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飞雪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用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范文范本,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一些启示。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一

复兴中国。我们绝不能忘掉历史不能忘掉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我们是中华少年,是中国复兴的希望,是中国雄狮重新觉醒的希望,重新称霸亚洲的火种,乃至威慑于全球的中华火种。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时时刻刻不忘记日寇给我们国家,民族,亲人带来的灾难,耻辱。以其为动力,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绝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裔,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的民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再者,我们要“面向未来”,憧憬未来,为中国科技文明道路,振兴复兴之梦作理想,为之不懈的奋斗,努力,向着未来进发,勇敢向前。这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位民族英雄——孙永勤,孙永勤出生于原热河省兴隆县孙杖子黄花川的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习武,为人仗义。孙永勤1933年12月12日起兵抗日,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日伪军1.5万人,将救国军围困在大茅山、十里铺、吴家沟一带。拂晓日寇用飞机在空中指示目标,用大量炮火摧毁救国军阵地,附近村屯皆成灰烬。接着敌人用毒气弹、机枪开路发起总攻。孙永勤旧伤未愈,又挂新伤,仍镇定指挥全军英勇反击。茅山四麓,敌尸遍野,下午4时,救国军发起反击,杀声震天,决战至深夜,终于掩护张福义、年焕兴、李连贵等突出重围。到12时15分,孙永勤、壮烈殉国。

孙永勤率领抗日救国军将士与日伪作战二百多次,攻克敌人据点一百余处,毙伤俘日伪军五千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扬。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二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集团党委组织集团全体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在供水大楼五楼会议室收看了央视直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直播结束后全体人员参与学习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以律己,勤奋务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自己为民服务的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党员。

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九个必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党的百年历史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更指引着砥砺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又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明确了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明确了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走自己的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明确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明确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明确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继续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九个必须”源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贯穿着一个理论和实践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沿着这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昭示着一个深刻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三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__。

在历史课本上,同学们都学过这样一课,1945年9月2号,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其实,在9月2日之前,也就是1945年的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已经向中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受降典礼的地点就是芷江。

我对芷江这片土地很有感情,也对侵略这片土地的日本鬼子十分痛恨。在我小时候,我的奶奶带着我的叔叔和我的爸爸逃难来到芷江。当时正是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的残酷在我的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我在芷江受降馆工作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我不是在寻找抗战的文物史料,就是在寻找抗战文物史料的路上。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非常艰苦。1993年,我在受降馆接待了一批前来参观的台湾同胞,得知当年芷江受降的主官萧毅肃将军有9个子女分别居住在台湾、美国等地,我在接待台湾同胞的同时,得到了萧毅肃将军家人在台湾的通讯地址。得到这个信息之后,我非常兴奋,我想,萧将军的子女他们会保存着当年芷江受降的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献。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每逢节假日,我就给这个地址邮寄贺卡,纪念馆相关资料和联络通讯卡,一直坚持到2003年。整整十年时间。

2003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对方是萧毅肃的二儿子萧慧麟先生。他告诉我,十年来我寄的东西都通过台湾转到了美国,他和家人看了后十分感动,之后的几年,萧家兄妹先后5次来到芷江,向受降纪念馆无偿捐赠了400多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他们说:“这些文物原来属于萧家,今天已经不属于萧家,它们属于中华民族。”这件事让我自己信心大增。我想,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加珍贵的文物史料。

七年前,也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时,我找到了一段比我生命都重要的原始视频----当年日本在芷江向中国人民投降的原始视频。这段视频20分钟,记录了日本代表从下飞机到签署投降备忘录的全过程,让那段尘封69年的历史得以重现。这段视频,我找了整整15年。

1990年,我还在做讲解员,当时我和同事们在征集文物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两份芷江受降纪录片的海报。我就想,既然有海报,当年就有可能记录了日本在芷江投降的原始视频,这份海报坚定了我一定要找到这段原始视频的决心。1999年,我担任馆长后,遍寻全国与抗战有关的纪念馆、音像馆、资料馆、档案馆,7次去台湾,同当年受降的亲历者以及当年参加受降的将军的后代座谈,了解有关芷江受降的文物及视频资料,也没有什么收获。但我没有放弃,一直没有放弃。又到美国,找了很多飞虎队老兵和他们的后代,然而,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视频的信息。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找这段原始视频?因为在国内很多博物馆和纪念馆,有很多文字、照片记录了日本侵华和投降的一些内容,但视频资料却是空白。同时,日本侵略者一直不承认,他们是被中国人民打败的。那也就是说,我找到这段原始视频,就可以填补这块空白,同时,也可以说明日本侵略者是彻底被中国人民打败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后来我是怎么找到这段视频的吗?这个过程又复杂又有戏剧性的。我在美国呆了17天,天天出入当地的资料馆、档案馆,一直寻找拼音“芷江”的素材,怎么找都找不到,找得我心灰意冷。后来,我在文物征集的过程中,征集到了一篇飞虎队员关于芷江空难的回忆录,上面写的“芷江”叫“zhikang”,我才知道,当年美国人把芷江翻译成了“zhikang”。搞清楚了名字,我在现旅居美国,祖籍芷江、原湖南师大油画院教授钱德湘夫妇的帮助下,终于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回了这段十分珍贵的视频。当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小心翼翼的把这段视频带回芷江。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我为什么花这么多年去寻找历史文物?为什么抗战胜利已经70多年,我们还要去了解它,记住它?前些年,我去了一趟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我看到一行字,写着:“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对我们青少年的嘱咐。看着这句话,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同学们,中国和平发展几十年,战争硝烟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受降旧址的存在是为了告诫我们“从哪里来”,强化我们的历史记忆。它告诉我们应该“到哪里去”,以史铸魂,坚定我们的自尊、自信。

