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

时间:2024-05-23 作者:琴心月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编写教学反思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一

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根据其特点,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等。但这些教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要束缚于某种教法。

语言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问答法、默念和自我暗示等。如队列队形练习中,教师通过口令和指示,使学生明确行动路线及队形变化等。

直观法是指体育教学中,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和肌感觉等器官来感知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间与空间特征等,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演示、电视、录像、幻灯片,助力和阻力以及定向和领先等。如在跳远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或使用挂图等,使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地传授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如武术教学中,将某个组合动作从头到尾,不分段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分解法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渐进行,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如跳远教学,先教学生如何助跑,再教起跳、助跑和起跳的衔接、起跳后的腾空动作、落地,最后完整地掌握跳远的技术动作。

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如跳远教学中,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的助跑起跳脱节的错误,及时根据其产生错误的原因,选用讲解、示范、分解练习等方法来纠正错误。

竞赛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比赛使学生掌握动作及动作的运用。如篮球教学中,教过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后,通过教学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学过的动作,使其学以致用,提高动作质量及变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将所传授的教材融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技术、技能,并能通过角色效应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去模仿去探究某一运动技术、技能。如在教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时,为了能使小学生领会、掌握立定跳远的双脚同时起跳,创设了“青蛙学本领”的情境,通过画面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自我探究,模仿青蛙跳,通过这一方法,仅用十分钟的时间,全班学生都基本上学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

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教师的学识、经验、风格的不同,往往习惯于或束缚于某些教法,而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固定的教学法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些教法的研究,不要束缚于某些教法,在传统教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灵活运用,用最优化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小学教学也开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从而保证自身学习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促使,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感染力不足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的内容是经过教育学家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文字优美与意境深远等特点,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却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带给了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感染力不足造成的。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感染力不足,使得学生往往难以与课文产生出共鸣,这样也就降低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要掌握好课文知识,还要找出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关注到学生心理的变化。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不高,从而也就使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1]。

(一)通过情景来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感性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且形象思维也相对较强,但是在抽象思维上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来说可以快速的接受。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准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具体的形象情境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可以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可以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如学生在学习《秋天的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视频,以此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在视频中通过树叶颜色的变化以及稻穗等事物的影响,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诗《秋之歌》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从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这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汪玉琴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从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学习这一内容[2]。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阅读知识可以实现对语言的有效积累,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文中语言技巧等方面的感染,这样也就可以明确文中的寓意,从而提高自设的语文素养。其次,教师还要明确进行阅读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默读、诵读以及精读等,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任务,实现阅读目标。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也就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感知文中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学生进行阅读的课文与书籍等。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可为与书籍结合在一起,通过为学生布置出相应的阅读任务,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特色,从而也就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往往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学生的关注力与学习热情是需要依靠教师来进行调动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及时关注学生,通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上出发来加深学生的感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做好备课工作,关注学生。在教学中还要设计好教学流程,从形式与手段等方面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从课外入手来扩展学生的阅读与思维视野,从而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生动性,同时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如学生在学习《狐假虎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狐狸的品质进行探索,同时还选择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进行对比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如选择《狐狸和狮子》的故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进行扩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可以实现思维的发展[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想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侯海玲.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10)

【2】田本娜.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看法和意见【j】.天津教育,20xx(11)

【3】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xx(02)

作者:汪玉琴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三

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评价,并推荐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这样既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

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出色生、良好生、一般生和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组的评改。最后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四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

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

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五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现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操作环节,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彰显,与此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完美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扩展知识广度,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和观念,对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实效性,从根本体现阅读教学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体 能动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以主体教学形式出现,合理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科学的阅读教学可激发学生本体潜在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基础性知识面得以有效拓宽,但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应该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往往部分教师没有侧重此项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深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识,助力学生更好、更优地发挥出主体能动性,改变原有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师生二者共同融入其中,促进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机制创建。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该逐步拓宽阅读量,窄小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学习的基本阶段,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较大份额。课标改革基准要求下达后,学生阅读量提升被放在工作首位之上,需要侧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等,如若学生阅读量小,那么便会造成阅读水平整体下滑。旨在处理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等问题,教师应合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具体阅读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何去何从,学生才是教学主体,需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必要状态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评语抒写和意见反馈等告知学生哪些地方处理不当,然后找寻正确方法予以改正。语文阅读教学阶段中进行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双向提升,只有进行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和传统教学方案整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

1.情境创设,兴趣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被视为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但这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意识到学生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建者,高效阅读课堂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本体内在主观能动性。喜欢和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来创设教学主题,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阅读内容的含义,可以通过游戏或者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阅读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比如,在《爬山虎的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信息等,向学生展示茂盛的爬山虎图片,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室外感受真实的爬山虎,还可以亲手去拔爬山虎的脚,随之深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2.积极引导,习惯养成。

