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JQ文豪

党课是加强党员理论学习、丰富党员思想库的重要工具之一。请大家阅读以下党课学习的典型案例,相信对大家的学习会有所启示。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一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总书记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习近平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习近平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习近平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近平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二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青年干部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忠诚履职,刻苦磨炼,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发扬优良作风,增强斗争精神,矢志永远奋斗,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有助于及时充分的掌握当前形势,把握政治方向,筑牢思想之基。只有对党的新理论新知识学透、悟透,工作才能找准方向,思想政治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党的事业才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更好的担负起领导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艰巨重任。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我党一直注重理论学习,且不断创新发展。终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坚持学,又要积极想,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将理论学习与研究调查充分结合。学习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检查,深刻检视剖析,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切实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我们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要提高执行力,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把初心使命变成青年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要珍视身份,珍惜机会,严于律己,在各自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始终要把守初心、担使命成为青年干部的自觉行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也是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丰富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先进政党。历史不断证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就能够千锤百炼更坚强;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失去精神动力、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给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在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挑战新征程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每一名青年干部都应当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的奋斗中不断作出新贡献。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三

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对我们的教诲。行出来的知,才是真知。真知不在于语言上如何表达,而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上。

行动,就是要争分夺秒地利益和成就他人——在工作中成就伙伴,在家庭中成就家人……对于每一个有缘走进你生命中的人,利益对方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送他或她一本《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在致良知四合院,一位同仁发自肺腑地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一本书,轻轻翻开,用心阅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让一个家庭走向幸福,或是让一家企业迈向伟大。(推荐阅读:李金忠一家;江南春:迎接新商业文明的曙光)。

成就一个人就是成就无数人——这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一路走来,见证了太多人的生命,因为圣贤思想而变化气质、焕然一新,每每想起,不由让人热泪盈眶。

在这个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祖国的召唤就是致良知四合院的使命。衷心希望各位同仁能够起而力行,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将生命汇入到伟大时代的洪流之中,书写无悔的人生!

深深深深地祝福大家!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四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公司一名员工在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之后的感受。

对中华文化的骄傲感,对文化复兴的使命感。

读到致良知大型论坛学习会的发展,传播的迅速,甚至翻译成多过语言,想到成就一个人就是成就一群人。致良知四合院这样的行动,对整个世界像一股清泉净化人心。读到哽咽,内在的共振,深深的骄傲!

致良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剂良药,践行致良知,使我们的光明大道,帮助自己,传播致良知是我们的使命,推动人类文明。

一念一言一行+时间累积作用。

数学题的算法让我非常震撼,帮助一个人看似小事情,甚至感觉看不到成果,其实时间的变量加进来,就大不一样!

成就一个人就是成就无数人,追随一项伟大事业就是利益无数人,教坏一个人就是教坏无数人,搅局一项伟大事业就是伤害无数人。

一个念头、一个行为也这样加入时间的累积作用,也是成就无数伤害无数,首先是对将自己的成就与伤害。

所以要随时明心、净心。觉察自己的念头,检查自己的行为,抬头三尺有神灵,一切根源来念头,所以日日勤拂拭,建立雷达系统。

立志,我要成为哪一种人?

五种入流之人: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

以往最多是士人,所以很努力依然有那么多困惑,就像王大师,整个人很干净,链接更高的能量,立志拯救世界的人不会为原生家庭的事情痛苦。越是能量低的人,越是志向低的人,困惑越多。所以,知行合一的目的就是致良知,一,就是立志。

有内外合一的远大志向,才不会沉溺痛苦,才能更快穿越甚至超越。

在生活中的启发与运用:

面对父母矛盾的痛苦:一方面要面对和探寻解决的路途,第二,就是立志做帮助这样家庭的导师,这一切的发生就是为了锤炼我,我一切的投入就是为了一项伟大事业,一个伟大的使命,何必痛苦与一时,何必焦虑于一时?带着恐惧也带着感恩,感恩这痛苦里的使命,感恩这样的体验与一点点的成长。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还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要达到新时代这一目标,离不开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能成就文化理想、实现文化价值;只有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客观科学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勇往直前,不断铸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才有战斗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凝聚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孝善文化,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努力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大脱贫攻坚典型和榜样的宣传,积极营造起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文化氛围。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按时实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文化扶贫作用,深度挖掘我市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料,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重大判断,显现了党的文化自觉,以及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自信?在普遍意义上是指一个成熟的民族或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被积极践行,其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由此对其文化的生命力饱含坚定的信念。正是文化自信促使我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而从心悦诚服地去自愿认同。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高位态、增强世界影响力,成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急迫的难题。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

第二个问题,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文化深刻诠释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守护的理想,在价值的润泽中指引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基于对文化本性的深刻领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基于坚定的文化自信,我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写入党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指,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满怀豪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第三个问题,文化自信的底气。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1.空前强盛的历史中国。

北宋仁宗时期,中国gdp达200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50%,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十九世纪的英国在最强盛时gdp未超过全球的40%。美国在巅峰时期gdp仅占全球30%。16——18世纪的“东学西渐”:

利玛窦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写道:在这个几乎有无数人员的无限幅员的国家,而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他们和欧洲人不同,欧洲人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政府,拼命贪求别人的东西。他们则不然。

埃姆波利对中国的评价:“我们发现了中国,并在那逗留了一段时间,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富裕财产的国家,很多美丽,伟大的情景,使我们大吃一惊!所以,我假如不死的话,真希望到北京去见中国皇帝”。

门多萨在1585年写的《大中华帝国志》在罗马出版后,短短20年间共出版了30种版本。

从十八世纪初叶到十八世纪中期,即启蒙运动全盛时期的50年间,欧洲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伏尔泰,一位敬仰中国的哲学家说道:

我全神贯注的读孔子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3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二)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他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经济方面: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科技创新从跟跑为主,逐渐发展到并跑领跑。

政治方面: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文化方面:总书记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就要大的有样子”。“大”就是要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就是吃中国的饭,穿中国的衣,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国文化。

(三)近五年来人民银行的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国内看,过去支撑经济4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行,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经济金融发展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新的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作出科学而深刻的论断,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为新时期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带领各金融机构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金融治理的效能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高。

(金融改革7个方面成效详见ppt)第四个问题,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基于我们拥有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这个民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我们从事任何事业都不能也不可能抛开我们的传统文化背景。在这个意义上,谁忘记了文化的历史,谁也就失去了文化的未来;谁拥有了文化的传统,谁就拥有了文化发展的希望。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积淀,有着丰硕的文化成果积淀,有我们自己不绝如缕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民族振兴和5文化发展的基石与起点,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财富与资本。具体到每个共产党员身上,必须做好四件事。

