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QJ墨客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

年度总结是审视自我、总结经验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了帮助大家写一篇有水平的年度总结,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一

20xx年,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和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创建活动,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巡查监测,明确防灾责任,落实防灾措施,全市未发生地质灾害。

1、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20xx年调查发现,全市存在重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其中危险性中等的有5处、危险性较小的有21处。主要的危岩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点有北沟仲庄矿区、双塘沙沟矿区及马陵山镇的宋山采石宕口。

2、地裂缝重点防治区。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墨河街道及棋盘镇的部分地段,其中以墨河街道姚湖村一带尤为严重,防范期为全年。

3、岩溶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合沟镇。防范期为全年。

4、黄砂采空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和骆马湖黄砂开采区。防范期为6月至9月。

5、软土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草桥和窑湾等镇。防范期为全年。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外为一般防治区,在重点防治期之外为一般防范期,也应做好相应监测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完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反应系统,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各司其职,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要密切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镇(街道)应进一步健全镇(街道)、村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三)认真治理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各镇(街道)应积极筹措资金,做好辖区内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整治工作。对于因工程建设单位或采矿等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工程建设单位或矿山企业落实检查和监测防治责任,及时采取避让、治理等防范措施。

(四)严格落实险情巡查、灾情报告制度。市国土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灾情报告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处理,对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设置警示牌,加强险情巡查和动态监测。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二

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汕国土资办。

[2015]64。

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方案。

我区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易受到暴风雨强降水诱发,仍然存在一定的突发性和危害性,防范重点如下:

(一)水利、公路、高速公路和广梅汕铁路等线性工程建设地带。汛期易发生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二)重点防范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汛期易发生崩塌、地面沉降,造成人员伤亡。

(三)妈屿营仔山西侧山体属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注意汛期易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年度,辖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力争避免和尽量减少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汛期若遇暴风雨或强降水,易发生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责任单位:辖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水利、交通主管部门。

防治措施:组织排查,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

汛期若遇暴风雨或强降水,易发生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责任单位:辖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交通主管部门。

防治措施:组织排查,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

汛期若遇暴风雨或强降水,易发生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责任单位:辖区街道办事处,广梅汕铁路公司。

防治措施:组织排查,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

汛期若遇暴风雨或强降水,易发生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教育局。

防治措施:组织排查,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

责任单位:珠池街道办事处。

防治措施:组织排查,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

4

15。

日至。

10。

15。

日主汛期,主汛期为地质灾害多发期。全区各级必须密切注意相关动态,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以预防为主,防治与避让相结合,长期治本,近期治标,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走“群测、群防、群治”的道路,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街道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负总责国土,财政,建设、交通,教育,水务,旅游,民政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危害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镇(街道)镇长(主任)为辖区地质灾害预防监测责任人,汛期应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险加固地质灾害牵涉千家万户,防治地质灾害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使之成为一项人人关注的全民活动。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人们了解、认识地质灾害,从而主动参与地质灾害的的监测防治工作。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建立监测点,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安排人员观测,掌握灾情发展趋势,并制订应急方案。同时,要将有关情况的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对象手中,防患于未然。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必治的地质灾害工程项目,争取多方筹集资金,抓紧尽快治理。对应该避让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人员、财物搬迁出危险区。

“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对威胁公路、铁路、水利等设施和学校、旅游景区(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和险情应急处置;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监测和险情应急处置。汛期前,各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的检查,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质准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一方平安。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三

今年以来,毕节市加大力度排查辖区地质灾害隐患,对已查明的1210处地质灾害隐患着力抓好监测预警预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今年入汛以来,地质灾害形势较去年严重,我们深化工作机制、布好监测网、落实‘五级全覆盖’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抓实地灾防治工作。”毕节市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管庆军说。

据介绍,入汛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隐患点调研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政府召开了全市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前谋划部署相关工作。

同时,全市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全面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无空档;开展全覆盖排查巡查和复查工作,针对性落实防治措施,共巡查排查隐患9000余人次,发现新增隐患3处,现已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管理;每个县(区)至少安排1支专业技术保障队伍参与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研判分析、应急处置等工作。

“科学的监测能帮助我们减少工作难度。”管庆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665处隐患点已安装群测群防设备,共安装裂缝报警仪533台,远程智能预警仪565台。

据了解,毕节市严格落实地质灾害“三项抽查调度”措施,切实做到“五级全覆盖”(即群防群测群防员要每天巡查全覆盖、村级每周循环抽查全覆盖、乡级每月循环抽查全覆盖、县级每季度循环抽查全覆盖、市级每年对中型以上隐患循环抽查全覆盖)。截至目前,值班领导共抽查调度24次,值班室共抽查调度43次,市地灾办共抽查调度威胁100人以上隐患点101处。

按照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堤。截至目前,共组织群众临时撤离避险11起,共3204人。

为有效提高基层群测群防员识灾、辨灾和防灾能力,今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和避灾知识宣传240次,发放宣传资料39148册。全力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开展921次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演练,参演人数38040人。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确保全县中小学校安全,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望遵照执行。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场所,确保安全至关重要。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县不少学校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能力和措施相对薄弱,随时面临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

各中小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高度重视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把它作为执政为民,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行动,彻底排查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坚决杜绝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学校重(特)大伤亡事故。

二、建立机构,全面普查。

为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精神,有效防止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经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会商决定:从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校区(舍)及周边地质环境普查工作,凡是存在(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学校都要分类登记造册,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整治、加强监督的依据,作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作,向各级人民政府申报立项整治的依据。普查工作按照分片普查,逐校排查的原则,采取重点查和一般查相结合,彻底摸清辖区学校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存在后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第一普查小组:由莫建全、吴世康、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渠江、天星、城郊、板桥、三板、宝城、有庆、鲜渡、琅琊、卷硐片区;第二普查小组:由程兴社、许明勇、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临巴、土溪、流溪.三汇、丰乐、文崇、涌兴、贵福、岩峰、清溪、静边片区。

三、健全制度,落实应急处置预案。

凡是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好日常(特别是汛期)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处置预案,尽量周全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研究制定对策,同时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储备相应抢险物资,全面提高学校应急应变能力。

四、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师生防灾救灾能力。

学校是加强防灾救灾教育的主要阵地。各中小学校要把防范地质灾害的要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活动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借助科普读物、影像资料、互联网络等手段,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疏散演练、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应急预案演练,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各中小学校防灾救灾能力,从而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五

