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雅蕊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和潜力。了解不同行业或领域的实施方案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一

12.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编制、人社部门对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资源配置,依法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录聘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学校负责教学岗位设置、教师竞聘任用、工作安排、考核管理、绩效工资发放等职能。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据芜湖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探索完善职称评定的条件,把职称评定作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杠杆。

13.实行教职工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动态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存量盘活”的原则,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学校(教学点)变化,在省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时核定,动态调整;人社部门负责核定本辖区所属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总量及其结构比例;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根据学校核定编制数提出岗位设置的具体意见,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制订本校岗位设置方案,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社部门核准。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师的聘用管理制度,建立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学校要完善用人制度,建立年度岗位计划、教师竞聘上岗方案,完善教学岗位、教师聘用审批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教职工岗位聘用人员的核准,经同级人社部门认定后兑现工资待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大契机来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体党员教师佩戴党徽主动亮明身份,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学校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将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标准,建立一支优秀的党支部书记队伍。积极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

2.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的平台,建立和健全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青年党员学习社建设,引导全体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3.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增强教师的公职人员意识。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其中每年暑期集中师德培训学习不得少于40学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运用《台州市公职人员不文明交通及公共环境卫生违法行为曝光抄告制度(试行)》和公民道德诚信体系的教育警示作用,对违反政治纪律、违悖师德师风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1.加强教师舆论引导。教师作为学生成才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牢记“国家公职人员”身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校因工作需要建立的各类微信群应有校级领导参加,全体教师要谨慎加入各种生活类微信群,做到不传播和发布未经核实的各类消息和言论,树立新时代教师良好形象。

2.强化正风肃纪态势。大力推进“清廉教育”,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警示约谈,增强广大党员教师廉洁自律意识,实施廉政建设关口前移,促进教师遵纪守规、廉洁从教。坚持查纠并举,加强对“酒局、牌局”“违规收受礼金礼品”、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利用“微商”网络载体盈利等各类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路桥区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保持整治各类违规问题的高压态势。

3.落实干部出国(境)管理制度。按规定做好教师因私出国(境)审核和证照管理工作。完善教师外出管理,学校教师因工作需要外出学习培训的,按程序严格办理审批手续。

1.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深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体现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作出突出业绩的教师倾斜的政策导向。健全联动增长机制,从2019年开始,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落实五险一金,落实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政策要求,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机制。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教职工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3.完善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开展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楷模和农村教育突出贡献奖等综合先进评选,做好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优秀教师代表和教书育人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树立教师职业良好形象,弘扬楷模身上的正能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

1.加强职高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水平。加大招聘和培养力度,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全面实施职高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以具有潜能的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海外研修和国内高端培训,加强本土领军人才培养,搭建高质量教师发展平台。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重点骨干企业挂职,支持企业工程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才和各类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

2.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追求“幸福教育”为目标,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档次。大力加强初中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我区中考质量,实现普高线、平均分的较大幅度提高,近期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并尽快跻身全市第一方阵。小学阶段在城区建成一批优质名牌学校的基础上,城乡联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要高标准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搭建有效平台,加快名优教师成长。

3.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向职高和学前教育延伸,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实行单独评审。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卫星班教学和管理等工作量较大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倾斜。

4.以提高公办园入园率为目标,尽快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短板。加强市区对接,抢抓地方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持机会,建立一支数量足够、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幼师队伍,尽早实现幼儿园教师100%持证上岗。努力提升园本培训水平,加大现有在岗教师(含在岗非编教师)培训力度,积极为名园长争取高端培训机会,积极培训一批骨干园长。

5.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行动。提高教师入职标准。招聘幼儿园教师学历不低于专科,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不低于本科。现有学历合格教师提升一个学历层次。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大幅提升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经费可参照《台州社会事业人才发展三十条》有关政策执行。尝试与普通高校联合开展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工作。

6.用好教育人才政策,积极引才、留才。进一步发挥区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履职考核制度,开展教育人才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台州市名师名校长的引领辐射作用。建立中小学知名专家工作站,倾力培养教育家式的台州教育人才。加快推进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基地建设,夯实教育人才成长的基础平台。积极开展柔性引才活动,全面兑现人才待遇政策,努力引进并留住特级教师等高端人才。

1.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建立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体系。积极争取区编制部门支持,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带来的新情况,深化教师编制改革,盘活用好教师资源,适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变化,进行动态核编。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统筹,动态调配中小学教师编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2.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素养,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符合路桥教育实际情况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使之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学校领导人员的任职条件和资格,规范选拔任用工作。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深化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改革。全面确立“凭业绩说话”的理念,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把握教师职业特点,加快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加大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探索落实学校职称评审自主权。进一步明确教育管理系列职评要求。加强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支持力度,对一专多能、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乡村学校教师允许按全科学科申报。完善职称评价体制,突出对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一线实践经历、工作业绩以及校本研训的考察。

1.强化组织保障。局党委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满腔热情关心广大教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教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抓实工作。局党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党政要定期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

2.强化经费保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工作环境。按规定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政策并覆盖非编教师。落实任教满30年教师享受更多公共服务权益的有关政策。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确保教师安心专心从教。

3.强化督查问责。教育督导和组织人事科室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督查督导,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列入对学校综合责任目标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尊师、爱师、护师、帮师、育师的良好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确保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深化改革。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分类施策。立足市情实际,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考虑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能够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变革需要,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1、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健全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将教师党支部建在一线。要确保小规模学校党支部的活动经费。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2、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轮训。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

3、注重教师党员发展与培养。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加强对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引导教师党员追求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促进形成党员教师模范遵守师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的良好风尚。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

4、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加强党员教师日常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

