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1 作者:琴心月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合理的学习评估方式。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覆盖多个学科和年级,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范文。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具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2、分析、评议。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简单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固体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小鸟、小羊、小花、小树……)。

4、环保教育。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动物们真可爱,田园的景色真优美,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师:是呀,这么美的景色谁忍心去破坏它呢?只有更好地保护它,才能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香,小动物们就会更快乐,人们的心情也会快乐的!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一)观察图面。

1、提出要求。师:不过,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别忘了,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量呢,请大家翻开课本p84页,仔细地找一找,找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其他,数一数,有多少?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2、同桌活动反馈。看课件回答。师:哪位小朋友能大声地告诉大家,你数什么?有多少?

(12只小鸟在天上飞,5只小鸟停在树上;草地上有6只鹅,湖里游着8只鹅;草地上有6只白羊,4只灰羊;13朵红花,6朵黄花;湖的左边有9棵小树,右边有7棵小树。‘近处还有一棵大树’)--生边说,师边点击出现相应的图片,观察图中数量,列算式。

(二)小组合作。

2、个别生示范提。同时请一名生列式,教师板演出算式。(最好反馈两个不一样的问题:求总数与相差数,再让生进行比较。)。

3、组内提问题、解决问题。师:象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会提吗?那好,请你在小组里提出来,一人提,其他同学列式解答,在小组内按顺序轮流进行。等一下,把你提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全班同学,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提的问题最准确,哪组同学回答得最棒,老师要送给他漂亮的贴纸。

4、全班交流。对提得好的问题加以肯定,错的由学生互相帮助。

三、巩固内化,发挥思维。

(一)编数学故事。

2、个别生编。

3、同桌互编。自己选两个不同的算式编数学故事。

5、课间音乐。师:同学们的小脑袋真聪明,聪明的脑袋是我们的一件宝,还有一件宝是?(双手)你们的小手灵巧吗?现在让我们来唱首歌赞美我们的双手--《巧巧手》。

(二)数星星。

课件出示图片练习情景。

(三)快乐说一说。

课本第90页第3题。

(四)课件出示复习图片。

小组长分课前老师准备给同学们的测试题,进行口算测试。

四.总结。

今天大家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多留心观察,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来,看自己会不会解决。

板书。

美丽的田园。

填上小鸟12只1一共有多少只?7+5=12。

求一共。

树上小鸟5只2共有多少朵花?12-7=5。

水里鹅8只3岸上有多少只鹅?8+6=14。

求部分。

岸上有6只鹅4黑羊有几只10-6=4。

白羊6只黑羊4只5白羊比黑羊多几只?6-4=2。

比多少。

红花13朵黄花6朵。6黄花比红花少几只?13-6=7。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三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见课本。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四

教材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涵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一)谈话引入。

(二)出示图片: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解说员,你都想给大家介绍学校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操场的,大家都喜欢到操场上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二、活动(二)。

(一)出示图片:大家来锻炼。

1.分组学习。

观察图: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独立填空.

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1)这里有5棵树.。

(2)有(10)名队员参加足球比赛.。

(3)这里有(3)排树.。

(4)有三个人跳绳,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组讨论研究:根据图中的内容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1.一共有几棵树?(5+10=15)。

2.一共有几盆花?(3+4+3=10)。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几人?(10-4=6)。

5.爬铁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绳的多几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个女孩,有几个男孩?(10-4=6)。

三、小组活动。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五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事物。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学习分类。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第一竖行是一组。

前面一排是一组。

按男、女分组,全班可分为2组。

还可以按年龄进行分组……。

1、看图,发表自己的看法。

房间挺漂亮的,但是有点乱。

书应该放在书架上,不应该放在地上。

太乱了,他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2、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东西圈起来,在同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3、独立分一分,全班汇报。

我把笔、作业本、书和文具盒放在一起。

把衣服和裤子放在一起,这些都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我和他分得也不一样,我分的是五类,棋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

我认为你这样分不对,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不是在搬家….

我是说家具是一类,其他东西一共是五类…….

今天老师想把全班同学重新分组,大家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指多名学生汇报。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组呢?

小结引入:大家的想法真好,分法真多,真棒!像这样对一些事物或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

1、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这是小明的房间,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3、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好的?你为什么这样整理?

很好,这一类是学习用品。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分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发表看法,产生分类的必要。

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充分交流,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三、练一练。

1、看图,指认图上的动物:有小狗、格子、燕子、蜻蜓、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小兔。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在族类相互展示。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指认图上的物品,独立思考分类方法,全班交流。

1、出示第1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动物的名字。

2、提问:这些动物,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类?

