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琉璃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科学合理,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二

拉萨之所以叫圣城,因为它是佛,是神的所在之地。在藏语里,“拉萨”就是“佛地”“神地”的意思。

拉萨城的兴起,是与佛教连在一起的。

13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牧场。藏民族的英明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各部,并迎娶唐王朝的文成公主为妻。文成公主入藏时,从唐都长安带去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为了供奉雕像,松赞干布下令建大昭寺。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推测出了整个西藏的地形,并在此基础上选定了大昭寺的地址。文成公主说,西藏形似一仰卧的魔女,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因而只有填湖建寺才能消灾驱魔。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填湖造庙。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整个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的中心。拉萨之所以叫拉萨(神地),也是源于这尊佛像。

于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拉萨古城随着佛教的传播一并兴起。

大昭寺内有一条绕着供奉着佛祖的大殿的转经回廊道,这就是充满着神秘的“囊廓”,是内转经道,寺外的八廓街环绕着大昭寺,也是一条转经道,称为中转经道,与八廓街呼应,就是围绕整个拉萨古城,连同布达拉宫在内的“林廓”,即外转经道。所以,拉萨就是以佛为中心而层层建立起来的“佛之地”。年年月月,春夏秋冬,每天前来朝拜和围绕佛像转经的信徒香客络绎不绝。拉萨,不愧为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城。藏族诗人道帏多吉这样写道:

人与佛、人与自然最近的净土。

为世人留下永恒的神秘富矿。

和平与天国的梦想。

是唯一的精神粮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三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文涉及的历史很感兴趣味,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同时,作为五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上网等多种收集材料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感知——感受——探究——想象——感悟)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阅读,体会故事的“动人”,初步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

3、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体会故事的“动人”,感受文成公主的自我牺牲精神。

[课前准备]投影片,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文成公主。

齐读课题。

我们要去感受她,了解她,那该怎么做呢?(认真读课文,读了一遍就举手,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选择性检查:

1、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好在哪?

4、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1、2、3、4、)。

请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板书:乐意远嫁他乡历尽千辛万苦受到热情欢迎。

(勤劳建设西藏)。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

——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

2、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乐意远嫁他乡。

动人历尽苦传文明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受到热烈欢迎自我牺牲精神。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同学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敬,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身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同学分局部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同学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身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五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六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交流,先小组后全班,以便吸取别人的精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阅读中引导探究学习,首先确立研读专题:“文成公主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之后就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体验到构建,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

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预设得再好,也难免会有缺点,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指导——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我,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和我都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我还是有点担心他们“研读”不到“重点”,不大敢放手,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时间的安排上,研读文本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复述故事时间不够。“自读自悟”这一环节如果课前让他们预习的好的话,课堂上就不用花这么多时间,直接把重点放在“交流汇报阅读收获”这一环节,这样一来,后面的复述故事的时间也就够了。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七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八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唐朝时候,西藏一带叫吐蕃,年轻的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便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唐太宗答应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嫁给他。

公元641年初春,红梅花开满枝头。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带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也带着对亲人的深深眷念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婚后,他俩的生活非常幸福,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40多年,为建设西藏做了许多好事,藏族人民非常怀念她。著名的拉萨大昭寺至今还供奉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塑像呢!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说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4、 交流质疑。

默读课文,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2)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体会民间传说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的文成公主具有神奇的力量。(出示表现神奇力量的语句,让学生读一读。)。

这就是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一。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头长期流传的,往往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情感和愿望。

五、感受文成公主对汉藏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

那是什么让人们带着特殊的情感把文成公主给神化了呢?请再次认认真真读一读课文,尤其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部分。

你觉得哪些地方也让你对文成公主产生特殊的情感,请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做做记号。

(她带出就是文明和汉族的先进文化)。

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总结:文成公主带给了西藏人民文明,藏族人民怎么不怀念与崇敬她呢?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文成公主带给藏族人民永恒的历史贡献吧。

齐读课文。

六、复述课文:

这个故事由西藏传到内地,由唐朝传到现在,那我们更也应该把这样美好的情感,美丽的故事传递下去,愿不愿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呢。老师开个头。

松赞干布派大臣到唐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指名讲讲。

七、课外拓展阅读。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课后在去读读其他民间故事。推荐:《一副壮锦》《猎人海力布》。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九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使臣求婚绢花青稞沼泽地。

豌豆首领松赞干布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过沼泽遇到恶乌鸦遇见神鸟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二、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探讨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着“我眼中的文成公主”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由于《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了解本文作为一篇又传奇色彩的故事具有的夸张地写作手法是本节课的授课重点。让学生能多角度地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但个别学生纠缠于现实和书本的情景中,没有真正投入到文本中发出了“为什么不飞鸽传书以确定松赞干布又没有死?”这样脱离古代情境的问题说明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还应首先介绍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带领学生走进唐代。这样学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中,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一

