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曼珠

心得体会是对人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读者留言中分享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思考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一

我于20xx年11月19日应邀参加由丰东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丰东县教育局主办的《丰东县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暨家庭教育讲座》。在丰东县第二中学报告厅,我荣幸地听到了田秀英女士和宋瑞女士的讲话,受益匪浅。

田秀英女士讲述了她自身的经历。她年轻时家里就很穷困,成家后依旧过着穷苦的生活。即使这样,上天还是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她儿子三岁被大火烧成重伤,大夫都说无法医治,劝她放弃,可她没有,依然坚持救治,最后感动了大夫,几经周折,她的儿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之后她们一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婆婆对田秀英还好,但对孙子,却是非常冷漠。可是田秀英依旧很孝顺婆婆,从不抱怨。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了二十来年,直到她儿子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她才得以解脱,过上幸福的生活。

宋瑞女士则主张做文明道德公民,做官为清官,做人要孝敬老人,从现在做起,不要等父母老了才去尽孝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听完这次讲座,我真的有很深的感触,无论我们家境如何,都不可以放弃生的希望,都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并且带给身边的人自信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使得我出现的地方就有一束阳光。无论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无论老天多么的不公平,都笑着去面对。不去抱怨,不去悲愤,淡然地接受,顺其自然。我也会告诉我的女儿,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今后的生活中,都要乐观地面对,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困难,麻烦自然会迎刃而解。

最后感谢县政府、县教育局和丰东二中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田秀英女士和宋瑞女士的演讲。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二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引入,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同。因此,我们要树立起自信的态度,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了解和认同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步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道德和美学观念。同时,我们也要多与长辈交流,听他们讲述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和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增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文精神,这些价值和特色是时代的瑰宝,也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比如,我们应当珍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观念,同时也要传承佛教的博爱和慈悲之心。这些价值观和特色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领着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色,我们能够从中受益,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来。例如,通过参与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将其融入到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中。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和组织工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只有拥有自信的态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赋予现代社会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尊心,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正确认识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对于我们个人和整体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通过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发现其价值和特色,积极参与传承和创新工作,我们能够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整个民族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动力。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三

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就学一堂课、就看一本书后就回去激动几天以后就淡忘了,必须持续学习并从小事做起,找到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五

首先,11天的学习享受到了一场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本次研修班的学习内容安排非常丰富。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如儒家、道家思想的深入解读,更有对彰显我们陕西辉煌、厚重历史文化,如黄帝陵、西周文化、关学、唐诗的系统讲授;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还有红色纪念馆、关中书院、西安博物院、西大师大博物馆的参观和现场教学;既有师生、同学间的坐而论道,也有起而实践,射击、射箭等技艺学习和体验。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和活动,特别是关中书院龙老师对关学思想的阐发、刘伟平老师对唐诗和开放包容的大唐文明的解读,付粉鸽老师对道家思想哲理智慧的剖析,以及王锋钧院长对西安博物院珍藏如数家珍的讲解,令人钦佩。学习体验虽达不到孔老夫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境界,但确实可谓味道鲜美,甘之如饴,收获满满。其次,通过学习,使自己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性、关注内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和智慧,越来越能引起自己内心的共鸣和认同,了解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能系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听老师对这些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思想精华进行解读,感觉自己对这些先哲思想和文化积淀的理解真正有了一个新的升华和全新的认知。尤其是对我们陕西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取得的灿烂文化成果,以及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中的贡献和地位深感自豪,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文化复兴的信心极大增强。再次,通过学习,结交了朋友,收获了友谊。以往都是参加西安市组织的学习,这是第一次参加省上组织的研修班,11天的学习、研讨、实践研修和多方位的交流,结交了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高校、对外交流等部门的30多位领导干部和精英大咖,了解了不少过去完全不懂的行业和工作,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同时对大家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传承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深感钦佩,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与大家的差距,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学习中的相互交流加深了友谊,工作上的交流达成了许多今后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和意向。从两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是,深感传承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也必然最终体现在我们文化的复兴上。我们今天面临着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习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把树立文化自信放在了四个自信中基础和根本的地位。中国建国70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成就,为挖掘、传承、复兴优秀历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但通过学习我们也看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复兴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首先,我们要传承好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先做好浩如烟海又支离破碎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重建工作。把我们文化的根找清楚,把5000年文化的演化历史脉络理清楚,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除糟粕留其精华的挖掘出来。这方面我们还有太多的任务要去做。如,由于历史的久远和考古发掘的不足,我们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未完成,我们对自己的历史还有太多的未知,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文明史还远未搞清楚。我们对几千年留存的历史文化还缺乏最权威和最全面的,得到世界公认的总结提炼,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去做大量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来完成它。其次,文化都是有时代性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恢复传统的历史文化,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具有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血液,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中贡献我们的智慧,留下我们的遗产。这更是一项伟大的使命。习总书记特别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我们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原因就在这里。再次,我们要做好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文化的不是死的,不是写在书里,传播在学者的讲坛里的,他应该是被社会、国民,被每一个人践行的活的文化和规范。比如,我们说我们是礼仪之邦,不能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古人、先贤关于礼仪的论述浩如烟海,而应该是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是礼士,都是君子。决不能是人人都喊着礼仪道德,但有人跌倒都没人敢去扶的尴尬场景。这方面我们是有着极大的道德和文化赤字。最新公布的世界各国文明素质排名,日本再次蝉联第一,我们排名在世界150多名。要提高国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挥文化的教化民众作用和引领社会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学者、专家教授的责任,更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我们确实任重道远。

