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

时间:2024-05-14 作者:QJ墨客

作文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一

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儿歌的形式讲了下雪天一群小动物到雪地上画画的有趣情景。学生对竹子、枫叶、月牙、梅花这些词语比较陌生,特别是梅花,不仅梅是生字,而且梅花没有几个学生见过。所以必须要让他们有些感性的认识。

一、认识事物,学习生字词语。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依次出示梅花、月牙、竹叶、枫叶的实物和图片问:看到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在哪儿见过它?边贴图片边介绍相关事物,学习这些表示物品名称的词,并学习生字梅。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副美丽的`画:出示画有各种小动物脚印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3、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提示:想知道这副画是在什么情况下画的吗?想知道是谁画的吗?)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学了课文,你就能找到所有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提示:a;看谁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这副画是谁画的`?

三、再读课文。

1、、反馈:(1)你知道这副画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画的吗?你是从哪句画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演示下雪的动画情景,边打出下雪了,下雪了!这句话)。

3、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干什么?

4、下雪了这么好玩,许多小画家也来了,都有谁呢?看动物图(边说边贴上小动物的图片和动物名字)和小动物打声招呼.

5、它们会画什么呢?看看实物,看看图片,猜猜会画什么?边读边在书本后的作业山上连一连。抽一个勇敢的小朋友到黑板上连一连。

6、抽几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同学们做的是不是对的呢?放课件验证。

8、做对了的同学自豪地站起来说: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错了的同学纠正。

9、这么美的画,是用什么画的呢?你是从哪句发现的?(理解几步就成)指导书写几字。指导读好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这两句。

四、课中操。

小动物们画的可真轻松啊,我们也来轻松一下,好吗?听音乐,念儿歌,做动作。

五、学习最后两句。

1、咦!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的睡觉和我们的睡觉有什么不同?(训练用参加说话)。

2、看课件插图,指导读好问句。用问答式练习朗读。

六、拓展。

1、练习用问句提问。

2、课外找找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

附录:

课中操。

小鸡小鸡怎样叫?小鸡小鸡叽叽叽!

小鸭小鸭怎样叫?小鸭小鸭呷呷呷!

小狗小狗怎样叫?小狗小狗汪汪汪!

小马小马怎样跑?小马小马得得跑!

小鸡小鸡画什么?小鸡小鸡画竹叶!

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鸭小鸭画枫叶!

小狗小狗画什么?小狗小狗画梅花!

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马小马画月牙!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二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正确认读生字及背诵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是难点。

小朋友们,圣诞老人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配乐雪景图)

(一)欣赏雪景,自由表达

1、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感受雪后大自然的美)

2、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在学生尽情表达后,老师说:“那就赶快呼唤小朋友到雪地里一起玩耍吧!”

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3、指导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a、发现了什么?(学习新标点“!”)

b、知道这里为什么用感叹号吗?(特别高兴、开心)

(2)比赛朗读

个别读 男女生读

(二)观察画面,说话训练

小朋友,你们喊着喊着,看把谁喊来啦?

(课件出示小动物跑出来的动画)

1、引导学生用不同句式说话。(如用“和”“还有”等词说话)

(1)自由说 (2)个别说 (3)同桌互说

2、课件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1)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2)理解“一群”,区别“一群”与“一个”

(一)质疑

小朋友,刚才读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小画家指谁?

2、小画家画了什么?

3、小画家怎样作画?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上述3个问题。

2、讨论交流

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交流。

(三)汇报学习情况

1、小画家指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图片贴在黑板上。

2、游戏对号入座

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的图片,将它们贴在相对应的动物图片后面。

3、朗读训练

出示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理解想象

(1)理解句子

读了句子,你知道了什么?请选一种动物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因为小鸡在雪地上走过,留下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

(2)想象说话

a、它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马的脚印像弯弯的小船,像香蕉等。)

b、说说雪地上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请仿照句子说一说。

5、朗读1—4句

(四)表演(自由选择角色,创造性表演)

1、教师示范表演

2、学生表演(戴上自备头饰)

a、同桌表演 (自夸、互夸)

b、上台表演

(五)学习第5、6句,并拓展

1、出示句子,理解“参加”

