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翰墨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通用8篇)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一

3月14日?星期三??阴有雨公司的墙

那日,从公司的侧楼走廊匆匆穿过,发现同事小祝,在很认真的看挂在墙壁的“二十四孝故事”节选图。

说实话,每天从那几幅图前掠过,还真没有像他一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一遍。

我记得从前舅舅家的侧墙,挂着俗称与中堂对应的几幅挂落图,图上讲的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一对夫妇抬着一副担架行至深山密林,担架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尾随三人后有一小儿,最后一图上,老人掩面、夫妇惭愧低头、小儿仰头责问;图文释义:担架既然能送爷爷独坐深山,记得取回,它日也有用得着的时候。

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跟公司节选的这几则故事一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昨日广祥老师转发了一则新闻,说扬城一户人家,把九十岁的老母独自锁在阴冷的车库,里面的设施并不适宜人居。

物业、记者轮番采访,这九十岁的老妈妈,四个儿女轮流度日,如今轮到这个亲生女儿家,因为房子是外孙儿家的新房,对于有轻微老年痴呆的老妈妈的到来,这个女儿的应急措施,就是让她在并未装修的车库待一段时间,轮到下家就ok了。

记者们描述老妈妈周围恶臭难挡,问及吃饭与否也是得到否定答案。可能她的脑筋不好,众人也不敢全信,不过这女儿的做法肯定是得到一致“差评”。

不管怎样,我想对那个做女儿的说一句,她养你小你养她老,就算条件不足,起码也得住个像人住的环境里,毕竟你自己也是用媳妇的人,你做的一切都有子孙后代看在眼里。

我的外公外婆过世早,舅舅当家很早,还领着两妹妹生活,但他在对待长辈的孝敬问题上,一直都是我的楷模。

逢年过节来我们家,他再穷都不会空手来,而且都是要先亲自请过我爷爷奶奶的安,才敢坐下来谈谈说说,吃饭上桌、端茶倒水,他没有一样事情不显示出他对长辈的尊敬。

奶奶在的时候,一直就是夸赞我的舅舅是个好小伙儿,虽然爹妈不在,但家教一样不少。

在小时候的我看来,舅舅遵循的繁文缛节有些迂腐,但现在回头想想,他是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很深,而且是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的人,所以我这晚辈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深受其影响。

可惜,中年后的舅舅事业不顺,一日竟客死他乡,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二十四孝故事》虽然曾遭到诸如鲁迅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抨击,剔除它的封建成分,其中的孝心善举还是应该值得后人学习的。

我记得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人叫崔南山,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了,牙齿也掉光了,需要用牙齿咀嚼的食物都不能吃,每天都只可以喝稀饭。长孙夫人的媳妇,也就是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是一个很孝顺的媳妇。唐夫人见婆婆每天只能喝稀饭没有营养,她就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来到堂屋用自己的乳汁给婆婆喂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几年过去了,长孙夫人虽然没有吃过米饭但是身体一直很健康。人老了,终究有一天病了,长孙夫人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把家里所有的人都叫到身边对大家说,唐夫人对自己的一片孝心自己才能活到今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她,只希望子子孙孙的媳妇们,能够像她孝顺自己那样,也孝顺她就满足了。这是长孙夫人生前唯一的愿望,要子子孙孙们一定要牢记在心。

我爷爷奶奶曾经用一句话跟我总结过这个故事:不要我儿孝顺我,只要我孙像我儿!

车库圈养老妈妈的女儿,估计最终也会得到“善报”。

当然,孝这个事情还会牵扯到许多问题,我们外人也只能跟着新闻感慨一下、指责一番,剩下别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谁也插不上手。

甚至有些人家,对待长辈,就是喜欢“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有些长辈也是“贱骨头”,不待见自己,宠儿无度,埋下祸根。

道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都需要有所改进,有时在幻想,除了道德评价,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怕是还得靠制度、靠法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到了年龄大伙儿按政策规定,一起去养老院度余生,也许像新闻里这样的道德评价就可以少点了,所有的这个链条上的事情也就顺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走下去了。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二

中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女生,她比我高一届是我的师姐。我们认识的时候在操场……男生当时都酷爱打篮球,因为奔跑过人回传上篮的时候都会引起女生的注意。篮球场地的旁边就是跑道。我朋友把球打到了界外,我跑过去捡,就对跑道上的一个女生说:“那啥……学姐!能帮我们拾一下球吗?”学校为了区分学生的年级在校服领采用了不一样的青色格子,所以很好分遍出她的年级。她看到球滚过来,慢慢的捡起球,走到我身边递给我。“其实丢过来就可以了。”“下次自己去捡。”我呆呆的回答了一句:“嗯。”就转身回了球场。

下课放学,我和朋友结伴到公车站等公车。一路上我们抱怨数学老师的怪脾气、吐槽物理的大量作业、讨论新出的游戏装备……朋友他在第三站下了车,我就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我这事才发现那个帮我捡球的女生也在这车上。她在靠窗的位置坐着,正靠着玻璃往窗外看,阳光射进车厢里,齐肩的短发显得她特别漂亮。一路到达终点站,下了车。我下车往东走,我无意间回头一看她在往西走。我愣了一秒,也没多想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一转眼一年过去。她庆祝了我的`生日,我也庆祝了她的生日。这一年我长高了很多,带上了眼镜,知道打理仪容知道爱美了。她却在为学业考试而奋斗,每天有说不完的劳累。我劝她多注意休息,她也只笑笑说好。6月的离别也终究到来……她毕业选择了学习声乐,考艺术。我却依然在没有她后单调的校园里忙着考试忙着学习。那最后一天的放学:“哈哈,潇潇姐你终于解放了啊!”“对啊,你也要好好考啊!”“今天我请客喝冷饮。”“今天我爸爸要接我去酒店吃饭,庆祝我毕业。晚上可能你要自己坐公车了。”“好的……玩的开心点。毕竟毕业了。”“嗯。”

