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XY字客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

5.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规范的写作风格,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以下是一些范本的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一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指出了毕业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班主任进行就业指导的具体做法,对缓解学生就业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班主任;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了高等院校传统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不见面的统一分配制度。目前,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在政府政策调控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推荐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新体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变和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成为各高等院校相关职能部门以至所有教职员工的一个新的工作重点和热点。

一、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考核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因而,毕业生就业指导现在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毕业生了解国家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务实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虽然现在各高等院校对待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都很重视,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成立了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任用了专职工作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毕业生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具备一定的自我指导能力,但是,毕业班班主任因其角色的特殊性,他在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学生对班主任说的话最相信,这样,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大学四年,班主任始终不弃不离地陪伴在学生的身旁,当同学们思想上出现问题时,是班主任老师为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当同学们取得成绩或进步时,是班主任老师给予他们表扬与鼓励;当同学们遇到麻烦和困难时,是班主任老师及时地为他们排解;当同学们球场上受伤摔断胳膊或腿时,是班主任老师将热乎乎、香喷喷的排骨汤和鸡汤端到了他们的病床前。正是班主任老师在大学教育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平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以及班主任本身努力做到的为人师表,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建立起了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使班主任具有了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量让班主任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将产生一种崇高的影响力,使得班主任的就业指导更具成效。其次,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综合情况最了解。谁的成绩怎样,谁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谁的性格怎样,爱好特长是什么,谁在学业上有更高的要求,谁想尽快自立以分担家庭的困难,谁适合干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只有班主任才有最详尽、最准确的答案,因此,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具有针对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方法。

毕业班班主任可根据指导的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法:对于一些政策性的、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可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举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宣传、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一些私密性的、个性的问题,班主任应通过谈心这种不公开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在就业指导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要让学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其职业生涯之中,要让学生知道职业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以至如何去成就一番事业。要让学生摒弃求职时只问工资待遇高低,不管自己将来事业发展这种不良倾向,培养他们择业时的前瞻性,拓展他们就业时的视野,鼓励他们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鼓励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要让学生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努力做到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要让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在等待中错失机会,而应先找一份工作,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重新择业。要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能够全面正确地自我评价,做到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的能力、本人的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要增强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因就业受挫而引发心理失衡等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建立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概念,提高毕业生自身的素质,调整毕业生择业的期望值,让他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新就业观念,看准市场,积极、务实地设计、规划自己的未来。毕业时的就业现状和当初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巨大差距,给许多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感到茫然、自卑、焦虑和烦躁,觉得未来难以把握,安全无法保障。对于这些由于就业压力所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在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单独指导中要重点予以解决,对部分学生,特别是那些思想过激或性格忧虑的学生,班主任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让他们正确对待就业的压力和生活的挫折,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要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要振奋他们的精神,要培养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另外,在与学生单独谈话时,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乃至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真真切切地为学生考虑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帮助他们规划好未来。班主任还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直接的、实在的帮助。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让毕业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做到学有所用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和毕业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中,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组.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论文集[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李小鲁.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德广.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石瑾.论高校利用优势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5).

[5]肖永.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理论前沿,2010,(8).

[6]张宜.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7).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二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出现,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同样的,对于建筑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其在求职时必定为面对十分纷繁复杂的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则会呈现出一种十分迷茫的状态。与此同时,部分毕业生还会由于自身择业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使得其在求职时会长期的处于一种焦虑、困惑与失落的情绪之中。因此,为了解决建筑类毕业生面临的此种就业现状,给予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的原因。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毕业生想要就业的单位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而大学生又不想到基层部门去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又在逐年的增加,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在求职时处于劣势地位。

2、学校的原因。

受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招生制度在近几年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建筑类的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也将其教学专业进行了细化,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而所谓的择业,是学生从填报志愿就开始的,而建筑类高校的领导者为了推动新专业的发展,往往会将一些服从调剂的学生调到新专业中,将热门专业留给一些补录的学生,高校这一招生行为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部分学生择业的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部分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态。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较低,所以,在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就业指导课程占据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由于无法在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社会就业现状,导致其在毕业就业时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3、自身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建筑类毕业生都没有在大学期间树立起正确且明确的择业就业观,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对于基层工作并不是十分的认可,从而导致其无法对自己的就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的认知不足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对于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也没有确切的打算,一直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就业心态和行为中。

二、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政府部门需要提升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度。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其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困难就是相关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特别是对高职教育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所以,要想有效的解决建筑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就需要政府部门大力的发展并重视高等教育,不断加大在高等教育中资金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好政策建设,不断的完善并落实各项对毕业生就业具有促进作用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关大学生创业、参军等方面的政策,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被落到实处,从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与良好的就业体制,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我国高校建筑类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此外,我国部分的用人单位也应该要改变自身的用人观念,保证其用人标准可以同其所需岗位实际需要相符,以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政府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强化舆论引导,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用人观念。

首先,高校的领导者需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体系。对此,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以用人单位当前急缺专业岗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并预测,从而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调整各个专业招生的人数与规模;并且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升对培养学生专业和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视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领导者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并改进同就业指导有关的工作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其次,学校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当其录取了服从调剂的学生后,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重新的选择专业;并且,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也需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使得毕业生的素质能够满足社会要求。此外,高校管理者还需要适当的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证书考试与技能培训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升毕业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最后,高校应该不断的加强同用人企业的合作,尽可能的与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并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建筑毕业生。对此,高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订单式”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以企业对毕业生实际的需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这种合作形式,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实习基地,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将自己对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告知各大高校,帮助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得其学生可以获取到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时间。此外,高校也应该鼓励一些教师深入到企业的一线中去进行实践与锻炼,从而使得自身在教学时能够制定出更多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案。

3、大学生需要转变择业与就业观念。

首先,当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填报志愿时,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从当前我国各建筑类高校来看,其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实用性强,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及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施工、概预算、投招标、监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装饰设计方面的初步工作。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大多去往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工作。从岗位来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建筑材料、采暖、工程预算、测量型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不要总是去看中一些所谓的“热门职业”,而是要从基础部门做起,从自己专业的本职工作做起,通过长时间在建筑类企业工作来不断的积累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建筑类高校大学生之所以会面临就业难的局面,其主要是由学校、社会以及其自身等方面的综合原因导致的。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就业现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长期共同努力。当建筑类学生面临此种就业现状时,一定要看清社会发展形势,摆正自己的心态,从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行动去面对这种就业压力,进而促进自己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安民,申让平,杜永峰,常振山.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08.8-10.