394。

号和《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

阜新市。

2015。

的通知》(阜国土资发〔。

2015。

58。

号)的通知,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12。

处,其中。

7

处为重点防治区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

2015。

年夏季,全市降水量少于常年,但仍有可能产生局部强降雨,极有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防止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加强防范,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根据近几年调查结果,结合我区现状及固有灾害类型,确定。

7

处为。

2015。

海州露天矿自

1953。

海州露天矿开采至今已在非工作帮(底帮)发生滑坡。

60。

余次,其中。

1977。

年底帮滑坡和。

1986。

年底帮滑坡,滑动量分别为。

17。

m3。

31。

m3。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地面部分工业设施和建筑物受边坡变形影响破坏严重。在。

20。

km2。

的矿坑及排矸场内,有大量的残煤自燃,对阜新市区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极大的影响。随着露天矿闭坑的临近,这些环境地质灾害对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和恶化,并有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近些年来矿区内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表建筑物受损严重,附近居民恐慌不安。如

1995。

10。

1

日,高德煤矿五七井浅层采空区发生地表塌陷,塌坑直径为。

40.0m。

深为。

30.0m。

位于地表上的十几间民房瞬间踪影皆无,没入坑底据初步调查是由于浅层煤开采区隐伏日伪时期采空巷道、老窑塌陷造成此类现象在井田区内分布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这些残存的地下空巷、老窑已成为我区地质灾害巨大隐患。

由于岩石采动,汛期易发生崩塌或滑落。该地区在

2009。

年出现塌陷险情,地表裂缝直径约。

米,深度约。

10。

米。虽然目前已填复未出现再次塌陷,但由于盛城社区地处长哈达采煤沉陷区,加上汛期将至,仍应加强防范。

该区域中塔子沟村部分居民住房距离土山较近,由于土山比较陡峭,雨季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由于距离露天矿边坡较近,目前矿山公园博物馆、纪念碑、环坑公路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墙壁裂缝、地面沉陷变形等情况,其中地质公园博物馆外墙出现

米裂缝,纪念碑底座南侧出现沉陷,环坑公路也出现多处裂缝及地面沉陷,

2013。

年矿山公园治理办公室对环坑公路进行了局部修复,但仍有部分公路有沉陷情况。进入汛期后应注意观察,加强防范。

2015。

3

20。

日,该社区一居民住宅院内出现一直径约。

1.5。

米、内径约。

2.5。

米、近似圆形的塌陷坑,目前已经进行回填,并设立了警示牌栅栏等防护设施。但由于该区域处于日伪时期采空区,极易再次出现塌陷,目前即将进入汛期,应将该区域做为重点防护区域,注意加强防范。

为防止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应采取以下防止措施:

1.

山区乡镇、村及采石开矿的单位要对居住区周围、道路两侧及露天采石开矿边坡危岩体进行清理,并对不稳定斜坡采取挡护等处理措施。

2.

对矿山采空塌陷区,有关单位及乡镇应在其周边设立警示牌,对在该区内及附近居住、活动的人员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对各类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

3.

地质灾害区所在地有关单位要加强监测、巡查,发现地面、岩土体出现裂缝并变宽现象,要及时划出危险区,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

4.

针对紧靠山体的村庄,降大暴雨时要派专人到山上巡查,发现山体裂缝、岩土体掉块、独立石块被强烈冲刷发生松动现象,要及时报警并组织危险区的群众撤离。

5.

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认真开展调查,对受灾害威胁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住宅区要积极做好搬迁规划,尽早组织实施。

6.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前,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人为破坏地质环境产生新的地质灾害或避免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破坏。

7.

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建设,确定防灾组织系统网络,形成群监、群防、群管。按照《太平区。

2015。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在汛期建立“三查”制度,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确定群测群防隐患点,落实责任人、监测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自我识别、自我防范、自我救治,社会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区政府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孙鸥担任,副组长由国土资源局太平分局局长刘金利担任,成员由国土、公安、财政、教育、民政、卫生、农经、住建、安监、煤管、应急、武装部、镇街等部门组成。值班室联系方式:

2485962。

2488532。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在汛期,要有专门人员日夜值班,责任到人,值班到位。按照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做好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果突发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要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并将灾情迅速上报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太平分局,力争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额度。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切实做好2022年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镇区域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等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削坡建房导致地质灾害隐患x处,受威胁户数xx户,受威胁人数xx人,潜在经济损失xxx万元,分别位于均xx屋x处、xx安置点1处、xx村x处、xxx村x处、xx场x处。

(一)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4—10月,以中小型为主,平面形态多呈不规则和舌形,主要分布在陡峻的低中山斜坡和峡谷地带,坡度大多在20°—50°之间,常发生在软质岩体和软硬相间的岩体构成的斜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

(二)泥石流:均发生在4—10月,尤以每年7月发生频率最大,以小型、沟谷型、降雨型、稀性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沟谷斜坡地带,主要诱发因素是强降雨。

当连续降雨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达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可能大量发生。

四、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自然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

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大隐患点,镇人民政府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预防措施。汛期有关部门要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和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

对已发生和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充分应用,使全镇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要尽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做到反应灵敏、到位快速、处置得当。形成以自然资源部门为主体,专业技术队伍为支撑,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部门协调行动的应急救援体系。

(四)加强监测工作,做好预测预报。

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建立警示标志,设立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加大监测力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并明确预警信号和险情发生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向受胁农户发放地质灾害“灾情防范明白卡”。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要充分进行分析应用,做好险情判断工作,为镇人民政府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可靠的信息。

(五)加强用地项目审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依据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要求,加强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审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性勘察鉴定和履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工作,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和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追究其行政责任及法律责任。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六)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镇人民政府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我镇的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踏勘,对确需进行工程治理的要组织编制工程治理方案,争取资金进行治理,对确需进行搬迁的,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搬迁。对应撤离危险区域,而未搬迁的,要说明原因,对工作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七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三)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四)加强监测工作,做好预测预报

(五)加强用地项目审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六)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镇人民政府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我镇的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踏勘,对确需进行工程治理的要组织编制工程治理方案,争取资金进行治理,对确需进行搬迁的,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搬迁。对应撤离危险区域,而未搬迁的,要说明原因,对工作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全面做好全县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和《xx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x政发(2011)x),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综合分析全县地形地质环境条件、降雨趋势、地震及人类工程等因素,预测2021年全县地质灾害发育频度及危害程度较往年略有上升,主要是xx乡、xx镇等乡镇xx山区极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红山窑街道旁容易发生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河西堡镇大、小宽沟受采矿等活动影响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的划定。

根据历年来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结合诱导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将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划分为易发区和危险区。