距今13前的唐朝,常与边疆民族产生争战,为了消弭战争问题,于是和亲政策就此出现,唐代文成公主身负所谓和亲重任,从此离乡背景,扎根于异域,未曾再返回中原的家。一生扮演了和平大使与汉文化传播代言人。

文成公主从小冰雪聪明:长相清秀,当唐太宗选和亲的适婚人选时,气质与智能兼具的她,担任了重任。当踏上长约三千公里远途时,她望着山头看到大大小小的村落;听着宛转的鸟叫声,想到将无法轻易见到家乡景色,汨汨流下眼泪。文成公主和夫婿松赞干布鹣鲽情深,促使大唐与吐番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她带着佛经三百六十卷与书籍,让西藏变成佛教文化兴盛圣地,她带去的纺织和刺绣工匠,改变了人民穿衣方式,以牧立国的吐番因唐朝蓄牧人员教导下学会新的农业技术,整个吐番出现不同文化融合。如今现在西藏有文成公主庙、公主柳、小昭寺等象征性纪念,也让世人了解文成公主在藏人心中的景仰与怀念。

知书达礼的文成公主不避艰险;远嫁吐番,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早已将自己融入异域文化且甘之如饴的安身立命,也为促进唐番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亲密友好做出历史性贡献。她的伟大无私的贡献和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与学习。从文成公主故事中发现原来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只要勇敢面对困境;接受变化万千的挑战;应用智慧与包容处理逆境;相信任何事物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二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小题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使命:出使的任务。毅然:坚定的样子。

小题1:前方是广阔的草原,帐篷点点,牛羊成群。

小题1: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小题1:为了完成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心情:沉重、留恋、伤心。

小题1:试题分析:可直接理解词语意思,可根据文段内容来理解。文成公主是被唐王朝送到吐蕃去“和亲”的,肩负唐王朝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的重任,所以是“使命”,文成公主更是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关乎唐王朝的利益,所以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毅然”自然就表现了她此时的决心。

小题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根据题干中的提示“青海”“景象”搜寻文字信息,“景象”是指描写的自然景物或人的活动场景。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中用排比的写法,突出地表现了文成公主旅途的种种艰难,虽然没有具体的描述,但可以让人想见“跨过大河”“翻过高山”是怎样的历程。

小题1:试题分析:文成公主明确自己的使命,并也做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文成公主虽然使命在身,但还是一女子,远嫁异族边疆,远离家人,复杂的心情可以想见。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课后反思: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四

距今1300年前的唐朝,常与边疆民族产生争战,为了消弭战争问题,于是和亲政策就此出现,唐代文成公主身负所谓和亲重任,从此离乡背景,扎根于异域,未曾再返回中原的家。一生扮演了和平大使与汉文化传播代言人。

文成公主从小冰雪聪明:长相清秀,当唐太宗选和亲的适婚人选时,气质与智能兼具的她,担任了重任。当踏上长约三千公里远途时,她望着山头看到大大小小的村落;听着宛转的鸟叫声,想到将无法轻易见到家乡景色,汨汨流下眼泪。文成公主和夫婿松赞干布鹣鲽情深,促使大唐与吐番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她带着佛经三百六十卷与书籍,让西藏变成佛教文化兴盛圣地,她带去的纺织和刺绣工匠,改变了人民穿衣方式,以牧立国的吐番因唐朝蓄牧人员教导下学会新的农业技术,整个吐番出现不同文化融合。如今现在西藏有文成公主庙、公主柳、小昭寺等象征性纪念,也让世人了解文成公主在藏人心中的景仰与怀念。

知书达礼的文成公主不避艰险;远嫁吐番,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早已将自己融入异域文化且甘之如饴的安身立命,也为促进唐番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亲密友好做出历史性贡献。她的伟大无私的贡献和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与学习。从文成公主故事中发现原来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只要勇敢面对困境;接受变化万千的挑战;应用智慧与包容处理逆境;相信任何事物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五

拿到赛题前不久刚听过盛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整节课以教给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为主线,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跟她以往的课一样,板块清晰,框架大气,已经深深地烙上盛老师的标记。好吧,我虽只是一介普通教师,可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的课怎么也要烙上“何氏”的标记吧。

有“我”与无“我”的纠结。

在403班试教之后,甚是懊恼,整节课设计四个版块,竟然在下课铃响时只上了不到三个版块!究其原因,应该是403的孩子发言积极,多请了几个孩子复述故事造成的。再到401班试试,又在创编故事这一环节卡壳了。咬咬牙,到602班再试试。整节课,我钻在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出不来,满脑子想的是,这里少叫几个同学发言,这里不能超时,这里要把学生的回答引到我设计好的环节里去……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没有留意到学生需要纠正的句式,没有跟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理解的共鸣……课堂上,我只想到“我”。