[4]杨宏光.浅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139+141.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三

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就业指导课;问题;对策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在199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并明确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就业指导主要涵盖三门课程――就业指导、生涯发展以及创业教育。为了加强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课程开设不均衡,没有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而目前,就业指导课较为成熟,生涯发展课日趋完善,创业教育课急需加力。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学时不一,学期不一,学生不一,机构不一。学时不一即有的学校是32课时的课程,而有的民办院校却没有相关安排;学期不一即有的高校开设七个学期的就业课程,而有的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学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个别高校还面对研究生;机构不一即管理部门有些混乱,有些高校是就业指导中心主管就业指导课程,有些是社科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缺乏个性化辅导。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或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就业指导讲座,以灌输为主,缺少反馈,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对就业指导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而在我国,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却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缺少学科专业依托。

1.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对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应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师,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2.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还可以进行预约咨询,咨询可以以面对面或网上咨询的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李琦.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6).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四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提高了对各行各业的要求。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各大企业想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校为了向各大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就必须要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从而引导高校学生正确择业和成功就业。首先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人才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高校想要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要加强重视就业指导问题。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较为常见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有全程化职业指导路径、个性化职业指导机制、以人为本职业指导理念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就业需求,选择适合的指导模式有效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在实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高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途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观念较为落后。在现阶段的高校就业指导当中,就业指导教师受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影响,很难及时地转变指导观念,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仍旧偏向就业安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主要是为了将学生成功送出校园,在短时间内追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量,却不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这无形之中提高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是选择先成功就业,在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发展倾向和职业期望重新择业。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差,难以在企业和单位当中长久工作。这使得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频繁失业,也加快了用人企业和单位的人才流失。用人单位和企业在毕业生就业之前,需要花费财力与人力、物力对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因此,人才的快速流失也会给用人单位和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故而,用人单位要求高校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一味追求就业成功率,而不考虑学生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就业指导当中的就业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

2.指导形式单一。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主要是由高校组织统一的就业动员会,然后大规模地向应届毕业生灌输部分就业指导知识,或者由教师提出与就业形势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完成就业形势报告,然后再统一地举行报告会。就业指导主要是采取灌输的形式展开,力图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但却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个性特长、就业倾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机构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惑,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难以发挥成功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另外,高校毕业生在即将跨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情况之下,面临众多岗位的选择,往往很难客观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而在择业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不适或者心理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辅导。

3.指导内容更新较慢。在当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并不面向全校学生。而对应届毕业生所开展的就业指导也仅限于双选期间,并没有从始至终地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专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当下的就业形势进行了解,并对就业形势进行专业的分析和介绍,然后在先后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培训、规定的诊释、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并没有统一地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具体、全面的安排,这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性,就业指导的内容更新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并不能够起到正确指导高校学生就业的目的。高校就业指导的局限性相对较强,在就业指导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择业能力、就业观点、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这使得高校的就业指导缺乏有效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就统一地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严重缺乏全程化和人性化,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4.队伍专业水平较低。在实际的高校就业指导过程当中,大部分的高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而是由在校的其他教师兼任就业指导工作。这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体系,就业指导能力相对较差,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严重地缺乏职业化、专业性。高校就业指导不能够全面地发挥指导就业的作用,从而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形同虚设,甚至还会引起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反感。另外,高校兼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完成就业指导,同时还要完成高校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将教学任务放在就业指导之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师资的就业指导能力和就业指导水平参差不齐,这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就业指导的有效展开。高校想要全面地提升就业指导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水平的重视,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才,全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二、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

1.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质量,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并协助高校学生完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在完成就业规划的过程当中,会正视职业问题,并深入地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从而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职业。例如,美国教育机构在学生步入校园之后,就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生涯教育。而在国内,往往只会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由于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很难快速地掌握职业发展理论以及职业规划教学。为了在短时间内全面地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在校阶段全面地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高校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当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从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学习情况出发。

2.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互联网络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不仅影响着高校教育,同时也在市场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资源库、网上招聘、网上指导、职业测试、法规制度、信息发布等领域全面实行信息化的当下,高校的就业指导也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准确性、适用性。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络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全面创建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全面化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通过全面的构建职业资源库,及时更新各种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指导信息,从而使高校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发展情势。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在职业资源库、职业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当中获得综合所需的职业知识,更好地了解典型企业、典型职业以及各种全新发展起来的职业,从而为高校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真实具体的参考依据。

3.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进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可以加强和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由高校向先进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则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能够切身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当中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水平。高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由企业向高校提供人才订单,而高校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全面培养更加适应企业的岗位和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全面地构建“双师型”就业指导团队,由高校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就业指导队伍,全面地建设校企之间的就业指导交流平台,有效地加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外出实习这两个重要阶段的就业指导,从而使就业指导贯穿高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还需要加强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全面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培训、开展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并聘请企业优秀的工作人员到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进而全面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指导质量和指导水平。

三、结语。

随着各大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越发困难,想要摆脱这一困境,高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全面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保证高校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中的指导就业作用。这样不仅能为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创造良好的优势,同时也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五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意义深远,关系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改革创新。阐述了对高职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全员;全程

当前,受金融危机等各种原因的影响,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如何给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指导高职生顺利就业和创业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1.1有利于改善高职生的就业状况

高职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中的声誉和地位,就业状况已成了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改善高职生就业状况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开发学生潜能,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顺利就业,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对于技术应用的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动手能力又相对比较强,这是高职生的优势,也是众多企业单位青睐高职生的因素。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他们了解职业,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准备的去培养和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达到顺利就业。

1.3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择业就业相结合、要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就业指导来加强创业教育、协作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必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4有利于高职院校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三年的培养和教育,学生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检验,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不仅是对学生本人的检验,更是对一所学校的检验。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与院校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结论“三个适度挂钩”,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就业指导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必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高职院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就业指导工作在高职院校还处于“年轻”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部分专业教师而言,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只是职责外的事情,是领导、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干事和辅导员的事情,与专业教师关系不大,更没有把就业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再有就是认为就业指导只是毕业班学生的事情,非毕业班学生不需要。这些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2.2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针对性

表现为:第一,形式单一。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在入学时的一次专业介绍、教学计划中增加一门或两门就业指导课程和毕业前的一些面试等方面技巧的介绍;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指导、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缺乏实战演练。第二,专业介绍不到位。泛泛的专业介绍致使部分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不知道自己要“学会什么”、“能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趋向和具体岗位。第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自我完善机制。就业指导中心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和统计,但缺乏对企业用人策略和倾向性的分析,各就业指导相关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互补。"