5、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学校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重要内容,市委组织部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市教育局党委担负直接责任,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

(二)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6、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戈壁钢城,办好雄关教育。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

7、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

(三)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8、弘扬高尚师德。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

9、健全师德监督考评体系。将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抓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省教育厅《实施细则》的落实,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师德失范处理结果信息库,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人社局。

10、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

(四)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11、加强高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对学校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业绩特别突出人才方面的比例。服务人才强市战略和高水平学校建设,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扶持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等市级教育人才计划实施力度,落实好《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实施培养选拔“雄关名师”“雄关名班主任”、教育“双名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计划,汇聚培养一大批教育教学名家名师。挑选和培育学校高层次人才要突出教书育人。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配合部门:市人社局。

12、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校长队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规范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加快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储备,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择优选派到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党外教师干部进入校长队伍。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

(五)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3、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整合现有资源,强化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建设专业化教师培训者队伍,搭建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平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投入;按照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2。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列支教师培训经费。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配合部门:市委编办。

14、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分级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五年计划,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计划。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政府外事办。

15、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每5年遴选2—3名专业带头人或具有绝招绝技的工匠之师,建立名师工作室或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支持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规模以上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一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教学团队和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进一步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根据专业特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5年要累积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的实践经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须先实践再上岗。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研修访学制度。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政府外事办。

(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

16、创新和规范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配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筹考虑脱产进修、产休假、特殊教育、高考改革、实验示范教学等因素,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健全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教师补充机制,着重解决师资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对规模较小的村小学、教学点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动态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和财政部门备案。按照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凡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

牵头部门:市委编办。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17、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名师、名校长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认真落实高级职称“凡晋必下”制度,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有帮扶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1年以上的经历。深入实施学校发展联盟工程,积极推动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的联盟模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行教师城乡轮岗交流、关系随转交流、挂职培训交流、名师引领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和学校对口支教制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学区(镇)内教师走教制度。落实银龄讲学计划和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和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18、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加大统筹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名师、名校长、公费师范生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统筹管理全市教师招聘、分配和动态调整。民办学校必须聘任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19、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在现有岗位基础上,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中级、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总体提高5%,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坚持向一线、向农村倾斜,侧重考察实际工作能力,适当放宽学历、专业和任职年限要求,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表现、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着力拓展一线和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人社部门实行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教育部门按照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等情况动态管理、统筹使用,并报人社部门备案。强化教师考核,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受聘任教、晋升职称、实施奖惩的依据,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建立完善教师职业行业退出机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暂缓注册、注册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注册不合格的教师,不得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20、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招聘办法,逐步建立“经费包干、按岗聘用、动态管理”的教师聘用机制,引进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办法,将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评价。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七)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1、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学校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落实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公办学校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严格资格准入,提高入职标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逐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加强对新入职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师范教育专业培训。完善教师职业保护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障教师的法定权利,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依法清退不合格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形象,规范教师言行,教师应衣着得体,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工作期间统一着装或着正装。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

22、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制定调整机关公务员收入分配政策时要统筹考虑中小学教师,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我市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全市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23、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嘉峪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和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将农村教师活动中心、食堂、卫浴设施和学校周边水电路改造建设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专项规划和部门工作方案,持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4、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逐步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应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25、完善职业院校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体现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津贴和特殊工种教师岗位津贴,扩大职业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权,职业院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职业院校依法取得的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26、完善教师住房和医疗保障机制。将符合我市住房保障条件的学校教师(新就业大学生及引进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享受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为农村教师住宿的过渡用房,周转使用。教师的医疗同全市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每年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每年按照在职教师5%左右的比例,安排优秀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全市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7、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建立并完善名优教师评选表彰体系,开展园丁奖、教学成果奖、特级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面向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专业性认定活动,为教师搭建阶梯式专业成长平台。获得省级及以上综合性双先表彰者,在当年年度考核中可直接确定为“优秀”,不占本单位年度“优秀”指标。建立荣誉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表彰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开展教师表彰奖励活动。

突出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落实教师对“三重一大”等学校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发展上优先考虑,工作上优先支持,投入上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市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二)明确任务清单。组织部门负责指导教师队伍党的建设、重大人才项目实施等。宣传部门负责指导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教师楷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编制部门负责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教育部门负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定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完善支出保障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人社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推进教师队伍工资待遇和职称评聘政策改革工作的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三)强化经费保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经费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加强教师队伍宣传,文艺生产创作部门、单位要创作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树立教师先进典型,宣传教师良好职业形象。

(五)严格考核问责。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四

如何确保我校教师队伍持续稳定地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名优教师更多地涌现,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如下规划。

1、师德为先原则。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的原则,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追求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2、制度创新原则。制度创新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队伍优化机制。

3、整体性原则。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4、自主性原则。教师为达到任职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实现职务晋升,就要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学习、进修活动。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活动。

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优秀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质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三、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工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2、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

3、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开展“减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积累实践性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4、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干部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五

6.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学习,开展先进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确保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教师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按照《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依法治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7.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意见,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定期评选师德先进树立师德典范,发挥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规划方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8.创新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采取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原则,采用学生评议、家长评议、教师互评、组织考评的办法,定期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入师德档案,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设立“师德师风举报平台”和“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形成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对教师从教行为进行监督。制定在职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惩治办法,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完善督导评估中对学校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内涵发展,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发〔20xx〕19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经过5年左右努力,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健全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使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全校上下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主动应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作。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不断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到2035年,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以教育家型教师为引领、卓越教师群为代表、大批骨干教师为中坚的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党管教师队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作用,确保校、院两级党委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人事部门、各院级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在教师的引进、培育、考核、晋升、评优、奖励等工作中把好政治关,确保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位教师党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教师廉洁从教的良好氛围。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2.加大思政工作力度,健全党委领导、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建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注重因时而新、因事而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感召力和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充实健全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院两级党委书记亲自抓、经常抓。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常态化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制度。把校史校情教育作为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广大教职工爱校兴校、兴农事农的热情,大力弘扬学校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3.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传播与教育,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经费投入,培养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的青年骨干和名家名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规(2019-2025)》,明确思政队伍建设目标和举措,提升思政队伍质量层次。着力引进建好辅导员队伍,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构建结构合理、总数适量、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