三节相同的课,是烙上了“何氏”的烙印,不错,“表演者何氏”。蓦然想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舞台上的主角应是孩子们。

如何“授人以渔”的纠结。

李老师听了我在602班的试教课后指出:应该有学法的指导。怎么授?明确的?隐含的?想起自己听其他老师课的感受。换位思考,就算现在的我去听四年级的课,我也需要老师明确地告诉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学习。

就这样,在反复的纠结中,我为这节课搭起了“明确传授学习方法”的框架的楼房,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装修,烙上了405班的烙印。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六

今天老师让我们预习第三十课《文成公主进藏》,这篇文章讲的是松赞干布派人去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去西藏和亲的故事。松赞干布派使者去提亲,唐朝皇帝为了考验使者的智力,出了两道难题,都被使者聪明的解答了。所以皇帝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在路上她遇到了一条河‘沼泽地’乌鸦的阴谋‘乃巴山等一系列的难题,都被文成公主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朋友的帮助一一化解。

最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为夫妻了。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和内地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能。所以说文成公主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这里面有文成公主的机智,使者的聪明,神鸟天鹅的帮助。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聪明,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公主而骄傲。

2023年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七

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展现了文成公主智慧、勤劳的形象,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的内容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唐朝、西藏、大臣、求婚”等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教学的难点则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激趣导入,在图片中感知故事。

二、整体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内容、

三、细读文本,在交流中了解形象。

四、积累运用,初步学会复述课文。

下面我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的过程:

开课之后,我在课件中出示文成公主进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图片描绘的是怎样的场面?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入课文,出示课题:这幅图片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叫做《文成公主进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认识文成公主。在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主题以及宏大场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课文的兴趣。这样就顺利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用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读后想一想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随机进行小结,梳理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求婚、考验、出嫁、结婚四个部分。

第三个环节:随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部分:课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考验求婚者,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部分,看看唐朝皇帝是怎么考验使者的。随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首先请吐蕃的使丞为小马找到母马,然后是请使丞在500个同样穿戴的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这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复述考验使者这部分内容,为下面初步学会复述课文,解决教学难点做了铺垫和方法指导。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三板快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引导:考验没有难倒使者,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确是艰辛的,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一读这一个部分。随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细读第5—12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在学生自学之后展开交流,我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以下重点词句,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这些词句:

1、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文成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一座桥。

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成公主的勤劳和智慧,并进行朗读练习。

2、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了过去。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研读这个句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以及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的文成公主的功绩。

3、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手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

“同学们,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体会文成公主的动作和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文成公主对于松赞干布的情意,虽然还没有见面,但却早已怀有深情厚意,多么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呀。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同学们,把我们的体会融进句子,用朗读来表达文成公主的这份真情厚意。

4、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在以上四个重点句子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与文成公主勤劳、智慧的形象和对西藏人民的不朽功绩。随后进行小结:同学们,一位怎样的公主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你的眼里?学生展开交流,我随机引导并进行小结:多么勤劳、智慧和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更重要的是她为西藏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首先交流“考验使者”这个部分的复述方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然后总结归纳“文成公主进藏”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请学生练习并简要复述课文。因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已经对复述方法有了指导,并进行了练习,所以学生应该能较好的完成复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优秀22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l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

    2023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教育活动总结大学(优秀19篇)

    活动总结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不应该掺杂个人主观情感。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我社于20__年5月期

    最新工厂运动会策划书范文(16篇)

    运动会是一场集体的荣誉战,是展示个人实力和团队凝聚力的绝佳舞台。精彩的运动会总结可以激励同学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范文。趣味运动是一项将传

    最新版企业场地租赁合同(实用19篇)

    租赁合同的签订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租赁合同范文中,您可以看到常见的租赁合同条款和表达方式。出租人(甲方):主要负责人:地址:联系电话:承租

    2023年西湖美二年级(热门17篇)

    作文是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之一,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背后的故事和表达方式。

    2023年美术教学个人工作计划(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部分教育界专家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对大家的教学改进有所启发。

    2023年小老鼠上灯台教案(专业18篇)

    教学工作计划中需要考虑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和实践能力。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遵守基本的行为规

    2023年乡镇卫生院第三季度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卫生工作者努力和付出的认可与总结,对于激励工作动力具有积极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卫生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2023年大班数学公开课以内的加减法教案范文(16篇)

    大班教案是一种详细规划了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的教育资源。这里有一些经过反复修改和优化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学习和借鉴。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

    2023年无私奉献的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汇总16篇)

    事迹材料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探索改进和发展的途径。小编为大家选取了几篇生动有趣的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