2.3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非专业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也配备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但缺乏专业化、专家型的就业指导教师。目前大多从事这项工作的谈不上具体意义的指导,只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一种教育、管理和中介的作用。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机会以及对毕业生进行工作技艺培训、就业协议办理等服务性的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辅导员,但由于学生辅导员缺少相关系统知识、行业知识的培训,只是凭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开展工作,无法把握与就业指导相关的专业发展前景,因此其产生的作用有限。

2.4投入不足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人员配备、经费和设备投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少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条件。就业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就业市场的开拓与拓展。随着产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慢慢的向信息化方面发展,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时间不长,工作经验少,未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并取得实效。

3.1推进就业指导“全员化工程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能够就业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从思想认识上下手,努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解,主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融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再次,高职院校还要从机构和人员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学校、系部及专业团队就业指导机制,形成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就业指导“全员化”工程。

3.2实施就业指导“全程化”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自身的工作范畴、规律和模式,又与学科及专业建设、教学与课程改革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实际,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对职业选择和成长道路的指引作用,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课堂教学及讲座,充分利用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加强择业观、职业道德和成才道路等方面的教育,从学生入校开始,按阶段、分年级有规划、有针对的实施就业指导。把以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专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贯穿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第一阶段,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第二阶段,侧重专业指导和对社会需求的感知,指导学生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其职业素质,以塑造适应未来就业市场需要的全方面的人才;第三阶段,重点进行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艺训练、择业诚信教育、升学指导和就业推荐材料的整理设计及包装,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提供保障;最后,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回访,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供客观依据,真正实现以就业指导为导向。

3.3创新就业指导的模式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学生入校时的专业教育及教学过程中开设一门或两门就业指导课或临近学生毕业前邀请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到校开展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丰富和创新就业指导的形式、方法,利用板报、校园广播、网络宣传、及各种竞赛活动等,使就业指导走进学生公寓,使就业指导思想走进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中,使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就业指导氛围。

3.4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系统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就业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使就业教育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加快对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建设和培养,建立就业指导教师数据库,打造一支“拿得起、过得硬”的队伍,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政策疑难,都能得到及时的解答要加强各系部具体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辅导员在学生当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聘请就业指导专家、成功人士等作为校园就业指导一支流动的队伍,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再次,要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创造机会组织各系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经常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有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就业指导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耐心、热情、周到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提高政策水平,在就业指导中,教育者不仅要熟知和领会当前的就业政策,更要结合实际生动地向学生宣讲,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耐心的解答和疏导;要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科研水平,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仅是政策的宣传者和信息的发布者,更应成为研究者,以研究来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

3.5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就业指导的工作效率

就业指导的信息化日益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高职院校应增加资金和人员投入,优化网络就业指导的硬件建设,配备高素质的网络就业指导人才,建立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准确、高效快捷的信息查询、网上交流和网上招聘等服务。同时应加强教育、引导力度,促进网络就业指导的普及,培养学生参与网络就业指导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利用网络应聘的习惯并实现有效就业。此外,高职院校应通过短信平台的应用,与学生尤其是在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保持畅通的联系,并随时将有关信息传送给学生。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六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探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指出了辅导员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开展全程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辅导员 全程化 就业指导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的新高,社会就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辅导员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阶段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很多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视,往往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趋势。某些学校在大一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希望大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人职匹配,确定职业锚。实际上,大一学生刚开始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同时,某些学生可能是被调剂入校的,缺乏专业认同。他们的职业兴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价值观在变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更多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简历的修改、就业礼仪、各类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则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经历有限、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对不同途径的就业类型和具体职位要求并不明确,只有简单刻板印象。因此,这些学生不注意学业规划和能力规划,不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缺乏重视,对自我的就业能力要求不高,错过就业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对象没有突出个体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突出个性化。因为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当前,多数高校实施就业指导都以院系、年级、专业、班级等集体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缺乏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限于班级人数和课程课时,往往组织大班授课。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宣讲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的讲座,一般针对特定年级或者特定专业。但是每位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职业访谈等就业类的比赛,能够使部分积极参与的学生从中受益,但对不少缺乏独立意识参与性,不足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尤其对存在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受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等状况,在就业时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性

(1)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全员育人的就业指导。在办学方法上,涉及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又需要把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师资队伍方面,既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教育,又要求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就业教育具有全员化的性质;在理念教育方面,应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教育。

(2)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等各个部门在就业课程的开展、就业信息的搜集、发布、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缺少对同一个学生大学四年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并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积极性受家庭影响较大。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学业情况督促、专业技能提高、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定位、认知社会。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思想,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紧密的工作联系,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大一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在大一阶段,辅导员应从专业教育中合理切入就业指导,启发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侧重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多掌握复合型技能,提高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业的动态,促使学生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根据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已经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就业途径真实的就业情况,让大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理性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大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简历、面试、模拟招聘等专题化的就业技巧指导,为每位同学指导简历设计、指导面试要点、调研目标企业等,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途径的就业平台,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和动态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建立并维护支持学生探索、校友成长的就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七

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很多高校都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是在认识层面上对就业指导课却并不是特别的重视,甚至认为该课程并没有设置的必要、主要是因为在一些高校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单纯的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课,认为平时已经开设了实践活动的课程与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性、还有的高校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准备工作,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些知识讲授,几节课就完成的,一定要提高认识将大学生就业长久的抓下去、1、2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创新度不高虽然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课,但是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统一的教学目的,还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而且在讲授的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缺乏学生互动的过程,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尽管开设了这个课程,但是大学生却不能从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任何有用的知识、而且开设的课时也比较随意,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

1、3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上来说,讲授的内容还停留在对就业形式的分析,如何选择职业等的范围,内容过于陈旧过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一些需要,总是进行一些空泛的理论讲述,而忽略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大学生都需要不同的就业指导、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缺少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努力扩大教学范围,将大学生的能力测试,职业规划等内容纳入课程范围之内,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

1、4就业指导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泛,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而且由于高校的教师长期没有与用人单位有接触,也会导致在就业指导的时候由于知识的过时而导致指导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让大学生指导课开设的有意义,国家特别规定该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咨询师的资格、但是由于职业咨询师在我国才刚刚兴起,人才的缺口还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各大高校对于职业咨询师的需求、所以很多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设置还是由本校的教师来兼任,由于这些教师没有专业的职业咨询知识和经验,仅凭借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来讲授,很难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2、1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指导队伍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教师、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又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讲授效果、所以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要加强对于本校的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培训,丰富这些教师的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并且让这些教师更多的涉猎一些关于就业心理学,公共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些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解答和梳理大学生对于就业所存在的种种疑问和迷茫、并在这些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中进行选拔,选出一些有志向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愿意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这些骨干教师来带动其他的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其次,积极聘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人,经理等涉及招聘人才的管理人员到高校做就业指导的顾问,让大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就业指导的一些更加专业的回答,而且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可以有意识的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都有一定的清晰的认识、高校还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讨会,让一些专家与大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提高其面试时的经验。

