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琉璃最新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汇总8篇)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依据,对于后续论文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报告范文,它涵盖了研究问题、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关键内容。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一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孙”,我也有很多邻居姓“孙”,“孙”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姓“孙”的名人有哪些?“孙”姓的现状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孙”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或者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在网上查询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评定武庚叛乱,封康叔卫封,建立卫国。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历史名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主人叫做孙权,在位24年。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春秋末年孙武利用五行相克的原理写了《孙子兵法》。

现状:

“孙”姓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广泛分布,据2022年统计,全国一共有1848万人姓“孙”,为全国排名12,与第一名的“王”姓相差7500人。

四、研究结论

1、“孙”姓来源于商朝的“姬”姓,距今有较长的历史。

2、姓“孙”的历史名人有很多,例如孙权、孙武、孙中山等。

3、“孙”姓在全球排名第12,与第一名的“王”姓相差7500人。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二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华最古老的风姓,再到上古八大姓,姓氏文化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延续了下来。经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我们所使用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据记载,中国目前拥有姓氏5000余个,我们熟知的宋版《百家姓》中列出的,不过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姓氏在史书中没有记载。

最早可追溯于商朝国君武丁

得姓始祖

武丁,子姓,名昭。商朝国君,军事统帅。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在位59年而卒,祀为高宗。

具体来说,关于武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七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武姓出自姬姓。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他的儿子宜臼被其他诸侯拥戴为王,这就是东周,而宜臼就是历史上的周平王。当时,由于周平王的手掌上有一个“武”字形状的纹路,所以后来他的子孙就以武为姓氏,他也被称为武姓的始祖。第二种说法武姓以国名为姓。根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记载,夏朝时的大臣武罗被封地为武罗国,后来武罗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国名武为氏。第三种说法武姓以祖字或谥号为氏。其一是商王武丁的后世子孙,以祖上武丁之名为姓氏,这种说法记载在《武班碑》中;其二是春秋时宋武公的后世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这种说法记载在《风俗通义》中。、第四种说法武姓以邑名为氏。根据《风俗通义》记载,汉朝有一个叫王梁的人,他的封地在今河北省的武强县,他的后世子孙因封地在“武强”而以武为姓氏。第五种说法武姓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这种复姓主要有两种,即武安氏和武疆氏。第六种说法武姓出自其他源流,例如被皇家赐姓为武。第七种说法武姓出自少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的。例如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后世子孙有直接单姓武的;鄂温克族中吴立西氏的汉姓就为武;此外,京、彝、蒙等族的汉姓也有姓武的。

武姓历史名人及现代名人

武训武氏家训

(一)爱国守法,诚信做人;厚德传家,敦亲睦邻。

(二)德行立命,善行立身;孝敬高堂,跪乳知恩。

(三)父慈子孝,婆善媳恭;夫妻如宾,家和为本。

(四)长幼有序,躬行己分;兄弟情深,子孙相亲。

(五)胸怀远志,书中有金;勤学不辍,敢攀高岑。

(六)重道守义,矜若济贫;施善积德,佑而厚昆。

(七)抑奢禁赌,拒毒戒淫;积谷防饥,惟劳惟勤。

(八)操行忠厚,交友择仁;三省宜勉,四知惟真。

(九)宗祠之重,昭穆所分;晓我宗支,奉祀先尊。

(十)承吾祖德,励我后人;与时俱进,永昌族运。

武姓源于河南,安阳、商丘、洛阳等地。武则天父亲因功晋封周国公,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使武姓成为中华著名姓氏之一。

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0位,新《百家姓》和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95位,约有22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0。18%。武姓在越南亦有分布,约占越南总人口的3。8%。武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中一支就源自于内蒙古,所以内蒙中部以及山西北部占比最高。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三

一、问题提出

因为我姓孟,所以很想了解一下孟姓

二、研究方法

网上收集

三、资料整理

孟姓的起源,孟姓的来源

姓氏:孟

拼音:meng

历史:孟姓在台湾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在大陆,孟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孟姓最早的起源有三:一、春秋时期,鲁国庄公的庶兄,鲁恒公之子庆父,在鲁恒公时被分封,称仲孙氏,后来,鲁国内乱,庆父连弑鲁国国君子般和鲁缗公两位国君,当时民间有[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说法。后来仲孙庆父出逃到莒国,改称孟孙氏,后被押送回鲁国,途中自知罪孽深重而自杀,庆父死后,他的长子公孙敖携带他的尸体回到鲁国,继承爵位,仍然称孟孙氏,数年后,其后代又简化“孟孙”姓为“孟”姓。二、春秋时期,卫国灵公有位庶兄絷,字公孟,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字中的“孟”为姓。三、另有记载说,卫国国君襄公的儿子叫公孟,他的子孙以“公孟”为姓氏,后来,孟姓还可能来源于古代南中的少数民族,如三国时期有南中少数民族领袖孟获。孟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昌平,武威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孟姓世称昌平望,武威望。姓纂:鲁有孟孙氏,鲁桓公子庆父之后,以孟为氏。孟氏参照孔氏做法,也使用全国一致的辈序谱(昭穆):星、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孟字的字形演变:

孟氏名人有亚圣孟子,事母至孝“哭竹生笋”的孟宗,著名诗人孟浩然,名将孟珙,孟浩然、孟云卿、孟郊、孟知祥、孟昶、孟称舜、孟善等等。

历史名人:哲学家孟子

孟轲,人名,即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姓现状

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多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辽宁、山西、黑龙江,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2l%。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两大块孟姓聚集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

孟字草书

四、研究结论

一、传说“孟”姓起源有三

1、春秋时期,鲁国庄公的庶兄鲁恒公之子庆父,庆父连弑鲁国国君,自知罪孽深重,将自己改称孟孙氏,其后代又简化孟孙姓为孟姓。

2、春秋时期卫国灵公有位庶兄絷,字公孟,他的后代子孙以他字中的孟为姓。

3、另有记载说卫国国君襄公的儿子叫公孟,他的子孙以公孟为姓,后来简化为孟姓。

二、历史上“孟”姓名人辈出。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孟子。少数民族领袖孟获。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因此,孟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昌平。

三、据统计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7%。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四

你姓什么,我姓“章”,哦,弓长“张”,“我们500年前是一家。”不不不,我是立早“章”,于是我们调查了一下。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章姓的来源和名人故事。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的内容

书籍,报刊章姓的来源黄帝轩辕氏,据民间相传,他总共有25个儿子,其中12个以德为姓,以后不计其数的不同姓氏,正是从最初的这12个“基本”姓氏所分出。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此等十个姓。

教科书,书籍,报刊历史上章姓名人章韅,章邯,章平,章巖

上网章姓人口大约有150万

外公讲述章姓族谱在慈溪有几千卷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有关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源出姜姓说。

出自姜姓,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姓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赐封姜太公于齐地,建立齐国。鄣国被姜太公收为附庸国。后姜太公将齐国留封给嫡子,而将鄣国分封给庶子。到了姜虎时,被正式封于鄣国,鄣国被齐国灭亡。姜虎辗转数年,遂定居于武都,于鄣字去邑为章。

2、源出任姓说。

出自任姓,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任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黄帝最小儿子与禺阳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据史籍《左传》记载,任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任姓。在任姓之后,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祝氏这十个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姓养子,遂姓章。

3、源于满族,出自金、元、明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记载,金国时期,有古老的章罗海西女真章罗部,原居今黑龙江齐齐哈尔西南七十公里处一带地区,后其首领章罗谒兰冬在宋宁宗赵扩嘉定九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至宁三年,公元1216年)为积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贵德),遂率其部迁至青海地区。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章氏,为女真民族较早即采用汉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anggiyahala,世居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章佳(今辽宁新宾章京河流域)、宜汉阿拉()、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尹氏、车氏、英氏、宁氏等。

满族章齐氏,满语为jangcihala,汉义“毡衣”,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

满族彰锦氏,亦称张锦氏、张金氏、彰锦氏,满语为jangginhala,汉义“将军”,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费雅朗阿(今辽宁新宾)、穆溪(今辽宁新宾木奇镇)、长白山、沈阳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章氏、张氏。

5、源于土家族,出自元、明时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改为章仇姓

雍王章邯为汉所并,子孙皆姓章仇。

2、改为卢姓

隋炀帝对章仇太翼说: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赐姓卢氏。

3、改为庄姓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庄姓,先祖章姓。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避朱元璋之讳,改章姓为庄姓。

迁徙分布

公元前664年,鄣国被齐国灭亡,章姓始散居齐地,西汉初,有秦将章邯、章平兄弟,其后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赣,匈奴单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汉者章尼,东汉时有扬州人章河,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陕西,南及苏、赣。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太公的后裔,在豫章繁衍成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资料表明,河间(今属河北省)之章姓亦发展迅速,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隋唐之际,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而且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国时,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由于北方动荡,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苏苏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苏镇江,章甫由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徙居真州(今江苏省仪征),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今江苏省镇江),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州。此际,由于章得象、章惇、章鉴入朝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

如今,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15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章氏家训》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是中国十大最有名的家训之一,被中纪委选中并大力宣传。

内容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嫖与赌;

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格言具在,朝夕诵思。

译文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

“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

“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

“盗”、“奸”两字是为居家必防,

“嫖”、“赌”两字是为亡家之路,

“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

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

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喜于铺张,是贫穷的根源;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四、结论

1、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称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2、章姓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姓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献县)、豫章(今江西南昌)等为郡望,以“望居冀赣,源自炎黄”等为堂联。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1)尹字的来源有哪些?