我也毕业走出中学。但是我落榜了,去了专科学院……我逐渐想对她的感觉。世界像是黑白的,孤独又冷漠。对她欢喜和想念又或者喜欢与想念……我联系她说好久不见了一起吃个饭吧。她也感慨一下答应。但那天她没有来,后来给我打电话解释:她睡过头了。

陆陆续续听说她找过几个男朋友,后来都分了。我也过看到她和男朋友秀恩爱的朋友圈。心里其实不是滋味,不过又想着算了吧,不要打扰人家了。再后来……就断了联系。

最后的最后,是我听说……她出了车祸。进了重症监护室,就再也没醒过来。我不知道最后葬在哪里墓碑上写的什么。我能做的只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她,会掉下眼泪来。那年我还不会函数,不懂语法,不懂财政课上老师讲的问题。我还想和你一起坐公车回学校的……我留了好多问题要问你,我想让你骂我:笨蛋,这么简单都不会!我想跟你表白的,我喜欢你很久了……那年夏天,一个少年跟老板说要纹一个潇字在胳膊上。老板打趣道:“小伙子,女朋友的名字啊?”

“嗯,在一起好久了。”

“这要是分手了,这纹了可就不好说了。现在的小姑娘很物质嘞。”

“不会啊……我永远只记得她最美的时候。”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三

小时候曾养过一只小猫,取名陪伴。陪伴陪伴,满世界叫着,心都亮了。因为陪伴,所以不需要说话,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已经刚刚好。人与人的交流就像爬山,我们总是期待山的那边是什么,谁曾想,山的那边依然是不可攀越的高峰呢。我不想与谁爬山,千山万壑与我而言都不过是尘世累赘,我只盼望着有一天,能遇到我的一马平川,说尽我心里的话。就像,我和我的陪伴。这个世界总是很匆忙,人类越发的.孤独,而我总是心存侥幸,坚信每个人,都会遇到那样的一只陪伴。安慰着自己,陪伴还没来,我要照顾好自己。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开始很害怕一个人。害怕一个人在火车站,一个人坐公交地铁回家,甚至一个人熄灯睡觉。内心的苦涩不知如何向人说起,总觉得自己十分软弱。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愿意陪着我,我大概会感激涕零。即将离开,无法预测终点在哪里,甚至想不通为什么出发。内心忐忑,反而不好说出口,百般滋味,不敢与人多说一二。这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里,我是最孤独那个。

失眠,好饿的两点半。想吃不二家棒棒糖,想吃司门口的矮子馅饼。想找人聊天,想打电话,当然也只是想想。做不来主动,生性冷淡,大概是一个不讨人喜爱的性子。他们都说我过于冷漠,我却这样想着,真要与我志趣相投,应该是怎样都能与我聊的下去的。人生在世,大概没有什么事情,比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人,更让人身心愉悦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逐渐对一些东西失去了兴趣。做不到假装喜爱,甚至开始反感起来。没有那样的耐性去迎合别人,稍有一丝无趣的聊天,我都会觉得累赘。不想在你身上浪费我的一丁点时间,恨不得塞给你一大笔钱,请你离开这个世界。果然有些人,让我喜欢起来,比较难。我可能属于重度洁癖,没治了。当然,我自我感觉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对所有人好,人的喜好本就复杂多变,能做好自己就已经足够让我力不从心了,哪有空理会他人的感受呢。就这样待着吧,世事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在这之前,就保持好那份等待的心情,静候佳音。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四

人们身处困境或遭灾遇祸时,往往会习惯性地一股脑儿埋怨老天对己不公。

浮桥繁荣路虽有点窄,行人,自行车,还有助力电动车及机动车,时不时都夹在一起,看似有点混乱,但仍是左来右往秩序井然。此刻,因天下着大雨,满大道都是积水,只有路中间一线线高处没水,低洼处已成池塘。我披着件骑自行车的专用雨衣,小心地躲避着过往车辆,去往日购物的商场买菜。我尽量往有水的地方骑,让出沒水的地方给机动车,这样就不会被溅着水。可雨下得特别大,地面上还是有层薄薄的积水,忽然前面开来一辆白色小轿车,车轮碾得水“嗞嗞”着响,溅起的水直射路旁两边。心想,路上遇有行人,对方应该会减缓行驶吧。想着,我仍往积水深的地方骑,可交会时,对方却旁若无人并有点很得意地穿梭而过,车轮碾压出的水花向我扑来,溅得我左侧湿漉漉的,虽是伏天但毕竟已入秋,水溅在身上有点凉飕飕的。我心里十分窝火,随口骂了句:“缺德鬼!”转而又自叹起来,谁叫自己无能没本事挣钱呢!若有钱也可开个小四轮,就免遭这溅水之苦,只好自认倒霉。

我拼命向前蹬着自行车,往宽点的路面赶过去。不料,后面一辆摩托车从我右侧急速超我而过,又把右侧身子溅得湿乎乎,这下身子两边的`衣裤被溅湿了,心里懊恼不已。

这时,前面不远处又来一辆黑色小轿车,而且后面还跟着长长的一串大小车辆,雨还在下着,而且越下越大。路面的积水也越来越厚,看见前面车队溅起的一道水墙,我赶紧往前面右边那块开阔的水泥路面且高出公路许多的场地骑去,争取在交会前骑上这块开阔场地去就可偏离道路,免遭溅水之苦。一当越过一个30多公分长,坡度约45度左右的一条坎,正用力蹬过此坎上这开阔场地时,真是祸不单行。突然自行车掉链了,前轮在上后轮在下,我紧急下车正想抬起后轮往前推时,后面的大小车辆及摩托车等一一从我右侧越过此坎,我只好呆在路中间,心情糟糕透顶:今天真倒霉,这老天爷怎对我如此不公!对面的车队正带着溅起的一道“水墙”离我越来越近,我赶紧把雨衣拉向左侧准备“水墙”来袭,哪知,这黑色小轿车离我十米左右时突然减速,缓慢行驶而过,车轮下的水只是荡漾一下而已,由于前面的黑色小车减了速,后面的车也不得不减速缓行……我欣喜万份!非常感谢这位黑色小车司机心存公德!我放心地蹲下去,迅即调上车链,愉快地蹬上自行车。

