劳动合同到期之后,该合同即成为不定期劳动合同。《利比亚劳工法第25条规定:“假如订立的是定期的合同,并且在期满后,当事的双方没有明确商定合同期限延长情况仍继续信守合同,则认为定期合同已延长为不定期合同。”

4.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范围。按照国际惯例,劳动合同通常可分为定期劳动合同和不定期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称为不定期劳动合同。许多国家限制签订定期劳动合同,鼓励签订不定期劳动合同。如《法国劳动法典第l122一l一1条规定,只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才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某一受薪雇员缺岗,其劳动合同暂时终止,工作岗位被取消之前雇员已最终离开,且此事由已提交企业委员会处理,或者在没有企业委员会的情况下,已提交员工代表处理,或者依不定期劳动合同招聘的受薪雇员尚未到岗,需要人替代;(2)企业活动量增加;(3)具有季节性的工种,或者在法定或集体协议或协定确定的某些行业内,由于行业活动的性质以及这些工种的临时性特点,习惯上不订立不定期劳动合同。此外.为防止用人单位通过不断延长定期合同来逃避和劳动者签订不定期劳动合同的义务,《法国劳动法典》还规定,定期劳动合同自其签订时,就应当明确规定合同的到期日期,且合同的最长期间不得超过l8个月,并且规定订立定期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并应准确表述订立合同之原因,非如此订立的合同视为订立了不定期劳动合同。

不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广,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首要选择,这对劳动者而言.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所在单位的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将自已与单位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长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讲,有利于减少频繁更换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而保守单位机密、稳定职工中的骨干队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我们应该加以借鉴,这对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三方都有利。

6.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并保证它的有效履行。首先,劳动合同是一种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法律特征,签订劳动合同须满足协商一致、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表示真实、权利义务对等等法律要素,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其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订立的劳动合同内容要完整、具体,劳动合同的条款应当包括《劳动法》所规定的七个方面内容,另外还可约定如试用期、保守商业秘密等其他条款。第三,确实弄懂引起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防止订立无效劳动合同,一般来讲,引起劳动合同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舍法;

(2)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合法;

(3)劳动合同的形式和签订程序不合法;

(4)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赔偿劳动者损失,劳动者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劳动合同无效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对象,因此。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对无效劳动合同所造成的劳动者损失,应由签订无效合同的用人单位负责赔偿,《劳动法》第97条亦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这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屡次故意订立损害国家或劳动者利益的无效劳动合同采取的一种惩罚措施。

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后,双方当事应严格遵守,并保证它的有效履行,只有当事人双方都能按规定积极地履行合同的全部义务后,才能保证充分实现各自的权利,也才能保证劳动过程正常、高效地运行。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一

高校各级领导首先要认识到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机构、加强监督,制定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配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能力的专门管理人员。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要求,对不相容的职务实行分工负责原则,单位内部还应该设置专人加强对工资的复核和监督。

3.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飞速发展的知识化、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工资管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将科技与管理知识相结合。为了不断提高工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学校需定期开展业务和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培训,让工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使用,能运用数据库进行工资的修改和统计,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特别是excel与数据库之间的相互转换。

3.3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工资核算中,工资发放部分包括岗位、薪级、津补贴和其他项目,各项目的调整和变化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需要人事、后勤等部门及时、完整提供各项信息,因此,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至关重要。在每个月工资发放前,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和后勤部门等涉及工资调整项目的部门应相互沟通,及时提供变动信息和数据,财务部门再次认真核对纸质和电子版数据,确保工资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以保证工资核算并有效地发放至教职工。

3.4改进**,优化高校工资管理手段。

目前,很多高校已广泛使用**,较以往手工核算相比,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工资改革的不断深入,**的落后和功能不足成为影响高校工资管理的重要方面。高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应不断升级功能程序,一方面适应工资管理的项目需要,另一方也不断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服务职能,通过校园网,在财务信息网站上加载工资查询模块,实现工资管理系统和查询系统的链接进行网上查询,不但能节约办公成本,还能方便教职工查询,使工资核算和工资管理处于职工监督之中,有效地防止差错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总之,高校工资管理看似简单,但实际工作需要工资管理人员有着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雪然.对高校工资管理的探析[j].河南教育(中旬).(6).

