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琴心月

五年级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文素养。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五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可以给您的备课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一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1.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2.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3=6(元)。

65=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小军。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二

教材分析:

1.课标中例1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增强分析问题贩条理性和严密性。

2.本节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场景图既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学情分析:

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的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习效果好。

2.解决本例题的问题关键有三个:第一,要认识到18根1米的栅栏的总长度就是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第二,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长方形,其围法应该是多样的;第三,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长宽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是学生认知障碍点,在这方面学生学得有点困难,所以教材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3.通过摆小棒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再列表填一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索策略。

1.预设学生行为。

提出不同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同学们能积极讨论融入到火热的课堂中。

学生热情地投入各自的操作,组织展示、交流。

学生回答不只,有很多种,使学生更进一步去探问题。

学生很积极地说相信我们能。

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

学生回答:能!

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每个小组把活动中不同的围法有条理地画在黑板上。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认真投入作业中去!

2.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积极地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多动脑动手能力。

能举一反三列举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严准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体会不重复,不遗漏的重要性。

能独立完成作业,加深应用能力!

二、动手操作验证策略。

1、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

2、提问:你们能根据题意,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

3、把学生分组活动,组织交流。

谈话:同学们通过操作找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围法,真是了不起呀!但是否还会有其他的不同的围法呢?我们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联系实际,应用策略。

1、羊圈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

2、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说说你们的体会吗?

四、应用巩固。

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吗?

五、课堂作业。

出示练一练和想想做做,让同学独立完成。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三

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吗里介绍古代名题,让学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替换思想。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

第二,着眼于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用替换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大纲教材里教学的应用题稍复杂些,解答那些题目很少应用替换方法。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例2里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

一、直观的情境引发替换。

例1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材让学生列式解答,把替换的思考和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他们或者列算式7203=240(毫升),先算1个大杯的容量,或者列算式7209=80(毫升),先算1个小杯的容量。教学应指导学生在这两道算式的前面,先写出63+1=3(个)或者6+3=9(个),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替换。也通过这样的算式,使替换时的思考数学化、模型化。

检验结果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果汁总量720毫升,二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关系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出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良好的习惯。另一层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应该倡导和培养的。

第90页练一练仍然用图画配合文字呈现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替换。通过两个大卡通的提问,指导学生开展替换活动。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球,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2个小盒,会少装82=16(个)球,7个小盒一共装100-16=84(个)球。如果把5个小盒都替换成大盒,会多装85=40(个)球,7个大盒一共装100+40=140(个)球。学生看着示意图,容易理清这些变化。例1和练一练都有不同解法,这是由于替换策略有不同的具体应用。教材希望学生理解各种解法,体会应用策略的灵活性,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是要解决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画图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丰富思考问题的手段。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能够想到。

猴子卡通画了10只船,每只船上画5个圆表示乘坐5人,先假设乘的都是大船,这些船一共可以坐50人,比实际多8人。于是从一只船上去掉2人,把这只大船换成小船;又从另一只船上去掉2人,也用小船替换大船照这样替换4次,6只大船和4只小船一共乘42人,和全班人数相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兔子卡通先假设乘了5只大船和5只小船,这些船一共可以乘40人,比全班人数少2人。为了让这2人也乘船,所以把其中1只小船换成大船,得到的答案也是租用6只大船、4只小船。

教材把替换留给学生进行。用猴子卡通的方法,可以在图画里划去一些圆,表示减少乘坐的人数,把大船换成了小船。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只船上只能而且必须同时划去2个圆,体会每划去2个圆就是进行了一次替换。用兔子卡通的方法,教材里有一张表格,里面填了兔子卡通的假设,空格是让学生替换时用的。要注意的是,教材没有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解决实际问题未必都要列式计算,画图和列表也是解题的形式。教学要鼓励解题形式多样化,发展个性和创造性。二是像例2这样的题算式比较难列,如果列式计算,不仅增加了教学的困难,而且会弱化替换活动,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仅从表面看,两个卡通的解法是不同的。其实都应用了替换策略,都是先提出一个假设,再通过替换进行大船与小船的调整,逐渐逼近,直至获得准确结果。可见,例2应用替换策略的水平,比例1高了一个台阶。教材要学生研究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要体会上述的替换策略。