2、4实施校企合作提升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高校要积极利用校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的机会,增加大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对于自身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方便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的择业选择、而且在校企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得到企业中的专业人士的知道,更清楚的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有效的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社会需要的经验和能力、高校还可以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去了解与自己所设置专业相关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情况和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培养,包括思想上的教育也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企业请到学校中来,让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来为大学生讲解有关职位的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之间交流,让双方都对彼此的需要有所了解。

3结语。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八

摘要: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日趋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如何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就业定位是就业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好大学就业就得引导好大学生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就业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通过了解就业定位的内涵与作用,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日后的就业进行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逝,转眼间大三就要结束了,很高兴能与崔老师在大三下学期共同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每一位大学生都要面临着大学毕业。毕业,就意味着我们不再属于书声琅琅的校园,不再重复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我们便进入了人生旅途的下一站,随之而来的,就是找工作求生存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未踏入社会,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些可能只是你随想出来的,是否适合这职位、这行业发展是否好,要经过亲身经历才能确定。有人说,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养活自己,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第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的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选择工作的时候,不能抱着暂时养活自己的心态,也不能说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业,也不是职业,所以先就业才是根本,冷静,谨慎认真的选择才是根本。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常常缺乏定位,自我认知不清,定位不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我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定位。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我们一定要有对自己的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

对于就业定位,很多人会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我们因为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职业目标的制定是需要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进行分析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非常时期,往往会有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因此进行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第一份职业的期待,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盲目、犹豫不决,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择业的心态趋于“现实化”,这种“现实化”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优势、潜力等自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这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我们应该更多地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首先是调整心态,在校学习期间增强兴趣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情绪情感,培养意识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正直坦率,谦虚谨慎,将择业观与人生目标联系。

由于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如何在就业中自我定位,就显得很格外重要了。

意识就业中自我定位问题

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常常缺乏定位,见到只要有公司招聘,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都往里投简历,事实上,很多简历根本就是浪费,那些公司可能从来不看这些简历,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职业意向与用人单位并不一定吻合。大学生一定要有对自己的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比如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是更擅长跟人打交道还是跟事务打交道?你是否掌握某种专业的技术?你能做什么?你看好什么行业和领域?然后再分析哪些行业和领域存在一定的机会?以及你如何才能进入这个行业?事实上,到单位应聘的时候,三个因素影响,第一个是你想做什么,第二个是你能作什么?第三个是企业通过了解,认为你能做什么?是看自己和别人怎么看你的一种眼光的聚合,当这两种看法比较一致,那么大家的结果就比较理想。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定位,这就好像一个产品一样,你认为你可以卖给所有的企业,最后你可能很难卖出去。

有人说,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养活自己,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第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的职业来说非常重要,除非这个人具备做高级白领和职业经理人的天才或者运气和机遇非常好,否则一个人一旦工作之后,未来将在多大的圈子里面流动,基本上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划圈。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第一份工作为你带来的是一种职业习惯的养成。因此,大学生选择工作的时候,不能抱着暂时养活自己的心态,也不能说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业,也不是职业,所以先就业才是根本,冷静,谨慎认真的选择才是根本。

是一个好单位。第一,这个工作是不是有助于你拓宽你的知识结构,比如你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到很多自己所不具备的知识;第二,这个工作是不是能够带给你某个细分的职业技能,这个职业技能你本身不具备或者你并没有实践经验,但是通过工作你可以让你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专业人员;第三,这个单位是不是有助于形成你的思维,包括你看问题的视角,看社会的视角,看世界的视角,而这些视角可能给你带来新的价值。第四,是不是在这个单位你可以获得社会资源,或者提升你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广泛的结交朋友,认识专家,或者是提升自己的社会资本。如果一个单位四个价值都不能带来,那么这样的单位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职业问题。

第一阶段,非常“高调”,估价过高;第二阶段,非常“低调”,碰壁之后就开始变得不自信,然后就开始降低期望,或者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值钱,甚至洗碗都觉得可以尝试了;第三阶段,开始“跑调”,在接连碰壁之后,大学生就乱了阵脚,于是就失去了方向。当然,社会很多说法也会导致大学生很难适从,比如,认为大学生一定要做白领才好,北大才子卖肉了,博士去当村长就觉得不划算了,但是这些人不是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好吗?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我们不能去阻止每个人都当领袖的欲望,但是大学生还是要清醒的认识一点,职业是不分贵贱的,既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也不要就碰几次壁就失去自我了。“心态决定一切”,这是职业人生存的关键法则。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1)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三)明确选择方向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认识,我们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即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方向的选择应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即选择自己所爱的原则(你必须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是热爱的,从内心自发地认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择己所长的原则(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注意千万别当职业的外行),择世所需的原则(所选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保障)和择己所利的原则(应该本着“利己、利他、利社会”的原则,选择对自己合适、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有的毕业生存在过分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功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后果肯定不会理想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故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首先你不要过多地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而是应该把最能发挥你个人优势的职业作为首选,因为,你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钱是可以慢慢积累的;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而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大学生必须知道求职自我定位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个人的特点将问题解决,这才能使大学生求职择业之路走得更顺畅。而自我定位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自己认知不清,定位不准确。大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擅长什么,看好什么行业和领域,什么行业会有更多的机会,通过了解知道自己在企业中能做什么,再将自己推销给适合自己的企业。第二,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怎样判断一个工作机会好不好。从多方面看,这个工作是不是有助于你拓宽你的知识结构;这个工作是不是能够带给你某个细分的职业技能;这个工作是不是有助于形成你的思维;你是不是在单位可以获得社会资源等。从以上的因素考虑,你可以判定什么的职业是适合自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第三,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没有信心。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的困难,我们要锻炼自己增强信心,面对困难时要有信心,确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择业前夕要搞好定位,必须要有正常的心理和正确的态度,要客观、冷静、要自信而不盲目,不怕挫折、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随时调整方向。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初步选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并开始付诸行动。择业过程中的碰撞,可以而且应当逐步细化和明朗。特别在择业初期,多方向、多层次投递材料是允许的,但应及时总结反馈信息、调整定位和择业方向。切忌孤注一掷、“一条道走到底”或“这山望着那山高”、优柔寡断这两种极端。