2、指导朗读

师生对读 同桌对读

3、想想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呢?(仿照句子说一说)

1、学生朗读全文。

2、给诗取个什么题目好呢?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1、配乐做动作表演朗读。

2、借助多媒体配乐背诵。(出示课件)

1、在文中识字

指名在文中找出生字,并领读及口头组词。

2、离开诗文识字

出示课件,学生点击鼠标,在雪景某处动态跳出生字,学生抢读,分析字形。

课件动态跳出“几、用、鱼”三个生字。

1、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2、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课件随机出示笔顺)

3、学生边书空边看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书写(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1、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到雪地画画,请画一画它们的脚印。

2、仿照课文编一首小诗。

3、读一读有关小动物的故事。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

教学准备。

1、课件。

2、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以及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述: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给你什么印象呀?现在我们就借助几张图片来感受一下美丽的雪景。(课件展示雪景,出示“冰天雪地”)。

雪地里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啊?(课件展示孩子们在雪地的活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读出开心、快乐)。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5、启发学生阅读课题,提出问题。(整理板书:1)有哪些小画家?2)画的是什么?3)怎么画的?)。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要求听准字音。

2、跟老师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有几句话。(提示感叹号、句号、问好自成一句话)。

4、认识11个生字,会读带生字的词语。

5、教师朗读课文。

三、认知贯通。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几位小画家?有直线画出。

2、学生交流。

3、教师相机出示四种小动物的图片。

4、推荐“三五成群”、“一群小画家”,齐读。

6、再读课文,看看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啊?用波浪线画出。

7、学生图片展示四种小动物的作品。

8、课件展示第三句话,学生齐读。

9、把这两句话放到文中朗读。

10、提问:小画家们用什么画出这些美丽的图画?

11、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是用脚印画出的。

12、课件展示小动物的脚印与作品。

13、练习说话:()脚印像()。

14、感情朗读第四句话。(提示读出小画家们的自豪之情以及我们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15、提问:这么热闹的场面,青蛙哪去呢?

16、简介冬眠知识。

17、指导朗读第五、六句话。(学习用一问一答的句式朗读)。

四、练习背诵。

1、自由读文,读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学生练习。

3、试练习背诵课文,可以加上动作。

五、拓展练习。

还有什么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它们的脚印像什么?同学们可以多多观察。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四

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理解课文第四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她在洞里睡觉哪)。

多媒体课件,实物(颜料)。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导入本课时,我采用了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好一幅雪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语言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

1、小组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相互识字。

3、小组内一人读一句,看谁读得正确,读得响亮。

1、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小画家在哪里画画?(提出这个问题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2、指导朗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这是什么句子?(感叹句)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小画家看到下雪时是什么心情?(高兴)

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齐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3、看一看,说一说。理解课文第四句。

(1)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连线理解。

(2)用因为,所以说的格式练习说话。(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因为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所以说小狗画梅花。因为小鸭的脚印像枫叶,所以说小鸭画枫叶。因为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所以说小马画月牙。)

(3)比较理解两个画字。

学生反复读第四五句,体会、理解。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四个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红画了一朵大红花。墙上挂着一幅画。

齐白石爷爷爱画虫虾。《牡丹画》是老师最喜欢的一幅画。

(师)如果这个画是表示动作的,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做画画的动作。如果这个画是已经画好的画,表示图画,你就坐着不动。结果表明,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画字的意思。

(4)出示实物颜料,指出颜料是画家画画用的一种材料。

(5)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以高兴、轻松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4、小组讨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学生据前面所学内容知道冬眠的动物还有乌龟、刺猬、熊、蛇等,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1)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2)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所以它没来参加。)

1、指导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师按下雪雪地小画家画画怎么画谁没来为什么的顺序帮助学生记住课文内容;进而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1、识字15个。哪是多音字,可让学生看拼音识字。与哪里的哪区别一下,读准字音。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五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明白小动物脚趾的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儿歌的美丽和雪景的美丽。

幻灯片、生字卡片。

一.以图激趣,引入课题

出示:雪景图

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怎么想的?想说些什么?