一是要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的文化发展只能从中国本身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出发,这是我们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绝对起点,也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传统”存在的根据。我们不能硬搬别人的文化,因为别人与我们有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传统;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现实,学习、借鉴别人的文化经验,进而推动文化的创新。

二是要“扬弃旧义,创立新知”。要把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就必须创造性地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我们重视文化传统绝不是固守在祖辈的成就中坐吃山空、停滞不前,而是为了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司马迁早就告诉人们,“述往事”是为了“思来者”。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停滞不前的文化;没有发展的文化,是毫无生气的文化。

三是要强化学习,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应对其他文化系统持基本的宽容和欣赏态度,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可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文化成果。如果对其他文化一律持鄙视的态度,不仅不能证明自己的文化自信,还会影响到我们向别人学习的态度。一种有生命力和自信心的文化,就表现为勇于吸收和消化外来的文化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自身。当然,我们不能食洋不化,而应该有自己的取舍标准。实际上,批判地自主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不仅不会动摇我们民族文化根基,反而有利于自身文化的丰富和创新。

四是树立文化自信,既要排除文化上的数典忘祖和自惭形秽6的自卑心理,也不能有唯我独尊和夜郎自大的傲慢态度。文化自信既是对自己高度认同的坚定,也是对别人高度包容的从容。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才能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总书记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习近平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习近平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习近平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近平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并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作出深刻阐述、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改革开放史”作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内容,和党史、新中国史并列起来。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内容。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将坚定理想信念和“四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认真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文化自信具有深厚根基。“四史”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

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实现了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实践,才能够使党和国家勇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能够汇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关键在于党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的有机统一。我们的历史归结到一点,都是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赞誉。为了人民必须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但是,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不是盲目蛮干。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改什么、不改什么,必须有主张、有定力,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外开放不是放弃自我,更不是依附他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永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立足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要走向现代化,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国家的翻版,必须从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

迎接挑战与孕育新机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屈服,从来没有被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推动我国发展行稳致远。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发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斗争的强大动力,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比如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我们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可以说,正是在一系列伟大精神中展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特性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

学习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传承“四史”的力量,必须把“四史”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

一是将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包括学习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等。其中,学习教育是基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精神财富,应该通过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二是将历史教育与弘扬革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中。一方面,要在学习历史中增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核心价值观不是突如其来的,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和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要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传承弘扬这些伟大革命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是将历史教育和弘扬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以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为基础,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是青年学生了解过去、把握当下和开拓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教育的实践中,学校要根据青年的特点不断牵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此外,要优化教育途径,创新历史观教育模式。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要善于运用电视、网络、微视频等各个方面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的历史知识有机融入,让广大青年在学习乃至娱乐中也能够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深的历史感悟,令我们的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还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要达到新时代这一目标,离不开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能成就文化理想、实现文化价值;只有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客观科学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勇往直前,不断铸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才有战斗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凝聚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孝善文化,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努力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大脱贫攻坚典型和榜样的宣传,积极营造起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文化氛围。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按时实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文化扶贫作用,深度挖掘我市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料,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多达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各位党员:今天党课的题目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在许多方面都有别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因具备诸多新特征新特点而显得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影响、重大意义、重大价值。xx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xxx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1、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还产生了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等新的“四大发明”,(2018元旦联欢会的礼赞十九大中:天宫、蛟龙、天眼、悟空、暗物质等各项创新科技的成功令多少国家惊羡神往)。我们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应该是举世公认的。

2、文化自信的政治基础。随着经济、科技等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过去若干年间在国际国内扮演的角色更加积极主动,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政治担当。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另外,我们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包括我们的科技、军力也越来越强大,航母、歼20、东风战略导弹等,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自信。

3、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就是文化,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如果我们缺乏文化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财富在哪里、自己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而是一味追捧外国文化,那就支撑不起一个大国的崛起。(原来叫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东西好,说进口的,另外电影,文化的一部分,有功夫有熊猫可是没有功夫熊猫,还有花木兰,都是迪士尼拍出来的)。

现在我们是一个大国,就像xxx说的“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要对自己的文化高度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吃中国的饭、穿中国的衣,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也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201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并向大众开放参观,从网上查了一下张国立的主持词:“乱世失,盛世归,正当盛事,吾辈深感自豪!中华民族的历史需要年轻人来守护!”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再联想“2015年,当故宫博物院举办石渠宝笈特展,为了亲眼看一看国宝藏品《清明上河图》,老百姓们排起了长队;2017年,《千里江山图》展出,为了一睹国宝风采,老百姓又排起长长的队伍。”这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人逐渐对建立在5000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我们要坚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是xxx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在2017年11月10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主席发表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这其实就是xxx为我们担当起了中国故事的“第一讲解人”,他面向全世界对中国制度理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精彩路演(路演是指在公共场所进行演说、演示产品、推介理念,及向他人推广自己的公司、团体、产品、想法的一种方式),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中国故事不仅仅是讲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更是要讲中国制度理念和发展前景,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1、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传统故事中比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铁杵磨针、悬梁刺股这些鼓励大家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好故事,还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要继续传承下去的中国好故事。2017年暑假我第一次去了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了这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的是中国最顶级的文物,很多都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里面的每一件作品都将是一个优秀的中国故事。(不知道与这个党课相符合否)。

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座“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藏。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断断续续的看过非常振奋人心的几个记录片,比如《辉煌中国》中介绍的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中国网,记录片《创新中国》中的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等等每一项都是证明中国已经崛起的好故事,非常振奋人心。(寒假中看的那一集介绍的是中国的天眼(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从设计到建设到使用,精度要求非常的高,里面说到中国的"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原来中国人才外流,现在国家吸引回国,当时介绍了它的主要设计者们平均年龄不超过35周岁,现在创造了中国一个又一个的科技神话)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其实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除了这些励志的故事之外,我们也可以多看看《大国工匠》、《工匠精神》这几个节目,讲讲《大国工匠》中那些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讲他们没有进名牌大学、没有拿到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的故事;也可以讲一讲"工匠精神"中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所成就的一番事业,所展现的人生价值,这些对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中国好故事。

再说一个中国故事“北京8分钟”,“北京八分钟”在平昌冬奥会的亮相震惊了全世界,冬奥冠军武大靖作为冬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力荐中国故事“北京八分钟”,去讲一讲惊叹和掌声背后的付出与感动,讲一讲科技与敬业的完美结合。(这是第一部分选好中国故事)。