二是,树立文化自信我们大有可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弘扬优秀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时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我们党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强力领导与支持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有了这些条件和基础,文化自信何愁不立。我认为我们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弘扬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讲好我们党的红色故事,宣传我们革命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等方面做的非常成功。我们的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方面还有太多的事可做。以我们陕西为例,我们的黄帝陵的打造和宣传就很不令人满意。无论是从宣传中华民族的根脉和树立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还是发挥其统战功能,提升民族凝聚力,追求国家统一,都应该努力将黄帝陵祭祀提升到国家祭祀的地位,让黄帝陵成为全球中华儿女不二的心灵家园,绝不能让不伦不类的黄帝故里祭成了气候。我们陕西人做的很不够。还有就是我们陕西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远未整合好、宣传好,没有讲好我们的陕西故事。我们参加培训的很多人,没去关中书院之前还没听说过关学,我们去西安博物院之前,不知道我们的博物院如此厉害。我们还有数不清的文物躺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睡大觉。让摔碗酒这样的网红现象支撑西安的文化旅游不会长久。我们亟待对我们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精心整合,充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和方式进行展示,让这些历史文化和文物说话,让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我们每一个生活着这里的你我他都能了解它们的伟大、它们的历史价值,这些好东西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传承,我们的自豪感才会悠然而生,才会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纵观历史五千载,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犹如一条巨龙,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们的文化不会被时间吞噬,汇聚成一股如同长江绵延万里,奔腾不息的中国力量。

由于闭关锁国,近代以来,中国这头曾经让世界为之叹服的雄狮,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国国人固守陈规,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国列强的侵略下,我们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让中国这头雄狮再次苏醒。而这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是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司马迁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文化自信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自信,对自己所坚定的理念有足够的信心。回望历史,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三国的英雄,魏晋的文人,唐朝的极乐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扩土,再到近现代的孙中山伟大的辛亥革命,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每一件都展现了中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作为一名学生,当我们懂事开始,在家时家长会教我们对自己自信,抬头做人,低头做事。在学校老师教我们文化,让我们对文化自信,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思想政治,去触摸那些国家大事与各类原则宗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入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春节会阖家团圆吃饺子看春晚,清明节祭祖,中秋节赏月,每一个节日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而正因为我们的延续才让我们的文化显得格外浓厚,久远。所以每一个人对文化与传统的认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与对传统尊敬的表现,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个个体的自信堆积起来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一定要相信在党的带领下,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在以前,年糕是过年时才有的美食,传统捣年糕就应运而生,而如今社会进步了,这些传统的文化也就慢慢遗失了。不过,今天我有幸见识了一回。