在猴子兔子卡通的启发下,学生一定会提出其他的假设,如假设10只都是小船,假设1只大船和9只小船并希望按自己的假设画图或列表解答这个问题,甚至少数学生还会想到别的解题形式。教材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比比各种假设进行的替换和次数,感受怎样假设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替换思想和方法。

第92页的练一练安排两道题,仍然体现解决问题形式的多样和灵活。第1题适宜用画图方法解答,分三步指导学生画图。关键是理解给其中几只动物添2条腿的原因,以及给一个动物添2条腿后它成了什么动物,也就是要体会画图时的替换。第2题适宜列表解答,关键是看懂表格里的三点内容:一是开始时怎样假设两种展板块数的?二是用哪种展板替换哪种展板?什么原因?三是为什么一下子就用3块大展板替换3块小展板?明白了这几点,就知道接着该怎样替换,以及如何较快地得出结果。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四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况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一、复习旧知。

1.商店上午卖出147千克苹果,下午卖出295千克苹果,一共卖出。

多少千克苹果?

2.填空。

(1)小明家到学校有488米,约是(    )米。

(2)学校买来的故事书767本,约是(   )本。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例4,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任务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可以把问题换成:

列式:                竖式:

(3)任务三: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三、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2、完成练习九第12题。

3、完成练习册第38页。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五

练习题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孩子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设立的一个作业,以下是“五年级解决问题练习题”,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2、亮亮买3枝钢笔花了16.5元。明明买同样的5枝钢笔应花多少元?

3、四1班买来2根10m长的绳子准备做跳绳,一根跳绳长1.4m,最多能做几根?

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由1978年的75.05亿元,增加到的7122.32亿元,约增加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25、小军家的汽车行驶90千米耗油7升,亮亮家汽车行驶140千米耗油11升。谁家的汽车耗油低?(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七

新授。

课时。

教学。

内容。

28“0”的突破。

教学。

重点。

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

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可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答)请6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请仔细。

听清楚他们的朗读有没有错误。

(师生评议,纠正错误的朗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

看谁记得最快。都记住了吗?谁认为哪个字最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要明白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第二部分:写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

第三部分:主要讲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的历史意义,这块金牌不但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而且预示着中国将会在奥运会上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找出课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天”?

四、巩固练习。

1、读篮球赛了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找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着的花篮上。

3、

五、拓展活动。

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组织奥运知多少图片小展览。

朗读关于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体会许海峰当时的心情和在奥运会上觉着冷静应战、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结合课后的学习链接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

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组织奥运知多少图片小展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补充资料:

庄严:庄重而严肃。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夺魁:争夺第一;夺取冠军。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

胜券:指胜利的把握。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刘翔:横穿出世》、《生命的签证》。这两篇课文都揭示多动脑筋,勇于创新的道理,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8“0”的突破。

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写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

主要讲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

教学后记。

[《零的突破》教案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八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7页例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好玩的地方,老师结合大屏幕介绍自己家乡的“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并欢迎大家到永川来玩。(“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特大型主题动物园,占地5000亩,分为6个功能区。先后从全球五大洲14个国家引进各种珍稀野生动物430余种,3万余只,其中,国际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0种、1万余只。)。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引出并解决例题。

师:既然大家都很想去玩,为了下次大家去的时候能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今天曾老师就带领我们xx学校三年级的同学来感受一下整个游览过程好吗?不过在游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大家有信心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吗?(有)。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边逛动物园一边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介绍:进入景区后,我们一般会首先选择乘坐景区内的免费大巴游览车行区,游览完车行区后,我们将进入步行区自由参观。但是,由于步行区里有的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乘坐电瓶车。(出示电瓶车图)。

生:我们三.一班共有48名同学,每辆车限乘7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得到这些数学信息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生:a一共需要几辆车?、b至少需要几辆车?

a方案:

课件补足问题:一共需要几辆车?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独立解决)。

(要求:完成后再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看看他们的想法和你一样吗?)。

师指名汇报,生说算式,师板书。

生:虽然48里面只有6个7,需要6辆车,但是根据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剩下的6个人也要坐一辆车。

师:大家同意他的解题思路吗?谁再来说一遍解题思路?(指名再说一遍)。

师:那这样看来,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能不能简单地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来得出结论?那还得根据咱们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定,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可是,我看到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是“一共需要几辆车?”,又没规定不能多要。那我觉得用8辆车也可以呀,甚至是9辆10辆。只不过我们不能保证每辆车都坐满。(生?)。

生:改成“最少需要多少辆?”