3、让学生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4、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先认识这些动物,才能给它们正确分类。

初步体会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训练学生根据既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文具:

衣物:

玩具:

练一练第1题:

分成地上爬的和天上飞的两类。

天上飞的还可以分成鸟类和昆虫两类。

备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六

减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材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卡片上的题说出得数。

2+2=5-4=4-2=。

1+4=5-1=3-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电脑显示教材28页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收: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2、试一试(套圈)。

(1)(电脑显示)小方手里拿了几个圈?猜一猜她可能套上几个?(她手里有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3个……)。

(2)在小方套落千丈1个圈时,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1=3)。

(3)当小方套上2个圈时,列式(2+2=4,4-2=2)。

(4)当小方套上3个圈时,同桌互相说说该怎样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1=4,4-3=1)。

(5)小方把4个圈套上了或全没套上,那又该怎样列式呢?(4+0=4,4-4=0)。

3、试一试(吹泡泡)。

(1)“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电脑显示)数一数,他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

(2)(电脑显示第28页第2题和第2幅图)有什么变化?(5个泡泡,破了1个……)。

(3)列式剩几个泡泡吗?(5-1=4)。

(4)一在还剩4个泡泡,又有什么变化?(电脑显不第3幅)(又破了2个)。

(5)该怎样计算列式还剩几个泡泡?(4-2=2,5-3=2)。

(6)(显示第4幅图)列式(2-2=0,5-5=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的第1题。

2、看图列式。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讨论。

“小猫吃饭”、“套圈”、“吹泡泡”等故事,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也能够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

减法的初步认识。

3-1=21+3=45-1=4。

2-1=14-1=34-2=2。

3-3=01-1=02-2=0。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七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或8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或8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计算思路以“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为主,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课本第78~79页的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

师: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们一起去瞧瞧吧!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说。)。

师: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

师:那你们都知道还剩几枝吗?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学生在纸上列算式,教师巡视。)。

1.师:15-9=?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出现四种算法。

(1)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9+6=15,反过来15-9=6。

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有目的地请不同算法的小组代表上台摆小棒并说明算法。

师:15-9=?该怎么计算呢?请2位同学到台上来用小棒摆摆,其他同学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算的。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并说明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补充不同的方法,教师指导并板书。)。

第一种: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重点说明)。

板书:10-9=1。

1+5=。

第二种: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重点说明)。

板书:15-5=10。

10-4=6。

第三种:9+()=15。

15-9=6。

第四种:用数数的方法计算的,也给予肯定。

师: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四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同桌同学互相再说说15-9的计算过程。

尝试练习18-9=?

师:我们学会了15-9=?,18-9=?你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结果。(请1~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你能说出减数是9的题目吗?你会计算这些题目吗?我们用手势表示这些得数好不好?

2.教学16-8。

师:减数是9的题会做了,那减数是8的题会做吗?(板书16-8=)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以利用今天学习的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解答。)。

3.教师出示口算题。(书第79页“试一试”)。

师:这些题目你会做吗?同学们把书翻到79页,比比看谁算得最好。(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二)巩固练习。

1.“练一练”(书上第79页第1题)。

2.游戏:摘苹果(书上第79页第2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8个大苹果,我们只有拿到算式结果与苹果上的数相同时,才能顺利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拼组》。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圆纸片、胶水、剪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图片,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研究长方形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反馈2)。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现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4、聪聪明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认真的观察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现在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才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美丽图案,真不简单,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明明的家,自己亲手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天我们在聪聪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该要回去了,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注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肯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全体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们家打扮的真漂亮,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里藏着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才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现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现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才通过对折,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图:)。

生8:我刚才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图形拼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学生最初的发现比较表面,后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知道了长方形有哪些特点、长方形可以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其它图形,使知识逐步趋于完善。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发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甚至争论,真正使学生介入了思维活动。学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呢?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主体地位,也能确立他们评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能摆脱习惯于接受老师指导、评价的束缚,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获得“我能行”的体验。

2、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要求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动手操作进行深入地反思。要对自己或别人的发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必须去倾听,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还需改进。这种思维活动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发现也许是不够完善的,但大家都来动脑筋,都来参与,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发现。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大家都来参与动手操作的合作过程。特别是在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对话,必将会点亮每个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扬弃中凝炼思维,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里应充分利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自主评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逐渐改进。

自主评价比较费时,因此进行一次自主评价,需要教师花较大的精力。教师要在有效的准备时间里做到高质量的自主评价教学,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学自主评价时能有的放矢。这方面,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师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新课改教学中,提高自主评价质量,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学生方面来说,自主评价的一个问题是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有时甚至会离题很远。虽然促进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一堂课上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则会对该课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学生出现跑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的予以补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主题上来。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点,也不能让由学生思维信马由疆。这方面也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总之,自主评价教学应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来完成。在自主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拓展性思维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九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

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生:1.可能是提出建议的这个怪物?

2.可能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怪物等。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出示板贴。

师:数三声请全班同学坐好,【及时表扬】老师在黑板上也准备了扣子,可以拿下来换位置,请你到前面来分一分。两个人一起,边分边说。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他们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按形状分成了圆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数量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还能继续分。继续按照扣眼数(或形状)。

师:最后经过了几次分类,分成了几类?