妈妈说云周有传统捣年糕的活动,我怀着新奇而又兴致勃勃的心情去了云周。来到云周的文化大礼堂,那里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的人都已经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喷喷的年糕。我挤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个大石盆,边上放着一个大石锤,这时一位老人端着一锅热气腾腾地米团走了过来,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里,一个中年人抡起大石锤,在米粉团中来回搅拌四五分钟,接着把石锤举过肩头,再用力朝着米粉团用力砸下来,石锤再次高高举起的空隙,只见老人用双手快手翻面团,说时迟那时快,石锤又刚好砸下来,米团在不断地打击和翻转之下,显得越发柔软。米团制作成功后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边早有一排人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发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个模具板块,捏一块米团,塞进模形,再慢慢一点一点想要脱模,没想到第一次失败了,拉出来的是一条模糊不成形的面团。于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点油,再将面团在按板上不断按压,再慢慢塞满模具,原来做这个还有不少讲究呀。我扭头一看只见大人们速度极快,十指齐动,他们熟练的捏、揉、按、压、不一会儿就做出扁长的年糕,或是“金元宝”,或是模型“状元糕”。但是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年糕饺子”,那是以年糕米团为皮,咸菜豆腐干为馅的包子,因形状似大饺子,最小的做出来也有我的拳头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饺子”。

我第一次见识传统捣年糕,我不知这传统文化能走多远,希望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时,我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想这才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吧。

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正因言不尽意,想好好整理下自己的讲稿,也是了了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能进入决赛,是一种侥幸,但侥幸,也是一种天意。

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纵观历史五千载,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犹如一条巨龙,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们的文化不会被时间吞噬,汇聚成一股如同长江绵延万里,奔腾不息的中国力量。

由于闭关锁国,近代以来,中国这头曾经让世界为之叹服的雄狮,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国国人固守陈规,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国列强的侵略下,我们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让中国这头雄狮再次苏醒。而这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是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司马迁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文化自信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自信,对自己所坚定的理念有足够的信心。回望历史,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三国的英雄,魏晋的文人,唐朝的极乐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扩土,再到近现代的孙中山伟大的辛亥革命,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每一件都展现了中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作为一名学生,当我们懂事开始,在家时家长会教我们对自己自信,抬头做人,低头做事。在学校老师教我们文化,让我们对文化自信,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思想政治,去触摸那些国家大事与各类原则宗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入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春节会阖家团圆吃饺子看春晚,清明节祭祖,中秋节赏月,每一个节日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而正因为我们的延续才让我们的文化显得格外浓厚,久远。所以每一个人对文化与传统的认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与对传统尊敬的表现,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个个体的自信堆积起来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一定要相信在党的带领下,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年,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全镇村民文化素养,推动我镇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我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我镇中小学自--年下学期起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例如,各小学在国学经典诵读,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弟子规》或《百家姓》。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三字经》《论语》1篇。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首、《千字文》《论语》4篇。四年级:优秀古诗文20首、《论语》、寓言故事十则、神话故事。五年级:《大学》《中庸》、现代诗文10篇。六年级:《孟子》、现代诗文10篇。在确定内容后,提出多项落实的措施:保证诵读时间、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新诵读形式、做好检测工作、阅读篇目的保证。在初中学校,我镇设立了选修科目:内容有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即可。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我镇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现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培养村民的兴趣特长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此,我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年底,我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感党恩。党员固定活动日”文艺晚会,激发党员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创先争优争当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

2。开展“感恩祖国”。--年国庆节,中小学通过组织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活动,提升学生感恩祖国、保卫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感。

3。开展“感恩父母”。--年端午节,通过组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感恩心语”活动,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鼓励青少年跟父母真诚交流、坦露心声。

4。开展“感恩自然”。通过开展“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倡导低碳理念,宣传“善用资源,服务公益”精神,教育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环保、关爱自然。

我镇形成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采取了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小学,“辉煌共和国”“历史的选择”“魅力汉语”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在全校师生的踊跃参与下,校园诵读氛围愈发浓厚。