师:大家同意这种改法吗?我觉得这个“最少”用得好,不过我们在数学中用得更多的是“最少”的近义词“至少”(板书:至少),那么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修改一下。(课件修改问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坐电瓶车这件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在里面用到了一个重要的词语“至少”,使得我们这个问题更加准确。并且,大家通过积极地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了这个问题,曾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就把胜利的掌声送给自己吧!

b方案:

生:最少需要多少辆车?

师: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在问题中加上一个“最少”呢?

生:……(师结合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对比加“最少”和不加“最少”的区别。)。

师:不过,在我们的数学中,一般用的都是“最少”的近义词“至少”这个词(板书:至少)。那我们改成“至少需要多少辆?”可以吗?看来,这个“至少”在我们的这个问题里面的确非常重要,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独立解决)。

(要求:完成后再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看看他们的想法和你一样吗?)。

师指名汇报,生说算式,师板书。

生:虽然48里面只有6个7,需要6辆车,但是根据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剩下的6个人也要坐一辆车。

师:那这样看来,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能不能简单地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来得出结论?那还得根据咱们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定,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坐电瓶车这件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在里面用到了一个重要的词语“至少”,使得我们这个问题更加准确。并且,大家通过积极地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了这个问题,曾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就把胜利的掌声送给自己吧!

(二)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师:刚才我们坐了电瓶车,我建议大家直接坐到猛兽表演场下车,以免错过表演时间,看完表演后再沿着路线自由参观。由于景区很大,当我们来到“就餐区”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中午了,这时大家就该吃午饭了。

1.解决“吃饭”问题。

师:xx学校三.一班和三.二班的同学准备在“蜀风中餐厅”吃午饭(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我们共有95人,每桌可以坐8人,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独立解答,并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是怎样想的)。

2.例题延伸,解决“最多”一类问题,理解“最多”的含义。

师:好了,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下午我们接着参观。下午我建议大家先去看1点20的海狮表演,然后再一路参观回去。在离开之前,大家还可以在纪念品商店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纪念。(出示图片及相关文字)。

师:有一位叫张强的同学他也来到了纪念品商店,我们来看看他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我想买几个小老虎送给我的小伙伴们,我有5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小老虎8元钱一个。)。

师:谁来说说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小组讨论,再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汇报,师板书。

板书:50÷8=6(个)……2(元)。

师:如果我的答案是可以买5个,因为五八才40元钱,钱够了,这样可以吗?

生:不对,因为问的是“最多可以买多少个?”买了5个后还剩10元钱,还可以再买,所以不是“最多”的。

师:哦,我明白了,我没有注意到“最多”(板书)两个字,也就是我们要一直用到剩下的钱不能再买为止。

师:我们看看张强同学怎么说?(课件:谢谢你们!)。

师:看来张强同学对大家的回答非常满意。

3.对比总结。

师引导学生说出:

共同点是他们的计算结果都有余数,不能直接得出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结论。

不同点就是他们在处理余数的方法上不同。关于“至少”一类的问题,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答案需要增加一;关于“最多”一类的问题,即使有余数,也舍掉不要了。

三.拓展练习。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现在我们对整个景区的游览路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如何解决关于“至少”和“最多”一类的实际问题。虽然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又会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像刚才买纪念品那个问题来说吧:(课件出示)。

他可能不会全部买小老虎,可以买一个长颈鹿再买小老虎,也可以买一个梅花鹿再买小老虎,所以我们的问题就可能是:50元最多能买一个长颈鹿和几个小老虎?最多能买一个梅花鹿和几个小老虎?像这种类似的问题你还能解决吗?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买法进行计算。

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集体订正。(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结合教材,巩固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灵活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请看到书上79页,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一题和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愉快而短暂的四十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在这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既然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我希望同学下去以后,能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至少最多。

48÷7=6(辆)……6(人)95÷8=11(张)……7(人)50÷8=6(个)……2(元)。

6+1=7(辆)7+1=8(张)。

答:至少需要7辆车。答:至少需要8张桌子。答:最多可以买6个小老虎。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九

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龚建云。

电话:13896274918邮编:404500小学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

【教材简析】。

《竹石》是西师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古代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

《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咏物言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设计理念]。