生:经过两次,分成了四类。

师: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分的?【ppt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

生:按照形状分——再按照扣眼数分。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还有其他的方法?谁能来讲讲别的方法?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观察一下,同样的扣子,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类的顺序颠倒了。

师:那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t展示两次分类的结果】。

生:分的结果是一样的。

2、活动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谁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

师:大家看,他们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两类?

生:颜色。

师:我们先看红色,红色扣子还能继续分吗?快看他们第二次把红色继续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白色的有形状问题吗?

生:没有。都是圆形。

师:那么继续看红色部分,还能继续分吗?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数分。

师:那白色还可以按照扣眼数继续吗?

生:可以,并且动手分一分。

师:老师看大家那么积极,是不是还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最后分成6类。

师:颜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状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状。

师:那么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生: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通过刚才两次分扣子的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请翻开书,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完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给对方一点鼓励或者提醒。【小组活动中我们也要互相帮忙,互相提醒】通过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熊一家解决刚才的难题。

三、巩固练习。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个问题:“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啊?”“对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个问题,把怪物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的),一类是(头上没有角的)。怪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光知道这个怎么能猜得出来?”那倒是,这样头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会观察,看完了头上,接着观察脸。他问道:“城堡的主人脸上有胡子吗?”“不,没有胡子。”怪物们又开始吵吵了,“光知道这个能猜出主人吗?”熊弟弟两个问题问完,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变少了。

生:还有5只。

生:只有两只了。

师:这两只怪物长得太像了,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鞋子。最后一个问题会问什么?“主人是有牙齿呢还是没有牙齿呢?”这两个怪物对视了一下,一个忽然捂住了嘴巴“这个不能告诉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个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没有牙齿的就是主人。熊弟弟通过5问题,5次分类成功找到了主人,这时候主人说:“不,你们不能走!”熊弟弟吓了一跳,“为什么呀?”“和我们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熊弟弟通过分类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来了,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动脑筋。

一天结束了,城堡的主人很开心:“你这么聪明,我要送给你一份礼物!这些盒子里只有一个装着真正的礼物,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把有礼物的盒子找出来,你们能帮小熊弟弟完成吗?”

生:有礼物的盒子有没有蝴蝶结?

有礼物的盒子是花花的还是一个颜色的?

有礼物的盒子是圆柱还是长方体的?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一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讨论法;操作法。

主题图,小棒20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5、摆一摆、圈一圈。

摆13根小棒,从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在桌子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说一说。

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

7、算一算。

12-8=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用小棒和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计算出这两题的得数。(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

3、看图列式。

让学生说出图义,并尝试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北师大,教学。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二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同学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身学校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2、培养同学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前一段时间,俺们学校开展了一些体育方面的竞赛。想一想都有哪些活动?

同学回答:踢毽、跳绳。

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你喜欢的?

2、活动:俺们到教室外面去比一比。

设计项目:踢毽、跳绳、跑步、拍球、跳“房子“、跳远、

(1)同学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时间15分钟。

(2)回教室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帮着补充。

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a、可以说一说参与跳绳的一共多少人?

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

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

请同学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

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

同学自由说,可能说谁跑了第几名?也可能说有几人跑?

其他同样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出示准备的大挂图,根据同学活动项目填表,讲明图中各列的含义。

2、示范,根据同学跳绳人数在虚头像上涂色。

3、让同学把其他的板演在挂图上涂色。

4、教师提问:

(1)参与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5、同座相互提问,全班交流,充沛肯定同学的合理想法。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四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观察法、操作法。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用数学(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要采蘑菇过冬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兔子采蘑菇图]。

师:咱们一起来看,左边有几只兔子,右边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你能说说图意吗?

分组说图意。

生回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求一共有几只小兔。

师: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谁能列一个算式?

生回答4+2=6,板书。

三、46页做一做。

四、减法图式。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那老师还有一幅图,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出示青蛙图。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求剩下几只,就是要从总的里面去掉走的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五、47页做一做。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3左右。

二、教学准备:

1、课件、问题卡片。

2、在教室中间空出一条走廊。

3、要求学生准备好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各一样。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

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相关范文推荐

    攻坚队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

    公安培训总结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主动思考和总结,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下面给出一些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和父母一起劳动的体会(通用16篇)

    第一段:介绍父母与孩子的游玩现状和意义(200字左右)。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家庭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缓解家庭关系和孩子成长的压

    我的航天梦初中(优质21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真知灼见和情感表达。

    电梯维保请示报告(精选20篇)

    请示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和建议,使我们的决策更加全面和准确。请示范文不仅展示了专业的写作水平与逻辑思维,还体现了对上级决策权的尊重与信任。新天府国际中心项目a座电

    幼儿剪艺活动培训心得体会报告(热门22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自省和总结,也有助于他人对同一培训项目的了解和参考。培训讲师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我在学习中感到非常轻松和愉快。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专业15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实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一在《品德与生活》的

    设计请款申请书(汇总14篇)

    当我们怀揣着更多的期望和憧憬时,申请书就成了我们实现梦想的一把钥匙,它让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这些申请书的示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申请书的结构和写作方式。

    矫正所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表现。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文结合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示例文本六】在实习期间,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