回顾历史,我们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掠夺的苦难,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的发展道路,运用和平的发展手段,实现和平的发展目标。同学们铭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民族复兴的力量;面向未来,让和平崛起的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四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到“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作为基层党员中的一员,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这一伟大时刻,我们更应该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做到常学常新,不断感悟,持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让党的事业在基层永续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在学习中要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既要学其法、更要究其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我们要充分运用好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学好党的历史,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在学习党的历史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扛在肩上、放在心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做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思考这些优良传统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我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树立大历史观,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心怀“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我们要提高思想站位,坚守初心使命,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进程中努力拼搏,切实把党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发光发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五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立场宗旨、成就经验精神、主题目标方向,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撼人心魄,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宣言。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和宗旨恒定如初。

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党宣言》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范文参考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它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立场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成立一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且恒定如初。

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道理,深深懂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逻辑;心得体会一直生动讲述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等精彩故事。中国共产党一直忠实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理念,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一切。

人民当家作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永远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如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站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体验。因此,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要么是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别有企图,但这是绝不会得逞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是历史经验,更是宝贵财富。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就、经验和精神彪炳史册。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岁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主题,“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昂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和力量;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的执着和渴望。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个政党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斗,变化的是时空方位,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精神气质、工作总结范文精神风范。“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得到弘扬,从而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穹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被封锁被遏制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感召力,同时,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彰显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历史进程、历史成就凝结着宝贵经验、范文写作冶铸了伟大精神。总结经验就是以史为鉴,就是为了更好前进,开创更加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总结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它的经历异常丰富,它的经验异常厚重,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对党的百年经验的首次集中概括,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珍惜的九个法宝、九个主要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绩。“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弄清楚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为了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六

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路走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闯过重重险关,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就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用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到“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作为基层党员中的一员,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这一伟大时刻,我们更应该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做到常学常新,不断感悟,持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让党的事业在基层永续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在学习中要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既要学其法、更要究其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我们要充分运用好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学好党的历史,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在学习党的历史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扛在肩上、放在心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做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思考这些优良传统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学习党史,我们必须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我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树立大历史观,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心怀“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我们要提高思想站位,坚守初心使命,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进程中努力拼搏,切实把党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发光发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立场宗旨、成就经验精神、主题目标方向,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撼人心魄,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宣言。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和宗旨恒定如初。

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党宣言》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范文参考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它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立场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成立一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习****总书记斩钉截铁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且恒定如初。

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道理,深深懂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逻辑;心得体会一直生动讲述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等精彩故事。中国共产党一直忠实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理念,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一切。

人民当家作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永远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如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站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体验。因此,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要么是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别有企图,但这是绝不会得逞的。习****总书记指出,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是历史经验,更是宝贵财富。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就、经验和精神彪炳史册。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岁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主题,“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昂的主旋律。习****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和力量;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的执着和渴望。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个政党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斗,变化的是时空方位,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精神气质、工作总结范文精神风范。“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得到弘扬,从而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穹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被封锁被遏制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感召力,同时,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彰显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历史进程、历史成就凝结着宝贵经验、范文写作冶铸了伟大精神。总结经验就是以史为鉴,就是为了更好前进,开创更加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总结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它的经历异常丰富,它的经验异常厚重,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对党的百年经验的首次集中概括,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珍惜的九个法宝、九个主要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绩。“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弄清楚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为了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八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不停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九个必须坚持”,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宝贵经验的系统总结,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中国奇迹。世界的目光聚焦东方: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九个必须坚持”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九个必须坚持”既有理论性概括,又有实践部署,深刻回答了如何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的丰富、拓展和深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向13亿多中国人民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行动号令。

“九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期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正确方向,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等时代要求;“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制度建设目标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动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重大关系,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九个必须坚持”贯穿着一个理论和实践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沿着这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昭示着一个深刻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把握、扎实践行“九个必须坚持”,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我们定能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九

百年风华,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以史为鉴的根本经验,也是开创未来的根本指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九个必须”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和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九个必须”为指导,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