(一)易发区:是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1、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xx乡、xx镇、xx镇的xx山区等地带;。

2、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xx、xx;3、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xx、xxx区;。

4、除上述区域外,其它潜在的地质灾害易发区。

(二)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1、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区:xx、xxx、xx、xx、xx、;。

2、崩塌地质灾害危险区:xx、xx矿区;。

3、滑坡地质灾害危险区:xx采石场,xx、xx街道不稳定斜坡。

4、除上述区域外,其它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

三、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我县地质灾害威胁对象有村镇、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公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输电线路、通信光缆、矿山等。威胁范围包括xx乡xxxx、xx、xx村社以及乡政府驻地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卫生所,xx镇的xxx村、xx村;x区街道;x镇x村;xxx镇的xx工园区及x石灰石矿、x铁矿、xxx采石场等。

四、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多由强降雨引发,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诱发因素,确定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的重点防范期。

(一)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与大雨、暴雨同步,根据我县降水特点,主要防范期为69月。

(二)滑坡、崩塌:该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降水诱发的滑坡、崩塌等灾害具有稍滞后于降水的特点,6-9月为主要防范期;人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要全年防范。

五、防治原则。

(一)坚持“以以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大灾避让、小灾治理的防灾理念,把宣传教育和群测群防结合起来,把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结合起来,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持续抓好灾害易发区、危险区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生物工程和除险加固、拦洪坝、疏导渠道等防护工程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扎实做好xx乡部分受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严重村社村民的搬迁工作。

(三)坚持“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对重大地质灾害多发地带的防治,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提前安排,尽快实施;对全县区域内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六、任务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公共媒体以及发放宣传图片、挂历、防治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对有关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灾害危害性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形成领导重视、公众关心、群众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细化责任落实,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强化督导检查,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确保地质灾害有效防范。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特点,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摸排辖区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于5月20日前报县自然资源局备案。

(三)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各乡镇要建立乡镇、村社、灾害隐患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时把辖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村、社及每个检测员,并将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卡和避险明白卡(由县自然资源局统一印制)发放到村民手中,提高群众防灾意识;要对确定的避险场所和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做到安全可靠和畅通无阻,确保万无一失。

(四)抓好工作制度落实。一是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地点、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及联系电话,靠实工作责任,保障通讯畅通。各乡镇要确保汛期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机,并于5月20日前将值班安排表报县自然资源局备案;有群防群测任务的村社要保持与乡镇政府联络畅通,乡镇值班领导、村社干部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按照乡镇安排部署,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汛期值班工作。二是落实好地质灾害监测制度。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环境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时间,做到适时监测。特别是要加大汛期监测力度,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及分析。三是落实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村社干部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根据地质灾害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区域内灾情险情巡查,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警,并及时转移避让群众。四是落实好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对灾前险情和灾后灾情要迅速上报,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报流程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并及时组织避让、应急处置和施救,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

(五)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采、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任何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活动,坚决予以制止;对不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的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坚持综合治理。积极争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资金,把生物治理同工程治理结合起来,对xx乡、xx镇等地的泥石流灾害区中上游采取封山育林、种草固坡、植树造林等措施,努力改善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下游通过修筑防护堤、泄洪坝、疏浚拓宽河道等措施,减小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对金川峡流域部分地段,采取工程爆破,除险加固等方式,清除松动山石,消除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对xx采矿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要督促矿山企业加强汛期值班,定期开展巡查,并严格按照矿山建设设计方案,加强工程治理,确保有效防治地质灾害。

七、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靠实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的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负责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村民搬迁的规划选址,会同住建、水务、交通、教育等部门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场调查。对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在申请用地之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后,负责灾情调查和上报,对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调查评价。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编制全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各乡镇政府编制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检查县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县水务局负责对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巡查、抢险工作,及时通报汛情信息。

县交通局负责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检查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畅通。

县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预报资料和降雨时空分布等信息通报,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汛前学校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工作,并在重大险情来临前,及时组织地质灾害区内师生的避险及转移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村民搬迁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等事项。

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各乡镇具体负责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各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人、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请示县政府同意后,及时动员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九

2015。

2011。

20。

号)、《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

2014。

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变化情况,以及。

2015。

年汛期气象趋势展望,特制定本方案。

2014。

年全县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共。

1

起。其中主汛期(。

4

9

月)发生地质灾害。

1

起(滑坡)。

根据大埔县气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今年的气象趋势展望如下:

2015。

年我县阶段性的灾害天气比较突出。前汛期是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季节,需注意防范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以及突发性强降水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涝、山区地质灾害。

2015。

年我县汛期(。

月)总雨量趋势为正常到略偏多。

1

成;开汛期预计在。

4

月上旬后期至中旬,较常年略迟;降水主要集中在。

5

6

月,龙舟水为略偏重年景;登陆或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个数接近常年。今年阶段性的灾害天气比较突出,需关注中小河流洪涝、山区地质灾害和台风灾害对我县的影响。

1

.开汛期以及降水集中期。

预计。

2015。

年我县汛期总雨量趋势为正常到略偏多。

1

成,其中,前汛期(。

月)大部偏多。

1

2

后汛期(。

月)大部偏少。

1

2

成。汛期内降水分布不均,前汛期降水前少后多,降水主要集中在。

5

6

月,龙舟水为略偏重年景,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发生洪涝和山洪灾害。开汛期预计在。

4

月上旬后期至中旬,较常年略偏迟。

2

.热带气旋预测。

2015。

年严重影响我县的热带气旋大约。

3

4

个,接近常年,其中至少。

1

个强度较强,初旋可能出现在。

6

月中旬,终旋可能出现在。

9

4

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80。

%以上,特别是台风来袭期间,降雨集中。因此,

2015。

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以防范局部强降雨诱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主,防范天旱或采矿等因素诱发的地面塌陷灾害次之。

根据我县历年地质灾害发生分布情况,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区域和岩土类型,结合汛期水情,全县划分如下四个区域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

此类区段是我县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特别是大东镇福光村、岩东村,枫朗镇双溪村、清泉溪村、王兰村、坎下村、东城村,百侯镇南山村石壁下、软桥村下马湖,茶阳镇西湖村、沿坑村、石田村、丰村,西河镇富里村、纯德村,高陂镇三岗村、岩霞村,光德镇富岭村、雷锋村、砂坪村,桃源镇桃星村、桃锋村、团结村,银江镇大水坑村,三河镇梓里村东江、小坑村红旗、良江村石门岭,大麻镇麻西村等地该区的花岗岩和变质岩风化残坡积土层分布广,一般达

