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7篇)

时间:2023-04-13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课件出示: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山羊、小猴、小狗、小兔在做游戏)

让学生猜测如果让山羊和小猴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结果。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出现跷跷板不平衡的画面)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开心地玩起来呢?

学生:让小狗、小兔加入到小猴那边。

(课件演示:跷跷板逐渐平衡。并能一上一下动起来。)

教师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时,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地玩游戏了。

[评析]:动物是学生们喜欢的形象,以故事情境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平衡工具,猜猜是什么?

1、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2、继续实验,自主发现

1)分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每个小组发一些有重量的砝码和学生自己手中的书本等)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作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不平衡状态的: 50+30﹥两本书 50﹤三本书……

4)、学生动手把不平衡状态的天平调平衡并列式

50+30=四本书 50+10=三本书

5)、师生一起把书用字母代替:

3、整理分类,认识方程。

1)、学生把上没面的式子进行分类

2)、让学生明确:像这些含有等号的式子都是等式。(板书:等式,标出大集合圈)

观察右边三个等式与左边一个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很快明确:右边的等式里都含有未知数。(在等式前面板书:含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我们把右边这三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学生齐读方程的意义,同桌互相说出一个方程。

[评析]:这部分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分类、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初步渗透了数学中的集合思想。

三、巩固拓展

课件出示两个小动物争吵的画面

小狗:我知道了,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小兔:不对不对,应该说所有的等式一定都是方程。

判断谁说的对,并叙述理由。

四、总结

学生阅读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1题

教学反思

1、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兴趣的源泉,体验是主动参与的动力。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学习的热流中来。教学当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关注情景教学

在本节课中,将枯燥的方程概念融于浅显生动的情景中。导入利用小动物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背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天平的所有情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天平称重的实验,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了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

《方程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程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加上35等于91。(2)的3倍等于57。

(3)减31的差是86。(4)7.8除以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三

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情景图正确地列出方程。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和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情景引入,初步展开新课。

⑴出示“天平”情景图,了解学情。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天平;两边是一样重的;指针在中间表示就表示相等等等。

⑵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先写出等式;交流等式:50+50=100,交流这样列式的思考;揭示概念,象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二、继续出示情景图,深入展开新课。

⑴出示情景图,明确要求。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⑵独立思考,试写式子。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⑶学情反馈,班级交流。

让学生自行上黑板写不同的式子。

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式子:x+50>100,x+50≠100,x+50=100+50,x+50<200,x+50≠200,x+x=200,2x=200等。

甄别确认正确答案。

⑷尝试分类,理解方程的意义。

明确要求——分类;为类别起名,等式,不等式;独立分类,等式:x+x=200,2x=200,x+50=100+50,50+50=100,不等式:x+50>100,x+50≠100,x+50<200,x+50≠200。

再分类,不等式感悟“>”和“<”比“≠”更准确;等式分类:等式中有一部分叫等式(含有未知数)。

⑸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集合图等;用形象的情景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部分和总数等。

三、独立练习,进一步内化新知。

⑴完成练一练1。

确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方程和等式,确定寻找等式和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交流矫正。

⑵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 20+30=50

80÷4=20等式x+17=38

x—15方程36+ x<40

7y=63 54÷x=9

⑶完成第2页试一试和看图列方程。

先独立列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列式的思考。

⑷完成练习一1~3。

重点交流第2题。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四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2、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3、通过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达到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建相等关系模型。

1、师出示天平图,

认识吗?

师: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左右倾斜各一幅,平衡的一幅。图略)

学生会选择图3,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图3天平平衡图

图3为什么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么?

100+100=200

图1和图2为什么不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呢?

你也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100+100>100、100+100<500

3、三个式子都是表示物体之间质量的关系,数学上把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的小脑袋里有等式吗?说一个试试。

除了用加法表示的还有不一样的吗?(师板书学生说的其它的一些式子)

师:没想到,同学们对等式是这么的熟悉。

二、借助基础,拓展等式外延。

(书上四幅图略)

选一个等式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一种是用语言表达,一种是用数学式子表示,你愿意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突出简洁、清楚)

2、师:的确,这样的一些数学式子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比较:现在写的这些等式与刚才我们说的那些等式有什么不同吗?

