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毕业设计 大学德育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紫衣梦豫剧毕业设计 大学德育论文(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豫剧毕业设计篇一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美妙的音乐,奇妙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音响是体现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由此,更验证了“音乐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今很多大学均已开设了音乐选秀课程,通过让学生们欣赏一些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作品,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了解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高校音乐教育”并不是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的教学活动,而是专指以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传播音乐知识与文化、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而开展的相关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校园音乐文化活动。音乐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还可以影响人的心灵,因此,可以把音乐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做一阐述:

1、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音乐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能够得到广泛传唱,并被传承下来的音乐便是音乐的精华,它不仅反映了当代的特征,同时也是当代道德情感的升华,是美的体现。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优秀音乐作品的引导下,接受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音乐节奏慷慨激昂,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华儿女为扞卫祖国的完整与安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走进新时代》描写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与大无畏精神;《我和你》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整首歌旋律简单、内涵丰富、曲风温暖、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又体现了一定的国际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含蓄内敛,又体现了睦邻友善的外交原则。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渗透了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些音乐的所宣传的美好情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他们今天的思想与行为予以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也激发大学生们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的热情,深深地陶冶着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他们感受到并逐渐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2、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包括音乐欣赏与鉴赏课程,还包括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最常见的便是合唱比赛、乐器演奏、群体舞蹈表演等。可见,这些活动依靠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完成,而是需要集体合作、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的。以合唱比赛为例,在选曲时便要选择适合集体演唱的、积极向上的歌曲,同时,每个成员都要认真的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在编排的过程中,男生与女生之间、每个声部之间都要在节奏的把握方面、情感的表达方面协调统一,要有全局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切勿抱怨搞独立。只有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相互协作,合唱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团队意识的养成也推动了高校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的音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独特的积极作用,由此很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12?9红歌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3、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除了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能力也已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实践表明,高校音乐教育已成为了发掘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本身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元素,有研究表明,音乐能够促使人的左右脑相互合作,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得来的”。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当今社会上(无论是教育家、科学家还是社会学家)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教导学生们赏鉴音乐作品的方法,创造音乐鉴赏的机会,来提高学生们的洞察力,高校音乐教育也可通过鼓励学生们创作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创新和音乐艺术实践来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音乐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康。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一下子挣脱了家长、教师以及沉重的学业的束缚,进入一个相对而言完全自由的环境中,由于缺少主见,没有一定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很多学生都会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的迷茫,大部分孩子开始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变得颓废不堪。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学业、就业、情感压力大,又不懂得心理的调节与舒缓,导致了身心疲惫、心理抑郁等现象。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撼动人的内心。经常处身于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慢慢的便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作用。通过奋发向上的音乐氛围唤醒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身边的人、对校园以及对社会的热爱,激发他们走出颓废,奋发向上。

1、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的领导而言,重视高校音乐教育,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高校音乐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教育教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要素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摒弃低俗音乐,爱上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都会得到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到一定的德育功能。此外,音乐是无国界的,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可借鉴国外优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促进音乐德育功能更好的发挥。

2、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推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并善于运用新鲜事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次,要热爱音乐、热爱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再次,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有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才能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学校要尽可能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鼓励音乐教师及校园社团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越过那十几平米空间的隔断、几十分钟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比如可以组织成立本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等等,每周定期组织训练,鼓励学生们参加比赛及大型演出,将音乐的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同时,学校社团应积极举办歌唱比赛,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德育洗礼、得到德育教育。学校团委也应积极组织学员的红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其集体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相关社团可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联系音乐家,在本校定期举办音乐教育讲座。音乐教育讲座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主题开开展,邀请在音乐方面具有造诣的人士来参加校园的音乐讲座,通过讲述自己的音乐历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方法、音乐对自身的等方面内容,结合不同的主题来影响、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可以陶冶情操、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传递积极向上的观念等,那么,高校的领导者要对高校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鼓励高校音乐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体会并挖掘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王玉.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j].才智,2013(01).

[2]包小兵.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02).

[3]卞春泉.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j].艺术教育,2012(11).

豫剧毕业设计篇二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心理学也成为了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我深深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下面我将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心理健康的关注、人际关系的理解、自我认知的提高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我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心理学不仅告诉我人类为什么会有思维、情感和行为,还解释了这些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我学会了运用理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这种深入的思考让我对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其次,心理课还教会了我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类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维护方法。我意识到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习惯,并及时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心理课还教给了我一些实用的调节方法,比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和冥想等。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应对压力和困难,也提升了我在生活中的幸福指数。

第三,学习心理学还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了解到了人际关系中存在的沟通障碍和矛盾冲突,并学到了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比如,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需求,关注他人的感受,以及适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和他人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很多,也得到了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第四,心理课的学习还加强了我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它涉及到自我价值、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方面。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了解到了自我认知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开始关注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自我认知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也提高了我对他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

最后,学习心理学还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心理课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到解决。比如,我学会了应对压力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的技巧,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规律和高效,也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质。心理课的学习让我明白,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我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总之,学习心理课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启示。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我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关注心理健康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让我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的提高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生活品质的提升让我享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通过心理课的学习,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和他人,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相信,心理学的学习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豫剧毕业设计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大学期间,我有幸上了一门心理学课程,并且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我不仅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为自己的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心理学课程中获得的体会,分析我所学到的知识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段:情绪管理(200字)

在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我意识到情绪管理对于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不同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放松技巧和积极思维模式,我能够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挫折,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这种能力帮助我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困难,并且改善了我的人际关系。我已开始更加积极而乐观地看待生活,并学会了对他人的情绪给予理解和支持。

第三段:人际关系(200字)

在心理学课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方法,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此外,我也了解到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和倾听的重要性。这些技能不仅在课堂上有所帮助,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能更好地与同学和朋友交流,培养了更多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第四段:自我认知(200字)

在心理学课程中,我还学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通过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和信念,我能够更好地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做出决策。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这种自我认知帮助我更好地发展个人潜力,并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指导和支持。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心理学课程,我受益良多。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技能不仅对我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世界。我相信心理学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更好地管理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让心理学在我的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豫剧毕业设计篇四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德育论文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2.

豫剧毕业设计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学生们通过大学课程学习专业知识,但通常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因此,大学论文的撰写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任务,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分享我在撰写大学论文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计划好时间以确保高效(200字)

在撰写大学论文之前,我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并遵循着这个时间表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这个时间表确保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写作和修订。合理规划时间,不仅能有效利用时间,还能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的压力和急躁情绪。因此,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计划是高效完成大学论文的必要条件。

第三段:深入研究提高论文质量(200字)

在准备写论文之前,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这包括阅读相关文献、参考书籍和学术期刊。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研究,我能够对该领域的现有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论题。深入研究不仅帮助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还帮助我提高了论文的质量,使其更具说服力和可靠性。

第四段:多角度思考加深论文思考(200字)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我知道仅仅围绕自己的观点来论述是不够的。通过采取多角度思考的方法,我能够看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面向,并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我学会了权衡各种证据和观点,以达到一个中庸的结论。多角度思考不仅能够提高论文的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撰写大学论文,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定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还学会了深入研究和多角度思考的方法。这些技能对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职场中,我们需要高效完成任务,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并能够与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沟通和合作。劳动心得体会大学论文的撰写过程让我明白,只有通过持续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打造成为职场精英。

总结:

大学论文的撰写给予了学生们锻炼职业素养和提高专业能力的机会。通过制定计划,深入研究和多角度思考,我们能够有效地完成论文任务并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劳动心得和体会不仅对我们的学业有益,而且对职场中的成功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论文的撰写,将其视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为我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