10。

50。

米,侵蚀、剥蚀切割作用强烈且植被较差或被破坏,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灾害较为严重,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汛期崩塌和滑坡灾害的重点防范区段。

我县岩石分布绝大部分以花岗岩及其风化物为主,石灰岩出露分布较少,主要是枫朗镇黄土坳地段由于石灰岩易产生地下溶洞及地下采矿等原因,易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裂灾害由于这些区域经多年的瓷土或稀土的开采,植被及表土层破坏较为严重,风化的表土层在汛期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已经成灾,汛期要加强防范,确保安全度汛。由于公路建设劈山开路,改变了原地形和地质结构,且部分公路边坡开挖尚未加固、边坡角大陡,汛期易发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而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汛期,对正在施工或刚完工的公路工程两侧和边坡角大于

30。

度的强风化变质岩和花岗岩地段,特别是对三河至县城路段和全县的削坡建房户需加强巡视、监测和预报。

(一)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定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

(二)镇。

(

)

工厂矿山医院学校旅游休闲度假场所等人口密集区;

(三)削坡建房或附近有地下采矿的乡村和居民点;

(五)威胁。

100。

人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六)其它威胁人口较多、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大、经济损失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斜坡。

上述区、段、点受台风、暴雨和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进行重点防范。

“明白卡”及监测预报责任人已变动的应立即补发或变更,并且要制订预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预防措施,落实好监测预报责任人。对已发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危险点,汛期必须落实责任,加强监测管理,及时预报。对已落实搬迁安置的受灾户要落实防回迁措施和监管责任人,杜绝回迁现象。

1

.汛前调查。各镇(场)要在汛前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调查,核实危险点、危险区段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编制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重点防范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范责任,建立和完善三级群测群防网络,明确监测责任。

2

.汛期巡查。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在汛期组织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巡查,重点检查各镇(场)防灾减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监测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各镇(场)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要制定好巡查计划,在检查落实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扎扎实实做好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理工作。

24。

小时有人值班,确保灾情险情能按要求及时上报。政府做出的抢险救灾决策能够及时下达,措施能及时落实。

2013。

59。

号)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响应工作。要密切关注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收到预警信息后,要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响应,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汛期到来之前,地质灾害危险点所在的镇(场)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避险、抢险、救灾方案,备好必要的抢险救灾力量和器材物资。地质灾害危险点如出现险情扩大,加剧变异或发布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时,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地质灾害危险点出现险情变异情况特别显著、加快、有其它明显征兆,或者发布二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时,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转移,并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准备。

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要根据《大埔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灾情。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查明灾害范围和致灾因素,掌握灾情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圈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医务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利、通信、电力、城建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交通、通信、供电等后勤急需,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设施;公安部门要维护好灾害发生地的公共秩序;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和抚恤等工作。灾害发生地政府要迅速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2011。

20。

2013。

59。

号)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的监管思路,认真履行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进行部署落实,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责任到人、上岗到位。各镇(场)地质灾害防灾负责人在汛期必须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已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好监测预警预报,对发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落实群测群防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的应急预案;发生地质灾害要按照速报制度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

2015。

100。

人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个编制防灾预案,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范责任,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明确监测责任,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防治方案应当作为地方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镇(场)要建立起。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管理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作用,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做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增强社会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根据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状况,拟订本行政区域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有关部门职责,明确预警信号、人员撤离路线、医疗救治等具体应急抢险救灾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尽最大努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普及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尽快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镇(场)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挂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小册子和举办培训班等方法向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特别要把宣传重点放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的山区和农村,以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2011。

20。

号)的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所必须的交通、通讯等物资和工作经费及时到位,以保证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

2011。

20。

2013。

59。

44。

号)的规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

2013。

(

国务院第。

394。

号令。

)

(

国发〔。

2011。

20。

)

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

苏政办〔。

2011。

163。

)

的要求,结合全市地质灾害现状与变化趋势,制定全市。

2013。

2012。

年全年,全市共发生。

9

起地质灾害。其中,鼓楼区。

5

起,栖霞区。

3

起,浦口区。

1

154。

5

号边坡滑坡、鼓楼区宝塔桥街金陵村。

38。

号民居后边坡滑坡、鼓楼区中央北路。

211。

号对面山体滑坡、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子矶中学北侧。

(

燕子矶街道和燕路门坡段路西。

)

滑坡、栖霞区栖霞街道西花村赵东赵西组滑坡、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伯乐中学南侧滑坡、浦口区乌江镇林山村石山组五七小区滑坡。

2012。

年发生的。

9

起地质灾害,灾害类型均为滑坡,灾害等级均为小型,均由暴雨引发,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8.9。

万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结合。

2011。

年以来的地质灾害资料,分析判断。

2013。

年可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大年。

2013。

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仍在。

6

9

7

8

两月,受连续降雨的影响,仍有可能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全市地质灾害可能仍以暴雨引发的滑坡为主,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也有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的可能。

15。

个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

)

2013。

2

22。

(

宁国土资〔。

2013。

60。

)

165。

个,总威胁人数约。

5500。

人,威胁财产约。

6.2。

亿元。

(

)

其中,险情等级为特大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

1

个,大型的有。

14。

个,中型的有。

63。

个,小型的有。

87。

个。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区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地质灾害预防、应急、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紧密合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发改和规划部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过程中,要把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必备要件;住建部门要抓好主体工程和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监管;水利部门要抓好河道、水库等周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重点抓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园林旅游部门要重点抓好风景旅游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施工场所要尽快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要对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作出系统安排,加强监督指导。

各施工场所要进一步加强排查、巡查和复查,全面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彻底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情况。各施工场所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

24。

小时值班,不脱岗、不漏岗。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

24。

小时通讯畅通,交通工具。

24。

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十有县”的标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督查工作,及时了解和判断地质灾害危险点发展趋势,做好灾情预测预报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险情和灾情后,要按照速报、月报制度及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并做好跟踪监测、应急防范和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

2013。

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排查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及时设置监测点,把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险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责任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并做好日常监测、防灾、避险等各项工作。

各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本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

宁政发〔。

2006。

251。

)

的相关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处置应急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灾情或险情时,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绿色南京”建设,着力推进干道两侧生态复绿工程,有效提高各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能力。

对危险性、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政府要统一组织实施,在汛前作必要的简易阻排水工程和削坡减载、反压坡脚等工程,减轻隐患点的危险性,缓解灾害点的危害性,并预选好避让的安全地点和撤离路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媒体,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规,报道各地地质灾害防治要点,公布地质灾害防治举报电话,提高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参与热情。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一