近年来,我镇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体验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目前,全镇已建立10多个文化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有效保障了村民和青少年学生的课外实践质量。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盘、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是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石头再硬,经过岁月的打磨终将化作一捧沙被风吹得消散;河水再广,经过岁月的晾嗮终将干涸;花朵再美,经过岁月的摧残终将枯萎……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发生改变,或完全变了模样,或迎接死亡。文化,在岁月的打磨下却长久的保存下来。但也不免有所遗失。在磨难里留下来的,都经历无数风雨阴险,在改变下变得更加厚重,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它的地位。而那些不幸遗失的,却在磨难中被岁月带走,连痕迹都被风吹走了,他们没能留于人们心中。

文化是需要保护的,更是我们需要传承的。

前不久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期节目中所讲述的一群不平凡的人——麦客。这其实只是一个平凡辛苦的割麦子的职业。但这个职业的从事者,麦客,却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是这个文化的传承人。可惜,这个文化的传承也许要就此中断了,像那些被风卷走的沙一般,变得无人知晓。据悉,中国现在的麦客数量已寥寥无几。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终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机器,所以麦客这个文化的隐没也在所难免。在节目中,一些反存的麦客这样说到;“这个工作苦,累,效率也不高,毕竟是人工收割,相比之下,机器的确快许多。但是,我们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种文化。它已经难以割舍。我们所期望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将这份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仅此而已。”几个农民的几句简单的话语,却足以体现文化的内涵。

文化当然还包括学习方面。中国几十年的文化思想,老子,孔子等诸多历史文学家为我们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上有所成就。近期,传统文化进考场的理念在日益更新,这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有些苟刻了,但这让新一代的青年能更好地了解文化,深入文化,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被风吹化的石头至少还有沙的足迹,干涸的河水经历大雨的洗礼将饱含生命之水,枯萎的花朵留下的种子又将盛开下一个春天。岁月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什么。传统文化同样也会在岁月中再次绽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们将把这传统文化一直传下去,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感慨:岁月故消逝,文化驻我心。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六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精髓。近年来,汉服再度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一华夏传统。穿上汉服,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与自豪,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服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我接触汉服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了汉服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下面将从历史文化、身份认同、境界体验、美学审美和传承使命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汉服代表了中国人千年的服饰传统。它源自中国古代的汉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汉族传统服饰。穿上汉服,我们仿佛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厚重和积淀。这使得我们拥有了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自信和骄傲,也意识到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的使命,就是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

其次,穿汉服也让人们对自身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和民族特性。汉服将我们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紧密相连,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自信。穿上汉服,我们变成了这个文化的矢志传承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也让他人更容易辨识出我们作为一个华夏子孙的身份。

第三,穿汉服的过程也是一种身心灵的境界体验。汉服不仅外观华丽瑰丽,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沉浸于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之中。当我们穿上汉服,仿佛能够与古人心灵相通,感受到他们饱含的情感和智慧。这种境界体验让我们更加虔诚地对待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身处的历史和时空背景。只有通过这种境界体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传承汉服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第四,穿汉服也让人们对美学审美有了更高要求。早在古代,汉服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美感的平台。汉服的剪裁、图案、绣花等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标准。穿汉服,我们对自己的外貌更加注重,营造出一种高雅、端庄的形象。这种审美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表上,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穿汉服,我们懂得了欣赏古人的审美观,也更加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最后,穿汉服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传承的使命。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时代演化所淘汰并不可避免。然而,穿汉服的人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一传统文化保留并传承给后代。每一个穿汉服的人都成为了文化传承的一环,将这项宝贵的遗产传递给世世代代的人们。穿汉服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

总之,穿汉服是一种体验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穿汉服,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汉服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包括历史文化、身份认同、境界体验、美学审美和传承使命等方面。汉服的复兴,正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追求,也彰显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愿汉服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推广,持续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七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资源均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应融入在教学体系中,融汇在教材中,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面迈进,在社会上要求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大众普及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在全国许多地方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笔者认为,人们呼唤中华传统与经典更多的走入课堂,进入到更多的社会生活当中,把当代人的文化感受凝练成为中国人文与精神代代传承,相与为习的“精神符号”。这既是我们中国人文化自信与文化回归的重大表现,也是党和政府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成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式教育新的导向。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入手:。

