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秋风有感想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翰墨读了秋风有感想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读后感(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了秋风有感想篇一

题记:映着夕阳的余光,继续走在那落满秋叶的小路上……

假期中有幸拜读路遥小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荡》,其情其景深深的感染了我。一个周末,独自走在点点夕阳洒在长长的小路上,依稀的苦草似乎也在感谢这自然的恩赐。随风摇曳,摇醒了我的梦。

我是带着一颗失落,彷徨的心走到这儿来的。小路蜿蜒曲折仿佛没有尽头,秋风萧瑟。那苦枝上零落的老树叶犹如只只可怜的老蝴蝶在风中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飘落的秋叶仿佛我又看到了那只风雨之中折翅的蝴蝶,被雨点重重击落,陷进了泥水潭中,不能自拔―那只蝴蝶,就是我。

眼前的秋叶仍不停的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她在为我流泪吗?忽然有一种蓦然的欲望,慢慢的伸出手去,一片秋叶飘落到我的手心,仔细端详,那竟是一片残叶。在那残缺不全的身躯上却清晰的看到了那一道道弯曲的脉络,载着无尽的痛完成了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我看见了,我真的看见那鲜绿的汁液在流动。我更看见了生命力的坚强,生命力的希望。

思维从痛苦中挣扎出来,穿过眼前零落的秋叶,和着风声,渗入远方苍茫的大地。来自那遥远国度的.回音荡在我的耳畔:一阵浪花的扑来,轻舟的结局是淹没;而一次次困难的来临,人生的结局却不一定是失败。咆哮的海洋,总有破浪前行的冒险者;高傲的雪山,总有人背着勇气、智慧去攀登;崎岖的人生路,总有人去踏寻。擦干泪痕,我选择,我面对。心灵之火不灭,希望之光,就在前方闪耀。

一丝情缘在心中缠绕、升华;

秋叶,大地喜悦的收成;

静美,清朗的脉络;

翻心的秋叶胜过狂舞的蝴蝶。

一个成熟的悲剧,收获秋叶的歌声。

风,风走了,那片叶。映着夕阳的余光,继续走在那铺满秋叶的小路上。

读了秋风有感想篇二

大家好!

我来自山东淄博,现在任职于业务管理室质量管理组。

我的性格偏于内向,为人坦率、热情、讲求原则;处事乐观、专心、细致、头脑清醒;富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我还是一个正直忠诚、勤奋求实的人,会不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明显的特点是乐观自信、温和开朗、稳重宽厚,因此,我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爱好电脑、科普知识,喜欢钻研。喜欢读一些散文或哲学类的书籍。唯一爱好的运动就是游泳,说白了就是在水里泡着。特长是增肥,有想一月内胖十斤的知己可以随时找我探讨。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简介,谢谢大家。

=====

这是周国平继《人与永恒》之后的第二本随感集,书中记录的随感都是由作者于念头闪现时随手写下的文字连贯而成的。正是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其中有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作者站在哲学家的高度,以浅白的文字,对于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待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做了发人省思的论述。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思想漂流记。作者在序中说:在我的桌上、床头、手边,总是备着一些小纸片,脑中闪过了自以为有点儿意思的念头,就赶紧记下几个字来,空闲时便据此写成连贯的句子。那几个字,别人看了一定莫名其妙,但对于我可重要了,它们是唤醒记忆的线索,没有它们,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就不知会逃逸到什么地方去了。正因为作者闪光的记忆,这本书看似不厚,但却论述着一些庞大的人生话题,涉及生命、爱情、婚姻、灵魂、人性、文化、信仰等。作者犹如喧嚣市井中的一个旁观者,在一个无人发现的角落,诉说着尘世中的人生百态。他的话虽不多,却能时不时地触动你的心扉,甚至最后你也会跟着参与他的思想漂流。

这本书的风格和周国平其他的书籍一样,都带着一丝哲理的光辉。只有带着一个冷静的头脑,才能读得进去。看似在阅读,其实是在学习思考问题的角度。工作之后越来越发现自己总是一股脑地去做事情,结果总是漏洞百出,不尽如人意。感觉需要思考的东西其实很多,却没养成凡事三思的习惯。阅读这本书正好可以让自己上上思想课。

生命是有限度的,总与时间相连。作者说,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时光飞逝。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以至于每天嬉戏玩闹,也不会多愁善感。而当自己已经二十六七的时候,就开始变得恐慌,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总是不够用。以至于有人会发出“时间就是金钱”的感慨。其实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很多烦恼来自不幸的或者不想要的.经历,它甚至让我们急得咬牙跺脚。而在作者的思想漂流里,生命中经历的一切都会成为记忆,有的甚至会深深烙印在脑海里,这是无论谁都夺不走的一笔财富。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也就没那么多莫名的烦躁了。虽然生命有极,但能创造出多少有意思的记忆却因人而异。

永恒是否存在?耳畔总有声音在说: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就是变。这似乎斩钉截铁地说明: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永恒。因为只有变才是永恒的。可是尽管如此,人们却仍绞尽脑汁地妄想抓住永恒,甚至自欺欺人般地相信永恒的存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两个敌对的人会说老死不相往来,可出人意料地在某个场合,某个拐角,他们又相遇了,有的时候还不得不又产生了交集;好友闺蜜之间会说友谊地久天长,保不准下一秒友谊的小船就翻了;亲密的情侣之间,总有一个世纪之问:你会永远爱我吗?其实说这句话的人心里已经没有了足够的底气。这样看来,永恒是不是真的就不存在?作者的回答是,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这个回答十分巧妙。永恒是一个极端,处于极端之处的东西都是特别地稀有少见,大概真的只有在从容的灵魂那里才能找到。而这种从容其实就是一种心境,来源于把复杂变成简单。就好比有人说世界光怪陆离,变幻莫测,可也有人说世界很小,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很欣赏作者的一句话:活得简单才能获得自由。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的自由。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的那么紧张匆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情了。光阴似箭,然而只是对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拍的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这时便会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功夫。相反,倘若并不觉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静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读了秋风有感想篇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写的,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读者读了写了哪些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中共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杜甫字子美,湖北襄阳人。一提起杜甫,我们通常又会想起李白。这两位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一位被称作“诗圣”,一位被称为“诗仙”。李白和杜甫的一生,为唐朝的诗歌繁荣画上了浓厚、精彩的一笔。