(二)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1.立德树人,注重师德培养。以“青年教师培育工程”为载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师德讲坛”、“名师座谈”、“教学展评”、“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廉洁从教”等活动中,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师德传承。

2.培育典型,加强师德宣传。着力发挥校园文化精神的浸润熏陶功能,将校情、校史教育融入教师入职教育,增强教师自信心、自豪感,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局面。邀请高校师德典型、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来校讲座,倡导学习先进典型的浓厚氛围。以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依托校园媒体,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引导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设立“大北农教学精英奖”、“大北农教学标兵奖”、“大北农优质管理奖”等,定期评选校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形成尊重教师、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积极开展教学竞赛和观摩等公开示范教学活动,以老带新、以“赛”促教。

3.健全制度,完善师德考核。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实施方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制度,在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考核为教师年度业绩考核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与领导履职晋职、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科研类单位工作的基础地位。

4.加强教育,强化师德监督。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违规收受红包”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举报监督体系。加大信访核查力度,完善案件线索管理制度,以案件查办推动“师德师风”问题治理常态化。加大课堂教学纪律的抽查力度,强化师德监督。严厉查处师德失范典型案件,建立约谈机制和教师师德师风信用体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依法从教意识。

(三)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1.建立健全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平台作用,持续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灵活度,提高教学效果。对青年骨干教师设立教学研究专项,资助青年教师对授课课程进行设计研究,着力打造精品课堂。以活动、计划和项目为载体,利用团队合作机制,创建新的交流互助平台,组织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研究教学,形成教学团队,将专家引领与团队互助相结合,助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和展示活动,搭建青年教师教学锻炼、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相互学习,鼓励青年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实施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计划。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着力发挥指导老师的业务“传帮带”作用,注重让青年教师在学科团队中成长,原则上新入职教师应安排进入学术科研团队,加强对青年教师助教制实施情况的考核监督。拓宽对外人文交流渠道,将境外培训研修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公派出国访学项目。鼓励教师国内访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前往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完善过程管理和考核监督机制,使其能够真正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3.重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实施辅导员队伍标准化建设,选拔思想品德好的博士生担任辅导员,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政策,健全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单独条件和政策;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支持力度,引导鼓励辅导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

4.完善优秀人才聘任与引进的政策机制。修订并执行系列教师队伍岗位管理措施,不断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来校工作。进一步完善“柔性引进”机制,通过设立梅岭学者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非全职岗位,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师。继续发挥校聘“首席教授”、“未来之星”、“青年教授”、“青年副教授”等人才岗位引才、聚才、育才的良好作用,促进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实施创新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3年一周期的综合培育,培养造就一批本土化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人才。

5.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着力营造高层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务评聘、科研条件、团队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跟踪培养,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培育青年拔尖人才,提高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数量。发挥二级单位的主导作用,严格做好人才工作考核述职,突出教书育人的成效考核。

(四)不断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1.严格师资队伍准入制度。严把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助教工作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优先聘用具有知名高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博士进入教师岗位。探索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完善师资博士后培养方案,做到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步提高,业务培训与师德培养同向推进。

2.拓宽优秀人才招聘渠道。加大引才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引才渠道,着力落实进人要求。加大海外人才招聘力度,探索加大与海外学联组织的联系交流,扩大学校影响力。举办学术论坛,邀请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来校访问,为青年人才计划申报储备人选。发挥现有人才及及校友资源,广开路径、畅通信息,以才引才。及时掌握国家、省市等人才工作政策,在引才奖补、人才服务等方面争取支持。

3.细化实施教师分类管理。按照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等不同岗位,对教师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升、专业技术分级标准。教师职称晋升坚持以德为先,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4.优化教师的考核制度。引导广大教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岗位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察科学研究和成果运用情况,实施代表性成果制度。注重考核结果运用,聘期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薪酬、奖惩等重要依据。

(五)不断增强教师归属感和获得感。

1.推进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科学构建薪酬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原则,重点向一流人才和一线教师倾斜,探索二级单位的考核及分配自主权,切实增强师资队伍活力。按国家规定执行保障教师依法取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完善适应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优化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2.切实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院级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应切实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花大气力帮助解决其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条件改善、团队融入合作等实际问题,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大力支持附属中学、保育院的建设,切实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学校党委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学校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教学单位要结合学科发展状况,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分析研究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具体对策,建立适合学院发展需要的人才工作机制。

2.加强经费保障。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加强教师待遇保障、专业素质能力提升。严格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落实考核督导。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明确院级领导班子成员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育工作中的职责,确定目标责任,完善激励和问责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引育工作作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七

14.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结合教师支教交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教师原则上应到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挂教培训1年,以促进新任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掌握教学常规,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八

3.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执行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每年实施两次教师资格考试,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继续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向“国标、省考”的方式衔接过渡。

4.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校用”制度。机构编制部门负责中小学新招聘教师编制使用计划的审批;教育、人社部门根据“省考”有关规定,落实招聘有关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依据市“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从国家、省重点院校直选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吸引免费师范生到我市中小学校任教,合理安排教学岗位。中职学校可在核定编制总额内,拿出不低于20%的编制数聘用兼职教师,完善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购买服务,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拓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师资的补充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和从中小学调剂相结合的方式补齐配强教师队伍。