以创作媒体精品寻找众多的“兴趣群众”。文化需要在兴趣与示范中不断的传播与分享。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运用为我们提供了过去人所难以企及的力量。我们应当善加运用、勤于思考、精选切入点,借助迅捷的媒体平台,让更多有如“中华诗词大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饱含传统与经典内涵、制作优秀的媒体精品获得更多的兴趣群众,并在社会上产生热潮。

以优选教材培养教学相长的“学习者”。传统与经典不仅能教育人,更能寓教于生活。围绕传统文化如何编选,如何精炼教材,通过优中取优最大程度的发挥好教材育人的作用,这是当代教育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大难题。与西方科学至上不同,中华文化寓教于礼、寓学于行,讲究所谓言传而身教。因此,我们所说的好教材除了追求内容上的可读性与教育上的可塑性之外,教材还应当对教育者本身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把“教学相长”的理想一以贯之出来!

以设计人性化与实用化的考核选拔“践行者”。传统与经典若要生生不息,对学习者必要的考试是不二之选!我们应当在现有的中小学学业考试中融入和增加对中华传统与经典知识内容的考核,拿出一部分考试的空间给中国文化。同时,要根据学习者不同年龄与教育年限,兼具知识型与理解理论型考试的优良设计,努力让我们的中小学生能够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希望能对每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都能发挥文能载道、发人深省和力行正道的教育目的!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八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感自豪。通过学习和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体会到这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无数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意味着对自身的认同和自豪。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心得。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开始学习古代典籍,如《论语》、《道德经》等。这些文献是中国古代思想和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古籍,我逐渐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三、打破传统文化的“沉睡”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很多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仅限于名堂浅薄的文化符号和节日活动。作为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打破传统文化的“沉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例如,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将和朋友一起学习制作腊八粥,参加传统的守岁活动,以此来感受节日的深刻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要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我们首先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和精髓,从而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例如,我经常和同学们进行座谈,分享我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见解和心得。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知识,还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最后,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在家庭中,我会向父母请教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也会让他们参与到一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通过这些积极的传承和弘扬行为,我逐渐树立了我的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心。

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加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优秀传统文化教会我坚守道义,尊重他人,关爱社会。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也指引着我走向未来的道路。

总结起来,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打破沉睡,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同时也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传承给后代。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九

一条大河奔腾于华夏幅员纸上,时而遇到峡湾,飞沫四溅,趣意横生;时而流经平地,流觞曲水,沙白水清;时而跨过高山,事宜奔腾,万马齐喑,不舍昼夜如它。

古往今来,历史的浪潮培育了多少文人名家,从先秦诸子,到秦汉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学芬香始终传于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带着民族独特的气息。

李白之诗仙最豪情,剑光月色跃然于字里行间;王羲之之《兰亭集序》龙凤舞动,堪称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洁,缤纷着唐诗宋赋的音韵。

王国维去了,去了他憧憬“国学”天堂,他很是安静。尚在人间时,他很是激愤,国学的脚步越走越远,在那个趋于猛兽般的时代里,他的声音太小,罢了,既然不能挽救这个时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舍弃了世俗,去追随那内心的独标孤高,他对国学的坚守,让人仰视。

曾经,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挑开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双双黑暗的'眼睛,挽救边缘的国人,他声声呐喊,声声祝愿,让中国文明重新在大地上开出血红的花,让中国脊梁在此铿锵有力。如今,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些人,为华夏,为文明,为传统而奔跑呼号。我们需要用血泪浇灌,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林屹然直立于世界东方,我们需要取饮华夏大河之水,让祖国的将来,祖国的花朵绽放最美姿势。

我的华夏文明啊!我愿跟随你的脚步,去跋山涉水,领会四季变化!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

“百善孝为先”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课程教育了我们该如何去行孝“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首先,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更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