随着开学的气息和轻快的脚步,我们开始了新的学期,进入了另一个工作和学习的旅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借鉴历史经验,目光才更加开阔;怀想历史故事,生命才更加充实、丰满;激发历史情愫,精神世界才得以延伸……研究过去,不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刻在戒指上的铭文说得多好!过去的是当时的事与景,过不去的是它们留下的触动与记忆。我们研究过去,珍存过去,因为每一个过去或是一份经验,或是一次教训。借鉴历史的经验,不忘过去的教训,承受的也就越多,越能走好未来的路。

有位哲人说过:“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暂时忘记心灵的痛苦,努力面向未来,接受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走进另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又有哲人告诫:“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是啊,岂能忘记从经历过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过去的都是事实,永远存在,没法改变。它如一面明镜,照亮未来的路。

2014年3月,习访问法国,在巴黎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演讲,阐释文明和文化的重要*,除了为宣传*文化努力之外,也是对法国尊崇历史、重视文化的回应。同时,习也对*和法国今后五十年的关系,提出新的设想。有人曾说,法国人在*人身上看到自己,而*人也在法国人身上看到自己,他们互相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互为对方的镜子。中法之间,都能以彼此为镜,以历史为镜,必能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相信,中法互以对方为镜,面向未来,必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历史的渺渺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近半个世纪的求索与攀爬,记录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显示了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心。那段艰苦的岁月虽已渐行渐远,但我们决不忘记。

历史是一杯陈年老酒,要忘记它的迷醉,要记住它的芳香。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寒假在跟我们挥手告别,面前迎来的是一个新学期。走进教室,一缕明媚的阳光向我射来,我明白:新学期开始了!

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所以,我必须在对完美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我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今日的教师,同学们都把自我打理得漂漂亮亮。

办公室,教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就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必须要在新学期取得新提高。

新学期,往往有许多同学在制定新的目标,我的目标如下:

一:在上课时,认真听讲,要把教师讲的知识全部“消化”掉。不明白的题,要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

二:要认真完成作业,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并做到一丝不苟。作业要独立完成。

三:多读课外书,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

新学期,带来了以往的完美回忆,带来了让我们发奋向上的无限动力,也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我!傍晚回家的路上,我无限的憧憬这这完美的一个学期!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天高云淡,大地流金。收藏起暑假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警钟街小学1700名师生又相聚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警小人拉开了今秋收获的帷幕。我代表全体老师向每一个孩子,特别是才加入警小大家庭的一年级小朋友真诚地说一句:欢迎你们!我也要号召全体孩子向包括新近的所有老师说一声:欢迎你们!!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们的老师用爱与奉献,写满毕业孩子的回忆,构筑了仍在警小成长的孩子腾飞的基石;今天,我们的老师仍然以爱的名义,用奉献做双翼,打开警小每一个孩子梦想的大门,起航警小每一个孩子幸福的人生。

新的学期,我要告诉每一个孩子:人生小幼,精神专利。现在的你们正是求学最美好的时光,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我们来到学校,就是为学习这一件事情而来。学习的过程是什么呢?就是学会用办法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知识问题。在这个过程的同时,我们积淀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养成了习惯,形成了思维。我们也会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交往,明白规则,懂得安全。有了学习的积累和生活的积淀,我们的成长才会是一种向上飞翔的美好姿态。

老师们,《学记》中说的教学相长告诉我们,面对自己教育行为出现的困惑,正是我们作为老师自行刻苦钻研的生成性资源。一个学会向内生长,不断丰富内涵,探寻教育本质的老师,他就不单纯是孩子教育的园丁,更是自己教育事业的园丁这样的老师,在我们警小的大家庭里有很多,因为这些老师记得: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老师们,同学们,走向警小,是因为我们的向往与热爱,走出警小,我们因为你们而骄傲。今天,我们警小的乒乓球特色项目建设和善文化建设,在区域内已然显山露水,甚而芳名远播。从金秋开始,我们的善教育校本教材正式进入课堂,标志警小的每一位师生都是学校文化的代言人。我们将用行动共同把警小的文化建设推向纵深。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我们所有的梦想都从今天出发,我们一切的期待都会因行动而发芽开花。让我们一步一步把秋的收获走向更多!

谢谢!

历史是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的目光才会更加开阔;历史是故事,有了这些故事,我们的生命才更加充实、丰满;历史是情愫,有了这些情愫,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延伸……不忘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也许“一切都会过去”,也许“一切都不会过去”。过去的是当时的事与景,过不去的是当时的事与景留给我们的触动与记忆。懂得珍存过去,拥有历史的人,不但有远见,而且会成熟,更具有对世界认识与探索的实力,每一个过去都可能是一份经验,历史越多,经验越多,经受的苦难越多,能承受的也就越多,要走的路就越广大,越绵长。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昨天的确已经过去,并且一去不复返,但忘记的不能是经验,忘记的只是暂时放下的痛苦与狂喜,因为我们需要接受新的挑战、新的机会,进而走进新的天地。也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不能忘记的是,曾经所经历过的,并从中获得的感悟,永远存在是因为过去的都是事实,没有谁能改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简爱》的主人公从小受尽了折磨,过去的小简爱都历历在目——被关在小红屋里的那一夜,饱受姨妈的打骂和冷眼,吃的是发霉的饭菜……然而,这一切不但没有泯灭简爱的意志,而且是她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毫不退缩。无论是乞讨的日子,还是忙碌的时刻,无论是生的挣扎,还是死的考验,简爱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和正视,这一切都铸就了简爱的*格,也磨砺了她的品*,最终成就了简爱的幸福生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隋唐时期,*可谓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曾使多少人引以为豪。然而,到了清代,统治者沉醉在即成的果实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到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的角角落落的时候,等到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签订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美梦也就走到了尽头。他们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也没有铭记历史的经验。