(2)历史上姓尹历史名人有那些?

二、研究方法

1、找身边姓尹的人寻找资料。

2、上网查找资料。

3、在图书馆寻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尹”姓的来源: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来源及其复杂。据考证尹姓分别源自少昊,西周作册尹佚,官名兮甲,少数民族汉化。

1、源于少昊,殷封尹城。

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唐代张九龄所撰谱牒《姓源韵谱》记载:少昊的儿子殷,执掌工正,被册封在尹城,他的后代子孙都以此为氏。

另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

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2、源于西周作册尹佚,官尹始祖。

《清华简》记为“作册逸”,尹佚,也称史佚,曾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

尹佚死后,“作册尹”就成为了西周沿袭商朝所设的王宫内廷史官官僚机构,职责为帮助周天子起草文书,主持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职。西周灭亡后,尹氏获封邑,称“尹邑”(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

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

3、出自兮甲,以官为氏。

据《风俗通义》所载: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担任的官职是内史。西周时内史又称“内史尹”或“作册尹”,简称“尹”,世称兮伯吉甫为“尹吉甫”。

兮伯吉甫死后,嫡子伯封承袭了官职。西周灭亡后,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新安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

4、源流四:出自少数民族汉化。

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历史上姓“尹”的名人:1、尹继伦,开封浚仪人。宋初为殿直,先后参加攻灭南汉、南唐、北汉等战,升至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二年(989)七月,辽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精骑数万南袭,企图拦劫宋护粮军,他率千人巡边,辽军置之不顾,继续前进。

他乘休哥不备,命士卒趁夜悄随其后,次日拂晓,进至唐河、徐河(今河北徐水西南)间,乘辽军早饭,袭击休哥驻地,杀其大将一人。休哥受伤,乘马先遁,余众溃散,死伤甚众。以功升长州团练使。因其面黑,辽军每每相戒当避“黑面大王”。

至道二年,太宗命他为灵、庆兵马副都部署,率军攻西夏,至庆州(今甘肃庆阳),病卒。

2、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

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授正平主簿,迁河南户曹,选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贬经略判官。后期,迁右司谏、渭州知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因事再贬均州酒税。

庆历七年,去世,私谥河南先生。提倡古文运动,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传于世。

尹洙论文,尊崇孟子、韩愈;他说,为文章,当“务求古之道”。欧阳修谓“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随”,范仲淹亦称“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

然尹洙所作多章奏记序,一般质朴无文,成就不高。尹洙虽尊崇韩愈,却不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说李君“乐于佛氏之说”,“非取其所谓报施因果,乐其博爱而已”。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二卷等传世。

3、尹焞[宋](1071年()—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洛(今河南洛阳)人。靖康(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初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八年(一一三八)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工书,尝手书欧阳文忠公(修)所作三志,足以传世。朱熹得和靖先生帖于祈君之子真卿,淳熙庚子刻之白鹿洞书院。

四、研究结论

尹姓在当今已经是姓氏排行榜第91名大姓,人口较多约是全国汉族人的100%0。19,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古时候姓尹的人,小部分都是一些有实力的人。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小时候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姓,而不都是一个姓呢?为什么我姓孙,而别人姓王姓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调查了一下关于孙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上网查找资料。

询问长辈。

与同学讨论。

查阅书籍和报刊。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来源:

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历史人物:

孙中山,原名孙文,中国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客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孙思邈,寿命最长的孙姓名人。隋唐时医药学家。少年时立志学医,钻研了古代的医书和其他书籍,成为医道很深的医药学家。孙继先,最年轻的孙姓名人。1926年出生,1947年牺牲。历任解放军班长、排长,19岁时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爆破英雄……这些都是姓孙的人。

现状:

孙姓的人口已达1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孙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乡村人口的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

四、研究结论

孙姓源于子,是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子孙避难改姓,遂姓孙氏。

当代孙姓已达到1848万人,是中国第十二大姓。

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些同学姓谢,身边也有些朋友姓谢。“谢”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谢的名人有哪些?现在“谢”姓在我国人口大约有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谢”姓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谢姓历史起源

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个以贤德著称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后来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后,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称为谢氏。

四、谢姓分布现状

当代谢姓的人口已达到864万,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谢姓人口由79万增到864万,增长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谢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厂”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9%。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占省总人口的1。5%。全国的谢姓分布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三方向辐射,谢姓人口逐渐减少,华北和东北地区少见,西北罕见。在近600年期间,谢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琼桂、湘赣闽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东部,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6%,居住了大约60%的谢姓人群。在云贵川大部、重庆南部、陕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黑龙江和内蒙古北端的连接地区,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居住了大约21%的谢姓人群。