大学就业难,宏观上的原因当然是僧多粥少,可微观上是目前的我们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地转变就业观念,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充分认识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就业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求职目标,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总之,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个人理想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身实际,适合于自身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个人要随时注意修订职业目标,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社会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再次感谢崔老师将近两个月以来对我们关于就业方面的指导与教育!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九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还有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独特意义。因此,对就业指导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育,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机构及队伍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要求就业者传递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广义的就业指导包括给要求就业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如何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心理、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具有一些独特意义。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有直接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作用外,对社会、学校、学生还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充分认识这些作用,能够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1、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人怕入错行。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成才的职业,是青年学生人生关键的一步。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工作上的,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能力相符、专业相适、优势一致,人就能热爱工作,容易出成果,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如果职业选择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发展,处理不好,还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

高职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容易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好高骛远,或只顾眼前利益,或胆怯焦急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就业指导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等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择业素质,更能使学生得到关于对自身、对社会、对职业等各方面问题的正确、成熟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在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一项针对毕业生所做的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调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反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实践工作使其纠正了在择业、对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偏颇,促使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2、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就业指导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它可以使学校了解社会,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从而使学校及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尤其是本地区经济结构的组成与调整,对人才数量、质量、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这样学校在培养人才上更有针对性。同时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到调整专业结构,对接社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锻炼职业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这些无疑将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另外,就业指导综合分析现代企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包括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这对学校制定新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报告,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把就业前景好的汽车修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做大做强,扩大招生数量。同时,根据就业市场需要新开设了市场营销、导游等专业,其招生情况火热。此外,把一些近年学生就业情况不太理想的专业缩减招生或暂停招生。另外,学校还根据就业指导工作中搜集到的人才市场信息中所反映对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例如,全校性增设礼仪课程,文秘专业增设汽车驾驶课程等,使学校不断获得新的增长点,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就业工作是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就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虽然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就业指导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有些学校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按时授课。《就业指导》、《择业宝典》、《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设计》等几十种教材纷纷涌现。但仅限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择业技巧、如何应对面试等,系统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师从讲授理论出发,学生接受理论为止,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的问题,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

就业指导不应是纸上谈兵,而更应该是实战演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另一方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多彩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通过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实习,到人才市场亲身体验和在校内举行用人洽谈会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进行。诸如,通过课堂讲授和讲座来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类学科中渗透;通过社会、企业、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人才中心、劳务市场等机构,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且也是就业指导最生动的课堂;学生到企业、工厂实习,也是就业指导的有效形式。上述这些途径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学生就业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就业指导,教学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去适应社会组织的要求与挑选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较少有创业教育的观念。创业并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适合高职生创业的领域很多很多。只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一样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以前的就业指导普遍存在忽视创业教育现象,导致全体学生千军万马拥挤在择业的独木桥上,而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对身为高职生进行创业缺乏信心,在创业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创业教育。其实,就业与创业是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创业本身也是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自身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和指导实践中不能只顾学生的眼前利益,盯着现有岗位,还要从创业这个高起点上想问题、谋发展。注重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方面施加影响,可以使学生改变被动侯选的择业思路,主动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更好的就业。当然,本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故事,更是培养学生创业观念的良好素材。

3、机构及队伍不够健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有所改动,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开展此项工作。但各学校独立设置机构的还不多,其职能隶属学生处、教务处、德育教研室、招生办等部门,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而独立设置就业工作机构,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个机构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一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挂帅,队伍应由专、兼职教师组成,还应吸收企业、用人单位的主管及家长代表参加。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自从2007年初设立独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以来,就业信息搜集、就业培训、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就业指导中心除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论指导,更采取信息发布会、供需见面会、就业洽谈会等各种有效措施对外宣传、介绍、推荐人才,推进就业基地建设等就业指导工作新项目。可见,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是保证此项工作更好开展的重要方面。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

在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项课程就是职业指导课,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职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形成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一种思想教育,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教育,总体而言,都是在影响着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首先,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效的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自身和医学职业的前景分析,让他们对医学职业的国家、政府政策和医学就业状况、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通过职业指导,使医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自身的工作责任,使他们认真审视自己本身的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结合自己的能力去肩负起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托。在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本身的客观认识。医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咨询的方式,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也使自己摆脱本身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顺利就业。

职业指导人员通过素质测评可以得出一个人在素质各方面指标上的高低,可以知道一个人优势与劣势,有助于将个人特点与特定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就业的大方向,但是,大多数学生刚进校懵懵懂懂,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就业指导能帮助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定位。搞好就业指导,引导医学生遵循职业选择原则,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指导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每个教师的工作环节中,在课堂上,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每个学生。职业指导可以无处不在,从大一到大五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几点。

(1)职业指导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作为衡量医学生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体现,是每个医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患者及家属时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在校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培养一定的内在人文素养。从古至今,医生这个职业与之相对应的形容词一直都是高尚、仁爱等温暖的字眼。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医疗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却是不断增多的医闹事件,使得社会对医疗行业和医生的道德问题产生了质疑。究其原因,除了看病贵、患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没能正确处理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医者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理解和沟通。业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在医学教育中存在重技能、重知识而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质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用于行。[4]高校的职业指导通过分析和发现这些问题,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初就懂得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高质量的就业评定不仅仅只是实现就业这一个方面,并且还要看就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状况及社会的评价。

(2)职业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现代的职业市场发展情势来看,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再只是专业成绩好或是专业素质强,他们更希望求职的大学生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的能力,还要求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通过职业指导,学生能够对自己所面临的职业市场需求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欠缺的方面进行重点训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包含了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这一内容。另外,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心每年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求职、面试、实践工作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教师的职业指导中寻求答案。通过对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及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对自己在求职择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意识的去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缺点和不足,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的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更好的实现高质量就业。

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部门通过与各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往来,对社会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变化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尤其是掌握了用人单位最新的招聘信息。因此,职业指导部门能够充当学校、学生和医疗单位之间的桥梁,学校和用人单位深度交流,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医院的要求,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医院招到合适的医生。另外,医学院校通过与多家医院建立起合作,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供学生应聘,不但帮助医院提高了招聘效率,招到合用的人才,而且学校实现了高就业率,也提高了就业质量。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一