历史是一杯老酒,忘记它的迷醉,二要记住的它的芳香。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一

悠悠长江,滔滔黄河是中华搏动的动脉,巍巍昆仑是她永不弯曲的脊梁。一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爱国史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乡还是异土,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国歌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义勇军进行曲》时刻激励着我们为祖国而奋斗。

暑假期间,我在央视科教频道上连续观看了《丧钟为谁而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纪事》,节目再现了惊心动魄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较量内幕,独家披露了中国法官梅汝璈在这期间的日记内容。由于梅法官的据理力争,日本侵略中国的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算起,而不是美国人提出的从珍珠港事件算起。

提到“九·一八”,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不仅是日本侵略中国,在我们家,还有特别的含义呢!因为我的祖母出生的那一天就使1931年9月18日,为了铭记国耻家仇,曾外祖父请人设计了我祖母的名字:杨九。将九·一八嵌进名字里,为的是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这一天。

从此以后,我们家薪火相传,到我能记事的时候,爸爸就把祖母名字的含义告诉了我,要我刻苦学习,练好本领,投入到为中华民族振兴大业中。

21世纪的中国必然要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作为龙的子孙,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作为一名学生,就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树木枯萎了,还有再生的可能;“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绝不可能有复活的机会。我们为了今后的绚丽,必须要勤奋学习,多学本领。

让我们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中翱翔,在未来中成功,在进取中实现梦想!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二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时刻,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文艺评论高度重视,做了重要部署,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文艺评论工作做了规划,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文学与文学批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充分建构“新时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美学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展开已近10年,文学界也有不少关于“新时代文学”的讨论,但“新时代文学”的本质或特质尚未得到充分概括,“新时代文学”只是被视为简单的时间标示,或“新时期文学”的自然延续,而没有充分展现出其应有的革命性,即在新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文学,重新确立文学优劣的标准,重新建立文学与现实、与世界的关系。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文学批评应该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新时代文学评论应该承担起构建“新时代文学”美学原则的历史重任。

在现代以来的文学史上,每当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一些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总是率先发声,以新的美学理想引导、呼唤新的作品,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形成新的精神力量,为人们打开一个新的思想空间。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批判传统文学与通俗文学,提倡白话文,提倡民主与科学,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倡导作家走进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创作,开辟了“人民文学”的广阔道路。新时期之初,在思想解放的潮流涌动中,一批理论家与批评家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命题、新的美学议题,呼唤并促成了新的创作潮流,形成了新的美学原则,极大地拓展了社会的精神空间。在这些时代的重要转折中,文学批评都能领风气之先,在一个新的思想视野中重新思考文学,重新定义文学,重新确立文学的审美标准,从而呼唤出新的诗歌、新的小说、新的散文、新的戏剧,呼唤出一个新的“文学的春天”。

2014年及其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论述。其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不要做市场的奴隶”“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等重要观点,既继承了我们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传统,又对文艺界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经验做出了新的分析与判断,为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文学界的整体格局与精神面貌。对于新时代文艺评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在新的思想坐标上,构建“新时代文学”的审美标准、批评方法与理论体系。

在《新时代文学“新”在哪里》(《人民日报》2018年2月6日)一文中,笔者在理论上论述了“新时代文学”的新颖之处。相对于“新时期文学”精英化、西方化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标准,“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相对于“新中国前30年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尊重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在于“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提出。相对于“五四新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文化自信”。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现代性,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时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区分,“新时期文学”参与并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语言、形式等方面的探索中,拓展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时期文学逐渐形成了一种精英化、西方化与现代主义式的审美标准,在90年代以后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则形成了一套以市场为中心的出版发行机制,这是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的。