5.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实施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延期未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师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九

通过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职责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x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群众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就应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4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

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现就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作用就越来越凸显。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优先发展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建好教师队伍。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着成绩;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进了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我省教师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支持力度不够大,教师工作尚未置于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领域,长期以来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质量水平不够优,教师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滞后于教育发展,一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高校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三是结构分布不够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编制短缺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段之间、学科之间结构不尽合理;四是管理机制不够顺,“放管服”改革仍未到位,教师准入、交流、退出等机制亟需健全和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通道需要拓宽;五是地位待遇不够高,不少地区和学校没有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

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优化制度设计、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总体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师德师风建设有力。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广大教师争当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培养培训有效强化。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师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优势强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脱颖而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

——数量质量同步优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量达到配备标准,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地位待遇依法保障。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奖励体系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社会声望普遍提高,教师职业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

——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师资格认定、招聘、退出机制不断完善,职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符合学校实际的岗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全面实行,高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和落实。

到2035年,教师队伍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教育系统成为集聚一流人才的高地。教师师德师风、综合素质、专业化程度、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名教师党员,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把教师党支部建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和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各高校要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校级层面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强化二级院(系)党组织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好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的政治关、思想关。(责任单位: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

2、突出师德建设。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学必先立教师之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教育摆上教师教育的首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师德建设工作。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建立新教师宣誓制度。将治理师德失范纳入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畴,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划定行为底线,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承诺、失信惩戒机制,坚决从严处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行为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失范行为。(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

3、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按规定落实生师比,畅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定配备高校辅导员,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政策,畅通辅导员专业发展通道。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鼓励中小学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水平,激励更多教师在班主任岗位上担当作为。省有关部门实施高校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培养与奖励计划,定期褒扬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二)改革创新教师编制管理。

4、合理核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各县(市、区)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根据在校生人数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每年核定一次,并可结合教育发展实际需求按规定比例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编制核定时,要向小规模、寄宿制等学校倾斜,对村小、教学点以及开设西藏班、新疆班的学校,可按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调配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适时制定特殊教育机构编制标准。(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

5、统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建立以县为主、市域调剂、省级统筹、动态调整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各县(市、区)加大事业编制挖潜力度,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各设区市综合考虑所辖县(市、区)在校学生数和教育发展需求等因素,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省级建立中小学教师周转编制专户,用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人数较多、教职工编制严重短缺且难以通过县域挖潜和市域调剂等方式解决的地区补充中小学专任教师编制。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实际缺编数量和教师平均工资标准,核定兼职教师经费补助额度并足额拨付到校,用于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6、试点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按照“标准核定、备案管理”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公办幼儿园、技工院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备案制人员由各设区市或县(市、区)统一招聘,与事业编制人员同岗同酬,并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参照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当教师编制有空缺时,优先从备案制教师中招聘补充,具体办法由各设区市制定。(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7、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根据高校办学层次、目标任务和培养规模,制定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标准,科学核定高校人员总量,人员总量内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人员参照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纳入事业单位保险。高校依据核定的人员总量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自主设置岗位结构比例和标准,自主确定岗位类别、任职资格条件等,聘用结果报省有关部门备案。(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三)大力振兴师范教育。

8、强化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发展。鼓励支持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其他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高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举办师范专业,依托学科优势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发展高水平师范教育。实施师范教育培养院校提升计划,重点建设20所左右以师范生培养为主体、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培养院校,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师范生培养基地。建立与师范生培养成本相适应的动态增长机制,使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高于同类非师范专业,切实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在增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和遴选高水平大学建设“四大专项”时,向师范院校和师范生培养规模大的院校倾斜。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强化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对教师教育师资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师范院校及有关项目评审时,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高质量办好师范专科院校特别是幼儿师范专科院校。(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9、改革师范生招生就业办法。实施师范教育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实行师范专业提前批次录取,支持高校设立面试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注重入校后二次选拔。探索从非师范专业中选拔学生转读师范教育专业。完善师范生定向培养机制,适当扩大规模,探索免费培养、到岗退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办法,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探索优秀师范毕业生推荐就业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0、深化师范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大力推动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建立师范教育专业联盟,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突出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培养课程。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注重采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问题研讨、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普遍提高师范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范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训练。突出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教学,构建包括师德、教学、班级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加强校地合作,推进高校、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建立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与中小学、幼儿园互设基地、互派教师、互动发展的机制,使师范教育更加契合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需求。探索在中小学建立教育硕士培育站,开展驻校式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得少于半年。(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四)整体提高专任教师能力水平。

11、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实施“三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建好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做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重点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展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均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并通过省示范性评估认定,建设并认定1000所左右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设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各地要按照不低于当地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校内教师培训经费。(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12、创新职业院校教师配备机制。建立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扩大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推行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办法,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便于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先行聘用特殊紧缺岗位的专业课教师,但被聘用人员应当在聘用之日起3年内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否则予以解聘。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对具有特殊才能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公开招聘时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限制。逐步推行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制定双师型教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和认定办法,支持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管理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3、支持高校引育高层次人才。高校要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项目,更大力度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对新入选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根据所获资助情况,省财政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各地要在一定范围内为国家级人才开通医疗健康服务绿色通道,为其子女入园入学提供支持。对顶尖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的配偶和子女,有编制的随调到机关事业单位后仍享受编制待遇。推行“大师+团队”人才引育模式,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高校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要突出教书育人,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全面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