[2]赵堇.改进高校工资核算,完善工资管理机制[j].财经界.2009(2).

[2]江友娣.高校工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二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学生普遍不重视汉语学习,教师不重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有:打破现代汉语原有的教学体系,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展适当的专题讨论课。

1.开设专业分析。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他中文或者语言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为依据,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知识,是阅读、写作、理论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以促使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文相关类专业都选择性地开设了语言类、文学类和文艺理论类三大类型的课程。一般而言,《现代汉语》所属的语言类课程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文学类课程却大受学生欢迎。

2.课时及学生重视程度分析。

就我校文秘专业教学实践表明,同《现代汉语》相比,同样是语言课,《大学英语》更受重视些。现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正在改革,由应试型英语向实用型转变,英语的教学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英语成绩要与文凭学位挂钩的,关系到个人的前程和事业,所以学习热情普遍高涨不下。

作为理论知识传播课程,《现代汉语》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尤其是语法部分,对各种语言单位的分解组合,显得更是抽象乏味;现行的几种影响较大的教材,大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教学理念上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现代汉语》课不重视对口语的研究,脱离现实语言生活,只是从静态的、形式的角度去研究语言,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度很低;大学《现代汉语》课中的许多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接触过,到了大学不过是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并增加一些深度而已,很多人认为在汉语母语国家考试《现代汉语》,不学也能够混个及格吧,这样的心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

3.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便于系统地教授学科知识,但是这种类似新闻联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疲惫感。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重要,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值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理论、方法、技能、操行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深刻的共识。不少教师希望通过提问来争取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提问也有局限性,提问过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等,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甚至出现“问”而无“答”的尴尬局面。更多的时候,不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情绪低落、消极漠然,教师的热情反而被学生给冷却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冲着学分来学《现代汉语》的,这种心境下,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都很难进行,更不要说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解决《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教学对策。

1.打破现代汉语原有的教学体系,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科特点,废除落后陈旧的知识体系,取消原来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板块各自独立的格局,吸纳语义学、语用学、句法学等方面的科研新成果,建构一个各部分密切相关的科学的动态的汉语教学新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重视语言和社会、语言与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把最新的科研成果适时的介绍到课堂中去。教师要多做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案,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课堂设计有关语言方面的趣味问题,或者选择一个语言热点,或者引入一些精彩范例,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寓教于乐,乐中有得。如在讲授语音时,不妨举些这样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中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吗?首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而不解的情况下,结合方言知识把答案讲出来,原来“孩子”是南方方言“鞋子”的谐音,南方一带,声母“x”也有发“h”的习惯,“鞋”一般读成“hai”,所以这里的“孩子”应是“鞋子”,因为做父母的不可能狠心到把孩子扔出去套一个狼回来的地步。讲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时,举例说明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名词不能重叠,但有一个例外,儿童语言中常把名词重叠起来。

其次,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灯谜、歇后语、笑话、幽默小品等,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好的帮助。还可以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体验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比较下面两句话“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两句话中胜利的是哪一方?学生们会迷惑起来,因为可以体会出两句话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表面用字却是相反的。这时,教师再适度引导答疑则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突破教法上的单一性、一贯性,适当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把有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进行演示,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教师往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却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学就会、一用理论分析问题就不知所措的现象。在《现代汉语》课上使用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和意义,就是督促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现代汉语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自如地运用普通话来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现代汉语》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指引性作用,但是学生对于自己一知半解、没有多大趣味的教材内容,感到味同嚼蜡之余往往是浮光掠影的浏览一遍,学而不思则罔,慢慢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问学生一个为什幺,施行启发性教学,体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老师要因势利导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是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工具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现代汉语》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而且是可以用来解释说明奇妙的生活语言现象的工具,这样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