在今天,新时期所构建的美学观念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支配性地位,塑造着我们的文学观念与关于文学的想象。新时期文学建基于一系列文学命题与文学观念之上,这些命题与观念构成了一种文学范式,一种对文学的特殊理解。这样的文学范式不是永恒的,也不是自然而然的,而只是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文化氛围的产物。在今天,我们既应该认识到这一文学范式的历史合理性,也应该认识到其局限与不足,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使文学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新时期文学强调文学的“主体性”,强调文学的“向内转”,这里主要处理的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相对于生活的“独立性”,强调文学由关注现实到关注“主体”的转变。如果在文学史的脉络中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观念是对五四文学中“为人生的文学”、以及左翼文学重视生活这一传统的一种反思,也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构成了一种对话。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文学观念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文学进入新时期之后,强调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艺术的独立性与多元化,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观念如果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新的美学原则”,也会为文学带来伤害,比如强调“主体性”而割裂了文学与生活、现实、世界的连接,强调“向内转”则文学似乎不能表现“自我”之外的事情,这就让文学的路越走越窄。在这40年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一变化并没有充分进入作家的关注视野,就在于他们为新时期的文学观念所束缚而对生活的变化习焉不察、熟视无睹,无法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把握这一巨变。新时期文学中类似的观念与命题还有很多,如“写什么”和“怎么写”、文学要“走向世界”等等,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文学观念集合体,也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学观念的集体无意识。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应该将新时期文学“相对化”、“历史化”与“问题化”,既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又对构成其文学范式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命题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才能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以上是在历史视野中进行梳理的话,那么在现实中,新时代新的文艺现象、文艺经验、文艺作品就更多了,需要文艺评论做出分析、甄别与判断。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之后,“人民文学”的传统受到重视,《创业史》等红色经典也得到重新阐释与更大范围的认可,但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作品仍然是中国古典、俄苏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欧美20世纪现代派作品,并未真正将“人民文学”作为自己可资借鉴的重要传统,在新时代如何让“人民文学”走进更多作家的文学价值系统?再如,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抗疫等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国家重大工程的竣工,文学界涌现出了一批“主题性创作”,这些作品很难纳入新时期文学的观念中解释,也很难纳入新中国前30年文学的框架中解释,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些作品的艺术性及其可能性,以此为基点是不是可以发展出新的评论方法与标准?再如,对于网络文学等新的文艺形式和微博、微信等新的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我们该如何分析,是以传统的文学审美标准对之进行判断,还是在其自身的特点上发展出新的评价体系与原则?这种种难题,既是新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新课题,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新时代文艺评论既要有历史的眼光,也要有未来的视野,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才能真正构建“新时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美学原则。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他系统地阐述了九个必要的经验启示和基本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本要求,为党和国家在新征程上的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演讲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令人振奋。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使命和历史责任。它是一部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将凝聚9500多万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创新辉煌的雄伟力量。

九个必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系统深入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把握其内在逻辑,理解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党的百年历史揭示了我们党成功的原因,指引了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不仅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也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以历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历史为教训,创造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明确记住国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各方;必须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明确坚持人民至上,紧密依靠人民创造。

“九个必须”源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贯穿着一个理论和实践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沿着这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昭示着一个深刻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百年光辉历程,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他用九个“必须”,指引出“开创未来”的方向。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21年7月,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的跨世纪航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百年传奇的起笔。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站在百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深情赞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回顾历史,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以九个“必须”,深刻总结百年奋斗经验启示,为“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正是我们要从百年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的营养:“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五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用历史滋养青年、启迪青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要让青年学生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让他们清楚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好地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今年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这100年是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在这个伟大的时间节点上,全国都投入到了党史学习的热潮之中,学党史就是要了解先辈创业的不易,要明白先辈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也要知道我们青年人该如何以史为鉴,赢得未来。

以史为鉴是先辈得以成功的关键。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党从嘉兴的红船走来,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前辈的成功源于对历史节点的深刻把握,也来自于对历史上王朝兴替经验的借鉴学习。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各代王朝得以兴盛的保证,这也与当今提出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一理念不谋而合。以史为鉴是革命先辈建党、建国的重要重要原因,也是当今我们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人民创造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以史为鉴是当代青年人开创未来的保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身上肩负着前辈的嘱托,也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如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便成了青年人应该学习的必修课。就像徐书记说的那样“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只有让我们的青年学生、青年干部为代表的全体青年人清楚前辈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让其更好地将青春和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

以史为鉴方可开创未来,这是我们的前辈曾经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青年人现在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广大的青年朋友应当好好了解我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坚定的力量。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六

继续前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想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沉心静气,甘于恬静寡欲。

更要以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模范那样,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得失,不奢求于浮华,不戚戚于名利,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勤奋敬业上。处理好个人愿望和组织需要的关系,讲党性、讲大局;正确对待名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真正树立起党员干部淡泊名利、立党为公、勤政敬业的好形象,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上带好头、做表率。我们党员要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努力带好头、做表率,摒弃夹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私心杂念,才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强化自律意识,从而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为地税的事业出力流汗!