14、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短期出国进修计划,每年选派2000名左右中小学教师到国外进修,出国进修计划省级单列,不占用市县因公短期出国计划指标。持续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到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建立省级援外教师储备和培养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外办)。

(五)全面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5、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县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别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编制和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总额,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额内统筹分配到学校,并报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提高编制和岗位管理的统筹力度和使用效益,具体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行城乡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和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省和设区市要将同类学校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差异系数,作为考查县级教师交流轮岗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省财政对教师交流轮岗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学校给予奖补。把握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规范中小学教师跨市县流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6、修订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逐步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学历提高至大专、小学和初中教师认定学历提高至本科,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和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招录紧缺专业研究生和从社会专业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健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逐步将编外聘用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定期注册范围。定期注册不合格人员要坚决退出教学岗位,不得享受教师岗位待遇;暂缓注册人员不得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不得晋升高一级岗位等级。鼓励引导高水平大学在校生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7、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适时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县(市、区)。修订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资格条件,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不再将论文作为晋升的限制性条件。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通过适当提高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比例、取消教科研训部门职称比例限制、增核乡村学校职称岗位、打通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比例、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延退女教师不占岗位职数等办法,缓解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职数不足的问题。加强聘后管理,长期不在教学岗位和教学工作量不足的中小学教师,只能聘任在本级职务的最低等次,并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完善高校职称制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以及国外访学经历等与职称评聘挂钩的做法,始终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高校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延退的高级专家,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占岗位职数。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高校职称评聘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六)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18、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教师职业具有公共属性,公办中小学教师具有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着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与合法权益,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努力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

19、健全绩效工资保障机制。各地要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调整公务员收入分配政策时必须同步考虑中小学教师,核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必须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充分考虑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不纳入所在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高校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对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成果的优秀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实际薪酬发放水平不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20、关心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各地要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更多的教育投入用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落实省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提高村小、教学点教师的补贴发放标准,使乡村学校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鼓励县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省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培养与奖励计划,每年遴选100名在乡村学校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批乡村青年领军教师,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每年认定100名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按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1、重视教师住房保障。各地要把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按规定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等,探索实施共有产权房政策。有条件的高校可分层分类向教师提供安家补贴、购(租)房补贴,以货币化、市场化方式解决教师住房问题。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视同仁享受当地人才住房优惠政策。加快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周转住房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青年教师临时住房困难。(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2、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民办学校应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教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按规定为教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具备条件的可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民办学校应每年在学费收入中安排不少于5%的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师工作实行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各级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分别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找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大推进力度,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优先保障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主要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地区,要限期整改达标,省财政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教育经费监管制度,规范教育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督查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按规定追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教师宣传奖励活动,推出一批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时代风貌的教师典型。统筹对学校的考核、检查、评比,建立相应制度,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教师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论文等评价教师,真正让教师安心教书育人。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一

9.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教帮扶。省、市示范学校等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帮扶;薄弱学校要有计划地推荐选派教师到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挂教培训。通过“结对”形式,加强校际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深化校际间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帮扶薄弱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加支教帮扶或挂教培训的教师人事、工资等关系不转移,工资福利待遇不因支教帮扶或挂教培训而受到影响,工作安排和考核由接受支教帮扶或挂教培训的学校负责,工作量由接受学校负责安排,派出学校应予以确认。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为农村、偏远薄弱学校教育水平提升做出贡献,对长期为农村、偏远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给予表彰。各县区、开发区城镇学校选派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教的中小学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优秀人才,可延长1至3年办理退休手续。在师资不足的地方,可以返聘教学水平高、身体好的退休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对城镇优质学校选派到分校、结对学校、偏远学校工作1年以上的教师,发放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及伙食补贴。

10.完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对选派到分校或结对学校工作的人员视同支教,其支教经历在申报评定高级职务(职称)时予以认可。落实城镇学校新招聘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支教服务期的规定。定期组织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巡回讲学、送教下乡,促进城乡教师业务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选特级教师,优先评聘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2年以上的教师。对城镇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高一级职务。落实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

11.实施教师校际流动。各县区、开发区要建立完善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推进教师队伍均衡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生源变化和教育规划布局调整,实施区域内城镇学校教师与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之间合理流动,城区(含县级政府所在镇)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并及时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办理编制、岗位变动和工资关系变更手续。每年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5%。积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二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依据,围绕促公平、提质量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目标任务。到2020年,专任教师总量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要,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准入更加规范,师资培训质量明显提升,教师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师队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达到标准并满足需求。建立50个名师工作室,实现学科全覆盖;造就100名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的专家型名师,培养5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市级骨干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三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下面谈谈自己学习“意见”的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水平、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是三个关键性的因素,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或者削弱哪一项都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从师资入口抓起,严把质量关,还要建立完善的后期培育机制,为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人之师,才能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检查机制,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入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到真抓实干,避免师德师风教育的形式主义,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2)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3)组织管理的能力;

(4)教育研究能力;

(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等。因此,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

要制订骨干教师的发展规划,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形成每个教研室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鼓励教师结合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和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才能做好人的工作。我们要大力提倡人与人坦诚相待,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提高业务能力。要开展各种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好关爱教师工作,使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争先创优,为完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四

目前,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市总数的98.3%;全市共有中小学生388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294名,占全市总数的64.1%。可见,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市实有公办教师22367人,其中农村15937人,占全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市小学12649人,其中农村10225人,占全市的80.83%;全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市的73.91%;全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表现在:

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

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全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晋市人字【20__】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

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20__年,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

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20__年以来,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1、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全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

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市农村与城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晋教计字【__】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

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__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__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

在我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

二是下海做生意;。

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长疏于管理、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747名,也就是说我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1、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市政府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3、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