这一刻,让我想起清·杜文澜《古谣谚》里一句话:“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天上的雨水并没淋湿我,溅湿我衣裤的是人为所致。因此,当你身陷困境,遭遇不测灾祸时并非你无能,也并非老天不公,而是人心无德!若人人心存公德,世界上哪还有什么糟糕透顶之事呢?!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五

以前的我很自卑,觉得自己胖,不漂亮,性格也不好,老是爱发脾气。那时我就很羡慕两个闺蜜,朋友a和朋友b。

朋友a是家里的长女,性格独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雷厉风行,家里是经商的,经常会帮助家里做生意,在家里很有话事权。小小年纪已经懂得怎么和大人打交道,圆滑得像块鹅卵石。

朋友b也是家里长女,性格活泼,男男女女打成一片,做事风风火火。再我看来,处事方面虽说不上圆滑,但也是开朗讨人喜欢,是班上的文艺分子,还不少男生赶着告白。

夹在这么鲜明的二人间,我觉得自己是黯淡无关的,大家中的自己也应当是模糊一片的。

后来大家读书了,渐渐散开了。大学时,班上开了一次同学会,大家相谈甚欢。和当时一个并不怎么熟的同学s讨论起以前的时光,说起朋友a和b那时的引人注目。s突然来了一句:你也很不错啊,画画很好看。

我愣了一下,问道:你有注意到?我没有画很多啊?

s说:我知道啊,你每次都画黑板报的插画啊,我觉得挺好看的啊。

我恍然,在那段时光里,居然也有人注意到默默在黑板上绘画的我。

后来,与朋友a相谈,聊到她以前的雷厉风行,a说:我那时也很羡慕你的平和,我的圆滑不过都是家庭环境逼出来的,每年的过年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我很想好好过个年。

回家之后,我打电话给朋友b:你有没有很羡慕我的`地方?

朋友b说:你不知道吗?我嫉妒你很久了,你有那么好的姐姐,和爸妈。

我突然想起,朋友b的父母长期分开,家里关系并不是很和睦。

一直以为,我都是羡慕别人,嫉妒别人的那一个。

原来,在那一段平行时空里,我拥有着很多人都所稀罕的珍宝,只不过我习惯了,从而忽视了。

审视了我所拥有的东西,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四肢,温暖的家庭,一份学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收入,还有很多很多平凡却又温暖的事。

不需要羡慕于别人的所有,我们同时也被羡慕着。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六

我可不会相信什么根本不会实现的东西,就算它有着百分之一的可能性。

回家的道路实是冷寂,不过我早就习惯一个人了。其实呢……一个人蛮好的。可以自己踢开路边的小石,可以自己在破烂不堪的小桥上摇晃,可以自己重重踩过积水的泥坑再自己一个人抱怨自己决定的失误!一个人……蛮好的。

一个人……蛮好的吧……看着自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千疮百孔的双手,眼泪不自觉的从眼眶中溢出。一个人简直差劲的不行!用力抹去眼泪,得到的只有接连不断的重复。可是却连“不想要一个人”的'话语都被人群无情的淹没。我仿佛是城市这一潭水里,搁滩的水鱼,渐渐的,失去了微弱的呼吸。

“在模糊的视线里,我没有看见未来的你”紧紧抓住你的双臂的我,死咬着唇,轻轻的说到“事到如今还不可以说,事到如今还不可以说……”

我的朋友们今天好像还是没有注意到我,不对,也许是因为我把他们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吧?今天的我,还是疲倦的趴在‘空无一人’只有我一个人的无声无事的教室的课桌上沉寂。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七

大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无功,朝廷就把他的头给砍了。

朝廷这一杀头的行为,既是对鲧绩效不彰的惩处,又是对民众的一个交代、一种态度。当然,这也是朝廷借人头卸责的一个措施——以此来消弭民众的怨气。

民众的怨气,主要是因为,鲧治水,钱也花了,人力也费了,时间也给了,但是,一无所获,甚至越治越乱,大家还是要受洪涝灾害的苦。就因为这,民众甚至认为:这有朝廷与没朝廷似乎没有两样。

禹的父亲被诛杀之后,大禹作为儿子,其痛苦伤心是可想而知的。

大禹的痛苦伤心,里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当然,也有对父亲沉沉的痛惜。在禹的心中,父亲九年治水,虽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谁知到头来却落了个杀头的结果:身首异处,死无全尸。这是多么令人悲痛欲绝的结局啊!

生在朝廷的大地上,长在朝廷的制度下,大禹心中虽然说有一腔子的苦痛伤心,可是,面对父亲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却被治罪杀头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他也只能把满腹的委屈和伤心重重地压在胸中、埋藏心底。

能爬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舜原本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鲧治水不成,最后,舜砍了他的头。这还没完,舜还要让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仅这一点看,就足见舜的高明。

舜的这一招不但高明,也十分地狠毒。但是,他能够狠毒地让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宽宏与仁慈。

舜的这个决定,普通人看不懂,也足见舜的智慧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多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按照中国向来的传统,一切的经验,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鲧在治水的九年中,没有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过任何治水的心得,也没有与人合写过治水方面的学术论文,这有点不合常理。依舜猜度,鲧肯定是对治水的经验秘而不宣,肯定是把治水累积的知识全都传授给了儿子大禹。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杀鲧时,鲧来不及传授治水的机宜给禹,大禹跟父亲治水这么多年,耳濡目染,应当也有不少自己的体会。关于这一点,可以举个例子,比如那些个有衙内习气的公子哥少爷,他们身上的那些个习气,哪一个是他的县令爸爸、郡守爷爷延师教习的?还都不是生长在那样的家庭中,习染已久,自成其性的!