以史为鉴的未来规划(汇总17篇)篇十七

一百年后,党正盛开并不断发展壮大。深入研究党的历史,继承革命精神,吸纳精神力量,将为气田增产增储上产的全面胜利注入不竭的动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集团党委组织集团全体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在供水大楼五楼会议室收看了央视直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直播结束后全体人员参与学习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以律己,勤奋务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自己为民服务的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党员。

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九个必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党的百年历史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更指引着砥砺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又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明确了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明确了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走自己的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明确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明确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明确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继续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九个必须”源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贯穿着一个理论和实践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沿着这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昭示着一个深刻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九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期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正确方向,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等时代要求;“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制度建设目标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动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重大关系,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九个必须坚持”贯穿着一个理论和实践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沿着这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昭示着一个深刻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把握、扎实践行“九个必须坚持”,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我们定能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学习百年党史,在百年历程中继承红色基因,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为人民的赤子之心。今年还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广大党员面临更大的挑战,读懂“树立正确党史观”背后的深意,在新一轮的赶考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党史观”首次出现,告诉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宣誓和号召广大人民学党史,悟党史,树立正确党史观。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初心和使命是贯通百年党史的主题,抓住了党史学习的本源问题。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诸多磨难,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建构者的角色,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树立正确党史观,这一条起到了决定的作用。正因为做到了这一条,我们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意志坚定,保证我们对以往党历的是非功过保持客观和公正,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史观,既体现了我们在学习研究利用党史问题的成熟清醒和自觉,也体现了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习党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比如,“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的鲜明立场。读懂“树立正确党史观”背后的深意,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党史,唯物史观是我们观察和认识历史、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要从大史观中学习党史。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谨防历史虚无主义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历史是的教科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有苦难辉煌,有伟大奇迹,也走过一些弯路。树立正确党史观,学习百年党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把握百年党史主题,在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举全国之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集团党委组织集团全体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在供水大楼五楼会议室收看了央视直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直播结束后全体人员参与学习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以律己,勤奋务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自己为民服务的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党员。

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九个必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党的百年历史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更指引着砥砺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又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明确了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明确了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走自己的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明确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明确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明确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继续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九个必须”源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贯穿着一个理论和实践主题,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沿着这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昭示着一个深刻启示,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时刻,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文艺评论高度重视,做了重要部署,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文艺评论工作做了规划,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文学与文学批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充分建构“新时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美学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展开已近10年,文学界也有不少关于“新时代文学”的讨论,但“新时代文学”的本质或特质尚未得到充分概括,“新时代文学”只是被视为简单的时间标示,或“新时期文学”的自然延续,而没有充分展现出其应有的革命性,即在新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文学,重新确立文学优劣的标准,重新建立文学与现实、与世界的关系。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文学批评应该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新时代文学评论应该承担起构建“新时代文学”美学原则的历史重任。

在现代以来的文学史上,每当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一些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总是率先发声,以新的美学理想引导、呼唤新的作品,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形成新的精神力量,为人们打开一个新的思想空间。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批判传统文学与通俗文学,提倡白话文,提倡民主与科学,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倡导作家走进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创作,开辟了“人民文学”的广阔道路。新时期之初,在思想解放的潮流涌动中,一批理论家与批评家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命题、新的美学议题,呼唤并促成了新的创作潮流,形成了新的美学原则,极大地拓展了社会的精神空间。在这些时代的重要转折中,文学批评都能领风气之先,在一个新的思想视野中重新思考文学,重新定义文学,重新确立文学的审美标准,从而呼唤出新的诗歌、新的小说、新的散文、新的戏剧,呼唤出一个新的“文学的春天”。

2014年及其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论述。其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不要做市场的奴隶”“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等重要观点,既继承了我们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传统,又对文艺界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经验做出了新的分析与判断,为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文学界的整体格局与精神面貌。对于新时代文艺评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在新的思想坐标上,构建“新时代文学”的审美标准、批评方法与理论体系。

在《新时代文学“新”在哪里》(《人民日报》2018年2月6日)一文中,笔者在理论上论述了“新时代文学”的新颖之处。相对于“新时期文学”精英化、西方化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标准,“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相对于“新中国前30年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尊重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在于“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提出。相对于“五四新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文化自信”。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现代性,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时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区分,“新时期文学”参与并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语言、形式等方面的探索中,拓展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时期文学逐渐形成了一种精英化、西方化与现代主义式的审美标准,在90年代以后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则形成了一套以市场为中心的出版发行机制,这是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的。