当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行业准入制度的限制等因素决定了其传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加之近几年来,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医学生毕业是选择事业单位还是选择创业,是本科毕业就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追求学术的上进以后再就业等问题是医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将针对我国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业方向与指导等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医生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医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困境已引起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学校也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遗憾的是,医学生的`就业困境至今难见逆转之势。

(一)医学人才市场需求相对过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目前,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在校的本专科医学生已多达170余万,其增长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每年30多万的医学生走出校门,而卫生机构录用医药卫生毕业生人数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医学生总量已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学制比较混乱,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医学院校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培养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出现了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过多;新增医学专业大肆向人文社科类侵入,法律、文史专业盲目扩招,有的举办外语系,有的举办信息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在校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最后学生走入社会,竞争力必然处于弱势。

(三)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从统包统分转向了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已经走了20多年历程,但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还远远没有跟上就业形势的发展。首先,一些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就业服务的投入不足或者资金迟迟不到位,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就业服务的固定经费;其次,就业指导人员缺编,受条件限制,就业指导老师常常缺编,他们待遇不高,也很少有培训机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多年来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医学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很多学生把大城市、大医院、高薪、铁饭碗作为择业标准,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主要面向医疗单位的临床岗位,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容易接受。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对蓬勃兴起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不敏感,“高不成低不就”,结果造成部分毕业生迟迟不能就业。

(一)考研。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人次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升学深造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更好途径。所以继续考研也是学生个人继续追求学术上进的一条最直接的途径,考上了研究生以后相对与本科生而言,就业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

(二)出国进修。

国外医疗行业备受国内同行羡慕,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生工资高受尊重,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或者家里经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欧美和日本医疗水平都很高,出国进修的学生可以将其作为首选,不过在出国进修前要评估各国的政策和学术水平,如美国将要进行医改,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

(三)考医学专业方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不会受到外围经济环境的影响,无太多的收入风险,且公务员的福利保障比较全面,社会地位较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金饭碗,这当然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

(四)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就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卫生事业更是首当其冲,国家对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推出执行,对加强医疗卫生中各项事业的细化管理、法律监督等都需要一支懂医疗会管理的队伍。

医学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表现,只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就能使广大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二

1.通过职业指导促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项课程就是职业指导课,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职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形成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一种思想教育,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教育,总体而言,都是在影响着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首先,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效的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自身和医学职业的前景分析,让他们对医学职业的国家、政府政策和医学就业状况、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通过职业指导,使医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自身的工作责任,使他们认真审视自己本身的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结合自己的能力去肩负起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托。在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本身的客观认识。医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咨询的方式,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也使自己摆脱本身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顺利就业。

2.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医学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或工作方向。

职业指导人员通过素质测评可以得出一个人在素质各方面指标上的高低,可以知道一个人优势与劣势,有助于将个人特点与特定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就业的大方向,但是,大多数学生刚进校懵懵懂懂,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就业指导能帮助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定位。搞好就业指导,引导医学生遵循职业选择原则,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职业指导能够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职业指导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每个教师的工作环节中,在课堂上,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每个学生。职业指导可以无处不在,从大一到大五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几点。

(1)职业指导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作为衡量医学生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体现,是每个医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患者及家属时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在校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培养一定的内在人文素养。从古至今,医生这个职业与之相对应的形容词一直都是高尚、仁爱等温暖的字眼。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医疗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却是不断增多的医闹事件,使得社会对医疗行业和医生的道德问题产生了质疑。究其原因,除了看病贵、患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没能正确处理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医者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理解和沟通。业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在医学教育中存在重技能、重知识而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质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用于行。[4]高校的职业指导通过分析和发现这些问题,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初就懂得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高质量的就业评定不仅仅只是实现就业这一个方面,并且还要看就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状况及社会的评价。

(2)职业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现代的职业市场发展情势来看,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再只是专业成绩好或是专业素质强,他们更希望求职的大学生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的能力,还要求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通过职业指导,学生能够对自己所面临的职业市场需求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欠缺的方面进行重点训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包含了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这一内容。另外,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心每年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求职、面试、实践工作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教师的职业指导中寻求答案。通过对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及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对自己在求职择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意识的去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缺点和不足,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的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更好的实现高质量就业。

4.职业指导为学生和用人单位间搭起桥梁,学校和医疗单位深度融合,也能够及时的为医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

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部门通过与各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往来,对社会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变化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尤其是掌握了用人单位最新的招聘信息。因此,职业指导部门能够充当学校、学生和医疗单位之间的桥梁,学校和用人单位深度交流,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医院的要求,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医院招到合适的医生。另外,医学院校通过与多家医院建立起合作,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供学生应聘,不但帮助医院提高了招聘效率,招到合用的人才,而且学校实现了高就业率,也提高了就业质量。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三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不断深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进,现在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预备求职。

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

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萌动的、安闲状态的求职期看,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县和乡的基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公道配置。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各部分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分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就是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解决求职对象和应聘规则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目前,终身性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把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的时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完成就业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并预祝他们走向成功。

范文二。

通过这四周就业就业指导课的学习,在这很短的时间里,了解到老师都专业又较多地联系实际,使我从这门课程中学到好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确实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大专学校的在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但后来利用课余时间到新英思广告公司进行了专业的、系统的、全面的软件培训后,自己在技能上提升很多很多,在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就业部组织的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大专生求职,实际就是求职信息传播,就是中专生通过书信、上网、登门或引荐等渠道,向可能的聘用单位,表达欲求任职的意愿。我们大专生成功求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我定位是关键。

一般而言,影响毕业生自我定位有如下因素:其一是职业定位模糊。由于是初次择业,多自考毕业生大都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认真想一想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也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其二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价自己,自我定位过高——工资看外企、职位看白领、单位看名气、环境看气派,因此总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到最后反而“嫁不出去”。其三是社会因素的干扰。—些毕业生往往受亲朋好友的影响较大,自己明明已看好某个职位,该职业也较符合自己的综合能力,可周围的亲友一有反对之声,自己就开始动摇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职位竞争的不公平、操作的不规范现象,也常常使自考毕业生感到很迷茫,找不准位置,看不清方向。其四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些毕业生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革,在职业定位时往往为心理因素左右,因此很准做出理性的选择,在择业中或盲目从众,或消极逆反;不是过于自尊,就是过于自卑,凡此种种,都会对自考毕业生顺利就业形成巨大的障碍。

因此,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另外,毕业生还要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如果自己和用人单位彼此都很满意,就应该早做决断。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再者,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自考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未来生活的种种挑战。