2、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十九大报告提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之相应,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鲁迅先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结合当年鲁迅先生说这话时的时代背景,我认为这句话意在强调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世界也才称其为世界。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要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功夫熊猫、花木兰,虽然是迪士尼拍的,但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宣扬,中国的动画片和国外的动画片,我觉得要正视这些关系,我们自己要拍出更优秀的中国故事。)。

其次,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也应该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那么,那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说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了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现在网络语言很丰富,流行一个词叫ip(直译是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这就是一种创意,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学校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应该承担起培养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神圣使命。作为教师,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传播者,更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教师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做好模范作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实践工作中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日常各项工作中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

1、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多读点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多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传统文化里包含的教育思想精华,诸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寓教于乐”的乐教思想等等,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学。教师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学知识大赛其实是鼓励学生学习,我们老师更要学习)。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坚持以文化人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教师党员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教师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教育是人类社会遗传的主导机制,承担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命的教师要在工作中、在生活上随时随地、广泛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辱使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比如师范类的大学应该坚持以教师教育为办学特色,幼儿园就应在孩子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培养、提高孩子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而我们职业学校就要在我们“崇德尚能倡合出新”的学校文化引领下,用我们教职工的一言一行,用学校的一事一物,用持久不懈的培育积淀我们的文化,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从而坚定我们职业教育的的文化自信,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

3、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引入对接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的文化。我们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我们要让优秀的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入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引入和对接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将其渗透到硬件设施、管理过程、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话应将学校实训场地按对接企业的生产场景布置,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流程、操作规程等,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实践。同时也可借鉴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5s等要求应用到教学区、实训区、宿舍区的管理;将企业考核制度引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实习实训管理中等,利用课堂教学等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受到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总之,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增强我们师生自己的文化素养,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共同努力建设好我们职业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重大判断,显现了党的文化自觉,以及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高位态、增强世界影响力,成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急迫的难题。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文化深刻诠释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守护的理想,在价值的润泽中指引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基于对文化本性的深刻领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基于坚定的文化自信,我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写入党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指,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满怀豪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1.空前强盛的历史中国。

北宋仁宗时期,中国gdp达200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50%,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十九世纪的英国在最强盛时gdp未超过全球的40%。美国在巅峰时期gdp仅占全球30%。16——18世纪的“东学西渐”:

利玛窦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写道:在这个几乎有无数人员的无限幅员的国家,而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他们和欧洲人不同,欧洲人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政府,拼命贪求别人的东西。他们则不然。

埃姆波利对中国的评价:“我们发现了中国,并在那逗留了一段时间,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富裕财产的国家,很多美丽,伟大的情景,使我们大吃一惊!所以,我假如不死的话,真希望到北京去见中国皇帝”。

门多萨在1585年写的《大中华帝国志》在罗马出版后,短短20年间共出版了30种版本。

从十八世纪初叶到十八世纪中期,即启蒙运动全盛时期的50年间,欧洲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伏尔泰,一位敬仰中国的哲学家说道:

我全神贯注的读孔子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3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二)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他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经济方面: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科技创新从跟跑为主,逐渐发展到并跑领跑。

政治方面: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迄今走过了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文化方面:总书记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就要大的有样子”。“大”就是要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就是吃中国的饭,穿中国的衣,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国文化。

(三)近五年来人民银行的工作成效。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七

-->,供大家参考。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十九大。

报告。

讲话。

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二、文化自信的底气。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

调研。

******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讲好中国故事是******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八

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把握文化自信这个精神力量,着力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省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高举新时代思想旗帜,唱响主流思想舆论最强音。

“我就用村里的事、自己身边的事,和大家说一说我理解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讲讲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做,还有新时代的新变化……”日前,在安庆市长风乡将军村“新时代农民传习站”,老党员徐孝全的开讲平实却很抓人心。听完讲座,村民们还一起讨论交流,“接地气”“听得懂”是村民们对徐孝全讲课的一致评价。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我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结合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和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心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便民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近日,中安在线记者彭旖旎跟随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从丽江“长江第一湾”出发,一路顺江而下,近距离感受大江沿岸的变化。“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基层一线,报道好典型经验供各地借鉴,为我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最美皖江经济带助力加油。”彭旖旎说。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两周年报道到世界制造业大会和国际徽商大会报道,从聚焦安徽科技创新到挖掘打赢脱贫攻坚战经验,从推出典型人物到关切民生热点……上半年,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镜头,全方位展示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安徽经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负责人说:“近期,我们开展了报刊出版单位互查互评互学互促专项活动,规范全省报刊出版秩序。下一步,将督促相关单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精神文明“正能量”

近日,界首市“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在任寨乡开启首站报告会。作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柳西周扎根农村32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无怨无悔,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被评选为7月份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会场的每一位党员干部。界首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明敬说:“好人诠释着责任与奉献的道德力量,我们市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家庭、进网站、进集镇,大力培树百姓身边的道德典型。”

“安徽好人多”已经成为闪耀全国的精神标识。我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上半年,全省启动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

“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出行有礼,从我做起!”8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安徽省政府主办的2018年“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出行有礼”主题宣传活动在黄山市启动,旅游志愿者共同宣誓传递文明旅游的决心。文明、诚信是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我省已将文明旅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源于富有创造性的扎实工作。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全省将聚力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制定实施意见;聚力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组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纪行”、全国提名城市模拟测评;聚力聚焦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好人成名人”活动;聚力聚焦未成年人工作,深化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新时代安徽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聚力聚焦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出台移风易俗考核办法;聚力聚焦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强基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打响江淮文化品牌,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

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我省著名诗人陈先发的诗集《九章》荣获本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安徽作家时隔22年再获该项文学大奖殊荣。“在当前的安徽,富有生机的各类社会创新实践、沸腾的基层生活样本,更是取之不尽的丰沛写作资源。这里的一草一木,自然的生态和人的生态,对我的滋养和教育,就是我每一个字的源头。”陈先发说。

文艺创作唯有彰显时代精神,才能获得读者的普遍共鸣;唯有深耕本土,才能汲取滋养灵感的源头活水。我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体现“四个讴歌”、展现江淮儿女投身改革发展火热实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江淮文化品牌,凸显安徽文化“软实力”。

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称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总体经济规模再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这是该集团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的排名。