在今天,新时期所构建的美学观念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支配性地位,塑造着我们的文学观念与关于文学的想象。新时期文学建基于一系列文学命题与文学观念之上,这些命题与观念构成了一种文学范式,一种对文学的特殊理解。这样的文学范式不是永恒的,也不是自然而然的,而只是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文化氛围的产物。在今天,我们既应该认识到这一文学范式的历史合理性,也应该认识到其局限与不足,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使文学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新时期文学强调文学的“主体性”,强调文学的“向内转”,这里主要处理的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相对于生活的“独立性”,强调文学由关注现实到关注“主体”的转变。如果在文学史的脉络中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观念是对五四文学中“为人生的文学”、以及左翼文学重视生活这一传统的一种反思,也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构成了一种对话。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文学观念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文学进入新时期之后,强调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艺术的独立性与多元化,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观念如果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新的美学原则”,也会为文学带来伤害,比如强调“主体性”而割裂了文学与生活、现实、世界的连接,强调“向内转”则文学似乎不能表现“自我”之外的事情,这就让文学的路越走越窄。在这40年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一变化并没有充分进入作家的关注视野,就在于他们为新时期的文学观念所束缚而对生活的变化习焉不察、熟视无睹,无法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把握这一巨变。新时期文学中类似的观念与命题还有很多,如“写什么”和“怎么写”、文学要“走向世界”等等,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文学观念集合体,也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学观念的集体无意识。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应该将新时期文学“相对化”、“历史化”与“问题化”,既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又对构成其文学范式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命题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才能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以上是在历史视野中进行梳理的话,那么在现实中,新时代新的文艺现象、文艺经验、文艺作品就更多了,需要文艺评论做出分析、甄别与判断。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之后,“人民文学”的传统受到重视,《创业史》等红色经典也得到重新阐释与更大范围的认可,但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作品仍然是中国古典、俄苏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欧美20世纪现代派作品,并未真正将“人民文学”作为自己可资借鉴的重要传统,在新时代如何让“人民文学”走进更多作家的文学价值系统?再如,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抗疫等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国家重大工程的竣工,文学界涌现出了一批“主题性创作”,这些作品很难纳入新时期文学的观念中解释,也很难纳入新中国前30年文学的框架中解释,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些作品的艺术性及其可能性,以此为基点是不是可以发展出新的评论方法与标准?再如,对于网络文学等新的文艺形式和微博、微信等新的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我们该如何分析,是以传统的文学审美标准对之进行判断,还是在其自身的特点上发展出新的评价体系与原则?这种种难题,既是新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新课题,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新时代文艺评论既要有历史的眼光,也要有未来的视野,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才能真正构建“新时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美学原则。

在我心中,入党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了。如果说一开始的学习还有点被动,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享受主动学习带给我的快乐。

7月1日那天,我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有很多瞬间都让我骄傲,让我感动。激昂的军乐、青少年代表们深情的朗诵……一幕幕振奋人心的画面在我眼前掠过,特别是当习总书记说道:“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现场长时间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让人动容!我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并提出了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新要求。总书记的讲话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动力,不仅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跟党走的决心。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党龄仅1年的新党员,我必须坚定信念,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恪守宗旨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学习党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党史学习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看待,提高自己的认识,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传承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

我通过从书中学,向电影、电视学,去实地学,参加党史知识竞赛等途径,不断有了自己的心得。我认为,学习党史首先是态度上要端正,不能为了学而学,而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去学。其次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真正弄懂、全面系统地学。最后是将学到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以史为鉴,筑牢信仰之基,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真正做到“真学真懂、学深悟透、身体力行”。

此外,我还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只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变强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生活中,我也将弘扬我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做到克勤克俭,克己奉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己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让自身不断成长,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百年风华,千秋伟业。中国******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根本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范文写作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以史为鉴的根本经验,也是开创未来的根本指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九个必须”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和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范文参考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九个必须”为指导,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以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

百年风华,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以史为鉴的根本经验,也是开创未来的根本指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九个必须”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和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九个必须”为指导,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以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

1840年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历程的开始,但是在1840年之前,中国曾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40年的2390年间,世界历史上出现了历史学家公认的十个超级大帝国,它们分别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汉帝国、罗马帝国、唐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在超级大帝国排名中,古代中国十占其三,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是大唐帝国。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医学、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创造出了同时代人类社会的巅峰。因此,恩格斯1857年在《波斯与中国》一文中称中国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恩格斯预言道:“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旧中国的死亡时刻正在迅速临近——过不了多少年,我们亲眼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恩格斯的预言揭示,在历经劫难之后,中国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再创人类社会辉煌。为什么?因为从“乌龟壳”到“高铁”,千百年来,中国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曲折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引领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加速度和正确方向。

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尚书》是成书于我国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的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在记载遥远的上古时期尧舜禹时代历史的《尚书·五子之歌》中写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华民族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历史文献记载。后来孟子又进一步将民本思想具体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民心向背决定统治者得失天下,统治者要赢得天下,就必须安民利民,赢得民心。荀子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还形象的将人民与君主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朴素地揭示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力量这一基本原理。在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对重民思想的阐释和发挥下,逐步形成丰富、深厚的民本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传承和绵延不断的发展,汇聚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基本治国理念。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春秋时期,诸侯称雄,周王室衰微,实力强的诸侯国君主纷纷想取代周朝称霸天下,齐国国君齐桓公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天,齐桓公向宰相管子请教如何治理好国家,据《管子》记载,齐桓公对宰相管子说:“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又有一天,齐桓公向宰相管子请教成就霸王之业的治国之道和治国法度。管子回答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齐桓公与宰相管子的两次对话,使他深刻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道理,于是他采纳了管子的建议,薄赋税,轻酷刑,不劳民,万民归心,声名远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在著名的“葵丘会盟”中得到与会的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共同认可,周襄王也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从此以后,齐桓公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成为中原首位霸主。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高度重视人民的作用和地位。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惟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唐太宗李世民懂得了“以人为本”的道理,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开创了辉煌千古的大唐盛世,成为同时代七十多个国家的学习榜样。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大唐天子,彰显了威武庄严的大唐鼎盛的帝国威仪。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了国盛民富,人民安定,政通人和的大唐太平盛世景象。