4.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展适当的专题讨论课。

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书本知识外,要较多的引用并分析现实语言生活中的相关用意,引入相关学术性的信息。例如,对歌曲《牵手》中的“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这句话中的快乐和悲伤二词的用法解释,前一个“快乐”“悲伤”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快乐”“悲伤”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再有分析歌曲《大中国》中的“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这句歌词里长城的量词用“条”可以不可以……通过分析这样的例子,学生就懂得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开展适当的讨论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高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三

摘要:现阶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而言,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实际的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认真探讨解决方案,提高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能力。

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没有掌握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意味着在信息社会中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或者难以适应信息变化极快的生活环境,所以初中学生有必要充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稳固计算机知识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更新周期也在逐渐缩短,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科技的教学水平也应该跟随技术发展的步伐,在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但是长久以来,我国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计算机教学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根据学生的理解、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进行平均授课。主要归结为三点: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计算机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矛盾。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置了家用计算机(电脑),许多的学生在家庭已经接触到这一新生科技,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经常对新生的计算机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致使学生在当代教学中期待计算机课程的时间。然而,由于现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在很多重要性考试的科目中计算机课程的分值几乎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日常的课程安排中对计算机课程进行了压缩甚至没有安排计算机课程。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授课教师由于受到应试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授课的过程中往往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进行授课,这样一来计算机的课程很难对学生有吸引力,即使现在很多学校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但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瞬息万变,很难满足学生知识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计算机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矛盾,这也同样致使教师在计算机授课过程中对所讲述的内容敷衍了事,导致计算机教学效果并不好。

二、学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讲述的知识可谓老生常谈。

众所周知的是,计算机在互联网的更新速度比系统的刷新速度要快。这样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时刻更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由于许多因素的限制,计算机授课教师普遍知识系统落后。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学校在小学期间也同样开设有计算机教学知识,这样一来更迫切要求初中计算机授课教师增强授课知识和授课理念。事实上,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授课教师都并非专业的,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所以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他们的教育模式很难转变。

三、由于计算机的.科技知识瞬间性,很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安排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校认为,和其它教学科目相比,计算机科目课程相对不太重要,课程安排不仅时间短,而且教材内容呆板,长期不变,不能及时更新,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另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是不断更新变化,所以如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则变得非常重要。通常信息技术的产生始于新产品的推动,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新产品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踏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材要有别于其它科目的教材,而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也要不断更新。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过深入探讨,解决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强调学生少讲多练。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重在操作,所以教学应该侧重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其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给学生留够时间自主练习,注重教学质量。其次要因材施教。由于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同,所以有必要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其次,就是提倡情境教学,即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问题,便于学生思考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主动性,如做些动画效果、网页等,让学生主动认识计算机相关知识。最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的事物来举例说明操作中的流程等,直观呈现。初中学生,因为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

参考文献。

[1]尚华浅谈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教学[j].职业技术,2011,(07)。

[2]李静张勇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j].职业技术,,(02)。

[3]叶才兵兴趣培养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j].职业,2010,(09)。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四

作者简介:葛梦薇(1978-),女,本科,讲师,现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等工作。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人生中使用最多的档案,因为它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工作之前几年间的种种表现,这时期的人格、特点基本定型,通过高校期间的档案能基本映射出学生的能力、素质、个性等特点,即使不见学生本人,也能对其有个大体认识。但如今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阶段,已经跟不上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加强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档案管理能力,就成了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2.管理方式落后。高校学生档案作为未来我国人力资源建设的信息宝库,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学生档案管理方式不能一成不变、遵循守旧,不能停留在你查我调的老路上,有时我们查阅档案要花费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查阅流程烦琐,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是大势所趋,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能为我们提供诸多方便,我们不用舟车劳顿地去调取档案,不怕有人造假档案,不怕自己写的简历没人信。在需要查看档案时,只需上网就能看到真实、详尽的档案资料,利己利人,这才是高效快捷的管理方式。