雪虽然很冷,但雪地很美。它还带给我们冬天的快乐。

雪地太美了,就连小动物们也禁不住跑到雪地上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请听课件朗读课文。

问:小动物们到雪地干什么?(画画)

那么我们可以叫这些小动物们什么名称?

他们在什么地方画画?

出示课题。朗读课题。注意的字读轻声。

二.学生初读课文

这首儿歌美吗?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要求:

1.自己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顺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课件)

其中哪些字你们以前就会读的?

请说说你以前是怎么认识它的?

你来教大家学这个字好吗?

还有几个字谁愿意来教大家学?

你们的识字本领真大!

2.拿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四.学习课文

1.小朋友,你们喜欢课文里的哪些句子,来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你喜欢它吗,那么你应该读出喜欢,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是真的喜欢。

2.指导朗读第一句

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谁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他读得好吗?

下雪时,雪花是轻轻的还是重重的?

好,我们来轻轻地读一读!

雪花美吗?美在哪里?(洁白,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好,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下雪了,你们喜欢吗,高兴吗,为什么?

好,我们来高兴地读一读。

如果你早上第一个发现下雪了,想告诉所有的人,你会怎么来读?(高声)

好,我们来告诉所有的人。高声地读一读。

3.你们的声音叫来了谁呀?

出示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谁来读一读?

一群什么意思?

如果是很多小鸡,就叫(一群小鸡)

很多小马就叫,很多小鸭就叫很多小狗就叫

你还会说:一群什么东西?

4.出示最后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谁来读这一句?

如果读得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如果不大好,问他这样读可以吗?

青蛙睡着了,我们应该怎么读?(轻轻地,不要吵醒它)

谁再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重点学习第三句

青蛙睡着了,正在做美梦呢,我们不要惊醒它。

我们回到雪地上来,看四位小画家的表演吧。

出示: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大家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竹叶、梅花、枫叶。

月牙是什么?(弯弯的月亮)画一圆月,问这是月牙吗?

小动物们用笔画的吗?用颜料了吗?

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用什么画的?

看课件演示,动物脚趾与画的相似。

出示:小鸡的脚爪像

,小狗的脚趾像

,小鸭的脚趾像

,小马的脚趾像

6.引

小朋友们,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真是天才的小画家。

雪地上还有没有其他的小画家跑来呀?你们想象一下。

如果它们来了,又会画些什么呢?课后请你们画在纸上好吗?下节课给全班小朋友们看看。

五.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这三个字哪些地方写字时需要注意的。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六

1、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念一念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按照儿歌的结构用“...画..."的形式仿编儿歌,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3、喜欢大自然,体验创编的乐趣。

1、冬天雪景图,小动物图片,小动物脚印卡片,粉笔

2、幼儿在活动前识别各种动物的脚印,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三)、活动过程

师: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了?

2、师:小动物在雪地里玩的时候,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出示脚印卡片)

师:给小动物找找自己的脚印。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

师:小动物的脚印留在雪地里,看上去就像一幅漂亮的画。小朋友画画要用笔和颜料,可是小动物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只要在雪地里走几步就完成了。

3、师:我们一起把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事情来说一说。

4、师:小朋友,这么多小动物都到雪地里来玩了,小朋友,青蛙怎么没来呀?

5、师:冬爷爷看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了那么漂亮的画,就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朗诵儿歌。

6、师:我们跟着冬爷爷一起来念这首儿歌。

1、师:看到这些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这么开心,还有很多小动物也要来了。谁会来呢?

(幼儿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如果教师没有准备的,就随即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

2、师:这些动物会画什么呢?引导幼儿按“…画…”的句式编儿歌。

3、还有什么动物也要冬眠呢?