今天,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志。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一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云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样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怀着恭敬的心,我读了一遍《大学》,合上书,闭上眼,我想起自己这三十年的经历,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想到我教的那些学生,想起书上说的古人的学习教育,同时也想到了当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是无所谓善恶、愚智的,经过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熏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自从白话文运动后,这种读四书五经的教育已经消失八九十年了,,几十年的国人没有机会读到这种教人修身齐家的书,一个人不修德,不会做人,即使有了学问也不会有多大的贡献。虽然有人能得到好的家教,具备良好的美德,那毕竟是少数,全社会的学龄儿童的德育大部分还要靠学校靠老师来完成的,我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教会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大学》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里面篇幅最短的一书,仅约略读上一读,已经给我如此大的震撼,让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的文化生命才刚刚开始,我这些年来的成长只是身体的成长,心灵还牌萌芽的程度。读《大学》让我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殿堂的门口,里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今以后,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二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习规定都遵守,见到教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情小手牵的牢。爱惜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礼貌和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始终教育我要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现在我不仅时刻牢记父母从小教我的根本礼仪,我还会尽我所能去帮忙需要帮忙的人。

每一次我们坐地铁,都会遇到老奶奶、老爷爷或者需要座位的人,我都会毫不迟疑地让给他们坐。尽管有时候我也很累,也很需要座位休息一下,一听到夸奖的.声音,我会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这是我应当做的。”那时候的累和困都会一扫而光了。有一件事情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刚上地铁,就观察一位叔叔急赶忙忙地下了车。我们在空下来的位置上坐了下去,一坐下去我就发觉位子上有一个钱包。我想:肯定是刚刚那位叔叔遗忘的。我和妈妈赶忙站起来,那时候地铁车门已经关闭,预备启动了。隔着玻璃,我观察那位掉钱包的叔叔着急地在用手示意,意思是叫我们在下一站等他。我紧紧地捏着钱包等待下一站。到站一下车,我就观察掉钱包的叔叔。我们赶忙把钱包还给叔叔。叔叔感谢地接过钱包连声说:“感谢!感谢!”还从钱包里掏出一佰元,说要给我买好吃的以表示答谢,被我们委婉地拒绝了,并说道:“这原来就是应当做的。”在回来的路上,我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像马上到来的清明节,中秋节我们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过年的时候要贴对联、放鞭炮,到亲戚家拜年、吃饺子,最重要的是不管平常离得多远,在那时候都会不远千里的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还有许多的传统文化,都已渗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去传承。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三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方面做得并不好,但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所以推行《弟子规》一定能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如果我们在校内由我们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提醒孩子,在家里有家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督促孩子,协助我们的工作,试想,我们的工作肯定又有了一重保障,而且我们还会由孩子、家长将影响辐射开来,使我们工作的效果大大加强,范围不断扩大,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今天,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有太多让我们觉得不好的现象,那么我们这些教育孩子的教师,就有责任改变这种现象,让家庭更和睦,让人与人之间更和谐,让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践行《弟子规》,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她由那些文化符号组成?她的主要外在表现在哪里?都值得认真思考。

不久前,一位知名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道和术,道家之道,儒家之术。从内容上看,很难判断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说他对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包含着道家、儒家思想,也有着关于道家之道、儒家之术的阐释。

说他不对,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术。其中还有更博大精神的内容和对人文、自然、宇宙万物的精准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是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最高精神凝炼而成的抱朴守拙、清静无为、天人合一,自然圆融、和而共生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种豁达、达观、舍得、放下、循天理、重人伦、崇尚普惠、雨露均沾、包容、恩养、果报大善之念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弃鬼神,而信人伦。将一切付诸神话色彩的信仰斥之为“怪力乱神”而崇尚自然。西方文化讲以人为本,上帝造人。中国传统文化讲以家为本,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伏羲、女娲人文初祖造人,人类造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释道儒是其中主要内容。但道家之道是有的,儒家之术就不准确了。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何谓中庸?不偏不倚是为中庸。中正、公允、公平、公道,秉承天地之德是为中庸。而道家的道,是事物平衡之法,阴阳调和之术。也有着融和、平抑、取中的意思。我们中国的中,不是随便叫的,这个中字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确定位,持中守正。

易经把事物形成乃至发展过程用一个周圆表述。

数数成像的概念12345是生数,67890是成数。生数和成数的契合点分别是5和0,恒居中位。河洛图笈,白马、神龟数据。头1、6,尾4、9,左3、8,右2、7,唯独没有0和5。0和5在哪里?居中。中为土,中土即此域中之国——中国。