大禹的确懂得很多治水的经验,在父亲被杀后,他也一刻都没有停止对父亲治水失败的检讨与思索。

舜之所以选大禹继续治水,也是因为一些朝廷的臣工对禹的极力推荐。

关于禹的被推荐,除了他父亲在世时的积累的人脉外,猜想,这位年轻人在他爸爸治水的时候,他一定是紧随在父亲身边的,所以,也是有些功绩的。若是禹没有些功绩,比如拿过“治水青年突击手”、“治水模范”、“治水标兵”、“治水先锋”等的称号和荣誉,得过治水的专项奖金、奖状,甚或还写过一些诸如《治水三论》、《与某某君商榷河流的治理方案》等文章……舜身边的人也不会贸然举荐这么一位毫无经验、毫无业绩的愣头青担当这么大的责任的。

据说,那个时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时代。这祸害天下的水如果治理不好,一定会继续危及民众的生命。按照时代的特点,可以这么说,大禹之治水,成功与否,并不是对舜一人负责,而是在负天下人的责啊!所以,这治水,是大事、大大事!

舜的高明,还在于他杀掉了鲧、却要重用鲧的儿子禹。舜之杀鲧,当然有很多杀鸡儆猴的味道,他是在明明白白地给大禹做人样子。杀鲧的同时,舜给禹留下一条活命,让他继续治水。这叫什么来着?对!叫恩威并施。舜是要禹晓得:

水患没有治好,九年了,你鲧是干啥吃的?这治水的学费,朝廷还是交得起的。泱泱大国、茫茫华夏,这些年,国家多少还是有些积蓄、有点家底的。其实,就本心而言,舜也实在是不在乎鲧花掉的那些个钱财、用掉的那些人力的。只是,钱花了,人用了,没有一点点工作亮点、没有一丝丝工作业绩,没有可以宣扬的政绩,民众依然要受水患之苦,这就麻烦了。俗话说,众愤难平、众怒难犯。眼前的这个状况,朝廷是不能不用心去考虑的。稳定,是朝廷的大计;和谐,是国家的主轴。九年治水无功导致民众怨气冲天,这才是朝廷心里最没有底的担忧所在、这才是舜要杀掉鲧的主要症结所在。

鲧也该着遭殃!废一人而成天下之好,这是舜一贯的原则。是杀是留、孰杀孰留,这也是舜心里非常明白的运筹之道。

一个鲧,在舜的眼中,其实和一条鱼也差不了多少。舜掌握着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他高高在上,就是那刀俎;鲧只是朝廷的一名官员,他生杀由人,不过是那案板上的鱼肉。

所以,在舜的内心来说,鲧吗,杀就杀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天下那么多人,少了这一个不少;杀就杀了,也没什么稀奇的,掌权以来,杀过的人也不计其数了,多了这一个也不多。

话虽这么说,作为民众心目中的贤君、明君,舜杀鲧,也要杀得冠冕堂皇,无可厚非。舜自有他杀鲧的门道:

这一来呢,舜要让天下人都知道,鲧他不是个东西,朝廷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治水,九年了,竟然什么都没有做成,甚至大有愈治愈坏之势,他这完全是该杀的。这一杀呢,也是要让民众看看他大舜的英明神武。

这二来呢,鲧这么做,主要是针对禹。舜是想要大禹心里有底,这治水的事情,你老爸没有做好,不管情愿不情愿,我还要继续用你。你呢,也必须继续接着干。因为,治水九年,你们家有这个优势、经验和基础;你们家也有这个行业的渠道、关系和人脉。

舜盘算着:如果这治水的事情你禹做好了,那是我识人有术;如果你还和你老爸一样,干不好、没有起色,那你也得死,照样杀头不误。到时候,我大舜再重起炉灶,也让跟在你们家后面的那一帮子人心服口服,断了所有的念想。

舜要杀鲧,要用禹,心中当然早有谋划。鲧的死,不能不说是舜给禹的一个最具杀伤力的下马威。

这水患没有治理好,当然是鲧办事不力。

舜之杀鲧,在舜心里,那是鲧罪有应得:因为朝廷可以给你的,全都给你了,全国治水的最高统领,这位子不算低吧?拿着朝廷一等的俸禄,这薪水不算少吧?要多少钱批多少钱,这支持不算弱吧?要调配多少人力给多少人力,这权力不算小吧?历时九年,这时间也还充裕吧?……怎么还会弄成这个样子?这不痛下杀手,我看这天下可能就会动荡、我这位子也会动摇啊!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舜之杀鲧,这里面对禹的潜台词也很明显:

禹啊,你小子最好识相点,我杀了你父亲,是因为必须借你父亲的人头来平息民怨;没有对你动手,是因为你还有可以利用的价值。这治水系统中,你父亲坐镇九年,谁不知道,你家在这里面的势力有多大。如果你们爷俩一时都死了,这个系统将群龙无首,肯定会乱上那么一阵子的。时下水患无穷,已经让朝廷有些焦头烂额了,这个时候,我也不想再节外生枝,出现更多的麻烦。我杀了你的父亲,留着你,既是对你的警告与恩典,也是对整个治水系统的警告与恩典。九年治水无功,朝廷没有给你们鲧家定个满门抄斩的大罪,没有株连你们的九族同时归天,没有把一众治水的官员全部革职查办、流放蛮荒,就已经是天恩浩荡了。禹啊,你小子应该知道什么叫感恩戴德吧!