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艺术党课,举办“文化名家进高校”“中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推动纪录片《小岗故事》、广播剧《你好,科学岛》、电视剧《觉醒年代》创作生产,修改打磨黄梅戏《邓稼先》《遍地月光》、徽剧《徽班进京》、梆子戏《春风化雨》;举办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展“文艺扶贫携手小康”惠民演出、向群众送“文化年货”等活动;召开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组织首届安徽省文学艺术奖评选……下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并进行重要文艺评奖,进一步推动主题活动再深化、改革宣传再发力、精品创作再攻坚、重大活动再加温、文艺管理再规范。同时,实施省属文化企业“瘦身强体工程”,实现主业做大、企业走稳。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全省文化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文化战线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半年,全省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坚定文化自信、牢记新的文化使命》。什么是文化?此刻,也许你看到的是一本普通的书,又或许你看到了这是毛主席曾题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字,而这些远远不够诠释一个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个庄严号召,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成为“新的文化使命”的担负者,体现了党对“新的文化使命”的高度重视。

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该如何来履行“新的文化使命”,实现真正的文化扶贫呢?

每天我都能在书店里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张中禄,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休的农村语文教师。不管刮风下雨,都阻止不了他每天坚持到书店里来看书。我曾和他闲聊过:问他为什么到了该享福的晚年还坚持每天看书?他却说:“我现在虽然工作退休,但是我的思想没有退休,作为一名老党员,要跟上新时代,接受新时代的文化。”是啊,身体老了,思想却没有晚年。“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张老先生的奋斗目标!

有这样一位始终把党的文化使命放在首位的一位50多岁入党积极分子,他是我们书店里所有人的“大爹”,没错,他就是李建平。为新华书店奋斗了大半辈子,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他骑着自己破旧的摩托车把十多件学习材料一本一本地送到每一位党员手中,在回来的路上,由于摩托车零件太过于老化,他摔得满身是血,摩托车也摔坏了,看着满头大汗满身是血,却没有一丝抱怨与不满,还说一定要把每一本学习材料送到各位党员手中,以免耽误了大家学习。看着他眼里的那份坚定、那份执着、那份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我感动了!这就是我们的“大爹”,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大爹”!“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同志的奋斗目标!

“文化的脱贫攻坚”不仅是各位老前辈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90后,我们也常常被挂上“自私、矫情、啃老族”等标签,而我却敢说90后有敢于担当、不怕吃苦、有爱且走心的精神。我是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性,怀抱强烈的使命感,我和我的另外一名90后同事每周末都开展“少儿阅读故事汇”的活动,不断向小朋友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记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天,我们邀请了爱阅读的小朋友参加“少儿阅读之星”评比大赛,小朋友们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表现出了最优异的一面,他们大声地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是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伴随我们终身的生活习惯,我们要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知识,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活动结束后,我们得到了众多家长和读者朋友的支持与赞美!“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不仅打开了人们的思想“闸门”,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近年来,新华书店秉承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转型升级,不仅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更是承担着新华书店的历史使命!保证党的宣传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定位不动摇;保证政治读物发行的圆满完成不耽误;保证中小学校教材供应“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落实的不懈怠;保证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罗平”,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冲先锋,打头阵!

所有同仁们,此刻我们学习了老前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作为90后的我也要对前辈们说:前辈们,太累的时候请转过头,在你们的身后,万千初生牛犊正在努力向你们靠近,我们在你们曾经青春过的地方正青春,在你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正奋斗,我们的青春梦连着中国梦,中国梦值得我们为它流血流汗,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众志成城,让我们的物质与文化并驾齐驱,用行动去诠释信仰的力量!最后,我要用一句话与所有像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们共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我们年轻一代以及所有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总书记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习近平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习近平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习近平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近平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九

今天和大家谈的主题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的背景进行分析。第一,国外很多国家的政权动荡教训,让我们看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重要性。第二,文化霸权主义也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第三,在社会思潮多元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更好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第六,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软实力的作用渗透到各个方面,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我们怎样把文化自信展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部分我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家进行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这段话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

从内涵来讲,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具有激励、引导、制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实践。从价值观的特性来看,它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这是从理论、意义等方面对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回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在核心价值观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人民服务”是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的内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形成了“五讲四美三热爱”。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表述,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是衡量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要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一是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事业发展中的一种价值表达、价值原则,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要从内涵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二是人民性,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真实性。怎样与西方“普世价值”划清界限?要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从理论上讲,西方“普世价值”是特指资本主义价值观,有阶级局限性,同时也有欺骗性。资本主义价值观是基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基础而形成的。资产阶级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把自己的价值观以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装饰起来,其目的就是维护和攫取与之相关的最大利益。“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维护现实利益的一种政治诉求。再有,“普世价值”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抽象的人性,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及其相应的制度。这是从理论上看的“普世价值”的虚伪性,而理论上的虚伪性必然也会导致实践上的虚伪性。因此,西方“普世价值”在实践上也是虚伪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都没有真正实现。我们看到,种族歧视、劳资对立、贫富分化等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与他们所标榜的“普世价值”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可见,西方“普世价值”在现实中也是虚伪的。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根本性引领。

这部分我们结合“自强”这一关键词,来看看我们怎样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从本民族、本国来讲,文化软实力必须有文化共识,如果文化相互对立、相互冲突,文化软实力是显现不出来的。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所强调的就是要构建文化软实力中的凝聚力。从国际来看,文化软实力能够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能否有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这就要看文化的感召力。要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感召力、引领力。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这个概念,他指出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约瑟夫·奈还将软实力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影响力,二是意识形态影响力,三是制度安排影响力,四是外交事务影响力。在他看来,软实力就是影响力、吸引力。那么,约瑟夫·奈为什么在1990年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因为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重塑以后,文化软实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是有资源、有底气的,这个资源、底气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不能因为时代发展变化了,不能因为古人已经逝去久远了,就否认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作用。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中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根铸魂。

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近代以来,我们有过悲惨屈辱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28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人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财富,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在传承革命文化过程中,我们还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着力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引领力。

3.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重视抓经济建设,也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显著。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显著提升,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日常生活中,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越来越多,让人们能够享受文化盛宴、文化大餐。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更强助力。

4.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挨骂”问题,就必须争取国际话语权,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那么,怎样展现当代中国形象?一是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世界文明发展大势,构建社会公平正义话语体系。二是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中国故事在国内讲得多,认可度也高,同时中国故事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文明积淀,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在国际上我们要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以上是我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自觉、自信、自强三个层面,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三个方面,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展开的讲解。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课讲稿:文化自信主题(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总书记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习近平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习近平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5年来,习近平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近平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一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依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区分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就是体现革命和创新精神的好故事。比如推翻晚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还有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程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中,有领袖的故事,也有企业家的故事,还有各行各业的模范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中国好故事首先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能量,我们不能讲落后的愚昧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中国好故事。