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学习能力已经逐步地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教学也不单单只是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正规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思维模式培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应摒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诸多弊端与缺陷,教师需仔细地向学生讲解阅读读题方法,在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同时,深度培养学生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等。不仅如此,学生群体的主体能动性也会得以提升,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会随着教学方案深入而提高。阅读方式引导和阅读方法引导尤为重要,长此以往可使得学生形成优良的语文阅读习惯,学习思维得以深度强化,主体能动性便可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也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应该了解到,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为就阅读方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其会贯穿于学习各个环节之中,并会在不同类型科目学习中起到预期牵引效用,优良阅读习惯不仅会提升成绩和效果,学生主体能动性在其促进下便会有利发挥。

3.因材施教,均衡发展。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知识面的广度都有所不同,在语文阅读的训练时,同样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不应该以偏概全,只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可能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表现,了解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一名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和标准阅读量度,实施针对性教学,对差生着重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在爱上阅读学习的同时也可提升主体能动性。而针对优等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层面,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内阅读练习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其他阅读领域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来鼓励学生阅读,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今后的阅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不但适应了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使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不被埋没在角落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鼓励提问,能力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也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问引导阶段,方法使用十分重要,教师应负起责任来,有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探索,激发其阅读兴趣,在此前提下不能局限于对事物简单感性认知,应将逻辑思维培养放在操作首位,提问的同时附加引导,以此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质疑及解疑的过程中,往往会从被动的提问变为主动的答疑,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与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班级凝聚力。《颐和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同学们喜欢园内的哪些景色?为什么会喜欢这些美景呢?以此种方式带领学生加深颐和园印象,随之对颐和园内部景点和景物等加以品读,深度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旨在加深学生对此文的印象,以此种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也可从根本上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达成高效语文课堂创建目的。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从情境创设、兴趣激发、积极引导,习惯养成、因材施教、均衡发展、鼓励提问、能力培养等方面去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作者:程秋蓉 单位: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中心小学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六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

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6、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7、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8、“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再次,应注意选择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为此,就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应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七

综合·引探法,有序启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等。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进行划分。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3、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1)讲解,谈话,讨论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方法;

(6)课外活动方法;

4、根据适用的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八

讲授—演播法是教师讲授与媒体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现代教育媒体在讲授—演播法中主要扮演辅助教师讲授的角色。它可以呈现事物和现象的图像和声音,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现象规律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可以生动再现物理过程,提供感性材料,烘托课堂气氛;生动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及布朗运动、光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叠加、原子的核式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微观的或物理过程极慢的物理现象,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创设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微型(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们,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总结出来的。它旨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后来,这种方法逐步被其他大学教学训练所用,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录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行为(或其他技能)的示范,并记录学习者的模仿过程,供师生共同观看、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中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内容单一,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自我完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

(2)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

(3)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

(4)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练。

(5)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程序化教材,以练习或训练为主的教学。程序编制者和教师预先构想和设计学习过程,并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小项目编排起来,每个小项目中既呈现内容,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提供反馈,这就是程序化教材。程序化教材按步骤呈现内容,学生对提问做出应答,然后机器给予核对或呈现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如果程序化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的,就称作教学机器;如果通过课本来呈现,就叫课本式程序教学,简称程序教材;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在学生与教学机器(或计算机课件或程序教材)之间形成呈现内容—应答—判断—评价(强化)等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网络教学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等都仍处于探讨之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性,都决定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网络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开放的、整合的、对等互惠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多元化的实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可以创设数字化的探究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以及时评测和反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九

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的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只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需重点反思自己对启发式教学思想本质理解的是否正确。启发式的核心不在于多问少问、多讲少讲、多练少练,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启发式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望学习的内在动力。否则难免陷入形式主义泥坑。我们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之时,启发之机,因此为了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内在动力,最关键的是形成学生的“愤”、“悱”之心理状态。多年来,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应该看到,有些教师由于对启发式思想理解的不深不透,甚至把启发式理解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使这些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陷入了误区,过分地强调形式化的外在表现,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程度,其结果是打着启发式的旗号,做着注入式的事情。为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应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十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生物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生物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实物。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十一

物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浸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如何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的热门话题,下面,总结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广大同仁交流,浅谈一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实验:在烧瓶里装些凉水,在水中放一条小鱼,给烧瓶颈上端加热,上面的水烧开了了而下面的鱼依然在游动,中必教师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去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

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洞悉其中真谛不肯罢休的求知欲。

1.2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深刻性、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如,在讲杠杆、支点、力臂,并从实物中找出杠杆,分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感到有很大的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用一个可动幻灯片----用铁镐撬石头,在彩色、可动图片的吸引和教师的实验操作下,学生顺利的找到了支点,动力作用点、动力臂,阻力的作用点,阻力臂,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3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物理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则配备演试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如力的概念教学时:

(1)一边举例演试,一边板书,说明力的作用。

人提一桶水(人对一桶水用力)马拉车(马对车用力)手压桌面(手对桌面用力)磁铁吸铁块(磁铁对铁块用力)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把人、马等抽象概括,称为甲物体,把一桶水、车等称为乙物体,把提、拉等称为力的作用,这样就得到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提、提、推等作用,就是力的作用。

(2)让学生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问:用手拍打桌面,手对桌面施力,桌面对手是否也有力的作用呢?