舜的处理,也多少可以看出,这是他之所以能够登顶大位的过人之处的冰山一小角。舜没有对鲧家赶尽杀绝、没有对治水系统进行全面清洗,鲧家的相关人等、治水系统的.各级官员们,都得齐声山呼万万岁啊!

换个角度来看,在鲧治水无功被杀后,舜不但没有一同干掉禹,还委之以高官、任之以要职,这也算是在杀掉鲧之后,朝廷给予鲧家族的一点补偿、给了鲧家族足够的面子,当然,这也是在稳定治水系统的人心、给治水系统的恩惠。

舜常常会想,在他巡视天下的时候,随便题个字,逢场握个手,哪个人、哪一家不是感动得涕泗交流啊?更何况,这回是赦了你鲧家那么些个本应该入罪的人。

舜深得御人之术。除了心中的潜台词外,舜之杀鲧,在外界看来,还有这样的效果:

禹啊!你小子得明白:朝廷杀你父亲,那是为公;大舜不杀你全家和亲朋,那是他的仁慈。

就这样,大禹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担任起了治理天下水患的大任。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对于父亲的死亡,常常会感觉伤心、痛惜。除了对父亲无比的怀念,在大禹的内心深处,当然也有着对朝廷无限的恐惧。

鲧治水九年。

禹治水十三年。

鲧治水的时候,还曾经得闲回家去看看。

禹治水的时候,每每经过家门都不敢回去瞧一眼。

关于大禹多次“过家门而不入”的事,并不是任何人的凭空杜撰,历史大家司马迁写名垂千古的《史记》的时候,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在《夏本纪》里写着:

“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诸位看明白了,首先,可以确定,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十三年中,多次过家门而不入。这里有人可能有人会说是“三次”,根据就是有所谓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一说。其实,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而不是实数“三”。这个就不详细解释了。

其次,大家睁大眼睛看看,司马迁的记载是“不敢入”,而不是“不想入”、“不曾入”、或其他别的什么词。

禹过家门而不敢入,当然有他内心的痛楚。他惧怕朝廷的眼线、他怕落人以口实。

大禹自接掌治水系统的最高指挥官以来,他心里十分清楚,若是再治个九年而毫无起色,那么,他自己的下场,可以想见,一定会比父亲更惨,到那个时候,不但自身不保,九族里这些人的活命、水利系统的一帮子同僚,也可能会在旦夕之间人头落地、一同归西。

每次走过自己的家门前,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大禹就真得无情到都不想进去看看老母妻儿吗?他的事业真得就忙到没有一点时间回家问声安、喝口水的地步了吗?说白了,他还不是怕人心难测、还不是怕流言可畏。就禹而言,退一步来说,先父的罪还没有洗刷干净,自己稍有不慎,性命便休於一旦。周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又怎么能轻易地说话、轻易地行动呢?凡涉嫌与朝廷相关规定有半丝冲突的事情,大禹是一毫也不会去触碰的。这是大禹受任以来,“如临如履”的严格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大禹的这些事,传到天下人那里,就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风亮节。这些,再传回大禹耳朵的时候,大约就只剩下苦笑和心酸了。

想一想,其实,治水的时候,大禹也是真够可怜的!

后来,禹就一直保持了他谨言慎行的行事原则和作风。

治水,在那个时代,原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可以说,大禹的父亲鲧,是治水的第一人。当时,因为没有可以参考的文献典籍和经验教训,鲧治水,全靠就地作业中的临场发挥、全靠实际操作中的不断摸索。

鲧治水的指导理念和中心思想是“水来土掩”。自打一开始,鲧治水的这个主要思路和方法就是不对的。

由于鲧的视野有限,他一直坚定地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土是比水多很多的。所以,鲧就想着,只要有足够的土,水就没有张狂肆虐的空间。这是他确立治水思想的立论基础所在。

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鲧一败再败,最后败到丢了头颅。

其实,关于指导思想的错误,这里还是需要展开说明一下的:

有些指导思想的错误,在短期内是无法用明确的结果来实证的。这种错误的思想一旦确立,就可能延续,就可能固化,在漫长的时日消磨中,很长时间以后最终导致巨大的失败或恶果。

鲧的治水就是这样:

鲧领导治水工作的时候,所确立的“水来土掩”的指导思想,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的确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别无他法可以治理水患的情况下,这种“水来土掩”论所发挥的作用,更加坚定了鲧等一帮人对这一思想的信仰。这种对指导思想的教条信仰,直接导致了大家思维的禁锢和想象力的缺失,以致于他们不能就水患论水患,但凡遇到如何治水的问题,他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水和土纠缠在一起。

禹在父亲被杀头的那一刻起,忽然就有些觉悟了。他开始从源头上检讨父亲的治水工作;他开始认识到“水来土掩”的纲领完全是指导思想的错误。虽然似乎有所得,但是,要靠什么样的理论、原则,要怎么继续治理水患,禹还是没有主意。

禹想了想,要治水,用父亲的那一套理论和办法肯定是行不通了。可是,该怎么办呢?这一时半会,还真不知从何处开窍!

