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ZS文王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的自信心。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知识点总结的样本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一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二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

(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本章重点地图:图1.4图1.7图1.11图1.16。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三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四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颜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五

(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

(2)类型

1、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

2、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多条食物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2、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动物对植物生活影响:

(1)积极影响: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害鼠危害农作物。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六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七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13、兔: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和尾四部分。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1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的植食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15、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1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八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九

4,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维持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的'是维生素。

5,缺维生素a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东西),应多补充玉米、胡萝卜、深色蔬菜。

缺维生素b得脚气病。

缺维生素c得坏血病(牙龈出血),应多吃新鲜的果蔬。

缺维生素d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7、糖类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酶(万能消化液),因此三大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精子、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

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一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二

1、青蛙的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大鲵、蟾蜍、蝾螈。

4、大鲵又叫娃娃鱼,终生有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6、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9、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的外面有卵壳保护。

10、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分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征: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三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5种7片,分别是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雌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雄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能在水中呼吸;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马是鱼。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鲸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四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

2、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

5、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协助运动)。

6、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五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颜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六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出现血尿、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病变;尿多、糖尿病说明肾小管病变。

5、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11、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七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最新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案例18篇)篇十八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笨狼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步。心得体会范文7:在生活中,我发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解决问题和面对挫折非常重要。只有我们积

    最热纪律委员工作总结范文(16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还可以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前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实用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大全(2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请大家阅读以下范文时,注意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悟,或许可以启发到我们。如果同学溺水了,先别慌张,大声

    最优比赛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心得范文(16篇)

    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范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阅读下面的一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为鼓励和引导全镇群众参加体

    琐记读后感范文(22篇)

    阅读后的感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些范文给我们展示了读者对作品中不同角色的思考和评价。衍太太很疼孩子,鲁迅

    优质校园感受论文(通用19篇)

    范文范本是从大量的作品中筛选出的优秀篇章,是学习写作的参考和借鉴资料。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一个天气明媚的'下午,放学后几个小

    最优网络协议的书(案例15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确保双方约定权益得到保护的法律文件。如果您对合同协议的范文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为保护乙方的通信权利,维护甲方合法

    热门幼儿园中班班级情况总结(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择的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启示。紧张而充实的一

    最优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范文(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体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并概括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小编搜集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和学习。

    最优地理教学个人总结(案例20篇)

    总结可以让我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表现,避免过度自信或自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个人总结,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说不定会对你有所启发。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