以人为本思想的完善。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以人为本”理念,并推向了新高度。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中指出,为群众利益着想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也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他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一是为人民服务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二是为人民服务要正确对待批评。三是为人民服务要搞好团结。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并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支持和强大力量,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三座大山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难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以人为本思想的创新。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共产党人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不断丰富“以人为本”思想内容,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创造新奇迹。一是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提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以“世界人民为本”的意思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四是创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些新理念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深刻诠释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深刻诠释了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诠释了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人民至上”理论的武装和指引下,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绩,建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率先取得了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率先取得了全球抗疫重大胜利,率先实现全球经济正增长,率先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制定了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创新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念。在疫情肆虐、世界经济低迷、不确定性增强的当代世界,提倡以人为本,推动成为全球治理理念,全球携作、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对于消除冲突对抗,促进全球稳定、和平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普世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内容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他向世界作出了五个“庄严宣告”,清晰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进行的接续奋斗,准确阐释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给人民、给世界带来的“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总结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科学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三个重要历史命题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我作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坚定政治信念,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力求学深悟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

二、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工作本领。系统学习党纪党规和法律业务知识。认真学习践悟修订后的党章、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以及《监察法》等,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容错机制等新要求新任务,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全面提升日常监督执纪、依纪依法审查调查本领。

三、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纪法规,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牢固树立廉洁意识,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立场宗旨、成就经验精神、主题目标方向,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撼人心魄,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党宣言》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范文参考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它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立场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成立一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习****总书记斩钉截铁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且恒定如初。

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道理,深深懂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逻辑;心得体会一直生动讲述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等精彩故事。中国共产党一直忠实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理念,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一切。

人民当家作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永远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如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站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体验。因此,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要么是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别有企图,但这是绝不会得逞的。习****总书记指出,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是历史经验,更是宝贵财富。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岁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主题,“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昂的主旋律。习****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和力量;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的执着和渴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被封锁被遏制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感召力,同时,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彰显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历史进程、历史成就凝结着宝贵经验、范文写作冶铸了伟大精神。总结经验就是以史为鉴,就是为了更好前进,开创更加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总结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它的经历异常丰富,它的经验异常厚重,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对党的百年经验的首次集中概括,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珍惜的九个法宝、九个主要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绩。“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弄清楚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为了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新时代新的征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谱写出辉煌的人民篇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发展、完善的40年,中国道路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革命的根本成就。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周末,我们班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去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参观之后我心久久不能平静。90年前,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险些将中国沦为殖民地,给十六亿中国人留下了无法消退的伤疤。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纪念馆里看着那一张张日军侵略中国的照片,残杀中国百姓的照片,我的心在愤恨,在疼痛,在怜惜,在后悔??愤恨的是日军的残暴不仁,疼痛的是*的软弱,怜惜的是百姓的疾苦,后悔的是我没生在那个年代。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拿起武器对日本帝国主义给以反击,把他们赶出东北,赶出中国!九一八事变虽然过去了90年,但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痛却一直存在,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都不会忘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和疾苦,都不会忘记国耻。

促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日本国土虽小,野心却很大,一心想把日本变成亚洲老大。日本军国主义有预谋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试图通过该事变占领东北侵略中国;而中国当时出现内乱,蒋介石的“壤外必先安内”政策大大加快了日本对中国的侵蚀。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与软弱也是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所以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六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们深思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世界上,美国、欧洲、日本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自愧不如,的机会就是奋起直追,“9.18”的警笛是我们卧薪尝胆的动力,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才能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重蹈遭受别人欺侮的覆辙。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90年了,它的身影已经在我们心中淡化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给中国带了的伤害。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只有国家统一了,野心国家才不会有挑拨离间以获取渔翁之利的机会;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不会有人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

相关范文推荐

    收费通知函示例(通用18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通知是非常常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重要事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通知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尊敬的家长朋友:您们好!儿童节

    理解和包容(精选24篇)

    优秀作文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

    家乡的美丽传说(优秀21篇)

    优秀作文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深入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我的家乡非常的美丽,这里有宏伟瑰丽的

    九年级期试班主任发言稿(实用20篇)

    发言稿可以让演讲者提前思考和准备内容,避免紧张或出现临场失误。发言稿的写作技巧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了期中考试取得令人

    高中感恩祖国(精选17篇)

    感恩是一种感激他人恩情的态度,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和情感素质。请看以下这些感恩的范文,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

    中医药文化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4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写心得体会的一些技巧和要

    感谢母亲八年级(专业12篇)

    写优秀作文需要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生活的细节和真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片段,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每年母亲节也就是帮妈妈做

    一次难忘的演练范文(20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打磨的产物,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

    我经历的一场考试(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语言得体的佳作,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优秀作文范文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月份报名后,我就

    疫情寒假安全教育演讲稿范文(20篇)

    安全演讲稿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以提高听众的参与度和接受度。用真实的案例来说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可以更生动地引起听众的共鸣。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