第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要处理好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不全面。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故事是中国民族独有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如何让世界感知和理解呢?比如岳飞抗金,怎样才能让世界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呢?应该挖掘人类性的命题,岳飞忠诚、一身正气,不被邪恶力量所容,他的伟大、完美、忠诚招来了佞臣的打压、迫害。为什么忠诚反被打压?实际上这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在西方文化当中,这样的孤胆英雄,一身正气反被打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岳飞抗金虽然是宋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故事,但它还具有人类性,他身上的亮点,他的忠诚、善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大家都能看懂和听懂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找到世界性的语言,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个点。

其次,要处理好主体和个体的关系。现在网络文艺很活跃,流行一个词叫ip,这就是一种创意。创意是带有虚幻性的,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在虚拟世界里,仅仅是一种ip创意还不够,伟大的文艺创作还应该反映这个时代深厚的生活景观。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调主观的好创意、好ip,也要强调客观上深入生活,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和提炼有用的故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份量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所以ip固然好,但是不够,还要深入生活,把主观的智慧和客观的丰富多元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要处理好主流和时尚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故事当中,有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好故事年轻人常常不怎么喜欢。年轻人喜欢时尚的,而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文艺创作中,主流价值观会相对弱化。那么,这些彰显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怎么样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主流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都是体现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作品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中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包括视听的感觉、叙事的方式、影像的展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时尚元素和主流价值观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总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要选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力的中国好故事;其次,讲好中国好故事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ip和生活或(主体和个体)、主流和时尚三个关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把握文化自信这个精神力量,着力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省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高举新时代思想旗帜,唱响主流思想舆论最强音。

“我就用村里的事、自己身边的事,和大家说一说我理解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讲讲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做,还有新时代的新变化……”日前,在安庆市长风乡将军村“新时代农民传习站”,老党员徐孝全的开讲平实却很抓人心。听完讲座,村民们还一起讨论交流,“接地气”“听得懂”是村民们对徐孝全讲课的一致评价。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我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结合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和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心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便民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近日,中安在线记者彭旖旎跟随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从丽江“长江第一湾”出发,一路顺江而下,近距离感受大江沿岸的变化。“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基层一线,报道好典型经验供各地借鉴,为我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最美皖江经济带助力加油。”彭旖旎说。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两周年报道到世界制造业大会和国际徽商大会报道,从聚焦安徽科技创新到挖掘打赢脱贫攻坚战经验,从推出典型人物到关切民生热点……上半年,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镜头,全方位展示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安徽经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负责人说:“近期,我们开展了报刊出版单位互查互评互学互促专项活动,规范全省报刊出版秩序。下一步,将督促相关单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精神文明“正能量”

近日,界首市“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在任寨乡开启首站报告会。作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柳西周扎根农村32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无怨无悔,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被评选为7月份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会场的每一位党员干部。界首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明敬说:“好人诠释着责任与奉献的道德力量,我们市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家庭、进网站、进集镇,大力培树百姓身边的道德典型。”

“安徽好人多”已经成为闪耀全国的精神标识。我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上半年,全省启动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

“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出行有礼,从我做起!”8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安徽省政府主办的2018年“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出行有礼”主题宣传活动在黄山市启动,旅游志愿者共同宣誓传递文明旅游的决心。文明、诚信是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我省已将文明旅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源于富有创造性的扎实工作。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全省将聚力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制定实施意见;聚力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组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纪行”、全国提名城市模拟测评;聚力聚焦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好人成名人”活动;聚力聚焦未成年人工作,深化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新时代安徽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聚力聚焦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出台移风易俗考核办法;聚力聚焦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强基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打响江淮文化品牌,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

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我省著名诗人陈先发的诗集《九章》荣获本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安徽作家时隔22年再获该项文学大奖殊荣。“在当前的安徽,富有生机的各类社会创新实践、沸腾的基层生活样本,更是取之不尽的丰沛写作资源。这里的一草一木,自然的生态和人的生态,对我的滋养和教育,就是我每一个字的源头。”陈先发说。

文艺创作唯有彰显时代精神,才能获得读者的普遍共鸣;唯有深耕本土,才能汲取滋养灵感的源头活水。我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体现“四个讴歌”、展现江淮儿女投身改革发展火热实践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江淮文化品牌,凸显安徽文化“软实力”。

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称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总体经济规模再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这是该集团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的排名。

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艺术党课,举办“文化名家进高校”“中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推动纪录片《小岗故事》、广播剧《你好,科学岛》、电视剧《觉醒年代》创作生产,修改打磨黄梅戏《邓稼先》《遍地月光》、徽剧《徽班进京》、梆子戏《春风化雨》;举办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第五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展“文艺扶贫携手小康”惠民演出、向群众送“文化年货”等活动;召开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组织首届安徽省文学艺术奖评选……下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并进行重要文艺评奖,进一步推动主题活动再深化、改革宣传再发力、精品创作再攻坚、重大活动再加温、文艺管理再规范。同时,实施省属文化企业“瘦身强体工程”,实现主业做大、企业走稳。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全省文化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文化战线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半年,全省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坚定文化自信、牢记新的文化使命》。什么是文化?此刻,也许你看到的是一本普通的书,又或许你看到了这是毛主席曾题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字,而这些远远不够诠释一个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个庄严号召,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成为“新的文化使命”的担负者,体现了党对“新的文化使命”的高度重视。

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该如何来履行“新的文化使命”,实现真正的文化扶贫呢?

每天我都能在书店里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张中禄,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休的农村语文教师。不管刮风下雨,都阻止不了他每天坚持到书店里来看书。我曾和他闲聊过:问他为什么到了该享福的晚年还坚持每天看书?他却说:“我现在虽然工作退休,但是我的思想没有退休,作为一名老党员,要跟上新时代,接受新时代的文化。”是啊,身体老了,思想却没有晚年。“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张老先生的奋斗目标!