为指导全区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第十八条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依照《广东省湛江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的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

我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南、西三面临海,北部为丘陵台地,沿海为滨海平原,地形起伏不大。全年湿热多雨,夏季多台风、雷暴雨,台风是我区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按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原则,我区属湛江市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各种灾害类型有:崩(坍)塌、滑坡、海水入侵、软土地基变形、土地砂化和矿山地质灾害等,而崩塌、滑坡、海水入侵、软土地基变形等是我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

根据已发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规模、灾害种类,结合我区区域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划分以下地质灾害防治区,各地方编制本地区防灾预案时可供作参考。

(一)软基础变形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膨胀土层、液化沙性土淤泥等软质土体分布的地区,如南三镇、坡头镇、官渡镇、乾塘镇等地。

(二)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沿海地区,如南三镇、乾塘镇、麻斜街等地。

(三)地面塌陷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石灰岩溶洞发育区,因人为开采资源引起地面塌陷,如各矿山采场周围等。

(四)崩塌灾害防治,主要是指高边坡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如龙头镇、官渡镇及矿山露天采场等。同时应特别预防在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基础开挖诱发的上述灾害。

(五)滑坡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多为不合理的人为工程诱发的,如露天采矿、水利、公路等。

(六)地裂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澎涨土层分布的干旱地区,如坡头镇等地。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镇(街)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并配备必要装备(交通工具、雨衣、雨鞋、手电筒等)。各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机构要建立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责任人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危险点所在镇(街)、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的责任,确定专人负责。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特别在汛期必须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周密部署,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群测群防、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时提出具体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的应急方案,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市速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情况。年底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在次年的1月5日前报送同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同级建设、水利和交通等部门,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活动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级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须及时报同级政府审批后公布,并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防治方案应作为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办〔2004〕73号)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落实规划,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镇(街)和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调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在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清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复查与总结相结合,准确掌握本地区地质灾害动态,主动避灾抗灾。各镇(街)应急指挥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作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未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区,应根据初步调查情况,确定进行评估的范围。对未列入评估范围的建设用地,在申请审批用地时,必须附有较详细地质环境条件资料。在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审批的新建设住宅以及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五)加强协作,保证信息畅通。

各镇(街)和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区、镇(街)两级之间信息畅通,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土资源与气象部门要做好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集成,制作高质量的预报产品,联合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各镇(街)在汛期省、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应根据各自的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反馈地质灾害信息,力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的月报编制和年度总结工作。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镇(街)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特别是要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3·19”《矿产资源法》实施纪念日及“6·25土地日”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预防的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平安。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工作应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镇(街)及各级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和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区)监测和预防工作。对威胁矿山、公路、水利等设施和旅游景区(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点由当地镇(街)负责组织监测。汛期前,各镇(街)及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隐患点(段、区)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汛期经常性监测预防和值班安排,落实防火、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和物资准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二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临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临安市地质灾害现状,编制本方案。

年我市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经费229.31万元,完成了7处地质灾害点的工程治理,对3处6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民房进行了搬迁避让.17处建设用地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24处农村切坡建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报通信系统。

二、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段和灾害类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6月到7月上旬的梅汛期雨量比常年偏少2成左右,其中6月下旬到7月初有1―2次50毫米,局部100毫米的暴雨,局部有洪涝发生,7―9月的台汛期降水继续偏少,受台风外围影响有1―2次50毫米以上的暴雨。年年降水量预计为1300―1400毫米,比常年平均(1476毫米)偏少。

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及崩塌。台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的时段,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山区滑坡、崩塌、小流域泥石流。

(二)重点防治区域。

1、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地区。岛石镇、新桥乡、大峡谷镇、清凉峰镇、马啸乡、昌化镇、龙岗镇、於潜镇、横路乡、太阳镇、横畈镇、高虹镇。

2、重要交通干线及山区公路沿线。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段、桐千线及县、乡、村级公路沿线大部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存在崩塌、滑坡及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特别是乡、村公路,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低,滑坡、崩塌隐患较多。

我市的滑坡和崩塌灾害80%为公路和山区建房等人工开挖边坡引发,应重点做好防范措施。

3、重点矿山。青山、板桥、玲珑、夏禹桥一带石灰岩矿较多,有些矿区在村庄后山坡上堆积大量的废土、矿渣等存在泥石流隐患。昌西钨矿、昌北的萤石矿也有大量的废渣堆积山坡,遇强降雨时也会引发泥石流对山区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的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克服麻痹思想,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自觉性。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重要日常工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落实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并逐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二)加强监督检查和汛期巡查。

在汛期来临前,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交通沿线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对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可行的.防范意见和防灾减灾措施。汛期来临时,乡镇(街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点和乡村公路切坡处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国土资源部门在汛期前应对各地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对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持有情况进行抽查,凡未发放到位的要及时发放,已遗失的要尽快补发;对威胁人员较多、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在醒目处设立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墙或告示牌。

(三)继续开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地质灾害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我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山区面积大,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一旦发生灾害,救援人员和物资设备等难以及时抵达并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更为重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特别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开揭露和批评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严肃处理,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教育部门应加强中小学生,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师生对地质灾害的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四)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督检查制度。

根据《杭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和集镇规划时,必须依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何部门不得批准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可行性报告。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中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检查评估工作质量。对于不执行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制度的单位或个人,要发出整改通知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将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的建设单位,对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及时补充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核实乡(镇)、街道负责人,联系人和监测人员及手机号码(便于接受预警短信),确保防治信息畅通。

《临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已经市政府批准公布。自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原有219处灾害隐患点经过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和部分自然稳定的共计114处,可以不再作为监测对象。其余105处灾害隐患点仍存在不稳定状态。此外,新增灾害点3处,新增泥石流灾害隐患沟45处,共计153处。减去2008年《规划》内已治理5处,还存148处需落实监测检查责任人,同时签订监测检查协议书。

(三)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工作。

《规划》2009年安排工程治理1处,搬迁避让7处。经调查摸底,根据受威胁户的实际情况,安排工程治理的有:藻溪镇九里村顶山滑坡;安排搬迁避让的有:马啸乡浪广村山脚下滑坡、昌化镇朱白村石坦滑坡、湍口镇洪岭村滑坡、於潜镇英公村滑坡、於潜镇观山村柴村崩塌、潜川麻车埠紫溪滑坡、於潜镇田干村滑坡。