突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也可能见过,如:用字母表示数中、求未知数x等。

三、进一步拓宽对等式的理解。

(师出示四幅生活情境图)

(1)铅笔盒与笔记本共20元。

(2)借出的书与剩下的书共150本。

(3)3瓶相同的色拉油,每瓶x元,共8元。

三、明确特征,归纳概念。

其实呀,数学上给这样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方程的意义。(板书)

揭示数学上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深刻领悟,挖掘内涵。

1、黑板上的其它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方程了吗?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是等式的男生举手,是方程的女生举手)

36-7=29、60+x>70、8+x

6+x=14、7+15=22、5y=40

(在活动中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五、实践应用,拓展外延。

1、你能看图列出方程吗?

图1:天平(2x=500)

图2:四个物体16.8元

图3: 两杯水共有450毫升

2、从文字表述中找出方程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50米,走了x分钟。

(2)张师傅每天做x个零件,用了6天做了780个零件。

(3)王涛放学回家后,去商店买了3本精装笔记本,每本y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出示:5x=200(可提示:如天平图等)

个别交流的基础上同桌互说。

六、全课总结:学习到现在你有哪些收获?

从不能用方程表示到能用方程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演变。

图1:买4个小熊猫玩具,每个x元,120元不够

图2:买3个,每个x元,120元还不够

图3:买2个,每个x元,120元正好

延伸:使两只水杯一样多你能有哪些办法?用方程表示,你能吗?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五

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高海菊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根据盲生因视觉障碍,对事物缺少整体感知,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观念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创设情境,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

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从未知数只是结果到未知数参加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代数思想,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分类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 小袋子 多媒体课件、盲文及低视力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

(一)依据天平,理解相等,1.认识天平

同学们认识天平吗? 知道天平是干什么用的吗?(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那天平是根据什么来称量或者比较物体的质量?(平衡)让学生用玩具天平来感知一下平衡(低视生看,老师协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托,直到手掌触到物体)

低视力生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帮助全盲生把实物挂起来(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时的状态怎么样哪?(低视力生观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40+60=100 60+40=100(板书)。

像这样含有等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3、让学生再说几个等式。

(二)依据天平,理解不相等 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边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预设:左边轻,右边重。)

此时天平的状态又怎样哪?(不平衡。)低视生观察,全盲生感知。

让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预设:60<100,10060。

刚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预设: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让学生再说几个不等式。

(三)依据天平,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2、交流。(预设: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一样重。)

3、验证:低视力生协助全盲生操作验证(教师协助)

1、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把玩具天平收起来)

还有天平吗?(预设:没有。)

你心中的天平还有没有?(有)

2、出示课件:

3、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叙述图意。

5、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预设:5x=800)并让学生说一说5x表示的意思。(预设:5x是5个苹果的质量)

6、说一说:5个苹果的质量为什么用5x来表示?(预设: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个苹果的质量就用5x来表示。)

7、评价: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给式子分类,抽象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一)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1、一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给刚才的式子分类。并思考分类标准。

2、学生交流(预设:

1、按是否是等式来分。

2、是否含有字母来分。

3、还有学生把60+x=100,5x=800单分一类)

3、教师揭示 :象 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让学生 根据这两个式子的特点说一说什么叫方程?

5、教师点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探讨并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如果方程是一个大圆,方程应该是什么?(预设:一个小圆,在大圆中)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刚才我们认识了方程,你能判断什么是方程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问c类学生)

x+5 15+5=20 2x +310 36-x=9×3 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问b类学生)

(5)课件出示:(提问a、b类学生)

教法同上

(6)课件出示:(提问a类学生)

(7)先让低视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9)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五、作业:(1)练习十一第一题