4、一起念小朋友自己仿编的儿歌。

在区域里幼儿继续仿编儿歌。

附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了,下雪了,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它在洞里睡着了。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七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特点。

2.本课背诵有难度,老师重点指导。

1.复习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及竹字头。

2.复习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

1.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到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房上全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这天我还邀请来了一些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教师接着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生读课文。

1.在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鼠标点击小鸡,小鸡在雪地里走,脚下留下小鸡的脚印(竹叶):鼠标点击小狗,小狗在雪地上走留下(梅花);小鸭小马在雪地上走留下(枫叶和月牙)这样的脚印。

2.提问: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会画什么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说一说。

3.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理解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指的是什么/

竹叶是竹子上面的叶子,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这里指小鸡的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也说明了小鸡爪子的形状。

梅花,冬天开放,梅花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这里指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枫叶是一种枫树的叶子,出示枫叶实物让大家看枫叶的形状。

月牙这里是说小马的脚是月牙形状的。

4.出示电脑课件:

(1)出示:四种小动物和一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2)请同学操作电脑鼠标,把小动物的脚印用鼠标拖动到小动物下。如果摆得不对,脚印还回到原位。

5.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它们会画什么?

1.尝试性朗读。

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四个并列的小分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参加?他在洞里睡觉啦!

(2)提问:青蛙为什么大白天在家里睡觉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动脑筋思考后得知青蛙一到冬天,不吃不喝地睡在洞里叫冬眠。

3.分角色朗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第三、四句。

4.全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

小鸡会画(竹叶),小鸭会画(枫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马会画(月牙)

2.不会画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读一读。

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样的作品呢?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15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鸭小鸡小马小狗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八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字的不同开头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

2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读好轻声。

2、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巩固认字:(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梅花 用心 几个 成长

(2)打乱次序读生字。

4、反馈读课文情况。

5、针对读题后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预设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为什么称为小画家?不画家画了些什么?)

1、出示课后题“读读连连”,同桌交流。

2、出示:竹叶、梅花、枫叶图,找联系,并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1、第一句,通过回忆、想像,让学生在脑子里出现下雪时的快乐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下雪的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2、第二 ,联系生活实际,想像雪地上的不同图案,读好句子:再借助图片,感性体验,将短句读好。

1、出现要写的字,读闪亮了音,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书空笔顺。

3、请小老师帮助,范写好“几”字;生练写,反馈指正。

4、发现“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与“几”有什么不一样?

5、看老师范写,生练写。

1、出现认读的生字,以多种方式认读。

2、出示1--3句话,指名学生读。

1、读第4句,联系上下文领会“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2、读第五句,知道青蛙在冬眠,并读出问句的语气。

(可创设对话的情境进行朗读)

1、自由练习。

2、指名朗读,老师进一步指导。

3、适时小结,给予鼓励。

1、教一些方法:

(1)理解背诵,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按序背。

(2)分步背诵,有几句话---分句背诵---逐句背---连句背

2、给时间练习背。

3、创设激励机制引导背。

1、读准音,组词,激发写的兴趣。

2、观察“鱼”有几部分组成的,并看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范写--练写--反馈

1、学完了全文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课外拓展: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呢?他们会画下怎样的图画?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九

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理解课文第四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她在洞里睡觉哪)。

多媒体课件,实物(颜料)。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导入本课时,我采用了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好一幅雪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语言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小组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相互识字。

3、小组内一人读一句,看谁读得正确,读得响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小画家在哪里画画?(提出这个问题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下雪啦!下雪啦!”这是什么句子?(感叹句)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小画家看到下雪时是什么心情?(高兴)。

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齐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3、看一看,说一说。理解课文第四句。

(1)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连线理解。

(2)用“因为……,所以说……”的格式练习说话。(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因为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所以说“小狗画梅花”。因为小鸭的脚印像枫叶,所以说“小鸭画枫叶”。因为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所以说“小马画月牙”。)。

(3)比较理解两个“画”字。

学生反复读第四五句,体会、理解。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四个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红画了一朵大红花。墙上挂着一幅画。

齐白石爷爷爱画虫虾。《牡丹画》是老师最喜欢的一幅画。

(师)如果这个“画”是表示动作的,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做画画的动作。如果这个“画”是已经画好的画,表示图画,你就坐着不动。结果表明,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画”字的意思。

(4)出示实物——颜料,指出颜料是画家画画用的一种材料。

(5)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以高兴、轻松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4、小组讨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学生据前面所学内容知道冬眠的动物还有乌龟、刺猬、熊、蛇等,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1)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2)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所以它没来参加。)。

四、指导背诵全文。

1、指导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师按“下雪”——“雪地”——“小画家画画”——“怎么画”——“谁没来”——“为什么”的顺序帮助学生记住课文内容;进而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五、识字、写字。