起初那些年,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禹还是一边沿用父亲的旧路来治理小的水患,然后,他又一边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尝试,各种能想到的、可以试一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禹几乎都不会放过。

在治水七八年的时候,大禹的思路终于有了新的突破。经过在实践中总结、在思考中提炼,经过与治水同僚的群策群力,大禹终于明白:治水要了解水性,要从水本身出发,要顺应水的特质,唯有如此,才可以掌握水的一切,才可能将水为人所用,才能减少水灾,才能防范水患。就这样,大禹建立了自己的治水指导思想,那就是“疏通”。

疏通这个思想一旦建立,真是一通百通。大禹治水的业绩一天天凸显了。

等到治水十三年的时候,大禹已经把天下的江河湖泊的水系,治理得井井有条了。

这个时候,因为业绩突出、功勋卓著、天下受益,大禹在民众的声望已经有点“如日初升”的意思了。

当大禹的业绩已现,治水的工作基本结束,舜让朝廷的相关机构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国治水工作表彰大会。这次会议,规格很高,朝廷的大员,凡是没有出使外国、没有紧急状况、没有重疾在身的,全部都必须参加。这些大员里面,当然少不了大禹、伯夷、皋陶等要角。

这次庆功大会上,惯例的歌舞表演当然不会少。歌舞表演虽然精彩,不过也是点缀而已。重要的、国内外关注的、舆论聚焦的、当然是朝廷大员们的发言、最高统治者大舜的讲话了。

首先发言的是皋陶。他是侃侃而谈,纵论治民之方。皋陶发言的要点:

其一是“敦序九族”。

这一点,是就大的方面而言的,也就是对整个社会的建议。放到后世的社会,演绎之后,大约就是要民族和睦团结、社会秩序要井井有条。

其二是“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这一点,主要是对朝廷官员的要求和标准,那就是: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有力而又讲道理。

皋陶说得是一套一套地。

毕竟人家皋陶是个文化人,而且,据说,他是文史哲全部打通,学识涵养,都是当时全社会都认可和肯定的。

皋陶的发言,真可以说是文采飞扬、旁征博引,听得大禹一愣一愣的。当然,与会的各位朝廷官员也是口服心服的。

舜当然要表现他的英明,特别是在这样的全国性大会上。

遥想当年,鲧治水满九年时,舜就把鲧给杀了;而禹治水,的的确确是花了十三年时间,他才基本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的。

念及往事,舜不能不心里犯嘀咕:

当时,要是假鲧以年,鲧或可治水成功啊!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现,舜马上自己就先笑了。舜对自己说,当年要不是那个恩威并施的策略,说不准再过二十六年、五十二年……这天下还在为水患所困呢!

这样一想,舜又会对自己的高明英武、为自己的谋划有方而在心底里暗暗地击节叫好。

虽然心中的叫好不断,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面对禹日益升高的声望,在面对禹时,舜还是会有些不自在的——尽管,这种不自在没有人能够觉察。

虽然心中的叫好不断,但是,作为一个对权术了如指掌的人,面对禹越来越受民众的爱戴,在想到禹的时候,舜还是心中有很多的不安与不快——尽管,这种不安与不快只有舜自己心知肚明。

在这次全国治水工作表彰大会上,朝廷的大小官员都谈得热火朝天,似乎每个人都亲历治水过程,似乎每个人都是治水的行家里手。只有禹,一个人神情木讷,找了一个前排不为人注意的地方,默默地坐着。这种场合,禹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动作。这次,禹跟往常一样,也没有半点要表达意见的意思,更没有丝毫要表现自己的欲望。

禹在大会上的一举一动,都看在舜的眼里。对于禹的功劳,舜虽然内心深处有所忌惮,但是,表面上,在与禹相对时,他的那种君王的大度还是丝毫没有缩减。

在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把各自的意见发表得差不多的时候,舜示意大家静一静。原本,大家以为舜要发表总结讲话了,整个会场马上鸦雀无声,准备恭听大舜的训示。

舜笑了笑,说到:

“众位爱卿,我看大家都谈得挺有道理的。大家都说得很好嘛!禹啊,我看你一直都没有说话。怎么样?你也说几句吧!”

“禹啊,你是治水系统的先锋,经验丰富,劳苦功高,你一定有很多的治水经验和治水心得要和大家分享吧!今天大家都高兴,大王我也心情不错,没关系,接下来的时间就给你,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放开来讲,可以畅所欲言、无须拘谨!”

啊!

听到舜点自己的名,禹似乎吃了一惊。他马上起身,对着舜拜了一拜,赶紧说到:

“大王,我没有啥可说的。我每天想到的,就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早日完成大王交办的治水重任!”

禹话还没说完,脸已经通红了。

舜看禹不说话了,接着禹的话茬说到:

“禹讲得很好,简单明了!禹啊,你还有什么想法、经验,继续说!”

“大王,我已经说完了,就这些!”

禹的脸更红了,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就这些,好吧,就这些……”

舜重复了禹的话,忍不住笑了出来。朝廷的一众官员跟着舜,一起哄堂大笑起来。

这一笑,笑得禹有点手足无措、坐立难安。

在一众大臣之中,皋陶是打心底里就看不起禹的。皋陶总是觉得禹没有什么文化;禹土里土气的,虽然出身名门,整天在水里、泥里工作,完全就像一个乡巴佬。皋陶总是觉得,禹这种干粗活的人,是不能和他这样的文化人同日而语的。

说实在的,皋陶哪里知道禹工作的苦、哪里知道禹心里的苦。皋陶的父亲没有被砍过头,皋陶没有经历过十三年中多次过家门而不敢入的痛楚。

在舜跟一众朝廷大员笑毕之后,皋陶很想继续表现一下自己,他问禹到:

“禹大人,在您治水的过程中,什么叫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怎样才算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这个一定有些门道,请你讲出来,大家好学习学习!”