3.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目前,高校往往把教书育人、教学教务管理当作重要任务来抓,忽视了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淡薄,上至学校领导,下到学生本身对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当地主管部门看来,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突显自己的业绩,不如抓教学水平的实际,所以管理相对松懈。在学校领导看来,档案管理不是硬性指标,没有上级部门的具体要求,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执行起来相对轻松,所以对档案的日常管理敷衍了事,往往选派一些临近退休的员工来进行管理,且不说这些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连起码的责任心都不会有,他们会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自己养老的一份差事。教师在填档案时会集中发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模板,让学生自己来填写。而学生在填写自己的'档案资料时也不够认真、仔细,要么字迹潦草,要么千篇一律,很少有新颖的展现,觉得写得好与差没什么影响。这些原因使得我们的学生档案资料质量不高,他人从档案中收获的信息量很少,且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对学生来说也是不负责的。

4.档案维度过窄。高校学生注重学业领域的学习,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则处于空白状态,档案里没有这方面的涉及,学生也就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上面,而思想、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也很重要,不容忽视,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今天,仅靠学习成绩证明学生的能力很难有说服力。例如:许多学生因为成绩不佳,或者感情受挫,又或者遇到一点点的矛盾和困难,就会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特别是身处这种压力巨大的社会,学生因为一时排解不开自身的问题,就会做出出格的举动,这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即使这些学生成绩优秀,但也难称得上是人才。()倘若,我们的学生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变化趋势,那么很多问题就能够避免,我们教师能够提前预防、帮扶说教,把学生拉回到正常的心理轨迹上,防患于未然,学生的心理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加大档案维度、增加档案的记录项目很有必要。

1.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国家教育部作为主管教育的高层部门,在学生档案管理上负有非常重要的领导责任。没有主管部门的法规条文,下面的高校自然不知如何去实施,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靠一套《档案法》来宽泛地管理所有档案,而缺少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国家教育部应尽快出台有关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文件,规范学生档案管理机制,使全国各地的高校能够有章可循,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管理档案[2]。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最好包括档案管理的主管单位、管理人员的选用、档案的媒介、档案的存储、档案的抽查和检查、奖惩措施等内容,有了硬性指标和文件,高校才能有目的的进行实施,管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深化档案改革,升级管理方式。我们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延用了很长时间,在早期社会还能勉强应付,但到了现代社会则有些捉襟见肘,很多工作因为一份档案而停滞不前,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为此,对学生档案改造升级就成为了必然,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完成档案的升级工作并非难事,关键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方便群众的信念。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一直坚持深化改革,割除影响社会进步的不良因素,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理应顺应改革潮流,发现自身问题,革除旧病,勇于创新。例如,我们可以借助扫描仪、互联网将档案录入计算机,先在本地区形成小的数据库,并试图在全国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不管你身在何地,都能查得到,同时做好防泄密工作,使得档案既方便又安全。这样我们随时随地就能调取自己的档案,节省时间的同时又提升了效率。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国家教育部要自上而下的进行档案宣传,强化高校的档案意识,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档案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成熟的学生档案管理文件之前,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来强化人们的认识,加大学习和宣传的力度,充分理解和牢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是关系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大事,必须当做重要任务来抓。学校领导要把档案工作纳入正常工作内容的范畴,做好做实档案管理的部署,统筹兼顾,责任到人;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档案的填写和考核,教育学生重视档案、认真填写档案,并对学生填写的档案认真审查;学生要提高填写档案的规范性,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在校期间好好表现,不犯错误,争取在档案上留下优良记录。

4.增加档案的信息量。高校学生档案是陪伴我们一生的资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既然如此重要,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如果仅仅是记录在校学习成绩,未免显得有些单薄,毕竟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仅是由成绩来表现的,还应包括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诚信能力等,一份完整、详尽的档案,才更有说服力[3]。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复合型人才,未来社会也需要能力出众的人才,学习成绩好只能证明在校期间善于学习,考试能力强,其他方面则无法判断,倘若档案的维度得到增加,我们能考察和筛选的项目就会更多。例如: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不仅看到了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还了解到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为人是否诚信、执行能力是否出众等资料,这样就能选出德才兼备的员工。