1、识字15个。“哪”是多音字,可让学生看拼音识字。与“哪里”的“哪”区别一下,读准字音。

2、写字。

(1)三点水不易写好看,重点教写“没”字。

(2)“伟、牙、成”各有其难点,需辅导一下。

(3)“叶、什、青”自己写。

板书设计:(略)。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却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利用课件出示美丽雪景图,伴随着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随即,我问学生,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怎么表达你的高兴心情呢?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经过,无法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于是,我就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把自己的高兴读出来。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中,终于体会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兴心情了,“这美丽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

二、自主学习,合作识字。

在初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然后,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认读。再同桌互助,互相检查读音。最后是大家交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环节中渗透了多种的识字方法,如:加一笔、换一笔、换部首、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我还设计“开小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读的时间,以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男女问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句时,我利用贴画让学生了解了动物作画的成果。我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动物,你什么都不用就画出了这么美的画,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样不但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树立开放意识”是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于是我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课时设计的内容较多,虽然是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总觉得教学过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够实。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几、用”,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十一个生字,正确书写“几、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前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全白了,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雪地上玩耍,他们成了“学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字。

(2)指名读字。

(3)指名朗读。

(4)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检查学生合作交流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词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型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了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3、同桌互听互读。

4、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出示要写的字“几”、“用”

1、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用”。

4、学生描红,练写“几、用”

5、展示较好的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一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2、识别各种动物脚印。

3、准备电脑课件:a、序;b、观察;c、诗歌;d、仿编;e、游戏。

1、引出诗歌(课件--序)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评析:以景激趣,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诗歌。

a、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评析:用创设好的情景,直接揭开课题,简单,直接)。

b、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想象·谁来到了雪地里?(小鸡、小鸭、小猫、小马)·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脚印)·它们的脚印象什么?(小鸡的脚印象小草、竹叶.....;小猫的脚印象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象枫叶、雨伞......;小马的脚印象月牙、耳朵......)幼儿大胆想象。(评析:让幼儿畅所欲言,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些脚印就象一幅画,我们画画要用笔、颜料,可小动物画画是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在地上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我们怎样夸它们(真不错、顶呱呱、小画家......)。

c、是谁在说话呀?小猫问:“小鸡小鸡,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马说:“是呀,青蛙怎么没来”,小鸡、小鸭说:“我们也示知道”。

d、小青蛙上哪去,孩子们,你们说说,青蛙怎么不参加呢?(冬眠去了),原来,小青蛙躲在洞里睡着了(课件一角出现油中睡觉的青蛙)。

e、你们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呢?(评析:自然而然地将动物冬眠的知识引入课题)。

f、枫树爷爷笑哈哈地说:“小动物的画真美,我再也不伤心了,我要把你们编进诗歌里”由枫树爷爷朗育诗歌,幼儿欣赏。

g、“孩子们,你们和枫树爷爷一起来夸夸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吧!”(幼儿学习诗歌)(评析::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很快学会了诗歌)。

h、枫树爷爷会编诗歌,我们也试着编一编,幼儿可更换诗歌中部分内容,学习仿编。

3、仿编诗歌还有些小动物,蛇们的画也很美,我们能不能把蛇们也编进诗歌里呢?谁来试一试(课件中出现小羊、小狗、小猪、小象、小熊)幼儿仿编诗歌。(评析:教师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

4、游戏:《帮小画家找画》小动物们很不错,画的画都有自己的特色,可粗心的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画给弄丢了,请你们帮忙找找,送还给它们,好不好(玩电脑游戏)。(评析: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动物的脚印)。

5、结束:小动物和枫树爷爷都很感谢孩子们,他们要走了,送给我们一人一幅画(动物脚印),我们一起谢谢站动物,和它们再见了。

6、活动延伸:

幼儿用动物脚印拼图想象编故事。

本次活动,教师一改以往诗歌单一的教学法,而是充分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手段,让幼儿的思维、想象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诗歌,创编了诗歌,充分感受创造的乐趣。