1、渗透辩证的思想,竹能经受“千磨万击”,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生命力强,自己的目标坚定。郑燮能一生经历磨难,依然乐观,也是自身的人格决定,在课堂上努力体现这种辩证的思想。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去自学古诗。

3、从一堂课发散开去,希望学生能去爱竹,爱郑燮的作品。

一、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作者的背景多方解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竹的精神,人的精神。

2、学习联系作者理解古诗的方法。

3、会读会背诗歌会默写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读会背会默写诗歌。

2、理解诗歌,体会竹的精神。(难)。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对诗。

师:一竹一兰一石,生:有节有香有骨。

师:任他风霜严寒,生:自有春风信息。

师: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生:我自不开花,免撩风与蝶。

一、读竹。

(一)感知题目。

1、书空题目竹石。

2、猜猜这是谁的诗?(郑板桥),今天,我们认识他的另一个名字,我会写,但不会认,你们能当我的一字之师吗?(郑燮)。

3板书清郑燮查字典认“燮”。

(二)自由读《竹石》。

读诗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读准,读通顺。

2、抽生读,检查读书情况。

3、借助注释读诗,初知意思。

(三)按平仄读诗。

一二声为平声,34声为仄声,两个字后面是平声时拉长,后面三个字的末尾是平声的拉长。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句一句地抽生读。

二、品竹。

读书,我们不光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嘴读,用心悟,用心学。

1、读着读着,你的眼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竹?

2、你是从哪里看到的?在诗中将词语画出来。

这是一株生命力顽强的竹子,从“破岩”体会。他生活在荒山野岭,草木无法生存的是风里,他却坚强地牢牢地李在那里。

这是一株意志坚定的竹子,从“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然选择了在这里生活,就要在这里生活好,长得苍翠挺拔。一个“咬”,咬牙度过难关,咬牙克服困难,多么形象地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啊!

这是一株不怕任何打击的竹子,从“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随便你是什么风我都不怕。

这是一株乐观向上的竹子。……。

3、边汇报边知道朗读。

4、配乐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背竹。

1、抽生背诵《竹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悟竹。(理解古诗的方法:联系诗人及生活的背景理解诗)。

1、介绍作者及他的故事。

郑燮,“扬州八怪之一”,人们称赞他的“诗书画三绝”。

可是,郑燮从小生活在贫寒的家庭里,四岁就死了妈妈,14岁,深爱自己的继母又去世,在没有成名之前,他的画一文不值,只靠教几个小孩过日子,在他30多岁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被活活饿死。可是他从不放弃读书,不放弃画画,不放弃写字。这就是竹子一样的意志坚定啊!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呀,郑燮常勉励自己: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我已经具有了坚强不屈的精神,我害怕什么呢?他三岁开始读书,而到20岁才考个秀才,40岁才中举人,44岁终于中了个进士,当上了个小小的县官。他对学习的追求难道不是具有竹子一样执着的精神吗?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哪怕是当个小小的县官,他也当得与别人不一样,他睡在床上,听到竹子的声音,就怀疑是民众叫苦的声音,他爱他的子民如爱自己的孩子。乾隆十一年,郑燮任潍县县令时,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官,由于影响了有钱有势的人的利益,有人告发他开关仓赈济灾民一事,被迫辞官。而郑燮却乐观地说:我正好去画我的竹。于是牵着一条小黄狗,拿着一盆兰花,带着几卷书,回扬州卖画为生。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郑燮啊。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讲“咏物明志”的写法。

郑燮写《竹石》赞美竹子生命力顽强,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也正是在写自己吗?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坚强的人啊!这种写法叫“咏物明志”。

3、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归古诗。

孩子们,学习是为了运用。那么,当我们面对学习中的一道道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告诫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当我们正为学习才艺感到困难时,我们鼓励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灾难时,我们坦然的迎接他,一起背背《竹石》。

4、唱《竹石》。

我们不仅会读,要是能唱诗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啊!听!跟唱!