二、准确把握自身优势。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三类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却常常处于劣势。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其抱有偏见,甚至明确宣布“只要211工程学校”,从而给广大“三流学生”择业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事实上,无论专业知识积累还是动手能力,我们往往都名校生毫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比其还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五

当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行业准入制度的限制等因素决定了其传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加之近几年来,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医学生毕业是选择事业单位还是选择创业,是本科毕业就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追求学术的上进以后再就业等问题是医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将针对我国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业方向与指导等进行分析。

一、医学生就业问题概述。

长期以来,医生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医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困境已引起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学校也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遗憾的是,医学生的就业困境至今难见逆转之势。

二、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一)医学人才市场需求相对过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目前,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在校的本专科医学生已多达170余万,其增长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每年30多万的医学生走出校门,而卫生机构录用医药卫生毕业生人数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医学生总量已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学制比较混乱,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医学院校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培养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出现了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过多;新增医学专业大肆向人文社科类侵入,法律、文史专业盲目扩招,有的举办外语系,有的举办信息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在校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最后学生走入社会,竞争力必然处于弱势。

(三)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从统包统分转向了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已经走了20多年历程,但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还远远没有跟上就业形势的发展。首先,一些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就业服务的投入不足或者资金迟迟不到位,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就业服务的固定经费;其次,就业指导人员缺编,受条件限制,就业指导老师常常缺编,他们待遇不高,也很少有培训机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四)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多年来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医学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很多学生把大城市、大医院、高薪、铁饭碗作为择业标准,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主要面向医疗单位的临床岗位,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容易接受。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对蓬勃兴起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不敏感,“高不成低不就”,结果造成部分毕业生迟迟不能就业。

(一)考研。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人次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升学深造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更好途径。所以继续考研也是学生个人继续追求学术上进的一条最直接的途径,考上了研究生以后相对与本科生而言,就业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

(二)出国进修。

国外医疗行业备受国内同行羡慕,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生工资高受尊重,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或者家里经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欧美和日本医疗水平都很高,出国进修的学生可以将其作为首选,不过在出国进修前要评估各国的政策和学术水平,如美国将要进行医改,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

(三)考医学专业方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不会受到外围经济环境的影响,无太多的收入风险,且公务员的福利保障比较全面,社会地位较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金饭碗,这当然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

(四)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就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卫生事业更是首当其冲,国家对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推出执行,对加强医疗卫生中各项事业的细化管理、法律监督等都需要一支懂医疗会管理的队伍。

四、小结。

医学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表现,只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就能使广大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六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对就业难以及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重点提出高校教育中应将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探索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互贯穿和渗透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因此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就业方面,“先就业后择业”的传统理念导致当今大学毕业生对待工作的稳定性不足、忠诚度不高、职业化程度较差;在德育方面,大学生往往会忽视理论知识以及理论修养,在人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德育现实缺失的原因,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内容,并在就业指导中切实加强德育教育,这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1)大学生品行不正。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之后,整个社会逐渐出现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正因受到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在价值观上常常出现很多烦恼和困惑。许多学生因受到社会的现实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的心理,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怀疑,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上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至于很多学生对待学习有种敷衍事的态度,上课不认真、逃课、考试作弊、补考、重修的现象比较严重。

(2)就业诚信缺失。在求职就业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虚荣心较强,急于求成,可能会编造和使用虚假的就业信息,以吸引就业单位的关注,提高求职成功率。而在就业过程中,随意单方面违约、跳槽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下,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不重视第一份职业,仅仅视其为积累工作经验的锻炼机会,没有下定决心和毅力做好第一份工作,因此这类毕业生当薪资及上升空间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感觉得到锻炼、掌握技术之后,一般都会跳槽寻找下一份工作,工作不稳定性极大加强。

(1)就业指导观念及模式的陈旧.在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就业政策指导、招聘信息传递、职场面试技巧等内容的讲授,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重视。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是以学校就业工作机构为主体,通过收集并汇总各类就业信息,以消息发布的形式直接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而对于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业心理以及思想品德的解比较少。

(2)就业指导工作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就业办公室和辅导员及分管领导完成,负责就业指导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学生工作任务较多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不能给予毕业生及时、充分的就业指导。

(3)就业指导内容及信息渠道单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没有形成系统化,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常用的就业技巧等方面,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更多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训练计划,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就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网络、广告和招聘会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对就业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因而常会错过很好的工作机会,这些都制约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高等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准,在道德层面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在精神层面上重视做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对强化就业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解和分析可知,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已不仅看重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思想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高校中德育教育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亲和力、丰富的创造力。

(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通过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合理地实行生涯规划。

2.德育教育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德育教育缺失原因进行剖析,我们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效果的重要性。通过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期间通过就业指导广泛地调动学生对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德育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贯穿德育工作。

(1)就业指导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就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就业指导教学与实践,在日常教学、科研、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中不断渗透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德育工作中贯穿就业指导工作,这既能在日常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目的,使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不仅局限就业,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将大学生职业道德、民主法制、爱国主义和文明诚信等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职业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端正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组织协调能力。把就业理念、技巧、信息等就业工作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人生态度和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

(3)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使学生学会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择业心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现实,增强其抵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就业。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既可以改善德育课程的教学与现实脱节的矛盾,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受到当今社会风气及就业导向的影响,部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不端正的就业思想及就业观念。在错误的就业观的影响下,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因此德育教育应在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聘用综合素质较强的毕业生,因此德育教育应该通过实践、讲授、模拟等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其学习、动手、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进行强化培养,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结合专业特点,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评价对于大学生就业都是有阻碍的。过于自信、盲目乐观或者过于自卑、消极应对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德育教育过程中,就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去引导学生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综合评价自己,准确地自我定位。

(4)加强诚信和法律教育。针对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造假、违约,甚至可能违法的现象。在高校里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校外专家讲座、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的个人诚信意识;并加强对《法律法规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解相关法律法规,遵纪守法,自觉约束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同时通过学习《劳动法》《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正当权益,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毕业生对待就业的盲目性。

[2]王蔚,孔雷.论德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结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七

摘要:

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是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但对自身的就业问题常常懵懵懂懂。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职业规划;就业能力;心理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校迅速扩招和我国当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供求不匹配而造成的结构性供求矛盾,即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的经济形势更是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我也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因为提前了解了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我在暑假和刚开学的时间做了很多准备,如提前从网上、往届毕业生处搜集了很多简历作为自己制作简历的模版,观看面试过程的视频等。但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充满坎坷。但我最终还是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回首往昔,我将我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总结。

1.及时转换自我角色。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我在求职过程中有数次面试仍然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去参加面试,结果铩羽而归。