附;。

下雪了,下雪了,

小鸡画竹叶,

小猫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不参加,

它躲在洞里睡着了。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十二

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四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她在洞里睡觉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颜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导入本课时,我采用了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好一幅雪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语言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小组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相互识字。

3、小组内一人读一句,看谁读得正确,读得响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小画家在哪里画画?(提出这个问题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下雪啦!下雪啦!这是什么句子?(感叹句)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小画家看到下雪时是什么心情?(高兴)。

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齐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3、看一看,说一说。理解课文第四句。

(1)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连线理解。

(2)用因为,所以说的格式练习说话。(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因为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所以说小狗画梅花。因为小鸭的脚印像枫叶,所以说小鸭画枫叶。因为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所以说小马画月牙。)。

(3)比较理解两个画字。

学生反复读第四五句,体会、理解。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四个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红画了一朵大红花。墙上挂着一幅画。

齐白石爷爷爱画虫虾。《牡丹画》是老师最喜欢的一幅画。

(师)如果这个画是表示动作的,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做画画的动作。如果这个画是已经画好的画,表示图画,你就坐着不动。结果表明,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画字的意思。

(4)出示实物颜料,指出颜料是画家画画用的一种材料。

(5)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以高兴、轻松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4、小组讨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学生据前面所学内容知道冬眠的动物还有乌龟、刺猬、熊、蛇等,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1)指导朗读。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2)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所以它没来参加。)。

四、指导背诵全文。

1、指导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师按下雪雪地小画家画画怎么画谁没来为什么的顺序帮助学生记住课文内容;进而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五、识字、写字。

1、识字15个。哪是多音字,可让学生看拼音识字。与哪里的哪区别一下,读准字音。

文档为doc格式。

雪地中的小画家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三

1、认读11个生字和2个偏旁,学写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雪花模型,有小雪花的语气说话)我是小雪花,小朋友们好,秋去冬来,我又回到你们身身边了,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吗?快看,我们到了!(出示情境图)。

谁能说说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学生看图描述)。

(师用小雪花在图中飞舞演示)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飘在树枝上,树枝白了;飘在大地上,大地像铺白色的地毯。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走来了几位小动物,大家看是谁来了?(师在情境图上贴上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图片。)。

猜猜他们来干什么?(板书课题)。

二、自主识字:

2、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生字:

(1)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用投影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你们来当小老师,提出容易读错的字,请同学们注意。

(5)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6)想办法把你不认识的字记下来,同桌间互相交流。

(7)汇报记字方法,提出不好记的字。

4、检测自学情况:用小雪花出示不注音的字,让生认读。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1)师范读课文,同桌练读。

(2)指名读。a谁能勇敢地说,我读得好!b谁能诚实地说:我读得还不够好!

(3)齐读课文。

3、演示,感悟课文内容。

(1)师用图片在情境图中进行演示。(发出小动物的叫声,随之留下脚印。)。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启发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到雪地里画画呢?(引发学生想象)。

4、启发谈话,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略)。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社团活动计划(精选20篇)

    社团活动是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这里有一些优秀的社团活动总结样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课外美术社团,在于

    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反思(实用19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师自身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让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

    国旗下讲话稿的代表学生(优质14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在重要的场合或日子,人们向国旗致辞的一种文稿。它既是对国旗的敬意和祝福,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赞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需要写一份国旗下讲

    温馨提示语与卫生间的关联(实用15篇)

    温馨提示语温馨提示:生活中,请多关心身边的人们,与他们分享快乐与困扰。温馨提示:关心家人的感受,不要忽视他们内心的需求。温馨提示:请保持微笑,它能为你带来更多的

    项目经理的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9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盲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总结有所帮助。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中班下学期安全工作计划(实用20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对过去学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未来学期工作的规划和展望。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在加强常规方面,要求幼儿自

    学生住宿申请指南(优秀15篇)

    优秀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成绩优异、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勤奋努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思考、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学习。小

    初一地理听课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家长学生教育管理(优秀17篇)

    优秀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出色,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同学们乐于助人。以下是一些学校评选的优秀学生的事迹,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教育管理

    了解物业保洁主管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模板19篇)

    熟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总结的结构和篇章的布局,写出更加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文章。小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范文范本目录,供大家浏览和使用。1,制定管理计划及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