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落实(晋教人【20__】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在职教职工中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4、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市政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5、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6、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的良性补充机制,有效推进长效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

7、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建议、市政府对各地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临时代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资统一划归县(市、区)教育局管理,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清退临时代课教师。

8、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因此,要进一步为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领头羊”队伍,必须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让我们的校长能够真正担负起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9、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我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尽快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实现“三个同酬”:城乡教师同酬、中小学教师同酬、教师与公务员同酬。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县(市、区)政府提升到市政府。同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和山区村镇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认真解决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艰苦工作岗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10、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各种现行教育法规,并要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实行教育财政经费“三个单列”。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各县(市、区)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目标责任制度,把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推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五

为了进一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舆论斗争和舆论引导,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局面,按照省、市委网信办相关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获取知识、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生活乃至生活观念发生着广范和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增加了人们辨别真伪的难度,容易产生某些思想混乱。各种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网络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工具,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等方式,散步各种有害言论,影响社会的稳定。加强网络大v和网评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正面引导网上舆论、广泛影响社会共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集团公司网络大v和评论员队伍的组织和领导,经集团公司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网络大v和网评员队伍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常青为办公室主任,陈晓红、白林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网络大v账号由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创建并管理,网评员队伍主要由集团公司机关、各二级单位党务工作人员组成(网评员可由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兼任),各二级单位至少选拔推荐1名网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网评员根据工作综合表现,实施可进可出的动态管理方式。

正能量网络大v管理员和网络评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能较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热心服务;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有较强文字功底。

1.发动网络大v和网评员参与企业网上重大主题宣传。

组织培养的正能量网络大v及时围绕企业重大主题正面发声,提高对发声时机、议题设置的把握。动员网络大v和网评员积极参与中国好网民、网络公益等活动。引导正能量网络大v和网评员讲好甘肃故事。国企故事,提升舆论话语权。

2.组织网络大v和网评员开展网上舆论斗争。

针对网络有关本企业和国企系统的热点话题、突发事件,组织正能量网络大v和网评员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发挥专业优势、身份优势回应关切,纠正误解,澄清真相,反击谣言,共同维护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3.及时有效完成各类工作任务。

正能量网络大v严格按照省委、省国资委、市文明办和集团公司要求,及时参与、发起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做好推广,扩大影响,并做好舆论引导,及时删除、屏蔽抹黑、造谣的留言和评论;网评员及时关注工作信息(甘陇之窗app和工作群),认真完成省国资委、市文明办发布的转发和评论任务,并按要求做好截图、上传工作,取得相应积分。

4.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上报制度。

实行网络舆情上报制度,涉及集团公司的网络舆情,特别是负面信息,网络大v和网评员要及时回应处理,主动回复、正面评论、积极引导。遇到单位处理不了的情况,要及时将情况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协商处理,适时上报相关领导。

5.实行网络舆情问责制。1引言。

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占领扩大这个阵地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员的传播作用,利用其积极正面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是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在新时期能否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至关重要。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可控,网络媒体的泛在传播方式具有不控性,舆论场的形成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特。当新媒体凭借技术强势遭遇新的民众心理期待时,就会发为新兴的能够引起极大震动的舆论场。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由于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识看法,网上充斥着网友对骂虚假新闻等负面现象,尊重不同的概念、不同见解、不同声音、不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言论表达自由,也是提供一条释放情绪的渠道。如何做到疏通,网络评论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改善业务沟通能力,才能真正架设起政府与人民密切沟通,团结合作的坚固桥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进行。

2.1各政府机关部门对其建设重视不够。

在当前阶段,我国政府各部门对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网络舆情,主要集中在网警对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的监控上,尚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从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舆情进行定期及时的整理报告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定期提供给政府严谨的监测分析报告,供政府参考并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很多带有负面信息的网络新闻,经常由于监测不到位,当负面新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时才被有关部门发现,而网络群体对事件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已经不易接受真实而内容相反的政府报告。

2.2网评工作的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研究较少。

网评工作的研究中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表现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现象学和重要性的阐述比较多,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索比较少。二是对网络的工具性特征与网络环境认识不清,很多研究都只是传统的德育研究前面加上网络的冠名,并没有针对网络的特性予以应变,理论死板且不符合网络潜在规则,对网评工作不具有指导作用。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宏观对策探讨较多,实证性和涉及到具体操作化问题研究较少,缺乏明确的可供政府管理机构和一线网评工作人员直接参考的成果,缺乏相应的实证性研究。

2.3网络评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在我国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监管与评论工作明显落后。网络评论员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与问题亟需改正:

第一,网评员本身缺乏发言的评判标准,应变能力不足。第二,网评内容死板机械,没有网评员的真情实感,无法引起共鸣。第三,网评员具有双重身份,应首先将自己归结到网络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中去。如果网评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就首先将自己与网络群体割裂开了,不是为了大众发声,而是沦落为散步信息的工具,那就必然与网络大众产生隔阂,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效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这正是“五毛党”被网络大众鄙弃的原因。

2.4网评员来源单一,覆盖面窄,待遇欠佳。

我们国家的网络评论工作主要依托各地高校,由政府宣传部门或者相关网站负责人担任领导职务,招聘学校有关部门的干部或者在校学生担任网络评论员,没有长期稳定固定的网络评论队伍。网络评论员的这种模式,成员来源单一,水平较差,经验较少,同时比较缺乏传承与系统性,组织结构并不稳定,不能很好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而进行。同时,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经历不多,对于国家政治与社会问题理解的也不够深刻,在遇到突发事件中,很难有效并且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见地与想法,只能机械的搬运组织内的公文信息。而目前阶段我国的网评工作还处于刚起步的状态,待遇比较差,大部分多以兼职、零工的形式计算报酬,这是制约我国网评工作成熟发展的重要瓶颈。