5、默写《竹石》。

三、作业。

总结:我知道张飞庙里有郑燮的兰竹图,我们学校竹园有一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也是根据郑燮的诗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改写的。郑燮就在我们身边,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推荐你们读《郑燮传》、《郑燮书画集》。

板书:

竹石。

清郑燮。

千磨万击咬定。

坚劲。

东西南北风立根。

破岩。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投影。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一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软尺、米尺。

学具:纸杯、长方形纸片、直尺、软尺、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孩子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啊?那我们来看看两只兔子赛跑,(出示情境图)谁会得第一呢?(让学生猜测)我们来看看比赛现场。

2、课件演示:两只兔子赛跑。(一只在内圈跑,一只在外圈跑)。

提问:为什么不公平?(生答)。

师:这都是由于周长的不同引起的。

3、揭示课题: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图形周长。(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手绢的周长。

那我们给第一张手绢也镶上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手绢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手绢一周的长度是手绢的周长。(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手绢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树桩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桩面周长)。

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板书:树桩面)。

(3)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4)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指一指它的周长。(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窗框的周长、文具盒表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屏幕周长等)。

(5)指出篮球场的周长。(课件演示)。

2、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例2)。

(1)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摸)。

(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3)描周长。(88页练习十六第1题)。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手绢、树桩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板书:图形)。

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4)反馈:判断奖状框的周长。(课件演示)。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用软尺量;

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

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量长方形用直尺直接量比较简单。

三、深化拓展。

变魔术。(用铁丝围圆、桃心、小猫、蝴蝶)。

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的收获多吗?

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五、作业。

练习十六第3题。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人物的爱心,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疑问。

生:略。

2、师: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真幸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一段用关爱与真诚演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出示课件一:课题)。

3、激发疑问。师:同学们,当我们见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生:略。

5、师: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你们的疑问让老师看到了咱们班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快速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注意生字,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两个主要人物?课文围绕着运动衫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二:初读要求)。

2、学生汇报。

3、归纳提炼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首先写了“我”非常喜欢那件(运动衫),并买下了这件(运动衫)。接着写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又用(运动衫)为康威老先生换购了一双(新鞋),最出乎意料的是康威老先生竟用自己(心爱的小狗)为“我”换来了(运动衫)。

(板书:得---失----得)。

三、默读课文,寻找爱的闪现。

1、师:课文中洋溢着爱心,文字中涌动着真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去课文中寻找爱的细节。请你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四、朗读交流,领悟爱的丰富。

师:有那位同学想带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爱的细节,请站起来大胆向全班汇报。其余同学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一)找准突破口。

1、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段,以此为突破口,初步感悟“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我”此时的矛盾心理。(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品读描写“我”站在街角时神情、动作、心理的语言。

过渡:“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街角“我”穿着这件漂亮的运动衫,抱着这双没法再修的旧鞋子,心里充满矛盾。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喜欢这件运动衫)。

(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运动衫特别喜爱?

1、找出重点段。

(出示课件3:。

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我回到家,对妈妈说那个小男孩身上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脚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2、学生默读感悟,找出最能表现我喜爱运动衫的词语细细品味。

3、美美地朗读这些段落。

(三)朗读感悟“我”对康威老人真诚地关爱。

过渡:我终于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心里充满了自豪。但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心里矛盾极了。来,带着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一起读读(课件4: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过渡:经过艰难的矛盾斗争,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义无返顾地又一次走进了商店。来,带着这种坚定一起读读换鞋这一细节:(课件5: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引导学生体会“我”换鞋后自豪的心理。

2、启发谈话:此时,你想对文中的“我”说点什么?(板书:爱心)。

3、感悟售货员的爱心。

(四)朗读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康威老人对“我”真诚地关爱。

1、引导学生细读重点段:(出示课件6:我打开鞋盒,那双崭新的软皮鞋呈现在他面前,他那双大手拿着鞋,不停地抚摸着,泪水从面颊流了下来。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抓住描写康威老人的动作(抚摸)、神态、语言的文字细细品味,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那一片爱心。

3、请生带着这份感动来朗读这一重点段。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师: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爱,使“我”和康威老人心灵相通。爱,在我们心里也会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你我的心甜。老师真心希望咱们班的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爱心;真诚地祝福大家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节课即将结束,老师想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

爱的小诗。

爱是一种付出,

爱是一种关心,

爱是一种善良,

有时,爱还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爱是炎炎夏日里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隆隆严冬里一杯暖暖的茶,

爱是一种献身的勇敢,

爱是一种真诚的沟通,

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

有时,爱更是一种舍弃。

自然因爱而博大,

人类因爱而崇高!