有这样一位始终把党的文化使命放在首位的一位50多岁入党积极分子,他是我们书店里所有人的“大爹”,没错,他就是李建平。为新华书店奋斗了大半辈子,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他骑着自己破旧的摩托车把十多件学习材料一本一本地送到每一位党员手中,在回来的路上,由于摩托车零件太过于老化,他摔得满身是血,摩托车也摔坏了,看着满头大汗满身是血,却没有一丝抱怨与不满,还说一定要把每一本学习材料送到各位党员手中,以免耽误了大家学习。看着他眼里的那份坚定、那份执着、那份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我感动了!这就是我们的“大爹”,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大爹”!“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同志的奋斗目标!

“文化的脱贫攻坚”不仅是各位老前辈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90后,我们也常常被挂上“自私、矫情、啃老族”等标签,而我却敢说90后有敢于担当、不怕吃苦、有爱且走心的精神。我是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性,怀抱强烈的使命感,我和我的另外一名90后同事每周末都开展“少儿阅读故事汇”的活动,不断向小朋友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记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天,我们邀请了爱阅读的小朋友参加“少儿阅读之星”评比大赛,小朋友们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表现出了最优异的一面,他们大声地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是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伴随我们终身的生活习惯,我们要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知识,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活动结束后,我们得到了众多家长和读者朋友的支持与赞美!“不忘初心,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不仅打开了人们的思想“闸门”,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近年来,新华书店秉承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转型升级,不仅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更是承担着新华书店的历史使命!保证党的宣传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定位不动摇;保证政治读物发行的圆满完成不耽误;保证中小学校教材供应“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落实的不懈怠;保证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罗平”,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冲先锋,打头阵!

所有同仁们,此刻我们学习了老前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作为90后的我也要对前辈们说:前辈们,太累的时候请转过头,在你们的身后,万千初生牛犊正在努力向你们靠近,我们在你们曾经青春过的地方正青春,在你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正奋斗,我们的青春梦连着中国梦,中国梦值得我们为它流血流汗,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众志成城,让我们的物质与文化并驾齐驱,用行动去诠释信仰的力量!最后,我要用一句话与所有像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们共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我们年轻一代以及所有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一

今天我就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就近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收获、感悟和思考,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是什么?而我们环保人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下一步该如何做等方面,与大家做一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大会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还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政治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环保人的“初心”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提下,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二

过去的一年,欣慰的是,我跟自己死磕,好像经历了千山万水,长途跋涉,站在这里。

过去的一年。骄傲的是,过去的那个悲观阴郁的我已离我而去,迎来的是一个阳光富有朝气的我。

过去的一年,自信的是,每周带领团队一起,打造学习型组织,践行使命远景价值观,团队已拥有抵御一切风险的能力。

而这一切都源于同一本书的缘分。那本书就是《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人和书是一样的。有的书在你的生命中出现,就是来帮助你认清自己迷途知返的。

以前呢,自己出现问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去找什么样的书来读,比如说管理有问题,就去看管理的书,营销有问题就去看营销的书去读。当然,比如说心累了疲倦的时候,还会看一些名人传记格言警句来激励自己。比如说像打不死你的只能使你更强大等等什么的,但这么做了好像也并没有使我更轻松和更有力量,反而感到比以前还要累,还脆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是根本无济于事吧。

可是看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后,我知道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知道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知道了要建设我们的心灵品质,就要做到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业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所以,从心上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之后,你会感觉到浑身充满力量,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仿佛一跳都能飞到天上去。

我从事的是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教育呢,在当下的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自我教育太婴幼,不能做到自立自理、自强;家庭教育很落后,越是学历高的人,好像越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学校教育很陈旧,各地的学校学历教育好像差别不大;社会教育在生锈,人人都逐利,做大敛财上市。

唤醒。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首先的唤醒我们自己。唤醒我们自己沉睡的灵魂。如果我的灵魂就很平庸,就很自私和自利,怎么样去唤醒老师,老师又怎么样去唤醒学生和家长?我从自身做起不说一句对孩子成长不利的话,不做一件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事,时刻体察自己的言行,进行取舍。实现老师和学生深层次的链接。我从来不相信自己不爱学习,自己不爱学习,怎么能够让孩子们做到爱学习?自己不不热爱生活,怎么能做到让孩子热爱生活,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生命的觉醒,来唤醒学生生命的觉醒。教育是爱生活,爱国家,爱自己,培养学生,看到一丛野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感,教育是生命灵魂教育,只有这些都做到了,才是学科知识的学习。

所以我同我们的老师坚定要做这样的教育,我我相信只有这样的教育,一个人享有这样的教育,才是一个自信的人,一群人享有这样的教育,是一个有希望民族,是一个复兴的民族。所以在学校里呢,成立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小组,提升大家的认知水平和看待事物的水平,一边修一边剪,就是把身上的坏毛病坏习气修剪掉,一边剪一边养,就是读书学习。通过修剪养,我们慢慢就会变成一个有修养的人。

所以清醒后的生命呢,一年相对于过去的40年的生命,只有舒展了,才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不问生命的长短,只问奉献,像我们的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了,还在抗疫的第1线,我觉得他的2020年的这几个月的生命已经超越了我的几辈子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子女,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做好我们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反省。

这本书呢,使我的灵魂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按照书中的方法,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到卧室,坐在桌子边放上纸和笔,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反省,把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全都写在纸上,真诚面对自己过去的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所有的恶之恶念,恶行恶语,像照妖镜一样现了原形。慢慢梳理,慢慢流泪,慢慢后悔,慢慢忏悔,就跟像自己动了一场大型手术一样,感到浑身无力,同时又感到酣畅淋漓的轻松。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以前就像操纵在别人手里的木偶,别人一句好话,自己就会心花怒放;别人一句恶语,自己就会怒气冲天。

让反省继续继续继续,在反省的过程中出现了我们国家波澜壮阔的建设场面,很多人都投入到了国家复兴,文化自信的大潮中去,我寻找着寻找着,但是没有我的身影,我摸着自己的胸口问,自己这么多年你都干了些什么?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被自己无数个无数个可怕的念头所震惊!所以通过反省之后呢,坚决的和过去那个小我进行彻底的诀别,反省过后,我决定在反省的基础上进行践行。

践行。

首先呢,重新链接我和我家庭的关系。

因原生家庭的缘故,所以我结了婚之后呢,20多年了,基本上很少回家跟母亲见面,我父亲去世的早,但内心里也渴望亲情,每当在事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无处倾诉,也会开车到母亲住的地方,望着窗户静静的坐一会,好像心里就会好受许多。反省过后呢,我做了一个决定,在母亲生日过后,我提议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大家都欣然应允。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们一家人好像从来都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我哥后来跟我说,出游的前几天,我母亲晚上睡不着,那次旅游大家都很开心,当我和母亲四目相对的时候,坚冰融化了,我觉得我们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又回来了。

在学校和老师这方面呢,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觉得是否把员工和学生家长的利益放在第1位,是否有一颗公心来对他们,是否符合员工的利益,是否符合家长学生利益,以此为原则和标准,我相信总不会错的。所以去年呢,我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资福利奖金绩效比往年高出100万,用于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水平。

以上是我看这本书的感悟和实践,分享给大家,和大家共勉!