5.理顺管理体制,狠抓组织落实。档案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的部门,不像教育那样需要渊博的知识储备,只要具备有关的专业知识就能做好,关键在于落实。高校应建立健全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体制,不管是全校统一管理还是分院管理,都应建立完善的体制,权责明晰,责任到人,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成熟的管理队伍,选派政治可靠、责任心强、年富力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细致烦琐,需要选派的工作人员有耐心和责任心,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爱护档案资料,严格依规办事,严禁泄露档案内容,对档案工作要充满服务意识,踏踏实实地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

三、结语。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也对档案信息的内容、形式、服务模式提出较大的要求,且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利益,目前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与现代社会有些脱节,因此,提升和改进档案管理方式成为必然,国家和高校应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必须做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用化,以适应新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五

作者简介:王艳琴(1965-),女,河北故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继续教育。

近年来,高校普遍实行扩招,毕业人数逐年骤增,随着近来我国经济发展较缓慢,社会就业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此,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开展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处于初级阶段,结合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实际情况,职业生涯教育可理解为:对个体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促进个体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所以,注重专业化教育,构建高水准的教师团队;强调教育实效性,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凸显分层教育,创建全程渐进的教育体系;实行人本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

1.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薄弱,“就业安置”、“唯就业率”的简单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忽视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缺乏,致使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盲目参照市场要求、听从家长安排,忽视本身职业兴趣和本身爱好。另外,高校本身对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薄弱,进一步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表现在学习目标、职业兴趣、职业发展的不明确。此外,众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认知存在认识误区,将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商业性择业指导居多,教育性的观念解惑所占比重较小,单方面侧重就业指导,忽视职业生涯教育,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的出口指导。教育过程急于求成、盲目跟风,导致当前愈演愈烈的出国热、考研热、考证热、外语热等状况。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全员化在知识能力构建上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思考和规划,以及职业生涯教育功能的发挥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2.教师专业性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目前,社课老师和辅导员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这些教师一般是从事学校党务和政务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培训,企业工作背景空缺,没有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欠缺,理论功底薄弱,不具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专业化程度和本身素质偏低。专业性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要求,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基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企业从业背景。但是,当前的高校教师这部分知识普遍欠缺,直接影响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职业生涯教育成效低。以社会培训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从开始实行职业指导师资格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达到5万人,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临近3000人,而据统计,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万人,生师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3.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系统性比较强,需要学校内外多方参与。但是,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现状是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这一方面的工作。形式以信息指导为主,职业训练、心理咨询、教学渗入等方面的培训欠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育,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一定的普及知识的作用,但具有局限性,限制于课堂辅导。内容上主要以求职技巧、信息发布、政策解说指导为主,缺乏职业分析、自我评估的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无法达到多元化教育方式的需求。停滞在择业期的择业指导,是“季节性的快餐”,过分强调择业问题,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缺失,其实质是“问题性”指导,而“发展性”指导才是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核心。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没有在所有高校普及,比较多的高校采取讲座和开会的形式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蓝图,忽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题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另外联系实际的心理咨询教育也相对欠缺。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应根据个体的价值观、能力倾向、个性特点、文化背景及成长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

4.发展层次偏低。了结式就业、和谐性就业和发展性就业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其中所谓第一个层次的了结式就业,主要指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帮助学生毕业之后成功就业,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第二个层次即和谐性就业,指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选择与学生专业匹配度较高的职业;第三个层次是发展性就业,指对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理念及能力的培养,旨在达到长远的职业发展。但是,就当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教育目标仍停滞在第一个层次,着重于开展就业指导。指导范围具有局限性,仅限于对毕业生的指导,且时间紧凑具有集中性,教育活动集中于临近毕业一段时间内。而且,这段时间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放在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程序上,只让学生片面了解到毕业时需面临的就业事件的了结,却无法保障学生未来拥有良好的职业状态以及职业发展能力。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改进策略。