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不断完善我市台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切实做好台汛期的值班、险情巡查、预报预警、应急避险等各项防治任务。根据气象趋势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适时发布地质灾害应急避险信息,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将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或处于高危险预警区的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场所。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三

年度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

条例》,《湖南省地质灾害保护条例》和《衡阳县。

20xx。

方案。

》,特制定本。

方案。

1、存在地质灾害的村组主要有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西村村周山组、塘湾组、下皂组、新建村六平组,这些村组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

三湖镇地处偏远地区,境内有甘泉村至南北村公路、鼓峰村至中合村公路,文光村公路,管桥村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深挖、高填、切坡的特点,且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容易发区,工程建设对地表破坏严重,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20xx。

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区是:西村村塘湾组、周山组、下皂组,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新建村六平组。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重点防范期及区域。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强度和方式等因素影响,以及我镇村组道路建设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年度趋势预测分析今年汛期(4——9月)降水正常。其中,前期汛期(5——6月)降水正常偏高,局部可能有短期洪灾的发生,后汛期(7——9月)降水较小,秋季明显,特别注意防范(7——8月)强台风对我镇的影响

(三)重点防范区域。

近年来,由于乡村公路建设增加,甘泉片责任区和西村村、文光村、永安村、新阳村地质灾害频发,这些区域地质疏松,而且夹杂石块,一遇到暴雨、雨水沿裂缝侵入土体,导致滑坡和小型泥石流。需加大这些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

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组织机构、单位责任。

了科学依据。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完成《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镇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作。

提供。

科学依据。2——3月,对全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和巡逻。

方案。

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本镇重点监测对象。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于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变形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要采取汛期巡查和监测结合、并且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三)组织机构。

领导。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设在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联系人:电话:

(四)明确相关单位防治责任。

1.

政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重大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下,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承担本区域内地质灾害全面巡查,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落实隐患点的监测人及警示标志,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搬迁避让措施,接到或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及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及时报告镇政府和镇国土资源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灾区重建和治理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及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对基层上报的地质灾害险情,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到现场勘察,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向上级国土部门和镇政府报告;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4.安监站:要对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各类选厂、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镇卫生院:组织本单位人员赶赴灾区抢救伤员,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及药品供应。

6.水管站:要对全镇河道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预报降雨强度及分布范围,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天气的研究,会同国土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7.路政中队: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加强交通线路的边坡防护;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路段的巡查,危险及潜在隐患地段应加以治理;同时对拟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监管,通过合理选线、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治理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8.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组织核查灾情及上报。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灾民生活,负责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工作,组织指导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与重建。

10.派出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灾区道路的交通的疏导工作。

11.住建站:要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处理;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合理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2.中心学校:对各校区周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学生防灾知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员工,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

13.环保站:负责灾害影响的环境评估;负责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14.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侦查灾情,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重点是抢救被埋人员,救扶受灾群众、工程抢险、处置次生灾害。

15.镇纪委: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履行职责实施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查处。

(一)加强。

领导。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

领导。

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领导。

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到责任制,实行行政。

领导。

责任追究制,将地质灾害危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治理及突出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二)制定。

方案。

镇国土资源所应在。

总结。

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到本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

》,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主要负责人,协调各村委会确定避灾。

方案。

方案。

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示后公布,并上报国土资源局备案。对违反规定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

造成地质灾害重大伤亡和事故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综合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二是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

络的作用。三是要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区域树立警示牌,让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备“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防范的能力”。四是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汛期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做到“快调查,快定性、快决策、快实施”。五是各村委会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任务。

镇人民政府将按照《地质灾害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自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在镇政府的统一。

领导。

下,镇国土资源所要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共享机制。要加强与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互通情报,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加强协作,传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镇汛期地质灾害工作。

提供。

信息渠道。

七、加强监测,提高地质气象预警预报。

要加大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工作。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通过气象部门现有的群发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加强监督,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

各村委会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大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注意预防集镇基层设施建设、中心、村庄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合理开发利用矿山资源,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矿山地质环境和保护责任,有效防治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各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山,特别是要让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颁布群众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平安。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四

为贯彻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汛期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接通知后,对校园围墙、校舍、厕所及学校周边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的围墙、厕所。

2、校园内校舍。

3、学校围墙外地段。

接通知后,我校立即安排部署地质安全排查工作。

2、学校围墙、厕所未发现有危险情况。

3、校园内校舍也未发现异常。

校园内锅炉上的烟囱断了一条拉线、房顶不结实抗风能力弱,暴风天气十分危险。

一、加强排查、严加防范。

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二、加强值班、落实责任。

加强值班,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五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1.灾害现状。

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2002―2003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2003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

(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

(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

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

(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做好监测工作。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政府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政府。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六

20xx。

年)》,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的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

我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南、西三面临海,北部为丘陵台地,沿海为滨海平原,地形起伏不大。全年湿热多雨,夏季多台风、雷暴雨,台风是我区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按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原则,我区属湛江市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各种灾害类型有:崩(坍)塌、滑坡、海水入侵、软土地基变形、土地砂化和矿山地质灾害等,而崩塌、滑坡、海水入侵、软土地基变形等是我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

根据已发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规模、灾害种类,结合我区区域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划分以下地质灾害防治区,各地方编制本地区防灾预案时可供作参考。

(一)软基础变形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膨胀土层、液化沙性土淤泥等软质土体分布的地区,如南三镇、坡头镇、官渡镇、乾塘镇等地。

(二)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沿海地区,如南三镇、乾塘镇、麻斜街等地。

(三)地面塌陷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石灰岩溶洞发育区,因人为开采资源引起地面塌陷,如各矿山采场周围等。

(四)崩塌灾害防治,主要是指高边坡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如龙头镇、官渡镇及矿山露天采场等。同时应特别预防在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基础开挖诱发的上述灾害。

(五)滑坡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指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多为不合理的人为工程诱发的,如露天采矿、水利、公路等。

(六)地裂灾害防治区,主要是澎涨土层分布的干旱地区,如坡头镇等地。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镇(街)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并配备必要装备(交通工具、雨衣、雨鞋、手电筒等)。各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机构要建立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责任人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危险点所在镇(街)、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的责任,确定专人负责。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特别在汛期必须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周密部署,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群测群防、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时提出具体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的应急方案,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市速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情况。年底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在次年的1月5日前报送同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同级建设、水利和交通等部门,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活动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级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须及时报同级政府审批后公布,并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防治方案应作为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办〔2004〕73号)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落实规划,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镇(街)和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调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在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清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复查与总结相结合,准确掌握本地区地质灾害动态,主动避灾抗灾。各镇(街)应急指挥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作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未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区,应根据初步调查情况,确定进行评估的范围。对未列入评估范围的建设用地,在申请审批用地时,必须附有较详细地质环境条件资料。在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审批的新建设住宅以及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五)加强协作,保证信息畅通。