易经解释世界讲境域生成。原生态世界是虚、是无。无不是没有,而是隐含无数生命体、生命基因、元素符号、各种成像因子。进入适当的土壤、遇到诸多适宜的温度、湿度、养分、水分、各种气候环境诱因,这才促成生命的诞生,完成从无到有的生命创造。就是无中生有。即:从无极到太极,然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而生生不息。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创造的过程。从有名到繁衍生息乃至无限,即是母体孵化繁育的浩瀚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这两个过程。将这两个生成过程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与天地之和;与环境之和;与气候条件之和;与生命基因之和。然后,和而共生,和而不同、和而共荣,世界乃成。

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世界观。天人合一,是和天之德普惠世界,雨露均沾。和地之德包容万物,恩养生命。和人之德,亲近天地、亲近自然、亲近生命。人类只有和衷共济,才能继往开来。

中国传统文化讲和之道就需要遵循道家的刚柔相济、阴阳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讲和之道就需要遵循儒家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中国传统文化讲和之道就需要遵循佛家的圆融一体,舍得、放下,慈悲为怀的博大胸襟。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之德、义之理,奥妙就在于此。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四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好好继承和发扬,这是我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将它引进校园中,让学生好好学习和继承,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

xx镇中心校非常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初冬时节,中心校领导组织我和xxx校长一起奔赴山东参加“第四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考察交流活动。11月17日五点多起床,一路欣赏初冬时节车窗外的美景,一路奔波六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路途虽远,兴趣却浓。为时三天的活动我们共参观了三所小学,聆听了四场报告,欣赏了两节写字课和一节传统文化快乐入门课,以及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展演。此行时时处处都让我为之感动,感动于一群有共同目标的追梦人的坚持,感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先祖圣贤的诞生地得以传承、创新和发扬。

下了公共汽车,简简单单的一顿午饭后,我们就随着考察团步入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这是一所占地仅有十九亩始建于20xx年的一所小学,从外面看,不觉得他有特殊之处,但是当我踏入校园的一刹那,便被那规划有序、布满传统文化的一面面墙壁、一道道走廊、甚至每一个角落所吸引,目之所及,经典无处不在。因为学校面积不大,每一面墙壁、每一道走廊都被充分利用,孔子学堂、六艺长廊、校园图书馆就布置于走廊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让每一位到此者仿佛置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讲解老师告诉我们,这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仁爱”为核心,建立班级、课堂两个阵地,建立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课堂上探索“学思行”的模式,德育上开展“少年君子”行动,根据年段特点,一个年级一个主题,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等。离开这所小学前听了xxx校长的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育追求,他说,中国教育就要培养中国人,要教育出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创造力的中华学子,要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现代、走向大众,既要学进去又要走出来,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底色、本色,用经典滋润孩子的成长。最后,他还不忘推荐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济南明睿小学,这是一所刚刚建校四年的新办小学,校园文化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逐步完善,教学楼共分四层,一层一个主题:明德、明学、睿思、睿行,整个校园文化既有底色又有特色,第一层走廊文化是汉字的文明发展史,第二层走廊是经典语录及经典推荐……参观的第三所小学是济南市中心小学,每个学校都有传统文化的底色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所小学从校园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小会听、会走、会说、会思。

如果说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他的外在形象,那么教学理念、校本课程就是他的灵魂。此行,我还有幸欣赏了两节生字教学课。

第一节识字课是xxx老师的《生字教学新法——生字开花》,丁老师的识字教学新法共有七个栏目:。

一、生字认读求本源;

二、生字巧记小秘密;

三、正确规范慢书写;

四、生字开花朵朵艳;

五、生字检测我能行;

六、开花结果我来摘;

