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LZ文人2023年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心得(优秀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一

初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时,作者那妙趣横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老友聊天儿。而且那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为我解决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解、不人云亦云的人。

肖川教授在文章中说: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从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超脱。正如有人所说:学习,使教师变得冷静而辩证,他们不但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心里的阳光也多了起来。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这样,至少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

肖川教授还讲道:做有思想的教师,会使我们变得更具有思想,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

我从中深深领悟,

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当学生违纪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包括自己在内,有时极少有教师会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冒出更多思想火花。反之,如果人云亦云,照本宣科的话,只能成为他人思想的奴隶。

教育之路,道路且长,惟有思想可以焕发光明,烛照生命意义。有思想,就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扎实、厚重、高雅,才能让自己的`劳动避免低层次上的重复,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快乐而丰富。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二

读着这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常常会被触动心灵,忍不住提笔做些读书笔记。暑假前学校新进购一批教育类书籍,我挑了两本肖川老师主编的书。我想肖川老师认为值得一看的文章,那一定很值得一看。

第一次读到艾米莉·迪金森的《假如我能使一颗心》,我就喜欢上这首诗歌了。诗歌十分简短: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窗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诗歌流露出的情感,简单而高尚。肖川老师把这首小诗编入“师生之间”专栏,读起来好像又多了一层含义。

这首诗歌引出了肖川老师曾经的教师宣言。我走进教育,走上讲台,并不曾有过什么誓言。当我看到肖川的教师宣言时颇感震撼,这个宣言摘录如下,以让自己日后闲余能常常记起:“我自愿投身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薪火承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导而弗牵。修身养德,明耻教善。求真求实,从教谨严。吐故纳新,创设明天。呕心沥血,竭诚奉献。纵有千种诱惑,万般磨难,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我想,也许除了教师之外,没有哪一个职业的誓言会像入党宣誓的誓词一样,隐含着牺牲,隐含着奉献。

这里的善良、爱与奉献,应该可以成为教育的关键词。

《教育语粹》一文则集中了罗素、尼采、帕斯卡尔、苏霍姆林斯基四位大师的精彩言论,智慧之光耀人眼目。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爱的教育。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快乐,谁就感觉不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道德越是高尚的人,就越能驾驭自己的感情,越善于爱人。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总是特别容易触动人,而且百读不厌。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善良的事业,因为她首先要求教育者需有善良的灵魂,她时时处处在强化这么一个善良的目的。你说,身处教育之中的人能不时刻经历着荡涤心灵的事情吗?所以,我总觉得教育者较之于其他的职业者,更能感觉到教育对一个心灵的涵养功效。

肖川在《受过教育的人》一文中写道: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著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受过教育的人,并不就是一个完人,一个“高大全”的人,但是他一定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不断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他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弱点,有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但是他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听着挺在理,但感觉似乎要求高了点,因为相形之下,似乎自己都不属于受过教育者之列,不过,好好努力吧,不完美的人带着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也是很不错的。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富贵的人,“一个真正的富贵的人,内心会有一种气节,眉宇轩昂,他会表现出一种坦然淡定,他对社会会有一种深刻的悲悯,对社会有他自己持久的回馈,他会用默默的行动让内心获得快乐和安宁。其实,这就是生命的贵气。”

当时一看到这段文字,我就想起了丛飞。当记者问到丛飞为什么要承受那么大的负担去资助孩子们时,他却简简单单地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亏欠别人,好像有一种东西在促使着自己,一做就停不下来了。”很多人对此无法理解。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丛飞就是这么一位真正富贵的人。凡人是无法读懂这样的贵人的。

希望我们的教育,引领着我们,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一起走向富贵的人生,如丛飞这样,活出一个高贵的生命。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三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四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五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拜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后,觉得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

思想从哪里来?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检验理论,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相关范文推荐