最后还是以书记的一段话来结束:“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让我们都做时代的坚定者,奋斗者和搏击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留下我们坚实的足迹!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今天是12月16日,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咱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来临。我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智慧的编出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歌来指导农事。直到今天,其依然体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并于2016年10月30号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从某种层面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发展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又如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还有琴棋书画的儒雅,唐诗宋词的书香,晋剧,京剧,毛笔字,过春节,吃元宵,逛庙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它们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落在了后面。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有责任坚定文化自信,有义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属于青少年的文化使命。

回眸之中,看到了祖国的繁荣,转念之中,想到了少年的荣功。祖国有着精卫填海的志气,有着夸父逐日的庄毅,有着后弈射日的豪情,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我们——少年。同学们,生逢盛世,不要寄托于“小确幸”,也不仅只是报答父母、养家糊口,还要有诗和远方的豪情。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谢谢大家!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四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满生机。在当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首先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善良和智慧,一直教化着我们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化我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化我们胸怀国家,先人后己;“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教化我们老实做人,诚实做事;“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教化我们勤俭持家,节俭立国;“公生明廉生威”“勤能补拙”“和为贵”等等,都从不同侧面教化人们公正、清廉、勤劳、向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我们培育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从国家来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受到重视,还将颁布的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了传承者,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能力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从个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来说,通过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的基金里,让更多人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传统文化传承的人多了,365行技艺就会不会面临失传或者无人继承的局面。

还要号召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一份付出和努力。让学校从小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中,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河南是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新郑、淮阳等中华古都。

河南当地特色有很多。

喜欢戏曲的人没有不知道河南豫剧的,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享誉全世界!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郑州市每年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和登封是武术节的主要场所。武术节期间,将举办规模宏大、隆重热烈的迎宾仪式、大型文体表演、少林武术精英擂台赛、文艺演出、旅游观光等活动。这时既能欣赏明星荟萃的文艺表演,又能看到各路高手在擂台赛上展露绝技,还能游览郑州、登封的各处景点。

说起“中国一绝”的斗鸡,就不能不提到开封。中原斗鸡是“中国四大名鸡”之一,而中原一带的斗鸡,追根溯源,大多出自开封斗鸡。从北宋至今,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开封人保持着惯有的古都情调。开封斗鸡在国内外颇有名气,常有外地斗鸡爱好者来汴进行交流比赛,而开封斗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获殊荣。中央电视台在《魅力开封》专题片中,浓墨重彩介绍了开封斗鸡。不少导演也把目光投向了开封斗鸡,拍摄了《开封斗鸡》、《鸡祥如意》等影视剧。但最让开封斗鸡人引以为豪的是,1999年,开封斗鸡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斗鸡大赛,一举夺得重量级的冠军,声名远扬。

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看龙舞。1949年後,古荥龙舞得以创新发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种龙舞的特点,又不同於其他龙舞,故事完整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表演场面宏大,艺术风格独特。整场表演分为鱼跃龙门、金龙出南门、龙蜗玉柱、二龙相戏、解救青龙、二龙戏珠、胜利对舞等10个场面。古荥龙舞流传至今,其影响之大,历史之悠久,在中原地?"是不多见的。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看龙舞。

河南菜又名豫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色香味俱全的宫廷风味菜肴。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主要特点是:选料精良、讲究配菜、汤鲜香浓、色形俱佳。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记忆、灵魂和血脉,对于增强国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彰显着国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凝练与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与精神。“和为贵、泛爱众”,建立起融通的人际交往和有序的社会秩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铸造出顽强拼搏、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给中华民族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尊重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始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做到理性的去看待。

坚定文化自信,还需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科学家屠呦呦在古老的中医文献中获得灵感,研制出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无数人的生命,站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到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截至2019年6月,中国已在155国家(地区)设立了539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无一不验证了,我们在继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要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新发展、新进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创新,以增强其时代影响力和感召力。

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五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和道德准则学习,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古人说过:“学以立志”、“学以养德”。清代学者余怀认为:“读书能够使糊涂的人变得聪明,狭隘的人变得旷达,忧郁的人变得愉快,笨拙的人变得灵巧,愁闷的人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将会霍然而愈”。可见读书学习对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品行非常重要。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积累、一种养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纷乱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被金钱、美色、权力所诱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纷呈多彩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有许多优秀的反腐倡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像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之所以能够彪炳千秋、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优秀品质深深地烙在人民的心中。

二要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我们经常说的“不勤政也是腐败”、“无功便是过”,既是党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待。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纵观走上犯罪道路的官员,无一不是从一瓶酒、一条烟、一件小礼物、一点“小意思”开始,进而胃口越来越大,以至欲壑难填,由于“小不忍而乱大谋”,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四要生活简朴,以俭养德、以俭养廉。唐代开国名臣魏征曾说过:“骄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大诗人李商隐也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言警句,这些古训都将勤俭作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根本。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和崇尚俭朴的,勤俭立身、勤俭治家、勤俭理政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五要管好身边工作、生活的人。我们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群体,不是“独行僧”,有友情、亲情,身边有许多一同生活和工作的亲人、同事和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否则既工作不好,也生活不好。严格管理、教育好自己身边生活、工作的人特别是自己的配偶、子女与严以律己同等重要,在让他们一定不出问题的同时,时常给自己吹吹清醒风、廉政风。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我报告的主题是充满自信,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客观,充满自信是我们的主观。我们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够真正做到稳中求进,才能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并把工作落到实处。充满自信是要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稳中求进是要统一我们的行动步调。充满自信与稳中求进合在一起,就是要通过学习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和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的讲话精神。

2022年3月5日至9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下团组”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国制度的优越之处,以及人民当家作主、高质量发展等中国治理关键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

(二)全过程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2022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解决民生关切,让我们更深刻感知中国民主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

(三)中国高质量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讲话的重要内容,他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四)“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五)“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突出强调贯彻依法治军战略问题,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军战略的实施立起了总目标、总指导、总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把准精髓要义,切实立牢指导遵循,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深刻研判国内外形势,对做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工作以及落实依法治军战略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思想性和指导性,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七)深刻理解“五个必由之路”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3.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宝贵的经验认识。