六、作业。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结尾的对话。

师:因为康威老人的关爱,“我”又一次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此时,“我”会对康威老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写写“我”此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板书设计:

21一件运动衫。

得——------失——------得。

爱心爱心。

(我)(康威)。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师准备:有关母鸡抚养、照顾小鸡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这就是老舍笔下的母鸡,作者一向讨厌母鸡,然而最后却不敢讨厌母鸡了。

二、感受母鸡讨厌。

过渡:母鸡的讨厌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一、二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语句。

2、学生汇报(学生只能找到一些句子,老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往叫声吵闹和拼命炫耀两方面引导,在学生读句子时,相机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

3、小结:是呀!我想作者就因为母鸡的这种吵人的叫声、拼命炫耀的个性才惹得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吧!

4、再次齐读第1、2自然段。

三、感受母鸡的伟大。

出示中心句: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指名学生读句子--圈出重点词再读。

预设:

(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他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母鸡对鸡雏的保护是时时刻刻的)。

(2)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警戒”是什么意思?怎么采取的措施?小结:面对危险的母鸡是机警、负责的,是高度紧张的,让我们再次品读这一句,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传神。)。

(3)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小鸡的肚子这么小,再给它装一两个汤圆是什么样子?而它自己呢?母鸡喂胖了小鸡,而累瘦了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带着我们的敬意读读。抽生-齐读)。

(4)其余语句,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结:母鸡勇敢、慈爱、辛苦而伟大的爱心把作者深深的感着,也把我们感动着。就连作者那一向讨厌的鸡叫声也发生的改变。在4-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有几处写鸡的叫声。

母鸡“咕咕”的警告。

5、现在请大家把母鸡的语言翻译成人类语言说一说,先自己说说,待会抽同学说说。

四、提炼升华,感受母爱的伟大。

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心中充满的应该是什么?(敬佩地读4-7自然段)。

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到(读第8自然段)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板书:擦掉“不赶讨厌”,写上“敬佩”)。

作者仅仅是在赞叹鸡妈妈吗?

出示课件(展示母亲相关图片)。

带着对母亲的崇敬,再读这一段。

五、作业练习。

最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老舍《我的母亲》、郭沫若《芭蕉花》。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多写,一定能够谱写出人世间美妙的爱的乐章的!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页例1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准备。

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前一天回家了解爸爸、妈妈手机付费的情况或者到当地电信营业厅了解有关手机收费的信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说说有关手机收费的情况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结合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到:

教师:付月租费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种方式又怎样付费呢?

……。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手机收费标准)。

教师:这是我昨天到电信大厅了解到的两类手机付费方式。

再出示问题:如果我每个月的通话时间大约是120分,应该选择哪类付费方式合算一些?

教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由于学生已经有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估计学生能说出:只要先算出两类标准各需要缴多少钱,再比较,哪种缴的钱少就选哪种。

教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其中0.18×120算的是什么?

教师:那为什么还要加上20?

学生有课前调查作准备,所以学生思考后能发现:因为第1类收费标准是按办理了手机月租。

服务来计算的,所以每个月的费用里要加上20元的月租费。

教师:如果选择第2类收费标准要缴多少钱?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

第1类收费标准:20+0.18×120=41.6元。

第2类收费标准:0.3×120=36元。

教师:好,老师就选择第2类收费标准!

教师:老师的好朋友王阿姨每月的通话时间大约是350分,她又该如何选择呢?(出示第2个问题),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帮王阿姨算一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第1类收费标准:20+0.18×350=83(元)。

第2类收费标准:0.3×350=105(元)。

教师:那王阿姨就应选择哪种付费方式?

教师:为什么老师和王阿姨选择合算的付费方式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如果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我们选择最佳策略时,我们要对这些策略进行比较,找到最佳策略。最佳策略并不是对每种情况都适用,也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2题。其中第1题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制版费”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五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七

1、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经历猜测、观察、分类和归纳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说理能力。

3、通过活动初步养成质疑、独立思考和善于聆听的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数学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如何在活动中理解假分数的意义。

:小圆片、小纸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之前先请个同学说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其实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只要大家能理解这两个字就一定能学好,哪两个字呢?板书“大、小”

出示一件物品,_你觉得用哪个字比较合适?