虽然皋陶的话说得很好听,但是,他脸上那一副毫不掩饰的、对大禹的鄙夷、他浑身上下那一股高高在上、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文化人的傲气,全被在场的各位看在了眼里。

禹经历的事情多、见过的人多,他被人说长道短的次数也多。所以,对于别人讲话的口气、对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禹都不怎么在乎,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皋陶问完之后,禹就一五一十,有条不紊地讲了他治水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他治水所处的工作环境、他治水的工作内容等。这些治水的,禹是实事求是地讲,他不需要不涂饰、也用不着夸大。

皋陶听完大禹的讲话之后,内心很是震撼。因为,许多治水现场的太多艰辛是皋陶无法想象的:

尽管皋陶的内心很有触动,但是,为了面子,他还是很不服气,一副如无其事、不为所动的样子,他淡淡地对禹说到:

“禹大人,你讲得很好啊!”

禹是从亲身体会来讲自己的治水工作的。这工作,凝聚了他心血,饱含着他与治水系统的相依相扶的深重感情。所以,这工作,被禹讲来,自然就深切动人。因为讲得很切实、很真诚,所以,禹讲完之后,现场真是掌声雷动。当然,这掌声,远比皋陶讲话结束后的掌声要热烈许多。

禹讲完之后,其他治水代表也相继从专业的角度,对治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治水的持续进行给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听完大臣们的高谈阔论之后,终于到了总结性发言阶段。当然,这是舜的专用时间。

舜对参会的大小臣工、治水先进说到:

“今天,大家讲得都很好,水患治理已有了眉目,大王我终于可以安寝几日了。国家这么大,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片掌声……

舜讲话从来就这么简单,从来不会拖泥带水,从来不会拖沓冗长。

“还有一些事,我也要强调一下!”

舜继续讲到:

“你们不要在我面前就好话说尽,在背后又恶言骂完。”

当然,舜这话,是说给皋陶等所谓的文化人听的。因为舜深知这些文化人的嘴脸:人前说一套,背后又做一套;一边享受着既得利益,一便又拆着主子们的台。

说到这里,舜看了看禹,问道:

“禹啊,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禹是实诚人,他赶紧恭恭敬敬地说到:

“大王说得很有道理,我觉得呢,在这朝廷之中,如果好人和坏人同时共进、一起升迁,这样的话,国家永远也不会有政绩、永远也不会得民心!”

舜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自从那次全国治水表彰大会之后,大舜内心的愁苦就一日重似一日。

因为,在那场大会上,舜看到了禹的沉稳,看到了禹的实干。同时,舜也觉得,禹看似木讷,实际是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那场大会最可观的效果,就是舆论的风向全部转到了禹这边,各类讯息一边倒地对禹进行全面褒奖与大肆宣扬。这样一来,舜的压力似乎就更大了:这情形再发展下去,禹的势头眼见就会盖过朝廷了。

尽管舜在万万人之上,他能龙御天下,但是,他也有自己作难的事情。

以前,水患未除的时候,治水是大舜最重视、最关心的事。治水有成,这项工作暂告一个段落了。

国泰民安,朝廷的事可以放一放了,家里的事又推上日程。正所谓“旧恨未了,新愁已至”。

大舜的家事,也是朝廷延续的国事。这个时候,舜的顾虑,舜的愁苦,主要来自于他的那个宝贝儿子商均。一想起商均来,舜就头疼不已。

哎!

舜一人而拥天下,他富有四海,可和万邦,能安民众,可是,他却管不好自己的儿子,这怎么说,都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舜常常想:

想到这些,舜心里就无比难过:

百年以后,我要把这天下交给商均吧,从大的方面看,这孩子恶名满天下,舆论的压力一定会恨大,大家肯定会说我“天下为私”、说我把公器做了私产……。

从小的方面看,商均实实在在已经恶形昭彰,不得人心,把这天下交到他手里,这很可能就成了他送命的根源,不仅商均个人,还可能累及大舜家族的家小。

哎!真是作难啊!要是商均他稍微有个样子,我给他找几个顾命大臣当辅佐,再把天下交给他,别人应该也没什么可说的。可是,那小子偏偏一点点都不争气,这表面功夫上首先都过不去啊。

关于商均的事情,舜为了探大臣们的口气,他偶尔也会在大臣们面前看似无意、实际有心地说:

“你们一定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啊,千万别让他们像商均那小子……”

舜这话一讲,大家一般都会不作声,因为商均的恶名实在是太大了。作为臣子,你要说商均好吧,那也谄谀得太露骨了;你要说商均不好吧,人家是亲父子。再说了,要直白说商均不好,舜的脸上也挂不住啊。舜自己说商均的不好是一回事,别人说商均的不是是另一码事。

这种情况下,臣工们不作声肯定是最好的回答。或者,大家干脆就顾左右而言他。比如大禹,每每这个时候,他就会接着舜的话说到:

“对呀,对呀,你看我,娶了涂山氏,才四天,我就治水去了,儿子启生下来之后,我都没有照管过他,儿孙自有儿孙福,大王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舜每每说到商均时,禹安慰他的话,多少都会让他心里有些感动。这时候,舜会说:

“大王我的政声清明,朝廷也受人民拥戴,禹啊,这里面有很多是你的功劳啊!”

禹不会华丽的辞藻,他只会毕恭毕敬地说:

“大王您过奖了!我只是恪尽人臣之责罢了!”