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

二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三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总而言之,走好“必由之路”,是对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最好致敬,更是赢得未来、创造新的伟业的关键所在。

二、了解成绩才能有利于坚定信心。

(一)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1.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3.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5.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6.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二)2021年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2021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

(三)2021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2021年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2021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

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六)2021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2021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八)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5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2021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2021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十)2021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看准问题2022年才能有的放矢。

(一)我们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22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三)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四、做好2022年工作的具体政策举措。

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2022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1.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

2022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2021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2022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2021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2.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3.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

4.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6.确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7.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2022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1.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2.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

3.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

4.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

(三)2022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

2.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3.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四)2022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

2.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3.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4.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五)2022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1.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3.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4.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约集约用地。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六)2022年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1.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

2.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3.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七)2022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1.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

2.积极利用外资。

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4.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多赢。

(八)2022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2.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九)2022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1.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3.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4.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5.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6.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严厉打击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今天的报告,主要就是这四大部分的重点内容。我们只有领悟好两会精神,才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谢谢大家。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因为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经典之一——茶,所以中国有很浓厚的茶文化。中国地广物博,所以我们的茶的种类也是必须很多的,下头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名茶吧!

第一种名茶:西湖龙井。这种茶居中国茶之冠,生产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仅仅西湖美,这种茶更美。西湖龙井有四百年的历史了。龙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后香气清高持久,喝后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种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条条纤细,卷曲成螺,穿着一层茸毛,泡后清香芬芳。第三种名茶:安溪铁观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间。如果想得一壶好的铁观音,就必须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摇青一摊置)、炒青、揉捻、初培、复培、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这些名茶让茶文化诞生,茶文化是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完美环境、领略等多种品茶过程。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经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国家影响也很大,每年都有很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齐来品茶,大家会彼此更了解并且成为好朋友。

我们有那么好的茶文化是因为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机智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也是四大礼貌古国之一。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继续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谢谢!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八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_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族的心理上打下了辨明真伪、评判优劣的思想道德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基本要素。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深化和升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转型引起的深刻变化,既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又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可掉以轻心的挑战。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牵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强骨固本、筑基铸魂工程,锲而不舍、持久不息地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会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是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富起来、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文明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与自然、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同国家意志、人民愿望、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自由,它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是人人享有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它在思想多元多变中的主导功能、在社会深刻变动中的稳定功能、在见贤思齐育才用才中的导向功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中的奠基功能。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十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今天是__月__日,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咱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来临。我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智慧的编出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歌来指导农事。直到今天,其依然体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并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从某种层面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发展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又如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还有琴棋书画的儒雅,唐诗宋词的书香,晋剧,京剧,毛笔字,过春节,吃元宵,逛庙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它们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落在了后面。_说:“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有责任坚定文化自信,有义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属于青少年的文化使命。

回眸之中,看到了祖国的繁荣,转念之中,想到了少年的.荣功。祖国有着精卫填海的志气,有着夸父逐日的庄毅,有着后弈射日的豪情,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我们——少年。同学们,生逢盛世,不要寄托于“小确幸”,也不仅只是报答父母、养家糊口,还要有诗和远方的豪情。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党课讲稿文化自信范文(20篇)篇二十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801班的王xx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在中华民族艰难而灿烂的五千年发展历史中,我们世世代代的先辈不懈努力,永不回头,创造了无数人类灿烂的思想和成就,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孝、忠、礼、诚、仁、爱他人、善待他人、自然……这些源远流长的精神世界,是全人类进步思想的奇葩。作为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感到自豪。

中国有句古话:“孝为先。”这意味着尊重父母和老师是所有美德的第一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出一番成绩。

“拄着拐杖变老”的故事,我想每个人都接触过。汉朝的时候,大良有一个叫韩的人,天性清纯,尊敬父母,是有名的孝子。他妈妈对他要求很严格,稍有差池,就举起手杖挥了挥。有一天,于波被打了,但他很伤心,哭了。他妈妈觉得很奇怪,就问:“你可以随时接受打你。你今天为什么哭?”于波回答说:“当我打我的时候,我总是感到疼痛。知道妈妈还有力气,身体健康,我就放心了。但是如果我今天不感到疼痛,我知道我的母亲正在衰落和虚弱。所以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是痛苦而是不愿忍受。”这个故事说明韩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有诗说:

念及母亲的感受,对母亲的体重十分关心;一旦牧之的实力下降,他就感到悲伤和泪水沾湿。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应该明白了,父母平时对我们要求严格的时候是关心我们的,他们把对我们的爱变成了教训,只是希望我们长大后能少吃点苦,少走点弯路。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孝顺”地回报父母的爱和善意。事实上,我们只需要抽出一些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倒一杯茶,洗脚。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希望同学们能在身边量力而行,以后留下遗憾不要后悔。

我们的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接班人。首先要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其次,要做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快乐学习,为祖国和生活增添光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活老师年终个人总结(精选19篇)

    通过写个人总结,我可以对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清晰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地了解个人总结的写作方

    大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实用24篇)

    教师工作总结需要全面客观地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包括课堂教学、备课、同事合作等方面。这里有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和写作指导,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高中生消防安全演讲稿消防安全演讲稿大全(22篇)

    安全演讲稿通常包括了对安全常识、事故案例和安全应对方法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演讲范

    产品销售员工聘用协议范文(23篇)

    在现代社会里,聘用是一种常见的雇佣方式,用于满足企业或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下面是一些聘用管理的案例分析,希望能为您的聘用决策提供思路。甲方(项目组长)乙方(被聘用

    上海展位出租合同(优质19篇)

    出租方(甲方):产权号:承租方(乙方):证件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诚实信用

    药材种植土地租赁合同(专业20篇)

    租赁合同是一种规范租房关系的重要文件,能够明确双方的权责和义务,避免纠纷发生。以下是一些租赁合同中常见条款的解读,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

    青岛市房屋租赁居间合同(汇总15篇)

    通过签署租赁合同,双方就租赁事项达成一致,确保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你对租赁合同不太了解,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合同的要点。出租人:____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工作心得体会的总结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不夸大、不缩小。在下面的范文集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职场中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写作和总结工作心得的,他们的经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参考(专业20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份幼儿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活动目标:1.明白健康与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18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的书面材料,它主要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问题来得出明确的结论。最后,希望这些调查报告范文对大家写作调查报告有所帮助,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