1.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课程介入。首先,高校需根据学生本身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科理论前沿,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采用渗透拓展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开展择业观教育。择业观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职业情感、纪律、道德和观念的提升,有利于职业理想价值观的形成,转变陈旧的以职业经济价值为主的就业观念。其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级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修课的开设,有利于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法律和政策、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相关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的技能与措施,提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2.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职业测评。评估、探测、诊断和预测是多元化教育方式职业测评的四大功能,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设计未来、反思人生能力的一个过程。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应以心理辅导方面作为着手点,利用测评器材,充分挖掘心理测评能够发挥的作用。另外,创建网络自主平台及职业测评系统,有助于职业规划的开展,进一步实现对学生个体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如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性、动机需求和理想道德,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在学生掌握自身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构建职业认知,了解职业环境,并结合自身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职业兴趣和职业知识、所期望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环境,树立准确的就业意向和职业定位,进一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3.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素质拓展。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尤为重要,职业技能的培训需结合学生专业进行职业能力拓展培训以及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其中,组织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参观企业、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即为职业能力拓展训练。

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升责任感和主动性,从而使职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得到拓展,为未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职场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职业适应能力得以提升,领悟职业价值和工作意义。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检讨自己,全面思考问题,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鉴于此,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选择专业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专业知识及相近的职业技术,为就业打好基础,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定而渊博的知识基础。

4.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整合资源。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拓展社会资源范围,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教育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约请各界专家和行业知名人士,结合学生专业,定期开展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对社会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让学生清晰明确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就业前景、岗位特征及对从业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职业目标。

另外,组织校友交流会,开展朋辈成长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以现身说法方式,引用实践案例,让学生产生共鸣,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内驱力得以发挥,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5.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专题辅导。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专题辅导,是指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主要探讨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题辅导为学生解疑答难,对其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新理论和新方式的利用,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集中辅导,为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职业生涯教育需要相关职业部门、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及学生家长相互协调配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翟盈。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六

摘要: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参加各种学生活动的真实反映,是伴随学生高校生涯及其人生旅程的重要记录,它不仅对学生本身有着重要作用,对未来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生档案的要求与日俱增,但高校本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档案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程序不规范等。为此,高校应对本校和学生负责,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使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有个规范、实用的档案。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七

作者简介:王艳琴(1965-),女,河北故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继续教育。

近年来,高校普遍实行扩招,毕业人数逐年骤增,随着近来我国经济发展较缓慢,社会就业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此,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开展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处于初级阶段,结合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实际情况,职业生涯教育可理解为:对个体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促进个体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所以,注重专业化教育,构建高水准的教师团队;强调教育实效性,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凸显分层教育,创建全程渐进的教育体系;实行人本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

1.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薄弱,“就业安置”、“唯就业率”的简单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忽视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缺乏,致使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盲目参照市场要求、听从家长安排,忽视本身职业兴趣和本身爱好。另外,高校本身对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薄弱,进一步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表现在学习目标、职业兴趣、职业发展的不明确。此外,众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认知存在认识误区,将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商业性择业指导居多,教育性的观念解惑所占比重较小,单方面侧重就业指导,忽视职业生涯教育,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的出口指导。教育过程急于求成、盲目跟风,导致当前愈演愈烈的出国热、考研热、考证热、外语热等状况。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全员化在知识能力构建上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思考和规划,以及职业生涯教育功能的发挥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2.教师专业性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目前,社课老师和辅导员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这些教师一般是从事学校党务和政务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培训,企业工作背景空缺,没有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欠缺,理论功底薄弱,不具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专业化程度和本身素质偏低。专业性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要求,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基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企业从业背景。但是,当前的高校教师这部分知识普遍欠缺,直接影响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职业生涯教育成效低。以社会培训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从开始实行职业指导师资格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达到5万人,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临近3000人,而据统计,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万人,生师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3.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系统性比较强,需要学校内外多方参与。但是,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现状是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这一方面的工作。形式以信息指导为主,职业训练、心理咨询、教学渗入等方面的培训欠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育,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一定的普及知识的作用,但具有局限性,限制于课堂辅导。内容上主要以求职技巧、信息发布、政策解说指导为主,缺乏职业分析、自我评估的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无法达到多元化教育方式的需求。停滞在择业期的择业指导,是“季节性的快餐”,过分强调择业问题,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缺失,其实质是“问题性”指导,而“发展性”指导才是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核心。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没有在所有高校普及,比较多的高校采取讲座和开会的形式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蓝图,忽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题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另外联系实际的心理咨询教育也相对欠缺。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应根据个体的价值观、能力倾向、个性特点、文化背景及成长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