五、谢姓的历史名人

1、淡泊名利的谢安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书法家。

他自幼沉敏洒脱,气宇轩昂,虽有才名,但隐居于家乡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纵情山水。直到40多岁,他才应征入仕,后官至司徒。

2、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他幼时被寄养在外人家里,族人名之为“客儿”,世称“谢客”。他祖父是东晋名将、康乐公谢玄,母刘氏是书法家王献之的甥女。谢灵运18岁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其诗大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细致,见解独到,开山水诗之先河。

3、谢混

谢安之孙,晋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保谢安之孙,会稽内史谢琰第三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东晋安帝时为宰相,晋孝武帝司马耀旳乘龙快婿,后被刘裕诛杀。

谢混出身于陈郡谢氏,年轻时颇有美誉,有伟姿容,善写文章,为皇帝悦,后与晋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东晋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袭望蔡县公,任中书令。义熙二年(406年),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义熙四年(408年),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

4、谢升卿

谢升卿(约1195—1273年),南宋宁宗时福建长乐县十九都漳坂乡人,约生于南宋庆元年间(约1195—1200年)。因认安南陈守度为族叔,改名陈日煚(jing)或(陈曰照,陈照),科举中第后当了安南国王的附马,后来当了安南国王,开创了安南历史上的陈氏王朝。

5、谢道韫

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六、结论

1、我国谢姓的历史十分长久,开姓始祖是伯爽。谢姓出自于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申伯是姜后的兄弟,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国。子孙也就以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让谢氏人口从此发展开了,他族的改姓也是谢氏人口发展成第二十四大姓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知道了广东、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谢姓人比较多。谢姓还分布在许多少数民族内,我为姓“谢”的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连少数民族内都有姓“谢”的人而感到自豪。

3、谢姓的历史名人十分多,有东晋宰相谢安,有南朝宋国著名诗人、画家、文学家谢灵运,有南朝齐国诗人谢眺,有东晋名将谢玄,还有魏朝时代农中郎将谢缵。看了这些谢姓的名人,我心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孙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八

我的姓氏是“孙”。可是在班里加上我也只有两个“孙”姓,身边也几乎没有人是“孙”姓。所以我想知道“孙”姓是怎么来的?“孙”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孙”姓在我国是不是很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孙”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上网搜索资料

三、资料整理

“孙”姓的来源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

“孙”姓的历史名人

1、春秋战国时的孙叔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政治家

2、孙阳:(生卒年待考),字伯乐,秦国人。著名相马大师。

3、战无不胜的孙将军,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军事家,被古今中外奉为“兵家之祖”。

4、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孙武后裔,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指挥家,著有《孙膑兵法》。

5、“药王”孙思邈,又号孙真人,唐朝最杰出的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孙”姓的现状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在新版《百家姓》中,“孙”姓排第12。

四、研究结论

1、“孙”姓是多民族改姓。并且“孙”姓人口不算少,只是我身边较少。

2、历史上“孙”姓名人辈出,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十分努力,才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3、新版《百家姓》中,“孙”姓排第12。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生日快乐藏头诗祝福语 生日快乐藏头诗范例(汇总8篇)

    意见建议是人们针对一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提出的个人观点和建议的表达方式,它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以下是一些优秀个人简历的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在编

    最新工会事迹材料(模板16篇)

    范本是指导我们写作思路的好助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对于不同的岗位职责,部门经理有不同的设定和要求。以下是相关岗位职责的范文,仅供参考。工会事迹材料

    高二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1篇)

    行政工作是为了满足机构的需求和目标。下面是一些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供大家参考和了解。高二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一本人教龄已有15年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

    最新教科室工作总结(通用8篇)

    德育工作总结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展示,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教科室工

    2023年公司年度工作汇报(优秀10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及自身在某个领域的专长和经验。岗位职责范文八公司年度工作汇报篇一-----同志们,下午好!旧岁已去,新年已经到来。在

    最新银行实习工作描述(汇总14篇)

    岗位职责应当与员工的能力、经验和兴趣匹配,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个人简历是向他人展示个人经历、能力和成就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得到工作机会或者进一步的学

    2023年少年闰土的读书心得(大全8篇)

    实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心得的参考示范,希望能够对大家

    2023年教育实习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工作心得不仅可以记录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军训心得范文,它们涵盖了个人成长、团队

    社区综治员工作总结(模板19篇)

    党日是党员增进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医院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社区综治员工作

    夜大自我鉴定(精选8篇)

    在社交场合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之一,它可以让他人对我们有初步的了解。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个人简历,它巧妙地展示了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夜大自我鉴定篇一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