2.确定自己的求职要求。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在毕业季到来时,对自己求职的要求没有充分的认识。我曾经问过很多同学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一个满意答案的人寥寥无几。我也曾经对这样一个问题毫无头绪。那时的我每天去看招聘会,逢会必到,每到必投简历。但那时可以说是我求职过程中最为黑暗的时间,屡屡被拒,也有数个面试机会,但都没有成功。好在我及时反省,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求职要求。很快就签到了一个令我满意的单位。

3.提升职业品质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

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4.提升求职针对性。

一开始我在求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针对性的问题,总是以相同的简历,相同的自述去面对不同的单位,但效果并不好。然后我开始转变思路,针对不同的单位,对简历进行相应的修改,面试时也及时调整自己的答案。如应对矿山类企业,我会告诉他们我父亲是在矿山工作的,自己对矿山有充足的了解,应对建筑类企业,我会着重介绍自己在建筑公司实习的内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5.调整求职心理。

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然而,生源地的差距、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满意工作。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八

当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行业准入制度的限制等因素决定了其传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加之近几年来,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医学生毕业是选择事业单位还是选择创业,是本科毕业就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追求学术的上进以后再就业等问题是医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将针对我国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业方向与指导等进行分析。

一、医学生就业问题概述。

长期以来,医生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医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困境已引起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学校也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遗憾的是,医学生的就业困境至今难见逆转之势。

二、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一)医学人才市场需求相对过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目前,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在校的本专科医学生已多达170余万,其增长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每年30多万的医学生走出校门,而卫生机构录用医药卫生毕业生人数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医学生总量已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学制比较混乱,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医学院校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培养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出现了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过多;新增医学专业大肆向人文社科类侵入,法律、文史专业盲目扩招,有的举办外语系,有的举办信息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在校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最后学生走入社会,竞争力必然处于弱势。

(三)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从统包统分转向了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已经走了20多年历程,但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还远远没有跟上就业形势的发展。首先,一些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就业服务的投入不足或者资金迟迟不到位,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就业服务的固定经费;其次,就业指导人员缺编,受条件限制,就业指导老师常常缺编,他们待遇不高,也很少有培训机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四)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多年来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医学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很多学生把大城市、大医院、高薪、铁饭碗作为择业标准,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主要面向医疗单位的临床岗位,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容易接受。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对蓬勃兴起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不敏感,“高不成低不就”,结果造成部分毕业生迟迟不能就业。

(一)考研。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人次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升学深造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更好途径。所以继续考研也是学生个人继续追求学术上进的一条最直接的途径,考上了研究生以后相对与本科生而言,就业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

(二)出国进修。

国外医疗行业备受国内同行羡慕,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生工资高受尊重,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或者家里经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欧美和日本医疗水平都很高,出国进修的学生可以将其作为首选,不过在出国进修前要评估各国的政策和学术水平,如美国将要进行医改,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

(三)考医学专业方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不会受到外围经济环境的影响,无太多的收入风险,且公务员的福利保障比较全面,社会地位较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金饭碗,这当然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

(四)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就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卫生事业更是首当其冲,国家对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推出执行,对加强医疗卫生中各项事业的细化管理、法律监督等都需要一支懂医疗会管理的队伍。

四、小结。

医学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表现,只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就能使广大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十九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二十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案。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现状对策。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努力变挑战为机遇.走好自己未来的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自身能力问题。

首先,大学校园里,真正抓紧时间与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不多,玩物丧志的学生不少。一部分学生荒废了学业,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高,没有一技之长,面临上岗时便会出现不能“上手”的情况。另外,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是一方面,大学四年认真学习的专业知识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岗位,面临跨行业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之一。

其次,大学生往往工作经验不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大学毕业后,实践经验不足,工作过程中感觉发展前景渺茫,一些职位需求能力难度高,自己无法胜任。

1.2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心态问题。

面对就业现实,很多大学生缺乏勇敢面对严峻现实的勇气。大部分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悲观,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良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这种悲观的就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高不成,低不就”是目前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认为自己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实现盈余。在市场模式下.很多大学毕业生盲目跟潮,就业比较倾向于发达的大城市.他们希望能找到专业对口.有发展前景.工资待遇又好的工作。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大学生不愿意接受工资低于期望值的工作,更加不能接受没有前途发展的职业,这必然导致了择业的困难。

2、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学校的教育进度往往落后于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最近几年职业需求比较高的专业往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如果教育只是跟着社会发展热点走,那么教育将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育系统对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反应不够灵敏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能够达到有效的配置。

2.2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2.3高校扩招使毕业生供大于求。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一种必然。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社会问题。

3.1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困难,裁减冗员。

在整体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情况下,企业自身运转出现问题,失业率高,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在金融危机浪潮中尚不能坚持,对于一名涉世不深专业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相对于待业人数来说就业岗位数就是杯水车薪了。

3.2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出现地区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3.3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相关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社会环境如何是客观现实,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与其抱怨各种条件的苛刻与不公平,不如下定决定艰苦奋斗。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正视现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也是十分必要的。要锻炼自身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2、高校进行相关改革。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的能力。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始终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帮助每个同学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择业能力,并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其次,建立学校推荐就业,学校相关的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来校招聘,推荐毕业生参加专业实习。

3、政府部门履行相关职责。

3.1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3.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3.3建立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旭.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教育与职业.20xx(6)。

[2]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大全(21篇)篇二十一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相关范文推荐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实用14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课程标准,制定的一种教学指导方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教学计划案例,了解一下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安

    家长会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稿(汇总15篇)

    家长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接下来,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成功组织家长会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租赁住宅合同协议书(热门17篇)

    租赁合同可以涵盖各种物品或场所,如房屋、车辆、设备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租赁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邮

    读庄子的心得体会(实用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智慧和体验,可以为我们的未来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这些范文是作者多年学习和工作的心得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运动会工作总结稿(精选24篇)

    月工作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做出合理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

    家访心得体会评比(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努力的一种记录和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经验和感悟,值得大家深思。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感悟大学生(优秀13篇)

    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与大家分享并给出解决方案。来大学的第一个假期就有近一个多月的时间,

    景区营销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20篇)

    年终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评估,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了解团队的整体表现。请大家参考以下的年终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根据镇政府工作安排,针对负责__

    孕妇离婚协议书标准版(专业20篇)

    离婚协议的内容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进行协商和修改,但需要经过双方同意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变更。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离婚协议范文,对于起草离婚协议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客服竞聘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思路。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