4.发展层次偏低。了结式就业、和谐性就业和发展性就业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其中所谓第一个层次的了结式就业,主要指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帮助学生毕业之后成功就业,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第二个层次即和谐性就业,指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选择与学生专业匹配度较高的职业;第三个层次是发展性就业,指对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理念及能力的培养,旨在达到长远的职业发展。但是,就当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教育目标仍停滞在第一个层次,着重于开展就业指导。指导范围具有局限性,仅限于对毕业生的指导,且时间紧凑具有集中性,教育活动集中于临近毕业一段时间内。而且,这段时间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放在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程序上,只让学生片面了解到毕业时需面临的就业事件的了结,却无法保障学生未来拥有良好的职业状态以及职业发展能力。

1.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课程介入。首先,高校需根据学生本身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科理论前沿,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采用渗透拓展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开展择业观教育。择业观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职业情感、纪律、道德和观念的提升,有利于职业理想价值观的形成,转变陈旧的以职业经济价值为主的就业观念。其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级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修课的开设,有利于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法律和政策、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相关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的技能与措施,提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2.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职业测评。评估、探测、诊断和预测是多元化教育方式职业测评的四大功能,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设计未来、反思人生能力的一个过程。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应以心理辅导方面作为着手点,利用测评器材,充分挖掘心理测评能够发挥的作用。另外,创建网络自主平台及职业测评系统,有助于职业规划的开展,进一步实现对学生个体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如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性、动机需求和理想道德,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在学生掌握自身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构建职业认知,了解职业环境,并结合自身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职业兴趣和职业知识、所期望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环境,树立准确的就业意向和职业定位,进一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3.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素质拓展。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尤为重要,职业技能的培训需结合学生专业进行职业能力拓展培训以及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其中,组织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参观企业、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即为职业能力拓展训练。

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升责任感和主动性,从而使职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得到拓展,为未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职场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职业适应能力得以提升,领悟职业价值和工作意义。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检讨自己,全面思考问题,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鉴于此,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选择专业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专业知识及相近的职业技术,为就业打好基础,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定而渊博的知识基础。

4.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整合资源。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拓展社会资源范围,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教育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约请各界专家和行业知名人士,结合学生专业,定期开展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对社会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让学生清晰明确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就业前景、岗位特征及对从业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职业目标。

另外,组织校友交流会,开展朋辈成长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以现身说法方式,引用实践案例,让学生产生共鸣,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内驱力得以发挥,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5.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专题辅导。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专题辅导,是指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主要探讨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题辅导为学生解疑答难,对其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新理论和新方式的利用,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集中辅导,为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职业生涯教育需要相关职业部门、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及学生家长相互协调配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翟盈。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八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过程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把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过程当中,逐渐实现运用会计软件来代替手工记账的方式,计算机作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方法。现代化的会计电算化就是代替人工处理一系列的会计业务,并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在的企业正在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交叉的综合学科,随着会计业务的不断扩展,会计电算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因素。

2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尝试阶段到自然发展阶段再到后来的有组织、稳步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电算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来说起步较晚,因此一些企业的领导观念比较落后,认识不到实施会计电算化会给企业带来更好地发展时机。企业的一部分的领导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只不过是一台机器账户,受这种落后思想的影响,企业领导只注重与投资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施,然而,忽视了对软件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的落后,甚至使用盗版的会计软件,导致会计在核算时麻烦不断,同时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企业的顺利实施,阻碍企业的发展。另外有一些只习惯于传统的手工记账财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也存在质疑,因而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无从下手的局面,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滞后,造成的一系列的财务问题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2.2缺乏会计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会计复合型会计人才比较缺少,有很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都是由企业内部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所培养的,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中多数是運用最基本的财务软件进行简单的核算,因为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的并不多,因此,不能够熟练的操作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同时对于财务信息也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在会计工作中,当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时,由于会计人员没有掌握专业的电脑知识,并不能够进行电脑维修,电脑维修人员也大多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出身,他们对于财务软件专业知识也并不了解,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把财务软件知识与电脑知识结合在一起,仅仅是排除计算机表面故障,在维修电脑时,如果对财务软件操作不当,就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丢失和泄漏,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局限性。