杜甫和李白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见过面,还相互吟唱过。李白年长于杜甫。如果拿李白和杜甫做比较的话,那么,李白和杜甫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李白“浪漫”,而杜甫“现实”。李白的诗犹如天马行空,而杜甫的诗却似能体察民心且忧国忧民。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说是代表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是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元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即著名的“杜甫草堂”。本诗的写作时间就是在茅屋建成后的当年深秋。那天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稍微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公元761年,唐王朝还处在“安史之乱”的动乱中。全中国因为叛乱,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是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很想为朝廷、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番贡献。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杜甫始终事与愿违,不能得志。长夜漫漫,风雨交加,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杜甫难以入眠,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不得志,又念想百姓遭受离乱的悲苦,杜甫奋笔直书写下了这篇传世名作。当时,杜甫49岁,已近“知天命”之年。

全诗的第一段,写狂风破屋。描述事情的起因,也间接的暗述当时社会的动荡。

第二段,写群童抱茅。其中,最重要的是“归来倚杖自叹息”这一句。充分表明了作者自己对自己的感叹:岁月如梭,人已老去,无能为力,只能叹息。时年杜甫49岁。49岁的年龄现在看来好象不是很大,正是大展鸿图之年。然而,在古代,49岁的人早就算是老人了。古人34岁就自称“老夫”了。

第三段,写长夜沾湿。杜甫晚年的贫困,通过这句诗已经坦露的十分明白、清楚了。“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我们后人恐怕难以想象的到,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杜甫,晚年的生活条件会是如此的艰辛!然而,这正是真实的杜甫!

全诗的核心内容在第四段,最为后人喜爱、吟唱不断的也是第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自己已经贫困无依了,还在想着别人,希望全天下的受苦人能有衣穿,能有房住,自己就算冻死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人文关怀”!

杜甫无疑是位仁者。何谓“仁者”?“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关爱百姓,关爱你所爱的人,就是真正的仁者!杜甫是仁者,当之无愧!

我敬杜甫、我爱杜甫、我读杜甫。杜甫一生共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其中佳作云集,如《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不朽的名作。然而,我读杜甫的诗,读到现在,最喜爱的,还是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它大气、它磅礴;它充满着“爱人”精神,它充满着“人文关怀”;它体现出了杜甫的高贵人格,道出了杜甫的无奈,抒发了杜甫的心志,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晚年“诗圣”的悲苦!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可见杜甫是多么的为后人所敬重。但愿杜甫这个名字会像他的草堂一样不为人所忘怀,但愿杜甫的诗歌还能让人永久的诵读,也但愿像杜甫那样有着高贵品质的诗人、学者越来越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是足以让我们永久回味的。

这就是我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感想。

这首诗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 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 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 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读了秋风有感想篇四

作者: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读了秋风有感想篇五

晚饭后,突然有了读书的兴致。读什么呢?对了,就读唐诗吧。

随手一翻,却翻到了杜甫所写的《茅庐为秋风所破歌》。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捧着书在屋里踱来踱去,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激动而站起来。我的情感随着诗句波澜起伏,仿佛诗句把我和一千年前的诗人紧紧牵在一起。

穿越时空,我置身于一片竹林中。八月的秋天狂风怒号,无情的刮卷着老人屋顶的茅草,漫天狂舞。孩童们欺他年老力衰,公然做贼,抢茅走进竹林扬长而去。背后老人白发苍苍,形容枯瘦,单薄的衣衫上打着补丁,正用沙哑的嗓音呼喊,呼之不得,倚杖自叹。归至家中,口中仍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情此景,谁能不为之动容!堂堂一代诗圣,竟落魄至此,穷困潦倒,却仍然心系天下,同情人民,关心国家。只见他缓缓起身,拄杖向四周望去,眼神中流露出哀伤,又闪过一丝激越,遂进屋提笔奋写。《茅庐为秋风所破歌》随即问世,千年传诵。

可悲!可叹!可敬!可怜!亦可笑!悲,大贤埋没,小人得志,岂不悲?叹,大志不得伸,生活贫困,岂不叹?敬,哀伤而不消极,困苦却能豁达,自救尚不能,却心系天下,谁能不敬?怜,政治黑暗,阶级压迫,百姓苦不堪言,谁能不怜?笑,笑他玄宗枉为天子,虽开创大唐盛世,但晚年贪图享乐,终至“安史之乱”,留下千载笑柄!

我轻叹一声,默默的回到现代。

这篇,是一篇文采极好的习作。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无常读后感 朝花夕拾无常读后感(优秀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无常读

    2023年天才小子动画片 子夜茅盾读后感(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信念力读后感(精选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最新昆虫记蜣螂读后感(汇总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

    医生的读后感(实用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

    繁星七一读后感(汇总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

    最新茶花赋读后感(汇总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

    风景读后感 窗外的风景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

    2023年忧郁读后感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汇总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

    专业因病休学复学申请书汇总

    在转学申请书中,我们需要展示自己的积极态度和适应能力,以及对新环境和学术挑战的准备程度。以下是一些经过修改和完善的辞职申请书范文,包括了对公司的感谢和对离职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