集团公司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网络舆情安全负领导责任。网上有关集团公司、各单位工作的负面信息及舆论,责任单位网评员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并上报临高小组办公室备案,如未能发现问题或不及时处理,造成负面影响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6.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网络大v培养和网评员队伍建设相关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敏感,已引起舆论关注,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严格遵守保密要求,合理限定各环节工作内容知悉范围,严防泄密失密。集团公司正能量网络大v和网评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是网友投稿分享,属于方案模板格式,共有4686个字。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决定》精神,进一步夯实文化建设群众基础,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而兴起全乡文化建设新高—潮,为美好乡村建设建立高品质的精神园地。特制定。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创新农民文体活动为抓手,实现我乡文化事业快速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本年度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阵地建设:继续巩固好乡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增加部分服务设施、器材设备。新建村民文体活动场所两个。

(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带动群众文体活动发展的带头人队伍,组织带领群众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一)抓好场所建设。对建成的活动中心和场所进一步规范管理,对损坏、落后和设施进行更新,根据需要新增部分活动设备。进一步加强石关乡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构建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信息技术的新阵地。

(二)抓好美好乡村建设。建设两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立管理机制。

(三)抓好队伍建设。每村选派2名以上文艺基础好、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的青年参加培训。以乡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组织培训“秧歌舞”、“广场舞”等群众文化发展带头人20人,重点培育两个以上文化活动示范点,促进和带动各村群众文化发展。组建石关乡文艺宣传队,创造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文艺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四)抓好特色文化建设。争取组建文化艺术团,积极培养技艺传承人,探索改进和丰富艺术形式。在本区域内开展演出活动,积极参加县内外文化活动、开展文艺交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举办文艺演出,培养下一代文艺兴趣。进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热烈浓厚的乡村文化发展氛围。

为保障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制订如下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文化发展事业的领导,成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文化站。

(二)落实责任。

对既定工作目标落实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联系协调和组织工作,确保目标实现。

(三)经费保障。

活动性经费:预算文化活动经费1万元,培训经费1万元,通过争取支持、政府补助、社会筹措等方式解决。专项经费:乡政府根据工作需要投入办公设施、各类工作费用,保障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场所建设经费:将两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同步实施,采取上级补助、政府支持、群众自筹三结合方式解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七

为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全县宣传文化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根据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发[20x]14号)及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全省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宣发[20x]23号)两个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

方案。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立足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工作者的思想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充实力量、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宣传文化工作队伍,为推动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认真贯彻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切实增强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工作本领和领导水平。二是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活动,对领导干部严要求、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三是加强宣传文化干部管理工作,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点和履职需要,把政治上清醒坚定、熟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配备到领导岗位,特别要选好配强一把手。四是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增强班子的生机和活力。

2、加大教育培训和交流锻炼力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宣传文化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履行职责和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一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培训体制,由县委宣传部制定教育培训。

计划。

在20xx年前分期分批将全县宣传文化干部轮训一遍重点对乡镇、村和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进行普遍培训。二是加大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力度进一步推进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交流任职有。

计划。

地选派县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到乡镇、县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多岗位实践锻炼。

3、夯实宣传文化工作组织基础。一是充实县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力量,进一步明确县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构,合理配置工作力量。针对宣传文化职责延伸拓展的实际和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状况,重点加强县委宣传部组织建设,尽快配齐文明办、国防办专职主任,增加事业编制7人,其中文明办工作人员2人、国防办工作人员1人、报道组2人、部办公室2人。按照配备比例不超过机关科级领导职务职数50%的规定,县委宣传部设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各1人,并要求县委宣传部新进入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二是配齐配好乡镇、村和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年内配齐各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并确定1名乡镇宣传文化干事;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应有1至2个编制,并于年内配备专职人员;乌兰镇各社区至少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宣传文化工作,农村各行政村要明确相应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三是积极发展服务基层的社会宣传文化队伍,动员和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对具有一定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县直宣传文化部门在招考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各乡镇都要采取乡镇聘请,村或社区管理使用的办法,聘请城乡社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及其他有一定专长和热心宣传文化工作的人员组建乡镇义务宣传志愿者队伍。

4、培养专业技术和民间文化人才。一是重视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的培养,在宣传文化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参加专业培训、公开招考招聘等措施,加大网络宣传、信息服务等新型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二是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重视民间文化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人才,加强联系,充分挖掘,年内建立专门人才库,并将其纳入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教育培训范围;继续推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健全完善评选办法和措施,推动此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5、提升队伍建设保障能力。一是健全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每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在市级以上宣传文化工作表彰活动中,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推荐申报时更多地予以关注和倾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级宣传部门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县级宣传文化部门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经费自主保障能力。

县委宣传部要认真履行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责,经常向县委汇报工作,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和帮助。县委组织部和县编办、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切实把我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八

一、具体情况如下:

(一)镇域范围内教师配备总量严重不足,按枝编发【2019】35号文件,问安镇缺员25人。

(二)镇域范围内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教师平均年龄46岁,122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占比近50%。

(三)教师流进流出严重失衡,近三年,问安镇招录21名教师,辞职、调出21人,退休35人,净减少35人。

(四)教师负担过重,学科结构失调,严重缺少体音美及科学、英语老师。

由于农村中小学编制不足、学科教师配置不均衡、教师年龄老化、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等问题,导致出现以下“几难”现象:

(一)工作安排难。

因为人员不足,有些工作安排上出现困难。像寝室管理、档案管理、团队工作、教育教辅、班主任等工作都很难安排到人,中层干部更是没有人愿意担任。

(二)干部培养难。

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教师是学校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但是,这类教师,要么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管理工作,要么就是碍于面子,勉强答应,而一旦取得成绩,条件成熟,就辞去职务或调出问安,或离开教育。最近几年,问安各校培养的年轻中层干部,大多离开教育或调出问安,后备干部的培养问题成了农村学校的心病之一。

(三)教师控流难。

最近3年,问安流出教师21人。他们中有骨干教师,有新发展的预备党员,有取得部优课证书的年轻教师,有中层干部,有名师工作室成员,有优秀班主任。

(五)系统内外待遇平衡难。

一是与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不对等。二是工作餐补助无政策、工会福利经费无保障、早晚自习、就寝管理补助无渠道。

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在收入上实际上存在着一定差距。问安镇有两所寄宿制学校,这两所学校老师的早晚自习的报酬都是在学期绩效工资中给付,老师们对此意见很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很茫然。

(五)教育质量进位难。

农村学校的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等有农村特点,在教师总量缺员、年龄老化、学科结构失调的情况下,教育质量争先进位成为难题。

二:建议。

建设教师队伍,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之根本。在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正处于困境的时候,我们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人社、财政)加大工作力度,以大投入,以强保障,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一)切实解决好学校教师缺编问题。

解决缺编问题:一是按需确定招聘规模,要做好预测,提前招录,足额招录,尽量着眼于本土化,并分配到缺编学校。二是优化招聘条件,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全科教师”(一专多能)的实际需求,有条件地淡化专业限制。三是确定以农村及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特点,以“班师比”为依据的教师配置标准,并以制度保障配置到位,不能到位的应有财政相应投入或其他替代办法,以解决学校缺员之忧。

(二)切实解决好教师待遇问题。

《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文件规定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我们建议一是要加大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力度。二是参照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做法,发放教师工作餐的补助。三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就寝管理方面的费用,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因为当前国家有相关晚托的政策)。四是由财政出台工会活动经费兜底政策。五是明确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范围,该纳入的纳入,不该纳入的则另行解决,以进一步释放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推进岗位设置及职评工作的改革。

一是建议人社部门扩大岗位设置中的晋升职数,并且规定从事一定年限后必须进入的职级,以提高行业吸引力。过度的优胜劣汰和职数限制,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二是建议人社部门向有关职评部门呼吁,去除中、高级职称职评中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撰写省级及以上并发表论文、有市级科研成果等先决条件的限制。大家一致认为:论文应写在课堂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但不是专门科研人员,他们的根本任务是立足课堂,在学习中,在研习中提升教育质量。没有论文的老师,并不代表贡献小。建议在给足质数的情况下,把职评中的按比例筛选调整为重在任职资格审查。基层依据贡献选优推荐,职评部门依据任职资格从严审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全(19篇)篇十九

又到了伟大的建党之日,为庆祝伟大的节日组织活动,本文是小编整理的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为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章为重点,以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健全完善培训机制为抓手,不断更新培训观念,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党性强、作风好、群众信任的党员队伍,为全面完成中心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1、坚持把增强党性、提高党员能力素质作为第一任务。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

3、坚持统筹协调,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

4、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拓宽培训渠道,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工作目标。

我校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6次。

(一)基本内容:

党章;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党性作风实践锻炼等,特别是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摆在首位。

(二)特色内容:

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切实抓好新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典型示范、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使每名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由我校党组织负责积极组织落实。

我校党组织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切实抓好党员大规模教育培训。

(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普遍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重点抓好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

(二)开展“唱读讲传”活动。

充分利用“七一”等重大节庆活动以及组织生活会等多种途径,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以下简称“唱读讲传”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红歌传唱、经典阅读、讲革命故事等各种活动,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身边群众主动参与。

(三)开展党员集中轮训。

加强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在抓好党员集中培训的基础上,以党小组为单位,指导督促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搞好自学。

(四)开展宣讲活动。

学校党组织不定期组织。

报告。

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结合党内表彰活动,积极组织宣传学校党员中的先进典型。

(五)开展党课活动。

请专家、学者等上党课,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能教起,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学校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课。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开展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校园网等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党支部将定期组织人员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强化检查考核。

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党员学习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要及时向学校党组织反馈。学校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每年进行1-2次学习成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

    营销个人实习总结(优秀19篇)

    个人总结是一个持续改进和成长的过程,每一次总结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动力,推动我们不断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经典个人总结范文,大家可以一起来欣赏

    医药公司销售代表工作计划范文(23篇)

    工作计划范文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工作的进度和方向,让我们能够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工作计划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这个人真有趣小学大全(19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感情将思想与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佳作。这些优秀作文范文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才华,不妨一读。

    年终总结规划大全(17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对自己进行思考和倾听内心声音的机会,让自己更加成熟和进步。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年终总结范文,它们包含了很多关于写作和表达的经验和技巧。

    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7篇)

    教师在编写六年级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地理教案,供教师们使用和参考。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建立时分

    银行上半年个人工作心得(热门21篇)

    工作心得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求改进。接下来是一些写工作心得的精选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总结是社会团体、企

    商业步行街策划方案(汇总20篇)

    在制订策划方案时,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果你正在为某个项目或活动策划方案,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范文和经验分享。某某中西茶餐厅(

    老师的一天(汇总16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打开新的想象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假如自己可以当一天的老师,我会

    销售工作计划(实用17篇)

    在销售工作中,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写下一份详细的销售工作计划。销售工作计划范文三: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了解市场需求

    九年级命题(精选14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展现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资料,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示。同学们的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