生1:大。生2:小。生3:应该用其它物品比较下才能说。

看来你是一个非常谨慎、聪明的人,那我就满足你的要求------出示另一物品,(感受大小是相对的!)。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板块一:以活动为平台,探索真、假分数的意义。

1、通过猜测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生成研究活动所需的素材。

(板书):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和分母相等。

(3)分子比分母大。

对于同学们刚才的`猜测三种情况,谁能尝试举些例子吗?你能说出分母相同的吗?(引导一组数据尽量分母一样,可根据情况补上一组容易操作的分数,如分母是2、4)。

2、在活动中感知真、假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通过猜测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尝试写出了这么多的数据,那这些分数是否都有它们的意义呢?接下来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你们以同桌为一小组,选择黑板上的一组数据,用画一画、涂一涂的方法把你所选的一组分数在学具上表示出来,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学具(选择一种学具),你们能行吗!

(1)操作建议。

1、操作中尽量要做到平均分。

2、尽量把你选择的一组分数都要表示出来。

3、如遇到困难,可以向旁边的任何人(同学、老师、听课老师)请求帮助。

4、汇报时请说明你们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活动过程中巡视指导,特别留意学生对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如何表示。

学生汇报演示。

(2)交流预设。

第一组:我们都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表示这样的......(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表示这样的......(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表示这样的......

可能有学生质疑:如3/2其实就是3/4。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把握关键------你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

请选择不同数据的小组汇报。

(3)小结,再比较。

生汇报: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1。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1你觉得=1的分数还有哪些?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1(板书)。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验证: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没有涂满。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刚好涂满。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满出来了。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发现吗?

(4)验证揭题。

小结:_刚才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测、活动验证,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我们的数学书上也是如此,还给他们取了名字。板书:真分数、假分数。(揭题)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研究课题。

现在谁知道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适时加上2个“或”字)。

板块二: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基点,探索假分数。

a、假分数化成整数。

出示一组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4/2、8/4、9/3。

(1)观察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发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2)这样的分数谁能帮老师在线段图上标出来?

(3)在线段图上发现:4/2=28/4=29/3=3——能化成整数。

(4)小结:谁能总结下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b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观察:黑板上的假分数能不能化成整数呢?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吗?那这个分数又可以化成什么呢。

(图片展示)。

(2)借助学生操作的图片以说明如:3/2=1+1/2=1又1/2。

得出: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看作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带分数。

写作: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3)把黑板上其余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三、应用知识互动练习。

2、四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快去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小明: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小方:假分数都大于1。

小王: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假分数。

小刚:假分数都能转化成整数。

3、看来上面这些都难不倒你们,接下来敢接受我的挑战吗?请准备好纸和笔,挑战之前有个要求:要注意听,问题要考虑周到!如果你有什么发现请马上举手!

(1)写出分母是2的真分数。

真分数有()个分母是3、4能?分母是6、10呢?

你发现了;。

(2)写出分子是2的假分数。

假分数有()个分子是3、4能?分子是6、10呢?

你发现了;。

剩下2分钟总结。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2、你知道你是怎样学会今天的知识?(学习方法)。

总结: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若能敢于猜测,敢于探索,适当时请求同学、老师、家长的支援,知识就会陪伴你一起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的鸟中班美术教案(汇总18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通过它可以规划和安排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中班教案应该关注幼儿的个性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单色粉印吹塑纸版画的

    建筑施工居间合同(汇总15篇)

    在商业领域,居间合同常常被用于促进交易双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供中介服务,以达成合作意向并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为了方便您的参考和学习,下面是一些居间合同样板,您

    中国赛艇协会年度工作会议通知(模板19篇)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年度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做好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年度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小学培养青年教师情况报告(热门16篇)

    情况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向他人传达我们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情况报告范文,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

    大学生读红楼梦心得体会(汇总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能够从作者的角度看到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情的不同层面

    特岗教师个人简历参考(模板19篇)

    个人简历是求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经历与能力,也展示了个人的求职态度和认真程度。我们选取了一些优秀的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和帮助。

    挤公交小学(专业19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它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空间。现在,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欣赏下面这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它们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少的启示和启发。

    小学文明人演讲稿(精选14篇)

    演讲稿范文的语气应该明确坚定,同时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希望这些范文对大家的演讲稿写作和演讲技能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古人云:索无于暗室者,莫良

    云房子的小学语文教案二年级云房子的意思(优秀17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制定的一套教学计划,能够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研读这些二年级教案,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2.正确,流利

    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实用16篇)

    合作可以把个人的优势和专长汇聚起来,形成整体的力量。以下是来自成功团队的合作心得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甲方(学校方):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地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