3.1转变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观念。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使会计电算化作为关键点,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的不高,同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并不了解,以至于未来的`会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会计电算化正逐步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技术的革新以及现代化的趋势都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也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企业领导者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看清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形势,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以身作则,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对公司内部的会计电算化进行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从而来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水平。

3.2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在新形势下,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根据要求来选择相关的全面的人才进行培养。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还要懂的企业运行与发展的管理方法。首先应选拔和培养那些接受能力快,会计电算化才做水平高,管理能力优秀以及发展方向与企业需求一致的人才。现代社会的主要竞争力就是人才,会计电算化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重要一面。及时的给会计人员灌输最新的会计知识,在会计软件不断更新的环境下,要保证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与时代共同发展。

3.3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it部门要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开发,确保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开发的会计软件能够满足会计专业人员的需要。管理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学习国内外成熟的开发技术,针对企业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来开发制定安全、可靠、高效的会计软件。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记录,甚至字段都要进行加密设置,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安全措施可以防火墙设置,以实现商业机密信息,在这种方式中,由于没有秘钥,入侵者无法获取数据的密码,就不会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这样就确保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优秀19篇)篇十九

(一)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档案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企业的档案管理没有做出统一的要求,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停滞不前,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很多资料丢失。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当前很多企业虽然在努力建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但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使得很多实际问题以及突发状况得不到积极有效地解决和落实。

(一)转变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观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在信息化时代,应该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管理可以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致,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领导人员对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系所持有的观念还比较传统,对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的认识不够,因此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科学化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此,未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认识,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分,确保不同人员的责任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系,以便对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有效地传递,从而使得企业档案管理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要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横向管理体系,即在一个部门内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领导者与部门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员工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当企业高层将管理任务分配下来时能够发挥不同人员的作用,切实完成各项工作。其次,还应该要建立长期性的管理机制,对企业档案管理进行规范。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管理人员要对管理的具体人员进行任务分配,结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设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制度,比如在对企业的人员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人员进行培训。

(三)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是核心,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的提升,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采油行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采油企业中的职工数量较多,因此很多员工在工作中很容易感到不被重视,对此,管理人员应该要做好员工的管理,协调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管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交流手段,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解。另外也应该要不断壮大企业的档案管理队伍,在企业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方面,要严格把关,在工作中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几个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得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此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漫步随想(热门19篇)

    春节期间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活动,如猜灯谜、耍花灯等,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通过阅读这些春节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和体会到不同人在这个特殊节日中的感悟和感受。

    入党介绍人对积极分子的意见(模板20篇)

    入党积极分子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意识,能够团结同志,共同完成党组织的任务。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团结协作,做到团结同志、团结群众、团结全党,共同为党的事

    酒店圣诞节餐饮营销方案(模板20篇)

    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这篇计划书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2、浪漫烛光平安夜,缤纷

    对批评意见表态发言(模板19篇)

    发言稿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好整个演讲的内容和结构,在演讲时能够更加有条理地叙述,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言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用英语写的请假条(模板16篇)

    学好英语可以拓宽职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以下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请假须知:1、员工因故必须请假者,应先填写请假单办妥

    大学生暑期基层社会实践报告(优质20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总结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感悟和收获,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学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共同感受实践的力量。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3篇)

    通过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反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就。下面是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示范,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

    公司普通员工的个人辞职申请书大全(12篇)

    辞职申请书的主要目的是向雇主表达辞职意愿,同时表达感谢和愿意合作的态度。请继续往下阅读,我们提供了一些辞职申请书的示范,以及它们在职场中的应用。尊敬的经理:您好

    我第一次植树四年级(优秀17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懒姑娘,她天天吃

    说课稿植物妈妈有办法(汇总16篇)

    在编写教案模板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小编整理了一些科学、全面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植物妈妈有办法》是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