在发现商均已经恶名外宣、恶行外露的时候,舜要对商均再做什么修正,似乎都已经有些晚了。

因为商均始终是大舜心里的一块重病。作为人父,轻易放弃儿子,或者轻易放弃江山,都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所以,关于商均的问题,类似上面的那种谈话,在各种朝会中,舜大约讲过不止三五次。而且,每次提及商均,都会自然联结到大禹。

皋陶是聪明人,这样数次以后,他似乎看出了点什么。

从这以后,皋陶对禹,态度好了很多,客气了很多,也恭敬了很多。

虽然舜没有直接说过传位立嗣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商均已经民意尽失、他大概是如何也扶不起来的。

皋陶从舜的谈话和举动中,看出了舜对禹的倚重。文化人毕竟是文化人,皋陶知道怎么迎合上意。

那个时候,皋陶执掌朝廷的刑罚,他首先从自己的系统开始,号召大家向禹学习,并且慢慢向朝廷的各个系统推行“学禹运动”。

谁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向禹学习,皋陶手下的喽啰们就立即把他抓起来,狠狠地修理。

舜是聪明的人,最后,他也想通了:与其把江山社稷、把龙椅宝座传给商均,让商均因为自己的恶行、人心的背弃而最终死于非命,还不如把这天下传给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如此,不但可以保住商均不死,还可以为大舜家族的延续留下一条宽广的大道。

这么些年,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量,舜觉得,禹是实诚人,是可以托付的。再说了,禹的功绩、声望、人气都在哪里,所谓形势比人强啊!如果把民众交给大禹管理,大舜不但可以落一个让贤的好名声,还可以为妻子后代留条生路,这才是活棋!

不相信的事杂文随笔篇八

人嘛,千奇百怪,形形色色,无奇不有,都在所难免。“我不相信爱情,同时也不相信男人。”这是她给我的回复。面临上一段感情经营的失败,给你、给他、甚至给作为朋友的我,一同留下了道抹之不去疤痕。

这句话的背后

我和她,认识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中,一起吃饭、上课、逛街等等,我的出现,不过仅仅以着朋友的名义罢了。可能生活方式的原因,我习惯了把“喜欢”藏在心的最深处,不去表达。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的拿出来瞄一眼,生怕被其他人发现。所谓的朋友,就是看着你跟其他人手牵手一起出去遛弯,而无意间的偶遇,还得强颜欢笑的祝福。那天晚上,听着朋友的诉说,不知怎么,我是一杯接着一杯的喝,直到我喝醉了,也给你发了一连串的短信,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把隐藏了很久的事请,跟你摊牌了。

相信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我在绞尽脑汁的想,相信到底是什么?且又对于相信这个简短的词语,众说纷纭。值得相信且可以托付,这是对信任做出的解释。相信不过是信任的一半而已。可能身边天天跟你一起的死党闺密,都还没有相信,却相信着一个刚认识几天的陌生人,这是普遍人的通病。1、先来说说相信吧!在你认识的人里面,你有几个相信的人?可能会数不胜数,可能会屈指可数,这个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而一个人又怎么做才会让你相信他?抑或是他在错的时间做了你认为对的事情,误打误撞,你就相信他了,这不过是我的个人见解罢了。它,没有定义,一个人一个见解。现在年龄段的我们,在心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城墙来抵御外人。那为什么在听了几句花言巧语,却偷偷的为他开了一扇门,这又是凭什么?在你身边一直陪伴你的',小心翼翼的不敢在你面前暴露出一丁点的喜欢,默默的为你努力着的“朋友”,凭空的成了讨厌的人,而嘴上依旧对他说着:我相信你。写到这里,我也想不通相信到底是什么,而又努力做着让你相信?是不是很矛盾呢?我感觉挺矛盾的。2、在来说说托付啦!

这个词对于普遍的人来说不太陌生吧!一般在结婚典礼上,司仪会对新娘说:你愿意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新郎嘛?是友情、又或是爱情、还是是亲情让新娘把自己的后半生都托付给了一个跟自己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新郎呢?这个层面说的有点儿大,来说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事情吧!你有过把对于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特别放心的交给一个人来办?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有。这个答案不可否认吧,那我在问你:现在有一个决定你命运的事情,你还敢放心的交给他吗?可能会有人反驳: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我亲自做喽!这不过是你不敢的狡辩罢了。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我交给一个人办事,会一遍又一遍的问他进度如何?这也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托付,可能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不涉及。3、最终,相信+托付=信任。把相信作为横轴,把托付作为纵轴来看,前者很多,后者很少,甚至没有,最后相交的那个点(人),就是你信任的人。看到这里,你对于相信又怎么看?其实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人能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选择错了一次,那是之前你不清楚对相信的评判准则。其实一切的评判准则不还是时间两个字嘛!时间会证明你相信的对与错?时间,是个好东西,也是一个人最难过的一关。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在结尾处我想请问你:你都给了一个陌生人相信的机会,你又为什么不给在你身边一直在的人一个机会呢?拿时间看待任何人与事,不会错的。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心得体会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通用13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此外,以下是一些同学们写的实习心得,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心得体会篇一读了这本书以后,对我

    2023年今天发生的事日记(优质8篇)

    一分钟足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过去。一分钟钟的思考时间,如何帮助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一分钟的时间银行,让我们的时间更有价值。今天发生

    最新师德师风教师十不准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中成功和失败的总结,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师德师风教师十

    最新地理实践总结(优秀12篇)

    考试总结是对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学期总结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

    社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总结(优秀8篇)

    知识点总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有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社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总结篇一根据太湖县教

    2023年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大全20篇)

    一分钟,看似短暂,却可以在我们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一分钟内如何调整心态?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在短短一分钟内做出明智决策的经验分享。浅谈小学数学高效

    最新开学国旗下讲话幼儿园幼儿发言(通用8篇)

    励志是在自我怀疑和动摇时给予自己鼓励与支持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坚持下去。在写励志总结时,我们可以从自身经历中汲取力量,与读者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斗志。小编

    2023年送给儿童的节日搞笑祝福语(优质8篇)

    环保宣传语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动员大众积极参与各项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开设环保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下是一些环保宣传语的范例,供大

    2023年做最好的老师读书感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实用9篇)

    爱国标语是一种激励人们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口号或短语。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如命,矢志不渝。做最好的老师读书感悟篇一李镇西老师的《做

    2023年伤感人生的经典句子(汇总8篇)

    一个成功的发言稿应该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以便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发言稿的撰写需要充分了解听众的需求和背景,抓住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