各镇(街)和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区、镇(街)两级之间信息畅通,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土资源与气象部门要做好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集成,制作高质量的预报产品,联合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各镇(街)在汛期省、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应根据各自的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反馈地质灾害信息,力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的月报编制和年度总结工作。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镇(街)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特别是要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3·19”《矿产资源法》实施纪念日及“6·25土地日”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预防的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平安。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工作应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镇(街)及各级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和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区)监测和预防工作。对威胁矿山、公路、水利等设施和旅游景区(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点由当地镇(街)负责组织监测。汛期前,各镇(街)及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隐患点(段、区)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汛期经常性监测预防和值班安排,落实防火、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和物资准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七

为切实做好2017年度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条例》,《湖南省地质灾害保护条例》和《衡阳县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1、存在地质灾害的村组主要有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西村村周山组、塘湾组、下皂组、新建村六平组,这些村组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

2、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交通路线。

三湖镇地处偏远地区,境内有甘泉村至南北村公路、鼓峰村至中合村公路,文光村公路,管桥村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深挖、高填、切坡的特点,且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容易发区,工程建设对地表破坏严重,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2017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区是:西村村塘湾组、周山组、下皂组,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新建村六平组。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重点防范期及区域。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强度和方式等因素影响,以及我镇村组道路建设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三)重点防范区域。

近年来,由于乡村公路建设增加,甘泉片责任区和西村村、文光村、永安村、新阳村地质灾害频发,这些区域地质疏松,而且夹杂石块,一遇到暴雨、雨水沿裂缝侵入土体,导致滑坡和小型泥石流。需加大这些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

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组织机构、单位责任。

我镇24个村、1个居委会,451个小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野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为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完成《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镇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3月,对全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和巡逻。

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本镇重点监测对象。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于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变形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要采取汛期巡查和监测结合、并且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三)组织机构。

镇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指挥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设在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联系人:电话:

(四)明确相关单位防治责任。

1.党政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重大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2.各村委会及居委会:书记、主任要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承担本区域内地质灾害全面巡查,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落实隐患点的监测人及警示标志,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搬迁避让措施,接到或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及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及时报告镇政府和镇国土资源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灾区重建和治理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

3.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对基层上报的地质灾害险情,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到现场勘察,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向上级国土部门和镇政府报告;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4.安监站:要对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各类选厂、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镇卫生院:组织本单位人员赶赴灾区抢救伤员,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及药品供应。

6.水管站:要对全镇河道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预报降雨强度及分布范围,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天气的研究,会同国土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7.路政中队: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加强交通线路的边坡防护;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路段的巡查,危险及潜在隐患地段应加以治理;同时对拟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监管,通过合理选线、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治理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8.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组织核查灾情及上报。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灾民生活,负责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工作,组织指导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与重建。

10.派出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灾区道路的交通的疏导工作。

11.住建站:要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处理;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合理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2.中心学校:对各校区周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学生防灾知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员工,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

13.环保站:负责灾害影响的环境评估;负责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14.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侦查灾情,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重点是抢救被埋人员,救扶受灾群众、工程抢险、处置次生灾害。

15.镇纪委: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履行职责实施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查处。

各村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到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将地质灾害危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治理及突出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镇国土资源所应在总结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到本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主要负责人,协调各村委会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示后公布,并上报国土资源局备案。对违反规定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重大伤亡和事故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村委会和国土资源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阳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二是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作用。三是要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区域树立警示牌,让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备“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防范的能力”。四是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汛期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做到“快调查,快定性、快决策、快实施”。五是各村委会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任务。

镇人民政府将按照《地质灾害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自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国土资源所要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共享机制。要加强与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互通情报,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加强协作,传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镇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提供信息渠道。

七、加强监测,提高地质气象预警预报。

要加大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工作。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通过气象部门现有的群发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加强监督,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

各村委会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大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注意预防集镇基层设施建设、中心、村庄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合理开发利用矿山资源,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矿山地质环境和保护责任,有效防治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各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山,特别是要让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颁布群众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平安。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八

为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条例》和《xx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主要发灾区域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有关资料反映,结合我镇地质环境特点分析,xx、xx、xx是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区。xx镇湾坡煤矿的地表极易发生因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矿渣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原xx线王坑路口段公路沿线要预防山体滑坡、崩塌灾害。河堤、水库要严防管涌。同时,须严防各类建设工地不规范施工造成地质灾害事故。

(二)主要发灾时段预测。

主要发灾时段为3-9月,其中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因此,在强降水时期,特别是小时降雨量达到20毫米时要加强预警工作。

1.矿山:矿山企业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山体陡坡,形成山体滑坡和崩塌。

2.坡脚开挖、切坡建房地带:破坏山体原始应力平衡,当汛期来后,雨水渗透到坡体内,造成坡体下滑。

3.因地质构造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带。

我镇每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xx村石壁冲、王坑冲山顶、山田村天子山、xx村四组以及xx村上林山等严重地质灾害区(点)。针对我镇具体情况,今年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防灾意识。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广大干群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地质环境管理的各种知识,重点宣传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的意识,增强防灾能力。

(二)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确保全镇防灾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由镇长xx任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xx、党委委员、副镇长xx、副镇长xx、镇长助理xx任副组长,土地办、农办、民政所、安全办同志任成员的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要把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纳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各行政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相应的防灾方案,落实专人专点监测。同时从大局出发,树立有备无患意识,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防灾抢险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三)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三项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责任体现。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三项制度"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我镇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进行逐项落实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出现险情时,及时做好人员迁避、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定期巡回检查,及时预报险情,特别是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加强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起镇、村和广大群众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充分发挥联络员队伍作用,逐步形成群测群防意识。

(五)加强采矿活动管理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严禁乱采滥挖,防止水土流失。按照《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新办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制度。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有效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六)落实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灾变险情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处理及治理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争取国家对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和治理。

最优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案例19篇)篇十九

各村(居)委会: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提高预报成功率,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不稳定,主要集中于xx村和xx村,并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主要特点:一是受气候差异影响,与汛期暴雨、台风强降水天气有密切关系;二是山区因降水渗入岩体,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发生区大多处于变质岩、花岗岩分布的丘陵山区;三是小型山体滑坡多。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如公路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四是部分地区地下岩溶发育,或因人工采矿、抽排空地下水形成采空区。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xx年雨季(4—6月)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偏少,为800毫米左右,而且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局部800毫米以上,仍有降水集中期,部分乡村可能发生山洪或内涝,加上今年伏秋期台风强降水影响,所以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在3—9月份。汛期期间因暴雨将引发较严重的洪涝或内涝,造成突发群发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汛期期间可能有以下趋势:

1、我镇的xx村等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在集中降水期可能出现较为集中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具体发生的区域和强度与当时集中降雨的区域和强度有关。

2、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时段为3—9月,今年全镇的防范期应为3—9月份。在集中降水时段,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率较大;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内)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有可能发生。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连续降水时段要加强监测,出现变形加剧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3、乡村建设和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山区建房切坡段、采石场和矿区排土场、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都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xx地面塌陷防护段,要特别注意在汛期和枯水期两个时段防范地面塌陷发生。

由于长期降水预测难度大、精度有限以及集中性强降水的时间、区域不确定等因素限制,本地质灾害预测仅是趋势性预测,各村及社区要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积极开展本辖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警惕,防范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一)重要防护区段。

1、xx村农民切坡建房、傍山建房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护段;

2、xx村岩溶地面塌陷防护段;

3、全镇水库堤坝、溢洪道岩土稳定防护段;

4、全镇公路干道防护段。公路两侧陡坡、滑坡以及挡土墙崩塌防护段。

我镇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主要分布于xx村、xx村。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镇历年来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时段,预测受长江流域周期性影响,雨季延长到3—9月,汛期和台风影响期间,当降雨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能发生以风化残坡和岩土山体以及人工边坡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一些崩塌滑坡和矿山的尾砂库、废渣在山洪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个别地区在降雨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应加强重点区段、重要地质灾害的防范,必要时,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避免人员伤亡。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的防范期为3—9月份。

1、汛前,各村(居)委会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和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面排查,核实隐患点和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

2、根据调查情况和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各村(居)委会要制定本辖区或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镇人民政府批准,方案要明确划定重要防御区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3、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工作。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并作出应急处理。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派员协助技术支持单位进行调查和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发生大型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里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派员进行调查或协助调查。危及1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调查。危及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调查,由市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进行调查。

1、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防御区段由所在村(居)委会负责巡查监测工作,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内容及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监测。

2、各村(居)委会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防御区段的巡回检查工作,汛期巡查一般不少于2次,重点区域、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查。

3、监测期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应按照速报要求及时、逐级上报。

1、所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要作出治理规划,并应针对可能诱发灾害的情况,采取简易应急防范措施,以遏制或减缓险情的发生;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要责令并监督有关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预报工作。险情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的;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的;

临灾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位移加快或者变形明显加剧,处于临灾状态的。

口头报告:对异变级和临灾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的半小时内须口头报告镇人民政府及镇国土资源所,重大险情同时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

书面报告:(1)当发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镇国土资源所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并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市、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家国土资源部。(2)当发现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镇国土资源所在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大型在2日内、中型在3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市、省国土资源厅。(3)当发现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镇国土资源所应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在3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3、对一般级地灾隐患体由镇国土资源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对异变级、临灾级地灾隐患体,镇国土资源所要报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人员作详细调查论证,确认进入临灾状态;并在地质灾害隐患体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危害情况发布预警。预警分四级:

特级预警:由省级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一级预警:由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二级预警:由县级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一般预警:由镇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1、对预警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技术支持单位等部门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

2、预警点所在的村(居)委会根据险情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并发布告示,发放“防灾明白卡”。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避险、救灾方案,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准备。

3、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靠近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要作出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方案;出现临灾级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立即转移,并作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对灾害影响范围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军事设施、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1、灾情发生后的速报制度: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必须在接到灾情后的半小时内报告镇人民政府,报告镇国土资源所,并可同时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和市、省国土资源厅。

2、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按不同地灾级别,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及时报告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各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系统,按预案的职责分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开展灾情收集,报告与评估;抢险救援和转移安置灾民;应急保障,请求支援,次生灾害预防,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各方面抢险救灾活动。镇国土所要在技术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和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加强现场监测,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参与指导抢险救灾。

3、做好善后工作。镇国土所要在抢险结束后,及时统计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评估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灾害治理措施。并在基本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5日之内,上报抢险救灾情况总结,为灾后恢复与重建决策提供依据。

各村(居)委会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行政首长对所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居)委会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所在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地和灾区要建立前沿防灾救灾指挥机构。镇国土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灾具体业务管理工作。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其他部门,要按照镇政府的部署及其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各村(居)委会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巡后复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对已查出的地灾隐患点,发放“防灾明白卡”,层层落实群测群防工作,严格无灾情零报告制度。

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专业监测预防由镇国土所负责。镇国土资源所要尽快建立监测预报组织,配备人员,建立联系工作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联络畅通。认真做好监测、预报等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同时,要根据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建立地质灾害隐患体的群测群防组织,落实防灾任务,并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业务培训。

镇国土所和县气象局要加强协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建立气象短信预报预警网。镇国土所要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灾害信息,转发到各村(居)委会、各隐患点监测负责人,以提前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汛期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培训、报刊、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普读本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消除和减少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要坚决制止纠正,并监督责任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证措施,对已经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各村(居)委会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确保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费。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做好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二年级自我评价个字(模板20篇)

    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身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估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个人成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

    优质公安会议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和行动的梳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近年来,恐怖分子

    专业校长述廉述职报告稿(案例23篇)

    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检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接下来是一些经过整理和精选的述职报告样例,供大家作为写作参考。

    专业申请书打架原因(汇总20篇)

    转专业申请书需要包含你的个人信息、转专业原因、对新专业的理解与研究等内容,以便招生委员会全面了解你的情况。通过阅读这些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对转专

    实用考察青岛心得体会及收获(通用21篇)

    心得体会需要真实、客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感受和抒发情感。小编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灵感。青岛,一座位于中国东海岸的

    最新队课心得体会(案例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炼重点,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感谢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第一段:介绍背景和意义(20

    2023年个人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版大全(21篇)

    租赁合同是双方就租赁物的出租和使用条件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您可以参考以下租赁合同样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号:,地

    优秀军事要点心得体会(汇总15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让我们引以为戒并学习他们的优点。

    精选学校法制副校长讲话稿(汇总21篇)

    讲话稿是指为特定场合准备的一篇演讲或发言稿,它需要清晰的结构和有力的表达。如果你正在为写一篇讲话稿而苦恼,不妨看看以下的讲话稿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热门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实践内容(汇总17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和克服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