再让两个学上前作扳手腕表演,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

1.4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1.4.1挖掘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例1:“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例2:“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铝块,天平平衡……”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质量相等。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

1.4.2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顺藤摸瓜。

如:一块冰浮在盛水的容器中,当这块冰溶化后,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由冰浮在水面知:冰受到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f浮=g冰)。很多学生得出以上结论后,会感到离要解决的问题甚远而放弃,教师应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找出除了“冰浮在水中”外,还有“冰溶化后”这个条件,冰溶化后就变成水了,那么冰溶化前和溶化后的重力相等,那么就有以下关系:f浮=g冰=g冰化水,排=冰化水,v排=v冰化水,即冰排开水的体积和冰化成水的体积相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2.感情的真诚输出。

课堂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的爱心。物理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和谐渗透对认识智能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物理的喜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物爱学因素,陶冶学生爱美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促使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就会产生感情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正确形成。

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方法(优秀12篇)篇十二

八年级是物理学科的起始年级,是学好物理这门课程的关键学年,应引起我们物理老师的高度重视。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三个第一,即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组织好第一次分组实验。

一、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第一节物理课的成功开展能为今后学生学习物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使学生觉得物理课有趣、好学、有用。

所以,第一节物理课一定要体现出物理课有趣、有用、好学。

有趣又有用学生就好学。

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首先要有趣,因为有趣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如何让物理课富有趣味呢?第一,巧设悬念激发趣味。

巧设悬念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

特别是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教学效果会更佳。

一个好的导入和讲述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出浓浓的学习趣味。

第二采用新的高科技。

中学生具有强烈求新的心理倾向,教师平时精心收集的新奇物理资料应用到第一节课,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把“激光”这一新科技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如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偷听的机器:“它发出一束人眼察觉不到的激光,射到被偷听房内物体或汽车玻璃上,当房内或车内有人谈论军事秘密时,其物体或玻璃将随声波振动,而与此同时在反射回偷听的机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动的声波信息,最后将反射激光束进行调解,便监听到了密谈的内容。

还可介绍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的转动门的轴上连接了一套发条式的能量收集及转化器(包括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每天众多的顾客进进出出都要用手推转动门,公司就可由此得到大量的电能而增加利润。

介绍这些,不仅能使课堂内趣味充盈,还能引起学生有益的发散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其次要有用,例如,老人戴的老花镜和学生的近视镜以及平时戴的风镜一样吗?高压锅为什么煮饭快?电磁炉做饭的原理又是怎么回事?冰箱怎么制冷?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真的很有用。

二、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

进行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

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不可替代的方法和手段。

另外,通过演示实验有利于师生配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的第一次演示实验能够顺利开展并获得成功,为今后的演示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课前多做几遍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

3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构思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实验的办法(并拟定实验思考题)。

对现象不明显或效果不理想的实验要改进优化。

三、组织好第一次分组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物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保证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能够顺利开展并获得成功,为今后的分组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亲自做实验,并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装置和仪器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需作哪些调试和改进。

2掌握操作规范的要领,确定上课时怎样使操作示范到位,讲解清楚。

3按规范要求测出较准确的数据,算出结果,再确定适当的误差范围,作为所用仪器性能可能达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值。

在上课时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在这个误差范围内,实验就成功了。

实践证明,给出这样的参考值后,学生做实验特别认真,做成功了特别高兴。

反之,学生对测量准确与否心中无数,操作随意进行,会使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落空。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强调纪律、实验操作要求和安全问题,并且注意保护自身和仪器安全。

总之,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做到以上三个第一,会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感觉到物理这门课程有趣、有用、易懂、好学,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顾问的财务管理技巧(模板19篇)

    范本是从众多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了解解题技巧,才能合理安排时

    幼儿园教育的社会教案反思(模板1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调整和优化。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2、初步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1、认识

    校园安全家长会发言稿(优质22篇)

    家长会是重要的沟通平台,能够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家长会总结的要点和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一份

    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员工奖金申请书(模板17篇)

    通过研究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精彩的总结开头的写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些精选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和启发。尊敬的公司领导:在我部员工袁野老师当

    学校复学方案范文(13篇)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学校总结的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在学校中成功的经验。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落实属地管理

    给爸爸的一封感恩信(汇总20篇)

    感恩是一种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机会的心态,因为它能够让我们明白生命中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感恩的故事,感受他人的善良和温暖。

    家长参与幼儿园世界残疾人日活动方案(热门14篇)

    活动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变化和紧急情况,做好应急预案。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中的活动方案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方案。关爱之路,你我同行。本次特殊

    满月答谢宴感恩致辞(汇总20篇)

    感恩是一种感激的心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足。下面是一些关于感恩的绘画和摄影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并领略其中的美与感动。各位来宾,亲朋好友:大家好!此

    员工信格式与沟通技巧(专业21篇)

    在写作过程中,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对管理者来说,与员工进

    手术室护士长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实用17篇)

    护士个人的总结还可以包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思考,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这些护士总结范文是从经验丰富的护士中精选出来的,其中包含了他们的工作心得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