七、生字活用练思维。

丁老师的课例是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生字“草、书、本”。教学时,丁老师先课件出示三个汉字的本源及演变,使学生不光认识了汉字还了解了相关的传统文化;然后各用一句话“传说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日)。”“十人一本书。”“横折,横折钩,中间一长竖,快点把书读”帮孩子快乐识字;第三个环节是规范书写,她用的是田圆格的书写法,指导孩子在田园格规范书写每一个笔画;第四个环节是生字开花,就是口头组词,首先老师给了几个范例,然后学生组词pk,从孩子们组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刚刚进入小学三个月的孩子有了那么多的词汇积累,包括词语、成语、经典语录、俗语等,同时也说明这种识字教学法有值得借鉴之处;第五个环节是生字检测,有了前面扎实的学习,检测更是不在话下;第六个环节是开花结果,就是让学生选一个生字说一句话,孩子们说的语句完整、生动,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正确的训练;第七个环节是生字活用,就是在第六环节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用上三个字说一句话,的确训练了孩子的思维。总之,这节课用了短短的三十分钟,孩子的学习却收获良多。

另一节识字课是在济南的育秀小学学习的,整节课的环节有,听读课文音频,跟老师读,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赛读,打节奏读,然后是生字学习,生字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了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比如,我说你找,摆字卡,打扑克,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作为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借鉴运用,使生字教学充满乐趣,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有了扎实的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成果的展示、展演更是让台下的老师掌声不断,四年级的的孩子75首古诗文各种形式的展示表现了他们丰厚的经典积累。

最后,让我以xxx校长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中国教育就要培养中国人,要教育出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创造力的中华学子,要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现代、走向大众,既要学进去又要走出来,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底色、本色,用经典滋润孩子的成长。

2023年传统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五

在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而作为国家最髙领导人亲自参加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不仅表明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髙度尊重和认同,也凸现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拓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的重大命题。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桥梁。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恰恰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了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得以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党历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很善于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揭示规律。年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谈到党的学习任务193810时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将这两个伟大人物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它是跨时代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新认识,毛泽东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总结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进步意义的成分科学地加以阐发,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比如,“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即物穷理、贵在力行、循名责实、重效致用、实干兴邦”等思想,并赋予了它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再比如,《管子》中,即有“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的记述。我们党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髙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同样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比如,和谐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在“万物一体”本体论基础上,和谐被视为世界万物的最高伦理,是处理人天、人际、身心等关系的理想范式。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生存向往、一种文明形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渊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重要纽带。

价值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如果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和合性大于差异性,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就会彰显社会的开放与活力。如果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和合性小于差异性,就会引起韦伯所说的“价值的争斗”。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主导价值观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主导价值观与我国目前存在的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性大于和合性,从而引发了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为此,吸纳各种文化视角和价值立场,重构主导价值观,构建“一主多元”格局,是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发展的必然走向。

“博爱”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充分展现我国主导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今天,在全球化历史语境中,我们寻求文化多样化发展、谋求不同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个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稳定发展,除了需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对话机制之外,还需建构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自然”的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其中心环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髙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礼”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毎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总之,在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21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弘扬公安英模精神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某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为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大力弘扬英模

    最新绿色环保胶黏剂论文(模板17篇)

    人们意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环保的新闻报道,一起来了解下最新的环保动态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利

    2023年金色的细雨说课稿(精选19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实施课程计划的指导工具,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等信息。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对教师们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2023年大队长的竞选演讲稿范文(17篇)

    演讲稿的写作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思考和调整,以确保传达的信息能够被理解和接受。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这些稿件涵盖了不同主题和场合,希望对你的演讲起到

    最新免费申请书(通用16篇)

    申请书应该具备扼要的表述、准确的思路和有说服力的论据,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这些优秀申请书范文的共同特点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有条理和逻辑,给读者带来良

    最新员工晋升申请书员工晋级申请书大全(17篇)

    更多申请书是一个机会,我们需要好好把握,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掌握了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后,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范文中获取更多灵感。尊敬的领导:。您好!自__年

    最新初中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优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前预测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应对各种教学情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

    最新临沂大学军训总结(热门20篇)

    军训总结是为了总结我们在军训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军训总结是对我在军训过程中所学所感的记录,通过军训,我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也

    最新有趣的小学生自我介绍(通用19篇)

    自我介绍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人了解我们,更重要的是建立初步的良好印象和沟通基础。这些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我介绍的技巧和要点。

    2023年我的好朋友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不足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