(2)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六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我设计教学方程的概念是从等式引入的,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让学生说出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出来,让学生知道方程源于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形的变化,逐步引出等式,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列举像方程这样的式子,并予以区别,强化方程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写方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意义。在这儿,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断就可,不必在概念上过分纠缠,更不必拓展太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你知道吗?”的阅读资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让学生只需感知,不作记忆的要求。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块内容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虽然在这学期开始的作业本中有几次方程的题出现,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方程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从他们知道的东西,如跷跷板到天平,然后再过渡到方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这节课只要学生能理解和判断,不能过分纠缠概念上问题和其他课外的知识,如果要学生了解太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因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基础不太好、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新的内容不容易接受,特别是概念课,所以让学生课前预习会对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看形象的事物,从而理解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1. 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天平、带有磁铁的卡纸、彩色记号笔。

修改意见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40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218+ 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着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了吗?玩过翘翘板了吗,如果你和爸爸一起玩,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翘翘板摇晃不平衡)

师:怎样才能保持两边平衡呢?(让妈妈也加入)

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的时候,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的玩游戏了。

1、师:在数学中与翘翘板原理一样的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天平)

2、介绍:(出示天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称量工具——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砝码有不同,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就是砝码的重量。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请看这幅图。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卡片出示:1个空杯子=100g)

3.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 100+x<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

5. 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250

问:为什么用“=”呢?(平衡就是相等了)

问:哦,那这个式子与刚才两个不等式比较最大不同是什么?(生能答,不能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间是等号,叫等式。板书: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举例,教师选择三个写在贴于黑板的卡片上。)

这时黑板上的卡片有:

300+200=500 100+x<300

100+x>100 100+x=250

80+x>100 100+50<300

5×a=40 x+200 x+x=8

1.分类、建构概念

让全班观察黑板上的8个算式,根据它们的特点,小组讨论,试将他它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

问: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重点说,其余的口头交流。

(2)让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的学生把式子分成两堆。

问: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含有未知数)那这几个呢?(没有未知数)

问:你能把这一种(指含有未知数)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或者让按“是否是等式”分的学生把式子分成两堆。

问: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是等式)那这几个呢?(不是等式)

问:你能把这一种(指是等式)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根据学生的思路来讲。)

问: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2.理解、巩固概念

师:自己理解一下方程的概念,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未知数和等式)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生答:会。)请四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写两个,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写。

写好后,请同学们用手势一起判断对错,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同桌互改。

小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出示课件)问: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6+x=14 3+x 50÷2=25 ab=18

6+x=23 51÷a=17 x+y=18

问: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1.判断

下边哪些式子是方程?(课本54页“做一做”)

35+65=100 x -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2.你知道吗?

课件动态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3.练练思维

孟老师今年的年龄加上7就是30岁,你知道老师今年几岁了吗?

某同学今年的年龄的2倍是22岁,他今年几岁?

4.提高智慧

5.数学游戏:小博士用他的手遮住了所写的内容。他想让你们猜猜他写的式子是不是方程。(用多媒体设计出手的形状盖在方格上)

(1)□ +x > 40 (不是)

(2)x÷□=80 (是)

(3)3×□=24 (不一定)

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三题:如果方格中填的是未知数这个式子就是方程,如果填的是8就不是方程,填其它的数就是一个错误的算式。)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上课开始写的那个表示我们全校师生总人数的式子,现在老师告诉你一共有432人,你能得到怎样一个方程并知道老师有多少人吗?(24人)好聪明!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今天一样积极动脑,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去解开更多生活中的未知数,去迎接更多新的挑战!

作业设计:

1.作业本25页。

2.口算一页。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其他式子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077+ x

等式

不等式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七

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加上35等于91。(2)的3倍等于57。

(3)减31的差是86。(4)7.8除以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教育心得体会6月(大全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小班教育心得体会6

    最新守护生命的演讲稿 热爱生命的演讲稿(三篇)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

    实用个人开展作风大整顿自查报告范文

    当我们决定离职时,编写一份辞职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想法。下面是几篇优秀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干部作风集中整

    2023年爱情情侣句子一左一右五篇(模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最新清明缅怀逝去的亲人句子 清明缅怀的话五篇(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送给自己的励志句子抖音 送给自己的励志句子20个字大全(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最新小暑祝福短语(汇总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公司离职证明章样式5篇(大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检验科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简短10篇(精选)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

    2023年检验科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简短(优质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